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油是怎麼樣開採的,會不會像煤礦一樣出現采空區
石油對我們普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工具的原動力,現在很多人家家庭經濟提上來了,都有了條件可以買私家車作為代步工具,即便是在鄉下,絕大部分人家也都有了燒油的摩托,所以對於石油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石油是怎麼樣開採的,會不會像煤礦一樣出現采空區?發現石油一般都是打井採油,但是石油與煤礦不同,它們是存在岩石的縫隙中,並不是跟煤礦一樣堆在一起,所以不會出現采空區。
我們平常的代步工具使用到的石油很多,但是石油的重要性是體現在工業上,就像我們需要吃飯一樣,石油就是工業提供動力的食物,雖然還有煤礦和太陽能之類的能源,但是煤礦給環境帶來影響,而太陽能沒有石油穩定,所以石油是目前比較重要的能源,增大石油的開采量就成了很重要的問題。尤其是開采設備的研究。
Ⅱ 為什麼石油需要合理開發
當石油科技人員通過地質勘探工作,把油田的大小、儲量、油層性質及分布規律等自然條件基本搞清楚之後,就著手准備打開埋藏千萬年的地下石油寶庫,讓滾滾的「黑金」為祖國的經濟發展服務,這時油田也就由勘探階段轉入開發階段了。
要開發好一個油田,就必須制定一個正確的油田開發方案,簡單地說,首先要對多油層油田以含油層為基礎,把油層分類排隊,選定開發方式;其次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確定保持能量方法;再者要選定合理的布井方案。
一個油田往往含有多套油層,有的多達幾十層甚至上百層,而且每一個油層的性質又不完全相同,有的滲透性好、壓力高、出油多,有的則出油少,有的油田採用了「一井多管開采多油層」和用封隔器把各個油層分隔開來「一井單管開采多油層」的工藝技術,盡量多采出地下的石油。
大量的生產實踐表明,對不同性質的多油層,採用分別開發的方式,對提高油田採油速度和採收率有很大效果。這是因為分層(組)的油層性質比較相似,不僅減少了好油層與差油層之間的互相干擾,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層(組)的油層性質,採用不同的注水方式和布井方式區別對待,使每個層(組)的油氣開發更加合理。
布井方案就是要確定油井打在油田的什麼位置上,讓每口鑽井都能穿透油層,盡可能多地了解、控制住地下石油與天然氣的儲量,而且,要使每口油井長期保持旺盛的生產能力,滿足一定的采出速度,還要利於不斷認識、不斷調整,達到比較經濟的效果,以保證更多的石油從油井中開采出來。
為了實現這一要求,就要從油田的地質情況出發,計算油田全部鑽井、開采等鋼材、水泥、油料等消耗費用、基建投資、勞動生產率和原油成本等,從經濟效益方面來評價布井方案和開發方案是否合理。同時要綜合地質條件,如油層壓力、油層物理性質、油層深度去全面考慮、綜合評價。
在油田的開發工程中,布井方式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布井的方式有很多,總的講起來可以分成兩大類:第一,排狀布井,也稱行列布井,就是把鑽井按直線一排一排地分布,或者按環狀一圈一圈地布井;第二,網狀布井,也稱面積布井,就是把井按一定的幾何圖形均勻地布置在整個油田的區域內。不同的開發方式應採用不同的布井方式。
當油田的石油開採到一定程度時,為了保證油層的壓力,就應有計劃地向地下油層內注入水,把油從深部「托」到油井中,利於開采。對於人工注水開發方式的油氣區而言,生產採油井的布井方式和注水井的布井方式相適應。通常,對於油層大面積連通、分布穩定的優質油層,採用行列注水布井方式;對於分布不穩定,形態不規則的差油層,採用面積注水布井方式,以便充分發揮人工注水作用。對於靠地下自然能量開採的油田,在選擇布井方式時,要考慮油田的形狀、大小和能量來源以及油層物理性質等,以便在開采過程中充分利用油層的能量(圖39)。
圖39油井集中控制示意圖我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的科技工作者與工程人員,比較正確地解決了認識油田特點與開發油田的關系,從油田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了內部橫切割的布井方式,選擇了合理的井網,油田高產、穩產幾十年,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油田一旦投入開發,地下沉睡了千萬年的油藏平衡狀態就會被立即打破。和石油同時封閉在岩石孔隙中的還有天然氣和水,這些「孿生兄弟」在地下的運移較為復雜,而且它們的存在狀態和運移特徵與岩石的物理性質也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比如某些岩石的孔隙、裂縫較多,內部所儲存的油、氣、水也多,但孔隙與裂縫之間的連通若不好,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就被死死地封到了孔隙、裂縫之中,開采不出來。有的石油太粘,即使孔隙、裂縫的連通性很好,流動起來也很不容易,同樣不容易開采出來。
為了及時地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就需要工程技術人員與地質人員密切配合,通過生產實踐,經常進行油田的地下動態分析,用計算機進行油藏乃至全盆地的靜態與動態模擬,弄清開發中哪些油砂層被地下水淹了,哪些含油的砂體還可能留有尚未采出的「死油」,進而為采出更多的石油與天然氣調整方案。
天然氣的開發與石油開發的原理基本相同,但天然氣的流動性更強,壓力突然釋放往往會引起井噴和爆炸,在開采中的工作難度也會相應的增加。
Ⅲ 假如你是石油開發公司你怎麼看待石油開采這件事情
統採油技術已經很難滿足我國社會對於石油資源的需求,應該引進一些新的採油技術。
結合當前我國石油行業環境的實際情況來看,傳統採油技術已經很難滿足我國社會對於石油資源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石油行業開始積極引入一些採油新技術,實現採油活動的創新發展。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當前我國石油開采活動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導致採油技術無法充分發揮作用。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國石油企業在開采活動中融入的技術創新元素還比較少,同時也沒有立足於技術革新進行石油開采活動的調整,導致石油開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解決,最終帶來非常突出的負面影響。
石油開采是指在有石油儲存的地方對石油進行挖掘、提取的行為。在開採石油的過程中,油氣從儲層流入井底,又從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驅動方式。石油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石油是重要能源,同煤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等重的石油燃燒熱比標准煤高50%)、運輸儲存方便、燃燒後對大氣的污染程度較小等優點。從石油中提煉的燃料油是運輸工具、電站鍋爐、冶金工業和建築材料工業各種窯爐的主要燃料。以石油為原料的液化氣和管道煤氣是城市居民生活應用的優質燃料。飛機、坦克、艦艇、火箭以及其他航天器,也消耗大量石油燃料。因此,許多國家都把石油列為戰略物資。
Ⅳ 石油的開采基本條件是什麼
石油開采是即地震勘探、鑽井完井交井以後,將原油從地層中開采出來進入油氣集輸系統的一個重要的資源能源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我國現有油田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不具備充足的天然能量補給條件,而且油田本身的能量不足以長期維持採油的需要。在工業高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的今天,保持科學的較高的採油速度和較高的原油採收率尤為重要。 石油開采受著區域地質條件的控制,並分布在含油氣盆地之內,含油氣盆地是一定的地質歷史時期內,受同一構造格局控制的,具有共同發展歷史的統一沉降區。原油開采是集採油、井下作業、注水、集輸為一體的工藝過程。建國前我國僅有以玉門油礦為代表的工藝比較落後的一些小油區。對石油大規模勘探開發是從建國後六十年代大慶、大港、勝利、遼新等大的油氣田。油氣田遍布全國,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和生產能力,無論是生產工藝和石油開采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但是,由於四十多年的原油開采,造成老油區資源能量的嚴重不足,給地面環境帶來了嚴重污染,這些矛盾制約了生產的發展,引起了我們對石油開采過程中特別的關注。因此節約和利用資源、能源、降低消耗,在石油開采過程保護好環境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簡單的工藝過程 石油開采方式有自噴採油和機械採油,自噴採油是由於地下含油層壓力較高,憑其自身壓力就可以使原油從井口噴出的採油方式。機械採油則是利用各種類型的泵把原油從井中抽出,目前我國石油開采以機械採油為主。不同的地質情況不同的油品性質採用不同的機械開采方式。對粘度小於50毫帕斯卡.秒,密度小於0.934的原油(稱為稀油),一般用常規開采。對粘度大於50毫帕斯卡.秒,密度大於0.934的原油(稱為稠油),一般用熱力採油,即採用熱蒸汽吞吐、摻稀油及伴熱的採油方式。以遼河油田為例,氣候寒冷是北方冬季的特徵。油質除一部分稀油外,大部分油質為稠油和特稠油,由於原油重質成份多,粘度大,相對密度大,在油藏條件下原油幾乎不能流動,無法用常規的方法開采,給生產和環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我們油田採用熱力採油、稀釋、乳化降粘方式開采。 稀釋開采:即將一定量粘度小的稀油加入稠油中,降低粘度。 熱力採油:即蒸汽吞吐、蒸氣驅,就是對油層注入高溫高壓蒸氣,加熱油層里的原油,使原油的升高,粘度降低,增加原油的流動性,推動油層里的原油流向生產井。另外注入蒸氣對油層加熱後,蒸氣變成熱水流動,置換油層里原油滯流空隙。原油受注入蒸汽加熱,其中輕質成分將氣化,烴體積膨脹也會將原油推流到生產井。 乳化降粘:即將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混入稠油中,並在油管和抽油管表面上形成親水的潤濕表面。 大大降低油流時的阻力,使油能夠正常開采出來。 二、 塬油開采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分析 由於石油開采是一個從地下獲取資源的過程,地質條件及地下的情況是石油開采中的決定因素。雖然石油開采是最終獲取資源的活動,但是各種相關工藝如鑽井。各種井下作業等對石油開採的地下地質情況。地面有直接的聯系的影響。因此在考慮環境時也應做為石油開採的環境因素一並考慮。同時考慮了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六個方面。 1. 石油開采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包括正常異常緊急情況)。 2. 資源能源的使用在工藝的各個環節中都會涉及到,為方便分析,作為總的環境因素來考慮。 3. 原油做為石油開採的特徵污染物在每個工藝中也都會涉及到,因而也作為總的環境因素來考慮。 三、 主要生產過程的一些說明 1. 石油開采企業應對採油生產之前的鑽井和採油生產中的各種油井作業的相關方提出的管理要求,在各種設計中應了解施工中的基本環境因素和環境影響,國家對它的法律法規要求。並在預以充分的注意,採取事先預防。由於石油開采涉及地面環境和地下地質情況,從鑽井到採油,井下作業,外輸都存在泥漿處理、油品泄漏、原油落地。原油脫後水回注、烴類揮發,化學品葯劑使用,有害固廢處理、井噴、火災等重要環境因素,如果逢值訊期控制不好,一旦事故發生就會導致大氣、水體、土地、養殖業等的污染,伴隨而來的就是環保糾紛經濟賠償,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產,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石油開采過程中應特別強調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遵守法律法規等。 2. 在原輔材料的選擇上、施工的設計上,都要求符合清潔生產,盡一切努力考慮清潔的工藝技術,使用無毒無害的清潔原材料,清潔的工藝流程、清潔的節能設備,以避免在生產過程中,運輸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對人體的損害。應該預防在先,作為污染預防不能只採用末端治理,應在生產的源頭考慮預防污染的問題,並在生產過程中,各種工藝、各個環節都應考慮清潔生產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全過程式控制制。 3. 對有毒有害化學品等,在鑽井、採油、井下、集輸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要求按照MSDS的要求分類存放,對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盡量採用危害小的化學品,以免造成對人員損害和環境的污染。 4. 工藝及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在石油開采中,由於特定的地質條件,原油從地下開采出來後輸出時,在井口、集轉站及長距離輸送都需加熱。因此動力系統、能源消耗都需要重點考慮,採油過程中能源消耗是比較大的,在考慮生產成本時應計算在內,降低能耗,合理使用能源是石油開採的主要指標之一。 5. 石油開采是資源的開發,資源消耗同樣非常重要,在石油開采過程中,原油泄漏、原油落地、油泥產生不但增加各種費用,使生產成本上升,影響了資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贊成了環保工作的難度,目前各採油企業都注重了對資源消耗的控制,一是把資源消耗做為消耗定額主要指標之一加以控制考核。二是大搞綜合利用,減少浪費以保護資源,保護環境。 四、 應急准備和預防措施 從石油開采、井下作業、集輸,在任何一個環節中,均不能鬆懈,安全、環保第一的問題。必須要有組織保障,要有靈活的可操作的指揮系統和一定的應急准備程序,當然首要的是預防為主,絕對控制事故發生,其次是出現緊急情況時,應盡早消除或將其控制在最低限度。這就是石油開采企業的安全環保預防的主要對策。 石油開采是被公認的有毒有害、具有污染、井噴、火災性質的危險企業,因此在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了至關重要。在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中、設計上已考慮了緊急情況,雖然都有應急的准備,一旦事故發生都有應急措施,但是為了以防萬一,必須要求全體員工有比其他企業更強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安全、環保第一的思想與生產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
Ⅳ 石油是怎樣采出來的
石油開采方法:
1、很早很早以前,人們用最簡單的提撈方式開採石油,就像用吊桶在水井中提水一樣,用絞車把石油從油井中提取上來。
2、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產量高、油層埋藏很深的油田被發現,原來那套人工提撈的方法無法在這些油井上使用,所以逐漸被淘汰,自噴採油和各種人工舉升採油的方法應運而生。
3、隨著油田的不斷開發,地層能量逐漸消耗,油井最終會停止自噴。由於地層的地質特點 ,有的油井一開始就不能自噴。對於上述不能自噴的油井,必須用人工舉升的方法給油流補充能量,將井底的石油采出來。利用人工舉升將石油從井底舉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為氣舉法和抽油法兩大類。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Ⅵ 石油到底是怎樣開採的
曾有人做過關於如何開採石油的調查,很多網友想得很簡單,認為地下有一條油河,井一打下去,油就會往外冒……可真的是這樣的嗎?
人類可以飛上天、登月、觀察浩瀚的宇宙,但入地很難。目前人類能達到的地球最大深度是1萬2千米,連地殼都沒有穿透。為了清楚的認識這一點,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地球內部構造(如圖1)吧。在長期的科學探索中,科學家們發現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運用這一原理初步探知地球內部結構的。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公眾平台(ID:kxylydt)
作者: 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 范作言]
Ⅶ 開採石油的自然條件 開採石油需要的自然條件是什麼
一是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管理條例規定,只有國務院批準的石油公司才能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查開采。所以,首先要注冊公司,然後這個公司獲得國務院的批准。目前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四家獲得批准。
二是獲得國務院批准以後,到國土資源部申請勘查許可證。或者國土資源部組織招標,你參與投標,獲得勘查許可證。
三是按照石油勘查規范,開展必要的地球物理等和鑽井,摸清地下有石油資源,然後按照儲量規范,提請儲量評審,獲得儲量備案後,可以向國土資源部申請將探礦權轉為采礦權。
四是探礦權轉采礦權的時候,還需要有環境保護部門出具的環評報告,另外還需要做石油開采總體方案,報發改委批。
Ⅷ 石油開采小常識
1. 關於石油的知識(簡單一些的)
石油知識———石油地質名詞解釋 油田------由單一構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積范圍內的一組含悶油藏的組合。
氣田------單一構造控制幾個或十幾個汽藏的總和。 石油------具有不同結構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和物為主要成份的一種褐色。
暗綠色或黑色液體。 天燃氣----以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汽體組成的可燃混和氣體。
生油層----在古代曾經生成過石油的岩層。 油氣運移--在壓力差和濃度差存在的條件下,石油和天然氣在地殼內任意移動的過程。
垂直運移--即油氣運移的方向與地層層面近於垂直的上下移動。 測向運移---即油氣運移的方向與地層層面近於平行的橫向移動。
儲集層-----能使石油和天然氣在其孔隙和裂縫中流動,聚集和儲存的岩層。 含油層-----含有油氣的儲集層。
圈閉----凡是能夠阻止石油和天然氣在儲集層中流動並將其聚集起來的場所。 蓋層----緊鄰儲集層上下阻止油氣擴散的不滲透岩層。
隔層----夾在兩個相鄰儲集層之間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滲透岩層。 遮擋----阻止油氣運移的條件或物體。
含油麵積----由含油內邊界所圈閉的面積。 油水邊界----石油和水的接觸邊界。
儲油麵積-----儲油構造中,含油邊界以內的平面面積。 工業油氣藏-----在目前枝術條件下,有開采價值的油氣藏。
構造油氣藏-----由與構造運動使岩層發生變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閉。 地層油氣藏-----由地層因素造成的遮擋條件的圈閉。
岩性油氣藏-----由於儲集層岩性改變而造成圈閉。 儲油構造-----凡是能夠聚集油,氣的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地殼中的岩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沉積相----指在一定的沉積環境中形成的沉積特徵的總和。
沉積環境-----指岩石在沉積和成岩過程中所處的自然地理條件、氣候狀況、生物發育狀況、沉積介質的 物理的化學性質和地球化學要條件。 單純介質-----只存在一種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單純介質。
如孔隙介質、裂縫介質等。 多重介質----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孔隙結構的介質稱為多重介質。
均質油藏-----整個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質。 非均質油藏-----具有不同性質的油藏,包括雙重介質油藏;裂縫西個油藏;多層油藏 彈性趨動-----油井開井後壓力下降,油層中液體會發生彈性膨賬,體積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壓趨動----靠油藏邊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壓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質儲量----在地層原始條件下,具有產油氣能力的儲層中所儲原油總量。 可采儲量----在目前工藝和經濟條件下,能從儲油層中采出的油量。
剩餘可采儲量----油田投入開發後,可采儲量與累計采出量之差。 採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最終採收率----油田開發解束累計採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時間的累計採油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
採油速度----年采出油量與地質儲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標准條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質量。
原油相對密度----指在地面標准條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與4度純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點----在一定條件下失去了流動的最高溫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動時,分子間相互產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體積系數----地層條件下單位體積原油與地面標准條件下脫汽體積比值。
原油壓縮系數----單位體積地層原油在壓力改變0。1兆帕時的體積的變化率。
溶解系數----在一定溫度下壓力每爭加0。1兆帕時單位體積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絕扮老冊對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互相連通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體積之比。 含油飽和度-----在油層中,原油所佔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總孔隙體積之比。
含水飽和度-----在油層中,水所佔的孔隙的體積與岩石孔隙體積之比。 穩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如果各運動要素與(如壓力及流速)時間無關,稱為穩定。
不穩定滲流-----在滲流過程中,若各運動要素與時間有關,則為不穩定滲流廳宏。 等壓線----地層中壓力相等的各個點的連接線稱為等壓線。
流線-----與等壓線正交的線稱為流線。 流場圖----由一組等壓線和一組流線構成的圖形為流場圖。
單相流動-----只有一種流體的流動叫單相流動。 多相流動------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流體同時流動叫兩相或多相流動。
滲透率----在一定壓差下,岩石允許液體通過的能力稱滲透性,滲透率的大小用滲透率表示。 絕對滲透率----用空汽測定的油層滲透率。
有效滲透率----用二種以上流體通過岩石時,所測出的某一相流體的滲透率。 相對滲透率----有效滲透率與絕對滲透率的比值。
水包油----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油包水----細小的油滴在水介質中存在的形式。
供油半徑-----把油井供油麵積轉換成圓形面積後的圓形半徑。 地層系數----地層有效厚度與有效滲透率的乘積。
流動系數----地層系數與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表示流體在岩層中流動的難易程度。 導壓系數-----表示油層傳遞壓力性能好壞的參數。
續流-----油井地面關井後,井下仍有油流從地層中繼續流入井眼,這種現象稱為續流。 井筒儲存效應-----油井剛關井時所出現的現象。
折算半徑----把實際井的各個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對壓力的影響,變成一個由於某井徑引起對。
2. 石油開采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石油開采是即地震勘探、鑽井完井交井以後,將原油從地層中開采出來進入油氣集輸系統的一個重要的資源能源行業。
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我國現有油田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不具備充足的天然能量補給條件,而且油田本身的能量不足以長期維持採油的需要。
在工業高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的今天,保持科學的較高的採油速度和較高的原油採收率尤為重要。 石油開采受著區域地質條件的控制,並分布在含油氣盆地之內,含油氣盆地是一定的地質歷史時期內,受同一構造格局控制的,具有共同發展歷史的統一沉降區。
原油開采是集採油、井下作業、注水、集輸為一體的工藝過程。建國前我國僅有以玉門油礦為代表的工藝比較落後的一些小油區。
對石油大規模勘探開發是從建國後六十年代大慶、大港、勝利、遼新等大的油氣田。油氣田遍布全國,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和生產能力,無論是生產工藝和石油開采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但是,由於四十多年的原油開采,造成老油區資源能量的嚴重不足,給地面環境帶來了嚴重污染,這些矛盾制約了生產的發展,引起了我們對石油開采過程中特別的關注。
因此節約和利用資源、能源、降低消耗,在石油開采過程保護好環境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簡單的工藝過程 石油開采方式有自噴採油和機械採油,自噴採油是由於地下含油層壓力較高,憑其自身壓力就可以使原油從井口噴出的採油方式。
機械採油則是利用各種類型的泵把原油從井中抽出,目前我國石油開采以機械採油為主。不同的地質情況不同的油品性質採用不同的機械開采方式。
對粘度小於50毫帕斯卡.秒,密度小於0.934的原油(稱為稀油),一般用常規開采。對粘度大於50毫帕斯卡.秒,密度大於0.934的原油(稱為稠油),一般用熱力採油,即採用熱蒸汽吞吐、摻稀油及伴熱的採油方式。
以遼河油田為例,氣候寒冷是北方冬季的特徵。油質除一部分稀油外,大部分油質為稠油和特稠油,由於原油重質成份多,粘度大,相對密度大,在油藏條件下原油幾乎不能流動,無法用常規的方法開采,給生產和環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我們油田採用熱力採油、稀釋、乳化降粘方式開采。 稀釋開采:即將一定量粘度小的稀油加入稠油中,降低粘度。
熱力採油:即蒸汽吞吐、蒸氣驅,就是對油層注入高溫高壓蒸氣,加熱油層里的原油,使原油的升高,粘度降低,增加原油的流動性,推動油層里的原油流向生產井。另外注入蒸氣對油層加熱後,蒸氣變成熱水流動,置換油層里原油滯流空隙。
原油受注入蒸汽加熱,其中輕質成分將氣化,烴體積膨脹也會將原油推流到生產井。 乳化降粘:即將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混入稠油中,並在油管和抽油管表面上形成親水的潤濕表面。
大大降低油流時的阻力,使油能夠正常開采出來。 二、塬油開采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分析 由於石油開采是一個從地下獲取資源的過程,地質條件及地下的情況是石油開采中的決定因素。
雖然石油開采是最終獲取資源的活動,但是各種相關工藝如鑽井。各種井下作業等對石油開採的地下地質情況。
地面有直接的聯系的影響。因此在考慮環境時也應做為石油開採的環境因素一並考慮。
同時考慮了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六個方面。 1. 石油開采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包括正常異常緊急情況)。
2. 資源能源的使用在工藝的各個環節中都會涉及到,為方便分析,作為總的環境因素來考慮。 3. 原油做為石油開採的特徵污染物在每個工藝中也都會涉及到,因而也作為總的環境因素來考慮。
三、主要生產過程的一些說明 1. 石油開采企業應對採油生產之前的鑽井和採油生產中的各種油井作業的相關方提出的管理要求,在各種設計中應了解施工中的基本環境因素和環境影響,國家對它的法律法規要求。並在預以充分的注意,採取事先預防。
由於石油開采涉及地面環境和地下地質情況,從鑽井到採油,井下作業,外輸都存在泥漿處理、油品泄漏、原油落地。原油脫後水回注、烴類揮發,化學品葯劑使用,有害固廢處理、井噴、火災等重要環境因素,如果逢值訊期控制不好,一旦事故發生就會導致大氣、水體、土地、養殖業等的污染,伴隨而來的就是環保糾紛經濟賠償,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產,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因此在石油開采過程中應特別強調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遵守法律法規等。 2. 在原輔材料的選擇上、施工的設計上,都要求符合清潔生產,盡一切努力考慮清潔的工藝技術,使用無毒無害的清潔原材料,清潔的工藝流程、清潔的節能設備,以避免在生產過程中,運輸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對人體的損害。
應該預防在先,作為污染預防不能只採用末端治理,應在生產的源頭考慮預防污染的問題,並在生產過程中,各種工藝、各個環節都應考慮清潔生產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全過程式控制制。 3. 對有毒有害化學品等,在鑽井、採油、井下、集輸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要求按照MSDS的要求分類存放,對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盡量採用危害小的化學品,以免造成對人員損害和環境的污染。
4. 工藝及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在石油開采中,由於特定的地。
3. 石油基礎知識
石油,也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
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由碳和氫 化合而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
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開採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
由於石油是一種不可更新原料,許多人擔心石油用盡會對人類帶來的後果。 生成生成生成生成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可達到5億年之久。
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伴隨各種地質作用,沉積盆地中的沉積物持續不斷地堆積。當溫度和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後,沉積物中動植物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終生成石油和天然氣。
歷史起源歷史起源歷史起源歷史起源 現代石油歷史始於1846年,當時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區 的亞布拉罕·季斯納發明了從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蘭人依格納茨·盧卡西維茨發明了使用更易獲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
次年波蘭南部克洛斯諾附近開辟了第一座現代的油礦。這些發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開來了。
1861年在巴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煉油廠。當時巴庫出產世界上90%的石油。
後來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為奪取巴庫油田而展開的。 19世紀石油工業的發展緩慢,提煉的石油主要是用來作為油燈的燃料。
20世紀初隨著內燃機的發明情況驟變,至今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內燃機燃料。尤其在美國在德克薩斯州、俄克拉何馬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油田發現導致「淘金熱」一般的形勢。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屬東印度、波斯、秘魯、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發現了新的油田。這些油田全部被工業化開發。
直到1950年代中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長迅速。1973年能源危機和1979年能源危機爆發後媒介開始注重對石油提供程度進行報道。
這也使人們意識到石油是一種有限的原料,最後會耗盡。不過至今為止所有預言石油即將用盡的試圖都沒有實現,所以也有人對這個討論表示不以為然。
石油的未來至今還無定論。2004年一份《今日美國》的新聞報道說地下的石油還夠用40年。
有些人認為,由於石油的總量是有限的,因此1970年代預言的耗盡今 天雖然沒有發生,但是這不過是被遲緩而已。也有人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總是能夠找到足夠的便宜的碳氫化合物的來源的。
地球上還有大量焦油砂、瀝青和油母頁岩等石油儲藏,它們足以提供未來的石油來源。目前已經發現的加拿大的焦油砂和美國的油母頁岩就含有相當於所有目前已知的油田的石油。
今天90%的運輸能量是依靠石油獲得的。石油運輸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運輸驅動能源。
此外它是許多工業化學產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在許多軍事沖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海灣戰爭)中占據石油來源是一個重要因素。
今天約80%可以開採的石油儲藏位於中東,其中62.5%位於沙特 *** (12.5%)、 *** 聯合酋長國、伊拉克、卡達和科威特。
4. 石油怎麼開采
1、用鑽井機鑽個井眼到儲藏有石油的地層(也叫目的層)。
2、鑽到目的層後,下一層套管(直徑較大的鋼管),通過在管外與井壁之間注入水泥封固,防止不同深度的地層之間的液體互相流竄,也是防止油氣從其他地方泄漏,以上兩個步驟叫作鑽井。 3、在目的層下射孔槍,將套管射穿,並射進地層內,形成通道,使地層中的原油流入套管內(也就是油井內)。
4、如果井底的石油壓力夠大,石油就會從地下直接噴出井口,這種井叫做自噴井;如果壓力不足以使石油流到地面,就下深井泵將石油從井底抽出地面。
Ⅸ 石油開采會破壞地球內部結構嗎,開玩笑,撓癢癢而已
石油被從地下源源不斷地開采,長此以往會破壞地球的內部結構嗎,地球會塌陷碎裂嗎?
這個話題比較有趣,源源不斷的開採石油,地下被采空了,長此以往地球不是逐漸成為空心?地殼塌陷,地球結構崩潰?其實完全不會,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只需了解如下幾點即可!
一、石油埋藏的深度?
因為這個比較關鍵,比如要讓一個雞蛋破碎,至少也要挖穿蛋殼,讓蛋液流出來吧,要不然何談碎裂呢?咱來看看,哪個油井最深,預告下,超級長圖!
世界上最深的油井是位於俄羅東斯遠東薩哈林島的Z-44 Chayvo,深度達到了12.345公里,盡管打那麼深實在是有點困難,但這個薩哈林油田探明儲量高達23億桶,似乎能說明一些問題!
二、如此之深,有打破地球那麼大的蛋殼了嗎?
地殼平均厚度約17KM,大陸地殼厚度約39-41KM,高原高山則可能更厚,最高達到了70KM,海底則相對比較淺,只有幾千米!但各位需要了解一下的是,並不是薄薄的地殼下就包裹了岩漿層,其實還早呢!
因為要到軟流圈開始才會真正到達部分岩漿層,而這個位於100KM的地下!那麼薩哈林島上的油井鑽到了哪裡呢?
大約100KM的八分之一而已,上圖是這個比例,哪個白色的硬殼層都沒有突破,而地殼則還要更薄,在上圖比例上盡管已經放大,但仍然看不到!簡單的說就是蛋殼都沒有挖穿!
三、即使沒挖穿蛋殼,但挖多了,地殼部分下陷可能嗎?
當然有可能,比如煤礦采空區塌陷是很正常的事情,當然這和沒有回填是或者不規范操作有很大的關系,但對早已形成的采空以及塌陷區治理並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只能等塌陷穩定了之後再行回填與治理!而對形成的采空區則可以採用注漿等形式避免!
但油田極少存在類似的情況,對於煤礦因為本來就是干質礦產,注漿回填仍然可能會流失等,但油田原本就是流質液體,並且在採油初期可能因高壓形成噴油等條件,正式開采都需要抽油,後期甚至需要注水開採挖掘潛力,大慶油田就處在這種末期,甚至多次注水!因此油井裡油抽完了,又灌入了水,好像並沒有少什麼東西?當然這對地殼支撐來說!
所以這一來一回,地殼下的空洞似乎還賺了,因為水比油的比重稍高一些,不但采了油,順便還回填了,因此石油開采不存在采空區!
另外還有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是,圖示中的油田都是集中在某處形成的空間,其實這是錯誤的,真實的條件是石油都在多孔岩石中,或者裂隙中,因此石油才完並不會像煤礦一樣會留下大面積的空洞結構,而是留下一個多孔結構,如果不是超大面積的淺藏油田,那麼根本不會出現所謂的采空區這個問題!所以根本不需要擔心海底漏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