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北華石油怎麼樣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北華石油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4-16 23:25:19

❶ 魯東大學和北華大學哪個好

其實,這兩個大學都差不都,魯東大學環境好,在煙台海邊。北華大學在吉林,在一個市裡,到時候復習找導師方便。如果考東北石油研究生,那就北華大學上吧,其實都差不多,到時候考研就行,看你自己。

❷ 北華大學跟長江大學比哪個好

顯然是長江大學好一些,不說別的,長江大學雖然是二本,但是省部級共建重點綜合性大學,以石油專業為特色主打專業,全國排的上號,整個湖北省就長江大學有石油專業,而且這個專業進入一本招生批次,畢業生幾乎幾乎都是在全國各地的油田企業,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國家龍頭暴利企業高層領導都有長大校友,都與長江大學有校企合作定向培養班,好工作不用愁,年薪幾十萬也不稀奇。。。

❸ 美術專業 是報考北華大學好 還是東北石油大學好呢

東北石油大學的美術在華瑞學院,本人在大學三年了,還沒見過跟本部跟華瑞的任何交流,慎思之...

❹ 北華大學,遼寧工業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大連工業大學,沈陽化工學院哪個更好

大連工業大學。

❺ 是北華大學比較好還是湖北的長江大學好

長江大學的石油專業還好一些吧

❻ 北華大學咋樣

北華大學是1999年9月經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師范學院、吉林醫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的一所融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學。

學校位於吉林省吉林市,總佔地面積11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在校本專科學生、研究生、外國留學生17000多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839人,其中教授149人、副教授690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蔣有緒為我校兼職教授、林學學科首席專家。

學校實行校、院、系三級建制,校、院兩級管理。現設有16個學院,6個教學輔助單位,8個科學研究所。現有16個碩士點,45個本科專業,2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專業涵蓋理、工、農、醫、文、史、法、教育、管理9個學科門類、其中醫學檢驗診斷學、生化制葯、古籍整理與東北地方史研究、自動化技術、長白山森森資源保護與開發等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

學校的教學設施行先進,功能齊全。圖書館藏書115萬冊,《北華大學學報》等4種學術刊物,深受國內外讀者的歡迎。

學校十分重視國際教育與交流工作,先後與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家的19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

學校新校區建設工程已經全面開工,經過2_3年的努力和建設,北華大學將會以嶄新的面貌屹立於美麗的松花江畔,成為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競爭力強、使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整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點學科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❼ 吉林北華大學

北華大學是吉林省省屬規模最大的重點綜合性大學,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師范學院、吉林醫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而成。學校坐落在風景迷人的霧凇之都、中國魅力城市——吉林市。
學校現有東、南、北三個校區,佔地面積126.3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3.03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84億元,館藏圖書256.27萬冊。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22100人,其中本科生18803人。擁有27個學院(政法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體育學院、文學院、外語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與生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軟體學院、交通建築工程學院、林學院、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學檢驗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葯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成人與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另有3個部(中心)(大學外語教研部、教育技術中心、工程訓練中心);63個本科專業,涵蓋10個學科門類(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38個碩士學位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醫學),涵蓋了9個學科門類、21個一級學科;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森林培育);6個省重點學科(森林培育、臨床檢驗診斷學、專門史、內科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課程與教學論);1個省重點實驗室(森林與生態環境實驗室);1個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院);1個省博士後科研創業基地;1個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檢驗與測試基礎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示範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學校是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是全省唯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至2007年9月末,師資隊伍總量達到1559人,其中教授212人,副教授539人;省教學名師2人,省首席教授1人,省主講教授1人,省中青年骨幹教師5人;省高級專家1人;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6人;省級拔尖創新人才1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0人;校教學名師11人,校學科帶頭人65人,校中青年骨幹教師97人。
學校依託自身辦學條件和教育資源優勢,加強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務,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區域、行業經濟與社會發展中不斷提高貢獻率。近三年,教師承擔世界自然基金會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省、市科研課題234項,企事業委託項目25項,校管項目392項。已通過國家、省、市(廳局)鑒定的科研成果71項,其中結論為國際先進的2項,國內領先的14項,國內先進的24項;獲得省、市(廳局)科研成果獎130項,國家專利9項;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977篇。教師承擔各類教學研究項目440項(國家34項、省102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593篇;出版教材、著作149部。在近兩屆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評獎中,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0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6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總數和獲省級一等獎以上成果數居省屬高校之首。
學校實施開放發展戰略,拓展辦學空間,先後與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國家的27所院校或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合校七年來,聘請外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170餘人次,派出中青年骨幹教師、科研與管理骨幹赴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訪學、科研合作、參加國際學術會議160餘人次。學校還與韓國開展2+2、3+2模式和與美國開展1+2+1、MBAl+1模式的合作辦學,與姊妹校進行學生對等交流。學校先後兩批接受來自巴基斯坦、索馬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84名留學生進入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學習。2006年8月教育部批准學校成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 2007年學校與韓國江原大學校共建孔子學院。學校主動適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在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融匯交流中得到了新的發展。
學校萃取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精華,傳承原四校半個世紀辦學積淀的底蘊,特別是經過組建以來的建設發展,辦學條件和校園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專業結構日趨合理,辦學層次日益齊全,教師隊伍結構比較合理,設備、設施條件初具規模,國際教育和學術交流深入開展。當前,全校師生正遵循「崇德尚學、自強力行」的校訓,為把北華大學建設成為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教學質量高,科研實力強,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而不懈努力。
歷史沿革

吉林師范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在吉林崇文書院創建的吉林省初級師范學堂。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吉林師范學校獲得新生,1952年8月遷到江南(現吉林二中校址),1966年7月,吉林師專與四平師專合並,仍稱吉林師范學院。1978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吉林師范學校恢復為吉林師范學院。到1999年,吉林師范學院已建成一所學科比較齊全,多種形式,多種層次辦學的具有相當規模的地方高師院校。
吉林醫學院的前身是1928年孫宗堯創辦的吉林私立助產學校。1947年12月被國民黨吉林教育廳接收,改名為「吉林省立助產學校」。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省人民政府將原吉林省立助產學校和華英高級助產職業學校合並接收,1949年6月改名為「吉林省衛生幹部學校」。9月,校址遷到崇文胡同,即現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所在地。1958年升格為吉林醫學院,1959年6月,又調整為吉林省吉林醫學專科學校。1973年11月恢復為吉林醫學院。至1999年,吉林醫學院已成為吉林地區醫學教學和研究中心,共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4萬人,他們大部分已成為醫療衛生和醫學教育、科研工作的骨幹力量。
吉林林學院的前身在吉林林業學校,始建於1952年,校址在長春市何家屯。1953年10月,學校遷往吉林市江南,1958年3月,改名為吉林省林學院,1960年5月,更名為吉林林學院。1964年3月,吉林林學院改建為吉林林業工程學院。1972年吉林省林業技工學校、吉林省林業幹部學校和吉林省林業學校三校合一,成立吉林省林業學校,校址在吉林市江南泰山路32號。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教育部批准,在吉林省林業學校的基礎上,恢復和改建吉林林學院。至1999年,吉林林學院已成為全省的林業教育和科研中心,成為多學科、多層次共同發展的地方高等學校。
北華大學北校區
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是吉林省最早的職業學校——吉林省立職業學校,始建成於1920年9月,原址在吉林市德勝門外,北山腳下。1935年,校名改為吉林省立吉林工科兩級中學。1946年吉林解放後,劃歸東北行政委員會工業部領導,改名吉林工業專門學校,選定江北人造石油工廠住宅區作為新校址(現北華大學北校區)。1952年秋,學校改由重工業部領導,改名為吉林工業技術學校。1958年學校創辦了吉林電氣化學院,1959年6月,經冶金部批准,升格為吉林冶金電氣化專科學校。1984年10月,改名為吉林電氣化專科學校,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領導。至1999年,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有79年歷史的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電專的校友遍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為國家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現在作為北華大學北校區,位於吉林市龍潭區新山街1號。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位於北華大學北校區,是以培養電氣信息類專業人才為主的工科學院。現有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6個本科專業,《電力電子及電力傳動》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09人,專科生 152 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121人,專任教師86人,教授9人,副高職稱30人。教師中博士3人;省拔尖人才2人。學院設有三個系、一個部,7個實驗室,2個中心,5個實習基地。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科研實力。學院教師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三等獎三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四等獎1項;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2項;出版專著、規劃教材30餘部。在國家重要期刊、核心期刊等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EI收錄15篇,ISTP收錄4篇。目前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9項。科研成果轉化多項,其中《高效大功率整流電源》已應用於上海鑫冶、湖北大冶、山東東營、吉林吉化等20多個省市的大型企業中,近三年產值近千萬元,贏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學院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科技創新團隊成果豐碩,先後獲得大學生電子競賽國家一等獎、二等獎、「挑戰杯」競賽吉林賽區特等獎、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全國冠軍等各項獎勵100餘項,自動化技術創新基地被確定為吉林省示範性大學生創新基地。
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畢業生廣受社會用人單位歡迎。
機械工程學院位於北華大學北校區,是一所培養以機械為主,機電結合的復合型、寬口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工科學院。現有機械設計理論專業碩士點和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工業設計、工業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個本科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和數控技術4個高職專業。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240餘名。
學院現有教職工61人,專兼職教師50名。其中教授、副高職稱22人、中級職稱10人;博士、在讀博士9人;碩士、在讀碩士26人;現有機械工程、工業設計兩個系,1個實驗中心,1個技術研究所,6個實習基地。2003年以來共獲專利10項;承擔國家863項目子項目2項、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1項、省部級資助項目5項;先後承擔教研課題17項,省部級9項;獲得教學成果獎18項,國家級3項,省級7項。三年來共獲得科研經費590萬元,與周邊企業合作完成科研或產業化項目12項。學院骨幹教師已經形成了特種機器人技術研究與應用、機械CAD/CAM、機械傳動及其自動控制、數字化製造技術等穩定的研究方向,每年都能得到充足的科研經費,並培養一定數量的碩士研究生。學院教師非常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利用和教學軟體的開發工作,為保證本科生的培養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多年來,他們本著「加強基礎、拓寬專業、重視實踐、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辦學思路,注重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理念、採用「導師制」等辦法、始終堅持「寬口徑、復合型、實用型」的人材培養模式,注重特色教育,把人才培養的質量放在第一位,並作為主要的工作目標。因此,該院的學生受到了較系統和全面的訓練,具備了很強的實踐能力和開發創新能力,在國家和省級各項競賽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如: 2002年獲吉林省大學生電子競賽三等獎;2003年獲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2003年獲吉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2004年獲第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書大賽銅獎;2004年獲吉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書大賽銀獎;2004年獲首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東北賽區一等獎;2004年獲吉林省大學生電子競賽二等獎等。另外,該院大學生參加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通過率達30%以上;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達80%以上。考研率每年在10%以上,而錄取率則占報考人數的50%以上。
該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 ,在2002年3月成立了北華大學機電集成技術研究所,這是一個以實用機器人技術及機電一體化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研究機構,以姜生元博士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教師是該所的骨幹力量,另外該所還在校內首創了招收優秀本科生作為研究所科研助理的培養制度,每年培養科研助理15人左右,明確了學生的學習方向,刺激了本科生的學習熱情,所培養的學生不但為研究所完成了很多科研項目,這些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大幅度地得到了提高,深受社會用人單位的好評。該研究所在從事基礎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同時,積極創造與相關企業進行深層次技術合作的機會,在科研活動中注重高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和技術推廣。研究所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工業自動化、機電系統動力學模擬與模擬(虛擬樣機技術)、生產線數控改造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製造、技術咨詢等業務。研究所先後承擔了國家863重大專項子課題「海底管道內爬行器及其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項目「機械自適應型管道機器人虛擬樣機技術研究」、吉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三軸差動管道機器人技術研究」、吉林省科技廳項目「經濟型多功能管道機器人」、「纜索維護機器人」等縱向高層次科研項目8項。研究所在北華大學校管科研基金的資助下,努力開展具有市場開發前景、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預研項目。在管道機器人、纜索維護機器人等方面積累了不少成果,並發表了學術論文20餘篇。所長姜生元博士獲得了2004年吉林省傑出青年研究基金的資助,在吉林省內具有較高的學術譽。
機械工程學院秉承北華校訓,崇德尚學鍛造學院培養特色,自強力行打造人才培養亮點,爭取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高級人才。
校標校訓

北華大學校訓釋義:
崇德:崇尚有德的人。語出《書·武成》「崇德報功」。
尚學:尊重知識,追求真理。尚:推崇;尊重。學:學問;知識;學說;學術。
自強:自己努力向上。語出:《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禮記·學記》「知困,然後自強也」。
力行:努力從事,盡力去做。語出《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史記·儒林列傳》「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
「崇德尚學,自強力行」,比較貼切地概括了該校的發展歷程與價值追求,有較強的感召力和滲透力。
從哲學視角看,它反映了該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認知自我的態度方法,體現了尊重知識、追求真理的學術取向,自強不息、身體力行的幹事精神和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相統一的哲學概括。
從歷史視角看,它反映了原四校的歷史沉澱、凝聚和發展,符合學校的自我定位。既是原四校校訓及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又是學校組建以來所積淀成果的總結和升華。
從文化視角看,它反映了北華人在傳承、整理和發展科學文化活動中形成的關於自身的價值追求、行為方式和行為准則的文化成果,既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又體現了對知識的渴求、真理的探索和對科學的崇尚,是北華人自強不息,不怕困難,追求卓越,勇於奉獻,在困境中崛起精神的真實寫照。
本校訓形式簡單,內涵豐富,好讀易記,易於在師生中傳誦。
北華大學標志設計創意說明:
本標志以學位帽為主要元素,配以江水、雙環符號和北華大學中英文對照設計而成。學位帽是代表高校的最佳視覺形象,是學識的象徵,雙環符號代表科研,二者結合很好地體現了「教學立校、科研強校」的辦學理念。四條江水寓意著原四所高校,於1999年9月合並,它們共同匯入松花江,猶如豐滿大壩泄洪齊發,又如原四所高校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實現實質融合,同舟共濟、激流勇進。學位帽下的發射構成既是陽光又似太陽,同時又是科技的象徵,12個鋸齒象徵著一年中的12個月。標志整體形式為圓形,它是團結、向心力、凝聚力的象徵,同時也象徵地球,寓意學校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蘭色寓意浩瀚、深遠和純凈,象徵著天空和海洋,也是北國江城的最佳體現。整個標志融思想性、可識性、藝術性、獨創性為一體,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❽ 誰知道北華大學咋樣啊

東華大學、西華大學、北華大學、南華大學。東華大學為211,並且在上海,比較不錯。南華大學在湖南衡陽,核專業比較牛,現在基本一本了。西華大學、北華大學沒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沒有博士點,比較次些。

❾ 北華大學怎麼樣教學水平和就業率咋樣

這個學校,能不來還是不要來。2000年左右和並的由吉林醫學院、林學院、師范學院和幾個中專成立的大學。在我們吉林市這學校口碑不好,教學沒什麼水平就業就別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