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工業會產生哪些廢氣,有哪些危害
石油工業尤其是石油煉制過程中會產生一定數量的有毒有害氣體。這些廢氣的來源有三:一是燃料燃燒,如車輛和內燃機設備的尾氣、加熱爐和鍋爐的煙氣,油田和煉油廠自備熱電廠煤粉的燃燒煙氣;二是石油天然氣開發、集輸、儲運、加工過程中,在井口揮發、放空或井噴泄漏的氣體,輸油管線、油罐泄漏氣體,煉油廠和石油化工廠生產裝置產生的不凝氣、釋放氣和反應的副產品氣體以及在廢水與其他廢棄物處理和運輸中散發的惡臭和有害氣體;三是石油天然氣企業附屬的機械廠和其他加工廠(管子站等)的氣體廢棄物(漆和塗料的揮發物等)。2001年,我國945個石油加工和煉焦企業共排放工業廢氣4205億立方米,佔全國工業廢氣總排放量的2.6%;180個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共排放廢氣1064億立方米,佔全國工業廢氣總排放量的0.7%。但與石油天然氣工業部門的產值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所佔比例相比並不算高,例如,僅石油天然氣開採行業的產值就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2.6%。
石油煉制裝置的加工能力通常為百萬噸級,因此廢氣排放量大,污染物成分復雜、毒性強、種類多、排放集中,危害性甚大。排放的污染物質在距生產裝置2千米處還可檢出。例如,煉油廠催化裂化裝置排出的再生煙氣含粉塵、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由於排放高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污染物擴散范圍較大。根據對勝利煉油廠催化裂化裝置下風向500米處進行測試,二氧化硫濃度為0.1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為0.079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為0.211毫克/立方米。煉油廠添加劑生產裝置間歇排放的含氯化氫氣體,排放時在距裝置200米處空氣中氯化氫濃度為0.92毫克/立方米,附近的居民可以聞到令人不愉快的氣味。
石油燃燒時會生成一種叫苯並芘的物質,很容易被大氣中的飄塵吸附,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在肺泡和支氣管壁上長期滯留,可誘發癌變。還有統計表明,城市大氣中苯並芘的濃度每增加0.1微克/100立方米,則肺癌的死亡率將增加5%。在城市的工業區,苯並芘的污染水平較高,例如北京的重工業區,大氣中苯並芘的濃度最高時可達11.45微克/100立方米,市區達4.70微克/100立方米,而在林木茂密沒有工業污染的清潔區,苯並芘的濃度僅為0.24微克/100立方米。
由於石油煉制和化工行業排放的廢氣對空氣污染有一定影響,因此各企業都很注意對廢氣的處理。2001年我國石油天然氣開采和煉制行業通過燃燒工藝去除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共40.4302萬噸,去除工業煙塵112.92萬噸,去除工業粉塵11.44萬噸。其中石油煉制企業的脫硫設施的脫硫能力達到2453.4噸/小時,僅次於火力發電行業。
㈡ 新一輪油價會迎七連漲,對哪些行業的影響有多大
新一輪油價或迎七連漲,油價上漲對全民都有影響,尤其是對交通運輸行業,以及快遞物流行業,有著更大的影響。接連上漲油價,使得運輸成本在不斷上漲,這兩個行業,將面臨巨大壓力。
石油作為能源一種,對當下的我們來講不可或缺。與普通人而言,從石油中提煉的汽油,給嘉應汽車提供了動力。油價連續上漲,對車輛行駛有很大影響;當下加滿一箱油,要比一年前多支付幾百元。
油價上漲對生活所帶來的影響,你感受到了嗎?
㈢ 石油煉制與環保之間的關系
從石油到我們所需要的第一代、第二代產品都需要經過煉制工藝的處理,進入20世紀90年代,環境保護的需要已成為石油煉制工業發展新技術、開發新工藝、研製新產品的主要推動力。同時,日益嚴格的環境保護要求,又使石油煉制工業的環境保護技術登上更高的台階。各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一系列法律,要求實施環境綜合治理,各國控制有害物質對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地的污染,對已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也要予以妥善解決。
美國石油界研究的結果表明,為了適應環境保護的新規定,在幾年中,許多石油煉廠都必須重建其排水系統和廢水處理設施,估算其費用將高達150億美元。
近年來,石油煉制工業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術進展,主要表現在廢水與廢氣的治理兩個方面。
廢水的治理首先是採用膜分離、水質穩定和廢水深度處理等方面的新技術,有效地分離濃縮回收廢水中的多種有害物質,使大部分廢水可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回收利用,排放水量和污染程度大幅度下降。國外的實踐表明,通過水的重復利用和處理後廢水的回用,可節約50%左右的新鮮水和減少2/3左右的廢水排量。
利用生物處理技術,可以使70%以上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甲烷,成為可利用的能源。目前,厭氧—喜氧聯合生物處理已被推薦為石油煉制和化工處理中處理高濃度廢水的首選方法。生物脫氧技術已廣泛地應用於石油煉廠廢水的處理過程中,用來控制排出水體中的氮含量。目前更為先進的方法是將生物處理與膜分離技術結合起來,這樣不但可以省去沉澱池和過濾器,而且廢水的處理效率和處理後的水質都會有相當大的提高。
除了上述有害物質之外,石油煉制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排出一些有機物,它們對環境的污染更為嚴重。經過多年的摸索,人們對那些難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機質含量相當高的廢水採用「催化氧化處理技術」處理,而且已獲得了重大進展,當前研究工作的重點是開發高性能的廢水催化氧化劑,提高處理效率。
石油煉制過程中排出的工業廢氣可以對大氣層造成極大的污染,它也是造成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威脅人類生存的全球性環境問題的主要根源。
廢氣治理,就是要控制並消除二氧化硫、氧化氮、芳香烴、鹵氣烴、惡臭物質和飄塵等等。
二氧化硫是工業廢氣中含量最大的,也是當前治理的首要問題。目前國外應用得最廣泛的是濕法煙氣脫硫技術,比如用石灰等鹼性物質吸收廢氣中的二氧化硫等。這種技術成本低,但易造成排氣通道的腐蝕、結垢、堵塞,所以一些煉廠正在積極開發一些高效硫回收技術,使硫的回收率可以達到99.5%以上,並可省去尾氣治理的工序。
惡臭氣體也是石油煉廠環境保護的一大問題。首先要改革工藝、搞好設備和管路密封,消除並隔斷惡臭物質的來源。然後,應選好治理的方法,目前多採用的焚燒法處理效果好,但缺點是燃料消耗量大;在一些場合,還可以採用活性炭吸附和洗滌法除去廢氣中的惡臭。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在利用生物技術除臭和治理廢氣方面已取得很大進展,可以有效地除去煉廠廢氣中的硫化氫、硫醇、氨以及多種酸性和鹼性有機物,尤其對廢水處理設施排放氣體的脫臭更為有效。
此外,近年來對以往將煉廠廢渣簡單土地掩埋甚至投海的做法也進行了大改變,採用離心機將油、水、固體物質分開,分別進行回收或處理;可燃物焚燒,金屬物質回收再利用等措施,不但使廢渣實現基本無害化,而且還可「變廢為寶」。
現代化的石油煉廠中還採用先進的隔聲、吸聲、消聲和隔振、減振等技術手段,從各個方面減輕或消除煉廠給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
㈣ 鎮海煉化里綠色石化基本知識有哪些
綠色石化基本知識
1、煉油的基本過程
答:煉油就是將石油再加工的過程。石油經化學的方法將碳原子數約4~12的較輕的烴類混合物「挑」出來放在一起,這就是汽車常用的燃料—汽油;然後再將較重的碳原子數為10~22的烴類混合物「挑」出來放在一起,這就是大貨車常用的燃料—柴油;然後再將其他結構類似的物質分門別類地「挑」出來放在不同的存儲罐里,經過加工形成其他產品。這里說的挑出來,不是手工分煉,而是用一種叫做「蒸餾」的分離裝置,這些裝置就是在煉油廠常見的那些龐大的鐵塔和金屬容器。
石油通過煉油廠加工,可煉成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凡士林、瀝青等,還可以分離出苯、甲苯、二甲苯、乙烯、丙烯、苯乙烯等有機化工原料,這些化工原料經加工後可生產出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還可以生產出塑料瓶、塑料管道、電線電纜、電視機外殼、手機外殼、冰箱外殼等。
甲苯大量用作溶劑和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劑,也是有機化工的重要原料。甲苯可用於脫烷基制苯或岐化制二甲苯。甲苯可衍生的一系列中間體,可進行側鏈氯化得到的一氯苄、二氯苄和三氯苄,包括它們的衍生物苯甲醇,苯甲醛和苯甲醯氯,還可制備甲苯的環氯化產物,甲苯硝化製得大量的中間體,廣泛用於染料、醫葯、農葯、火炸葯、助劑、香料等精細化學品的生產,也用於合成材料工業。
10.石化的基本概念
石化,即指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加工工業。石油產品又稱油品,主要包括各種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潤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氣、石油焦炭、石蠟、瀝青等。生產這些產品的加工過程常被稱為石油煉制簡稱煉油。
石油化工產品以煉油過程提供的原料油進一步化學加工獲得。生產石油化工產品的第一步是對原料油和氣(如丙烷、汽油、柴油等)進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產多種有機化工原料(約200種)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這兩步產品的生產屬於石油化工的范圍。
11.煉油的基本過程
煉油就是將石油再加工的過程。石油經化學的方法將碳原子數約4~12的較輕的烴類混合物「挑」出來放在一起,這就是汽車常用的燃料——汽油;然後再將較重的原子數為10~22的烴類混合物「挑」出來放在一起,這就是大貨車常用的燃料——柴油;然後再將其他結構類似的物質分門別類的「挑」出來放在不同的儲罐里,經過加工形成其他產品。這里說的挑出來,不是手工分揀,而是用一種叫做「蒸餾」的分離裝置,這些裝置就是在煉油廠常見的那些龐大的鐵塔和金屬容氣罐。
石油通過煉油廠加工,可煉成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凡士林、瀝青等,還可以分離出苯、甲苯、二甲苯、乙烯、丙烯、苯乙烯等有機化工原料,這些化工原料經過加工後可以生產出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還可以生產出塑料瓶、塑料管道、電線電纜、電視機外殼、手機外殼、冰箱外殼等。
12.煉化一體化
煉化一體化,就是集上游煉化到下游產品生產銷售於一體,其核心是實現工廠流程和總體布局的整體化與最優化。通俗的說,就是如同我們住宅區附近要配套建設幼兒園、小學、菜場、醫院、超市等,我們在煉油廠的周邊建立以相應產品為原料的配套化工廠,這樣化工廠有充足的原料來源,實現「自給自足」,而煉油廠生產的化工原料也可以直接供給到化工廠,減少儲存和運輸環節,降低危險和成本,就好比我們出門就是商場,小區內就可以接送孩子上學一樣方便。
經濟學家估算,如果石油開采投入50億元,則其下游產業生產的乘數效應則可達到石油開采投入的50倍,也就是2500億元,這種帶動效應非常龐大。總體來說,煉化一體化對於一個國家工業的發展非常重要,能快速帶動地方經濟產業向前發展,綠色石化基地的建設不僅僅局限於石化產業,還會促進地方經濟結構的調整,帶動整個地方各個產業一起發展。
13.綠色石化基地
國內外的石化企業都是集中建設一批生產裝置,形成大型工業區。在區內,煉油裝置為「龍頭」,為石化裝置提供裂解原料,如汽油、柴油,並生產石化產品;裂解裝置生產乙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等石化基本原料;根據需求建設以上述原料為主生產合成材料和有機原料的系列生產裝置,其產品、原料油一定的比例關系。
園區化、基地化發展是石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石化基地通過煉油和石化裝置間的原料、能源互供,達到資源、能源優化利用的效果。同時,規模化的煉化企業為下游產品的延伸、副產品的綜合利用提供了條件,形成了多條成熟完善的產業鏈,具有產業高度集聚的特點,通過園區產業的一體化發展、一體化管理、先進的技術水平實現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
14.國外石化基地基本情況
國外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美國休斯敦、荷蘭鹿特丹、新加坡裕廊、比利時安特衛普等多個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
美國休斯敦化學工業園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化工業園區,坐落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航道附近,面積約38平方英里,長達300英裏海岸線。目前建有45座煉廠、37套乙烯裝置,煉油能力3.9億噸,乙烯生產能力2700萬噸,分別佔美國總量的44%和93%。園區按照區域內信息共享、資源整合、依靠科技、提高素質的原則建有綜合保障管理中心,有效保障化工區開發、建設和生產的安全運行。園區內部各企業之間實現了真正的聯盟與合作,稱為相互聯系的生命體系,變廢為寶、節能減排,避免了經濟發展給環境資源帶來的巨大消耗與破壞。
荷蘭鹿特丹化工區作為歐洲最重要的石油和化工基地,憑借其優良的地理位置,集中了5座煉油廠,43家化工和石化公司,形成了大規模的石化聯合體。鹿特丹化工區面積60平方公里,年原油加工能力5000萬噸以上,園區產品覆蓋無機化學品、有機中間體、聚合物、精細與專用化學品等幾乎所有化工領域。化學品領域主要有朗盛、阿科瑪、瀚森特殊化學品、阿克蘇諾貝爾、帝斯曼、亨斯邁、萊昂德爾巴塞爾、贏創等多家跨國化工公司。
安特衛普化工區位於歐洲中心,毗鄰歐共體總部布魯塞爾,地處公路、鐵路、水路網路相交處。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已發展成為歐洲最大的化工產業集聚地。目前,安特衛普化工區面積37平方公里,其中煉油化工用地佔75%。區內建有一體化的公用工程,擁有集中的公用工程中心、公用的管道管網系統、鐵路系統、集中的儲罐與廢水處理中心。同時,區內企業按照市場化的規律互相分工,在產業體繫上形成了「一體化」運營模式。區內現有5座煉油廠和4家蒸汽裂解工廠,煉油產能為4000萬噸/年、乙烯產能為250萬噸/年,是歐洲最大的乙烯生產中心之一,為區域石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原料基礎。
新加坡裕廊化工區是亞洲最大的石化生產和物流基地,也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煉制基地。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新加坡政府開始對裕廊島進行填土工程,將七個小島連成一片,形成34平方公里工業建設用地,目前入駐的大型石化公司有巴斯夫、BP、塞拉尼斯、埃克森——美孚、杜邦、雪佛龍——德士古、殼牌等。截止目前,區內擁有煉油能力60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350萬噸/年。
15.化工基礎原料
(1)乙烯。乙烯是由兩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況下,乙烯是一種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密度為1.256g/l,比空氣的密度略小,難溶於水。乙烯是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材料,也用於製造氯乙烯、乙醇和炸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劑,是一種已證實的植物激素。
乙烯是世界上產量最大化學產品之一,乙烯工業是石油化工產業的核心,乙烯產品占石化產品的75%以上,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將乙烯產量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2)丙烯。常溫下為無色、稍帶有甜味的氣體,易燃,不溶於水,溶於有機溶劑,是一種屬低毒類物質。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
(3)丁二烯。無色氣體,有特殊氣味,是製造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尼龍等的原料,也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
(4)芳烴。許多人不了解化學,一提到芳烴就覺得它有危險。其實人類本身就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化工反應器,各種化學反應支配著人的生命活動。作為眾多實用煉化產品之一,芳烴是生產現代葯物、炸葯、染料、燃料、塑料、橡膠及糖精等的原料。
16.芳烴家族的成員
芳烴家族成員一般有苯、甲苯、二甲苯。
(1)苯是一種無色且有特殊芳香氣味的液體,具有易揮發、易燃等特點。據統計,人每天吸入的潔凈空氣中約含苯220毫克,開車1小時會吸入40微克的苯,每天吸20支煙的人會吸入7900毫克的苯(歐盟估值),被動吸煙吸入的苯也有63毫克。病理學告訴我們,只要身體接觸吸入到的有害物質不超過一定限度,就不會危機健康。在石油煉化的正常生產過程中,苯是乖乖地躺在管道和反應釜裡面,不會跑出來與人們接觸,因此大可不必憂慮苯會毒害我們的身體。
(2)甲苯是無色澄清液體,和苯的氣味一樣,具有揮發性。甲苯低毒,在環境中不易發生反應。作為溶劑,甲苯廣泛運用於油漆、瀝青、天然橡膠、合成橡膠、醫葯、農葯、塗料、化妝品等,也是航空和汽車燃油中的成分之一。
(3)二甲苯為無色透明液體,具特臭、易燃、低毒,與乙烯、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在水中不溶。在工業上,二甲苯可以用來生產增塑劑、PET塑料、PBT工程塑料和PTT纖維,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產品都是二甲苯生產而來:裝水的塑料瓶,電風扇的葉片,塑料管道等,汽車中的保險杠、化油器、擋泥板、儀表盤等,我們身邊的地毯、運動衣、泳裝、內衣也採用PTT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