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是什麼大家幫幫我把
分類: 商業/理財
問題描述:
大家幫幫我把
解析:
石油的成分比煤炭要復雜,主要是由碳、氫兩種元素和少量氧、硫、氮等組成的復雜化合物,不過碳氫兩種元素佔了97%-99%。
在煤塊上,人們有時能發現植物枝葉的印痕,可以證明它的「身世」。石油是一種液體,在石油里是找不到說明它「身世」的化石的。為了搞清石油的「身世」,確實讓科學家費了不少心血。經過長期的研究,證明石油是由古代有機物變來的。在古老的地質年代裡,大量的動植物遺體被埋在泥沙下,分解變化。又隨著地殼的升降運動,被送到海底,同煤一樣被囚錮在沉積岩層里,承受高壓和地熱的烘烤,形成了石油這種碳氫化合物。
石油不像煤炭那麼老實,它不會呆在一個地方不動,因為它是液體。石油會向裂縫多的砂岩和石灰岩里流動。但是在這些縫隙里它們漂浮在水面上,還是到處流動,並沒有找到一個固定的「家」。
隨著地殼的變動,水平的岩層如果受到擠壓向上拱起來,就會變得像一口反扣在地上的大鍋似的。假如「這口鍋」的四周都是緻密不透水的岩層,而含有石油的砂岩、石灰岩正好在這口「大鍋」下面,石油就再也跑不出去了。石油越聚越多,這里就成了石油的「家」。人們找到了這種埋藏石油的地方,就可以打石油鑽井,把它們從深深的地下取出來。這種能貯存石油的地質構造只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形成,所以有的地方能找到石油,有的地方是不可能有石油的。石油,產於岩石中以碳氫化合物為主的油狀粘稠液體。未經提煉的天然石油稱為原油。其中含碳84-87%。氫12-14%,1-2%為硫、氧、氮、磷、釩等元素。 當代社會應用最廣泛的一種不可再生能源之一。在中東地區-波斯灣一帶有豐富的儲藏,在俄羅斯、美國、中國、南美洲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儲藏。
石油的常用衡量單位「桶」為一個容量單位,具體為159升。 因為各地出產的石油的密度不盡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一般地,一噸石油大約有8桶。
石油的成因
過去認為石油是從動物的屍體變化而成,因此,石油是不可生的能源。不過,根據美國於2003年的一項研究,有不少枯乾的油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棄置以後,仍然可以生產石油。所以,石油可能並非生物生成的礦物,而是碳氫化合物在地球內部經過放射線作用之後的產物。
現在最有力的看法
不過,少數科學家,包括著名的Thomas Gold,認為石油的起源與生物無關。這種看法認為,行星(地球)內部天然就存在著大量的碳,一部分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因為碳氫化合物比岩石輕,逐漸浮向地表。由地底深處存在的微生物將各種碳氫化合物轉換排出。曾經一度枯竭的油井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還有可能再次產出原油,這也是現在最有力的看法的佐證。
最近,在2003年《Scientific American》雜志發表的新看法,認為碳氫化合物是由於地球內部的放射線
成分
構成石油的化學物質,用蒸餾能分解。原油作為加工的產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蠟、瀝青等。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脂肪烴為主要成分。組成石油的元素主要是碳和氫,其中碳約佔83%~87%,氫約佔11%~14%,此外還含有少量的硫、氮、氧及微量的鎳、釩、鐵、銅等元素。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復雜,它們含有相對分子質量從幾十到幾千的各種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除烴類之外,石油中還含有數量不等的非烴類化合物,主要是含硫、含氮、含氧的化合物以及一些膠狀瀝青質。
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態烴,同時在液態烴里溶有氣態烴和固態烴
2. 原油是什麼
習慣上把未經加工處理的石油稱為原油。一種黑褐色並帶有綠色熒光,具有特殊氣味的粘稠性油狀液體。是烷烴、環烷烴、 芳香烴和烯烴等多種液態烴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碳和氫兩種元素,分別佔83~87%和 11~14%;還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鉀、鈉、鈣、鎂、鎳、鐵、釩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點-50~24℃。
原油經煉制加工可以獲得各種燃料油、溶劑油、潤滑油、潤滑脂、石 蠟、瀝青以及液化氣、芳烴等產品,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產品。
(2)老石油是什麼東西擴展閱讀
一、原油成分,平均而言,原油由以下幾種元素或化合物組成:
碳——84%
氫——14%
硫——1~3%(硫化氫、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單質硫)
氮——低於1%(帶胺基的鹼性化合物)
氧——低於1%(存在於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機化合物中)
金屬——低於1%(鎳、鐵、釩、銅、砷)
二、原油分類
按組成分類: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
按硫含量分類: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
按比重分類: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三類。
原油和油品儲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裝儲存和整裝儲存,整裝儲存是指以標准桶的形式儲存,散裝儲存是指以儲油罐的形式儲存。
儲油罐可分為金屬油罐和非金屬油罐,金屬油罐又可分為立式圓筒形和卧式圓筒形。按照油庫的建造方式不同,散裝原油或油品還可採用地上儲油、半地下儲油和地下儲油、水封石洞儲油、水下儲油等幾種方式。
但不管採用哪種儲存方式,原油特別是油品的儲存都應滿足的基本要求:防變質、降損耗、提高油品儲存的安全性。
3. 石油是什麼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黏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化學組成是沒有一定的,隨產地不同而異。根據含烴的成分不同一般將石油分為烷烴基石油、環烷基石油、混合基石油和芳烴基石油等幾大類。但許多產油國家常根據本國的資源情況而有不同的分類。
石油中碳氫兩種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成分很復雜,並且隨產地不同而異。按其結構又分為烷烴(包括直鏈和支鏈烷烴)、環烷烴(多數是烷基環戊烷、烷基環己烷)和芳香烴(多數是烷基苯),一般石油中不含有烯烴。汽油是從裡面提取出來的,不同深度的石油優劣不同,一般第一層是飛機油,第二層是我們常見的汽車油,然後是柴油,然後是殘渣,目前還沒有可以完全代替石油的東西,雖然有天然氣,氫氣等等。比如氫氣,製取難度比較大,而且比較昂貴,目前還沒有什麼好方法來讓氫氣變便宜。
4. 石油是什麼東西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
石油的起源
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嗎?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通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輸送到各家各戶。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 既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潟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形貌與成分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5. 石油是什麼樣的油
石油是一種液態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礦產品。原油是從地下采出的石油,可稱為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從煤或油頁岩中提煉出的液態碳氫化合物。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氫、硫、氮、氧。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的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都是從石油中提煉或合成出來的。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有四分之三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
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是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有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如大慶原油)。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四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四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與化工。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固體石蠟及瀝青等產品;石油化工產品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及溶劑等。
6. 石油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去過油田,你會看到從地下采出來的石油是一種粘稠的,顏色很深的液體,人們叫它原油。
原油的顏色雖然很深,但各地產的石油並不是同一個色。大慶出的原油是黑色的,王門出的原油是綠色的、克拉瑪依出的石油是褐色的。為什麼顏色不一樣,原來裡面含的膠質和瀝青多少不一樣,含量越多顏色越深。
原油帶有各種特殊的氣味,這是由於裡面含有一些有奇味的成分。比如有一種原油有股臭雞蛋味,這是因為裡面含有硫化氫。
原油的「體重」比較輕,密度大約是水的0.75或多一點,只有極少數的比水重。所以,大多的原油都可以浮在水上。
上面說好這些是原油的「外表」狀況,那麼它的「內心本質」是由碳和氫構成。其中碳佔84%~87%左右,氫佔12%~14%左右。餘下的百分之一是極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碳和氫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按它們的原子數從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這些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組成石油的各種化合物「脾氣」不一樣,所以直接用它不方便。這就像各種性格的人攪在一起,發揮不出正常的作用一樣。為此,科學家決定給石油「分家」。「分家」的辦法就是加熱,也就是蒸餾。
由於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在常溫下呈氣體狀態,所以一蒸餾,它們就從蒸餾塔頂跑出來。
當加溫到40~150攝氏度時,就會從蒸餾塔上部流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化合物來,它們在這個溫度下呈液態。這部分液體油就是汽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大。
再加溫150攝氏度以上,至300攝氏度時,在蒸餾塔中部會流出癸烷、十一烷至十五烷等化合物的混合物。這部分化合物也是液態,叫煤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
再繼續加溫,從200攝氏度加到350攝氏度時,則會在蒸餾塔下部流出另一種液體——柴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三。老三的成分包括十一烷至二十烷等。
再加溫,從300攝氏度開始,則會在蒸餾塔底部流出沸點很高的重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四。它是由十六烷至四十五烷等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重油的沸點很高,到400攝氏度也不蒸發,所以不能再用一般加熱的方法來給石油「分家」了。科學家採用減壓加熱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還有潤滑油、石蠟、瀝青等許多有用的東西。
這樣,我們基本上把石油的里里外外都看清了,把它們一家的大小兄弟都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