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是什麼年代開采提煉的
現代石油歷史始於1846年,當時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區的亞布拉罕·季斯納發明了從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蘭人依格納茨·盧卡西維茨(Ignacy ?ukasiewicz)發明了使用更易獲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蘭南部克洛斯諾附近開辟了第一座現代的油礦。這些發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開來了。1861年在巴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煉油廠。當時巴庫出產世界上90%的石油。後來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為奪取巴庫油田而展開的。
㈡ 石油是什麼時候開始開採的啊
石油最初由於從地下自然冒出並且能夠燃燒而被發現。在古代西方人還不知道石油是何物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用它來燒飯和照明。早在公元1世紀,東漢史學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漢書·地理志》中就寫道:「高奴有洧水,可然」。「然」即「燃」,這里所說的「可燃水」,就是我們的祖先在對石油有了最初的認識後給予的一種稱謂。這是目前發現的關於石油的最早記載。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應用石油的國家。
我國地大物博,有龐大的石油儲量,是世界上的石油古國。從渤海灣到北部灣,從沿海到邊疆,都有石油儲藏。
900年前宋代著名學者沈括,對我國古代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知識方面提出了極其卓越的見解。他的見解比西歐學者最初認識到化石是生物遺跡要早四百年。有一次沈括奉命察訪河北西路時,發現太行山山崖間有很多螺蚌殼及如鳥卵之石,從而推斷這里原來是太古時代的海濱,是由於海濱的介殼和淤泥堆積而形成的,並根據古生物的遺跡正確地推斷出海陸的變遷。
1080年(元豐三年),沈括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發現和考察了鹿延境內石油礦藏與用途。他說:「鹿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 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恫恫而出。土人以雉尾囊之,乃采入罐中。頗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煙甚
濃,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道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從上面記載來看,沈括不僅發現了石油並且也知道了他的用途。雖然他當時所謂用途著重於煙墨製造,但他確預料到「此物後必大行於世」,這一遠見為今天所驗證。而今天我們所說「石油」二字也是他創始使用的,並寫了我國最早的一首石油詩:「二朗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沭陽塵。」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作了更為詳細的記載:「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這里稱石油為「肥」,而不再認為是一種可燃的水,是在進一步認識的情況下對石油的又一命名。
古人還把石油稱為「石漆」。如《太平寰宇記》卷記載:「石漆,延壽城中有山,出泉注地,其水肥如牛汁,燃之如油,極明,但不可食。北方人謂石漆得水則愈熾也。」這里是以屬性(包括顏色、形態和用途)對石油進行命名。
石油在我國古代除了被稱作可燃水、肥、石漆外,還被稱為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石油」這個科技名詞首先由我國宋代科學家沈括提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並提出了「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的科學論斷。由於沈括定名准確,具有科學性,「石油」一詞一經確定就得到廣泛使用,後來諸多文獻中都使用了「石油」一詞。
㈢ 四川油田
四川油田位於中國中部的四川省(圖14.21)。油田面積為200000km2,包括20個產油層,集中在寒武系(震旦系)和上侏羅統。
正如郭正吾在第26屆國際石油天然氣地質大會上所指出的,四川盆地形成於震旦紀,是太平洋活動帶的一部分。其特點是具有大型的隆起和天然氣富集區域,有利於大型天然氣礦床的形成,石油礦床的構成較為復雜。
盆地位於四川陸向斜,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積層,覆蓋的新生代沉積層厚度為5~12km。
圖14.21 四川油氣田
陸向斜的中部地勢平緩,是地台型穹窿狀短軸陸背斜,邊緣部分發育著一系列箱狀和地塹型線性褶皺,在翼部最大傾斜角為70°,被大量與1000m以內的水平地層正交的斷層所切割。
在地貌上,陸向斜地勢明顯,周圍是高聳的山脈褶皺體系:西部的龍門山,北部的大巴山,南部的婁山。
陸向斜區域分為以下幾個大型構造單元(圖14.22):① 陸向斜中部的穹窿形隆起;② 陸向斜東部邊緣褶皺帶及其西南部坳陷;③ 陸向斜西南部婁山山前坳陷;④ 陸向斜西部龍門山山前坳陷;⑤ 陸向斜北部和東北部大巴山山前坳陷;⑥ 威遠穹窿狀隆起,與大涼山山前坳陷毗連。
沉積層總厚度超過12km的根據岩石構造分為3類:① 震旦系—志留系(碳酸鹽類岩,在盆地中部的厚度達1.5km,在邊緣地區可達2.5km);② 二疊系—三疊系(大部分是碳酸鹽類岩與硬石膏和鹽的夾層,中三疊統總厚度達2.2km);③ 侏羅系—白堊系(含煤的砂岩、泥質板岩,頂層含有紅色岩類,厚度從3km到8km)。
四川油田具有悠久的石油開采歷史。早在公元前111年孔子就在日記里對石油作了記載,描述了四川居民挖了400 m深的礦井,而且早在公元前600年就利用竹筒挖取石油。
圖14.22 四川油田(構造單元示意圖)
邛崍人在1910年發現了第一個油田。對石油的大力開采是在20世紀50年代。進行工業化開採石油和天然氣是從1958年開始。進入90年代,已經發現了十多個油氣田。
主要油氣帶在中部隆起帶——龍女寺與自流井坳陷和婁山山前坳陷有關(圖14.21)。在盆地的南部和中部分布著天然氣開採的主要基地。震旦系、二疊系、三疊系主要是碳酸鹽類岩,埋藏深度不超過3km。大型氣藏主要是多孔、破碎、疏鬆的石灰岩、白雲岩和硬石膏。
儲量最大的是龍女寺油田(工業開采量超過80Mt);陰山(27Mt);邛崍鎮(20Mt);氣田——石油溝(200億m3);皇冠山(85億m3),登景關(57億m3)。
主要油氣層是中侏羅世和晚侏羅世的砂岩。石油礦床大部分是層狀隆起,很少是地層及岩石圈性質的隔離層,埋藏深度不超過2km。石油的評價密度是836kg/m3,黏度是13mPa·s,石蠟含量達14%。氣頂天然氣組成成分:СН4為90.5%;С2Н6 最高為7.1%;СО2為1.4%;N2為1%。氣體礦床天然氣組成:СН4<90.5%;С2Н6最高達6.13%;СО2為0.52%;N2為3.65%。石油年度開采量(1988年)<0.5Mt,天然氣是70億m3;截至1989初,累計大約開採石油 60Mt,天然氣大約1400億m3。
石油礦床分布在陸向斜中部的龍女隆起帶,是上侏羅統的砂岩和石灰岩,深度在1200~1700m。天然氣礦床分布在自流井和婁山山前坳陷帶,是典型的過渡帶構造:是呈線性延伸的狹窄陸背斜褶皺,具有極度不對稱結構(坡度最大的翼部層傾伏角達50°),由斷裂毀損的岩層疊加而成(自流井、尚登山、石油溝等)。有學者指出,這個區域的主要氣藏屬於中三疊統的碳酸鹽類岩,個別區域是下三疊統。
2003年在中國東南的東石璜褶皺帶發現了普光大型氣田,探明儲量是3500億m3。2010年6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宣布,在四川省西部發現了西昌大型氣田,面積是900km2,探明儲量預計是1211.2億m3。
2011年3月,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川油氣田完成了國內第一口1097m深的氣井鑽探,這是用於開采沉降至2823m深處的頁岩氣的鑽井。
四川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位於中國的中部。這些盆地中包括從寒武紀(志留紀)到晚侏羅世的油氣礦床。油氣藏是裂隙型砂岩和介殼石灰岩,厚度是3~54m。產油氣層的有效厚度是100~500m。其中有緻密的侏羅紀低滲透性的砂岩和泥質板岩,也有奧陶紀、石炭紀和三疊紀的石灰岩、白雲岩。積聚的性質不高:孔隙度為5%~20%,滲透率0.6μm2。往往有含大量有機質的泥質板岩礦層(Баоя,2008)。
㈣ 安哥拉海洋油氣發展史有多久
安哥拉的工業含油氣區主要有三個,即卡賓達水域、宰雷區、寬扎盆地。主要油氣田在上述三區中分別有10個油田、3個氣田;19個油田、1個氣田;12個油田,1個氣田。卡賓達陸棚區石油產量占該國總量的76.8%,宰雷區陸地產油占該國的15%,水域產量佔4.9%,寬扎盆地僅佔3.3%。
其中安哥拉的大塔庫拉油區包括塔庫拉、萬巴、紐比和武科等4個海上油田,位於卡賓達岸外40千米、水深50~70米的海上。油區目前生產水平為日產17.7萬桶34°API石油。1971年在地震資料確定的地壘構造上鑽第一口井,從下白堊統碳酸鹽岩中獲5600 桶/日油流。直到1979年才又在賽諾曼階韋爾梅爾哈組砂岩中發現更為重要的石油聚集。油區的4個油田均主要從韋爾梅爾哈砂岩中生產石油。韋爾梅爾哈組的沉積受鏟狀正斷層活動和鹽運動的控制。4個油田韋爾梅哈油層的總圈閉面積約114平方千米,最高油柱高440英寸。由於近幾年來對這4個油田的地質、地球物理和工程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採收率。卡賓達灣1966年鑽第一口井,並很快發現了馬隆戈油田。目前在卡賓達近海發現並投產了14個油田,塔庫拉油田是其中最大的油田。
據《安哥拉2005年經濟報告》稱,安哥拉石油儲量應為200億~228億桶。根據目前每年平均提高的生產比例,可開采至2040年。在2000—2005年,安哥拉的石油生產量每年平均增加10%;在2005—2010年,年均增幅將升至16.8%。
安哥拉石油產量的增幅重點,主要來自於深海地區油田的發現和投入生產。20世紀80年代,隨著剛果河入海口的深海地區一些大儲油區發現,已探明石油儲量大大增加。20世紀90年代,在羅安達以南的寬扎河口海域和本格拉海灣海域,又不斷發現儲量豐富的油區和油田。安哥拉的石油勘探和開采結構,也逐漸由陸地、淺海並進,轉而向深海地區發展。
安哥拉的石油勘探和開采活動始於20世紀初,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其原油日產量尚不到10萬桶。
第一次石油勘探特許權於1910年授予葡萄牙當局,但沒有商業生產開始。
到1956年,安哥拉石油公司開始在北寬扎河流域地質勘探。該公司後來發現剛果河盆地陸上的油田,成為對與德士古和安戈爾協會的陸上油田最大的運營商。大約在同一時間,美國的附屬公司海灣石油公司的卡賓達海灣石油公司(Cabgoc),開始了在卡賓達地區的探索,在1954年和1968年開始生產,產量增長到250萬噸,1969年為820萬噸,1973年,出口量幾乎翻了兩番。由於1973年石油價格上漲的額外好處,石油產品出口貨值則幾乎是12倍。在80年代初期原油產量稍有下降,作為投資減少的結果。到1983年,產量回升,並在其後繼續創下新的輸出紀錄。
1975年,安哥拉擺脫葡萄牙殖民統治取得民族獨立後,宣布一切石油資源歸國家所有,並頒布了石油法,成立了石油部和國家石油公司。這為吸引更多的外國石油公司進入安哥拉提供了法律保證,此後安哥拉的石油工業迅速發展。
根據政府的授權,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同外國公司簽訂合資公司協議和產量分成協議。國家石油公司在沿海大陸架海域劃出租讓區,供外國石油公司租借,開發石油。盡管安哥拉戰亂不斷,但由於石油產區主要分布在海上,並在政府的控制之下,石油生產受到的干擾較輕,原油產量迅速提高,到21世紀初已經達到日產量80萬桶。
從20世紀80年代起,安哥拉石油勘探和開采活動逐漸轉到深海地區,並把其領海海域的租讓區增加到34塊。到了90年代,在羅安達以南的寬扎河口海域和本格拉海灣海域,不斷發現儲量豐富的油區和油田。
21世紀初,一些水深超過1500米的超深海租讓區的石油開發也取得突破。有專家評論說,超深海油區開發為安哥拉石油生產帶來新的增長亮點。未來若干年裡,安哥拉石油生產的重點將是在超深海區域。目前,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已經把海上石油租讓區增加到74塊。
在深海石油開發不斷發展的同時,老油區卡賓達仍然保持高產。卡賓達省位於非洲西部的剛果河口以北,西瀕大西洋,其南面、東面和北面分別與剛果(金)和剛果(布)的領土相連,是安哥拉的一塊飛地,面積約7270平方千米。20世紀50年代,在卡賓達淺海海域發現石油後,那裡的石油產量在安哥拉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幾乎佔全國總產量的70%。
據BP世界能源統計,截至2002年底,安哥拉石油剩餘可采儲量7億噸。石油產量增長十分顯著,從1982年的640萬噸增加到2002年的4460萬噸,平均年增長率高達10.19%(圖28-2)。
圖28-2安哥拉石油產量變化圖
近年來,安哥拉政府加強了海上勘探,尤其是深海勘探的力度,在產量分成合同制下,國家石油公司Sonangol採取直接協商的方式,吸引外國公司到深海區塊勘探。自1993年以來,安哥拉與外國公司以產量分成合同的形式簽署了19個區塊。
目前在安哥拉油氣作業的公司多達30多個,主要公司有美國雪佛龍公司、法國道達爾公司、英荷殼牌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等。
海上石油的大發現和生產,使安哥拉成為非洲僅次於撒哈拉地區石油勘探的熱點。安哥拉的原油質量普遍較好,安哥拉原油主要出口美國,也出口到歐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市場。
安哥拉經濟高度依賴其海洋石油工業。海洋石油工業占安哥拉GDP的60%以上,占政府收入近90%。
安哥拉是繼奈及利亞之後非洲次撒哈拉地區的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多數原油產量來自卡賓達海上地區。原油儲量也分布在Soyo市周圍的陸上、羅安達北部寬扎盆地和北部海岸海上。
卡賓達是安哥拉西北部的一個省,它的情況類似於奈及利亞的尼日河三角洲。安哥拉石油產量的70%和幾乎全部的外匯收入都依賴於卡賓達省的石油生產。
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Sonangol)成立於1976年,負責海上及其陸上的石油生產。1978年通過了油氣法,授予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是唯一的勘探權和生產權的持有人。與外國公司的合作有兩種方式:合資和產品分成合同。在安哥拉經營的最知名的外國石油公司有雪佛龍德士古、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和埃克森美孚。
自1980年安哥拉原油產量增長近400%。2000年原油日產量平均為74.6萬桶。安哥拉主要的原油產量均來自卡賓達零區塊(A區、B區和C區)。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的子公司卡賓達海灣石油公司(CABGOC)是零區塊油田的作業方,占合資公司39.2%股份,其他合作者包括: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佔41%,道達爾菲納埃爾夫佔10%,阿吉普佔9.8%。通過對油田進一步開發和提高石油回採率,預期零區塊將維持其日產量或可能提高到60萬桶。CABGOC公司計劃在今後幾年投資近40億美元用於油田開發。
CABGOC公司也是安哥拉第一個生產性深水區塊的作業者。2000年1月,該公司宣布在14區塊的Kuito油田開採石油。簽訂合同15個月後,就從Kuito油田采出了第一桶油,這是非洲次撒哈拉地區同類項目中生產周期最短的。Kuito油田最初日產量為8萬桶,最高目標日產量為10萬桶。在14區塊內還發現了許多其他油田。14區塊的股權分布情況如下:CABGOC佔31%,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佔20%,阿吉普佔20%,道達爾菲納埃爾夫佔20%,Petrogal佔9%。
雪佛龍德士古公司還是2號區塊80區和85區的作業方。原油日產量大約為9萬桶,在2號區塊,雪佛龍德士古佔有20%股份,合夥人為Petrobras(佔27.5%)、道達爾菲納埃爾夫(佔27.5%)和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佔25%)。
3號區塊是安哥拉第二大石油生產區(約15萬桶/日),位於北部沿岸。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是3號區塊的作業方,佔53.34%股份,合作者包括阿吉普(佔16%)、三菱(佔13.33%)、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佔6.67%)、Naftaplin(佔5.33%)、Naftgas(佔5.33%)。
位於區塊4的兩個淺海油田也在生產。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從前的Ranger石油公司)經營著Kiame油田,日產量近7000桶;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經營並全資擁有Kiabo油田,日產量近4500桶。Kiame和Kiabo油田是安哥拉不由外國大石油公司經營的僅有的生產性油田。
到2004年,安哥拉的原油日產量翻一番,達140萬桶。但安哥拉政府目前正考慮計劃限制石油生產,這是延長該國巨大石油儲量壽命策略的一部分。自1996年起,在安哥拉共發現了26個大油田,幾乎全部位於卡賓達海上深水區,所發現的這些油田估計會有幾十億桶的石油儲量,這刺激了西方公司加強了對安哥拉以及中西非其他國家的海上石油勘探。
1997年4月,雪佛龍德士古的子公司卡賓達海灣石油公司在卡賓達海上深水區發現了Kuito油田,估計可回採儲量10億~20億桶。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Sonangol)宣布,Kuito油田作為目前唯一在深水生產的油田,產量為5萬桶/日。
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在位於羅安達西北深水區的17區塊發現了幾個油田。1996年發現的水深4500英尺的Girassol油田,估計可回採儲量在7億~20億桶,該油田2001年開始產油。2000年8月,該公司宣布在17區塊又發現了一個新油田Perpetual-1,這是該公司在17區塊成功發現的第10個油田。
2000年,在安哥拉沿岸的9口井中發現了石油。埃克森美孚的子公司埃索公司宣布,在羅安達西北部深水區15區塊中第7、8、9號井中發現了石油。
2000年11月,安哥拉石油部部長宣布,安哥拉政府將放緩石油項目開發的步伐,以延長油田壽命並減少預期的產量增長。針對安哥拉幾個深水區塊的石油發現,現制定出了多階段的開發方案。
安哥拉下游石油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正急於吸引外國公司投資於下游。
安哥拉估計天然氣儲量為1.6萬億立方英尺。新發現可能使安哥拉的天然氣探明儲量增加到9.5萬立方英尺,甚至有可能高至25萬億立方英尺。安哥拉生產的天然氣,近85%被放空燒掉,其餘部分經過回注用於提高石油採收率和安哥拉占非洲天然氣被放空燒掉總量的30%,安哥拉政府正在制定戰略,來減少被放空燒掉的天然氣並增加天然氣的商業利用。用於加工液化氣。雪佛龍德士古和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兩公司已同意制訂一個發展液化氣的計劃,將海上油田的天然氣轉變為液化氣而後出口。這個加工廠將處理海上1、2、3、4、15、16、17和18號區塊生產的天然氣。
2008年安哥拉石油公司與義大利埃尼石油公司聯合宣布,在深海的15/06區塊發現石油,油層深度127米,水深1421米,水面以下垂直深度3348米。15/06區塊作業者為義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法國、巴西、挪威等多家外國石油公司參與該區塊開發,分別佔有5%~20%不等的權益。
近年來,由於幾個外國石油公司參加安哥拉深海地區勘探獲得成功,安哥拉的石油日產量從1999年的77萬桶增加至2010年的179萬桶。深海地區貢獻的石油日產量占安哥拉石油總日產量的59%(819000桶),而1998年日產量僅增加了0.4%。1999年主要開發的位於14區塊的庫伊托油田於同年11月投產,該油田由雪佛龍公司作業。在2000—2005年,安哥拉的石油產量增加10%,2006年開始下降。2005年石油日產量達到150萬桶。目前安哥拉已完鑽33口探井,21口井發現石油。一些石油公司把希望寄託在位於極深海的31—34區塊上,2001—2002年在那裡鑽第1口探井,目前34區塊尚未與外國石油公司簽訂合同,但31區塊、32區塊和33區塊已分別為BP阿莫科公司、埃爾夫阿奎坦公司和埃克森公司所擁有。2005年其深水的日產量超過60萬桶,佔西非深水產量的80%。
2009年6月,在歐佩克公布的各成員國石油產量排名中,安哥拉以182萬桶日均原油產量占據非洲第一位。安哥拉石油生產主要來自深海石油開發,而政局的穩定和社會安定,則成為增長的保證。以如此形勢發展,很快安哥拉原油日產量將達到200萬桶,而這貢獻更是海洋石油的大發展在起作用!
㈤ 中國哪年開始開採石油
玉門油田是中國第一個工業油田。
1937年,中央地質調查所與顧維鈞的「中國煤油勘探公司」合作發現了玉門油田。
1939年開始工業化生產。
新中國的第一個工業油田是克拉瑪依油田。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黑油山1號井完鑽出油,
㈥ 大名地下石油何時開采
大名地下石油是2006年開採的。以大名縣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地下石油蘊藏豐富,作為邯鄲市石油開采第一井,大名地下石油將結束邯鄲不產石油的歷史。
㈦ 甘肅慶陽的石油什麼時候開采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甘肅慶陽的石油開采時間是2022年2月9號。根據慶陽發布的通知顯示甘肅慶陽的石油開采時間是2022年2月9號。甘肅慶陽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市,但實際上它是我國境內主要的資源型城市,其坐擁40億噸石油,2360噸煤炭,還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憑借這些優勢慶陽市,近些年的發展也十分迅速,被稱為中國「小迪拜」。
㈧ 石油是寶貴的財富,石油最早是什麼時候開發的
17:15:16
人類是什麼時候發現石油?
經過許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地質學家們得出了一個結論:石油作為一種能源,是由有機物經過長時間的壓縮和加熱沉澱而形成的。
也就是說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理解對石油是人類生活歷史上,地球裡面的海洋生物和海洋藻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後的「身體」與後淤泥沉澱成沉積岩混合後,經過一系列的化學的自然變化,成為世界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
石油工業的初期發展可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煤油時期。一是汽油期(動力期)。煤油時代大約是1860~1900年,在此期間煤主要用於照明和作為家庭燃料。19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石油工業從勘探、生產、提煉、儲存和運輸發展到分銷。形成並快速發展了完整的產業鏈。
石油對於人類來說是人類非常寶貴的資源,人們通過勘探開發了各種各樣的石油產品。但同時石油也具有兩面性,這就需要我們合理使用積極方面,促進人類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