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門市是我國著名的空城代表,為何房價卻那麼高
一線城市供小於求,三四線城市供大於求。中國的房屋配置不合理。
玉門是我國的第一口油田的誕生地,因為玉門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十幾年前的經濟是比較發達的,石油資源不是再生資源,隨著石油資源的枯竭,玉門變成了一座鬼城。
一、造成空城的原因
建國後的玉門發現了第一口油井,當時的玉門城市建設發展迅速,人口的高峰達到了13萬人,但是自從石油枯竭以後,曾經繁榮的石油城市,人口流失嚴重,石油資源的開采殆盡,造成當地就業情況並不理想,人們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而且市政府和油田基地也搬離了玉門市,只剩下不到三萬人,街道的兩旁都是空的,商店關閉,醫院廢棄,只剩下少數的老人留在這里。
廢棄的房屋和破敗的院子到處都是,就像一座空城,人稱“鬼城”。玉門的廢城止痛,反映出了中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的艱難。
造成玉門空城的原因,是資源型城市轉型困難造成的,導致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城市人口的增多,造成房屋緊張,房價上漲。三四線城市人口減少,空置房的增多,導致了房價下降。
2. 當年的鄂爾多斯神話是怎樣被破滅的
鄂爾多斯神話是破滅的過程:
曾經名不經傳的內蒙古三線城市,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神話--GDP一度趕超香港,房價直逼"北上廣"。鄂爾多斯的煤炭產業占經濟總量近70%,占財政總收入近50%。擁有"黑金資源"的鄂爾多斯,在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裡,風頭一時無兩。
煤炭帶來的巨額財富,被這座城市揮霍在房地產市場里。據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鄂爾多斯的樓市均價大約為1200元,三年後,住房均價飆升到7000元左右。
鄂爾多斯神話神話的破滅始於2011年底,煤炭量價狂跌,樓市出現低迷,鄂爾多斯這個富裕煤都陷進債務危機。顯然,單一依靠煤炭資源,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粗放生產,導致環境惡化,產能落後,同時熱衷房地產的投機買賣,這讓鄂爾多斯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隱患重重,終於一夜之間,神話破碎。
(2)石油鬼城房價多少擴展閱讀:
類似的事件還有,甘肅玉門,如今狀況堪憂:
1939年玉門老君廟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間,石油產量占同期全國總量的90%以上,奠定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為玉門輸送大量人才和技術。這里繁華興盛,擁有近11萬人口,經濟發達。
然而,過度的開采,石油產量開始下滑,環境破壞嚴重。由1959年最高的140.62萬噸降至1998年的38萬噸,這個國內最早開發的油田,如今成了企業規模最小、發展困難最多的石油企業。2009年3月,玉門市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
3. 石油名城變「鬼城」,曾居住10萬人,現只剩斷瓦殘垣
每個人在選擇 旅遊 的目的地時,總會有不同的考量,往往會因為當地的氣候、政策以及其他原因而變化,但總得來說大部分人在外出 旅遊 時都會 比較偏愛去一些干凈的地方 ,能欣賞到美麗的風景是最好不過的。
雖然大多數人 旅遊 的時候對「人擠人」的現象非常頭疼,希望能發掘一些「冷門」、「偏僻」、「小眾」的 旅遊 景點,但如果一個地方真的一個人都沒有,反而很少有人願意去。
但不同於大多數遊客,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的口味愛好都很獨特,喜歡往一些公認危險、陰森的地方跑,還 有些人專門喜歡造訪「鬼城」 。
「鬼城」往往不是指字面意義上鬧鬼的城市,而是說那些 被荒廢的、人跡罕至的荒涼之地 。對於普通的遊客來說,那裡沒什麼好看的,但對於一些背包客來說,每一座鬼城在他們眼中都是神秘莫測,充滿趣味的。
我國就有不少的「鬼城」 ,大多都是荒無人煙,有著地廣人稀的特點,比如烏蘭察布市寧新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廣西北海別墅區等等,但這些地方雖然人跡罕至,但好歹還有那麼幾個人。而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座「鬼城」,則是空無一人,連鬼到了那裡恐怕都會覺得寂寞,它就是 冷湖石油小鎮,現在變成了石油基地遺址 。
你很難想像,在幾十年前,這里曾是一座繁華的小鎮。在 青海 茫茫的戈壁灘上,曾經出現過鱗次櫛比的樓房,密密麻麻的建築群。在夜晚降臨之時,小鎮里亮起的點點燈光比大漠上空的星星還要多,那時 因為人口眾多,國家還專門在當地設立了「冷湖市」 。
冷湖 的名字來源於一個湖水冰涼的湖泊,位於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的北方, 處在甘肅、青海與新疆三省的交界處 。冷湖市從1959年設立以來,一直到六十年代都是隸屬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轄的一個小鎮。
直到70年代初,你還能在四號養路段門前的公路旁看見寫有 「冷湖市」三個大字的木牌 。只是現在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木牌大概率也早已和那些被留下的房子一起 被漫天黃沙所掩埋 。
其實冷湖市的興起和衰敗皆因為一樣東西—— 石油 。冷湖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時刻,在頂峰時期, 它曾是我國四大油田之一 ,最興盛的時候這里住著 10萬人 ,對於一個偏遠地區的小鎮來說,這個入住率是相當可觀的。
1958年9月,在冷湖 5號構造地中的4口井中 , 一日之內就噴出了高達了800噸的原油 ,油井的旁邊甚至成為了一片油海,消息一出舉國歡騰,同時這也是冷湖油田誕生的標志。
1959年,冷湖 以年產原油量30萬噸的成績, 位列我國十大油田之首,也翻開了冷湖市的嶄新篇章。
當時的石油工人們,無一不是滿懷一腔熱情,要在這偏遠的地方為祖國的石油產業做出一番貢獻,他們也理所應當的成為了第一批入住冷湖市的居民。
在天山果子溝、在有著38道彎的盤山路上等等,到處都見證了石油工人不畏艱辛的工作熱情,留了下他們的苦與樂。
冷湖市因為石油的開發而變得富裕,開始有了屬於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小學、醫院、電影院等場所也都建立了起來。 許多石油工人見到小鎮發展得如此繁榮,也將自己的家人接來此處 。無論白天黑夜,這片土地的上空永遠有著歡聲笑語。
而冷湖市的沒落是因為 石油資源的枯竭 。隨著我國石油發展戰略重心的東移,冷湖的產油量也在逐年衰退,其他更大的油田也被發現,新的石油中心的確立, 冷湖市的那些工人們在國家的號召下全部搬離了那裡 。
人口的不斷離開,讓冷湖市最終走向了衰敗。只有那些遺留下來的殘垣斷壁和永不磨滅的星辰,見證了它曾經的熱鬧和繁華。
如今的冷湖石油基地遺址已是寸草不生,你能看見的除了斷瓦殘垣外,就只有滿目的黃沙戈壁。
而在這片廢棄之地不遠的地方,還 矗立著一座紀念碑 ,碑後則是 400多位 在此地,為祖國建設事業付出了生命的石油工人沉睡的地方。 石油名城變「鬼城」,曾居住10萬人,現只剩斷瓦殘垣 。
如今的冷湖市已經徹底成為了 歷史 ,但即使時光流轉、歲月變遷,先輩們為了祖國建設而做出的貢獻永不會磨滅,子子孫孫與日月星辰都會永遠銘記。 因石油興亡的城市,曾住著10萬人,如今只剩下斷瓦殘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