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油氣可采資源潛力分析
一、目前採收率和提高採收率的可能潛力
目前,我國石油的平均採收率為27.33%,其中:鄂爾多斯盆地石油的平均採收率為17.87%,渤海灣盆地為23.72%,松遼盆地為38.38%,塔里木盆地為20.1%。根據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中國陸上已開發油田提高採收率第二次潛力評價及發展戰略研究》(2000)研究成果:通過各種提高採收率方法技術,鄂爾多斯盆地石油採收率可以提高10.1%,達到27.97%;渤海灣盆地提高12.84%,達到36.56%;松遼盆地提高16.48%,達到54.86%;塔里木盆地也可提高10%,達到30.1%。在提高採收率技術條件下,按平均採收率提高10%,全國石油的平均採收率可達到37.33%(表9-3)。
表9-3 石油可采系數與採收率對比表
二、開采技術發展可提高低品位資源的採收率
盡管隨著未來勘探程度的提高,低品位石油比例增加將影響石油採收率,但開采技術水平的1提高會使這種影響逐漸減小。例如,鄂爾多斯盆地石油資源大部分屬於低滲油,石油採收率和產量一直較低,20世紀90年代,由於酸化壓裂技術的進步,以及井網結構和注采系統的優化,鄂爾多斯盆地的石油採收率提高,產量大幅度增加。1990年的石油年產量為187.38×104t,2003年增大至1248.2×104t,平均每年增加產量52.45×104t,石油採收率也從不足10%提高到17.87%。
三、可采系數取值標准低、留有餘地
在本輪資源評價過程中,對低品位資源、低勘探程度地區和海域區,可采系數取值相對保守。
1.低品位資源可采系數取值標准低
根據《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研究與應用》課題的研究成果,低品位資源,包括低滲碎屑岩、低滲碳酸鹽岩和重(稠)油,其可采系數取值范圍為10%~16%,比常規油資源的可采系數低5%~20%。
2.低勘探程度地區可采系數取低值
對於低勘探程度的中小盆地,可采系數一般取相應評價單元類型可采系數標準的最低值。青藏地區諸盆地,可采系數也取相應評價單元類型可采系數標準的最低值。
3.海域區可采系數取低值
在建立油氣資源可采系數取值標准過程中,考慮海域油氣資源開發的特殊性,其技術可采系數取值適當偏小。在具體評價過程中,對深水區評價單元,油氣可采系數取值時取相應評價單元類型可采系數的最低值。
4.石油可采系數與目前採收率相當
本輪資源評價全國的石油可采系數平均為27.72%,僅與目前石油採收率27.33%相當,其中10個重點盆地的石油可采系數為28.70%,其他盆地的石油可采系數為24.16%。
因此,本輪資源評價石油可采系數取值可靠,對可采資源量的評價留有一定餘地。
四、油氣可采資源潛力
我國陸地和近海海域115個含油氣盆地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量為144×108t,占總可采資源量的68%;待探明天然氣可采資源量為19.3×1012m3,占總可采資源量的87.6%。待探明油氣可采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新近系、深層、古潛山和灘海,中西部前陸、克拉通古隆起,近海海域盆地及青藏、中小盆地及南方海相地層。南海南部油氣可采資源潛力較大。
(一)東部新近系、深層、古潛山和灘海
東部是石油穩產的老油區,是天然氣發展的潛力區。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量為48.72×108t,待探明天然氣可采資源量為1.28×1012m3。重點為渤海灣和松遼盆地;主要分布在新近系、深層、古潛山、灘海等領域的構造—岩性和地層—岩性圈閉(表9-4)。
表9-4 東部油氣可采資源量主要分布區域
(二)中西部前陸和克拉通古隆起
中西部是石油和天然氣增儲上產的重要地區。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量為56.70×108t,待探明天然氣可采資源量為11.5×1012m3。石油的重點為塔里木、鄂爾多斯和准噶爾盆地;天然氣的重點為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和柴達木盆地;主要分布在疊合盆地的前陸和克拉通古隆起的大中型構造和地層-岩性圈閉。
中西部包括塔里木盆地的庫車、塔西南、塔東南,准噶爾盆地的西北緣、南緣,柴達木盆地的柴西、柴北緣,四川盆地的川西、大巴山山前、米倉山山前,鄂爾多斯盆地的西緣,酒西和吐哈等前陸盆地(表9-5),具有臨近生油凹陷、油源豐富、成藏期晚、油源斷層發育、存在多套生儲蓋組合且保存條件好等特點,成藏條件十分優越,已找到的油氣田規模大、儲量豐度高、單井產量高,是我國待探明油氣可采資源分布的重點領域。
表9-5 中西部前陸盆地油氣可采資源量
續表
中西部地區搭里木、四川、鄂爾多斯和准噶爾等大型含油氣盆地中,發育有一系列的大型古隆起:如塔里木盆地的塔北隆起、中央隆起,四川盆地的樂山—龍女寺古隆起、開江古隆起、瀘州古隆起,鄂爾多斯盆地的中央古隆起、伊盟隆起、渭北隆起,准噶爾盆地的陸梁隆起、中央隆起帶等大型隆起(表9-6),油氣成藏條件優越,往往是多期油氣運移、聚集區,同時又往往有高能環境儲集體的集中發育,具備形成大型油氣田的條件。
表9-6 中西部大型古隆起油氣可采資源量
我國含油盆地主要是陸相盆地,砂體非常發育,地層岩性油藏分布廣泛,如鄂爾多斯盆地隴東、志靖—安塞三角洲、環縣—華池三角洲和彬縣—正寧三角洲等,塔里木盆地滿加爾凹陷南北坡的東河砂岩、麥蓋提斜坡,准噶爾盆地四周斜坡帶等。多期頻繁升降的大型坳陷湖盆,往往形成生儲油岩體側向和垂向上的交替變化,易於形成大面積連片岩性油氣藏,豐度不高,但儲量規模較大。
(三)近海海域盆地
海域是石油增儲上產潛力較大的地區。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量為24.34×108t,待探明天然氣可采資源量為4.95×1012m3。石油重點為渤海海域和珠江口盆地,天然氣重點為東海、鶯歌海和瓊東南盆地,主要分布在中深層的大中型構造和構造—岩性圈閉、地層—岩性圈閉。
渤海灣海域近年來相繼發現古近系大油田,除了已發現的構造類型外,在新近系的構造—岩性復合類型圈閉、地層和大型岩性圈閉,都可望獲得新的發現。目前該地區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量超過10×108t,仍是近海海域未來最主要的勘探地區。
珠江口盆地現有發現主要集中在珠一坳陷、珠三坳陷的幾個有利構造帶(上組合),這些有利地區的深部地層(下組合)、構造—地層復合圈閉、珠二坳陷深水區可能含油的構造帶,將構成未來該盆地石油儲量增長的主要領域。目前該地區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量6×108t左右,仍具有較大勘探潛力。
東海盆地油氣主要集中於西湖凹陷的西部斜坡帶和中央反轉構造帶中南部。目前該區域探井較少、控製程度較低,通過不斷加強地質研究,加密探井,未來擴大儲量的潛力還較大。該地區待探明天然氣可采資源量為2.4×1012m3,是我國近海海域盆地中天然氣資源潛力最大的盆地。
(四)低勘探程度地區
低勘探程度區是油氣勘探開發的戰略儲備區,主要是指青藏地區、南方海相地層和中小盆地,待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可采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中淺層的大中型構造圈閉。
青藏地區目前僅在倫坡拉盆地古近系與新近系中見到不同程度油氣顯示。整體來說,該地區尚處於普查勘探階段,系統資料較少,對生烴條件、構造條件、油氣運聚成藏條件、地面與地下的差異性研究還很不夠。研究認為,該區屬新特提斯海域,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量為14.00×108t,待探明天然氣可采資源量為1.03×1012m3,是未來值得探索的重要勘探領域。
從我國的海相油氣勘探形勢來看,已處於比較活躍的時期。如四川、鄂爾多斯和塔里木盆地都獲得了重大突破,發現了大油氣田。但在我國秦嶺大別造山帶以南中、古生界海相區域油氣勘探工作已進行了40多年,尚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主要原因是該地區經歷多期演化,地質條件復雜。應在深化油氣地質條件及成藏規律的認識的基礎上,加強地震勘探技術攻關,謹慎優選勘探目標。該區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量為0.23×108t,待探明天然氣可采資源量為0.41×1012m3。
近年來,隨著大盆地油氣勘探程度不斷提高,目前各方面都加強了外圍中小盆地的綜合研究與勘探力度,並取得了一些新突破。勘探實踐表明:中小盆地是有潛力的,即使原來勘探過的盆地也能獲得突破,如赤峰盆地。民和、河套、伊犁、花海—金塔、三水等盆地具有較好的石油地質條件,油氣資源潛力比較大,是今後值得優先勘探的重要接替領域。
(五)南海南部
南海南部海域我國傳統疆域內14個盆地石油可采資源量42.87×108t,天然氣可采資源量5.45×1012m3;其資源主要分布在曾母、汶萊—沙巴、萬安、北康和中建南等盆地的深水大中型構造圈閉。
⑵ 中國唯一用石油來命名的城市,你知道是哪裡嗎
提到新疆,大家首先會想到哪裡?是伊犁?還是天山天池?又或者是烏魯木齊?可能沒有幾個人會想到這個為石油而生的地方,是中國唯一用石油來命名的城市,人均GDP堪比深圳。
旅遊指南
這個景點在8-10月份最適合遊玩,大家需要注意一下開放時間8:00-22:00,所以晚上也大家也可以瀟灑在裡面遊玩,門票價格為42元,來的時候最好帶上太陽鏡,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眼睛。來到這一城市,涼皮還有清燉羊肉是你不能錯過的美食。這里的涼皮子經過多年的發展,早已形成自己特有的口味,完全可以和新疆的石河子涼皮媲美,從遠方遠道而來的你一定不要錯過。各位小夥伴們,你們有想去這一地方看看的想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