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森林淡水飛速消耗有什麼危害
擴展閱讀
手持工具如何測漏電 2024-06-26 05:52:48

石油森林淡水飛速消耗有什麼危害

發布時間: 2024-06-16 14:49:12

A. 煤石油的開采和利用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煤石油的開采和利用對環境的影響:

1、地表塌陷

煤炭開采破壞了地殼內部原有的力學平衡狀態,由於連續不斷的開采,采空區范圍不斷擴大,當頂板自重超過頂板抗拉強度和煤校抗壓強度時,頂板岩土層會發生位移、斷裂,經冒落、下沉變化之後引起地表塌陷。地表塌陷後,原有生態系統受到破壞,這種破壞對各個方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原有土地收益的減少或喪失,同時造成地表水利設施的破壞和生態環境惡化。

2、城市大氣污染

一次能源利用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懸浮顆粒物及多種芳香烴化合物,已對一些國家的城市造成了十分嚴重的污染。大氣污染不僅導致生態的破壞,而且危害人體健康。歐盟由於大氣污染造成的材料損壞、農作物和森林以及人體健康損失費用每年超過100億美元。中國僅大氣污染造成的損失每年高達120億元人民幣。

3、溫室效應

工業革命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按體積計算是每100萬大氣單位中約有280個單位。之後,由於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燒,1988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349個單位。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1倍,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將上升1.5~3℃,極地溫度可能上升6~8℃。這樣的溫度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20~140厘米,將對全球許多國家的經濟、社會產生嚴重影響。

4、酸雨

燃燒化石能源而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等污染物通過空氣傳播,可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大面積酸雨。酸雨會改變覆蓋區的土壤性質,危害農作物和森林生態系統;改變湖泊水庫的酸度,破壞水生生態系統;腐蝕材料和建築物等,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酸雨還可導致地區氣候改變,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

5、核廢料問題

人類發展核能技術,盡管對反應堆已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但世界范圍內的民用核能計劃的實施,已產生了上千噸的核廢料。這些核廢料的最終處理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在數百年內仍將存在放射性危害。

B. 破壞森林資源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危害

1、二氧化碳-大量的積累致使地球表面的溫度顯著升高,在生態和地球化學方面造成災難。
2、一氧化碳-大量積累會破壞同溫層的平衡。
3、二氧化硫-污染大氣,形成酸雨酸霧腐蝕某些合成纖維及金屬設備,引起並加重呼吸器官疾病。
4、一氧化氮-是籠罩在城市上空的煙罩中的主要成分,影響人的呼吸道。
5、碳酸鹽-造成河流湖泊污染。
6、汞-污染食品,尤其是海產品,人體中積累會損害神經。
7、石油-流入海中,會破壞大海中的浮游生物、植物和魚類資源,並污染海灘和港口設施。
8、鉛-影響酶和細胞的新陳代謝。
9、DDT農葯-過量使用會毒死鳥類和魚類,甚至導致某些癌症。
10、輻射-它是10大污染物質中最危險的一種,如管理不善,會引起惡性腫瘤。

二、全球十大環境問題

全球十大環境問題 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是: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並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在中國,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於瀕危狀態,這些約佔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佔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鹼度(PH值)低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 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築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區。我國華南酸雨區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陸地面積佔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乾旱、半乾旱土地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失去生產力。人類文明的搖籃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The Yellow River ---黃河,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等出現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導致人類死亡率上升,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癒疾病或致殘的廢物。

C. 不加節制的開采礦產資源和任意毀壞自然資源會造成哪些後果

1、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以及資源的枯竭,相當於我們在使用後輩的資源,將來留給他們的資源會非常有限;
2、許多可再生資源也面臨危機,變得極其珍貴,比如淡水資源,森林資源;
3、不合理開發造成淺層地下岩層和地表岩體受到破壞,影響耕地、建築和城市的正常使用,易引發泥石流、地表下沉、礦震和陷落地震;
4、稀土、銻、鎢等礦產資源,我國所佔儲量比重雖然很大,但是出口的價格並不高,進口鐵礦石價格每年都在上漲,對外貿易中,我們每年損失慘重,要知道礦產資源不可再生;不合理開采,使得出口價格由國外掌握,沒有話語權,稀有礦產買了蘿卜價;
5、自然環境受到極大破壞,要恢復的話,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6、短視帶來短期的利益,卻潛藏著極大的危機,將導致生產成本的迅速增加,國民經濟的發展受到的制約會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