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療拉肚子的最簡單和方便的方法是求大神幫助
如果飲食不當引起拉肚子或肚子疼時,可食用烤大蒜治療。具體的做法是:取兩三頭大蒜,最好是紫皮的,把蒜頭掰開,不用去皮,放在烤箱里烤。待烤到蒜瓣內軟外皮微黃時取出,去皮吃掉,很快病就好了。 常食烤蒜,還可以健胃,改善胃腸功能。
2. 蒙脫石是化學成分,怎麼會對治療腹瀉有功效呢拜託了各位 謝謝
蒙脫石是由顆粒極細的含水鋁硅酸鹽構成的礦物,它們一般為塊狀或土狀。蒙脫石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到片狀的晶體,顏色或白灰,或淺藍或淺紅色。當溫度達到100~200℃時,蒙脫石中的水分子會逐漸跑掉。失水後的蒙脫石還可以重新吸收水分子或其他極性分子。當它們吸收水分後還可以膨脹並超過原體積的幾倍。蒙脫石的用途多種多樣,人們將它的特性運用到化學反應中以產生吸附作用和凈化作用。它還可以作為造紙、橡膠、化妝品的填充劑,石油脫色和石油裂化催化劑的原料等,還可作為地質鑽探用泥漿,冶金用粘合劑及醫葯等等方面。 本品具有層紋狀結構及非均勻性電荷分布,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固定和抑製作用;對消化道粘膜有覆蓋能力,並通過與粘液糖蛋白相互結合,修復和提高胃腸粘膜對致病因子的防禦功能。 本品不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並連同致病因子隨消化道自身蠕動排出體外 蒙脫石散劑能夠吸附胃腸道的致病因子,連同大便一起排除,而且在胃腸道粘膜表面形成保護層,保護胃腸粘膜不受致病因子的損傷。蒙脫石散劑可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瀉。而且蒙脫石散劑完全不吸收入血,非常安全,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偶見便秘,大便干結。 所以,蒙脫石散劑是治療各種腹瀉的首選葯。
3. 治療拉肚子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種的、、葯既能治病、也能害人的、所以不要拉肚子而亂吃葯! 有個最簡單的方法可以試下的:每天早,晚飯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各喝一帶酸牛奶,堅持一段時間,會有效果的,因為酸奶里的乳酸菌能調整腸道里的菌群失調.酸奶最好是買含有益生菌群的~ 還有不宜在腹瀉期間吃的食物哦。。: 各種粗糧,老玉米,堅果;生的蔬菜水果.有人認為,越是拉肚子越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蔬菜,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一些多纖維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筍類等,吃了反而會加重病情.蔥頭,生蘿卜等容易脹氣,也要少吃.水果中則不要吃菠蘿,草莓.
4. 最快最有效的,治療拉肚子方法
煮兩個雞蛋吃,白水煮。用被子什麼的用手捂住小肚子,吃飯吃一些清淡的東西,注意補水。祝早日康復。
5. 治療拉肚子偏方!急!!
曾經有人試驗過:買香蕉若干,在火上烤,直到外皮發黑、流水、裡面熟透即可,去皮後不燙口時趁熱吃下,一般一至兩次包好。切記:一定要烤熟再吃,如果生吃會越吃越厲害! 香蕉反正不會有問題你就試試吧!當然更多的看法是: 如果飲食不當引起拉肚子或肚子疼時,可食用烤大蒜治療。具體的做法是:取兩三頭大蒜,最好是紫皮的,把蒜頭掰開,不用去皮,放在烤箱里烤。待烤到蒜瓣內軟外皮微黃時取出,去皮吃掉,很快病就好了。 常食烤蒜,還可以健胃,改善胃腸功能。..治腹瀉偏方(供參考) 1、茶葉大蒜治腹瀉 大蒜切片,一湯匙茶葉,加水煎煮,水滾後再煮一兩分鍾,趁熱服下,兩三次即可痊癒。 2、燒酒楊梅治腹瀉 家喻戶曉的民間良方。選飽滿楊梅十幾顆,洗凈瀝干,泡於白酒中裝瓶,數日後即可食用,浸泡時間越久越好,服用時吃一兩顆楊梅,一勺燒酒,對腹瀉、惡心、中暑、頭痛有療效。 3、熟蘋果治腹瀉 蘋果一個,洗凈、去皮、去核,切塊,蒸熟後趁熱食用,連續兩三天。 4、生薑敷肚臍法 把鮮姜剁成碎末,用麝香膏布或傷筋止疼葯膏貼在肚臍處,粘牢封住,也可用雲南白葯代替生薑使用,幾小時後從臍內有水分排出,腹痛、腹瀉可痊癒。 5、熱水盆浴療法 腹瀉者如服用抗生素、止瀉葯等久治不愈,可嘗試泡熱水澡,將身體浸泡在熱水中,僅露出頭部,浸泡半小時左右,水溫越高效果越好,但以能耐受為宜。
6. 怎麼樣治療拉肚子最有效
對於腹瀉:
一般治療
在原發病一時難以糾正或暫未查出有明顯原發因素者,以下一般措施對多數患者有益。
1.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進食足量食物。
多食粗纖維含量高的食物,養成多飲水的習慣。
定時口服少量的小麥麩皮(膳食纖維25~30克/d,不適用於腸道有器質性狹窄者)。
飲水量應達每日3000ml。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要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也可有助於改善消化道的功能。
經常吃大魚大肉,稍有不慎,就容易腹瀉。針對腹瀉時腸蠕動增快、腸粘膜滲出和/或分泌增加、腸道內菌群失調等特點,止瀉葯物大致分為腸蠕動抑制劑(如復方苯乙哌啶、易蒙停)、收斂止瀉劑(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鉍)、粘膜保護劑(如思密達)、微生態制劉(如培菲康、整腸生)等幾種類型,此外,活性炭等吸附劑可吸附毒素、減輕對腸道粘膜的刺激,因而也有止瀉作用。
治療腹瀉,最重要的是對症下葯。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如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感染性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藉此可排泄掉一部分毒素,對人體有益,如果盲目止瀉,對病情轉歸反而不利。原則上講,止瀉葯只適用於非感染性腹瀉,而感染性腹瀉一般不用,尤其是在急性期,炎症及中毒症狀(如高燒)較明顯、膿血便較多時,應視為止瀉劑的絕對禁忌;到了恢復期,病情明顯好轉,大便不帶膿血,僅是水分較多時,也可短時服用止瀉劑。
其次要注意病機不同,用葯有別。如果是腸蠕動增快所致,如甲亢、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等,應首選腸蠕動抑制劑,以延長腸內容物滯留時間,利於水分吸收而止瀉,如果是由腸粘膜分泌增加引起的腹瀉,如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等,可以選擇收斂劑和吸附劑,通過抑制腸粘膜分泌及吸附有害毒素起到止瀉作用。如果是由於粘膜炎症及潰瘍導致滲出增加引起的腹瀉,可選擇粘膜保護劑,以保護粘膜,清除細菌、病毒及毒素。因腸道內菌群引起的嬰幼兒腹瀉及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應該首選微生態制劑,通過補充腸道益生菌,恢復腸道內微生態平衡,起到調整胃腸道功能及止瀉之功效。有些腹瀉並非單一因素所致,則宜酌情聯合用葯。
第三,止瀉只是一種對症治療,病因治療才是根本。因此,止瀉補液的同時,切勿忽視對原發病的治療。如果是感染性腹瀉,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應從調理飲食入手;如果是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可選擇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葯物及鎮靜劑等等。
止瀉劑服用過量,可引起腹脹.便秘.假性腸梗阻。感染性腹瀉服用止瀉劑,可掩蓋病情,影響醫生診斷。菌痢病人服用止瀉劑常影響腸道對細菌及毒素的排泄,使毒血症狀加重,病程延長。潰瘍性結腸炎急性期用止瀉劑,可誘發中毒性巨結腸及腸穿孔。此外,復方苯乙哌啶.可待因等含有麻醉成分,長期服用可以成癮,故須慎用。
7. 治療拉肚子的最快方法是什麼
急性腹瀉多由自限性感染引起,病程在10天以內,絕大多數未發生脫水的患者經飲食治療即可恢復,輕度脫水患者及無臨床脫水證據的腹瀉患者,可適當使用口服補液治療,但需要注意的是,是否發生脫水需要醫生進行評估,還可對症止瀉,如為感染所致,則需使用相應的抗感染治療。
慢性腹瀉最重要的是明確病因,病因明確前應慎重使用止瀉葯和止痛葯,以免掩蓋症狀而耽誤病情。
家庭處理
對於成人和兒童輕症的急性非痢疾樣腹瀉患者,均可以在家應用口服補液鹽(ORS)進行治療。
家庭自製的口服補液配方:1茶匙的鹽、8茶匙的糖、1升干凈的飲用水。
少量多次飲用。
專業治療
急性腹瀉
對症治療
補液:任何急性腹瀉的患者都應首先考慮使用低滲性口服補液鹽。以下情況則應採用靜脈補液治療: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或飲水者;高熱等全身症狀嚴重,尤其是伴意識障礙者;嚴重脫水,循環衰竭伴嚴重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者;其他不適於口服補液治療的情況。對於兒童患者,補液的同時還應補鋅。
止瀉:蒙脫石散有吸附腸道毒素和保護腸黏膜的作用,能縮短兒童或成人腹瀉的病程,降低腹瀉頻度;次水楊酸鉍能抑制腸道分泌,減輕患者的腹瀉、惡心等症狀。洛哌丁胺能抑制腸蠕動,用於無侵襲性腹瀉症狀的輕、中度旅行者腹瀉。
8. 治拉肚子的方法
你好;
腹瀉是指排出異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甚或膿血,並且排便次數頻密,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周圍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極少是嚴重疾病的症狀,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但由於腹瀉會丟失大量的腸液,多次腹瀉後可造成血液中的電解質紊亂,特別是鉀離子丟失過多,造成全身不適。如果腹瀉持續不止或伴有膿血便、劇烈嘔吐或高熱,應到立即醫院就診。
一、腹瀉的自我診斷要點
伴隨的症狀
可能的診斷
急性腹瀉,水樣便,可伴有(或不伴有)發熱,臍周疼痛 胃腸炎,多為食用不潔、變質或使用過敏的食物引起
急性腹瀉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並發現大便中帶膿血 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但也不能排除潰瘍性結腸炎
慢性腹瀉伴發熱 常見於慢性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和結腸癌等
慢性腹瀉還有間歇性便秘 結腸過敏、直腸或結腸息肉,還須排除結腸癌
糞便呈醬紅色或血水樣,含有膿血小塊,量較多且有惡臭 急性阿米巴痢疾
糞便量多,惡臭異常,呈灰白色油脂狀 一般為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礙所致的腹瀉
嚴重腹瀉,伴有劇烈嘔吐、發熱、嚴重脫水,糞便呈米泔水樣,病情凶險 可能為霍亂和副霍亂
常見腹瀉的病因及治療
夏季是菌痢的高發季節,此時,沙門氏菌腸炎、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也到了發病高峰期。由於三者在臨床上均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易混淆診斷。此外,菌痢與沙門氏菌腸炎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不盡相同,而輪狀病毒性腹瀉則不需要用抗生素。因此,對三者加以鑒別,於及時治療有重要意義。
菌痢多由食用不潔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引起發病,1歲以內幼兒少見,首發症狀為先瀉後吐,同時有腹痛,以左下腹痛為主,腹瀉的特點是便次頻繁,每日大便次數超過十次,甚至更多,但大便量少,大便性狀為粘液或膿血便,里急後重明顯,大便鏡檢滿視野白細胞,大使培養可查到志賀氏菌。氟哌酸為目前最佳抗痢葯物。
沙門氏菌腸炎多由食用不潔食物如牛奶、蛋類、家禽、內臟等引起發病,1歲以內幼兒多見。首發症狀為先吐後瀉,常有嘔吐,以臍周腹痛為主,每日便次在3-10次,大便量多,大便性狀為水樣帶粘液,里急後重不明顯,大便鏡檢白細胞總數多正常,大便培養可找到沙門氏菌,治療葯物選用復方新話明、氯黴素、氨苄青黴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
輪狀病容是6歲以下幼童非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以6個月~2歲小兒發病率最高。輪狀病毒性腹瀉首發症狀為嘔吐、咳嗽,腹瀉每日3-10次,大便為稀便、水樣或蛋花樣。有酸臭味,無粘液及膿血,大便鏡檢、大便培養均陰性,血象不高,病毒檢測可分離出輪狀病毒。如果沒有繼發細菌感染,可不用抗菌葯物。
抓「肚筋」醫治拉肚子
因受涼而引起的拉肚,可用抓「肚筋「的方法來治療。讓患者俯卧於床上,可在患者兩肩胛骨內側分別抓住一根較粗的筋「即肚筋」。抓住此筋提起來,再猛地松開,這樣左右如是幾次,便有奇效。
什麼是腹瀉?�
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症狀,系指排便次數多於平時,糞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時脂肪增多,帶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膿血。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1次,個別人每2~3天排便1次,或每天2~3次,且糞便成形,不應稱為腹瀉。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手術後的病人常常會發生直腸性便秘,此時由於糞便嵌塞於直腸腔內,刺激直腸粘膜,可有排便次數增加,且伴有里急後重感,有時還會有粘液排出,也不應列為腹瀉,其實際上是嚴重的便秘,這種便秘需灌腸或用手挖幫助排便,醫學上稱之為假性腹瀉。
腹瀉怎樣分類?�
腹瀉是一種症狀,其發病機理相當復雜,引起腹瀉的疾病也很多,因此,腹瀉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1)根據病程長短,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兩種。
急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並呈不同程度的稀便,往往伴有腸痙攣所致的腹痛,病程在兩個月以內者;臨床上,如腹瀉持續或反復超過兩個月,可稱為慢性腹瀉。當然,這種區分是人為的,腹瀉病程超過兩個月固然可稱為慢性腹瀉,但病史短於兩個月者亦未必全為急性,其中一些病例可能是慢性腹瀉的初期,或臨床表現不明顯的慢性病例的初次發作,在實際診斷時,必須與急性腹瀉互相參照。
(2)根據病理生理的特點可分為:
a 滲出性腹瀉
b 分泌性腹瀉
c 滲透性腹瀉
d 吸收不良性腹瀉
e 胃腸蠕動加速性腹瀉
(3)按解剖部位可分為:
a 胃原性腹瀉
b 腸原性腹瀉
c 胰原性慢性腹瀉
d 內分泌失常性腹瀉
e 功能性腹瀉
其中,腸原性腹瀉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
a 病原感染性腹瀉
b 炎症非感染性腹瀉
c 腫瘤性腹瀉
d 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礙性腹瀉
e 食物( 中毒、過敏)性腹瀉
f 葯物作用或化學品中毒性腹瀉
g 功能性腹瀉
腹瀉的發病基礎是什麼?�
腹瀉主要是病毒、細菌、食物毒素或化學性毒物、葯物作用、腸過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胃腸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紊亂的結果。
我們知道,人體攝入的食物和其他物質,經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後,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由糞便排出。正常人每天攝入的飲食和從各種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等)及胃腸粘膜上皮細胞分泌到消化道的消化液和水分,總量約9L,並含有大量電解質,一般24小時內,空腸吸收水分3~5L,回腸2~4L,進入結腸者只剩約1~2L,且大部分被結腸吸收,最終隨糞便排出的水分不過100~150ml,還有少量的電解質。由於腸道吸收水分的潛力強大,所以正常人糞便的含水量一般是穩定的,不會因飲水的多少受影響。在小腸上段腸腔內,由於食糜質和量的差異和電解質含量的多少,其滲透壓可呈高張或低張狀態,水分不斷由血漿滲入腸腔,或從腸腔吸收入血漿,使血漿與腸腔之間的滲透保持著動態平衡。
腹瀉的發病基礎是胃腸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等功能發生障礙或紊亂,以致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減少和(或)動力加速等,最終導致糞便稀薄,可含滲液,大便次數增加而形成腹瀉。
如何根據腹瀉一症推測疾病?
腹瀉一症,若結合患者病史、症狀、體征等方面表現,可以有助於進一步推測腹瀉的病因。
(1)從年齡來分析:兒童腹瀉多為輪狀病毒感染、雙糖酯酶缺乏症、先天性氯瀉、腸系膜淋巴結核和胰腺纖維囊性變;青壯年腹瀉多為功能性腹瀉與潰瘍性腸結核;中年或老年腹瀉常為結腸癌。
(2)從性別分析: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引起的功能性腹瀉多見於女性,而結腸憩室與結腸癌多見於男性。
(3)從籍貫和職業分析:居住於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民與漁民,頻繁與疫水接觸,腹瀉時應考慮有血吸蟲感染的可能。
(4)從起病與病程分析:起病急、病程短而腹瀉次數頻繁者,應考慮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如輪狀病毒感染、沙門氏菌感染、細菌性痢疾、副溶血弧菌感染、葡萄球菌腸毒素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腸變態反應性疾病以及葯物作用和化學中毒等。若病史超過2年者,則結腸癌引起的可能性就較小;若病史達數年至數十年之久,常見於功能性腹瀉、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病;若腹瀉呈間歇性發作,常見於功能性腹瀉、吸收不良綜合征及結腸憩室炎等。
(5)從胃腸道症狀分析:從病人所呈現的胃腸症狀,尤其是腹瀉情況,可以推測病變部位在小腸或結腸。如病人便意頻繁,有里急後重感,每次排便量少,有時甚至只排出一些氣體或少量粘液而無糞質,糞便色較深,稀爛,粘凍樣,含或不含肉眼可見的血液,臭氣不重,伴下腹或左下腹持續性疼痛,腹痛於便後可稍緩解,這種腹瀉病變位於直腸和(或)乙狀結腸。
若腹瀉時無里急後重症狀,糞便色淡、量多、水樣、多泡沫或油膩狀、惡臭,無肉眼可見的血和膿,但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伴臍周圍或局限於右下腹部間歇性絞痛,腸鳴音亢進,這種腹瀉病變位於小腸。
若24小時排便次數在10次以上,甚至達數十次的急性腹瀉,常見於急性感染引起的分泌性腹瀉,如霍亂和滲出性腹瀉如細菌性痢疾。而每天排便幾次的慢性腹瀉可見於許多疾病,如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腸病、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癌與結腸癌以及腸道激惹綜合征等。
若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可見於潰瘍性腸結核、結腸癌、不完全性腸梗阻、結腸憩室炎、便秘而有服瀉葯的習慣者和腸道激惹綜合征,後者在便秘時,大便如「牛糞」樣,帶粘液而無膿血。
若腹瀉與進餐有關,禁食後可止瀉,這種腹瀉常見於腸內容物滲透壓升高、粘膜通透性異常和腸蠕動加速。
若在清晨或餐後發生腹瀉,常見於腸道激惹綜合征;若夜間腹瀉,使患者從睡夢中驚醒,常提示由器質性疾病引起。
(6)從全身症狀分析:若腹瀉伴有發熱者,應首先考慮引起腸道感染的各種原因,也應除外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及晚期腸道癌腫。若患者顯著消瘦或營養不良,常見於小腸性腹瀉,如胰原性腹瀉、胃腸道有短路形成或其他吸收缺陷病變等,而少見於結腸性腹瀉,但結腸癌可出現惡病質,應屬例外。若腹瀉伴有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且症狀常隨情緒轉移而可用暗示暫時緩解,這種腹瀉常見於腸道激惹綜合征。
(7)從腹部體征分析:慢性腹瀉病人,如腹部可觸及包塊,常提示腫瘤或炎症性疾病。若包塊位於左下腹,應懷疑左半結腸癌、乙狀結腸憩室炎或癌腫造成腸腔狹窄引起的糞塊壅積。若包塊位於右下腹,應懷疑右半結腸癌、阿米巴或血吸蟲病性肉芽腫、腸結核、克隆病與腸放線菌病。結腸炎與結腸周圍炎形成的包塊較癌腫軟,且壓痛明顯。結腸痙攣時可觸及腸段時現時消,並不經常存在,可與器質性病變造成的包塊相鑒別。若腹部壓痛明顯,可見於克隆病、結腸憩室炎及盆腔或闌尾膿腫。若腹部膨隆並伴有腸鳴音亢進,常提示存在腸梗阻。
(8)直腸指診分析:直腸指診簡便易行,可以發現肛周有無病變以及直腸有無狹窄、癌腫或糞石,故直腸指診對於直腸癌引起腹瀉的病人,具有直接診斷的重要價值。當手指觸及堅硬而不能移動的結節狀腫塊,指套染有血跡,常提示為直腸癌。
腹瀉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腹瀉給人體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腹瀉能引起營養不良:眾所周知,胃腸道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唯一途徑,攝入的食物和其他營養物質在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後,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由糞便排出。腹瀉時,人體對營養的吸收發生嚴重障礙,能量供給不足,使人感到頭昏眼花、口乾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氣短,甚至出現營養不良表現。
(2)腹瀉可導致維生素缺乏:長期腹瀉可直接影響機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引起維生素的缺乏。有些人腹瀉日久後出現皮膚頭發乾燥,頭發失去正常光澤和滋潤,間有散在性脫落,產生早禿現象,此為缺乏維生素A所致;又如,有些人出現舌炎、口角炎、多發性神經炎,這是缺乏維生素B的結果。
(3)腹瀉可引起貧血:由於消化吸收的障礙,蛋白質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減少,可引起貧血,出現指甲、手掌、皮膚以及口唇、和瞼結膜等處顏色蒼白,疲倦乏力,頭暈耳鳴,注意力不集中等貧血症狀,甚至可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
(4)腹瀉可降低身體的抵抗力:腹瀉引起的營養不良、貧血及維生素缺乏等,可使人體對傳染病及各種感染的抗病能力減弱,炎症容易擴散,也可使組織再生及外傷癒合能力減弱,受傷後傷口不易癒合。
(5)腹瀉可引起水、電解質失調和酸鹼平衡紊亂:小腸粘膜病變可直接影響人體對水分的吸收,腸腔內高滲透壓會使血中部分水分向腸腔轉移,最後由大便排出,使機體丟失大量水分。當水分丟失不超過體重的5%時,機體還能代償。一旦超過5%便無法代償,從而出現一系列水、電解質失調和酸鹼平衡紊亂現象。
腹瀉時,機體不但丟失大量水分和營養物質,還會喪失大量對機體功能活動有重要意義的電解質,如鈉、鉀、鈣及鎂等。如果丟失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出現相應的機體功能紊亂。如缺鉀時,可出現心律失常、全身軟弱無力、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出現呼吸肌麻痹及腸麻痹等一系列缺鉀症狀。
平時,身體內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呼吸排出,其餘的廢物需要經過水的運送,通過腎臟由尿排出體外。脫水時尿量因機體內水分損失而減少,甚至無尿,這就會使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減少,而在體內蓄積,使機體發生中毒症狀,稱為「酸中毒」。其臨床表現除呼吸改變外,還可見疲乏無力及神經系統症狀等。
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都會對機體產生嚴重損害,如不及時搶救,就會發生生命危險。
腹瀉對老年人損害尤為嚴重。老年人因抵抗力弱,較青壯年容易出現腹瀉,如果認為腹瀉是小病,不及時就醫,就易釀成大病,嚴重危害健康,甚至猝死。這是因為,老年人急性腹瀉易出現低血糖、心臟和腦血管意外等並發症。腹瀉時少食是常規,攝入不足則需要分解體內貯藏的肝糖原,以維持血糖穩定,而老年人沒有足夠的肝糖原貯藏物轉化為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濃度為4.4~6.7mmol/L,當血糖低於3mmol/L時,就會出現疲軟、出汗、心悸、面色蒼白及暈厥等一系列低血糖症狀。血糖過低還可引起深度昏迷和猝死。
腹瀉時大量水分喪失,會使人體處於脫水狀態,導致血容量減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容易形成血栓並堵塞血管。鈉、鉀、鈣、鎂,可維持血液酸鹼平衡、神經傳導功能和心跳節律,腹瀉時這些陽離子缺乏,可引起嚴重的心律紊亂,這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為不利。
所以,老年人一旦出現腹瀉,切莫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
腹瀉時為什麼不能隨便應用抗生素治療?
有人認為,腹瀉必然是胃腸道細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瀉便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如黃連素、慶大黴素、環丙沙星、氟哌酸等。
誠然,霍亂、痢疾和一部分由大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腸炎,確實是細菌感染,治療時常常需應用抗菌葯物。然而,腹瀉未必全是細菌感染胃腸道所致,如:腹部受涼引起腸蠕動加快;對乳品、魚、蝦及蟹等食物過敏引起腸的變態反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胰腺癌等;膽汁排出減少、雙糖酶缺乏使腸腔內存在大量未經消化而不能被吸收的溶質,引起高滲性腹瀉;外出旅行或遷居外地生活,有的人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使腸道內正常菌群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從而發生了「菌群失調症」而引起的厭食、嘔吐、腹痛甚至腹瀉不止等症狀;有些嬰兒因飲食不當,輔食增加過快過多,造成的腹瀉等,舉不勝舉。諸如此類腹瀉便沒有細菌感染存在。還有些腹瀉,如嬰幼兒秋冬季腹瀉,成人和大孩子夏季「流行性腹瀉」和黴菌性腸炎等都不屬於通常所說的細菌感染。其中,嬰幼兒秋冬季腹瀉和夏季「流行性腹瀉」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黴菌性腸炎是由與各種普通細菌特性完全不同的一類黴菌引起的。既然病原不同,治療方法就不應該完全相同,所以應用抗菌葯物應當慎重。
許多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後,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腹瀉或食慾下降,甚至影響肝臟、腎臟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胃腸道副作用較為嚴重。其原因,除化學刺激因素外(化學刺激性與劑量有關),廣譜抗生素可引起體內的菌群失調而導致二重感染是另一個重要因素。
二重感染,亦稱菌群失調症。在正常情況下,人們處於一個龐大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中,人體的皮膚粘膜和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腸道等處,都寄生著一定數量的細菌,這些數量繁多的細菌,與人體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對人體不但無害,反而有益。其中腸道的正常菌群,在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腸道正常的菌群還對危害人體健康的致病菌有著強大的抑製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它們的生長繁殖,這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醫學上稱為生態平衡。
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的應用,往往使體內各處的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使耐葯菌乘機在體內繁殖生長,導致二重感染。也就是說,本來用抗生素想殺滅致病菌,結果反遭致更厲害的細菌感染,其中,耐葯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氏陰性桿菌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由耐葯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二重感染,主要形式為腸炎,可見,廣譜抗生素應用過程中所引起的二重感染往往會加重腹瀉。
另外,廣譜抗生素的應用使腸道內很多細菌受到抑制,這些細菌中有些具有合成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K的能力,因此,菌群失調後就可能導致維生素B復合物缺乏,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腹瀉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水分增加便大便稀薄,或帶有膿血、脂肪等異常成分,常伴有腸鳴和腹痛。
急性腹瀉指病程在2個月以內的。腹瀉的主要原因是腸蠕動快,水分在腸道來不及完全吸收,還有的是腸道分泌過多,消化吸收障礙引起。
急性腹瀉大多是由於細菌感染所引起,如腸炎、痢疾,也有的是由於暴飲暴食,冷熱不調,消化不良導致的單純性腹瀉。
(一) 急性腹瀉的鑒別診斷
(1) 腹瀉伴里急後重,多是直腸病變;陣發性肚臍周圍痛,水樣便,腹鳴音強,多為小腸病變。
(2) 腹瀉伴嘔吐,多見胃腸炎、食物中毒。
(3) 伴發熱、腹痛,見於急性菌痢。
(4) 長期用抗生素或激素治療,應考慮菌群失調的單純腹瀉。
(5) 伴有皮疹者,見於過敏性腸炎。
(6) 每日大便量大於1000毫升,即為分泌性腹瀉。
(7) 米湯樣便,見於霍亂、副霍亂;膿血便見於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結腸癌;氣味臭帶有泡沫的為脂肪瀉;洗肉水樣便是急性出血性小腸炎;蛋花湯樣便是偽膜腸炎。
(二) 急性腹瀉的救護措施
(1)首先考慮腹瀉與吃過的食物的關系,留下食物標本,以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及時留下大便標本送化驗,查明病因後對症治療。
(2)暫時禁食,注意腹部保暖。為防止脫水鼓勵多飲淡鹽水(加少量白糖)。已發生口渴、尿少、皮膚乾燥起皺、雙眼下陷的脫水症狀時,除口服淡鹽水外,嚴重嘔吐不能飲水或已脫水的病人,要積極進行靜脈補液。
(3) 腹瀉為感染性的,要口服抗菌葯,如黃連素、四環素
(4) 腹痛時可用阿托品、654�2、顛茄片治療,並給予局部熱敷。
(5) 腹瀉較為劇烈的可適當給以收斂止瀉葯、鞣酸蛋白、淡茶水、烤焦的饅頭片等。
(6) 消化不良的腹瀉可服用乳酶生等葯。
(7) 經上述處理不見效,病人盡快去醫院治療。
什麼是腹瀉,它與肛門病有無關系?
一般認為腹瀉是大腸疾病中最多見的症狀。其具體表現為大便次數、性狀的改變,如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溏,形狀、顏色、氣味等均有改變,含有膿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變為黃色稀水,綠色稀糊,味酸臭;大便時有腹痛、下墜、里急後重、肛門灼熱等症狀。
腹瀉與肛門病的許多疾病有關:
如慢性或長期腹瀉,可導致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形成肛瘺。腹瀉刺激可致肛裂疼痛加重,腹瀉可形成肛門部充血,糞便刺激使痔塊粘膜水腫,隨大便脫出肛門外,形成嵌頓痔或致炎性外痔。長期腹瀉還可導致直腸脫垂等一系列病變。
此外,腹瀉日久還可導致肛門疾病的全身症狀,如貧血、消瘦、乏力、倦怠等。
西醫是如何認識腹瀉的?
西醫對腹瀉的看法,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
①感染:即由於腐爛變質食物,寄生了各種細菌、病毒、真菌、原蟲及蠕動類寄生蟲,這樣的食物,通過口腔進入消化道,或腹部受冷熱刺激過強,使腸道內菌群失調,均可引起腹痛、腹瀉。
②胃腸腫瘤和炎症:晚期胃癌、直腸癌、慢性胃腸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克隆氏病等,都可引起急性、慢性的滲出性腹瀉。
可見糞便中附有滲出液、粘液及膿血,排便次數增多,但糞便培養無致病菌生長。
③腸道運動異常,腸蠕動亢進:一些腸系疾病如闌尾炎、憩室炎等可使結腸蠕動亢進而腹瀉;此外,類癌綜合征分泌的血清素,肥大細胞增多病分泌的組織胺,胃泌素瘤分泌的胃泌素,甲狀腺髓樣癌分泌的前列腺素、血清素和低血鈣素等,都可使腸道蠕動增加,引起腹瀉。
工作學習過度緊張、精神受刺激過強,可使胃腸道功能紊亂,發生腹瀉。此外,結腸過敏也可導致腹瀉。
一些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的葯物,也可導致腹瀉。
④腸對脂肪吸收不良:本類腹瀉糞便呈淡黃色或灰色,油膩糊狀,氣味惡臭。
⑤中毒:食物中毒,以及細菌的外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毒蕈中毒,河豚中毒等,引起腹瀉。
砷、汞、酒精、四環素、紅黴素等化學物質中毒,也可引起腹瀉。
牛奶、魚、肉、蝦、蟹過敏者,也可發生腹瀉。
腹瀉的西醫治療有哪些方法?
對症治療是西醫治療腹瀉的主要手段。
①抗生素:對明確診斷為細菌感染者,要及時使用抗生素。
②收斂止瀉葯:選用次碳酸鈉、氫氧化鋁凝膠或復方樟腦酊對症治療。
③解除腸痙攣葯:使用復方苯乙哌啶、阿托品、普魯苯辛或鴉片酊進行治療。
④理療:選用場效應治療儀,對腹部進行治療。但需要明確診斷除外細菌感染。
⑤熱敷:用熱水袋置於腹部,有助於腹瀉的治療。
如何診斷及鑒別診斷各種腹瀉?
診斷及鑒別診斷應按下列項目進行:
①病史及症狀
a.病史:從疾病的發病起因,病變過程,發病的年齡及其性別,飲食情況,經常使用的葯物,以及服用止瀉葯或導瀉葯的使用情況都應了解。同時了解患者伴有哪些疾病和症狀,並判斷其與腹瀉有無關系,有何關系。
b.症狀:應從糞便的性質、形狀、氣味、粘液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等情況大致確定腹瀉的性質。
②體檢
望診:現全身狀況,皮疹情況,精神狀況,體態、體重等情況。
觸診:以手檢查腹部,了解疼痛、腹塊等的性質,同時應盡量作肛門指診,除外肛門疾病。
聽診:了解腸蠕動情況。
③實驗室檢查:通過直接鏡檢,以及糞便中的細菌培養來診斷致病菌。
④X線檢查:用X線腹平片檢查腸道情況,或用氣鋇造影攝片,診斷除外消化道功能和器質性病變。
9. 拉稀一周如何治療
ffr3542採納率:51% 11級 2013.03.22 我覺得你可能是腸炎。。還是最好去醫院看看吧。 這里有一些偏方。希望可以幫到你~! 1.鮮桃能治腹瀉 筆者在1970年5月到1971 年8月期間,曾患腹瀉約20次,深以為苦。後在太原近郊晉祠郊遊吃鮮桃三四個,竟然腹瀉停止。從此一旦發現便溏或腹瀉初發,速吃鮮桃(每飯前吃鮮桃一個,飯中食大蒜1一2瓣),腹瀉立止或大為減輕。19年來,筆者轉告二三十位親朋好友,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如果吃鮮桃和大蒜12小時後,腹瀉不減,應速去醫院治療,免得貽誤病情。另外,中醫認為:食大蒜應忌大蔥,食鮮桃應忌白術。 2.用大蒜治腸炎腹瀉一法 蒜剝皮洗凈,用刀削去蒜瓣的頭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時,大便後先溫水坐浴,再將削好的蒜送入直腸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況下,放入蒜後瀉肚即止,五六個小時後排便即成條形。每次放一兩瓣,連放兩三天,大便可正常。採用此法應注意手的消毒, 3.肚臍敷葯治腹瀉 筆者於1976年冬曾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工作,因濕寒多次引起腹瀉,許多葯服後無效,很痛苦。後將白鬍椒粉或雲南白葯敷於肚臍上,上面用消毒棉紗蓋住,最外面用虎骨麝香膏或傷濕止痛膏封住,幾小時後從臍內有水分排出,腹 痛、腹瀉競痊癒 4.燒熟蒜瓣可治幼兒腹瀉 我的外孫子才10個月,長期腹痛腹瀉,孩子小,不會說話,每當發病,常常哭鬧不止,全家不得安寧,雖多次去醫院打針、服葯,收效甚微。後經同志介紹一法:取蒜瓣若干,放火上燒熟,然後蘸上白糖,讓孩子吃,每次吃2一3瓣,每日早、中、晚二次,吃後三天即見效,五六天腹瀉痊癒。 5.熟吃蘋果可治腹瀉 我家兩歲中的女孩,經常腹瀉,面黃肌瘦不長個子,經多次治療不見好轉,時好時犯。一位同事告訴我,「 熟蘋果試一試」。我便給孩子蒸蘋果吃了幾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腹瀉痊癒,慢慢胖起來了。方法如下:把洗凈的蘋果放入碗中隔蒸軟即可,吃時去掉外皮,一日3一5次。小兒腹瀉初起效果最佳 6..鮮姜貼肚臍可治嬰幼兒拉稀 嬰幼兒拉稀久治人愈,孩子黃瘦大人急。可把鮮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塊葯布上,貼在肚臍處,用橡皮膏粘牢即可,此法立竿見影,屢試不爽。但成年人我夫試過 7.治拉肚子兩法 我在陝北插隊時,一次拉稀拉得起不了床,吃葯也不見效。後當地農民教我:用大蒜(獨頭的最好)拍碎,面條要吃鍋挑的,越熱越好,趁熱將蒜放在面條上,不放鹽及其他調味品,趁熱服下,吃了一次就好了。 用黑糖30克,高度白酒50克,放碗內用火點著,邊燒邊攪,一,直把碗中的糖溶化為止,稍涼喝下去,對治療拉肚子、腸炎一次見效,重者兩次,。這是本人幾十年的經驗。 8..核桃葉治胺瀉有效 我父親有一年得了腹瀉,發展到水瀉,中西醫治療多月仍不見好。後聽來一法:核桃葉一把(250克左右)放盆中,倒人多半盆開水,蓋上悶10多分鍾,等能下手時,用手洗腳和小腿肚子(膝關節下部),洗到能下腳時,把雙腳放入盆中,直到水不熱為止,最好用鋁盆放在火上燒熱後再洗第二次,每日洗兩次,每日換新葉,洗到病好為止。我父親洗五六天病就好了。村民知道後,大人、小孩有患腹瀉的都用此法治療,輕的洗一兩天就好。 9..盆池熱水浴治療腹瀉 腹瀉病人,如果服用抗菌素、止瀉葯等久治不愈,可在盆池熱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除頭部外,身體全浸泡在熱水中,水溫越高效果越好,但以能耐受為宜。一般一次盆池熱水浴後,腹瀉就可停止或明顯減輕。 張廣發 10.棗樹皮煎水治腹瀉 我的小孩有一次腹瀉用各種方法治療均無效,後用多年生長的棗樹皮100-150克,洗凈,加適量清水煎30分鍾,約得2O0-300毫升湯液,一次服下,當天見效,連服兩三次即痊癒。此各種腹瀉、粘液便、膿血便都有效,沒有什麼副作用。 11.茶葉大蒜可治腹瀉 用大蒜一頭切片,一湯匙茶葉,加水一大碗,燒開後再煮一兩分鍾,溫時服下,兩三次即可使腹瀉痊癒。我們在於校時,此法屢試不爽。 12.雞蛋黃烤油治嬰兒腹瀉 我的一個外孫,一歲前患腹瀉,服葯打針均不見效。後經鄉親介紹,拿沙鍋把10個熟雞蛋黃慢火烤,油烤出來隨時用勺盛出,剩下的黑渣就不要了。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每天早、中、晚3次或多幾次,飯前飯後均可。輕者一劑即愈;如不愈再服一劑,用7個雞蛋黃就可以了。除我外孫治癒不再犯病外,還有10多個嬰兒也都用此法治癒了腹瀉。 13.糕乾粉治腹瀉 小孫子長期住姥姥家,四五歲時因飲食不當,患了腹瀉症。吃食物瀉,不吃也瀉,孩子瘦弱,父母親領他到大醫院請專家診治,吃葯還是不頂用。我妻認為可能是飢餓性腹瀉,建議吃些糕乾粉試試看,結果小孩只吃了一勺熬成漿糊狀的糕乾粉就好了,至今已有4年沒再犯過。 14.楊樹花可治痢疾 我家鄉流傳著楊樹花可治痢疾的偏方,即用楊樹花(俗稱楊樹吊吊兒)煮水作飲料喝,可治急慢性痢疾。如患紅痢加白糖,患白痢則加紅糖,與楊樹花一起煮。 15.老棗樹皮可治慢性腸炎 我有一位朋友患慢性腸炎十幾年,後經他的同事介紹:用老棗樹皮適量,放在鍋內用油炒黃,研成細粉,每次服大約1克,每日3次,3天後慢性腸炎就治癒了,至今沒再犯。 16.酸石榴可治痢疾腸炎 小時候,我家有棵大酸石榴樹,每年結200多個果。村裡大人小孩有鬧痢疾的,都到我家要一個酸石榴,搗爛成泥倒入溫開水中,再用干凈紗布濾出石榴水,放點白糖,喝兩次就好。後來我婆婆和小孫子得痢疾時,我用花盆種的小酸石榴按此方給他們吃,都治好了。我患腸炎10多年,一直沒工夫治。退休後,我向鄰居要來酸石榴,連吃6天,腸炎就治好了,幾年未再犯。 17.茶葉炒焦可治療腹痛瀉肚 將茶葉(不論何種茶葉)用鐵鍋在火上炒焦後,沏成濃茶,稍溫時服下,腹痛瀉肚即能緩解見好。我曾經用過,很靈。王 鼎 18.口服硫酸慶大黴素注射液止吐瀉 去年夏天,我侄子來京度假,在街上吃了燒雞,當晚上吐下瀉不止,服用黃連素、痢特靈均不見效。後口服2支硫酸慶大黴素注射液(每支1毫升),吐瀉即止。以後遇到類似情況,此法部能收到明顯效果。若腹瀉症狀較輕,服用1支即可。 19.油餅就大蒜治拉肚子 我母親活了81歲,一生中沒吃過黃連素之類的葯,因為她有一秘方:只要有拉肚子現象,就自己動手炸油餅,並就一頭大蒜(五、六瓣)吃下,過一個鍾頭就沒有事了。我們這一代,不管誰,只要有拉肚子事就馬上買炸油餅(或油條)就大蒜吃下,早上吃了,上午愈,晚上吃了,夜裡好,我們延用至今。 20.氣功治慢性腸炎 本人患慢性腸炎已有30餘年,近年來更為嚴重,每天大便少則7一8次,多則10多次不等,而且很急。雖然沒有多少痛苦,但卻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天無絕人之路:我在一本太極拳書上偶然看到:「長期有腎病的人可在清晨日出之前向南立,精神安靜,先閉氣下咽,如咽硬物,如此做七次,舌下生津……這是用氣功治腎病,也是身體虛弱的人練功的方法」。我想我也試試看,於是我就每天早晨日出之前按書說的那樣做,三天之後就減少到了三四次,一星期後就每天大便一兩次,堅持至今已有一年多了,一直很正常。 21.臭椿樹根燒炭治拉稀 臭椿樹根燒成炭,研成末,每天早上抓一把放在粥里吃,可治腸黏膜脫落即可拉稀,一般連吃幾天就見效。 22.白酒白糖治腹瀉 白糖2~3勺(約30克)放瓷碗中,倒二鍋頭酒,沒過白糖少許。用火點燃白酒,用不銹鋼勺不斷攪拌,至白酒全部蒸發,稍涼吃下熔化的白糖。一天食二至三次。這是朋友介紹的一方,經我家實踐,可治腹瀉。但不要用劣質白酒或酒精代替二鍋頭。 23.韭菜餡餃子治痢疾 盧溝橋事變初起時,我正在天津市遭日本飛機轟炸,29軍由天津撤退,我和同學逃難到靜海縣獨流鎮,時為難民,尋患痢疾,無處買葯,幸喜有人告一偏方:韭菜餡餃子治痢疾,我吃後於不知不覺中就痊癒了,我傳告親友們這一偏方,歷試不爽。我有一個老北京朋友,拉痢疾瘦得皮包骨了,醫院都不包治收留了,老北京朋友懷疑韭菜壞肚子,試吃韭是餡餃子兩三頓後,終於痢疾治好了,此後也不患痢疾。 24.煮雞蛋蘸紅白糖治腹瀉, 把等量的紅糖、白糖混合拌勻,放在碟子里,用白水煮三個雞蛋,不能用涼水冰,要趁熱剝皮蘸糖吃,蘸的越多越好。三個雞蛋全吃完,一小時就能止瀉,治著涼泄肚很靈。這自我家祖傳一方,我愛人、兒子、孫女都用過,療效立竿見影。 25.馬齒莧湯治嬰兒腹瀉 女兒出生4個月時,患腹瀉症,跑了幾家醫院,吃了不少葯,仍未痊癒。後得一偏方:每天用鮮馬齒莧100克,洗凈煎湯,加2小勺紅糖,倒進奶瓶內喝。3天後見效,一周內痊癒。以後,我的同事用此方治療嬰兒腹瀉,均見效。 26.楊梅泡白酒治腹瀉 楊梅洗凈控干(十幾顆)泡白酒中,泡兩三天即可食用,對腹瀉、惡心、中暑、頭痛有療效。服用時一般喝兩三口白酒、吃一兩個楊梅。 27. 止瀉良方 白鬍椒四五粒、金桔干兩個,放碗中,倒少許高度白酒,將酒點燃,待酒精燃燒完,趁熱將其吃下,所剩液體喝下,止瀉有奇效。我親戚和家人每用此方立竿見影。 28.清水煮大蒜治「溏便」 每逢夏季我就腹瀉,中醫稱「溏便」,醫治多年沒除根。秋季轉好來年入夏就又犯病。去年7月初,我放在陽台的大蒜被雨打濕,扔掉怪可惜,我洗凈煮食,吃完兩碗,腹瀉至今沒再犯病。100858 北京萬壽路28號54樓丙門2號 王慶榮 29.炒山楂片治慢性結腸炎 我患慢性結腸炎多年,久治不愈,從不敢生吃瓜果。後得一方,服後現已痊癒。介紹如下:用1.5兩的山楂片切碎放在鍋里炒至發黏有些冒煙,把鍋移開火倒進1.5兩的白酒,再倒到葯鍋里(沙鍋)加多半小碗水,微火煮至山楂片全化(約10分鍾防止煮糊),再放入1.5兩的紅糖攪化,每天早晚空腹各服一劑,連服五天,10劑即可。 30.按摩腹部治腸粘連 我動過兩次腸胃手術,並發廣泛性腸粘連,引起經常性腸梗阻,痛苦萬分。後經人介紹按摩腹部治癒,多年未犯。其方法是:早上起床和晚睡前,乎卧床上,雙腳彎立,腹肌放鬆,先用左手放右手背上,右手掌在腹部上圍肚臍順時針由里向外按摩100圈以上,後用右手放左手背上,左手掌在腹部上圍肚臍逆時針由外向里按摩100圈以上,然後用左右手交替,從心口處偏左些向腹下按摩100次以上。中午也可加做一遍,但須飯後半小時。按摩次數、輕重自己掌握,以舒適為度。 31. 紅尖椒籽治腸炎 每日早、中、晚各服紅尖椒籽10-20粒,對治療急性和慢性腸炎效果顯著,一般一兩天即愈。本人多次試用,屢用屢效。 32.銀杏治慢性痢疾 70年代後期,我丈夫每年春秋都犯一腹瀉病,1987年春最重,患慢性痢疾一個多月,葯沒少吃,但都無顯效。後同事說銀杏可治此病。我去葯店買了42個銀杏(僅花了0.78元),早晚各七個,砸開後水煎服,連仁吃掉,連服三天(註:不拉即停)。此方治好了我大夫的老毛病,至今10年,從未犯過。 33。馬齒莧團子治濕熱痢疾 濕熱痢疾是一種濕熱之邪、阻滯腸腑病症,常有赤白膿相夾,稠黏氣臭,腹脹痛,里急後重,小便赤短,或見畏寒發熱、口乾、苔黃、脈滑。取鮮馬齒莧100克、大蒜1至2頭,攤雞蛋兩個做餡,以小米麵或玉米面加點白麵包成團子上鍋蒸熟食用。2至3天病即好轉。 34.白酒燒止痛片治腹瀉 我以前插隊時曾得過一次傷寒病,每天腹瀉十幾次,吃什麼葯都止不住,後來有人告訴我:用一片止痛片放在勺里,再倒一點白酒,將酒點著,等酒精燒盡火滅後,用少許白開水,將葯服下,半小時後,可止瀉。我服葯後,腹瀉由一小時一次,延長為半天一次,後來又服用了兩次,腹瀉就好了。以後家中有人腹瀉時,也服此方,都很靈驗,基本服葯1~2次就好。連我的鄰居81歲的老人,夏季腹瀉十多天,吃了好多種葯都不見效,可按此方,吃3次就好了。(100080海淀區黃庄榆樹林胡同27號 王詩華 35.喝鐵觀音茶治慢性結腸炎 我愛人患慢性結腸炎多年,每天早晨起床必須先大便,連續大便三四次才行。多年來,採取中、西醫治療效果不佳。1996年春節期間,福建朋友來京過節,他有個習慣:起床刷牙後喝鐵觀音茶。每天,我愛人禮節性與他同飲。不料我愛人發現早晨大便次數減少。待客人走後,我愛人繼續用剩餘的茶葉泡沏來喝(空肚子喝)。近兩個月來他的大便次數確實減少了,我們認為可能與喝鐵觀音茶水有關,現擬文介紹有同樣病的患者 40.大蒜治痢疾腸炎效果好 我外祖父常用這個驗方給人治療痢疾、腸炎,一般效果都挺好。當有人患了痢疾、腸炎,用紫皮蒜3至4瓣搗成蒜泥,敷在肚臍眼上,外面貼上紗布再用膠布固定好,一到兩大就見效。每人體質不同,須掌握用量,皮膚過敏者,要墊.一塊凈布。 41.服山西老陳醋止腹瀉 今年年初本人因晚飯時吃了」涼拌黃瓜,夜間腹瀉不止」因當時手頭未備止瀉葯品,又害怕脫水去廚房找開水,暖水瓶中開水恰好用完,情急之中,只好慢慢喝了兩口山西老陳醋,沒想到腹瀉立止。以後每逢腹瀉即不服其他葯物,只喝醋兩口,卻很見效,只是米醋見效稍緩。後有人得此急症,如法炮製,也很見效。 42.臭榕樹皮煮雞蛋治痢疾 我兒子1991年寒假期間得了痢疾,服中西葯多次,也不見效。一天,一串門老婦告訴一驗方:臭椿樹皮煮雞蛋,服了四次就好了,至今未復發。做法是:剝臭椿樹皮一塊,約250至300克,刮掉外面的黑皮,與一個雞蛋同煮,煮熟後早晨空腹食蛋,日1次。注意一定要選用鮮樹皮,若刨到新鮮椿樹根效果更佳。 43.蜂蜜紅棗綠茶治慢性痢疾 75歲的鄰居大娘,由急性痢疾轉為慢性痢疾,經常腹痛腹脹,便膿便血,且反復發作,健康狀況越來越差。朋友告我一方,急送大娘一試,療效奇佳;服葯3天症狀緩解,一周後痊癒。此方是:先將紅棗煮沸15分鍾,放人綠茶後再稍煮片刻,取汁沖蜂蜜服用,每天服2次 44.吃熱煮雞蛋可治腹瀉 我晚上吃冷飲過多,再加上睡覺著涼,次日早晨肚痛、腹瀉。後得一方。白水煮一個雞蛋,趁熱吃下,治腹瀉很有效。此方最適合一般性腹瀉。也是命不該絕,我又找到一個當地土醫生,他說:「把水膠燒焦,砌成未口服,回去試試吧。」我問:「用多大量?」他說:「兩個手指捏一點就行。如不見好再加量,一下量大了怕拉不下屎來。」我照此法讓兒服用,一次見效,兩次痊癒。後來我問土醫生:「為啥水膠焦未比最好的葯還管用?」他說:「可能是因為嚴重腹瀉腸粘膜損壞,成了直腸於,啥東西也掛不住,自然再好的葯也不管用。水膠是粘東西用的,燒焦了也是粘澀的,用了它就不會吃啥拉啥了。」此法我曾給不少家庭用過,都說確實靈驗 45.食醋煮雞蛋可止腹瀉 1993年3月中旬,我妻子腹瀉嚴重,打針吃葯都不見效。一鄰居來家串門說用食醋煮雞蛋可止腹瀉。我們照方服用,效果甚佳。此方後介紹給本單位的兩名職工,同樣很靈。方法是:用搪瓷器皿盛食醋150克,打入兩個雞蛋一起煮,雞蛋煮熟後連同食醋一起服下,一次就可痊癒。如果不愈可以再服一次。 這么多的方法,請選擇。
10. 治療拉肚子的方法
拉肚子:才出生的寶貝,一般沒有居肚,一天約拉4次左右的巴巴是正常的。3個月左右的寶貝,基本居肚了,一天約1-2次巴巴,是顏色呈黃色是糊狀是正常的。4個月以後就一天拉一次了。如果3次以上就應該採取措施了。一般拉肚子就這幾種情況:1,感冒了的寶貝餵了西葯的原因;2,餵了冷果汁,冷開水等;3,喂母乳的媽媽吃了辛辣生冷的東西導致寶貝拉肚子;4,睡覺或洗澡涼了寶貝的肚子。辦法:1,如果拉3次以下,就喂《蒙脫石散》或者《媽咪愛》就OK;2,如果拉3次以上而且呈綠色,說明寶貝有點胃腸炎了,首先,用熱毛巾敷肚子,然後貼上肚子臍貼,最後喂慶大黴素配上蒙脫石散,量不要喂多了,按照包裝袋上面的說明約減少一點兒喂。如果有時間一點兒的媽媽,可以熬點蘿卜水喂寶貝那是最好。上面的辦法非常有效果的。可以試試.拉肚子的情況下輔食或者魚油這類的可以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