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原油是怎樣開采出來的
經過了大量的勘探研究,一旦確定油氣田有工業開采價值,就要進行開發、采出石油的工作。要使石油和天然氣流到地表,首先要打好鑽井。經過地質勘探和開發人員的艱苦勞動和研究,找到了地下的油氣藏,確定了打井的位置、數量和深度,鑽井工人就要在定好的井位上鑽井。目前常用的鑽井技術是轉盤(旋轉)鑽井。它由一套地面設備(包括鑽機、井架)和一套提升系統及鑽桿、鑽具和鑽頭等組成。通過提升系統將鑽具提起、放下,靠轉盤轉動帶動鑽具轉動,再轉動鑽頭破碎岩石。被破碎的岩石碎屑被泥漿泵帶人井內的泥漿循環再帶到地面。鑽頭磨損了,就再將鑽具提上來,更換新鑽頭,放入井底再次鑽進,直至目的層。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得最廣泛的鑽井方法。在鑽進的過程中,要及時地在鑽孔中安置一根叫套管的鋼管,並用水泥封固在通道井壁上,防止地層坍塌。套管的口徑向下逐漸變細,在套管中間再下一根引油鋼管,叫油管。地面井口上還要安裝一套井口設備,上面布滿了各種壓力閥門和各個方向的管線,很像一棵樹,所以人們叫它「採油樹」。
是否能把原油從地下採到地面來,還取決於地下油層壓力的大小。我國大慶、勝利、遼河、塔里木、大港等油田的許多油藏的地下油層壓力都很大,只要一打開採油樹的閘門,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氣就會不停地往外噴,這就是「自噴井」。現在世界上60%—72%的石油是靠自噴井采出來的。有的自噴井最高日產量可達萬噸以上。
地下深處的石油能從鑽井中源源不斷地噴出,除了充足的油源,還要使油層中有足夠大的地層壓力。石油原來所埋藏的地層深處有來自上覆岩層和地層水的巨大壓力。鑽井打開油層之前,壓力處於平衡狀態。一旦油層之上的地層被打開一條「煙囪」,這種平衡就被打破了,石油就會從井的四周向壓力突然降低的油井底部流動。另外,石油中還常常含有許多天然氣,它和石油在地層中幾乎密不可分,就好像一個裝滿汽水的瓶子,鑽井就像是打開了汽水瓶的蓋子,油層里的石油隨著溶解氣體的膨脹,先湧向井孔,然後由井筒噴出井口。
經過一段時間的自噴以後,由於地層壓力降低,油井的噴力就會慢幔下降,以後就會噴噴停停,最後就無法自噴了。目前國內外維持油層壓力的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水驅油」的注水開采法,就是把水從另外的一些鑽井中打到油層下面,用水補充由於石油開采而留下的空間,從而保持地層的壓力,這是使油井順利產油、保持自噴的關鍵。我國大慶油田採取的早期內部注水開發措施,使油層壓力長期保持不變。有的開發區雖已開采了20餘年,油層壓力不但未下降,還有上升的趨勢,使油田的開發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有的油田從剛一開始採油就無法自噴。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種,比如地下油層壓力
⑵ 岩石的含油性描述是怎樣的
含油性描述包括油味、含油級別、含油產狀、滴水情況、熒光直照、點滴試驗、系列對比等。
油味包括油味濃、淡、無油味;含油級別見第一節;含油產狀包括均勻、斑狀、條帶狀、星點狀;滴水情況包括珠狀、半珠狀、緩滲、速滲(圖3-2)。
⑶ 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是怎麼來的真的是生物構成的嗎
有些人認為石油一般是由史前的海洋生物和一些藻類的變化形成的。經過長期的地理變化之後,這些有機物和淤泥開始在地下形成厚厚的沉積岩,然後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形成油頁岩。
當然,面對這兩種理論,古生物屍體形成石油理論還是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只不過有些時候面對生物屍體形成實體的理論無法解釋,只能夠靠取非生物成有理論來支持。
⑷ 怎樣確定能否生成石油的石頭
如果有人拿著一塊黑色的頁岩和一塊肉紅色的花崗岩,問你哪塊石頭可能生成石油,你肯定會說是黑色的石頭。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黑油油」這個詞把黑色和油聯在一起,雖然這句話的原意是指黑色土壤富含有機質,但也道出了石油生成的道理。
生成石油的岩石往往存在於富含黑色(暗色)有機物質的沉積岩之中。這種沉積物常賦存在沉積盆地的低窪處,如古湖泊、古海洋的較深處,隨著地質歷史的演化形成能夠形成生油的岩石。
可以生成油、氣的岩石專業上稱其為生油岩或烴源岩。烴源岩有各式各樣的分類,按岩石沉積類型可分為湖相泥岩、湖沼相煤岩、海相泥頁岩和碳酸鹽岩,其中泥岩和碳酸鹽岩的生油潛力高且規模大。若按有機質成分其可分為腐泥型(水生生物為主)、腐殖型(陸生植物為主)和混合型(兩種生物來源均有)烴源岩。
當你看到一些岩石樣品或者觀察山間出露的岩層時,你怎樣識別可能的生油岩呢?通常要先觀察岩石的表面顏色。烴源岩多呈灰、深灰或灰黑色,岩石中常見有小蟲和植物葉莖等生物化石,由此可定性地說明其含有機質比較豐富。直接觀察雖然簡捷、直觀,但並不一定可靠,因為鎳、鐵等元素以及一些礦物的侵染也會造成岩石發黑。
為了准確了解有機質的含量,一般要定量地對烴源岩進行分析研究。專業人員通常要在現場採集岩石樣品,然後系統地進行室內的精細測試,用各種儀器和不同方法求取岩石中總的有機碳含量,包括可以溶解於酸的游離的有機質(氯仿瀝青「A」)和不溶解於酸的乾酪根的含量,它們是指示有機質豐度大小的重要指標。在不同地區,人們依據勘探實踐會確定一個下限指標來判定可能的生油岩,低於下限者一般難以形成有商業價值的石油,不能稱為好的生油岩。評價生油岩的好壞還須對其有機質類型,即乾酪根類型進行評價,以腐泥型最好,腐殖—腐泥型次之,腐殖型最差。
還有一點要重視,那就是生油岩中有能生成石油的物質但不一定就能產生石油,這與有機質成熟程度有關。生油岩中的有機質只有在古地溫場中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地質時間的高溫、高壓的熟化過程並達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才能生成石油或天然氣。人們常用成熟度指標Ro來表示有機質的成熟程度,這是人們利用生油岩中的一些高等植物組織在溫度、壓力作用下發生的變化來確定的一個值,又稱「鏡質組反射率」。其值的大小表明生油岩的演化程度。當Ro>0.5時就認為有機質進入了生油門限,而當Ro值超過1.5時就進入到生成天然氣階段。如果有機質的演化程度過低,有機質含量再高的岩石也不能認為是好生油岩。所以,識別生油岩需要進行綜合分析。
油頁岩
那麼,都有哪些岩石可能成為生油岩呢?大量的勘探實踐證明,暗色的沉積岩(包括黑色或深灰色泥岩)、砂質泥岩和含膏泥岩、含碳質泥岩以及深色石灰岩、白雲岩、生物灰岩,礁灰岩等都可能成為良好的生油岩。煤連同含煤的富有機質地層則因其特殊的物質組分構成,往往可以生成大規模的天然氣(煤型氣)。而那些淺色的泥岩、砂岩、石灰岩以及火山岩、變質岩等都是非生油岩石。
⑸ 石油是什麼石頭煉成的為什麼岩石會有油
石油不是由石頭煉成的!
對於石油,你可以將其和普通的礦物當成一樣的東西就好,只不過多數礦物是固體,石油是液體【准確說,液體為主】罷了(當然也有氣體,譬如天然氣)
他原本是古生物,未被分解者直接分解完全的遺骸,其中的有機物,被掩埋到地層深處,上面沉積了層層沉積岩,隨著深度增加,埋藏這些遺骸的地方溫度和壓力都會升高,一些復雜高分子有機物就會開始裂解,形成較低分子的有機物,這就是石油(以及天然氣)的由來。
但僅僅這樣還不夠,石油生成還要恰好有合適的儲藏條件,甚至中途還會發生移動,後來一些儲藏石油的岩層甚至因地殼運動還能來到非常淺表的地方,讓我們勘探發現。這時才算結束。
當然,更為具體石油生成,儲存,轉移,中間其他附加的物化的過程,需要大學特定專業的知識做准備,這里就不展開了。
⑹ 岩石油是什麼東西
就是頁岩油。
頁岩油是指以頁岩為主的頁岩層系中所含的石油資源。其中包括泥頁岩孔隙和裂縫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頁岩層系中的緻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鄰層和夾層中的石油資源。
通常有效的開發方式為水平井和分段壓裂技術。在固體礦產領域頁岩油是一種人造石油,是由頁岩干餾時有機質受熱分解生成的一種褐色、有特殊刺激氣味的粘稠狀液體產物。
透過裂解化學變化,可將油頁岩中的油母質轉換為合成原油。加熱油頁岩至特定溫度能將分離蒸氣,即藉由蒸餾產生類似石油的頁岩油——一種非傳統用油——以及易燃的油頁岩氣(「頁岩氣」亦可指頁岩內含的天然氣體)。類似天然石油,富含烷烴和芳烴,但含有較多的烯烴組分,並且還含有含氧、氮、硫等的非烴類組分。頁岩油的性質,因各地油頁岩組成和熱加工條件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⑺ 石油是怎麼被發現的
問題一:石油最初是如何被發現的,回答,謝! 石油最初由於從地下自然冒出並且能夠燃燒而被發現。在古代西方人還不知道石油是何物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用它來燒飯和照明。早在公元1世紀,東漢史學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漢書・地理志》中就寫道:「高奴有洧水,可然」。「然」即「燃」,這里所說的「可燃水」,就是我們的祖先在對石油有了最初的認識後給予的一種稱謂。這是目前發現的關於石油的最早記載。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應用石油的國家。
我國地大物博,有龐大的石油儲量,是世界上的石油古國。從渤海灣到北部灣,從沿海到邊疆,都有石油儲藏。
900年前宋代著名學者沈括,對我國古代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知識方面提出了極其卓越的見解。他的見解比西歐學者最初認識到化石是生物遺跡要早四百年。有一次沈括奉命察訪河北西路時,發現太行山山崖間有很多螺蚌殼及如鳥卵之石,從而推斷這里原來是太古時代的海濱,是由於海濱的介殼和淤泥堆積而形成的,並根據古生物的遺跡正確地推斷出海陸的變遷。
1080年(元豐三年),沈括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發現和考察了鹿延境內石油礦藏與用途。他說:「鹿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 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恫恫而出。土人以雉尾囊之,乃采入罐中。頗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煙甚
濃,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道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從上面記載來看,沈括不僅發現了石油並且也知道了他的用途。雖然他當時所謂用途著重於煙墨製造,但他確預料到「此物後必大行於世」,這一遠見為今天所驗證。而今天我們所說「石油」二字廠是他創始使用的,並寫了我國最早的一首石油詩:「二朗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沭陽塵。」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作了更為詳細的記載:「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這里稱石油為「肥」,而不再認為是一種可燃的水,是在進一步認識的情況下對石油的又一命名。
古人還把石油稱為「石漆」。如《太平寰宇記》卷記載:「石漆,延壽城中有山,出泉注地,其水肥如牛汁,燃之如油,極明,但不可食。北方人謂石漆得水則愈熾也。」這里是以屬性(包括顏色、形態和用途)對石油進行命名。
石油在我國古代除了被稱作可燃水、肥、石漆外,還被稱為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石油」這個科技名詞首先由我國宋代科學家沈括提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並提出了「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的科學論斷。由於沈括定名准確,具有科學性,「石油」一詞一經確定就得到廣泛使用,後來諸多文獻中都使用了「石油」一詞。
問題二:石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西晉人司馬彪(公元?~306年)著《後漢書・郡國志》,對延壽縣(現今甘肅酒泉一帶)有如下記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注池為溝,其水有肥,如煮肉洎,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說明當時古人已經開始對石油表徵有所認識,並巳取之利用.這大概是最早利用石油的開始吧!
早在公元1 800多年前,漢代史學家班固著《漢書・地理志》,記有「高奴有洧水可燃」。描述了現今陝西延安一帶的延河支流洧水水面上見到的可燃物質。這也應該是最早發現石油的記載了!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宋沈括在其《夢溪筆談・雜志一》:「 ~延境內有石油,舊說 高奴縣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時珍也有記載《本草綱目・石一・石腦油》:「石油所出不一。國朝正德末年, 嘉州 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復開出數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於井爾。」最初用於照明。
當然,我們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項東西,但文字記載最早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國在公元4世紀或更早的時期鑽探出來的。人們把鑽頭綁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達800英尺。當時油是用來蒸發鹽水並生產鹽。到公元10世紀,人們用竹管來連接油井和鹽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記載了他們上層社會把石油用於制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紀,新建的巴格達(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來鋪設街道的,這些柏油是從該地域天然易採的石油中獲取的。公元9世紀,人們在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開發油田來生產石腦油。公元10世紀時地理學家Masudi和13世紀時馬克・波羅都曾記載了這些油田的情況,後者曾描述這些油井的產量可以裝數百隻船。
石油近代史始於1853年石油蒸餾工藝的發明。波蘭科學家阿格納斯・盧卡西維奇(Ignacy Lukasiewicz)通過蒸餾,從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蘭南部克羅斯諾(Krosno)的Bobrka發現了第一個「岩石油」礦,盧卡西維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煉油廠(實際上是一家釀酒廠)。這些發明迅速地傳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庫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羅斯煉油廠。
問題三:農田下發現石油怎樣處理 第一。我國的沉積環境屬於海相沉積,油層一般出現在幾百米到幾千米的地下,並且石油的勘探是有專業的地質勘探隊伍進行勘探。您怎麼會在農田下發現石油呢?
第二。如果真的在你家的農田下勘探到了石油,如果形成了工業開採的條件,肯定是收歸國家進行開發
問題四: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問題五:哈默是怎發現那麼多石油的 1956年,哈默58歲。他在商戰中積累的財富,多得連他自己也數不清。他確實打算從商界隱退,攜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舉家遷往加利福尼亞,准備平平靜靜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充滿誘惑力的石油業把他征服了,他又開始過起「人生始於六十」的新生活,一躍成為舉世聞名的石油巨子。
當時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家瀕臨破產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實際資產只有3.4萬美元,3個雇員和幾口快要報廢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賣18美分。哈默的一個遠親,是洛杉磯遠近聞名的會計師,他向哈默建議,投資這家石油公司。因為根據美國 *** 對石油業的傾斜政策,用於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資金無須報稅。對於賦閑的哈默來說,他無意收購這家公司,但卻願意借給西方石油公司5萬美元,讓他們再打兩口井。如能出油,雙方各得50%利潤,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這筆資金可作為虧損從應繳稅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兩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漲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嘗到了甜頭,開始涉足石油業。不久,哈默成了這家公司的最大股東,1957年7月當選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哈默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冒著巨大的風險,開始建立一個石油王國。他招兵買馬,物色到最優秀的鑽井工程師和最出色的地質學家,1961年終於在加利福尼亞鑽探到兩個巨大的天然氣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價格一躍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實力也足以與那些世界上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禮了。
那時,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饒的大油田,早已是號稱「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難以染指。於是,具有冒險精神的哈默,頂住公司內外的壓力,把賭注押在利比亞。在別的石油公司放棄的沒有希望出油的兩塊租借地上,哈默鍥而不舍,1966年底,終於發現了石油大礦脈,開出兩個盛產高級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經營下,業務蒸蒸日上,利潤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圍不斷擴大,從國內到國外,從陸上到海洋,先後在中東、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國南海等地找到了豐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區取得的成績最為明顯:他的公司進去最晚,卻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為60億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為全美第12個大工業企業,成為緊挨著「七姊妹」的世界第8個最大的石油公司。
為了更好地適應風雲變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經營的訣竅之一就是從來不在一棵樹上弔死,實行多方位經營。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寶。
1966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亞發現石油後不久,哈默就以8800萬元的股票先後買下珀米安與麥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與發展公司。
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漲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時將每一老股改為三個新股,後來每一新股的價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這一有利時機,以公司的股票當貨幣使用,發展煤炭和化工製品等多種經營。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美國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島溪煤礦公司。該公司年銷售額1.5億美元,原煤蘊藏量達35億噸。1974年,島溪煤礦公司的凈利潤已近1億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億美元優先股的代價買下胡克化學與塑料製品公司,這是美國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筆兼並買賣。
到了70年代,哈默的目光又轉向更廣闊的領域
問題六:迪拜是怎麼發現石油的? 10分 迪拜(Du),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 *** 聯合酋長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繼阿布扎比之後第二大酋長國,中東最富裕的城市,是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被稱為中東北非地區的「貿易之都」。
迪拜位於 *** 半島中部、 *** 灣南岸,是海灣地區中心。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與卡達為鄰、與沙特 *** 交界、與阿曼毗連。常住人口約262萬人,本地人口佔20%左右,外籍人士來自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人常住迪拜的有約20萬人,其他外籍人士來自諸如埃及、黎巴嫩、約旦、伊朗、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官方語言為 *** 語和英語。英語是最主要的商業語。迪拜本地人信仰 *** 教。
迪拜擁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級酒店(帆船酒店)、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哈利法塔)、全球最大的購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內滑雪場等,以活躍的房地產、賽事、會談等近乎世界紀錄的特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如今的迪拜,已經發展為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成為了東、西方各資本市場之間的橋梁,同時也成為了重要的物流、貿易、交通運輸、旅遊和購物中心,是2020年世界博覽會主辦城市。
迪拜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實行自由和穩定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轉口貿易業、旅遊業等非石油產業,還著重發展現代高科技產業,建成了一系列現代化配套基礎設施。
迪拜正以他高速的發展速度讓世界驚嘆,超前規劃、務實奮發成為迪拜締造發展奇跡的重要因素。未雨綢繆、超前規劃、永不滿足、務實奮發成為迪拜締造發展奇跡的重要因素。
問題七:石油是中國人發現的嗎 是的,並且最早鑽油的是中國人。 資料:最早的油井是4世紀或者更早出現的,《博物志》稱「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大如_,注地為溝,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然極明,與膏無異。膏車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謂之石漆。」《酉陽雜俎》稱:「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又《甘肅新通志》載:「石脂水,即石油河,出肅州南山」。《元和郡縣志》記載:「玉門縣石脂水在縣東南180里,泉有苔,如肥肉,燃極明。水上有黑脂,人以草墨取用,塗鴟夷西囊及膏東。」《乾隆新編肅州志》載:「嘉峪關西有石漆,今按赤金東南150里有石油泉,土人取之燃燈」。中國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鑽頭鑽井,其深度可達約一千米。他們焚燒石油來蒸發鹽鹵制食鹽。10世紀時他們使用竹竿做的管道來連接油井和鹽井。「石油」一詞首次在夢溪筆談中出現並沿用至今。[1] 古代波斯的石板紀錄似乎說明波斯上層社會使用石油作為葯物和照明。
問題八:為什麼說中國是最早發現石油而且利用石油的呢 有史記載,石油是被
北魏時所著的《水經注》,成書年代大約是公元512~518年,書中介紹了從石油中提煉潤滑油的情況。英國科學家約瑟在有關論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紀,中國就已經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見,在這以前中國人就對石油進行蒸餾加工了」。
問題九:石油的首次發現時間,地點? 石油(petroleum)這個名稱源於希臘語的petra (岩石)和oleum(油)。原油(crude oil),有時俗稱黑黃金,是一種粘稠的、黑棕色或綠色的液體。一種比較普遍的荒誕說法是:油本身是易燃的,而事實上是從油蒸發出來的氣體是易燃的。石油存在於地殼某些區域的上層。石油的另外一種叫法為石腦油(naphtha),來自於波斯語naft或nafátá(流動)。石油是由各種碳氫化合物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是烷烴鏈。不同的石油可能在外觀、成分、和純度上有些變化。石油是一個重要的「初級能源」,石油也是許多化學產品的原材料,包括溶劑、肥料、殺蟲劑和塑料等。
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宋沈括在其《夢溪筆談・駭志一》:「 ~延境內有石油,舊說 高奴縣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時珍也有記載《本草綱目・石一・石腦油》:「石油所出不一。國朝正德末年, 嘉州 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復開出數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於井爾。」最初用於照明。
當然,我們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項東西,但文字記載最早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國在公元4世紀或更早的時期鑽探出來的。人們把鑽頭綁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達800英尺。當時油是用來蒸發鹽水並生產鹽。到公元10世紀,人們用竹管來連接油井和鹽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記載了他們上層社會把石油用於制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紀,新建的巴格達(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來鋪設街道的,這些柏油是從該地域天然易採的石油中獲取的。公元9世紀,人們在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開發油田來生產石腦油。公元10世紀時地理學家Masudi和13世紀時馬克・波羅都曾記載了這些油田的情況,後者曾描述這些油井的產量可以裝數百隻船。
石油近代史始於1853年石油蒸餾工藝的發明。波蘭科學家阿格納斯・盧卡西維奇(Ignacy Lukasiewicz)通過蒸餾,從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蘭南部克羅斯諾(Krosno)的Bobrka發現了第一個「岩石油」礦,盧卡西維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煉油廠(實際上是一家釀酒廠)。這些發明迅速地傳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庫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羅斯煉油廠。
1848年俄國工程師F.N. Semyenov在巴庫東北方的Aspheron半島開采了第一口現代油井。
20世紀50年代中期,煤仍舊是世界上首要的燃料,但油很快就取而代之。在1973年和1979年的能源危機之後,經常出現對石油供應的重大媒體報道,這使得人們意識到:作為一種經濟的能源,石油是一種最終將被耗盡的有限資源。當時大部分流行的預言都非常可怕,其中許多並沒有實現。作為燃料,石油的前景仍有爭議。今日美國報新聞(2004)報道:地下的石油儲備量只剩下40年。一些言論認為石油的總量是有限的,1970年的可怕預言只不過是被延期了而已。另一種言論則是技術上可以使廉價的碳氫化合物得以繼續生產,並且地球擁有巨大的以瀝青砂、瀝青田和油頁岩形式存在的非傳統石油儲備來源,這使得石油的使用在未來還能持續非常長的時間。
如今,大約90%的車輛燃料需求通過油來滿足。石油佔美國全部能源消費的40%,但卻僅占電力生產的2%。作為大量交通工具的便捷能源,以及作為許多工業化學品的基礎,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對石油的獲取成為引發幾次軍事沖突的一個主要因素,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波斯灣戰爭。世界上約80%的易開采儲備在中東,其中62.5%來自於5個 *** 國家:沙特 *** (12.5%)、 *** 聯合酋長國、伊拉克、卡達和科威特。美國只擁......>>
問題十:最先發現石油的國家是哪個? 中國
⑻ 岩石黃油墨怎麼調
岩石黃油墨可以這樣調:桃紅4份與黃和藍各1份調配,可獲得紅棕色相;若桃紅、黃各1份,藍2份,可配調出橄欖色;桃紅、黃各1份,藍4份混合配調,可獲得單間綠色的色相。
⑼ 石油是從哪裡提取出來的
石油是從油頁岩中提取出來的。油頁岩又稱油母頁岩,是由沉積在淺海和湖沼中的腐泥轉換而來的。它的原始物質除古代水生植物、孢子和花粉之外,還有若干動物質。在地殼不斷下降和在深水缺氧的條件下,經嫌氣細菌的作用,使腐泥中的有機物質發生還原與分解反應,形成含有豐富碳氫化合物的瀝青砂和油頁岩。全世界油頁岩和瀝青砂含油的總儲量高達14160億噸。已探明的礦藏含油4400億噸,相當於7084億噸標准煤。
對油砂礦的開采,淺層的可採取原地露天開採的方法,深層礦脈必須附設地下開采設備。加拿大的埃克森資源公司在冷湖礦建造一種能向地下427米深處的厚瀝青砂礦床注入熱蒸汽的裝置,通過定向井眼,確保蒸汽在礦床中最大限度地均勻分配,以加熱瀝青砂並迫使油流至地面,這種方法稱為「半原地」回收法。油母頁岩是一種不透水的含油岩石。用上述的方法開采是行不通的。對這種油礦的開采大體步驟是:把油頁岩礦石粉碎成極細的粉末,經過加熱處理,或者化學處理,便可從油頁岩中獲得原油。但這種方法採油率低,從5000萬噸礦石中僅能提取500噸石油。因此,研究和探索新的採油手段和提取石油的方法,是科學家們的努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