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球上的石油多長時間才能用完
近海、近地的石油,可以用50年,但是,天然氣的資源不斷被發現,已經發現的就可以用80年。 加上近期可以被勘探到的,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氣,可以夠用100年。包括遠海、深地層。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專家認為地球上的石油僅夠三四十年,有專家則認為可使用一二百年。
1998年6月7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題為《即將來臨的石油危機——真正的危機》的文章認為,今後1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應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後20年左右的時間,全球石油產量可能開始持續下降。雖然市場力量和石油生產技術的改進可能使石油供應繼續保持到21世紀,但是石油危機的到來可能比一般人的設想早得多。
美國托萊多大學地質學教授克雷格·哈特菲爾德指出:「自1979年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的石油比到那一年為止人類整個燒油史中燒掉的石油還多。」
這位教授認為,自從石油時代開始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約8000億桶石油。據估計,約有1萬億桶到1.6萬億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價開採的地層中。
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萬億桶石油大約60年就會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並未停滯,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幾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採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盡管地質勘探技術有了驚人的進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儲量明顯減少,因為現有石油消費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在不久的將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
在本世紀內,世界主要靠豐富的低價石油推動了經濟車輪的前進,如果石油枯竭那麼世界經濟將面臨嚴峻挑戰。《中東報》認為,到1997年底,開採石油已達8070億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動盪的70年代開採的。根據一些保守的估計,石油儲量不會超過8300億桶。還有一些報告指出,世界石油總儲量約達9950億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費石油240億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來越少,每年只有50億桶。中東地區以外的石油儲量正在下降。石油資源是有限的。
據美國石油業協會估計,地球上尚未開採的原油儲藏量已不足兩萬億桶,可供人類開采不超過95年的時間。在2050年到來之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煤炭。其後在2250到2500年之間,煤炭也將消耗殆盡,礦物燃料供應枯竭。面對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全世界認識到必須採取開源節流的戰略,即一方面節約能源,另一方面開發新能源。新華社供稿姜岩
B.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未來真的會被人類用完嗎
2020年是個不平凡的年,因為新冠肺炎的侵襲,讓全人類都遭受重創。我國是第一個做出反應,並掌控疫情的國家,這是讓國人非常驕傲的。雖然剛開始爆發了,但是反應還算及時,沒有讓疫情進一步擴大。(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
過年的時候,大家出行都少了,大部分都在家裡,避免與其他接觸。那時候汽油的價格變得非常便宜,很多人感嘆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么低的油價了。近幾年不斷上升的油價,終於在疫情面前低下了頭,不敢驕傲。
第三個是潤滑油。我們的車輛和家中各種機械,在會產生摩擦的地方,只要塗上潤滑油,就可以減少摩擦,從而減少磨損、延長壽命,也可以讓使用更加順暢。另外還有散熱、絕緣和密封的功能。連我們人使用的凡士林也都屬於潤滑油,只不過我們會把凡士林處理得更適合人類使用而已。
第四個是溶溶劑。在化工行業,這個是少不了的。除了制備各種試劑外,還可以利用它們的之間會反應或者相溶的性質來洗滌。比如,當我們弄到了油漆的時候,可以拿汽油或者煤油來洗滌。
既然我們那麼需要石油,就讓我們來探尋一下石油的由來吧。說實話,目前為止並沒有一種確切的定論。最主流的兩種說法分別是生物成油理論(有機成因理論)和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機成因理論)。讓我們分別來了解一下。
生物成油理論(有機成因理論):這種理論認為,石油是古代有機物(動物和藻類)死亡以後,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沉積岩就是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下,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與淤泥混合。
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逐漸轉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再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慢慢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就形成了油田。
這種理論可以說是最主流的,我們的教材中也是使用這套理論來告訴我們石油的成因。所以我們從小都知道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總有一天會用完。我們需要節省能源,減少能源的消耗。那麼如果有一天告訴你石油是取之不竭的或者是短期之內不會被用完,你會是什麼感想呢?請看看另外一種理論吧。
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機成因理論):這個理論其實是在不斷發展的理論,因為科學家覺得生物成油理論還是有漏洞的,所以一直都在研究石油的成因。我國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崔永強博士曾指出,天文學、地質學、科學實驗和勘探開發實踐中,我們發現烴類的大規模存在並不以生命物質的存在為前提。比如土衛六上發現了大量甲烷。
並且還有一點可以證明生物成油理論是錯誤的,那就是熵,也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化學熱力學計算表明,所有生命分子的化學勢均小於甲烷,且隨其聚合度的增大而減小。相反,乙烷以上烴類分子的化學勢均大於甲烷,且隨其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加。從生命分子演化到烴類分子,是一個從低化學勢演化到高化學勢的過程,它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關於自發過程必須向熵增方向演化的規定。
崔永強博士還發表了論文《現代石油地質學——幔源油氣理論》來闡釋石油的形成,其中指出石油和岩漿都是地幔流體作用的不同產物,都是源於烴鹼流體。烴鹼流體中的烴類組分就是幔源油氣的源頭。幔源油氣是現代石油地質學的核心。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想要看具體原理,請自行搜索論文),就是地幔中高溫高壓的條件,使得石油形成。然後因為地殼運動,烴鹼流體就向空出來的位置富集。
總得來說,依照現在的科學認知,我們原來所了解的生物成油理論其實已經被推翻了。並且按照現在石油開采情況來看,石油的產量只有增加,沒有減少。我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有油田被采完。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隨意揮霍石油能源,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加,確實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從環保的角度,讓我們確實應該減少石油能源的燃燒。就今年疫情影響導致的汽車減少出行,其實就已經可以看到環境的改善。所以無論油價高地都好,請從我做起!
個人覺得是重點的總結:
1.石油一般是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是烷烴、環烷烴、芳香烴和烯烴等多種液態烴的混合物。
2.原油一般是指直接從地下或者是海底開采上未經加工的石油,是一種黑褐色並帶有綠色熒光,具有特殊氣味的粘稠性油狀液體。
3.但是我們習慣上所說的石油,其實就是原油的定義,也就是單指粘稠性油狀液體。但是石油的定義其實要比原油更大一點。因為石油除了包含了液態的原油,還有氣態和固態的其他烴類物質。
4.石油的產品可是遍布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個是燃料,第二個是瀝青,第三個是潤滑油,第四個是溶溶劑。
5.石油的由來,最主流的兩種說法分別是生物成油理論(有機成因理論)和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機成因理論)。
6.生物成油理論(有機成因理論)是說古代有機物(動物和藻類)死亡以後,由於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逐漸轉化為石油。
7.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機成因理論)是說地幔中高溫高壓的條件,使得石油形成。然後因為地殼運動,烴鹼流體就向空出來的位置富集。
8.依照現在的科學認知,我們原來所了解的生物成油理論其實已經被推翻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隨意揮霍石油能源,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加,確實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從環保的角度,讓我們確實應該減少石油能源的燃燒。
C. 全球石油預計什麼時候會消耗完
石油和天然氣還能維持很長的時間。從現在開始,我們還能夠使用 100 年,但是很快它就會成為稀有資源。 按照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4(世界能源 2004 年 BP 統計回顧)統計,我們自 1965 年以來已經使用了大約 8600 億桶石油,而已探明的儲量還剩 11480 億桶。全球能源研究中心估計,我們每年要使用大約 290 億桶石油(每天 7900 萬桶)。如果我們保持這樣的用量,那麼已知的石油儲量只能維持 40 年左右。美國地質調查 (USGS) 估計至少還有 1 萬億桶可開採石油有待發掘。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那麼按照我們現在的用量,還能供我們消耗 73 年。OPEC 預計,到 2010 年,世界需求將提高到每天 9000 萬桶石油 (mbpd),而到 2020 年將達到 1.07 億桶。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我們的石油資源很快就會枯竭。自 1960 年成立 OPEC 以來,很多 OPEC 成員都限制其石油生產的水平,以保持價格上漲。不久以後,石油的全球需求將超過已經足夠快速的全球石油產出能力。USGS 將此成為「滾雪球(The Big Rollover」,這將導致石油價格迅速上漲。 隨著石油價格的上漲,從小油田產出石油或使用「提高採集率」法從舊油田提取更多石油將成為非常經濟的方式。世界上還有重油、瀝青砂和瀝青的已知儲量。通過這些資源產出石油雖然非常昂貴,但是在石油價格高低不下時,它們也將成為經濟的方式。天然氣不會維持太長時間。BP 的回顧估計,我們自 1980 年以來已經使用了大約 60 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而儲量還剩大約 176 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氣體工業聯合會 (IGU) 統計,我們在 2000 年使用了 24.42 億立方米天然氣。以這個使用速度,我們已探明的儲量只能維持 70 年。雖然還會勘測出更多的儲量,但是需求同樣是與日俱增。IGU 預計到 2030 年,我們將使用 43.81 億立方米天然氣。雖然我們永遠不會使世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遺原殆盡,但是我們需要開始提倡節約資源
D. 地球上的石油人類真的用得完嗎
用不完。二、石油儲備:
在1970年的時候,全世界的石油儲備量是5500億桶,然而從1970年到1990年全世界就用掉了6000億桶的石油,石油並未枯竭,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們每天都在探知新的油田,英國石油公司最近的報告表示,在過去的20年中,我們的石油總儲備量上升了50%,每當我們感覺石油快要枯竭的時候就會發現新的油田,而且枯竭的油田並不是沒有油了,而是不好開采,中國的油田一般只能開采20%左右,剩下的依然存放在地下等待開采。目前國際上已經開始開采頁岩油,頁岩油不好開采,但是目前開采成本在逐年降低,等待遙遠的將來頁岩油枯竭的那一天,相信人類早就發現新的替代能源了。
E. 石油會不會用完啊
會的,其為不可再生的。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較廣為接受的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為工業名詞,是相對礦產資源而言,通常所說的石油工業,在石油勘探過程中,根據勘探程度和探明情況,計算並確定石油儲量。石油儲量是地質勘探成果,為一種待開發的原始礦產資源量。
(5)石油什麼時候用完擴展閱讀:
石油資源利用要求規定:
1、礦產資源的儲量按當前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能夠開發利用的量進行統計的。隨著開采、冶煉和提取技術的提高,一些低品位礦產和礦石中伴生礦物也將被利用起來。
2、在勘探和評價某些礦產時,應進行綜合評價;在采礦、選礦和冶煉時,應力求綜合開發,綜合利用。
3、利用統計負責對制定的自然資源儲量、 自然資源再生和保護,以及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計劃的 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F. 石油要在多少年後用完
石油用完,的確是個很大問題.石油不僅僅是做為能源來使用.還關繫到化纖/塑料/葯品/等等行業.當然很大部分是做為燃料來使用.其實現在的石油開采大部分是在陸地或大陸架地方開采.幾十年用完的條件是,現在沒有發現新油田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沒有了石油,這個問題很大.不僅僅是沒有燃料這么簡單.生物能源/太陽能/核能/都是能源方面的良好替代品.這些能源很可能要轉化為電力.電力電解水,可以得到氫氣和氧氣.但代價還是很高的.除非電力價格很低.當然到時飛機也不可能用現在火箭用的燃料.因為現在火箭用的燃料是帶氮的.容易造成環境污染.作為路上交通方面的能源 ,可能還是以電力為主.可以發展電氣化鐵路和高速磁懸浮列車.很大程度上可能可以替代很大部分飛機的使用.酒精是不錯的發展方向,飛機可以使用.汽車可以使用.其實還可以通過煤炭轉換為碳氫化合物.也是類似於汽油的.現在的科技力量你還是放心的啦.另柴油的生產,方法是多樣的,一個是煤煉柴油,還有生物柴油等等方法.當然海上用的大輪船,可以用核動力.小的只有用柴油和酒精等等啦.其實幾十年以後的事情很難講.科技發展的動向是多樣的.採用的能源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很多方面是經濟問題.到時那個經濟,可能就用哪個.你說對不對?
G. 地球上的石油還有多少還能提供地球人類用多久
在我們有生之年還可以堅持,但是始終還是會用完的,如果我們大家從全球范圍來看,石油的資源的空間分布是非常極其不平衡的,中東所佔比例最高,他們大概是達到48%左右,主要集中在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達,敘利亞等亞洲國家,其次是拉丁美洲,他們約佔19%,主要是委內瑞拉。
目前,世界每年消耗240億桶石油,而新勘探的石油越來越少,每年只有50億桶。中東以外的石油儲備正在減少,而且石油資源有限。根據美國石油工業協會的估計,尚未在地球上開採的原油數量少於2萬億桶,人類可以利用不超過95年,大概在2050之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依賴煤炭。
關於地球上的石油還有多少還能提供地球人類用多久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H. 石油什麼時候會用光
會的。石油是不可再生的。
假如石油十年後會用光,人類會如何?人類會陷入生存危機嗎?大家想想會如何呢?
就是石油十年後會用光,對人類的影響是很微小的。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大家也太抬舉石油了。但是,某些國家會陷入生存危機,原來的石油出口國,會陷入生存困難,前途渺茫。對於大部分國家是小菜一碟。
我是在2006年談論這個問題,而不是十前,或20年前。現在是2006年12月。現在人類的技術已經完全可以擺脫地下石油的束縛。大家能不能相信這一點呢?在我國電動自行車代替了消耗石油的摩托,可以說,基本是完全可以代替。有沒有摩托車,對人們的影響是很小的,也就是說,沒有石油就沒有摩托車了,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很小的 。當然光有電動自行車代是不行的。因為汽車相對摩托車,對人們更重要。必須代替汽車,這樣人類才可以擺脫石油的束縛。
電動汽車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流通,原因是人們還有足夠用的石油,如果沒有石油,人們很快就會轉向電動汽車,用不了幾年,電動汽車會滿街跑。有人會說,電動汽車的使用不方便,其實如果社會大規模使用電動汽車,為電動汽車服務的各種設施就會出現,並不會象,想像的那麼不方便。也許,真的大規模使用,人們會感覺到一樣方便。新事物的出現,總是讓人感到陌生,但是熟悉以後,人們就會感覺到親切的。
火車,現在許多國家的火車,都部分實現電氣化了。這個技術更成熟。並且效果一般會更好。高速鐵路都是電氣化鐵路。電氣化的火車只會給人類帶來更加方便,各國的火車都在向電氣化發展,雖然現在還有很多石油。
飛機可能還無法實現電氣化,因為燃油含的能量畢竟多一些。不過飛機耗費的總油量比較小。應該是可以解決的。飛機耗費的是蓖麻油嗎?如果是植物油,就與石油沒有什麼關系了。
其實,完全可以退一步。只要有煤炭,就有用不完的石油。而事實是,地球的煤炭儲藏量要遠遠比石油多。煤變油技術,早已不是什麼科學想像了。這個,南非在幾十年前就搞過,現在我國也開始大規模搞了。聽說我國現在投資的生產規模,可以達到每年3千萬噸。只是暫時還沒有投產。聽說價格也不貴,比近期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還要便宜。估計在35美圓一桶左右,這個價格是可以賺錢的價格,不是成本價。如果世界真的把石油用光了,如果真的沒有其它辦法,那麼煤變油也是一個選擇。就是選擇煤變油,對於近期的石油進口國來說,價格也不貴什麼。整個國家的經濟負擔並不會增加多少。幾乎是毫無感覺的轉變。但是對於石油出口國,煤變油確實是不利的消息。煤變油的成本也決定了長期的石油價格不可能過高。如果長期保持60美圓每桶,煤變油在許多國家都可以流行起來。我在此主要說,石油並不是那麼的必不可少。它是可以被替代的。對於現代的人類來說,替代成本也並不高。可以想像在100年前,石油是很次要的。它只是人類漫長歷史的一個叢叢過客而已。
也許在20年前,沒有了石油人類會很困難,但是對於2006年的人類,十年後如果確定會把地下石油用光的話,人類是完全可以適應的,適應的成本並不大。對人類的生活方式或模式的影響也是很小的。人類離開石油,天不會塌。人類總是會有辦法的。至少石油對於人類來說,不是決定性的。石油對人類的貢獻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如果一直沒有地下石油,人類也許會與現在一樣富裕。當然,可能的情況之一是,人們也許會把煤變油,而開創石油的利用。也許人類就根本不需要利用液態油。是煤炭把人類帶入了工業時代,是電的利用,把人類帶入了輝煌的現代。而石油是可有可無的。石油也不應該是一個時代的標志。
I. 石油什麼時候用完
從目前已知的儲量和當前用量看,應該是100年左右,不過考慮到使用量的增長,估計就是50年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