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國打伊拉克後怎麼獲得石油
擴展閱讀
口服的產品保質期多久 2025-01-22 21:03:42
運營社群需要什麼工具 2025-01-22 20:54:08
重慶人力資源如何 2025-01-22 20:40:33

美國打伊拉克後怎麼獲得石油

發布時間: 2024-05-02 22:42:39

㈠ 伊拉克戰爭後,美國從中得到了什麼呢

伊拉克戰爭美國花費超過10000億美元,人員傷亡數十萬,如果不從伊拉克得到一些什麼,美國會不惜代價發動這場戰爭嘛?說為了伊拉克人民的幸福那都是借口,美國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伊拉克戰爭,雖然美國沒有實際的從伊拉克掠奪金錢和石油,但是等效獲得的東西,是金錢和石油無法比擬的!

美國對於波斯灣地區石油控制慾望,到現在還沒有停止,目前的矛頭已經對准了波斯灣地區另一個石油大國伊朗,或許美國還會通過一場伊朗戰爭來控制整個波斯灣地區。那個時候,美國或許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㈡ 伊拉克的戰後石油,受益最大的是誰

中石油在伊拉克有三個油田項目,即Ahab、Rumaila和Hafaya項目,其中中國石油有5個項目。可采原油儲量42650億桶。此外,2013年底,中石油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收購了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在伊拉克西Gurna-1技術服務合同(976)中25%的股份。6500萬桶換句話說,僅中石油就有6家。剩餘可采儲量403150億桶,是外國石油公司在伊拉克投資的最大股本儲備。

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貿易夥伴。兩國雙邊貿易額從2002年的5.17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底的175億美元。中國現在是伊拉克石油的最大客戶,基礎設施狂熱者也有事情要做。

㈢ 美國打伊拉克花了幾千億美元得到石油了嗎聽新聞說大部分是中國的中石油中石化在那開發。

美國參加二戰,尤其是歐洲戰場,死傷了幾十萬人,無數的金額。戰後還以3百億美元幫助歐洲復興。它得到了什麼? 土地?資源?金錢? 伊拉克戰爭:這要從兩伊(伊拉克-伊朗)戰爭說起 - 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伊戰爭的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伊朗傷亡和被俘10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伊拉克因戰爭向阿拉伯國家大量舉債,單科威特就超過150億美元。伊拉克因此希望OPEC減少產油量,提高油價,以便伊拉克能從石油獲得更多的利潤還錢。但科威特反提高產油量,使得油價大跌,想逼迫伊拉克接受兩國間長久各種糾紛的方案。結果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將之劃為伊拉克的第9省。海灣危機爆發。第一產油大國沙特與伊拉克有一千千米的邊境,也糾紛不斷。沙特怕伊拉克藉機入侵,聯合科威特向聯合國求救。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678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的最後期限,否則國際社會有權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伊拉克拒絕。1991年1月17日凌晨,多國部隊從沙特提供的基地發動「沙漠風暴」行動。大敗伊軍。伊拉克從科威特撤出。2月27日,伊拉克宣布無條件接受安理會關於海灣危機的12項決議。海灣戰爭宣告結束。戰後數年內聯合國派各檢查小組進入伊拉克依決議檢查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情況。伊拉克違反決議,百般刁難。聯合國小組屢次無功而返為後來伊拉克戰爭埋下伏筆。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薩達姆有個表弟綽號「化學阿里」。曾以毒氣彈殺死國內8千多庫爾德族老少婦女)繞過聯合國,與多國聯合對伊拉克進軍。打垮薩達姆政權。
現美國已自伊拉克全部撤軍。只留少數的教導員。

伊拉克在過去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從西方媒體引述的統計數字就可以看出來。

伊拉克:在薩達姆時代,完全是獨裁統治。雖然也有〝選舉〞,但每次都是薩達姆高票當選,他拿到的選票有時超過全國總人數。當然,這些"票"也並不都是作假,薩達姆大搞個人崇拜,廣大民眾被洗腦,崇拜"偉大領袖"。《紐約時報》曾刊文諷刺說,在八十年代,個人崇拜文化讓伊拉克的1,700萬人口翻了一番,成了3,400萬,其中有1,700萬人民和1,700萬薩達姆肖像(遍布全國各地)。

在結束了薩達姆的專制統治之後,伊拉克不僅實行了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成功地進行了多次全國性選舉,由此產生了民選領導人,政局穩定,而且伊拉克的經濟也發生重大變化。

在薩達姆統治後期,伊拉克人口2,600萬,人均GDP只有625美元,通貨膨脹率高達三位數。現在,伊拉克人口增至3,500萬(增幅35%)。人均GDP增至4,600美元(增了七倍半)!通膨率從原來的百分之一百多,降到6%。在全球經濟成長緩慢的情況下,伊拉克的經濟卻快速成長,2006年,遽增17%!2011年成長9.9%,2012年成長10.2%。

經濟成長名列前茅

伊拉克的經濟之所以發生巨變,是因為走向市場經濟:戰後第二年——2004年,伊拉克就改革稅率,實行單一稅率(flat
rate)15%,由此進入全球實行單一稅率的27國(地區)行列——香港(14%)、新加坡(16%)、愛爾蘭(12.5%)、俄國(13%)等。

伊拉克並把關稅降低到5%,制定優惠的外資政策,吸引大量外資,尤其是國際石油巨頭。由此使伊拉克的石油產量迅速上升:在剛開始的2004和2005年,就分別成長了7%,2006年,石油生產設施修復重建完善之後,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大幅成長了40%!

國內官方媒體當年渲染說,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主要目的是為了佔取那裡的石油。但美國在鏟除了薩達姆後,馬上把當地的石油管理權等交給了伊拉克新政府的石油部,等於交給了伊拉克人民。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金米特(Robert
Kimmitt)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美國把石油主權交給伊拉克人民之後,沒有想做任何一點影響伊拉克石油政策的事情。"

中石油、中石化在伊拉克

而且近年美國在本土的石油開采劇增,去年底美國石油產量已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和俄國,成為全球第一。而中國,目前則已佔據了伊拉克最大開采份額。所以當伊拉克ISIS鬧事時,最著急的其實是中國。

現在無論人口成長率,還是經濟成長率,伊拉克都名列世界前茅!這些成就,都歸功於結束了獨裁統治,實行了民選制度,並走向了市場經濟的道路等。

㈣ 伊拉克石油

伊拉克石油生產、輸送、存儲設施在戰爭中遭到了破壞,因此需要重建,加上交通、通訊、醫療、教育等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內的重建,所以需要大量的商業機構參與。
比如,油井被破壞了,要回復生產就先要修復、招收工人、培訓,等等都需要先期投資。那麼把這個重建、開采機會給誰就是問題了。美國人一般是採取招標的方式,首先在投標條件上就對美國或盟國公司傾斜,規定在伊拉克戰爭中反對美國的國家及拒絕向伊拉克派兵的國家的公司沒有投標資格。
其次在招標過程中照顧美國公司,讓美國公司中標。
另外也有不經過招投標,直接和美國承包商簽合同的。
這其中自然包括各種灰色的關系,媒體爆料出來的丑聞也不少。給你貼幾個。

伊拉克重建合同黑幕曝光 美國官員明目張膽索賄
2004-4-19 13:30:42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稱,美國人領導的聯盟臨時管理當局(CPA)最近被指控在伊拉克重建工作的招標項目中收受賄賂。目前,華盛頓方面已經派出了一個調查小組前往巴格達,而一些在伊拉克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將在調查中提供證據和證詞
把握升浪起點 外匯交易怎樣開始?
外匯市場直通車 沒有必賺只有穩賺
。據估計,受賄事件可能已經導致大量石油被非法銷售到海外。

美官員索賄明目張膽,大公司氣憤之至

《泰晤士報》表示,這次的受賄問題是一位英籍的聯盟臨時管理當局顧問捅出來的,而此前各大媒體都沒有詳細報道過這些內幕消息。作為受賄事件的證人之一,這位顧問將會在不久後進行的調查中作證。

據內部人士透露,聯盟臨時管理當局在發放合同的時候,一直存在著巨大的問題。很多看到合同承包項目的專家都曾經吃驚地說:「誰會掏這么多錢,購買這么點服務?」而對於這些專家的意見,聯盟臨時管理當局官員似乎一點都不在乎。

目前,美國政府還沒有公開說明,到底是什麼事情導致調查小組前往伊拉克,不過,分析家猜測,一些曾經在競標中失利的國際大公司可能向有關部門反映了這些黑幕。

一位不願意公開姓名的大公司代表向《泰晤士報》透露,在參與伊拉克重建項目工程競標的時候,幾乎每個環節都有黑幕存在,一些負責合同最終結果的官員甚至明目張膽地向大公司索賄。「整個過程簡直就是肆無忌彈」,這位代表對記者氣憤地說。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很多西方國家在爭取合同的時候,行賄的資金數量成為了決定合同歸屬最重要的因素。知情人還透露,在其中幾個最重要的合同中,聯盟臨時管理當局根本就沒有進行過任何磋商,而是不明不白地就宣布某個公司為最終的獲勝者了。

通信、建築是重災區,部分人靠石油牟利

據悉,伊拉克重建合同個個都數額巨大,一些項目的總承包額超過了10億美元。而在這些合同中,通訊、安全、建設等類型的合同則是利潤最為豐厚的,同時也是競爭過程最黑暗的。

一家英國公司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伊拉克重建的招標過程完全是暗箱操作,而其中包括決定伊拉克未來經濟的重要項目,例如通信工程等。這家公司還表示,靠行賄得到訂單的另一個結果就是,承包公司很可能會粗製濫造、偷工減料,一旦這些工程竣工,將帶來嚴重的後果。

還有官員表示,涉嫌索賄的人,不僅包括聯盟臨時管理當局的某些高級官員,還有不少美國五角大樓的官員,總之,參與在這些合同中受賄的官員人數和級別都不低。

除了在承包工程上存在丑聞,聯盟臨時管理當局負責的其他項目也有很多漏洞。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聯盟臨時管理當局盡快讓幾個大型油井恢復了產油。然而,經過了半年多的休整,伊拉克的產油量還是沒有恢復到戰前水平,這也造成了世界油價不斷上漲。

內部人士透露,伊拉克目前的真實產油量可能遠大於聯盟臨時管理當局的統計數據。因為,油井產出的很多石油並沒有納入統計范圍,而是被某些石油公司偷偷運走,在國際市場上銷售以換取暴利。

目前,調查工作即將全面展開,美國政府還沒有公開對此事發表任何看法。

美國哈利伯頓再獲伊拉克重建巨額合同引爭議 2004-01-21

由於在伊拉克重建項目上向美國政府多收了6100萬美元,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服務公司美國哈利伯頓公司曾受到美國人的強烈指責,連曾擔任過該公司總裁的美國副總統切尼也因此受到連累,懷疑他從中幫了忙。但是,哈利伯頓的生意卻一點也沒耽誤,它的子公司剛剛又從美國政府獲得了價值12億美元的合同。

這份合同是哈利伯頓的子公司KBR同美國國防部的下屬機構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簽訂的,主要涉及伊拉克部分油田的石油開采,加工,油田建設和保養等項目。哈里伯頓是美國軍方的長期供貨商。

一名民主黨參議員稱此事「不可思議」,說這擺明是一種特殊照顧,而哈利伯頓公司卻說,再次獲得新合同,恰恰證明它是清白的。

美國公司簽訂重建伊拉克合同

美國公司簽訂重建伊拉克合同 1

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好,首先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歡迎大家收聽我們給大家准備的有關伊拉克重建問題專題節目。

眾所周知,獲取伊拉克石油資源是美英兩國軍事侵襲伊拉克的主要目的之一。現在薩達姆政權已經垮台,焦點又是重建伊拉克問題。目前重建伊拉克的工作落到美英公司手中,因為參加重建的公司由美國選擇。

伊拉克戰爭剛剛結束後,該國的局勢逐步趨於穩定,但是該國的經貿和工業基礎急需重建。

22年裡經歷了三場戰爭的伊拉克,今天把一切希望寄託在美國公司上,因為美國目前統治著伊拉克,一切合同都是以美國的名義簽署的。

目前主管伊拉克事務的美國退伍將軍迦納管轄的美國國際發展援助機構是簽訂重建工作合同的主要決策者。

重建伊拉克的許多合同是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就已起草好的。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在伊拉克戰爭爆發的前幾天,美國數家公司與該機構簽訂了價值十億美元的合同。在所有公司中,名為哈爾波爾頓的公司尤為突出,該公司在1995年至2000年由美國時任副總統切尼領導。

3 月24日迦納領導的美國國際發展援助機構與美國的杜林格公司簽訂了一項修建烏姆蓋斯爾港口價值五百萬美元的合同,雖然這項合同價值不高,但是重要的一點是該港口所具備的條件。因為伊拉克從海上獲得的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要佔總援助的百分之六十。難怪美國要把住這一港口,此外許多證據證明:3月24日美國消防公司的消防人員進入伊拉克南部,進行撲救油井大火工作。但事實上,這些人早在3月24日的前三個星期就已經秘密進入科威特待命。

上述美國消防公司實際上也是一個切尼負責的哈爾波爾頓總公司的一個下屬公司。該公司在3月24日前,與美國陸軍簽署了一項秘密軍事協議,撲救伊拉克正在燃燒的油井。

美國政府清楚地知道,重建伊拉克需要幾千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美國也知道伊拉克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蘊藏國,因此,美國公司就大膽地簽署了重建協議。此外,美國總統從國會還獲得20億美元的重建伊拉克援助款。布希與布萊爾的想法恰恰相反,布希希望聯合國在人道主義援助活動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但反對聯合國插手伊拉克重建問題。在美國內部鮑威爾更傾向英國的立場,但是美國五角大樓的鷹派決不允許其他外交傾向左右布希。

實際上,迦納也是在五角大樓官員的施壓下當選為伊拉克新任長官,迦納此前是一個很有經驗的軍火商。布希認為:在伊拉克需派一名將軍,在五角大樓的監督下完成在伊拉克的任務。

迦納在伊拉克戰爭開始前,大約聯系了12 家美國公司,並與上述公司簽署了在18個月內,修建伊拉克高速公路,為四百萬伊拉克學生印刷教科書,重建25000所學校,270座醫院和一千家配備有美國醫療設備的診所的協議。遺憾的是在這些合同中,沒有法國和德國公司,甚至聯合國也因反對美國襲擊伊拉克而被剝奪了參與伊拉克重建和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權利。

美國公司簽訂重建伊拉克合同 2

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好,首先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歡迎大家收聽我們的「美國公司簽訂重建伊拉克合同」節目的第二部分內容。好下面請聽我們今天的這一節目。

美國最近在很多問題上採取單邊主義政策和單邊主義軍事行動,這都是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片面看問題的結果。英國作為一個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對控制伊斯蘭國家很有經驗,英國認為:不可能對一個伊斯蘭國家長期進行軍事管制。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也認為:美國只有通過間接的、非軍事的途徑才能繼續控制伊拉克。鮑威爾甚至對美國向他國施加外交壓力表示憂慮,他認為其他國家也可以參與戰後伊拉克的重建工作。但是五角大樓官員根本不聽他的建議。

鑒於此,鮑威爾出訪波斯灣周邊阿拉伯國家,希望阿拉伯國家也努力參與伊拉克重建工作。鮑威爾認為:伊拉克戰爭給波斯灣阿拉伯國家製造了良機,因為阿拉伯國家可以增加石油產量,以彌補伊拉克在石油市場上的空缺。當然美國並沒有對伊拉克未來失去希望,美國清楚地知道,伊拉克每天出產600萬桶石油,一年的石油收入可達500億美元。

自從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石油換食品計劃以來,伊拉克獲得的24億美元的石油收入,全部打入了聯合國監督下的紐約分行巴黎BNP銀行的賬號。此外,還有相當於兩億兩千五百萬美元的約800——900萬桶伊拉克石油儲存在土耳其的吉哈港口。

目前美國還打算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為伊拉克樹立起石油大國的形象,不過這需要耗資50 億美元重建在對伊制裁時期遭破壞的伊拉克煉油廠。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美國的四大石油公司再次重返伊拉克石油領域。而羅馬尼亞到北歐的所有石油公司也都亟待著進入伊拉克石油領域,從中獲得更多的好處。法國公司也排在英西兩國公司的後面,期待著美國是否開恩讓該公司參與伊拉克重建工作。

現今美國公司打算在短期內把日產250萬桶的伊拉克石油增加到600萬桶。之後進一步達到沙特的石油日產量,沙特目前的石油日產量達800——900萬桶石油。

美國官員目前打算讓伊拉克石油私有化,以便廢除薩達姆時代簽署的所有伊拉克石油合同。對此俄羅斯半私有化的魯克阿維勒石油公司則決定,將維護自己在伊拉克西格爾納煉油廠的應有權利,該公司強調:要讓美國好吃不好咽。該公司總裁憑其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親密關系威脅美國,要求美國賠償200億美元的損失,否則將向國際法庭提出起訴。

美國的有關負責人為了把伊拉克目前的石油日產量從250萬桶增加到600萬桶,需要投資350億美元。如果讓伊拉克的石油日產量達到900萬桶,則還需增加200億美元。

法國圖塔爾石油公司對伊拉克的麻木特和伊本歐姆爾河油田也做出類似的聲稱,該公司聲稱:該公司一年多來一直研究開發伊拉克以上油田。法國希望美國相信他們的聲稱,至少他們也能從伊拉克石油業受益。

部分石油公司則不想在美軍控制伊拉克時期在伊拉克作長期投資。他們認為這樣風險大,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軍政府沒有信任感。他們認為,伊拉克人掌管該國石油業比美軍控制要好得多。至少簽合同的手續比較簡化,收集相關資料需要三個月,研究這些資料需要六個月,到正式簽合同,最多也只需要兩年。如果美國控制伊拉克石油業,情況就大不相同,從進入石油區到生產石油少則需要五至七年,多則需要十年。

在伊拉克的通訊業,美國需要投資十億美元才能重新啟動伊拉克的固定電話線。此次戰爭爆發前,法國公司曾在伊拉克通訊基礎設施投資,毋庸置疑,法國公司當然想參與伊拉克的通訊業重建工作。

至今美國還沒有宣布許多伊拉克重建方案,無疑從伊拉克啟動移動手機到交通運輸以及保障伊拉克人民的所有必需品,足讓美國的工業運轉數年。

㈤ 美國打完伊拉克後,為何不開採石油

因為石油經濟,美國的石油很多,但大多是作為戰略儲備不開采或少量開采,間接控制影響石油產地,鞏固自己的美元世界結算貨幣地位,中國從中東拿石油就受到種種鉗制,不得不大量進口俄國石油。



為了讓這個印鈔票的游戲玩得更長久,美元幣值開始周期性波動,它掛鉤計價的對象就是已經成為世界工業血液的石油。

所以不只是美元利用石油維護其霸權,而是通過調控石油價格(其實也就是相對於美元的關系)來調控美元幣值,進而發揮其全球金融指揮棒的威力。



㈥ 伊拉克戰爭後,美國從中得到了什麼

很多人認為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從伊拉克搶奪石油資源,然而在美國佔領伊拉克後,美國並沒有將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占為己有。由此可見,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搶石油,而是為了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薩達姆想要用歐元取代美元結算石油,薩達姆用歐元結算石油,對於美元的霸權地位造成了極大地影響。

發動伊拉克戰爭對美國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除了數千名士兵的陣亡。數千萬美元的經濟損失外,美國陷入中東的戰局,還導致了美國的軍費開支增大,加大了美國的經濟負擔。同時美國打垮伊拉克之後,伊朗在中東地區開始崛起,美國已經陷入了伊拉克戰爭的泥潭,還要再去面臨伊朗的壓力。因此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實際上也把美國拖進了戰爭的泥潭。

㈦ 據說美國為石油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其在伊拉克石油市場處於什麼角色

美國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伊拉克盛產石油,依靠著石油資源伊拉克也是發展的十分的迅速經濟的發展和軍事的發展一樣迅速。美國作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石油需求量非常的多,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靠著市場的掠奪。

不管美國是以掠奪者的身份還是示威者的身份去攻打伊拉克,它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為了向世界證明自己綜合國力的強大,他不允許周邊國家比自己強大。如果伊拉克在中東地區成為了霸主,無疑是損害了美國的很多的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