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開采後什麼時候失業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石油開采後什麼時候失業

發布時間: 2023-12-17 02:46:58

Ⅰ 我是學測井的,請問以後會有前途嗎石油快開采完了我們是不是就都失業了

首先你不會失業的,近幾十年內還不會,測井需要較強的學習能力,特別是數理知識,然後就是計算機方面的要求相對其他專業要高,如果學好了還是很有前途的,如果能到外企貝克休斯、斯倫貝謝等之類的公司,待遇非常好,年薪幾十萬沒什麼問題。而國內測井公司大部分是乙方單位,為油田服務,干各種測井和資料處理,只要你有能力,都能掙大錢

Ⅱ 如果地球上的石油用盡的話,人類的生活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地球上的石油用完了的話,對於人類的生活會有很大的這種變化。石油用完的話,第1個變化就是汽車將不能再繼續使用了,現在市面上的很多汽車依然是以汽油車為主的。等到石油全部都用完了的話,那麼這一部分的車就沒有了這種燃料,從而也就無法繼續使用。那麼這個時候實際上新能源汽車將會成為主流,而且由於石油資源的這這種耗盡,對於發電來說也是一個問題。現在的發電更多的是靠著煤炭來發電,煤炭和石油都是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等到他們都全部耗盡的時候,那麼人類就只能使用自己生產的能源。

Ⅲ 石油什麼時候會用完

每年全世界所消耗的石油總量大約為40億噸,也就是說按照這個消耗速度,樂觀一點能夠供人類使用兩三百年左右的時間。

一旦石油資源被消耗一空,就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如今石油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的頭等大事,所以為了減少石油消耗人們又相繼開發出各種新能源來替代石油資源。除了能夠幫助人們轉移對石油的大部分依賴,更是為了讓石油的可使用時間能夠盡量延長。


當然造成這個延期的因素可能很多,能源專家會根據當前的探明儲量和現代石油勘探技術做一個綜合性的評估,然後根據當前石油消耗模型計算石油可以使用的時間,就像英國石油公司BP的專家們預估的一樣,並不是說70年後石油就用完,因為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石油探明儲量增加,另一個是人類石油消耗量增加,前者大於後者,那麼這個期限一直都會推遲,後者大於前者,石油可能就會提前耗盡!


社會背景:

地球上的石油資源總量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被消耗光。很多人都覺得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但其實石油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不過它的形成通常都需要億萬年的時間,這對人類來說是等不那麼久的,所以也可以說是不可再生了。



全世界的汽車每年所消耗的石油資源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不光是汽車,還有很多東西都需要用到石油資源。可能很多人都過比較好奇目前世界上的石油還能夠支持人類使用多久。根據現有的資料表明,世界上已經探明的石油總儲量大約是兩千億噸,再算上未被探明的石油,大概能有一萬億噸。

Ⅳ 石油對世界有什麼影響

我也是拷貝的答案
首先解決石油能幹什麼:
石油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 石油主要成分為甲烷,同時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氣等。通過對石油的煉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種機器的潤滑劑、氣態烴。通過化工過程,可製得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農葯、化肥、醫葯、油漆、合成洗滌劑等。因此,石油被廣泛運用於交通運輸、石化等各行各業,被稱為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黑色黃金」、「經濟血液」。

石油的重要性
石油的流動改變著世界政治經濟的格局,只要沒有一種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國際間石油的爭奪就不會停止。不可否認,上個世紀海灣地區爆發的幾次戰爭,石油是其背後的重要動因。石油危機對國民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可怕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美國經濟「縮水」1/3,通貨膨脹率從3.4%上升到12.2%,失業率從4.9%上升到8.5%;20世紀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則使美、英的GDP負增長率分別為0.2%和2.4%。在我國,由於前幾次石油危機爆發時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因而影響不大。但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市場聯系的日益緊密,我國對石油的敏感度越來越高。以現在中國每天進口200萬桶石油計算,如果國際油價每桶上漲5美元,那麼中國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萬美元,直接導致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4-0.5個百分點,石油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

影響世界石油市場價格波動的因素
石油的價格為何會波動?這主要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
第一,石油供需是決定價格波動的基本因素。從供應看,二戰前石油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其中美國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2/3,20世紀60年代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中心,號稱「石油帝國」。但60年代後,美國調整政策,變石油輸出為石油進口,而中東地區的沙特、科威特等新興產油國的地位日益上升。目前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國在地理上可分為六組,即「一大五小」:(1)中東地區佔世界石油總出口量的55%,主要供應歐、美及亞太地區;(2)北非(主要包括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和突尼西亞)佔世界石油出口量的9%,主要運往歐洲;(3)非洲幾內亞灣東岸(以奈及利亞為主)佔世界的7%,多輸往西歐、北美;(4)拉丁美洲北部(以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為主)佔世界的10%,主要供應北美;(5)俄羅斯佔世界的9%,大部分運往歐洲;(6)遠東(以印尼為主,還包括中國、汶萊和馬來西亞),佔世界的5%,主要供應日本。近年來,盡管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受到局部戰爭影響常有波動,但因其他產油國尤其是俄羅斯石油產量的穩定增長,總體上石油供應處於相對穩定之中。從需求看,隨著新經濟的萌芽,當今世界經濟結構已發生重大轉型,原先工業時代的能源密集型產業已逐漸被信息產業等知識密集型產業所替代,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而且技術進步使得能源使用效率顯著提高,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能耗水平比上世紀70年代減少了40%,發展中國家也隨著工業水平升級而使能耗大大降低,這就使各國經濟對石油的需求相對下降。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統計,2003年度世界石油需求量為每天7860萬桶,供應量為每天7930萬桶;2004年第2季度,需求量為每天8110萬桶,供應量為每天8230萬桶。目前從世界范圍來看,石油的供需總體處於平衡狀態,油價應保持穩定,但由於受突發事件如海灣戰爭、委內瑞拉兩次政治危機、中東局部武裝沖突的影響,油價也會短期性上漲。
第二,不可忽視國際組織在調節石油價格方面的作用。為消除石油價格波動對經濟的消極影響,1960年9月1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成立,協調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以保證各成員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獲得穩定的石油收入,並為石油消費國提供經濟、長期的石油供應。歐佩克成員國出口的石油佔世界石油貿易量的60%,對國際石油市場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例如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歐佩克大幅增加石油產量,以彌補伊拉克遭經濟制裁後石油市場上出現的每天300萬桶的缺口。但因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產量只佔世界60%,其控制國際石油市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近年來非歐佩克國家在石油市場上所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特別是以俄羅斯及西非國家為首的非歐佩克成員國近年來石油供應量不斷增長,抵消了歐佩克組織成員國的部分石油波動,從而削弱了歐佩克組織維持高價位的努力,成為決定世界石油價格的不可忽視的聲音。

石油危機與中國

上世紀60年代大慶油田的油龍滾滾噴出,使中國脫掉了「貧油國」的帽子。隨後十幾年,一批新油田相繼投入開發,徹底改變了中國「貧油」的局面,1978年中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大關,躍居世界第八位。但近10年來我國不得不面臨這樣的現實:中國石油資源盡管豐富,但經過數十年的掠奪性開采,國內的許多大型油田都已不同程度地進入衰竭期,同時經濟高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目前我國石油消費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1993年中國就成了石油產品凈進口國。據估計,我國石油到2010年供需缺口將達到1.3億噸,到2020年供需缺口將達到2.2億噸,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由1995年的6.6%上升為2003年的36%,預計到2010年和2020年將分別增至50%和60%。數字如此驚人,讓人們不禁為我國的石油安全而擔心,一旦發生「石油危機」,中國如何應對?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根據專家建議,已採取多方面措施確保國家石油安全: (1)加大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保證我國擁有一定的石油自給能力,降低進口石油的價格風險。雖然中國剩餘的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非常有限,但未來勘探開發的潛力還很大。中國目前石油可采資源探明率為40%,屬勘探的中期階段;天然氣可采資源探明率為20%,屬勘探的早期階段,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通過加大勘探力度、科技創新、提高採收率等手段,中國石油資源的勘探潛力還有很大的挖掘餘地;(2)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在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加快建立可靠的、低成本的進口原油保障體系,必須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過去我國對石油儲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使得我國在應對目前國際油價的異常高漲時十分被動。2001年3月「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就已經明確寫入了「十五」計劃中,並公開向全世界發表。現已有4個石油儲備基地正在開工建設之中;(3)搞好石油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發展石油替代產品。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國家提倡石油主要用於交通運輸燃料和化工原料,在其他產業上努力以石油焦、煤、天然氣作為替代能源。現在,我國已研製出汽車用燃料乙醇,可作為石油車用燃料的補充,未來還會有更多新型、經濟、環保能源可完全或部分地替代石油,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度。

Ⅳ 石油將在多少年後枯竭

石油是必然會枯竭的。石油屬於非再生資源,科學家預計在21世紀50年代,石油就不能供應人類的使用了。石油應用范圍廣泛影當今人類的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我們必需要找到替代能源,如今世界很多國家採取國家石油應急儲備,例如美國,自己的石油十分豐富,但卻極少開采,就是為了應對石油枯竭對本國經濟帶來不利,長遠的目光啊。他為什麼要打擊伊拉克,為什麼對以色列進行扶持。本質上就是為了石油資源。
要始終記住,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它必然會枯竭。而今,取代石油的此生產品例如汽油等燃料都可以通過在植物中提純。但是成本高,而且例如航空油在植物的中提取的純度不夠。所以石油的威脅我們國家的利益,一旦有一天石油的供給小於我們的需要,我們又沒有找到替代,必然要為其付出深重的代價。
此外,今年的糧食價格的提高也與石油有關,由於美國的改變的能源方式,從糧食中提純,造成糧食的供求變化,糧食價格飛漲。
石油啊,石油啊,以後我們子孫看見你的時候或許就在博物館了吧!
或者,我們自己在數億年後,自己也變成石油了吧!

Ⅵ 要是有一天石油全都開采完了,人類還能生存嗎

我們都知道,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形成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的,這也就意味著短時期石油無法得到補充,所以石油遲早有一天會被開采完的,所以說,尋找可替代能源是當務之急。開採石油一方面會使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資源一點一點被消耗,另外一方面,大量的開採石油,也會破壞地球的內部結構。

Ⅶ 地球上以探明的石油能開采多少年~開采完了怎麼辦

1:根據現有的條件,理論上講地球上已經探明的油田可以開採到2050年。具體解釋如下:
盡管地質勘探技術有了驚人的進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儲量明顯減少,因為現有石油消費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到2003年,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在本世紀內,世界主要靠豐富的低價石油推動了經濟車輪的前進,如果石油枯竭,那麼世界經濟將面臨嚴峻挑戰。《中東報》認為,到1997年底,開採石油已達8070億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動盪的70年代開採的。根據一些保守的估計,石油儲量不會超過8300億桶。還有一些報告指出,世界石油總儲量約達9950億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費石油240億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來越少,每年只有50億桶。中東地區以外的石油儲量正在下降。石油資源是有限的。

據美國石油業協會估計,地球上尚未開採的原油儲藏量已不足兩萬億桶,可供人類開采時間不超過95年。
2:應對策略:
在2050年到來之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煤炭。其後在2250到2500年之間,煤炭也將消耗殆盡,礦物燃料供應枯竭。面對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全世界認識到必須採取開源節流的戰略,即一方面節約能源,另一方面開發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