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液化石油氣和石油氣有什麼區別主要成分是什麼
所謂的石油氣體,一般指天然氣、油田氣和煉廠氣;常溫下對天然石油氣或石油煉制過程中產生的石油氣施加壓力,使其以液體狀態存在時得到液化石油氣,液化石油氣是煉油廠在進行原油催化裂解與熱裂解時所得到的副產品。催化裂解氣的主要成份如下(%):氫氣5~6.甲烷10.乙烷3~5.乙烯3.丙烷16~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含5個碳原子以上的烴類5~12。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石油氣主要成分是丙烷。
Ⅱ 石油氣與天然氣的區別是什麼
石油氣和天然氣有很多的不同,區別如下:
1、主要成分不同:石油氣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通常伴有少量的丙烯和丁烯;天然氣和油田氣主要由低分來子烷烴所組成主要成分為甲烷),還有微量的環烷烴。某些天然氣還會含有極微量的芳香烴。除此之外,天然氣中還含有氫氣、硫化氫、硫醇、二氧化碳和氦、氖等惰性氣體。
2、來源不同:石油氣是石油在提煉源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油品過程中剩下的一種石油尾氣,通過一定程序,對石油尾氣加以回收利用,採取加壓的措施,使其變成液體,裝在受壓容器內,液化氣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天然氣是從有氣無油的氣井中開采出來的。油田氣又稱油田伴生氣,是伴隨石油從油井中開采出來的。
液化條件
氣體液化有利於縮小體諒,提高單位能量,方便運輸等等作業,但這兩者差別很大。常溫下,液化氣在7,8個大氣壓下就變成液體了,液化氣鋼瓶用不高的成本就能製造出承壓大於13個大氣壓,使用方便。
而天然氣如果在常溫下單靠加壓的方式來液化的話,需要100多個大氣壓以上(評論說還有一個條件是臨界溫度。具體多少忘了),成本太高,也很難做到,所以通常使用降低溫度的方法來液化,這個液化溫度是-160℃。(相對來說,液化氣的液化溫度只有-42℃左右,實際使用時加壓液化的成本更低,所以通常使用加壓而不是降溫)。
Ⅲ 石油和液化石油氣的區別
汽車用汽油等污染較大,主要是因為汽油中含有的是辛烷等碳鏈較長的脂肪烴,完全燃燒耗氧較多,在發動機中容易燃燒不充分,因此容易產生一氧化碳等不完全燃燒產物污染環境;而液化石油氣主要是丙烷、丁烷等低級脂肪烴組成,相對耗氧少,容易完全燃燒產生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污染較汽油少。
Ⅳ 石油氣的主要成分 石油氣主要物理性質是什麼
1、主要成分:液化石油氣是從石油的開采、裂解、煉制等生產過程中得到的副產品。液化石油氣是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包括: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和丁二稀(C4H6),同時還含有少量的甲烷(CH4)、乙烷(C2H6)、戊烷(C5H12)及硫化氫(H2S)等成分。從不同生產過程中得到液化石油氣,其組成有所差異。
2、在常壓條件下,液化石油氣C3、C4成分的沸點都低於常溫,容易汽化為氣體,由於C5以上成分的沸點較高,在C3、C4等汽化之後蘆御仍以液態殘留在容器之中,因攔差此稱為殘液。我國民用液化石油氣殘液含量較高。
3、主要物理性質:相對密度:液化石油氣是混合物,其相對密度隨組成的變化而變化。一般認為,液化石油氣氣體的相對密度為空氣相對密度的1.2~2.0倍;液態相對密度大約0.51。
4、液態體積膨脹系數:液態液化石油氣的體積膨脹系數大約是同溫度下水的體積膨脹系數的10-16倍。因此,在給容器充裝液化石油氣時,液相不得充滿,而要留一定的空隙,以供受熱體積膨脹時佔用。
5、溶解度:溶解度指液化石油氣的含水率。其特點是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由於液化石油氣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而在儲罐、鋼瓶等液化石油氣容器的底部經常沉積著一定的水,需要定期排放。
6、濃度爆炸極限、最小點火能量、燃燒熱值:液化石油氣是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其濃度爆炸極限、最小點火能量及燃燒熱值隨組分的變化而發生一定的變化。但是,一般認為液化石油氣在空氣中體積濃度爆炸極限約為1.5%~9.5%,最小點火能量低於0.3毫焦耳,燃燒熱值為92092~12139千焦/立方米。
7、電阻率:液化石油氣的電阻率約為1011~1014歐*厘米。據測簡嘩皮定,液化石油氣從容器、設備、管道中噴出時產生的靜電位可達9000伏。
Ⅳ 什麼是液化石油氣有什麼作用
液化石油氣是石油在提煉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油品過程中剩下的一種石油尾氣,通過一定程序,對石油尾氣加以回收利用,採取加壓的措施,使其變成液體,裝在受壓容器內,液化氣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它在氣瓶內呈液態狀,一旦流出會汽化成比原體積大約二百五十倍的可燃氣體,並極易擴散,遇到明火就會燃燒或爆炸。
液化石油氣是石油產品之一。英文名稱liquefied
petroleum
gas,簡稱lpg。是由煉廠氣或天然氣(包括油田伴生氣)加壓、降溫、液化得到的一種無色、揮發性氣體。由煉廠氣所得的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時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合物雜質。由天然氣所得的液化氣的成分基本不含烯烴。
1.形狀、情況:
液化石油氣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用於烴類裂解制乙烯或蒸氣轉化制合成氣,可作為工業、民用、內燃機燃料。其主要質量控制指標為蒸發殘余物和硫含量等,有時也控制烯烴含量。液化石油氣是一種易燃物質,空氣中含量達到一定濃度范圍時,遇明火即爆炸。
lpg主要是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組成的,有些lpg還含有丙烯(c3h6)和丁烯(c3h8)。lpg一般是從油氣田、煉油廠或乙烯廠石油氣中獲得。lpg與其他燃料比較,具有以下獨特的優點。
①污染少。lpg是由g3(碳三)、g4(碳四)組成的碳氫化合物,可以全部燃燒,無粉塵。在現代化城市中應用,可大大減少過去以煤、柴為燃料造成的污染。
②發熱量高。同樣重量lpg的發熱量lpg的發熱量相當於煤的2倍,液態發熱量為45
185~45
980kj/m3。
③易於運輸。lpg在常溫常壓下是氣體,在一定的壓力下或冷凍到一定溫度可以液化為液體,可用火車(或汽車)槽車、lpg船在陸上和水上運輸。
④壓力穩定。lpg管道用戶灶前壓力不變,用戶使用方便。
⑤儲存設備簡單,供應方式靈活。與城市煤氣的生產、儲存、供應情況相比,lpg的儲存設備比較簡單,氣站用lpg儲罐儲存,又可裝在氣瓶里供用戶使用,也可通過配氣站和供應管網,實行管道供氣;甚至可用小瓶裝上丁烷氣,用作餐桌上的火鍋燃料,使用方便。
由於lpg有上述優點,所以被廣泛用作工業、商業和民用燃料。同時,它的化學成分決定了lpg也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化工原材料,因而也廣泛用於生產各類化工產品。
2.加工工藝情況:
液化石油氣是煉油廠在進行原油催化裂解與熱裂解時所得到的副產品。催化裂解氣的主要成份如下(%):氫氣5-6、甲烷10、乙烷3-5、乙烯3、丙烷16
-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含5個碳原子以上的烴類5-12。熱裂解氣的主要成份如下(%):氫氣12、甲烷5-7、乙烷5-
7、乙烯16-8、丙烷0.5、丙烯7-8、丁烷0.2、丁烯4-5,含5個碳原子以上的烴類2~3。這些碳氫化合物都容易液化,將它們壓縮到只佔原體積的1/250-l/33,貯存於耐高壓的鋼罐中,使用時擰開液化氣罐的閥門,可燃性的碳氫化合物氣體就會通過管道進入燃燒器。點燃後形成淡藍色火焰,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熱(發熱值約為92
100
kj/m3-121
400
kj/m3)。
Ⅵ 石油氣的主要成分 石油氣主要物理性質是什麼
石油氣主要物理性質是什麼
1. 主要成分:液化石油氣是石油開采、裂解和精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液化石油氣是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包括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和丁烯(C4H6)。它還含有少量的甲烷(CH4),乙烷(C2H6),戊烷(C5H12)和硫化氫(H2S)。從不同的生產過程中獲得的液化石油氣的組成是不同的。
2. 常壓下,液化石油氣的C3和C4組分的沸點低於常溫,容易汽化成氣體。由於C5以上組分的沸點較高,C3和C4在汽化後仍以液體的形式留在容器中,故稱為殘液。中國民用液化石油氣的殘液含量較高。
3.主要物理性質:相對密度:液化石油氣是一種混合物,其相對密度隨組成而變化。一般認為液化石油氣的相對密度是空氣的1.2~2.0倍;液體相對密度約為0.51。
4. 液體體積膨脹系數:液體LPG在相同溫度下的體積膨脹系數約為水的10-16倍。因此,在向容器內注滿液化石油氣時,應使液相不滿,而應在加熱體積膨脹時留下一定的空隙以供佔用。
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液化石油氣的含水量。它的特徵是溫度和溶解度的增加。由於液化石油氣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在儲罐、鋼瓶等液化石油氣容器的底部往往會沉積一定的水,需要定期排放。
6. 液化石油氣是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其濃度爆炸極限、最小點火能和燃燒熱值隨組分的變化而變化。但一般認為,空氣中液化石油氣體積濃度的爆炸極限約為1.5%~9.5%,最小點火能量小於0.3 mJ,燃燒熱值為92092~12139 kJ/m3。
7. 電阻率:LPG的電阻率約為1011~1014 Ω * cm。據測量,液化石油氣從集裝箱、設備和管道噴出時產生的靜電位可達9000V。
Ⅶ 石油和天然氣分布在一起嗎,二者的分布有何區別和聯系呢
分類: 商業/理財 >> 金融
問題描述:
我看到大部分油田都好像有天然氣,是不是每個油田都有天然氣呢,二者分布的關系如何?
解析:
石油和天然氣
1 .石油和天然氣的概念
石油(petroleum)是以液態形式存在於地下岩石空隙中的可燃有機礦產,是一種成分復雜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天然石油(又稱原油)一般是黑綠色、棕色、黑色或淺黃色的油脂狀液體。石油的密度在0.75—0.98之間。顏色愈深,相對密度愈大,相對密度大於0.9的稱為重質油;顏色淺,相對密度小於0.9的稱為輕質油。石油不溶於水,但溶於有機溶液中。石油具有熒光性,在紫外光照射下產生熒光,據此可作為鑒定岩石是否含油的標志。石油的電阻率極高,在測井工作中,用作尋找油藏和確定生油層的依據。石油的化學成分很復雜,主要由多種碳氫化合物混合而成。純粹由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叫碳氫化合物,簡稱為烴。石油除烴類組成外,還有硫、氯、氧等非烴類物質,它們對石油質量的影響很大。硫在石油中是一種有害成分,它會腐蝕煉油設備,降低石油產品質量。原油中含硫量小於0.5%者為低硫原油,大於0.5%的叫高硫原油。
天然氣(nalural gas)是指儲集在地下岩石空隙中的以烴類為主的可燃性氣體。它們基本組成是甲烷,其次是乙烷、丙烷和丁烷等,還有少量的液態烴類和微量的非烴類組分,如N2、CO2、H2S等。天然氣無色無味,當含一定量的H2S時會有臭味,相對密度在0.6—1.5之間,發熱量在33.49×10-6—54.33×10-6J/m3之間。在高溫、高壓下天然氣易溶於石油中,一噸石油可溶解數十到數百立方米的天然氣,從而降低灶指石油的粘度,減小毛細管力,使石油容易在地層中流動。
2 .石油和天然氣的成因
大多認為石油和天然氣是由大量有機質轉化而來。一切有機物質均可作為石油的原始物質,包括高等植物在內。有機質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都有可能轉化為石油的物質成分。這些生物遺體和泥砂一起沉積在湖、海底部,逐漸形成有機質淤泥。然後在一定的物理化學因素和地質作用下轉化為石油和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形成的地質條件主要取決於:具有大量的有機物質來源;有利的還原環境;要有促使有機質轉化為石油的溫度、壓力以及細菌作用的影響等。油氣的形成實際上是去氧、加氫、富碳的一種化學過程,因此溫度和壓力是重要因素。隨著有機物質的埋深加大,當溫、壓升高到50—150℃,30—70Mpa時,或深度在1.5km以上時,就有大量的烴類物質產生。因而,長期穩定下沉的深坳陷是形成石油的主要有利條件。淺海胡做特別是瀉湖、海灣和三角洲的集水盆地及潮濕氣候區的廣闊湖盆是有利的生油環境。
3 .油氣藏的形成
油氣藏是油氣聚集的基本單位,是油氣勘探的對象。石油和天然氣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狀態,存在於生油氣地層中,它們必須經過遷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開採的工業油氣藏。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地質條件。這些條件概括為:「生、儲、蓋、圈、運、保」六個字。
生油氣層:是指具備生油條件的含油氣的地層。它富含有機質,是還原環境下沉積的,結構細膩、顏色較深,主要由泥質岩類和碳酸鹽類岩石組成。生油氣層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陸相的。另外生油氣層遷必須具備一定的地質作用過程,即達到成熟,才能有油氣的形成。
儲層:是能夠儲存石油和天然氣,又能輸出油氣的岩層,它具有良好的空隙度褲辯衡和滲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雲岩及裂隙發育的頁岩、火山岩及變質岩構成。
蓋層:指覆蓋於儲油氣層之上、滲透性差、油氣不易穿過的岩層,它起著遮擋作用,以防油氣外逸。頁岩、泥岩、蒸發岩等是常見的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