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國石油天然氣發現多少億噸
擴展閱讀
開發工具各控制項怎麼用 2025-02-01 17:30:37
延安地區石油井有多少米 2025-02-01 16:57:56

中國石油天然氣發現多少億噸

發布時間: 2022-04-14 19:22:22

① 中國天然氣儲量,有多少

1. 俄羅斯

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儲量,達 478,050 億立方米 (bcm)。俄羅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估計每年輸送 1960 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俄羅斯大力鼓勵汽車用天然氣。到 2020 年底,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是國有控股的自然公司,將擁有 500 個加氣站。

2.伊朗

伊朗擁有約 337,210 億立方米 (bcm)的天然氣儲量。伊朗是世界上碳氫化合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伊朗已發現約145個油氣田和297個油氣藏,該國具有發現更多油氣田和油氣藏的潛力。由於伊朗目前在其天然氣儲量中生產的份額如此之小,因此它是未來能夠供應大量天然氣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

3.卡達

卡達擁有約 240,720 億立方米 (bcm) 的第三大天然氣儲量。卡達擁有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近 14%。該國的大部分儲量位於離岸的北部油田。為擴大天然氣出口,重新奪回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的地位,卡達開始在北部油田進行鑽探擴建,並計劃將產量提高60%。

4. 美國

美國擁有豐富的天然氣儲量,儲量約為 154,840 億立方米 (bcm)。美國的大部分主要天然氣層位於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據估計,美國有足夠的天然氣至少可以再使用 60 年或更長時間。除了自己生產天然氣外,美國還通過管道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天然氣。

5. 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第五大天然氣儲量,總量約為 92000 億立方米(bcm)。沙烏地阿拉伯的大部分天然氣都在波斯灣。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也計劃開始出口天然氣。雖然該王國主要依靠石油來發電,但它正計劃轉變為 70% 的電力來自天然氣。

6.土庫曼

土庫曼天然氣儲量75040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六位。土庫曼擁有多個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主要位於該國東南部的阿姆河盆地、南部的穆爾加布盆地和該國西部的南裏海盆地。2015年,70%以上的天然氣出口到中國,土庫曼與中國簽訂了天然氣合同。

7.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天然氣儲量估計為 60,510 億立方米。阿聯酋約 30% 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 直接依賴於石油和天然氣產量。2020 年初,在阿布扎比和迪拜之間發現了一個天然氣田,其中包含 80 萬億標准立方英尺的天然氣。Jebel Ali 氣田的發現將有助於阿聯酋變得更加能源獨立,減少對從卡達進口的天然氣的依賴。

8.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天然氣儲量574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八位,約佔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3%。委內瑞拉擁有西半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天然氣儲量。運輸和配送基礎設施不足使委內瑞拉無法充分利用其天然氣資源。超過三分之一的天然氣總產量被重新注入儲層以提高或維持壓力,而一小部分被排放或燃燒。

9. 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天然氣總儲量54750億立方米。奈及利亞擁有世界第九大天然氣儲量和非洲最大的天然氣儲量。奈及利亞的已探明儲量是其年消耗量的 306 倍以上,這使該國未來擁有充足的能源資源。

10. 中國

中國天然氣儲量544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十位。過去20年,中國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幾乎翻了兩番。過去五年,中國的天然氣消費、生產和進口均大幅增長。盡管如此,中國幾乎無法滿足其對天然氣的需求。這使中國一直依賴從其他國家進口液化天然氣或管道天然氣。這主要是由於中國政府主動將工廠和數百萬家庭從煤炭轉向天然氣。

② 中國發現了50億噸石油,被稱為第二個「大慶」,是哪裡

引子

《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此可見,「中華」這個詞彙表達了祖輩對我們美好的希望與信心,表明了中華兒女自古以來傳承的美好品質。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賴以生存的是這片物產豐饒的土地。她慷慨地饋贈給我們一切需要的物資,讓我們能夠順利地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

《經濟學解說》將資源定義為人類生產生活的消耗品。其中的自然資源就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不可多得的寶物。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中必不可少的有很多,其中煤、石油、礦等是最珍貴的不不再生資源

更有網友對於這件事情做出了非常「犀利」的回答,那就是:中國的石油資源再多,中國的油價也絕不可能下降!的確,即使發現了再大的油田,即使石油的儲存量再大,油價下跌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這是因為石油是珍貴的不可再生能源,是真真正正用一點少一點的資源。

結語

其實,不可再生資源也並不是完全的不可再生,它指的是在被人類消耗後,這樣的資源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可以再生,因此,對於人類發展來說,他們幾乎是不可再生了。對於這樣的資源,身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一定要盡全力珍惜保護,合理利用,不能造成一點浪費。因為每失去一點這樣的資源,可能都會對人類社會發展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影響人類接下來的生產生活。

③ 中國的石油總量是多少

中國國家媒體周五(2月11日)報道說,中國兩家最大石油公司在2004年又發現了八億五千萬噸石油儲量,中國石油儲藏量增加了25%。
至去年年底,中國已發現石油儲藏量達到40億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該公司去年據報發現了五億二千萬噸石油儲藏量。
另一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發現了三億二千八百萬噸石油儲藏量。
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說,這兩家公司去年還探明4220億立方米天然氣儲藏量。
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達9.5%, 為1996年來增幅最大一次。由於經濟發展,中國三分之二省份缺電,能源短缺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
中國原油消耗量去年為二億八千八百萬噸,今年將達到三億二千萬噸,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中石油宣布塔里木盆地發現10億噸級超深油氣區,油氣的作用有哪些

中石油宣布在塔里木盆地發現10億噸級別的超深油漆區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油氣資源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資源,對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油氣資源作為一種能源已經被廣泛的運用到了生活中,影響和改變了整個社會發展的進程。

油氣的作用。首先是為車輛提供動力。油氣資源現在依然是車輛行駛依靠的最主要的能源,我們開的車需要加油和加氣才能正常的行駛,這就是油氣資源最明顯也是最主要的一個作用;其次,充當燃燒能源。油氣的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燃料。企業的生產需要油氣來充當燃料,而我們正常的做飯也是需要使用天然氣的,這行業會是油氣資源的用處;最後,化工產品。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化工產品,在生活中,我們所需要的的很多東西都是從石油當中提來出來的物質做成的。這也是油氣資源的一個重要作用。

三、化工產品。

我們在生活中使用的很多產品其實都是由油氣資源提煉出來的。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塑料、殺蟲劑、溶液的原材料。這些都是油氣資源的作用,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油氣資源了。

⑤ 中國渤海再獲億噸級油氣大發現,這一發現有多重要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迅猛,自然資源的供需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顯露出來,各個國家擁有的自然資源數量是不同的,對資源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像中東地區產油大國就會向其他國家源源不斷的輸送石油,日本等國就會依賴從其他國家購買石油,中國不僅國土面積廣闊,海洋面積也非常大,海中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海油近幾十年來,一直對渤海深處的潛山地質構造領域開展油氣勘探,經過數代勘探人的攻堅克難,成功發現了錦州25-1南、渤中19-6等高位潛山大中型油田。

渤中13-2油氣田的發現,進一步夯實了我國海上油氣資源儲量基礎,對海上油氣田穩產上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⑥ 石油和天然氣發現之謎

從全世界勘探和開發石油及天然氣礦藏幾百年歷史來看,99.9%以上的油氣礦藏都在沉積岩中,只有極少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在火成岩或變質岩中。經實際分析,即使這些很少量的石油和天然氣也大都是沉積岩中的石油和天然氣滲流進去的。這個事實充分說明了石油和天然氣是在沉積岩中形成的。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一個省(區)份,國土面積為166.49萬平方千米。在這廣闊的面積內是否到處都能生成石油和天然氣呢?不是的。那麼,新疆在哪裡才有沉積岩呢?經過50多年來廣大地質工作者的艱苦勘探,具有一定厚度和具有油氣勘探價值的沉積岩盆地有30多個(表4-4-1),總面積約90萬平方千米。

表4-4-1 新疆主要沉積岩盆地一覽表

從表中我們知道,在新疆已勘探的沉積岩盆地中,已找到大小80多個油氣田,這些石油和天然氣是怎樣生成的呢?那麼就要了解在漫長的地史時期中,有機質是怎樣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

(一)油氣物質來源探秘

從人們開始勘探石油和天然氣開始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經過勘探所找到的石油儲量約1300億噸。而新疆已進行勘探的沉積岩盆地——塔里木、准噶爾、吐哈、三塘湖、焉耆等盆地,到2007年底,累計探明石油儲量38億噸,探明天然氣儲量1.3萬億立方米。人們自然會問,沉積岩中的有機物質是否有足夠的數量作為生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氣的物質基礎呢?

根據近年來地球科學工作者研究,有機物質在沉積岩中的分布十分廣泛,地球上沉積岩中的有機物質總含量約為3000萬億噸,而地球上煤和石油的儲量分別為5萬億噸和2千億噸,也就是說,它們僅為沉積岩中有機物質總量的1/600和1/15000。

上述數據說明,作為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始有機物質總量是十分充分的,完全能夠滿足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需要。

這些有機物質是從何而來的呢?根據古生物和地質歷史的研究,地球上有生命的物質的出現是很早的,遠在距今10億年左右的元古宙,地球上就有很低等的藻類等生物。隨著地球的發展,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也得到了繁殖和發展。在距今大約5億~6億年的古生代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生物,當時幾乎所有動物的主要門類都有了。在距今3.5億~4億年的古生代泥盆紀時期,水生生物得到了巨大發展,原始的水生植物擴展到陸地,占據了地球表面的各個部分。發展到現在,地球上已經有了幾百萬種動物和植物。在地球的任何部分,從波濤洶涌的海洋到寧靜的湖泊,從奔騰的河流到遼闊的平原,從地球的空氣層到地面以下的土壤里,從氣溫常變的沙漠到風雪交加的兩極,都有各種類型的生物生活著。據統計,現在地球上活著的生物可達10萬億噸。在過去的地質時代中,各種生物不斷地繁殖、發展,老的死亡,新的出生,死亡之後的屍體在一定條件下保存下來,形成了各地質時代中的豐富的有機物質。特別是低等生物,它們的繁殖速度(即在一定時間內產生和死亡的數量)是非常驚人的,例如一個硅藻(低等植物的一種),在不受任何限制的理想條件下,8天之內就可以繁殖地球那麼大的體積。

在現代海洋中,有不少地方可以看到,由於低等生物的繁殖,而使大片大片的海域變成綠色、深棕色或藍色。有人統計過,全世界所有海洋,在水深100米厚的這一層水體中,單是浮游生物每年可產生600億噸的有機碳,有機碳是從有機物質中分析出來的碳素。

陸地上也同樣有著極其豐富的有機物質。如果把地球上的內海、內陸湖泊、海灣等地區的有機物質統統計算起來,它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這樣巨大數量的有機物質並非都能保存下來,但是地質年代是漫長的,是以百萬年為計算單位的。因此,即使只有很少部分有機物質被保存下來,其總的數量還是很可觀的。據石油地質工作者測定,塔里木盆地暗色沉積岩石中的有機質含量平均占岩石重量的1.2%,有的高達3.88%(侏羅系七克台組),這類岩石厚度有兩千餘米,分布面積達50多萬平方千米,可見當時保存下來的有機物質是很豐富的。這些有機物質就是生成塔里木盆地極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始材料。准噶爾、吐哈、三塘湖、焉耆等盆地與塔里木盆地相同,沉積岩中的有機物質含量也很豐富,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氣也很豐富。

總之,可以肯定,在地質歷史中,有機物質作為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始材料,在數量上是可以滿足需要的。由於低等生物比高等生物的繁殖速度要大得多,因此,一般認為低等生物是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物質(圖4-4-1)。

(二)油氣生成條件探秘

塔里木、准噶爾、吐哈等盆地內沉積岩中有機物質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變成石油和天然氣。因此,有機物質的存在為石油和天然氣的生成提供了依據。但是,有機物質能不能變成石油和天然氣,還需要有適當的外界條件。正如雞蛋要有適當的溫度才能變成小雞一樣,沒有適當的外界條件,有機物質也不能變成石油和天然氣。

首先,要有保存有機物質的地質環境。否則,有機物質不可能保存下來。例如,把有機物質(各種生物的屍體)暴露在空氣中,時間長了就會慢慢地被氧化,即通常稱之為腐爛,氧化以後生成氣體跑到空氣中,剩下一些殘渣。這正像燒煤一樣,燃燒以後,煤炭就和空氣中的氧氣相結合,生成二氧化碳,從煙囪里跑掉,剩下一堆灰。因此,有機物質在空氣中是不可能被保存下來的。那麼,有機物質在什麼樣的地質環境條件下才能保存下來,並向石油和天然氣變化呢?根據地質勘探實踐,首先需要有比較廣闊的低窪地區,曾經長期被水(海水或湖水)淹沒。有機物質在這樣的水域沉積下來,而水層又起到了隔絕空氣的作用。雖然水中也有一定量的氧氣,但當這些氧氣氧化一部分有機物質而消耗以後,其他大量的有機物質就能夠被保存下來。因此,在地質歷史中,曾經是淺海、海灣、湖或大陸上的湖泊等地理區域是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有利地區。確定這些低窪地區的存在,是根據分布在這些地區的沉積岩岩性特徵得來的,地質上叫泥岩、砂質泥岩分布地區在地質歷史上一般都是較低窪的地區。曾經是深海的地區,並不利於有機物質保存,因為有機物質要沉積下來,需要通過很厚的水層,而被水中的氧所氧化掉了。

其次,需要在淺海、湖泊等低窪地區的周圍和水中,有大量的生物繁殖,特別是微體生物的繁殖。這些低窪地區處在良好的氣候條件下,為生物大量的滋生創造了良好條件。因此,氣候條件是生油的外界條件之一。有沒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存在,可以從沉積岩中的生物遺跡,即化石的豐富情況來判斷。

最後,需要有陸地上經常輸入大量的泥沙或其他礦物質到淺海或湖泊中去,迅速地把從陸地上輸送來的和水體中死亡的生物體埋藏起來,形成與空氣隔絕的還原環境,從而不讓它們腐爛成為氣體向空氣中擴散而消失。這就需要這些低窪地區,隨著地殼的運動,邊沉降邊沉積,即陸生和水生的生物死亡以後同大量的泥沙和其他物質一起沉積下來。沉積盆地不斷地沉降,沉積物一層一層地加厚,老的沉積物被新的沉積物所覆蓋,沉降多少,沉積物的厚度就增加多少,長期保持水的一定深度,就能長期地形成還原環境。在這樣的地質環境下,才可能有極其豐富的有機物質被保存下來,並在還原環境中向石油和天然氣轉化。新疆的塔里木、准噶爾和吐哈等盆地的地層厚度達萬米以上,這么厚的地層,顯然是在邊沉降邊沉積的過程中形成的(圖4-4-2)。

總之,還原環境是有機物質保存並向石油和天然氣變化的外界條件,而還原環境的形成則需要有良好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這些條件在塔里木、准噶爾、吐哈等盆地的某些地質歷史上都具備。

(三)油氣生成過程探秘

在認識了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始物質和它們的生成環境的基礎上,就可以對石油和天然氣的生成過程有個概括的了解,即:生成石油和天然氣的原始材料是有機物質,這種有機物質既有陸生的,也有水生的,既包括動物,也包括植物,而以繁殖量最大的低等生物為主。有機物質從陸地上搬運下來,或從水體中沉積下來,同泥沙和其他礦物質一起,在低窪的淺海或湖泊中沉積下來,形成了淤泥,這種有機淤泥被新的沉積物覆蓋,造成了氧氣不能自由進入的還原環境。隨著低窪地區的不斷沉降,沉積物的不斷加厚,有機淤泥所承受的壓力和溫度不斷地增大。同時,在細菌、壓力、溫度和其他因素不斷的作用下,處在還原環境中的有機物質逐漸地變成石油和天然氣。這是一個漫長的、復雜的變化過程,一直持續到含有機物質的淤泥經過壓實和固結作用而變成沉積岩石,形成生油層,在時間上往往要經過數百萬年。

有機物質變成石油和天然氣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過程,而是包含著許多作用因素。長期以來,人們根據石油和天然氣生成的地質和地理條件,在實驗室里進行實驗,發現細菌、溫度、壓力、催化劑和放射性等因素都起一定的作用。例如,溫度可以使有機物質發生熱分解而生成烴類;壓力能夠促使低分子的烴類變成高分子烴,使不飽和的烴變成飽和烴;當把一種厭氧細菌和植物一起放在封閉的容器里,經過十多年後,可以見到烷烴的生成;用粘土作催化劑,在比較高的溫度(100℃以上)下,可以使脂肪發生變化,而得到類似石油的碳氫化合物等。總之,促使有機物質變成石油和天然氣的能量來源是多方面的,其作用過程都比較復雜,尚待進一步研究。

大家都知道,准噶爾盆地的克拉瑪依油田石油的蘊藏量十分豐富,這些石油是怎樣生成的呢?原來早在1.8億年到2.7億年的地質歷史中(地質上叫二疊紀、三疊紀),准噶爾盆地是一個與海隔絕的內陸湖泊。當時氣候溫暖潮濕,在湖泊周圍的陸地上和湖泊中的淡水裡,繁殖著各種動植物,特別是浮游動物的介形蟲、魚類和甲殼類的葉肢介等大量繁殖。這些生物死亡之後,同周圍河流帶來的泥沙一起在湖盆底部沉積下來。地殼運動引起的湖盆底部不斷地沉降,沉積物一層一層地加厚,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以至形成了巨厚的湖相沉積岩層,在這些沉積岩層中含有極其豐富的有機物質。在盆地邊緣出露的二疊紀、三疊紀的地層及打井過程中取得的岩心、岩屑中,都見到了大量的生物遺跡——化石,如介形蟲、葉肢介的介殼、魚類的骨架和植物枝葉的痕跡等,這就可以推斷當時生物是多麼豐富。正是這些生物的遺體在還原環境下變成了石油和天然氣,後來,這些石油和天然氣聚集起來形成了克拉瑪依油氣田。

(四)油氣生成現代證據探秘

前面已介紹了對油氣生成的認識。現今地球上仍然廣泛地存在著淺海或湖泊等低窪地區,在這些低窪地區的近代沉積物中是否存在豐富的有機物質?是否存在生成油氣的條件和油氣生成的過程呢?顯然,以將今論古的辦法,研究近代沉積物中的生成油氣條件和生成油氣過程,將能更加充實和完善我們對地質歷史中油氣生成的認識。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國石油科技工作者對青海省的青海湖和湖南省的洞庭湖中的近代沉積物進行了研究,國外石油科技工作者也曾在黑海、裏海和墨西哥灣等地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在這些低窪地區的水體中和近代沉積物中,確實存在著大量的有機物質。例如,青海湖中,除有豐富的魚類以外,還有很多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即生活在水底的生物),特別是微生物硅藻佔75%以上。據統計,歐洲的黑海有100萬噸各種魚類和100萬種微生物,而微生物的產量每年可達80億噸。在青海湖的近代沉積物中也發現了豐富的有機物質,並且發現有機物質在不同類型的沉積物中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規律,越細的沉積物中有機物質的含量越豐富。這是由於沉積物越細,當時的水體越穩定,越容易形成還原環境,從而越有利於有機物質的沉積和保存。

第二,從這些低窪地區的近代沉積物中提取出來的有機物質經實驗室化驗,其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與石油近似。把淡水泥質沉積物中的有機物質的元素組成與石油以及浮游生物三者加以比較(表4-4-2)。可以看出,近代沉積物中有機物質的元素組成介於有機物質和石油之間,顯然它比浮游生物更接近於石油。

表4-4-2 石油、沉積物中的有機物質和浮游生物元素組成對比表(%)

另外,對近代沉積物中有機物質的碳氫化合物含量進行了分析,發現隨著沉積物所處的深度加深,其中有機物質的碳氫化合物含量也在增加,而相對的氧、硫、氮等化合物的含量減少。這說明,越往深處,近代沉積物中的有機物質越接近石油。

這些研究成果表明,在近代沉積物中存在著石油和天然氣生成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現在也還在進行著。從現在仍然有生油過程的存在,可以加深對古代生油過程的認識,並說明這種認識是比較符合客觀實際的。

⑦ 我國石油,煤炭,天然氣,森林,水資源有多少儲藏量世界第幾人均持有量

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量列第7位。但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
全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是: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人工林面積(不含台灣省)4666.7萬公頃,蓄積量10.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回答者:lyl_1016 - 助理 二級 10-14 20:08

中國國家媒體周五(2月11日)報道說,中國兩家最大石油公司在2004年又發現了八億五千萬噸石油儲量,中國石油儲藏量增加了25%。
至去年年底,中國已發現石油儲藏量達到40億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該公司去年據報發現了五億二千萬噸石油儲藏量。
另一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發現了三億二千八百萬噸石油儲藏量。
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說,這兩家公司去年還探明4220億立方米天然氣儲藏量。
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達9.5%, 為1996年來增幅最大一次。由於經濟發展,中國三分之二省份缺電,能源短缺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
中國原油消耗量去年為二億八千八百萬噸,今年將達到三億二千萬噸,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由於對原油需求猛漲,中國石油公司從塔里木盆地,東至渤海灣,到處勘探石油儲藏。
中國一直在爭取從俄羅斯進口更多的石油,目前為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還已經與20個國家簽署了48項投資合作協議。去年該公司在海外獲得了一千六百萬噸石油的權益。
該公司最大的一個海外舉動就是鋪建一條1000公里的哈薩克-中國石油管道,耗資七億美元。這條管道建成後年輸送量為一千萬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還在委內瑞拉建設一個石油提煉廠,每年可提煉650萬噸石油。

我國煤的儲藏量達6000億噸,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儲藏量約39億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國煤的儲藏量達6000億噸,居世我國煤的儲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儲藏量約462噸,遠遠小於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國能源部情報局甚至估計,伊拉克的原油儲量可能高達300億噸。由於受聯合國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產量只有150萬到200萬桶(國際市場上原油一般以「桶」為計量單位,每桶合0.138噸),專家估計,如果伊拉克政權更迭後恢復原油生產,世界的石油供應可以每天增加300萬至500萬桶。
我國煤炭的資源量為1點5億萬噸。石油儲藏量是16000萬噸。我國石油儲藏量僅佔世界總量的2.3%,可開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於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我國北方水資源狀況
今春以來,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持續乾旱少雨,截至5月底,全國受旱面積已超過3.4億畝,出現了新中國成立50年來最嚴重旱災之後的跨年連旱,雖然北方大部分地區近日都連續出現降雨,但仍未能緩解今春以來的旱情。因此,水資源的短缺就顯得尤為明顯,廣大農村地區更是面臨著水危機的嚴重問題。就此我們專門走訪了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李強教授,請他就我國北方農村水資源的現狀進行了分析。
由於用水行為的不合理和無節制、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原因,我國北方農村地區可供使用的地表水資源日趨減少。地表水的衰減使越來越多的農村開始依賴地下水資源。從目前的情況看,地下水已經成為農業灌溉的最主要水源。

從動態上看,農業灌溉對地下水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按照這一趨勢發展下去,在農業用水來源中,河流與水庫將進一步退出,地下水將是農業灌溉的幾乎惟一的用水途徑。地下水位的加速下降是農村用水中的一個普遍存在且十分嚴重的問題。

我國水資源總量佔世界水資源總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佔有量僅有2400m3,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個貧水國之一。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與人口、耕地分布狀況不協調。時間上,全年降水的70%-90%集中在6~9月份,冬季很少,年際間變化也很大。空間上,水資源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耕地僅佔全國耕地38%,水資源卻佔全國80%以上;而佔全國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水資源量不足全國的20%。時空分布不均勻和年際變化大,造成水旱災害加重。90年代以來,年受旱災面積達4億畝左右,成災面積3倍於50年代。

我國石油資源還有較大潛力
我國石油資源總量較豐富。據2003年BP的統計,在世界103個產油國中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和剩餘可采儲量分別居第11位和第10位。截至2003年底,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探明率為43%,總體屬於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階段。綜合分析資源情況和勘探潛力,預計未來15-20年內,我國石油儲量仍處於高穩定增長期,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儲量在1.4億-1.8億噸左右,大體保持目前的儲量增長水平。

在日前召開的2005(北京)石油石化經濟論壇上,中石油集團公司發展研究部主任嚴緒朝說,未來我國石油儲量增長的主要領域在西部和海上。從近期勘探和資源潛力分析來看,石油勘探應主要在前陸盆地、大型隆起帶、地層岩性油藏、渤海灣盆地淺層、海相碳酸岩鹽及海域(包括灘海)。這些將是我國今後進一步加強勘探的主要目標區,也是今後發現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儲量的主戰場。

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資源豐富,根據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約為100億噸,其中70%在我國斷續國界以內。據悉,周邊國家在南海我國斷續國界附近已經探明石油儲量8.6億噸,建立起的原油產能也超過了5000萬噸。嚴緒朝指出,我國應採取「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策略,三大公司聯手,在外交和軍事力量支持下,逐步開發利用這一區域的油氣資源。這對我國石油資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⑧ 中國天然氣儲量有多少

我國預測煤炭資源量按不同埋深分別為:1200米以淺為2萬億噸;1500米以淺為3.8~4萬億噸;2000米以淺為5萬億噸。



我國天然氣資源豐富,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2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15位。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石油資源的地質勘探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東部的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至80年代初期,全國已在19省、市、自治區發現了油、氣田,投入開發的達122個。

主要油田有大慶、勝利、大港、任丘、遼河、克拉瑪依、冷湖、玉門、吉林和南陽、江漢、江蘇等。自1978年以來,中國原油的年產量均超過1億噸,1990年產量1.396億噸,居世界第5位;稠油產量734萬噸,佔世界第4位。

在近海大陸架石油勘探中,先後發現了渤海盆地、南黃海盆地、東海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灣盆地和鶯歌海盆地6個大型含油盆地,展示了中國海上油氣資源的廣闊前景。

⑨ 我國發現17個億噸級大油田,十年新增石油資源量是多少

中國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於海峰表示,自2011年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以來,10年間,中國石油、天然氣新增資源量分別為101億噸、6.85萬億立方米,約佔新中國成立以來查明總量的25%和45%。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顯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2020年中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營業收入呈現逐年上升。

2019年中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營業收入為4.84萬億元,同比上升4%。2020年1-10月,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行業實現營業收入3.37萬億元,同比下跌13.9%。

(9)中國石油天然氣發現多少億噸擴展閱讀:

我國石油資源較為豐富

目前我國加速開發中原油田,就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世界目前已發現並開發油田共41000個,氣田約26000個,總石油儲量1368.7億噸,主要分布在160個大型盆地中。全世界可采儲量超過6.85億噸的超巨型油田有42個,巨型油田(大於0.685億噸)則有328個。

2019年10月,長慶油田在甘肅慶陽勘探發現了儲量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該新發現也標志著中國在非常規石油勘探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意味著在未來3至4年內將建成300萬噸的生產能力,對保障國家油氣安全戰略發揮重要作用。

⑩ 十年間我國發現17個億噸級大油田

近十年我國發現17個億噸級大油田。近日從自然資源部召開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十年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自2011年國務院批准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以來,在開采消耗持續加大情況下,主要礦產保有資源量普遍增長。

石油、天然氣十年新增資源量分別為101億噸、6.85萬億立方米,約佔新中國成立以來查明總量的25%、45%,發現17個億噸級大油田和21個千億立方米級大氣田;晶質石墨十年新增資源量為3.36萬噸,約佔新中國成立以來查明總量的65%,以及鉬1874萬噸、鎢612萬噸、鉛鋅1.37億噸、鋁土礦18億噸、鉀鹽5.23億噸。

(10)中國石油天然氣發現多少億噸擴展閱讀

中國主要的油田分布

1、大慶油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市之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起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到1996年已連續年產原油5000萬噸,穩產21年。1995年年產原油5600萬噸,是我國第一大油田。

2、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洲、德洲、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地市的28個縣(區)境內,主要工作范圍約4.4萬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3000萬噸,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3、遼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地)32縣(旗),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產量1552萬噸,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4、克拉瑪依油田

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3.93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能力。從199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4位。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

5、四川油田

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發現氣田85個,油田12個,含油氣構造55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42.2%,是我國第一大氣田,1995年年產天然氣71.8億立方米,年產原油17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