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助軍事大神。二戰日本石油80%依賴美國,後來美國斷了供應石油給日本。為什麼日本一定要攻打美國
我覺得二戰期間日本攻打美國的珍珠膏石油方面兒,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最主要的是日本考慮到醫院體檢,美國著名的時候都是等德國體力消耗完了才出擊,二戰美國一定要參與了不能給美國機會想一戰那要等到日本距離修好差不多了,由美國攻打都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先賣掉你的主要海軍力量就想去日本攻打美國珍珠港的主要原因。
2. 日本本土不產石油,二戰時日本的石油是從哪裡來的
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使得1973年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GDP增長率同比下降了10%。日本一旦沒有了石油進口,其國內經濟就很快崩潰了,在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1973年和1979年)之後,日本做出了努力,使能源資源多樣化,以提高安全性。日本的國內石油消費量略有下降,從1980年代後期的每日約510萬桶降至1990年的每天490萬桶。盡管該國的石油使用量有所下降,但天然氣使用卻大幅上升。日本的一些行業,例如電力公司和鋼鐵製造商,日本從石油到煤炭和天燃氣其中大部分是進口的。
3. 日本石油儲備世界第一,是否已經成為了一個危險的信號
石油是沒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資源,是國民經濟建設中不可或缺的血液。美國當年為什麼要對伊拉克動武?不就是看中石油了么。所以說,石油可以說是保衛國家的底牌。一個國家的石油儲備量,能夠看出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和實力。
還有一個就是日本儲備石油,是為了下次實行軍事戰爭做准備。日本是軍事主義強國,一直都有稱霸世界的野心,對外擴張的野心很強。然而對外擴張需要龐大的工業和軍事基礎。那麼,石油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資源。
總而言之,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日本如此儲備石油肯定有理由。而中國儲備糧與日本相差很多,不得不提防日本。
4. 日本本土幾乎不產石油,二戰時日本的石油是從哪裡來的
不生產石油,也可以從其他地方運輸過來啊。
現在的日本,也沒有生產什麼石油,不一樣活的好好的。
其實,二戰的時候,各個地方發現的油田,其實都不多。我們中國的大慶油田,還是在解放後發現的。如果那個時候,日本發現了大慶油田的話,說不定就不會對美國宣戰了。
而在二戰那會,其實東南亞地方,礦產資源都比較豐盛。例如鐵礦還有石油這些,還有橡膠,都可以在東南亞地區找到。整個東南亞,就相當於一個寶庫。所以,日本也是可以從這些地方掠奪資源的。
只是,日本要對東南亞動手的話,勢必會觸及到美國的利益。所以日本孤注一擲,想要在珍珠港那裡,把美軍的主力給消滅了。結果,沒有傷到美軍的航母,後面美軍才能反敗為勝。
不過,在戰爭前期,日本的確從東南亞那邊,搶了很多東西,用來發展國內的工業。只是,搶奪來的東西,遲早是會被搶回去的。日本在東南亞那邊的島嶼,最後都被盟軍攻佔後,慢慢的,日本國內的石油也就開始緊缺了。
最後日本還想死守本土,想要和盟軍決一死戰,只可惜,美國沒有登島,而是送日本兩顆原子彈吃,才能逼迫日本投降的。
5. 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排名
日本是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年消耗石油近3億噸,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度佔70%以上),因而對石油安全特別關注。早在20世紀50年代,日本的有關法律就規定了企業的石油儲備義務。1974年日本加入國際能源總署,建立了政府石油儲備。1983年,位於日本青森縣的小川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成,開始了由國家儲備基地儲藏石油的時代。日本是個平原狹小、地形破碎、多火山地震的島國,又缺乏地下鹽穹或岩鹽層的地質條件,因此採取了多種儲備方式,如地面油罐、半地下油庫、海上油船和油罐、地下岩洞油庫等。到1996年,日本相繼建成10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每個規模為150~665萬立方米。政府還從民間租借了21個石油儲備設施,民間儲備的石油則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廠和銷售網點。目前,日本石油儲備量的規定是90天,實際儲備91天,100%為原油儲備。而民間石油企業的義務儲備量規定為70天,其中成品油佔55%,原油佔45%。日本液化石油氣的3/4靠國外進口,為此也建立了液化石油氣國家戰略儲備,2010年建成液化石油氣國家儲備150萬噸。
6. 日本位居世界儲油量榜首,中國"功不可沒
原文在這里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前段日子裡訪問了中東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聯酋、埃及。那麼此行明確提議向沙特構建「石油共同儲備構想」,通過提供巨額資金以及展開技術合作等措施,從而獲取沙特的石油優先購買權、阿聯酋的長期石油供應合同、科威特的能源穩定供應承諾。
同時,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的石油存儲量竟然達到了158天。美國比日本竟然還少了20天。這讓很多人感覺到始料未及。那麼我們回頭看一看中國的是多少呢?僅僅是30天。雖然中國地大物博,雖然中國每天進口的石油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但是在石油存儲方面,中國都達不到日本的一個零頭。
一直以來,伊朗因為受到美歐的制裁,國民經濟痛苦難堪,中國作為一個陌生人卻不斷接濟它走出危機。而日本作為伊朗石油戰略的上面的合作夥伴,確實落井下石,積極參與美國對於伊朗的制裁。猶如背後小人,可恨至極!伊朗經濟制裁解除後,就算不斷增加石油天然氣的出口量,也絕對不會向日本出口石油。一國執政好比做人一樣恩怨分明,要報復就得狠心!如此看來,伊朗停止出口石油,是日本是自食其果。日本要想再次挽回伊朗的信任,恐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可是萬萬沒想到,就在伊朗制裁解除後,積極與中國展開合作,不但將其原屬日本的開採油田權轉給中國,與中石油、中石化共同開發兩大油田,而且還是以日本所花價格的1/3。今年上半年,又將日本最後一塊大型油田的55%的產量劃歸中國使用。
之前日本的石油進口來源於哪些地區?日本是當前世界上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前兩個是中國和美國),但自己幾乎不生產石油,也沒有石油資源,因此,日本的石油只能依靠進口。日本的石油主要來自於中東地區,阿聯酋、沙特、科威特、伊朗、卡達分列前五位,佔到了日本進口石油的70%以上,在分布是非常不合理的。近來,俄羅斯向日本輸出石油的比例也在上升,泰納線(從泰舍特到納霍得卡)的石油管線建成後,日本每年從俄羅斯獲得700萬噸石油。
中國也是日本石油的來源之一,過去中國是為了換匯,現在主要是為了平衡雙方的貿易。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開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經過幾十年的運作,目前已頗具規模。截至2015年底,日本擁有10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和17個民間石油儲備基地,其中2個是官民共用儲備基地。
日本國家儲備在日本全國10個地方的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以及從民間石油公司租借的油罐中,儲備了大約4782萬千升(約合2.97億桶)的原油。日本民間大約儲備了3288萬千升(約合2.04億桶)原油。據估計,假如日本石油進口中斷,這些原油能維持197天。
中國似乎早已忘記了當年日本人給予中國人民所遭受的痛苦災難,善良的中華民族是根本就不善於將仇恨銘記永遠,不過,好了傷疤就忘記疼也不應當成為中華民族輕易放過仇敵的理由借口,牢記歷史,牢記教訓不忘恥辱,自強不息奮發圖強,與其去資助昔日的仇敵,不如發展壯大自我,廣大中國百姓應當覺悟警醒,國產產品的發展壯大,必須是要依靠中華民族每個分子的全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才能發展壯大,一味崇洋媚外只能是自絕生路。
7. 請問ENEOS(億能新 新日本石油)機油怎麼樣
個人感覺,相比原廠的機油,開頭3K公里差別不大,3K公里後,同等條件下比原廠的機油提速要快,發動機噪音也比較小,其他方面不太注意。第一次用到快7000公里換油,目前第二次換油已行使快4000公里。
8. 為什麼說石油是日本致命的缺點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但是對於日本來說,石油卻是自己最致命的弱點。之所以這樣說,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日本本身國土面積狹小,所以本身沒有石油儲藏,也沒有石油礦產。所以日本使用的石油只能通過從外國購買獲得。其次就是日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國內進行了大量的石油儲備,但是這並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最後就是石油對於現代工業的意義太過於重大,所以正常情況下,日本的經濟往往也受到世界石油價格的影響。
最後就是石油對於現代工業的意義太過於重大,所以正常情況下,日本的經濟往往也受到世界石油價格的影響。其實日本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因為石油在工業上的無可取代性,所以一直也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到現在為止,日本仍然使用中東地區的石油。
9. 物質匱乏的日本,為何庫存石油量居世界第一
在當今這個時代里,石油依舊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最多的自然資源,無論是工廠機器的運作,還是人們的日常出行,石油的使用都是不可避免的。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其在石油資源方面是極度缺乏的,但就是這樣一個島國卻是世界上石油儲備量最多的國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人對石油的使用極其小心,一般不會動用自身的庫存,對於進口的石油也是用一點存一點。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日本的石油庫存已經超過了6億桶,這還只是官方統計的數量,不包含民間的儲備量。這個數據是極其嚇人的,目前日本的石油庫存穩居世界頭把交椅,無人可撼動,龐大的石油儲備量使得日本在各方面的發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其對於購買的石油的處理方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10. 日本資源匱乏,他們所需的煤礦、石油等資源從何而來
日本的資源是他們自己攢下來的,他們用一半留一半。
此外,日本仍然極度缺乏煤炭資源。就煤炭資源儲量而言,它已經積累了數十年。日本的煤炭儲量位於淺大陸架。據保守估計,日本儲存在淺大陸架上的煤炭相當於一個大型煤礦。值得提醒的是,日本將存儲所購買能源的一半,基本上使用一半。無論是煤礦資源儲備還是巨大的石油儲備,日本的危機感仍然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