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和天然氣是如何形成的
1、石油的形成: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岩石即稱為「石油源岩」。埋沒於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熱和壓力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多種化學反應之後就產生石油,而石油積存於岩石間隙之間便形成油田。
2、天然氣的形成:
天然氣的形成與生物有關。在地質歷史中,海洋里生存著大量的生物,它們在生長過程中具有分泌鈣質骨骼的能力,在水深、溫度、光照和海水含鹽度適宜的條件下,這些生物一代又一代地繁殖,便形成了堅固的生物礁。它們死亡後,被沉積物覆蓋並埋藏在地層深部,在長期的地質作用下,逐漸成為天然氣形成的物質基礎。
② 石油和天燃氣有什麼關系
聯系:都是地底的古生物遺體經過長時間作用形成的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有機能源物質。
區別:石油是液態的,天然氣是氣態的。
1、狀態不一樣
石油:液態黑色物質;
天然氣:普通狀態下為無色無味氣體。
2、價格不一樣
石油:價格高,戰略價值高;
天然氣:價格便宜。
聯系:都可以通過原油進行提煉而成。
天然氣基本特點:
1、天然氣中所含雜質少,分子結構小,燃燒較充分,排放廢氣較干凈,對居室衛生影響最小,是潔凈氣體燃料。
2、天然氣與人工煤氣、液化石油氣等同屬可燃氣體,如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比例,進入爆炸范圍,遇火源則會發生爆炸。
3、天然氣比空氣輕,泄漏後易於擴散、稀釋,密閉空間內應採用上部出風方式通風,危險性較液化石油氣要小。
4、天然氣資源豐富,供應較穩定,價格相對穩定。
5、天然氣能源效率高、用途廣泛,可應用於發電、城市燃氣、工業燃氣、化工原料、汽車燃料(天然氣汽車)等。
③ 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氣是怎麼形成的
石油和天然氣都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能源之一,石油更是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正是因為人類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世界上的工業技術才能進步如此迅速。關於石油的形成,科學家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一種觀點是古代動物的屍體被深埋在地下,與一些無機物結合形成了石油,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是地底下存在的某種元素與碳元素結合而成。而天然氣相比於石油更容易生成一些,天然氣是由古生物的屍體分解的有機物轉化而來,古生物的遺體被沉積物層層掩埋在地下,與空氣隔絕,經過長時間的分解變化就形成了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都被普遍認為是不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石油,已經上升到戰略的高度,石油和天然氣缺乏的國家不得不依靠進口滿足自身的需求。石油和天然氣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全球變暖,所以研發可再生的,污染性小的新能源迫在眉睫,如今許多國家已經開展了對新能源的研究,以此減少對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④ 為什麼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會有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都是由碳氫化合物組成的。
分子量小的形成了天然氣,分子量大的形成了石油。
有天然氣的地方不一定有石油,但絕大多數的油井都含有天然氣。
⑤ 石油和天然氣分布在一起嗎,二者的分布有何區別和聯系呢
分類: 商業/理財 >> 金融
問題描述:
我看到大部分油田都好像有天然氣,是不是每個油田都有天然氣呢,二者分布的關系如何?
解析:
石油和天然氣
1 .石油和天然氣的概念
石油(petroleum)是以液態形式存在於地下岩石空隙中的可燃有機礦產,是一種成分復雜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天然石油(又稱原油)一般是黑綠色、棕色、黑色或淺黃色的油脂狀液體。石油的密度在0.75—0.98之間。顏色愈深,相對密度愈大,相對密度大於0.9的稱為重質油;顏色淺,相對密度小於0.9的稱為輕質油。石油不溶於水,但溶於有機溶液中。石油具有熒光性,在紫外光照射下產生熒光,據此可作為鑒定岩石是否含油的標志。石油的電阻率極高,在測井工作中,用作尋找油藏和確定生油層的依據。石油的化學成分很復雜,主要由多種碳氫化合物混合而成。純粹由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叫碳氫化合物,簡稱為烴。石油除烴類組成外,還有硫、氯、氧等非烴類物質,它們對石油質量的影響很大。硫在石油中是一種有害成分,它會腐蝕煉油設備,降低石油產品質量。原油中含硫量小於0.5%者為低硫原油,大於0.5%的叫高硫原油。
天然氣(nalural gas)是指儲集在地下岩石空隙中的以烴類為主的可燃性氣體。它們基本組成是甲烷,其次是乙烷、丙烷和丁烷等,還有少量的液態烴類和微量的非烴類組分,如N2、CO2、H2S等。天然氣無色無味,當含一定量的H2S時會有臭味,相對密度在0.6—1.5之間,發熱量在33.49×10-6—54.33×10-6J/m3之間。在高溫、高壓下天然氣易溶於石油中,一噸石油可溶解數十到數百立方米的天然氣,從而降低灶指石油的粘度,減小毛細管力,使石油容易在地層中流動。
2 .石油和天然氣的成因
大多認為石油和天然氣是由大量有機質轉化而來。一切有機物質均可作為石油的原始物質,包括高等植物在內。有機質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都有可能轉化為石油的物質成分。這些生物遺體和泥砂一起沉積在湖、海底部,逐漸形成有機質淤泥。然後在一定的物理化學因素和地質作用下轉化為石油和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形成的地質條件主要取決於:具有大量的有機物質來源;有利的還原環境;要有促使有機質轉化為石油的溫度、壓力以及細菌作用的影響等。油氣的形成實際上是去氧、加氫、富碳的一種化學過程,因此溫度和壓力是重要因素。隨著有機物質的埋深加大,當溫、壓升高到50—150℃,30—70Mpa時,或深度在1.5km以上時,就有大量的烴類物質產生。因而,長期穩定下沉的深坳陷是形成石油的主要有利條件。淺海胡做特別是瀉湖、海灣和三角洲的集水盆地及潮濕氣候區的廣闊湖盆是有利的生油環境。
3 .油氣藏的形成
油氣藏是油氣聚集的基本單位,是油氣勘探的對象。石油和天然氣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狀態,存在於生油氣地層中,它們必須經過遷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開採的工業油氣藏。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地質條件。這些條件概括為:「生、儲、蓋、圈、運、保」六個字。
生油氣層:是指具備生油條件的含油氣的地層。它富含有機質,是還原環境下沉積的,結構細膩、顏色較深,主要由泥質岩類和碳酸鹽類岩石組成。生油氣層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陸相的。另外生油氣層遷必須具備一定的地質作用過程,即達到成熟,才能有油氣的形成。
儲層:是能夠儲存石油和天然氣,又能輸出油氣的岩層,它具有良好的空隙度褲辯衡和滲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雲岩及裂隙發育的頁岩、火山岩及變質岩構成。
蓋層:指覆蓋於儲油氣層之上、滲透性差、油氣不易穿過的岩層,它起著遮擋作用,以防油氣外逸。頁岩、泥岩、蒸發岩等是常見的蓋層。
⑥ 「石油」和「天然氣」是怎麼形成的
石油的形成:
石油是古代生物遺骸,堆積在湖裡、海里,或是陸地上,經高溫、高壓的作用,由復雜的生物及化學作用轉化而成的。
天然氣的形成:
分散的沉積有機質或可燃有機礦產(油、煤和油頁岩),在其成岩成熟過程中,由微生物降解和熱解作用形成的以烴氣為主的天然氣。
⑦ 為什麼有石油的地方有天然氣
海底石油和天然氣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多棲身在海洋中的「大陸架」和「大陸坡」底下。
在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以前,有的時期氣候比現在溫暖濕潤,在海灣和河口地區,海水中氧氣和陽光充足,加之江河帶入大量的營養物和有機質,為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食糧」,使許多海洋生物(如魚類以及其它浮游生物、軟體動物)迅速大量地繁殖。據計算,全世界海洋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水層中的浮游生物,其遺體一年便可產生600億噸的有機碳,這些有機碳就是生成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的「原料」。
但是,僅有這些生物遺體還不能形成石油和天然氣,還需要一定的條件和過程。海洋每年接受160 4乙噸沉積物,特別是在河口區,每年帶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區更多。這樣,年復一年地把大量生物遺體一層一層掩埋起來。如果這個地區處在不斷下沉之中,堆積的沉積物和掩埋的生物遺體便越來越厚。被埋藏的生物遺體與空氣隔絕,處在缺氧的環境中,再加上厚厚岩層的壓力、溫度的升高和細菌的作用,便開始慢慢分解,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這些生物遺體就逐漸變成了分散的石油和天然氣。
生成的油氣還需要有儲集它們的地層和防止它們跑掉的蓋層。由於上面地層的壓力,分散的油滴被擠到四周多孔隙的岩層中。這些藏有油的岩層就成為儲油地層。有的岩層孔隙很小,石油「擠」不進去,不能儲積石油。但是,正因為它們孔隙很小,卻是不讓石油逃逸的「保護殼」。如果這樣的岩層處在儲油層的頂部和底部,它們就會把石油封閉在裡面,成為保護石油的蓋層。
分散在砂岩中的石油並沒有開採的價值,那些油氣富集的地方才具有開采價值。淺海的地層常常是砂層、頁岩、石灰岩等構成的,這些都叫沉積岩。沉積岩本來應當成層地平鋪在海底,但由於地殼變動,使它們彎曲、變斜或斷開了。向上彎的叫背斜,向下彎的叫向斜。有的像饅頭一樣的隆起,叫穹隆背斜。有些含有油氣的沉積岩層,由於受到巨大壓力而發生變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區。所以背斜構造往往是儲藏石油的「倉庫」,在石油地質學上叫「儲油構造」。通常,由於天然氣密度最小,處在背斜構造的頂部,石油處在中間,下部則是水。尋找油氣資源就是要先找這種地方。
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區。所以背斜構造往往是儲藏石油的「倉庫」,在石油地質學上叫「儲油構造」。通常,由於天然氣密度最小,處在背斜構造的頂部,石油處在中間,下部則是水。尋找油氣資源就是要先找這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