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石油怎麼漲價的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中石油怎麼漲價的

發布時間: 2023-12-16 11:38:18

❶ 為什麼石油價格暴漲

連記者都不敢報道的: 汽油漲價真正原因!
說明:本文是轉載!
連記者都不敢報道的: 汽油漲價真正原因!
!93號汽油再創歷史最高價位。有關方面對此的解釋是,上次漲價沒有調整到位,我們成品油銷售價格仍舊低於國際市場,今後將考慮國際市場情況和社會承受能力繼續推進價格調整。謊言是多麼的的圓滿,但是,我們早就有各種手段來論證,這是明目張膽的欺騙。

一、中國進口的石油沒有達到60美圓的。國際市場達到60美圓的是北海清質石油,其質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東地區、南美、俄羅斯出口的石油是無法達到60美圓的。而中國大量進口的是低質高含硫石油。據著名的經濟情報雜志分析,國際油價在54美圓時,中國進口的石油價格大多在30美圓左右。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質石油買家。

二、美國與中國石油價格比較。美國的汽油是按每加侖多少錢出售的,換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號油是人民幣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稅,並且人家公路沒有收費,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費或者收費很低。而北京的類似汽油銷售價格已達7.45元,實際價格高於美國。如果有關方面說,中國成品油價格遠低於國際市場,更將被下面的例子駁斥的體無完膚。海關宣布上半年查獲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煙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國成品油便宜,那應該是從中國向國外走私才對,為什麼要從國外向中國走私?過去查獲的特大走私案件,都與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關,可見內外差價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險。

三、石油企業報表顯示利潤巨大。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掙錢的,報道說利潤接近千億元,而其年經營額在5000億元左右,利潤空間已相當可觀,利潤率非常可觀。以凈資產收益來分析,即使是風光無限的房地產,其優質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為5%到10%為主,而中國石化的凈資產收益,根據其2004年年報為17.32,其加權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為20.32%。大家說這是不是很驚人!是房地產行業優質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這才是驚人的暴利證明!我不久前與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觸,他們去年的利潤超過40億元,總結因素是價格高、市場好。可見,中國石油企業是很不錯的業績,怎麼還有長期虧損的說法,這不是欺負老百姓沒頭腦么?

四、上游壟斷掠奪下游競爭性行業,扭曲經濟結構 肆無忌憚的漲價,使中國經濟和宏觀調空的復雜局面加劇。可怕。成品油漲價,因為你是壟斷,但下游產業卻是競爭性行業,不能漲價。比如公交和計程車,關系群眾生活,其價格調整要經過嚴格審批,油價從5元漲到7元多,公交價格和計程車價格並沒有什麼提高,可見,油價上漲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補貼中。汽車製造業是國家寄希望的產業,但消費環境不良,加上油價上漲,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兩年的工資並沒有顯著增長,翻倍上漲的油價讓大家很難受。 可見,這是赤裸裸的掠奪,扭曲中國經濟結構,增加了所謂的膨脹壓力。盡管,中石油的滾滾暴利,讓國家,同時也讓某些不可明說的利益群體歡欣鼓舞,但是,這種危害中國經濟的掠奪經濟思路,將貽害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觀察大家對油價上漲雖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搗鬼,但是不知道要點!

我在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戰略物資,國內的油田都是這兩個集團壟斷的。只有他們有開采和銷售權利。近幾年國家進口石油越來越多,今年會達到1.5億噸。進口石油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大,豈不是兩大集團就沒有話語權了??放心。關鍵的石油進口權還是只有兩大集團所有。國內的煉油企業就算是油價再便宜,也無法自主進口,只能從兩大集團買他們加價進口的原油。

這樣兩大集團對內把持油田,對外把持原油進口權。國內原油價還不是他們說得算?國內的煉廠,包括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是在虧損,那是因為原料石油(無論國產還是進口)的價格是兩大集團定的!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虧損無所謂,反正在貿易/開采環節已經有足夠驚人的利潤了!!

而且煉廠虧損的情況可以成為汽油漲價的借口,掩人耳目。於是我們就這樣因為所謂的煉廠虧損,口袋的錢被淘空!!!!

石油是工業血液,現代基礎工業的王道!!兩大集團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個國家競爭力甚至國家安全!!90#油上漲到7.45,快一塊錢了,還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業破產阿?到底有多少企業背上沉重的運費成本阿?無恥的搶劫!!2004年兩大集團凈利潤2000億,咱們國家gdp才多少?11萬億,各行業綜合凈利潤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億。可見40%的國家利潤都是兩大集團的!大傢伙都在給兩大集團打工呢!!有人會問,油田是國家人民共有的,這兩大集團雖然壟斷,畢竟是中國自己的企業,為什麼這樣喪心病狂的掠奪財富不顧危害國民生機?其實這兩大集團都是海外上市企業!!所有權和資本不是純粹國家的了。資本是貪婪的,對利潤的追求是永遠也不會滿足的。看到這里,國內油價未來的走勢相信每個看過帖子的人已經很清楚了。

我很擔心國外投資者利用兩大集團的壟斷地位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從這個角度講,兩大集團已經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上了!!有時候看到紡織廠的女工雖然一天12小時的拚命幹活,居然連1500塊錢的工資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廠因為紡織原料漲價(非棉的紡織品大部分是石油變得)或者停產/或者破產。心情真是無法描述。前一陣子還聽說北京有的哥為了多跑出點錢過勞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億的純利還叫囂虧損要求漲價的嘴臉是什麼麽樣??那2000億人民的血汗錢又有多少進了原本已經很富裕的老外口袋裡!!

無論如何,兩大集團正在擠垮國內非自有的煉廠,同時也正在擠垮社會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現在的情況不得到改變,兩大集團的目的很快就會完全實現。

可能有人問,目前發改委已經批了19個非國營的公司可以進口石油。其實私營企業進口石油除了要有進口權,還要有配額,2005年非國有進口配額一共才0.1億噸,根本沒有影響市場!而且兩大集團除了因為自己是國有公司,進口不受限制之外,還注冊了非國有企業,也在這19家裡面混,用他們的實力搶占絕大部分配額!!太狠了!!關於私有企業石油進口權/配額計劃具體詳情大家可以查詢國家商務部網站看看!!

我有一個朋友是業內人士,所以知道兩大集團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誤解油品漲價的原因,實在看不過去了,才發言的。可惜我不是記者,否則早就揭他們的老底了!

不要讓整個社會被兩大集團"煉油廠虧損/加油站虧損"的幌子騙了!

❷ 油價迎來近期「三連漲」,油價上漲會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按照普通私家車,每年開1萬公里,百公里油耗10升來算。 92號汽油最高9塊錢,減去前幾年比較低的6塊錢。 一年多燒3000塊錢的油。 10年3萬。 對私家車來說影響沒有那麼巨大。 在國內大部分的城市,3萬塊錢也就夠買兩平方房子。

運輸行業里重車算35升百公里輕車算30升。 不對勁,通常專業的物流公司是不去加油站加油的。

不過從2018年開始,確實非常明顯的,全國兩桶油的柴油銷售數據都很難看。當時朝陽門東直門讓寫報告,分析分析,到底咋回事兒。我當時跟上面領導說這個事兒,你要我說真話嗎? 這不就是川普鬧的嗎?

❸ 為什麼原油價格上漲這么快

周四,歐佩克+(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宣布將石油減產協議延長至4月底。聽到減產的消息,不僅國際油價先漲為敬,而且高盛甚至給出了三季度油價突破80美元/桶的預判。

還記得大約一年前,國際油價一夜暴「負」,鬧出了中行原油寶的大烏龍。也就不到一年時間,國際油價的天怎麼說變就變?

原油不僅是大宗商品之王,也是股市裡的重要題材。本文將從聚焦3個維度,來探討油價V型反轉背後的機會:
前因後果對策

一. 前因

石油在需求端,與國際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因此,當一年前疫情席捲全球、股市暴跌之時,在悲觀的經濟預期下,石油的需求自然是萎靡不振。

而在供給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不到20個。如果這些國家能夠步調一致,從理論上是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油價的。而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富得流油的沙特做起了帶頭大哥,帶領各產油國成立了意在通過限產來漲價的歐佩克。(在經濟學概念中,像歐佩克這樣的組織被稱為卡特爾)

數字人民幣系列之三:王座下的陰謀(3/6)
菠菜的視頻
· 1699 播放

盡管看起來能在原油市場呼風喚雨,但實際上歐佩克面前要面對3座大山:

1.歐佩克成員國內部的矛盾

只有當歐佩克所有成員國都認真履行減產協議,國際油價才能出在高位。但問題是,減產也意味著有價無市,所謂的高油價只不過是直面富貴罷了。所以,站在博弈的角度,每個成員國都有動機在他國減產之時,自己偷偷增產,趕緊把直面富貴落袋為安——可是如果所有成員都這么想,所謂的減產協議就只不過是一紙空文。

另外,作為產油主力的中東國家雖然都有著相同的信仰,講著同樣的語言,但是彼此之間卻是誰也不服誰。且不說沙特、伊朗分別拉起了遜尼、什葉兩大山頭,甚至沙特都無法擺平自己陣營里的小弟。比如卡達早就看不慣沙特,於是在2019年初退出了歐佩克。

2.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矛盾

非歐佩克產油國,以前主要是俄羅斯。

盡管俄羅斯已從世界霸主墮落成一個靠出賣資源過活的二流國家,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地大物博,且還武力值爆表,俄羅斯仍然是歐美重點提防的對象。

所俄羅斯並不怕沙特來硬的,畢竟後者只不過是一個表面鍍金的封建國家。俄羅斯不是歐佩克成員國,也就沒有義務遵守減產協定,所以,歐佩克減產讓油價上漲,俄羅斯反而佔了便宜。

更要命的是,現在不僅是沙特和俄羅斯劃江而治的問題了,而是沙特、俄羅斯、美國三足鼎立的局面。

3.頁岩油的沖擊

頁岩油可以簡單理解為品位不高的原油(此處不是學術很嚴謹,需要有油頁岩資源)。然而,技術進步和油價上漲,會讓曾經沒有開采價值的資源,變得有利可圖。

實際上,美國自身的石油資源並不少,近在咫尺的墨西哥灣里,就有不少大油田。後來,頁岩油又極大的增加了石油的供給,再加上美國製造業外流,導致石油需求的下降——美國從石油進口國變成了出口國。

頁岩油動了傳統產油國的乳酪,沙特和俄羅斯早就對頁岩油不爽了。不過,頁岩油在成本上是處於劣勢的。頁岩油根據開采條件不同,其成本大致在每桶30美元至50美元,要比沙特、俄羅斯的採油成本高出不少。

於是,大約在去年這個時候,沙特拿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覺悟,大量增產,並以跳樓價甩賣原油,意在擠垮美國的頁岩油。結果這招真的奏效了,去年二季度,美國頁岩油鑽探的先鋒,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市值暴跌超90%,申請破產保護,成了行業近5年來最大的破產事件。

二. 後果

沙特的目標初步達成,薩勒曼親王高調表示:「(美國頁岩油)鑽井的時代,已經永遠結束了。」

終於可以限產漲價了——信心爆棚的沙特,甚至同意俄羅斯小幅增產。但沙特可能高興得有點早,有兩個邏輯會在暗中侵蝕其自信的根基:

1. 隨著油價的進一步攀升,頁岩油可能卷土重來。畢竟只是山姆大叔那邊只是公司在財務上破產,但是技術還在,就算是破產後無法東山再起,接盤的公司仍然可以用頁岩油鑽井技術賺錢。盡管美國頁岩油井數量還沒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已經從2020年的低點開始回升;

2. 油價上漲無疑是在給光伏、風能等替代能源,以及新能源車送助攻。按照經濟學的規律,一種商品漲價,會刺激其替代品的需求上升。如果重回高油價時代,充滿電沒公里只要5分錢的「人民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不是更香嗎?

三. 對策

盡管歐佩克很努力地想控盤,但國際油價仍然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

國際油價大漲,無疑直接利好「三桶油」——中國石油(601857)中國石化(600028)中海油(美股代碼CEO)。但是從股價長期走勢來看,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沒有成長性也就算了,但是連周期股波段性交易機會都不給這就過分了,直接走走成一路陰跌的大熊股,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精於消費股的巴菲特,也買周期股。股神就曾在十幾年前在港股抄底中石油,爆賺了一筆。只不過,巴菲特持有了3年就開始清倉了,也就是說股神只是因為中石油超跌才參與,並不是看好長期前景。

但如果把眼光拓展到整個油氣板塊,甚至是傳統工業領域,實際上還是有一些機會可以關注的。

例如2020年7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收購了一批天然氣管道公司,交易總額約100億美元。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在股神的啟發下,我們對於油價上漲的對策,可以關注以下2個投資邏輯:

1. 在碳中和的大題材下,化石能源中,碳排放量更低的天然氣,將因為需求激增而擴張產能。BP(英國石油公司)就曾在報告中預測,到2035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能從自然界中直接利用)中的消費佔比將接近25%,僅次於石油。由於油氣的價格是正相關的,油價上漲也會帶動天然氣漲價;

2. 管道是天然氣運輸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國正在大力加強天然氣管網建設,三桶油已經將管道資產剝離並轉移至管網公司。而且我國管網建設現在仍處於建設期,因此管道材料的供應商將迎來需求的改善。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空財富」(ID:xingkongcaifu1)

❹ 石油漲價原因

石油漲價原因:其他的條件統統不要~~~
算算賬吧,如果中國石油不漲價,中石油會虧多少???誰知道數據??
虧的國家補助就好了,但是國家沒有,而是讓它漲。。結果它漲了,
帶動的幾乎是全部商品的物價都漲了,結果就是:中石油賺了。當然帶動的稅收也增加了 。
結果,物品上漲帶動整個中國的稅收的增加了。。。。。國家富有了。人民的錢少了
為什麼就沒有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呢? 個人意見!!!
國家那樣富有了,結果 至少3/1的工程都是有問題的。。。為什麼???
監督部門在干什麼,至少3/1的工程就需要花更多的錢來修,來補。。。。錢就花光了

❺ 汽油漲價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原因是作為提煉汽油的原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石油。在煉油和煉油過程中,汽油是其提煉的衍生物之一。根據市場公開數據,國內汽油提煉水平約為60%,比國際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左右。所以在煉油過程中,這個損失是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出不少的。第二,中國汽油稅負擔相對較高。

拓展資料:
從內部報告的數據可以看出,每升汽油有26.81%的消費稅、14.53%的增值稅、2.89%的城建稅、1.24%的教育附加稅、1.75%的企業所得稅、0.83%的地方教育附加稅。
當我們把這些稅費加在一起,就會發現稅費在一升汽油中達到了48.05%,而真正汽油的成本價只有51.95%,國際油價在2008年達到高點之後,基本上每次國際油價下跌,國家都會抓住機會,多次上調國內汽油稅和調整燃油消費稅,導致2014年11月、2014年12月、2015年1月、2018年3月等多次上調。從消費者自身的經驗來看,這種倍數的增加導致了國際油價的下跌,汽油價格不降反升就是這個原因。
汽油價格上漲利好如下行業。利好煉油板塊,汽柴油價格上漲後,在成本基本不變的情況下,中國石油公司的產品價格上漲,直接帶來利潤,壟斷國內成品油冶煉市場的中石油和中石化這兩大巨頭,實質利好。
對新能源和煤炭等替代板塊是件好事,油價上漲會對煤炭、焦炭,等傳統能源的開采產生影響,甚至會對新能源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研發產生影響。油價上漲後,替代需求將增加,這將支撐價格。
利空交通和汽車板塊,成品油漲價的將是利空航空、物流,公交、計程車行業;對於汽車製造和高速公路行業來說,是中性偏空。
高油價給包括航空、航運,公路運輸和物流,在內的許多細分行業帶來了壓力,其中的航空業受燃油成本影響最大,隨著油價的上漲,交通運輸行業的成本將會上升,相關的板塊股票將會迎來利空。
汽油價格上漲,油價上漲會顯著增加買車成本,所以當油價上漲或預計上漲時,油價就成為消費者買車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高油價將成為汽車需求的主要障礙。

❻ 中國油價為什麼會上漲

「漲價時與國際接軌、降價時講中國國情」,這話是針對國際油價一路下跌,國內油價卻遲遲不降說的,但挨批的石油石化企業也是一臉委屈:國際油價雖然降了,可國內油價還是比國際油價低得多啊,我們的煉油企業還是在虧損啊!
石油巨頭的抱怨肯定會招來一片罵聲,但某種程度上這的確是事實: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國內的價格都大大低於其他石油消費大國。讓我們比較一下上周北京和倫敦97號無鉛汽油的價格:北京是5.42元人民幣/升,倫敦0.9英鎊(合人民幣14元)。英國的油價與德法比荷意等歐盟國家相當。美國的油價大大低於歐盟,但也比中國高出20%左右。
按照常理,東西賣的便宜,企業的利潤就不應該很高。奇怪的是,國內石油公司的利潤率反而高過歐美同行,比如2005年中石油的利潤率是26.2%,埃克森美孚的利潤率只有10.6%。這一差距不可能用成本控制或技術先進等因素來解釋,僅舉一個指標,中石油的員工數量十倍於埃克森美孚,運營成本怎麼可能比後者低?
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這種低價下的高利潤呢?奧秘之一是稅收,歐美石油公司要向政府交納高額稅賦,政府則將稅款用於公共服務。讓我們比較一下英國和中國燃油價格中的稅率,英國油價中稅的比例高達70%以上,而中國是30%左右。資源稅一項,中國公司每噸是14-30元人民幣,只有海外同行的幾十分之一(美國公司超過130美元/噸)。這些少交的稅款,就變成了國內石油巨頭的利潤。可以說,稅賦的差距是國內石油行業獲得暴利的決定性因素。
奧秘之二是國內公司可以用原油環節的利潤來彌補煉油環節的薄利或虧損。中石油中石化都是集勘探開采煉油銷售於一體的公司,各業務板塊間可以交叉補貼。成品油價格國內確實低於國外,但原油價格國內卻高於國外。比如8月份進口原油的到岸價摺合人民幣約4133元/噸,國內大慶原油價格則是4493元/噸。
國內石油巨頭的高利潤還得益於在行業中的壟斷地位,2000年左右中石油中石化曾經出現過曇花一現的競爭場面,雙方為了爭奪油站針鋒相對,各顯神通。但最近幾年他們視壟斷為正常,常常公開開會議論提價,制定行業准則,使得中國的石油市場幾乎成為中石油中石化系的天下。沒有競爭壓力,自然就沒有降價的壓力。
所以一方面是跟國際相比我們的油價低,有上漲空間,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油價而言中國的石油行業已經是暴利了,如果再漲價,豈不是推波助瀾?這一矛盾,只能通過資源價格改革和原油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來解決。中國目前的油價並非一個市場的產物,改革的方向,一方面要逐步讓市場來決定石油的價格,政府的調控手段應由直接定價轉向以稅收為主的間接調控。比如通過資源稅來調節中石油中石化這些公司的生產行為,促使他們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而醞釀已久的燃油稅應從需求方面調控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減少非理性消費及浪費。
如果採用市場定價,中國油價的上漲將不可避免,因為中國石油儲量有限,石油消費卻高速增長,被人們寄予厚望的風能、太陽能在20年內又難以挑戰石油天然氣的能源消費主體地位。
面對如此前景,我們實在應當反省一下我們的生活方式。有過西方生活經驗的人都會感覺到,發達國家的富人和中國的富人生活狀態差不多,但中國的富人更具有炫耀性,對資源的消耗和浪費更厲害。發達國家的情況就有所不同,從油價這個方面來說,富人可以買車,但你要買很貴的油來繳稅,周一至周五進城還得交擁堵費,國家利用這筆稅費來治理環境,來讓窮人也能夠享受到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所以,中國的油價到底是高是低,這並不是一個可以一言蔽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