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小海豹為什麼吃石油
擴展閱讀
治療蕁麻疹什麼價格 2025-02-01 17:53:02
開發工具各控制項怎麼用 2025-02-01 17:30:37

小海豹為什麼吃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4-14 18:01:02

A. 滅絕動物資料

北極狼

這種狼僅僅只會長到3英尺高,長的很象一隻有紳士風度的狗.這種狼的顏色有紅色、灰色、白色和黑色。
��北極狼吃駝鹿、魚類、其它種類的狼、北極熊、旅鼠、海象和兔子。它也進攻人類和其他的動物。
��其它種類的狼和人類是北極狼的敵人,北極狼喝冷水。它們用林子里的灰色、綠色和褐色作為掩護,北極狼有著一層厚厚的毛,它們的牙齒非常尖利,這有助於它們捕殺獵物。每年一頭母北極狼平均會產14頭小狼。它們一般誕生在洞穴里,有著純凈的 白色的毛。
北極狼一般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森林裡。生活在從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地區到英國的哥倫比亞地區,它們不遷徙,也不冬眠。但是由於由於人類的採伐樹木、污染和垃圾,它們失去了它們居住的地方。每年至少有196隻北極狼死去

大 熊 貓

��大熊貓屬於獸綱食肉目大熊貓科大熊貓屬。只產於中國的四川、甘肅、陝西。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級珍貴物種。��
其體形似黑熊,頭圓而大,尾極短。軀乾和尾白色,兩耳、眼及四肢全黑色。以竹葉為主食,為食肉目中的「素食」種類。��
常在竹林內卧睡,平時單獨活動,行動緩慢,性情溫順,聽、視覺較差、自衛能力弱。棲息在海拔1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內,主要以竹筍、竹葉及嫩竹尖為食,亦喜吃野果或一些動物性食物,為食肉目中的「素食」種類。
別名 花熊、竹熊、大貓熊

蒙古野驢

��別名亞洲野驢、餓驢子、野驢,屬於馬科,學名為 Equus hemionus。大型有蹄類。外形似騾,體長可達260厘米,肩高約120厘米,尾長80厘米左右,體重約250千克。吻部稍細長,耳長而尖。尾細長,尖端毛較長,棕黃色。四肢剛勁有力,蹄比馬小但略大於家驢。頸背具短鬃,頸的背側、肩部、背部為淺黃棕色,背中央有一條棕褐色的背線延伸到尾的基部,頸下、胸部、體側、腹部黃白色,與背側毛色無明顯的分界線。屬典型荒漠動物,生活於海拔3800米左右的高原開闊草甸和半荒漠、荒漠地帶。營游盪生活,耐乾渴,冬季主要吃積雪解渴。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草類為食。叫聲像家驢,但短促而嘶啞。8~9月份發情交配,雄驢間爭雌激烈,勝者擁有交配權。懷孕期約11個月,每胎1仔。��
產於甘肅、新疆、內蒙古。��
蒙古野驢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世界瀕危動物。蒙古野驢總數量約3000隻,僅存在於新疆准噶爾盆地。

金絲猴

��為中國Ⅰ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
��學名:Pygathrix roxellanae; 英文名:Snub-nosed Monkey 。
��金絲猴(又名仰鼻猴)生活在海拔1500—3000米的闊葉林或針闊混 交林帶。群居,日行性,樹棲性。性機警,善攀爬,行動迅捷,喜在清晨鳴叫。以各種樹葉、嫩枝、果實、苔蘚等為食,亦食昆蟲、鳥卵和雛鳥。繁殖期9—11月,遠期孕期約7個月,每產1仔,4—6歲性成熟,壽命16—18年。北京動物園1956年開始飼養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藏羚羊

概要描述: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屬牛科、藏羚屬,別名:藏羚羊、長角羊、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國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區,現存種群數量約在7-10萬只。由於藏羚獨特的棲息環境和生活習性,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動物園或其它地方人工飼養過藏羚,而對於這一物種的生活習性等有關的科學研究工作也開展甚少。
生存環境:
藏羚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特有動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嚴禁進行貿易活動的瀕危動物。藏羚羊一般體長 135 厘米,肩高 80 厘米,體重達 45-60 千克。形體健壯,頭形寬長,吻部粗壯。雄性角長而直,烏黑發亮,雌性無角。鼻部寬闊略隆起,尾短,四肢強健而勻稱。全身除臉頰、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餘各處被毛豐厚絨密,通體淡褐色

白暨豚

��千百年來,水深浪闊的長江中生活著一種體態豐腴、泳姿優美的水生哺乳動物,它就是白暨豚。
��隸屬鯨類的白鰭豚,僅生活在長江中下游,是中國獨有的大型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屬國家一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白暨豚流線形的身體像一條大魚,它的背部藍灰色,腹面潔白。如果由上往下看,藍灰色的背部和江水混為一體,若是從水底向上看,白色的腹面與水面的光線接近。 白暨豚主要捕食長江中的魚。它的上頜和下頜的每側各有30多枚牙齒,可以將魚咬住不放。它不進行咀嚼,而只把捕到的魚囫圇吞下。由於在水中游泳會消耗很多能量,因此它必須吃大量食物加以補充,白暨豚每天所吃的魚約相當於體重的1/10。白暨豚的眼很小,只有綠豆粒大,雖有感光功能但分辨能力很低。它是怎樣尋找食物和探測目標的呢?原來,長江水中夾帶著許多泥沙,在這樣的水中,再好的眼睛也沒有多大用處。另一方面,水為優良的傳聲導體,聲在水中傳播比在陸上約快4.5倍。所以白暨豚在這樣的環境中具有了發達的回聲定位能力,利用聲納信號來尋找食物或識別目標。聲信號還用於白暨豚個體之間的通訊聯系。

北山羊

概要描述: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生存環境:
��它生活於新疆海拔2700--6000米的岩石山脈與高原地區。是著名的攀岩能手,公羊有一付弓形粗壯的長角,可達1米多長。
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它們的生存環境逐漸減少,再加上部分不人為圖眼前利益而捕殺,導致北山羊在我國的數量持續下降。
大多數人認為在烏魯木齊南郊地區已不復存在的北山羊不久前在離烏魯木齊70多公里的南郊,重新被發現。

黑犀牛

��亦稱「非洲犀」,屬哺乳綱,奇蹄目,犀科。體長約3.4米,肩高1.6--1.7米,尾長約70厘米,體重1.5噸。鼻端有雙角,前後排列,前角長70--90厘米,後角不足40厘米。皮膚灰黑色。無門齒。上唇長有伸縮性。棲息平原疏林地帶,獨棲或二三同棲。食嫩的枝葉。性情粗野。分布於非洲,北自索馬里、衣索比亞,南至南非。

指猴

指猴為靈長目指猴科指猴屬,學名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 指猴並非如許多人想像的那麼小,它體大如貓,身長約50厘米,尾長可達60厘米,體重約2千克。
指猴由於具備奇特的手指而得此名,它的中指和無名指細如鐵絲,不僅便於摳取樹皮縫中的蠐螬,而且在咬穿果殼後,還能用細細的指頭掏取果肉。指猴的另一個不尋常的特徵在於牙齒,馬達加斯加島眾多的狐猴具有36齒,大狐猴具有30齒,而指猴僅有18齒,且不具備原始猴類特有的梳齒,又是唯一不具備犬齒的靈長類;指猴的門齒高度發達,終生生長,具有琺琅質的齒面和堅利的切割面,正由於這一特徵,它曾經多年被錯劃為嚙齒類。指猴面目如狐,口鼻突出,一對黑色耳朵大而善動,頭型較扁。黑褐色的體毛由短軟的絨毛和粗長的護毛組成,吻部和身體下部為灰白色。指猴不僅體毛篷松,而且尾毛粗密,甚至比狐狸尾還粗。

非洲象

��非洲象的學名叫: Loxodonta Africana.
��一頭最高的雄象有12英尺高4噸重,雌象有11英尺高,小象有3英尺高200公斤重。象呈圓胖形,它們大都是灰色的,而有些則是褐色的。它們主要

吃的食物是青草,灌木,樹根,水果,樹葉和樹皮。它們在河邊飲水。象的家庭聚在陰涼的地方,它們在非洲草原上漫步並尋找著食物。 非洲象防禦捕殺的能力只是它們的那一對長牙。
��最大的非洲象牙據說有293磅、11英尺長。這種象的最有特點的地方是它的大耳朵,能用來使自己涼爽。另外,它的特徵是它的大鼻子,這不僅僅只是鼻子而已,還是用來洗澡和幫助進食的。它的鼻子能舉起1噸重的東西, 由40,000多塊肌肉組成。
��非洲象通常生活在簡單的12到100隻的群體的環境中。它們在早上、傍晚和晚上吃東西,然後在中午的時候休息。它們的主要食物有小嫩枝、樹葉、樹皮和青草。這種象主要生活在非洲西部的薩哈拉沙漠周圍,Namby和Botouwa地帶。
��它們必須獲得很多的植物去維持它們龐大的軀體。這種大象的最特別的能力是走路很安靜,它們有每六小時洗一次澡的天性。非洲象生活在非洲熱且乾燥的天氣。一般在草地里可以看見它們。
��令人難受的事,現在僅僅只剩下30,000隻這種珍惜的象了。它們成為瀕危動物主要是因為人們為了獲得象牙而捕殺它們。
��在1989年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將非洲象確認為瀕危動物,禁止捕殺它們。

瀕臨滅絕的動物:
1.草原陸龜
爪陸龜是生活在內陸草原地區的龜類。背甲長12~16厘米,寬10~14厘米。頭部與四肢均具黃色;頭小,頂部有對稱的大鱗;喙緣鋸齒狀。盾片中央棕黑色,邊緣黃色,並有同心環紋。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間無蹼。前臂與脛部有堅硬大鱗,股後有一叢錐形大鱗。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大鯢
大鯢是現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種,最長可超過1米。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後四,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體表光滑,布滿粘液。身體背面為黑色和棕紅色相雜,腹面顏色淺淡。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3.蜂猴
蜂猴體型較小而行動遲緩,是較低等的猴類,體長32-35厘米。兩只小耳朵隱藏於毛茸茸的圓腦袋中;眼圓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長,第二個腳趾還保留著鉤爪,尾短而隱於毛叢中。體背棕灰色或橙黃色,正中有一棕褐色脊紋自頂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面棕色,眼、耳均有黑褐色環斑。
參考--stuweb.zjhzyg.net/08/_private/0814/081404/_private/new_page_6.htm

在我國還有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中華鱘等.

動物瀕臨滅絕的原因:
一切自然物種及其群落都與所在地域的環境條件相適應,只要條件不變,就能長期生存,即使發生擴散或縮減,其歷程也是緩慢和漸變的。人類活動的加劇,卻打破了這千古不變的平衡,導致物種滅絕:

1)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 人類能在短期內把山頭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干預導致的環境突變,導致許多物種失去相依為命、賴以為生的家——生境,淪落到滅絕的境地,而且這種事態仍在持續著。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67%的物種遭受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的威脅。

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已有49個國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墾、珊瑚遭毀壞……亞洲尤為嚴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蘭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復存在。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如果森林沒有了,林棲的猴子與許多動物當然無「家」可歸,「生態」一詞原本就是來源於希臘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滅絕物種中,遷徙能力差的兩棲爬行類及無處遷徙的島嶼種類更為明顯,馬達加斯加上的物種有85%為特有種,狐猴類就有60多種,1500年前人類登島後,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類動物僅剩下28種(包括神密的、體大如描的指猴)。大陸生境的片斷化、島嶼化是近百年來日趨嚴重的事件,這不僅限制了動物的擴散、採食、繁殖,還增加了對生存的威脅,當某動物從甲地向乙地遷移時,被發現、被消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國計劃為大熊貓建的綠色走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

2)過度開發 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是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被做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葯」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滅頂之災。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膽、鳥的羽、海龜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絨……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動物的肉,無不成為人類待價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就是為了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慘忍地捕鯊,這種已進化4億年之久的軟骨魚類被割鰭後拋棄,只是為品嘗魚翅這道所謂的美食。人類正在為了滿足自己的邊際利益(時尚、炫耀、取樂、口腹之慾),而去剝奪野生動物的生命。對野生物種的商業性獲取,往往結果是「商業性滅絕」。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動物黑市交易額都在100億美元以上,與軍火、毒品並駕齊驅,銷蝕著人類的良心,加重著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鴿曾有幾十億只,是隨處可見的鳥類,大群飛來時多得遮雲蔽日,殖民者開發美州100多年,就將這種鳥捕盡殺絕了。當1914年9月最後一隻旅鴿死去,許多美國人感到震驚,眼瞧著這種曾多得不可勝教的動物竟在人類的開發利用下滅絕,他們為旅鴿樹起紀念碑,碑文充滿自責與懺悔:「旅鴿,做為一個物種因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滅絕了。」

3)盲目引種 人類盲目引種對瀕危、稀有脊椎動物的威脅程度達19%,對島嶼物種則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亞人進入夏威夷,並引入鼠、犬、豬,使該地半數的鳥類(44種)滅絕了。1778年,歐洲人又帶來了貓、馬、牛、山羊,新種類的鼠及鳥病,加上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又使17種本地特有鳥滅絕了。人們引進貓鼬是為了對付以前錯誤引入的鼠類,不料,卻將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絕了。15世紀歐洲人相繼來到模里西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蘭人把這里做為航海的中轉站,同時隨意引入了猴和豬,使8種爬行動物,19種本地鳥先後滅絕了,特別是渡渡鳥。在紐西蘭斯蒂芬島,有一種該島特有的異鷯,由於燈塔看守人帶來1隻貓,這位捕食者竟將島上的全部異鷯消滅了,1894年,斯蒂芬異鷯滅絕,是1隻動物滅絕了1個物種。

4)環境污染 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對農葯危害性的關注;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質的行為不勝枚舉: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瀉漏、固體垃圾、去污劑、製冷劑、防腐劑、水體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軍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擾著鯨類的通訊行為和取食能力。

科學家發現,對環境質量高度敏感的兩棲爬行動物正大范圍的消逝。溫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強化,棲息地的分割、化學物質橫溢,已使蟬噪蛙鳴成為兒時的記憶。與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對物種的影響是微妙的、積累的、慢性的致生物於死地的「軟刀子」,危害程度與生境喪失不相上下。

B. 迷你世界小海豹如何回血

小海豹可以不用回血,小海豹是一分鍾之後死亡的話會復活,要麼就是給它吃魚,它會回血的。

C. 人獵殺動物的故事

1.DoDo

DoDo鳥是一種不會飛的鳥,僅產於模里西斯肥。擁有肥胖的身子和巨大的嘴。

16世紀後期,歐洲殖民者來到了模里西斯。不會飛又跑不快的DoDo鳥很快成為歐洲人來到島上後主要的食物來源。人們開始大量的濫捕濫殺可憐的DoDo鳥,有時每天可以捕殺到幾千隻到上萬只。

由於過度的捕殺,很快島上DoDo鳥便得越來越少。1681年,最後一隻DoDo鳥被殘忍的殺害後,從此,地球上再也見不到這種東西了,除非是在博物館的圖片中。

2.海牛

海牛是一種大型水棲食草哺乳動物。它身軀肥大,行動緩慢,前肢如漿,後肢已經完全消失。它主要吃淺海和海灣以及流速緩慢的河流中的植物。

早期由於海牛不僅肉細嫩味美,皮還可以制耐磨皮革,甚至肋骨也可作象牙的代用品,全身是寶。這是導致它被人類大量的捕殺

1973年,美國等北美和拉美國家,都先後把它列入瀕危動物名單,加以保護。但海牛仍然在逐年減少,除了人為偷捕,無意中殺害也很嚴重。如美國佛羅里達沿海,因水質污染,連年發生赤潮,海牛也連年死亡不斷。去年死304頭,超過1990年創下的年死206頭的最高記錄。現在我們已經很難在菜譜中見到這樣美味的食物了。

3.TheGreatAuk

GreatAuk是一種不大會飛的水鳥,它們曾廣泛生活在大西洋的各個島嶼上,體型與外觀像小一號的DoDo,但比DoDo聰明多了。但即便是這樣,也逃不過人類的濫捕濫殺。

16世紀初,隨著歐洲殖民者的進入,不會飛的GreatAuk開始了與DoDo同樣的不行遭遇。

到了18世紀40年代初,短短的幾十年間,因過度捕殺,使數量不多的GreatAuk很快變得所剩無幾。1844年大海雀終於被人類斬盡殺絕了。

4.ThePassengerPigeon

它是一種終年生活在北美的鴿子,每到一定季節,成千上萬只鴿子都會開始大面積的遷徙。

當歐洲人剛踏上北美大陸時,這里有50多億只ThePassengerPigeon。可是仍舊由於沒有節制的捕殺,在不到100年的時間里,ThePassengerPigeon從幾十億猛減到瀕臨滅絕的地步。

到了1900年,最後一直野生旅鴿被一個14的男孩給打死。之後再沒人見到野生的ThePassengerPigeon。

人們曾想用人工飼養繁殖的辦法使ThePassengerPigeon恢復種群,可是卻一直沒有成功。到了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後一隻人工飼養的叫「瑪莎」的雌性ThePassengerPigeon在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中死掉,代表著ThePassengerPigeon從此在地球上銷聲匿跡了。

D. 生活在南極的動物:生命如何在地球最冷之地生存

生存於南極洲種類不多的生物,有著奇特的環境適應能力。主要表現在耐黑暗、抗低溫、耐高鹽、抗乾燥等方面。在漫長的極夜裡,南極洲的生物主要通過變換自身的顏色、改變代謝方式、休眠等辦法求得生存。在維多利亞地的一個淡水湖裡,有一種「湖藻」能忍受4個月的極夜,在極夜來臨前,它能充分利用白晝的陽光,高效率地進行光合作用,合成大
量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除供它生長發育外,還將剩餘部分排到體外,貯存在它生活的水環境中。在極夜期間,它就停止光合作用,並吸收它釋放出來的有機物,維持最低限度的代謝,就能發育生長。有一種名叫輪蟲的生物,它可以不吃不喝地休眠4個月,度過漫長的極夜。還有一種名叫「冰雪藻」的生物,有陽光時,它便成綠色,黑暗時便成藍綠色,依靠這變換,吸收不同波長的光進行光合作用而生存下去。

南大洋魚類的抗低溫本領,早為人們所熟知,南極鱈魚抗凍蛋白的發現,揭開了南大洋魚類抗低溫的秘密。因為,抗凍蛋白能降低魚類血液的冰點,使它們在低溫下不凍結,現在人們正依照鱈魚抗凍蛋白的結構,人工合成抗凍劑,用於醫學和日常生活。某些南極鳥類,還具有同一軀體兩種體溫的特性,有人測得南極海鷗雙爪的溫度只有0℃,而身體其他部位的溫度卻為32℃。這樣,當它站在冰上棲息時,就縮小爪與冰之間的溫差,以減少體溫的散失。獨特的南極環境,孕育著奇特的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種適應性,為科學家研究生物的進化和適應能力,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南極冰雪中有沒有生物?

從表面看,南極大陸周圍的海冰非常潔白乾凈,一塵不染,如果你看到在海冰上鑽取的冰芯或是看到破冰船翻起的海冰,就會發現海冰中間是黃褐色的,原來,南極大陸周圍的海冰中間,生活著大量的藻類,即便是在南極寒冷的冬季也進行著光合作用。但你知道嗎?在在終年嚴寒的大陸深處,甚至在幾千米厚的冰雪之下,仍然存在著堅強的生命!最近,俄羅斯南極考察站的科學家從南極冰下3500多米處鑽取到了一些生物。科學家利用一種專用微生物鑽探裝置取得了南極超深度冰層樣品。冰層樣品在嚴格消毒和密封的容器中融化,研究人員在融化的冰水中發現了具有生命形式的細菌、硅藻、酵母、菌類。令科學家驚奇的是,這些富有生命力的有機體竟能在3500多米深的冰層里生存。對於這些生命物質的研究將有助於人們了解南極冰層深處的生態環境,從而進一步發現南極冰下不為人所知的一面,為進一步揭開南極奧秘提供了重要幫助。

南極有開花植物嗎?

遍地鮮花的草地是人們經常會看到的賞心悅目的景象,南極洲不但沒有這樣的美景,就連開花植物也是不多見的。開花植物是南極洲的稀有植物,僅分布在南極半島北端和南極大陸周圍的海洋性島嶼上。地球上開花植物的南界約在南緯64度,南極半島的北端和某些島嶼剛剛越過了「開花植物線」。南極現有的3種開花植物都是草本,一種是墊狀草,另兩種是發草屬植物,其形態近似於禾本科植物,葉狹長,脈平行,有節,小穗狀花序。它們對南極環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生命周期和花期長,屬多年生,有人企圖將它們從南極半島移植到英國的哈利站,但沒有成功。

南極有幾種企鵝?

世界上約有20種企鵝,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極大陸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大陸沿岸和某些島嶼上。南極企鵝有7種,約有1.2億只,它們是:帝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又名巴布亞企鵝)、帽帶企鵝(又名南極企鵝)、王企鵝(又名國王企鵝)、喜石企鵝和浮華企鵝。這7種企鵝都在南極輻合帶以南繁殖後代,其中前4種在南極大陸上繁殖,後3種在亞南極的島嶼上繁殖。

南極有多少只企鵝?

南極企鵝的種類並不多,但數量相當可觀。據鳥類學家長期觀察和估算,南極地區現有企鵝近1.2億只,佔世界企鵝總數的87%,佔南極海鳥總數的90%。數量最多的是阿德雷企鵝,約有5000萬只,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只,數量最少的是帝企鵝,約57萬只。

南極企鵝有什麼生活習性?

企鵝是海洋鳥類,雖然它們有時也在陸地、冰原和海冰上棲息。在企鵝的一生中,生活在海里和陸上的時間約各佔一半。

企鵝不會飛,善游泳,以海洋浮游動物,主要是南極磷蝦為食,有時也捕食一些端足類、烏賊和小魚。企鵝的胃口不錯,每隻企鵝每天平均能吃0.75千克食物,主要是南極磷蝦。因此,企鵝作為捕食者在南大洋食物鏈、中起著重要作用。企鵝在南極捕食的磷蝦約3300萬噸,佔南極鳥類總消耗量的90%,相當於鯨捕食磷蝦的一半。

企鵝的棲息地因種類和分布區域的不同而異,帝企鵝喜歡在冰架和海冰上棲息;阿德雷和金圖企鵝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無冰區的露岩上生活;在亞南極的企鵝,大都喜歡在無冰區的岩石上棲息,並常用石塊築巢。

企鵝喜歡群棲,一群有幾百隻,幾千隻,上萬只,最多者甚至達10~20多萬只。在南極大陸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人們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企鵝聚集的盛況。有時,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面朝一個方向,好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儀仗隊,在等待和歡迎遠方來客;有時它們排成距離、間隔相等的方隊,如同團體操表演的運動員,陣勢十分整齊壯觀。

世界上最大的企鵝是哪一種?

帝企鵝又稱皇帝企鵝,是南極洲最大的企鵝,也是世界企鵝之王,它已經成為南極的象徵性動物。帝企鵝身高一般1.20米,體重可達40~50千克。其形態特徵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全身色澤協調,莊重高雅。帝企鵝在南極嚴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後代,雌企鵝每次產1枚蛋,雄企鵝孵蛋。其次是與帝企鵝外觀非常相似的王企鵝(又名國王企鵝),王企鵝身高一般在90厘米左右,體重12千克左右。

為什麼帽帶企鵝又被稱為警官企鵝?

南極帽帶企鵝身材不高,也不好管閑事,卻因脖子底下有一道黑色條紋,配上同樣的頭頂毛色,像海軍軍官的帽帶,顯得威武、剛毅,被人稱之為「警官企鵝」。

帽帶企鵝身高43~53厘米,體重4公斤,最明顯的特徵是其生殖季節在冬季,雌企鵝每次產2枚蛋,孵蛋由雌、雄企鵝雙方輪流承擔,先雌後雄,雌企鵝先孵10天,以後每隔二、三天,雄、雌企鵝輪流換班,雛企鵝2個月後即可下水游泳。

喜石企鵝真的喜歡石頭嗎?

喜石企鵝真的喜歡石頭。

喜石企鵝是冠企鵝中的一種,身高44~49厘米,體重約2.5公斤,是南極企鵝中最小的一種。它喜歡棲息於石塊、卵石密布的山坡和高地和海灘,銜石、啄石、玩石似乎是它的本能和習慣,用石頭築巢更是它的拿手好戲。有趣的是就連它求愛時也是向對方贈送一塊漂亮的小石子,用作定情的禮物。

企鵝為什麼不怕冷?

企鵝能在南極落戶,並在那裡生兒育女,一代一代傳下去,成為冰雪世界的永久居民,這確實是生物界的一大奇跡。特別是帝企鵝能在南極的冬季繁殖,更是生物界的一大壯舉。登上南極大陸的人們,無不為之感嘆萬分。

企鵝為什麼有這種驚人的抗低溫的本領?它有什麼特殊的構造和特異生理功能呢?這些都是令人感興趣的問題。科學家早已對此進行了研究,然而這個謎並沒有完全揭開,只是略知一二。

企鵝具有適應低溫的特殊形態結構和特異生理功能。企鵝身被一層羽毛,仔細看來,這一層羽毛可以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細長的管狀結構;內層為纖細的絨毛。它們都是良好的絕緣組織,對外能防止冷空氣的侵入,對內能阻止熱量的散失。絨毛層能吸收並貯存微弱的紅外線的能量,作為維持體溫、抗禦風寒之用。企鵝體內厚厚的脂肪層大約3~4厘米,特別是那些大腹便便的帝企鵝,脂肪更厚,脂肪層是企鵝活動、保持體溫和抵抗寒冷的主要能源。企鵝懷卵和孵蛋時,不吃不喝,就是靠消耗自己的脂肪層。雄企鵝孵蛋時,脂肪層消耗90%。

維持低代謝水平是企鵝適應低溫的一種生理功能。科學家為了闡明企鵝的代謝率,測定了在不同溫度下企鵝吸收氧氣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量。結果表明,在一23度~-25度的溫度范圍內,企鵝所消耗的能量幾乎恆定。

企鵝是溫血動物,體溫恆定,一般保持在37度左右,但是有時會產生同體異溫的現象,即身體的溫度比腳的溫度高,這是防止體溫散失的一種適應能力,因為腳通常站在溫度較低的冰雪上,腳的溫度低,可降低熱量散失的速度。

此外,企鵝一年一度更換羽毛,也是適應環境的措施之一。大約在每年9~10月,企鵝開始脫毛,它的脫毛方式也很簡單別致,新毛不斷長出,把舊毛頂掉,當舊毛脫光時,新的羽毛業已長齊,冬季也就來臨了。企鵝的這種逐漸更換羽毛的方式,比一次性脫舊換新優越,避免了因脫換羽毛而凍死的危險。

企鵝是怎樣孵蛋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鳥類是由雌鳥完成孵蛋任務的,有時雄鳥根本不參加孵蛋和撫育後代的工作。但在自然環境極端惡劣的南極洲,養育後代不可能由雌企鵝單獨完成,於是,企鵝爸爸就承擔了孵蛋的艱巨任務,成為鳥類中不可多得的模範丈夫。

南極在4月份開始進入冬季,帝企鵝便上岸尋找安家的寶地,它們一邊走,一邊追逐、嬉戲,談情說愛,尋找配偶,過起家庭生活。雌企鵝在5月份左右產蛋。帝企鵝每次只產l枚蛋,其它企鵝每次產2枚蛋。企鵝每年繁殖一次,雌企鵝產蛋後,就暫時完成任務了,雌企鵝在產卵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體能,早已飢腸轆轆了,於是不顧一切地奔向海邊去覓食。孵蛋的重任便交給了雄企鵝。

帝企鵝的耐寒能力超出人們的想像,但想要在零下40度的條件下孵出小企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帝企鵝但不能直接放在地面或冰面上,否則就會把未出世的企鵝寶寶凍壞的,於是企鵝爸爸雙腳並攏,用嘴把蛋滾到腳背上,其目的就是不讓蛋直接接觸地面。然後,充分利用大腹便便的特點。用腹部的皺皮把蛋蓋上,真如同一床羽絨被一樣,給未來的小寶貝製造出一個溫暖舒適的窩。成千上萬的雄企鵝,為了保暖,背風而立,肩並肩地排列在一起,一動不動,不吃不喝,一心一意地孵蛋。大約60天之後,雌企鵝吃飽喝足,膘肥體壯,准確地找到它的丈夫,這時,小企鵝才剛剛出世。雌企鵝接過養育後代的重任,用它在胃中儲存的營養物質喂養企鵝寶寶。這時,骨瘦如柴,精疲力盡的企鵝爸爸放下重擔,奔向大海,去尋找美味的南極磷蝦。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企鵝都是由雄企鵝孵蛋。比如,在南極地區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阿德雷企鵝的產卵、孵蛋時間是在夏季,雌企鵝每次產兩個蛋,然後就把蛋交給丈夫,自己下海覓食。雄企鵝接過蛋後,認真守護,直到雌企鵝吃飽喝足返回後,才開始由雌企鵝正式孵蛋,孵蛋期一般需要兩個月左右,每次通常只有一隻小企鵝能夠成活。也就是說,阿德雷企鵝是由雌企鵝完成負孵蛋的。而另一種叫金圖企鵝的和帝企鵝一樣,產蛋期也是在冬季,所不同的是金圖企鵝的孵蛋任務是先雄後雌,執行的是夫妻換班制.每隔1~3天換班一次。因為、金圖企鵝的孵蛋期長達七、八個月,而不像帝企鵝孵蛋期才兩個月,忍一忍就挺過去了。在長達七、八個月的時間里,看來不換班是堅持不住的。

你知道企鵝也有幼兒園嗎?

幼兒園是社會的產物,應該是在只有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產生的,但在南極企鵝社會中,也有企鵝幼兒園。開始這讓人們覺得非常有趣,細細一想,又覺得合情合理,這是企鵝對抗南極嚴酷的自然環境的發明創造,有利於企鵝群體的繁衍生存。

很多去過南極的人,都看到過幾只大的帝企鵝周圍有很多的雛企鵝,幾只大的帝企鵝儼然像警惕的哨兵一樣,左顧右盼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是在小企鵝孵出一個月以後,自己已經能獨立行走、開始遊玩的情況下。它們的父母為了給小企鵝更多的營養,要去尋覓更多的食物,同時也為小企鵝盡快地成長,使小企鵝學會自立,就把它們交付給幾只大企鵝看管,這樣,就形成了企鵝「幼兒園」。幼兒園的小企鵝有時會受到賊鷗的侵襲,此刻,負責看護的大企鵝就會發出求救信號,招呼鄰居前來增援,對來犯之敵群起而攻之。大多數小企鵝很聽話,但也有個別不守紀律的小企鵝到處亂跑,這時,負責看管的大企鵝就會用它尖間的嘴啄一下亂跑的小企鵝,讓它歸隊。那些小企鵝非常活潑可愛,耐心地等待著它們的父母來接它們,它們的父母回來之後會從叫聲中准確地判斷出自己的兒女。一般來說,小企鵝從生下來3個月左右就可以遠離父母,開始獨立生活了。

企鵝能游多快?

企鵝不會飛,在海里游動速度一小時可達20~30千米,為了減小前進阻力,企鵝經常在快速游動時躍出水面,與大家所熟悉的海豚躍出水面的動作有些相似。南極的海冰邊緣經常是陡直的,冰面距離海面有時將近一米,企鵝又不會爬,那他們怎麼上冰呢?沒關系,企鵝自有絕招,它們先是快速游動,在距離冰邊緣不遠處躍出躍出水面,它們能跳出水面2米多高呢。企鵝在空中保持頭上腳下的直立姿勢,雙腳踏上冰面,身體就勢向前一傾,改用腹部滑行的姿勢減低前進速度,滑行一、兩米後再站立起來。有時,如果出水動作完成得好,企鵝可以落下後直接站在冰面上呢。

企鵝的天敵有哪些?

南極企鵝的天敵有兩個,一是來自空中的南極最常見的猛禽——賊鷗,二是南極水中的猛獸——豹形海豹。雖然,南極的企鵝選擇在南極的冬季進行繁殖,是為了避開天敵的侵襲,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企鵝也有旦夕禍福。冬季偶爾也會有天敵出沒,萬一孵蛋的企鵝碰上這些凶禽、猛獸,也是凶多吉少,不是企鵝蛋被吞,就是蛋碎。這種悲慘景況時有發生。

南極的海豹有幾種?

全球共有34種海豹,約3500萬頭,南極地區有6種,它們是象海豹、豹形海豹、威德爾海豹、食蟹海豹、羅斯海豹、南極海狗,總共約3200萬頭,佔全球海豹總量的90%。在這6種南極海豹中,有2種在陸地上繁衍後代,2種在冰上,另外2種在冰緣線附近。鋸齒海豹、豹型海豹、威德爾海豹和羅斯海豹是南極地區特有的。南極地區的海豹主要分布於南極大陸沿岸、浮冰區和某些島嶼周圍海域,它們全都是南極海豹保護公約適用的保護對象。

南極海豹游泳本領如何?

除去南極海狗以外,其他5種南極海豹在陸地和冰面上行動遲緩,非常笨拙,就連挪動一下身體都顯得非常費力。但是南極海豹一下海,就與在陸地上「判若兩人」了。海豹的食物來源全部在大海,想要在海洋中捉到靈活的魚兒和企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要有非凡的水下本領才能填飽自己的肚皮。南極海豹在海里游動速度為每小時20~30千米,最高可達37千米。潛水時間一般為5~10分鍾,最長可達70分鍾。潛水能力最強的是威德爾海豹,一般潛水深度為180~360米,最深可達600米。

有了如此出眾的水下功夫,南極海豹不但可以吃得肚大腰圓,還可以有效地避開虎鯨等水下殺手的襲擊,在南極海域繁衍生息。

威德爾海豹有什麼特點?

威德爾海豹體長3米左右,體重300多公斤,雌性略大於雄性。它背部呈黑色,其他部分呈淡灰色,體側有白色斑點,其數量約75萬只。它在冰上繁殖,每胎產一仔,乳汁脂肪含量高,幼仔顯得格外肥胖可愛。

威德爾海豹是出名的海冰打洞專家,出沒於海冰區,並能在海冰下度過漫長黑暗的寒冬。它靠鋒利的牙齒,啃冰鑽洞,伸出頭來,進行呼吸,為了維持威德爾海豹賴以生存的冰洞,使冰洞在零下幾十度的低溫下不被凍結,威德爾海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人們經常看到它們左右不停地擺頭,用牙齒啃咬和刮掉剛剛凍結的海冰,以維持呼吸,即便是牙齦磨出血來也在所不惜。威德爾海冰經常鑽出冰洞,獨自棲息,少見成群現象。雌性多棲於冰面,雄性多在水中,二者在水中交配。威德爾海豹是長潛和深潛的優勝者,以魚類、烏賊和磷蝦為食。

為什麼要制定保護南極海豹公約?

早在19世紀末,人類就開始大量捕殺南極的鯨和海豹等哺乳動物了。南極大陸周圍海豹的數目便急劇下降。據統計,光是在南喬治亞島上,從1780~1830年和1860~1880年間就有120萬頭南極海獅被捕殺。到19世紀末期,南極周圍的海獅幾乎絕跡。

應該說明的是,南極大陸周圍的海豹之所以沒有遭到滅頂之災,是由於人類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因為,電的問世解決了人類社會的照明問題。特別是由於石油的發現,更使動物油脂的經濟價值大大地下降了。於是,人類在南極大陸周圍對海豹的血腥屠殺漸漸減少。經過相當長時間的恢復之後,它們的數量開始增長起來。據調查表明,南大洋里的海獅在20世紀30年代只剩下100頭左右,到1954年增加到1.5萬頭,而到l 976年則增加到35萬頭,大約每4年其總數就可以翻一番。

雖然南極海豹的種群數量在增長,但它們珍貴的毛皮仍然對貪心的人構成巨大的吸引力,為了不使海獅的悲劇重演,有效制止大規模破壞性捕殺南極海豹行為,保護和合理開發這一巨大的生物資源,1972年,南極條約協商國起草並通過了《南極海豹保護公約》,並於1978年4月正式生效。該條約規定,對羅斯海豹和海獅要特別嚴格地加以保護,而對其他海豹則都規定了每一種類每年可以捕獲的最高限額。例如,食蟹海豹的捕獲量最多不得超過17萬頭,豹形海豹為1.2萬頭。

南極海豹能夠人工飼養嗎?

南極海豹適應性強,人工飼養比較容易,它不像企鵝那樣,對生活條件,特別是對溫度要求嚴格。因此,許多國家的科學家早已進行了南極海豹的人工飼養工作。他們把南極海豹飼養在海洋公園里、水族館里,甚至研究所里。其目的有兩個,一是供遊人觀賞;二是作為研究材料,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海豹的生活習性和生理功能。飼養的種類主要是象海豹和威德爾海豹,也有鋸齒海豹和其他種海豹。研究較為深入的是威德爾海豹,因為它是游泳的能手,潛水的冠軍,對威德爾海豹潛水的生理功能的研究已卓有成效,揭示了它能夠深潛和長潛的奧秘。

中國第三次南極考察隊,於1987年2月在中國南極長城站的西海岸捕獲了2頭象海豹,一雄一雌,經鑒定,均為1齡幼豹。於1987年5月將其運到青島,送交海產博物館飼養。雄的取名為「南南」,雌的取名為「冰冰」。在該館科技人員的精心飼養和管理下,2頭象海豹很快適應了新環境,長得十分健壯,發育正常。一年後,「南南」的體長由2米增加到2.9米,「冰冰」由2.5米增加到3.10米。1988年11月,雌海豹生了一頭小海豹,不幸的是小海豹被它的媽媽壓死了。「南南」和「冰冰」現都已經去世,之後我國沒有再進行南極海豹的人工飼養。

南極磷蝦有多少?

研究南極磷蝦總量對於磷蝦的合理開發,保護南大洋生態系統是至關重要的,根據這些成果,可以制定合理的磷蝦捕撈限額,使磷蝦資源不受破壞。

過去科學家估計南大洋磷蝦資源量為10~50億噸,有人甚至估計上百億噸,但根據實測結果估計,其蘊藏量為4~6億噸,當然這不是最後結論。實際上,磷蝦資源量有很大的年際變化,每年的資源量是不同的。同時由於過去對南大洋初級生產力估計過高,因而磷蝦資源量可能沒有估計的那樣多。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人類對蛋白質的需求也在增加。水產品是蛋白質的一個重要來源,但是由於過度捕撈,傳統的魚類資源正在衰退,傳統漁場在消失,漁汛不明顯,湖泊等自然水域所能提供的水產品已呈飽和狀態。在此情況下,人們自然而然希望另找出路,開辟新的蛋白資源,於是南極磷蝦便成為大家追逐的對象。

為什麼說南極磷蝦是人類的蛋白質資源寶庫?

南大洋磷蝦的蘊藏量為4~6億噸,那麼磷蝦的捕獲量應是多少才合適呢?有人研究過,在鯨資源未被破壞以前,一頭體重40噸的須鯨每天要吃磷蝦1噸,按此計算,須鯨每年要吃掉磷蝦1.9億噸。現在須鯨少了,估計每年只有5000萬噸磷蝦被吃掉,於是就有1.4億噸磷蝦的「過剩量」。如果磷蝦捕獲量為5000萬噸的話,那麼它就是觀在世界總漁獲量的一半(現在世界總漁獲量是1億噸左右),這是一個多麼誘人的數字啊!無疑,磷蝦是人類的蛋白質資源寶庫。

南極磷蝦有什麼奇特的習性?

南極磷蝦絕大多數生活在50米以淺的表層,但是,磷蝦卵的孵化卻是在下沉(一二千米還可能更深—些)過程中進行的。具體地說,磷蝦產卵後,其卵就開始往下沉,邊下沉邊孵化。磷蝦卵下沉的速度很快,每天下沉約140~320米。三五天後可下沉到一二千米的深度,這時孵化也就結束了。孵化後的磷蝦邊變態發育,向上緩慢移動,當到達100米水層時,已成為能夠直接主動攝食的幼蝦了。下沉到上升的全部時間為三、四周。

人們對磷蝦這一奇特的習性很難理解,但是科學家認為,這對磷蝦種群的繁衍和保持在適合的生活區域分布有重大意義。因為磷蝦(包括幼體)的天敵主要活動在表層,磷蝦的受精卵如不迅速下沉,將成為許多動物的餌料。剛孵化出來的磷蝦幼體身體最脆弱,在此期間到深層去避一避,對種群是有利的。不過,在深層呆久了也不行,那裡暗無天日,沒有食物,剛孵化出來的磷蝦幼體,尚有卵黃可以維持生命,所以必須趕緊上升。到了表層,小磷蝦的消化道已形成,可以主動攝食,那就不會因缺乏食物而餓死。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磷蝦群體生活在表層水中,由於南極海洋中的表層水是不斷向北擴展的,這就有可能將磷蝦帶出它的分布區。而深層的暖水是由北向南擴展的,磷蝦的幼體有一段時間在深層度過,這有助於磷蝦種群保持在適宜它生長的南大洋。

南極磷蝦為什麼只分布在南極周圍海域?

環繞南極的南大洋蘊含豐富的南極磷蝦資源,但離開高緯度的海域,磷蝦資源量就顯著減小,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南大洋的水溫終年是低溫,鹽度也無大變化,沒有江河流人等其他因素干擾,長期穩定的環境造成使磷蝦變得嬌嫩起來,應變能力差,環境略有變動就不能適應。磷蝦的成體適宜在較高溫和低鹽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適溫范圍僅在O.64度~1.32度,成體磷蝦的適應范圍似乎應該廣一些,但是,如果溫度大於1.80度就可能給它帶來致命的危險。所以,南極磷蝦只適宜生活在南極周圍比較寒冷的海域,遠離南極的海中是找不到南極磷蝦的蹤跡的。

南極磷蝦是怎樣繁殖的?

南極磷蝦雌雄異體,成體雌蝦略大於雄蝦。在交配時,其情況同對蝦相似,即雄蝦將一對精莢留在雌蝦的儲精囊內,一旦雌蝦卵子成熟便開始受精。受精卵排出後邊下沉,邊孵化;孵化後,邊變態發育,邊上升,直到仔蝦。

南極磷蝦產卵時間是每年南極夏季的11月到第二年的4月,但絕大部分磷蝦集中在1月下旬到3月下旬這段時間內產卵。磷蝦卵的直徑0.7毫米左右。一齡幼蝦體長20~30毫米,體重O.6~O.7克,兩年後就長到45~60毫米,體重O.7~1.5克,即為成體磷蝦了。

磷蝦的生殖能力很強,懷卵量在2100~14000顆之間。生殖力強是保存種族的需要,因為,在那種惡劣的海洋環境中,在那強大而眾多的天敵面前,每天有大量磷蝦被吞食,如不提高生殖能力,磷蝦恐怕早就滅種了。這也是南極磷蝦一直保持巨大資源量的重要原因。

怎樣捕撈南極磷蝦?

捕撈磷蝦和捕魚不同,因為磷蝦個體小,只有50~60毫米體長,這就要求網眼要密。但是網眼密,磷蝦又多,濾水量就少,因此捕撈磷蝦比捕魚要慢而費時。

蘇聯和日本最早使用的網具是舷側框架式表層拖網。蘇聯採用的網口大小為5米×5米,在這種網的尾部裝一吸魚泵,平均網獲量為0.3噸。而日本使用的網口為4米×4米,在網囊的尾部不裝吸魚泵,平均網獲量僅為0.1噸。用雙船中層拖網,平均網獲量有0.8噸。如果採用單船在表中層拖網,結合用探魚儀瞄準捕撈,能捕到水深20米以下的磷蝦群,平均日產10噸,最高日產達30噸。日本捕磷蝦船「第十一大進丸」最大一網獲量是4.9噸,一般網獲量0.9噸,以後又作了改進,平均網獲量2.3噸。

如何在南大洋發現磷蝦群?

當南大洋天氣晴朗的時候,在甲板上或在駕駛室用肉眼或望遠鏡四面瞭望,如果發現海水呈赤褐色,那就是磷蝦群在起浮。有經驗的人,可根據其范圍或顏色的深淺來判斷磷蝦群的大小和厚度。注意觀察海上的動態,也可以判斷是否有磷蝦群的存在。

如果海鳥在海面上忙碌飛翔,表示水下可能有磷蝦群的存在。海鳥飛翔的高低,可以判斷蝦群在水中棲息的層次,當海鳥高飛時,表示磷蝦群處在較深的水層。

某些種類的鯨在水中追逐、跳躍,表明它正在攝食磷蝦,這里正是磷蝦群密集的水域。 當然,最可靠的方法是利用現代化的探魚儀,能測出肉眼看不到的各水層磷蝦群的厚度、長度,通過計算機算出各水層映像面積分布的百分比,然後下網捕撈,捕撈量會更多。

E. 小海豹的吃喝

剁碎的新鮮海魚吧,海豹館好像大多用鯖魚

F. 俄羅斯小海豹出門「滑雪」,海豹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俄羅斯小海豹出門“滑雪”,海豹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一、海豹是一種什麼動物?

我們去海洋館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就是海豹。海豹它的全身有一些斑點,眼睛非常的大,圓圓的頭基本上是圓形的,嘴邊有一些胡須,整個樣子看起來非常的憨態可掬,而且由於海豹他的身體有著非常厚的脂肪層,所以動作看起來很可愛,很多人去海洋館都非常喜歡看海豹,因為它能夠跟人類進行一些簡單的互動和交流,而且由於他一生只有一個伴侶,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這種從一而終的動物,一般生活在全世界各個地方淡水和海水湖泊當中都有它的身影,南極地區海豹的數量最多,其次就是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等等,分布的范圍非常的廣泛。

G. 我可以養一隻海豹嗎我覺得海豹特別可愛,尤其是小海豹。可是海豹好養嗎是不是要在很冷的地方才行。

海豹有很多種,有些種應該是可以養的。不過首先得有很多海水,淡水加鹽可能也行。另外溫度低點它可能更喜歡,熱了的話用空調或者冰塊應該也可以。海豹要吃魚,所以得買魚來喂。如果是小海豹可能吃得比較少,甚至餵奶都行,所以估計成本不會比養個小孩高。只要是小的東西,一般都不會真咬人,小老虎不是也不咬人嘛,而且你對它好點,它怎麼會咬你呢,你要欺負它,兔子也咬人呢。總之建議養小海豹不要養大海豹,如果長大了可以送動物園。

H. 海豹有哪些天敵

海豹的天敵有:

虎鯨

虎鯨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鰭高而直立,彎曲長達1米,身體黑、白兩色。兩翼骨遠隔開。顳窩大。下頜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頜每齒列有10~12枚圓錐形的齒。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於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還襲擊其它鯨類,甚至是大白鯊,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北極熊

北極熊在熊科動物家族中屬於正牌的食肉動物,98.5%的食物都是肉類,主要捕食海豹,特別是環斑海豹,以及髯海豹、鞍紋海豹、冠海豹,除此之外也捕捉海象、白鯨、海鳥、魚類、小型哺乳動物,有時也會打掃腐肉。在夏季它們偶爾也會吃點漿果或者植物的根莖。在春末夏臨之時,他們會到海邊的地方來取沖上來海草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物質。

虎鯊

虎鯊是軟骨魚綱虎鯊科僅有屬「虎鯊屬」所有種類的統稱,食性很復雜,在虎鯊的菜單上有烏賊、魚、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海鳥、小型海獸、動物屍體和垃圾,有良好的視力和嗅覺,能偵測到動物們藏身處電磁場的變化,也能感覺到遠處魚群游水時引起的水流波動。

大白鯊

大白鯊是最大的食肉魚類,身長可達6.5米,體重3200公斤,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鋸齒緣,呈三角形,牙長10厘米,大型進攻性鯊魚。但正因為其特別巨大型,可以認為已經是食物鏈最終極獵食者。分布於各大洋熱帶及溫帶區,一般生活在開放洋區,但常會進入內陸水域,最喜捕食海豹、海獅,偶爾也會吃海豚、鯨魚屍體。

I. 心靈捕手中教授和尚恩的一段對話

不知道你想找的是不是這2段

如果你和我談及藝術,你會滔滔不絕的講每一本寫藝術的書。 就說米開朗基羅,你一定知道很多關於他的事情,他的生平,與教皇的關系,他的政治報復和性活動。對嗎? 可你絕對不能告訴我在西斯延教堂里會聞到什麼氣息,你從來沒有站在那美麗的天花板下抬頭仰視。 如果我和你談及女人,你會給我列舉了你喜歡的女人的樣子,也許你還和她們睡過幾次覺,但你卻不能告訴我滿懷欣喜的叫醒你身邊的女人時的心情。 你很強壯,如果我和你提起到戰爭,你也許會和我說莎士比亞,親愛的朋友,和我一起再赴戰場。可你從來沒有參加過一場戰爭,當你的朋友將頭枕在你的大腿上,那求助的眼神最後的呼吸,你卻未感覺。 我和你討論愛情,你會給我背上一首詩,但你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真正需要幫助的女人,僅僅是那樣一個眼神,讓你理解,愛情的真諦。 那時你會感到上帝,只是為了你才將天使降於人間,救你脫離生命中的苦難。 你也不會知道做一個女人的守護天使,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你不知道,讓愛永遠停留在她身邊,那種愛會穿越一切阻礙,癌症也無法使之分離。 你也不知道整整兩個月在醫院床前守候的滋味,僅僅握著她的手,醫生不會將你趕開,因為她知道探視時間一詞對你毫無意義。 你更不會知道,失去的意義,因為只有當你失去了比你自己還重要的感情時,你才會心有所動。 我想你恐怕不敢這樣去愛別人,當我看著你的時候,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機智的男人,自信的男人,而是一個討厭的毛孩子,不懂事理的毛孩子,一個沒用的男人。 你的確是個天才,這一點沒人否認,也許沒有一個人真正理解你,對吧? 可你僅僅憑我畫的一幅畫,就對我的人生指手劃腳。你是一個孤兒對吧?你以為我怎麼知道的? 你過去的生平,你的性格,你的感情,你認為我讀過霧都孤兒嗎?那個人是你的縮影,開始我對此沒有興趣,因為我不願意讀那種書,我從你那裡學不到任何東西。 可後來,蘭博爾說了你的事。我開始有興趣了,治與不治你決定吧。
2、 威爾:我為什麼該為國安局做事? 國安局的人:你將研究尖端科技,接觸別人看不到的科技,因為都已列為機密。混沌數學,高級演算法...破解密碼... 威爾:破解密碼? 國安局的人:那是其中一個層面。 威爾:得了,那就是你們的事,你們處理八成的情報量,是中情局的七倍大。 國安局的人:我們不喜歡自誇,但你說的對了。問題不是你幹嘛為國安局做事,而是你為何不做? 威爾:我為何不為國安局做事?很難的問題。讓我想想,若我做了,國安局會給我破解不了的密碼,或許我試了,也破解了,我很滿意,因為表現良好,但也許那個密碼是位於北非或中東的叛軍位置,你們發現後轟炸叛軍隱藏身地,陌生的一千五百人因此喪命,然後政客派特戰部隊防守該區,你們才不在乎,因為被射殺的不是你們的子女,因為他們都加入了後備部隊,而那邊中彈的南區孩子回國後發現他以前工作的工廠被移轉到他去打仗的國家,害了他中彈的敵人搶了他的飯碗,因為那個人一天的工資不到一元。最後他發現他會上戰場,是為了得到該國家的廉價原油,好讓石油公司利用戰爭恐慌抬高國內油價,小賺一番,但兩塊五一加侖有個屁用?他們得花時間吧石油運回國或許還請了一個酗酒船長,他愛喝馬丁尼,跟冰山玩滑雪,不久他撞上了冰山,原油外漏,殺光北大西洋的海洋生物,現在我朋友失業,也開不起車,他走路去面談,很難受,因為炮彈片讓他慢性出血,他很餓,因為每次想吃東西,唯一的特餐是北大西洋鱈魚。所以,我會怎麼想?我有更好的點子。我乾脆射殺朋友算了,把工作給敵人,提高油價,轟炸村莊,打死小海豹,吸食大麻,加入後備部隊,我還可因此被選為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