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洋內有什麼資源中國范圍內的海域,有哪些已經發現的資源
根據調查,海洋中含有40億噸鈾、3億噸銀和400萬噸金,此外還有大量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等。全世界海底石油資源儲量約為1300億噸。中國有淺海大陸架近200萬km2,通過海底油田地質調查,先後發現了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油氣儲藏盆地,一些已開始商業開采。
Ⅱ 中國石油有多少
我國歷次油氣資源評價結果
年份 石油資源量(億噸) 天然氣資源量(萬億平方米)
1987
787.46
33.6
1994
940
38.04
2006
1068
52.65
建國以來,我國先後進行了三次油氣資源評價。最近的一次是2004-2005年。目前,已取得的初步評價成果是:石油1068億噸,天然氣52.65億立方米。油、氣總資源量比1994年分別提高了14%和38%;油、氣可采資源量比1994年分別提高了40%和57%。
此次油氣資源評價顯示,我國陸上石油資源為822億噸,其中東部419.7億噸,中西部372.38億噸,南方25億噸;海上石油資源246億噸。剩餘石油可采資源量為150億噸,而待發現探明的石油可采資源為68億噸,其中,東部25億噸,西部21億噸,中部3.4億噸,海域19億噸。
我國陸上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松遼、渤海灣、塔里木、准噶爾和鄂爾多斯(行情 資訊)五大盆地。海上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渤海,占海域的48.7%。
從新增可采儲量的趨勢看,1991~1995年,中國年均新增石油探明可采儲量1.23億噸;1996~2000年,年均新增1.58億噸;2001~2005年,年均新增1.86億噸;預計2006~2010年間年均新增1.8億噸左右。
據有關資料統計,2001~2005年新增儲量中,隱蔽型油藏由1991年-1995年間的30%左右增至66%;低滲儲層儲量由45%升至65%,深層(大於3500米)和復雜碳酸鹽岩油藏儲量由46%升至66%。預計這種趨勢將會繼續加大。
國土資源部最近公布的統計結果表明: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石油剩餘經濟可采儲量20.43億噸,天然氣剩餘經濟可采儲量24490億立方米。
Ⅲ 我國在南海的石油儲量有多少
南海石油儲量被越南菲律賓等國家搶走了「20座大慶」。
根據以往的消息披露統計:由美國人幫助越南,菲律賓在南中國海勘探開發的石油儲量超過了500億噸。這與中國27億噸儲量的大慶相比,接近20倍。對此大規模的資源流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近30年來,南海周邊國家非法將300多萬平方公裏海洋面積,其中劃入各國版圖的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南沙群島主權屬我,有大量的史料和法理依據,在50年代之前也是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包括周邊菲律賓等國家所公認的。
然而,從60年代開始,隨著世人對海洋重要性認識的深化,周邊國家先後搶佔了我45個島礁,有幾個還是近幾年搶占的,其中。越南30個,菲律賓10個,馬來西亞5個。
我們提出「主權屬我」,但周邊國家在南沙佔領我40多個島礁,而我海峽兩岸僅進駐7個島礁。
我們提出「共同開發」,但是周邊國家每年在南沙開采幾千萬砘石油,我們為了維護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沒有撕破臉用武力去制止他們。而我們在南沙進行石油勘探卻遭到周邊國家的暴力阻撓和破壞而擱淺,至今我們還沒在南沙挖出一滴油。
現在情況是「只允許他們開發勘探了500多億噸儲量石油,而不允許我們開發三沙市范圍內的石油、天然氣」,這又如何體現「共同開發」呢?為此,我們一定要發動各方力量保護祖國藍色海洋資源。徹底改變南中國海「老虎不發威全當病貓欺、客氣當做福氣」的不公平現狀。
Ⅳ 中國在南沙海域有多少口油井
西江24-3,30-2油田 西江24-3發現於1985年3月,西江30-2發現於1988年7月。1988年8月在合同區域15/22啟動第一口探井之前,進一步對該區域進行了 146公里 的地質調查。第二塊油田30-2的商業可行性在1990年被證實。 在對24-3和30-2油田進行了聯合開發研究之後,1991年底這兩塊油田的整體開發計劃(ODP)被提交到中國有關部門審批。ODP中估計開發成本為6億美元,按計劃在1994年11月投產24-3油田,然後30-2油田在1995年10月投產。24-3油田的原油可采儲量為1.83億桶,30-2油田的原油可采儲量為2.54億桶。1992年1月ODP獲得批准。 這兩塊油田由菲利普斯石油國際公司亞洲部代表其合作者Pecten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51%)進行作業。 項目組成 西江油田的開發包括帶有第一階段分離設備的兩個採油平台和一艘用於最終分離、儲存和卸載原油的浮式生產儲存卸載船(FPSO)。兩個平台相隔 13.6公里 ,一個在24-3油田(合同區域15/11),另一個在30-2油田(合同區域15/22),FPSO則位於二者之間,具體位置在考慮了兩個油田原油特點的差異後進行了最優布置。 每個平台均是8腳鋼柱式結構,導管架重量達5600噸,每個鋼柱重達3760噸。每個平台的生活區可以容納100名作業工人。 FPSO是由一條儲油船改造而成,帶有二級分離裝置,儲存和分配計量表。 項目采購 設備大部分從美國和歐洲采購,很大一部分加工工作是在亞洲進行的。價格比較而言具有競爭性的中國資源亦被採用,佔到項目總投資的20%左右。 項目執行 該項目的執行由菲利浦斯、Pecten 和中國海洋石油共同組成的項目組負責。該小組在設計階段位於休斯頓,而在製作與安裝階段遷至中國蛇口的PPCIA辦公室。 開發井 兩個平台的鑽井和完工進度的執行有Halliburton公司承擔,採用了集成式工程服務合同的形式。克瓦納約翰布朗在1992年2月至1995年間擔任西江油田的主要工程承包商,負責24-3和30-2海上平台頂部設施、生活區、XJ-2鑽井機、FPSO加工設施和管線的詳細設計和工程。同時也負責所有加工設備和特種設備的采購、催交、檢查、出口/運輸。克瓦納約翰布朗幫助PPICA制定和評估建造標包,為項目管理小組提供海外人員,管理在中國、韓國和中國海上的建造工作。 現在24-3油田的日產量超過70000桶。在30-2油田投入生產以後,1996年最高日常量預計為10萬桶/日。 生產情況 所產石油為25o至38oAPI,不同產層的孔隙度在15%至28%之間,滲透率為400-3700毫達西。油藏驅動機理為邊緣水驅或底部水驅,取決於油藏情況,目前15口井的日產量為27,000桶原油。 惠州油田群 由惠州21-1,惠州26-1,惠州32-2,惠州32-3和惠州32-5形成惠州油田群。其中,惠州21-1油田於1985年8月發現,1990年9月投產。惠州26-1油田於1988年3月發現,1991年11月投產。惠州32-2油田於1990年12月發現,1995年6月投產。惠州32-3油田於1991年1月發現,1995年6月投產。惠州32-5油田於1996年9月發現,1999年2月投產。 2000年6月,惠州26-1北項目成功投產,該油田石油日產量將增加1萬桶。 流花11-1油田 流花11-1油田,發現於1987年2月,是目前南中國海發現的最大的油田。該油田位於南中國海的珠江口盆地,在香港東南方向 1000英尺 ( 300米 )的水中。阿莫科於1985年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獲得區塊29/04合同。經過初步勘探研究後,流花11- 1A 開鑽。測試產油量是每天2240桶重油。隨後進行的評價井鑽探流花11-1-3和流花11-1-4證實油儲量巨大,超過10億桶。1993年12月,科麥奇公司加入合作開發的隊伍,持有24.5%的股份,阿莫科也持有24.5%股份,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東部公司持有51%的股份。 但是,由於產出原油非常稠密的特點以及油層的相對較淺深度的特點,表明要使流花油田能夠生產,必須使用革新性的技術和成熟的技術相結合的辦法。 技術上的突破 在1987年至1992年間,阿莫科和南海東部公司工程部對各種開發設想進行了試驗和測試,直到發現了突破性的解決方案。項目組決定該油田的海上生產系統應包括以下幾個主要部分: 一個浮式生產系統,用於鑽井和採油(FPS) 一個浮式生產、儲存和卸載系統,用於加工和儲存原油(FPSO) 一套革新性的水下系統,使用電動半浸式泵,其可以服務於約20口水平井 全球化的快速開發方案 1993年3月,在油田被發現後6年之後,流花11-1的整體開發計劃獲得中國各級政府的批准,項目進入了實施階段。 1993年9月購買了一艘半潛式鑽井船,並被改裝成南海挑戰號FPS。1993年10月又購買了一艘14萬噸的油輪,並被改裝成南海勝利號FPSO。1995年6月和1996年3月分別進入預定位置。兩艘船系泊相距 3公里 。 FPS是經過改裝的半浸式鑽機,帶有鑽探水平井的系統。除此以外,FPS可以安裝和運行水下折疊系統並安置發電設備和電力分輸設備。開始時鑽了10口井,到1996年底再完成10口井。 FPSO是一艘改裝過的油輪,用來加工原油。儲存加工後的油,燃燒相關的氣體和處理生產廢水。FPSO上的處理設備能夠每天加工65000桶油和30萬桶的流體。該船的儲存能力是72萬桶,加工過的原油將通過前後系泊的往來運送船卸載。 建立模塊概念 流花項目中水下系統的模塊概念是該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通常,深水系統機構龐大,必須在陸上建造,然後拖到現場。但是這個方法在流花油田卻不實際。於是工程師設計了一個可以在現場拼裝的系統,通過浮式鑽機來進行安裝。通過將水下系統分割成可控制的組件,並使用一些革新性的技術-包括連接井與井的現場加工的牽索-工程師們創造了能夠在FPS上拼裝的系統,然後沉到海底,不需要潛水作業。 所有的獨立水下組件均被設計成從FPS上使用水下機器人來安裝和收回的模式,而不需要潛入水中。一個特殊的單點錐體,放置在海底,它也是設計成水下機器人可自由在水下選擇工具而非往返水面更換工具的模式。 生產情況 1996年3月正式投產。1999年平均每天產油13,800桶,總共有25口生產井。 陸豐13-1,22-1油田 其中,陸豐13-1油田於1987年1月發現,1993年10月投產。陸豐22-1油田於1986年5月發現,1997年12月投產。 番禺5-1油田田 番禺5-1油田田於1999年發現。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 CONHE ) 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直屬公司。主要經營石油天然氣的加工、貯運、銷售;天然氣管道的輸送、石油、天然氣產品的生產、銷售及利用(含成品油、液化氣、石化深加工等)。兼營與主營相關的技術服務、咨詢服務及配套服務。南海東部公司成立於1983年6月,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的四個地區油公司之一。負責南海東部東經 113°10′ 以東、面積約 13.1× 10 4 km 2 海域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業務,授權全面執行該海域的對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協議。 13 年來,已有8個油田建成投產,公司每年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至 1996 年產油量超過 1000×10 4t,在全國陸海油田中年產量排行第四位。 南海西部油氣田 潿洲10-3油田 於1982年12月發現,是南海西部公司最早的海上合作油田,合作方是法國的TOTAL公司。 1986年8月7日 投產, 1992年5月16日 轉為自營,與 1991年8月20日 自營建成的潿洲10-3北油田連片生產,形成年產能30萬噸,至今已產原油近400萬噸。 作業採油平台:南海自強號 潿洲11-4油田 潿洲11-4油田仍是潿西南油田群主力油田之一,1982年11月發現, 1993年9月19日 自營建成,設計產能60萬噸,經改造達80萬噸。與 1999年8月2日 自營建成的潿洲11-4東油田連片生產,形成年產能90萬噸以上,至今已產原油近600萬噸。 作業採油平台:潿洲11- 4A ,潿洲11- 4C 潿洲12-1油田 潿洲12-1油田,是潿西南油田群的最大油田,1989年12月發現, 1999年6月12日 自營建成,設計產能100萬噸,至今已產原油近160萬噸。與潿洲10-3油田、潿洲10-3北油田、潿洲11-4油田和潿洲11-4東油田連片生產,形成了南海北部灣潿西南油田群。 1999年7月28日 ,潿西南油田群總體開發工程投產慶典儀式在北部灣的潿洲島上隆重舉行。該項目總投資32億元人民幣,歷時三年建成。並每年向廣西北海煉油廠供油50萬噸。 作業採油平台:潿洲12-1 崖城13-1大氣田 項目背景 崖城13-1氣田位於三亞市以南 100公里 ,是1983年8月在水深約 100米 的地方發現的,估計儲量在3萬億立方英尺。阿科為作業者並擁有該氣田34%的權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擁有51%的權益,科威特石油勘探公司擁有15%的權益。崖城13開始投入生產時,成為中國第一個海上氣田。 崖城13氣田的開發是伴隨著亞太地區能源需求的增長和商業用氣市場的發展而來的。阿科氣田生產的天然氣通過 500英里 的運輸到達香港的Castle Peak電力公司。 崖城氣田的開發在中國是史無前例的。這是一個價值10多億美元的項目,需要建設陸上和海上處理設施以及去往海南島和香港的輸送管線。將氣體通過管線運輸到香港需要建設 480英里 的海底管線,這在世界上是第二長的。 除了向香港青山發電廠供應天然氣以外,崖城13氣田也向海南島輸送氣體,用於發電和作為化肥廠的原料。 崖城氣田的特點 崖城13氣田使用了數種先進的地質數據技術來估算儲量和生產能力。這些技術將來自多方面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包括地理模型,地質資料,石油物理分析以及工程分析。採用了一個三維圖象來表現氣田內部結構的地理狀況。 崖城13-1氣田被圈閉在漸新世陵水砂岩層的一個大而狹長、西北-東南走向的斷塊中。砂岩層被一巨大的向西南傾覆的正斷層沿上傾方向截斷,上覆不整合。氣水界面構成下傾界限。在A平台,油藏約在海平面下 3600米 深處。6口生產井、5口探邊井以及三維地震測線數據證明了氣藏面積為44平方公里,最大厚度為 217米 總厚度( 178米 凈厚度)。大量小斷層切割了儲集層,其中一條斷層的斷距為 40米 。主儲層之上的透鏡狀砂岩仍具有儲藏潛力。 生產情況 崖城13-1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9,330億立方英尺,天然氣凝析油探明儲量約為1030萬桶,1995年10月投產,1999年上半年,天然氣平均日產量約為1.506億立方英尺。 文昌13-1,13-2油田 2000年進入全面開發,計劃打22口生產井,其中2口水平井。 2000年9月7日 ,南海二號承鑽的文昌13-2油田開發生產井的11口表層集束井順利結束,平均1.87天/井。 文昌13-1/13-2油田15萬噸級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也正在大連建造。 2000年10月13日 ,中國海油與加拿大哈斯基石油公司簽訂南海文昌13-1/13-2石油合同,這是第145個石油合同。該外國公司參股40%。 東方1-1氣田 2001年進入全面生產開發。 2000年8月25日 ,東方1-1氣田開發工程方案初定,將建造4個平台和一個陸地處理終端,它建成後將形成年產24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生產能力,一期工程將於 2003年9月15日 投產。 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CONHW ) 主要承擔東經 113°10 ?以西中南海海域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任務,並代表國家石油公司執行對外石油合同。勘探區域目前集中在南海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盆地、瓊東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至 1998 年底,已開發油田 3 個、氣田 1 個;在建年產 100 萬噸新油田 1 個,將於 1999 年第 3 季度投產。目前公司除具備按照國際慣例和標准獨立進行海上油氣勘探、開發和生產作業管理能力以外,還具備海上設施維修、海洋工程建造、地震資料處理、陸上建築安裝、通訊氣象服務、物資倉儲運輸等專業服務能力 。
Ⅳ 我國的石油儲藏量是多少居世界第幾位人均佔有量居世界第幾位
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2004年,中國佔世界石油儲量的1.5%,產量佔世界總量的4.5%,但消費量卻佔世界總量的8.2%。
截至2004年底,中國累計探明包括原油和凝析油在內的石油地質儲量為248.44億噸,比2003年底增長5.4%;累計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7.91億噸,增長3.4%;累計采出量43億噸;剩餘可采儲量24.91億噸,增長2.4%。
世界石油儲藏量主要分布在中東、拉美、歐洲、非洲、亞洲與北美。按儲量大小計算,前10個國家為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與中亞國家、墨西哥、美國與中國.
中國探明的石油人均儲量不及世界人均數的1/9,天然氣只有1/20,不少礦藏的人均儲量在世界上排列於倒數的位置上
Ⅵ 南海周圍的國家共在中國南海海域內建起多少油氣井
在中國海域總資源中,南海中南部油當量地質資源量佔53%,可采資源量佔66%,若被他國掠奪,將失去約2/3的可採油氣資源。而事實上,伴隨著近年來的爭議,越南、馬來西亞等國海洋油氣開發步伐已經加快,正在從近海沿大陸架向南海深海持續推進。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已經都爭到了各自的地盤,相關國家已經開了1380口油井,中國卻一直在堅持「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不是我憤青,而是損失是實實在在的,讓人心疼!
南海自然資源簡介
1.豐富的水產資源
魚類魚類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資源。我國南海海洋魚類有1500多種,大多數種類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海龜海龜是海洋中少有的幾種爬行動物之一。海龜有不同種類,一般指的是「綠蠵龜」。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海域,我國西南中沙群島是海龜的「故鄉」。
海參海參屬熱帶海洋中的刺皮動物。其營養價值與魚翅、燕窩齊名。是一種名貴的海產品。海參種類很多,全世界約40種海參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島出產20種。
海貝海貝屬軟體動物,種類繁多。西南中沙群島分布約有250多種。按照用途可分為食用貝和觀賞貝兩大類。
觀賞貝類是西南中沙群島又一重要的「土特產」。品種繁多,形狀各異,色澤鮮艷,光彩奪目,不僅供觀賞,也是製作名貴工藝品的重要原料。、
其他海產主要有軟體類動物、甲殼類動物和藻類。軟體類除了上面介紹的貝類以外,還有弛名的魷魚、墨魚、章魚等等;甲殼類的螃蟹、龍蝦等等。這些都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主要海產。熱帶海藻類資源也極其豐富,是我國主要的產區之一。經濟價值較高的有:石花菜、麒麟菜、馬尾藻、紫菜等等。
2.奇異的海島資源
在西南中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時如夏,島嶼周圍廣闊的海面上有豐富的海洋食料,吸引著大批的島類在這里繁衍生長。分布在各個島嶼上的鳥類共計有六十多種。比較常見的有白鰹鳥、軍艦鳥、海鷗、藍翡翠鳥、銹眼鳥等等。
白鰹鳥,體形以鴨,成鳥重約二、三斤,周身潔白,當地人稱為「鳥白」。它們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島的東島(也稱「鳥島」),與麻楓桐樹相互依存。1981年東島被劃為白鰹鳥自然保護區,使鳥類及其生長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
海鳥可供食用、葯用,還可以製成標本工藝品供觀賞,是一種可觀的資源。大量的海鳥在各島嶼上留下豐富的鳥糞,千百年來堆積成厚厚的鳥糞層,有的島嶼竟厚達一米以上,儲量十分豐富。鳥糞土富含有機質、氮、磷、鈣質等,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肥料。
3.典型的熱帶植物資源
西南中沙群島島礁陸地總面積不過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於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生長著200多種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種。島上植物具有耐鹽、耐高溫、耐旱、喜鈣、嗜肥的特徵。
在形成時間較長和面積較大的幾個主要島嶼上,都生長有茂密的樹林。一般以麻楓桐樹組成的純林為主,稱為「熱帶海島型常綠林」。是白鰹鳥和其它海鳥的主要棲息場所。
在島嶼上,到處可見一種長成一簇簇、密不透風、蔥綠欲滴的灌林叢林,這就是草海桐。也稱「羊角樹」。屬熱帶常綠灌木。草海桐多生長的珊瑚石沙地或瘦脊的沙灘上。草海桐的生長對保護島嶼的沙灘、改善島嶼生態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樹木類都與海南島的樹種有關。典型的有椰子樹和木麻黃,是各島嶼主要的海岸防風林,栽培較多的樹木還有苦楝、土批把、南洋杉、按樹等等。另外,各島嶼還種植有各種熱帶水果、部分糧食作物和多種蔬菜。
4.大有希望的海底資源
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的海底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我國地質學家認為,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最好的地區之一。蘊藏量約200億噸,有「第二波斯灣」之稱。同樣,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的水下階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積物披復,這些沉積物與我國北部灣、海南島的新生代沉積物有密切的聯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產地。
海底資源還包括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海洋開發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島海底資源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利用價值。
除了上述之外,西南中沙群島島礁上績麗的熱帶海島環境和海域中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色開發海洋旅遊的潛在資源。現代科學還發現海洋蘊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溫差能、密度差能、壓力差能等海洋動力資源,若能科學地加以利用,其社會和經濟效益將不可估量。
Ⅶ 中國南海石油儲量是多少
南海石油儲量被越南菲律賓等國家搶走了「20座大慶」。
根據以往的消息披露統計:由美國人幫助越南,菲律賓在南中國海勘探開發的石油儲量超過了500億噸。這與中國27億噸儲量的大慶相比,接近20倍。對此大規模的資源流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近30年來,南海周邊國家非法將300多萬平方公裏海洋面積,其中劃入各國版圖的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南沙群島主權屬我,有大量的史料和法理依據,在50年代之前也是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包括周邊菲律賓等國家所公認的。
然而,從60年代開始,隨著世人對海洋重要性認識的深化,周邊國家先後搶佔了我45個島礁,有幾個還是近幾年搶占的,其中。越南30個,菲律賓10個,馬來西亞5個。
我們提出「主權屬我」,但周邊國家在南沙佔領我40多個島礁,而我海峽兩岸僅進駐7個島礁。
我們提出「共同開發」,但是周邊國家每年在南沙開采幾千萬砘石油,我們為了維護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沒有撕破臉用武力去制止他們。而我們在南沙進行石油勘探卻遭到周邊國家的暴力阻撓和破壞而擱淺,至今我們還沒在南沙挖出一滴油。
現在情況是「只允許他們開發勘探了500多億噸儲量石油,而不允許我們開發三沙市范圍內的石油、天然氣」,這又如何體現「共同開發」呢?為此,我們一定要發動各方力量保護祖國藍色海洋資源。徹底改變南中國海「老虎不發威全當病貓欺、客氣當做福氣」的不公平現狀。
Ⅷ 中國為什麼不到東海南海大規模採油,而要依賴進口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也是石油產量名列前茅的國家!
從2021年3月的原油進口數據來看,毫無懸念,中國4965.9萬噸的原油進口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的樣子,但是,進口這么多原油消耗的成本代價反而下降了3.9%。
Ⅸ 中國究竟有多少石油
質量不高,主要是含硫~
開采難度,應該還可以把
海洋石油潛力——巨大~所以南海、東海 對我意義重大!祖先所留,寸土寸水不可讓阿!須知我國是960W領土+300領海=1260W國土面積的 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美家石油 也是異常豐富阿~ 阿拉斯加、德克薩斯 都是有油~關鍵人家米國國內還不讓采~
海洋石油里哪些有爭議————說白了就是領海國土的鎮壓~
當國家利益被披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外衣時,所有的理由都是如此的冠冕堂皇
>------------------------------
>據1993年全國油氣資源評價,中國石油資源量為800億噸左右,得到證實的儲量極為有限。截至2004年底,探明原油儲量40億噸
>據世界石油大會估計,中國常規可採石油總資源114.9億噸,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佔有量僅10噸,居世界第4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