❶ 石油中涉及一種基礎油是什麼東西
石油經蒸餾把不同的分子質量的碳氫化合物按輕重分離出來,依次是石油氣、石腦油、汽油、煤油、柴油、重餾分和殘渣油,其中的重餾分和殘渣油就是潤滑油基礎油的原料。
飽和烴中的烷烴粘溫性能好,潤滑性和抗氧化性好,適於做大部分潤滑油的基礎油,缺點是含石蠟多,低溫流動性差,通稱石蠟基基礎油。
飽和烴中的環烷烴基礎油,它含石蠟少,低溫流動性好,電絕緣性好,但粘溫性差,抗氧性差,可用以生產冷凍機油和電器用油等。
中間基基礎油,是石蠟基和環烷基的混合體,性能在石蠟基基礎油和環烷基基礎油之間。
原油經蒸餾後的重餾分並不能直接做潤滑油的基礎油,進一步加工,去除非理想組分,留下理想組分。
❷ 石油是什麼樣的油
石油是一種液態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礦產品。原油是從地下采出的石油,可稱為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從煤或油頁岩中提煉出的液態碳氫化合物。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氫、硫、氮、氧。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的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都是從石油中提煉或合成出來的。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有四分之三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
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是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有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如大慶原油)。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四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四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與化工。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固體石蠟及瀝青等產品;石油化工產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及溶劑等。
❸ 石腦油是什麼油
石腦油是石油產品之一。別名輕汽油和化工輕油。
石腦油是石油的一種,它也是一種燃料油,這種石腦油不是直接生產出來的,而是調和出來的是不同的石油產品經過一定合適的比例配比出來的。
石腦油用途:
石腦油用途是主要用作化肥,乙烯生產和催化重整原料,也可以用於生產溶劑油或作為汽油產品的調和組分,如汽油,苯,煤油,瀝青等。
石腦油成分:
石腦油主要成分為一般含烷烴55.4%、單環烷烴30.3%、雙環烷烴2.4%、烷基苯11.7%、苯0.1%、茚滿和萘滿0.1%。是無色或淺黃色液體,密度為0.78~0.97,和水的密度差不多,溫度達到350度自燃,不溶於水,溶於多數有機溶劑。
❹ 原油是指什麼油
原油是指石油。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❺ 石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石油中的主要成分: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攝氏度),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世界海洋面積3.6億平方 千米,約為陸地的2.4倍。大陸架和大陸坡約55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的總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資源的1/4和最終可采儲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蘊藏重心,將逐步由陸地轉向海洋。
(5)石油用的油是什麼油擴展閱讀:
從60年代開始,以電子計算機和現代科學技術廣泛用於油、氣田開發為標志,開發技術迅速發展。
1、建立的各種油層的沉積相模型,提高了預測儲油砂體的非均質性及其連續性的能力,從而能更經濟有效地布置井位和開發工作;
2、把現代物理中的核技術應用到測井中,形成放射性測井技術,與原有的電測技術,加上新的生產測井系列,可以用來直接測定油藏中油、氣、水的分布情況,在不同開發階段能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
3、對油氣藏內部在採油氣過程中起作用的表面現象及在多孔介質中的多相滲流的規律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根據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對這些現象由定性進入定量解釋(見油藏數值模擬),試驗和開發了除注水以外提高石油採收率的新技術;
4、以噴射鑽井和平衡鑽井為基礎的優化鑽井技術迅速發展。鑽井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打各種特殊類型的井,包括叢式井,定向井,甚至水平井,加上優質泥漿,使鑽井過程中油層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5、大型酸化壓裂技術的應用使很多過去沒有經濟價值的油、氣藏,特別是緻密氣藏,可以投入開發,大大增加了天然資源的利用程度。對油井的出砂、結蠟和高含水所造成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見稠油開采,油井防蠟和清蠟,油井防砂和清砂,水油比控制);
6、向油層注蒸汽,熱采技術的應用已經使很多稠油油藏投入開發;
7、油、氣分離技術和氣體處理技術的自動化和電子監控,使礦場油、氣集輸中的損耗降到很低,並能提供質量更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