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一噸雜草可以提煉多少石油
擴展閱讀
uc怎麼沒資源了 2025-01-20 11:55:50
重慶岩鹽資源怎麼樣 2025-01-20 11:53:46

一噸雜草可以提煉多少石油

發布時間: 2024-06-21 08:31:50

『壹』 哪些東西可以成為石油的替代品

許多年之前,就已經有人指出:有朝一日,地球上的石油將被用盡。他們建議盡早開始尋找和研究各種替代能源來代替石油。這些建議的目的在於減少人類對石油的依賴,以避免因能源的耗盡而導致嚴重問題的產生。

有些專家開玩笑說,由於油價太高,30年後,餐館將成為大多數有車一族最愛去的地方之一了,因為在那裡做菜用的植物油也可以給汽車加油,這種做法聽起來似乎是玩笑,不過,到時這可能真是惟一的解決方法了呢。

從植物中獲取各種能源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方式,它伴隨人類走過了幾十萬年。然而,現在人們用石化燃料代替了植物後,不少國家的農民就會把收割糧食後剩下的秸稈燒掉。但這是很可惜的,因為這不但會浪費能源,還會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污染環境。現在,不少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點,重新開始把利用植物能源作為今後的發展方向。

幾十年以後,當玉米油、大豆油代替石油,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後,那時農民們將成為富有的「油類大亨」。也許他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以後這將成為現實。

目前生物燃料的研究焦點還集中在乙醇上,乙醇是我們日常所喝的酒的主要成份,所以又叫酒精。但這並不是惟一的出路,也不是最好的出路。乙醇是通過植物發酵獲得的,雖然它可以作為一種很不錯的燃料,但它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它不像汽油那樣具有爆炸性,而且它會吸收水分,容易引起氧化、生銹和腐蝕。假如經常用它來代替汽油使用,可能有天汽車會突然起火、油箱里長滿鐵銹,或者等著車被慢慢地腐蝕掉。

與酒精相比,植物油更是隨處都可以見到和找到,是汽油的一種更為適合的替代品,因為它和汽油的化學組成結構一樣,其分子都是由烴鏈構成的。一般汽油分子由7至10個烴鏈組成,烴鏈越短,爆炸性越強,其所能提供的能量也就越強。而植物油分子則一般由14至18個烴鏈組成。烴鏈太長是植物油取代汽油的一個不足之處,但通過一定的方式縮短植物油的烴鏈是有可能的。而且由於柴油分子是由15個烴鏈組成的,與植物油分子相似,所以,植物油的應用可以先從生物柴油入手。

植物在地球上的儲存量高達2億億噸,而且每年以1640億噸的再生速度更新。就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而言,年平均農業秸稈類物質就超過7億噸。如果能通過生物技術,有效地將其轉化為生物產品或生物能源,將大大促進中國農產品深加工業及農業產業化進程,使千千萬萬農民受益。

除了上面說的用植物油替代石油外,美國一個名叫卡爾文的科學家在巴西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橡膠樹,只要在這棵樹的樹幹上鑽個小洞,就可收獲到大量的「柴油」,因而又稱之為「柴油樹」;澳大利亞有一種「古巴樹」,從每棵樹上每年可獲得約25升燃料油,並且這種油可以直接用在柴油機上而不需特別加工;美洲香槐草是產於美國的一種雜草,它生長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從它體內,每公頃土地可以收獲約1600升燃料油。

還有一些藻類現在也是產油熱點。這些「油藻」生長繁殖迅速,生存環境范圍大,燃料油產量也很高。例如:在淡水中生存的一種叢粒藻,它們簡直就是一台產油機,能夠直接排出液態燃油。另外一些目前尚未發現有明顯經濟價值的藻類,我們也可以用它們來做沼氣原料,而那些含糖量大的藻類則可以用來生產醇類作為燃料。

總之,通過生物途徑生產燃油,不但是擴大生物資源利用的一條最經濟的途徑,對需要大量進口石油的國家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潔凈的新能源——生物汽油,對越來越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的21世紀來說,實在是一劑「良葯」!

『貳』 鑳戒駭鐭蟲補鐨勬嶇墿鏄鍝縐嶏紵

鏈変竴澶╋紝鍗¤揪鏂囧彂鐜頒簡涓縐嶅皬鐏屾湪銆備粬鐢ㄥ垁瀛愬垝鐮存爲鐨鍚庯紝涓縐嶅儚姍¤兌鐨勭櫧鑹蹭鉤奼佷究嫻佷簡鍑烘潵銆傜劧鍚庯紝浠栧硅繖縐嶄鉤奼佽繘琛屽寲楠岋紝鍙戠幇瀹冪殑鎴愬垎鍜岀煶娌瑰緢鐩鎬技錛屽氨鎶婅繖縐嶅皬鐏屾湪鍙鍋氣滅煶娌規爲鈥濄

鎺ョ潃錛屽崱杈炬枃渚垮繖紕岃搗鏉ワ紝鏃㈤夌嶏紝鍙堣偛縐嶏紝榪樺湪緹庡浗鍔犲埄紱忓凹浜氬窞璇曠嶄簡綰6浜╁湴鐨勨滅煶娌規爲鈥濄傜粨鏋滐紝涓騫翠腑絝熸敹鑾蜂簡50鍚ㄧ煶娌癸紝寮曡搗浜嗕漢浠瀵光滅嶇煶娌光濈殑鍏磋叮銆

姝ゅ悗錛岀編鍥戒究鎴愮珛浜嗕竴涓鐭蟲補妞嶇墿鐮旂┒鎵錛屼笓闂ㄤ粠浜嬧滅嶇煶娌光濈殑鐮旂┒璇曢獙銆傝繖涓鐮旂┒鎵浜哄憳鍙戠幇錛屽湪鍔犲埄紱忓凹浜氬窞鏈変竴縐嶉粍榧犺崏涓灝卞惈鏈夌煶娌規垚鍒嗭紝浠栦滑浠庝竴鍏欏瘋繖縐嶉噹鐢熸潅鑽変腑鎻愮偧鍑虹害涓鍚ㄧ殑鐭蟲補鏉ャ傚悗鏉ワ紝鐮旂┒浜哄憳瀵硅繖縐嶈崏榪涜屼漢宸ュ煿鑲叉潅浜わ紝鎻愰珮浜嗚崏涓鐨勭煶娌瑰惈閲忥紝姣忓叕欏峰彲鎻愮偧鍑6鍚ㄧ煶娌廣

鍦ㄥ反瑗匡紝鏈変竴縐嶉珮杈30澶氱背銆佺洿寰勭害1綾崇殑涔旀湪錛屽彧瑕佸湪榪欑嶆爲韜涓婃墦涓媧烇紝涓灝忔椂灝辮兘嫻佸嚭7鍗冨厠鐨勭煶娌規潵銆

鑿插緥瀹炬湁涓縐嶈兘浜х煶娌圭殑鑳℃冿紝姣忓勾鍙鏀惰幏涓ゅc傛湁涓浣嶇嶇煶娌規爲鐨勮兘鎵嬶紝縐嶄簡6媯佃繖鏍風殑鑳℃冩爲錛屼竴騫村氨鏀惰幏鐭蟲補300鍗囥

浜轟滑涓嶄粎鍦ㄩ檰鍦頒笂鈥滅嶁濈煶娌癸紝鑰屼笖榪樻墿澶у埌嫻鋒磱涓婂幓鈥滅嶁濈煶娌癸紝鍥犱負澶ф搗閲岀殑鏀惰幏閲忔洿澶с

緹庡浗鑳芥簮閮ㄥ拰澶闃寵兘鐮旂┒鎵鍒╃敤鐢熼暱鍦ㄧ編鍥借タ嫻峰哺鐨勫法鍨嬫搗鈃伙紝宸叉垚鍔熷湴鎻愮偧鍑轟紭璐ㄧ殑鈥滄煷娌光濄傛嵁緇熻★紝姣忓鉤鏂圭背嫻烽潰騫沖潎姣忓ぉ鍙閲囨敹50鍏嬫搗鈃伙紝嫻瘋椈涓綾昏剛鐗╁惈閲忚揪6錛咃紝姣忓勾鍙鎻愮偧鍑虹噧鏂欐補150鍗囦互涓娿

鍔犳嬁澶х戝﹀跺規搗涓娾滅嶁濈煶娌逛篃浜х敓浜嗗叴瓚o紝騫惰繘琛屼簡鎴愬姛鐨勮瘯楠屻備粬浠鍦ㄤ竴浜涚敓闀垮緢蹇鐨勬搗鈃諱笂鏀懼叆鐗規畩鐨勭粏鑿岋紝緇忚繃鍖栧︽柟娉曞勭悊鍚庯紝渚跨敓闀垮嚭浜嗏滅煶娌光濄傝繖鍜岀粏鑿屽湪婕闀跨殑宀佹湀涓鍒嗚В鐢熺墿浣撲腑鐨勬湁鏈虹墿璐ㄨ屽艦鎴愮煶娌圭殑榪囩▼鍩烘湰鐩鎬技錛屼絾縐戝﹀跺彧鐢ㄥ嚑涓鏄熸湡鐨勬椂闂村氨浠f浛浜嗗嚑鐧句竾騫寸殑婕闀挎椂鍏夈

鑻卞浗縐戝﹀舵洿涓虹嫭鐗癸紝浠栦滑涓嶆槸縐嶆搗鈃繪彁鐐肩煶娌癸紝鑰屾槸鍒╃敤嫻瘋椈鐩存帴鍙戠數錛岃屼笖宸茬爺鍒舵垚涓濂楀姛鐜囦負25鍗冪摝鐨勬搗鈃誨彂鐢電郴緇熴傜爺絀舵搗鈃誨彂鐢電殑縐戝﹀朵滑灝嗗共鐕ュ悗鐨勬搗鈃葷⒕紓ㄦ垚鐩村緞綰50寰綾崇殑緇嗗皬棰楃矑錛屽啀灝嗗皬棰楃矑鍔犲帇鍒300鍗冨笗錛屽彉鎴愮被浼兼櫘閫氱噧鏂欑殑闆劇姸鍓傦紝鏈鍚庨佸埌鐗瑰埆鐨勫彂鐢墊満緇勪腑錛屽氨鍙鍙戝嚭鐢墊潵銆

鐩鍓嶏紝涓浜涘浗瀹剁殑縐戝﹀舵e湪嫻鋒磱涓婂緩閫犫滄搗鈃誨洯鈥濇柊鑳芥簮鍩哄湴錛屽埄鐢ㄧ敓鐗╁伐紼嬫妧鏈榪涜屼漢宸ョ嶆嶆牻鍩癸紝褰㈡垚澶ч潰縐鐨勬搗鈃誨吇孌栵紝浠ユ弧瓚蟲搗鈃誨彂鐢電殑闇瑕併

鍒╃敤嫻瘋椈浠f浛鐭蟲補鍙戠數錛屽叿鏈変袱涓浼樼偣錛1.嫻瘋椈鍦ㄧ噧鐑ц繃紼嬩腑浜х敓鐨勪簩姘у寲紕籌紝鍙閫氳繃鍏夊悎浣滅敤鍐嶅驚鐜鐢ㄤ簬嫻瘋椈鐨勭敓闀匡紝鍥犺屼笉浼氬悜絀轟腑閲婃斁浜х敓娓╁ゆ晥搴旂殑姘斾綋錛屾湁鍒╀簬淇濇姢鐜澧冦2.嫻瘋椈鍙戠數鐨勬垚鏈姣旀牳鑳藉彂鐢典究瀹滃緱澶氾紝鍩烘湰涓婁笌鐢ㄧ叅鐐銆佺煶娌瑰彂鐢電殑鎴愭湰鐩稿綋銆傛嵁璁$畻錛屽傛灉鐢ㄤ竴鍧56騫蟲柟鍗冪背鐨勨滄搗鈃誨洯鈥濈嶆嶆搗鈃伙紝鍏朵駭鐢熺殑鐢靛姏鍗沖彲婊¤凍鑻卞浗鍏ㄥ浗鐨勪緵鐢甸渶瑕併傝繖鏄鍥犱負嫻瘋椈鍌ㄥ囩殑鏈夋満鐗╃害絳変簬闄嗗湴妞嶇墿鐨4~5鍊嶃傜敱姝ゅ彲浠ョ湅鍑猴紝鍒╃敤嫻瘋椈鍙戠數鍏鋒湁璇變漢鐨勫彂灞曞墠鏅銆

褰撳墠錛屽悇鍥界戝﹀墮兘鍦ㄧН鏋佸湴榪涜屾搗鈃誨煿妞嶏紝騫跺皢嫻瘋椈綺劇偧鎴愮被浼兼苯娌廣佹煷娌圭瓑娑蹭綋鐕冩枡鐢ㄤ簬鍙戠數錛屼粠鑰屽紑杈熶簡鍚戞嶇墿瑕佽兘婧愮殑鏂伴斿緞銆

『叄』 北極苦寒,卻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石油天然氣真是古生物變的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被稱為「化石能源」,科學家說它們是遠古時期生物殘骸沉積形成的。說起石油,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沙特,因為在中東地區許多地方「往地上砸個坑就能冒出油來」。但是你知道嗎?在北極的一些地方,愛斯基摩人在營地旁邊隨便撿塊「黑土」就能生火取暖,因為那就是從地底滲出來的石油!有朋友問,地球的北極向來天寒地凍,許多地方寸草不生,不適合生物生存,為什麼在北極圈裡有許多油氣田,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一些北極國家似乎有抽不完的石油和天然氣?難道石油真的與古生物無關?

北極到底有多少石油和天然氣?沒有人知道准確的答案。這里太寒冷,人們只勘探了一小部分區域。地質學家們估計,北極未勘探儲量超過900億桶(約122億噸)常規石油、48萬億立方米常規天然氣和440億桶天然氣液體,分別佔全球未勘探油氣儲量的16%、30%和26%,這一筆巨大的財富就埋在北極厚厚的冰蓋之下!

這么多的石油和天然氣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它們真是古代生物變化而來?古代生物又是如何在北極酷寒條件下生存的呢?

在大約5500萬到45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我們的地球不是今天這個樣子。那時候亞洲與北美洲之間還有大陸相連,北冰洋在陸地與格陵蘭島的包圍下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湖泊,並且這是一個溫暖的湖泊。

因為地球傾斜角度、繞太陽軌道進動、加上地殼板塊移動造成頻繁火山噴發排出大量二氧化碳(這是一種溫室氣體),始新世早期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達3500ppm,是今天的9倍。多種因素疊加,使當時的地球溫度比今天高許多,北極平均氣溫達到13 ;而在最熱的20萬年時間里,北冰洋的平均溫度高達23 ,與今天我國南海差不多!

在如此高的氣溫之下,地球上沒有一處地方會被冰川覆蓋,北極更是草肥水美,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從格陵蘭島到阿拉斯加,從北歐到今天俄羅斯的北部再到加拿大的北部,到處都是密集的棕櫚樹林,地面是繁茂的蕨類植物、雜草和苔蘚,水面則被厚厚的滿江紅覆蓋。

滿江紅在今天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很常見,它的英文名叫Azolla,是一種水生蕨類植物。由於葉子在秋天會變成紫紅色,因此被稱為滿江紅。

在溫度合適的情況下,滿江紅繁殖速度極快,它的生物量每3到10天就能翻番,直到覆蓋所有水面,葉片層層疊疊,連蚊子都沒辦法找到空隙產卵,因此滿江紅又有「蚊子蕨」之稱。

滿江紅佔領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間,但它並非一無是處。滿江紅的大量繁殖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它葉片里邊共生了一種古老藍藻,這種藍藻細菌能吸收空氣中的氮,將它轉化成氨供滿江紅生長所需。這種遍布北冰洋水面的水藻每公頃能吸收15噸碳和2.5噸氮,同時釋放出氧氣,而當它們死亡時下沉,就把碳和氮以有機物的形式帶入到水底。

北冰洋的四周有許多江河將淡水和泥沙補充到海里,海面是溫暖的淡水,海水的下層則是冰冷缺氧的鹹水,微生物極少,沉入水底的滿江紅殘骸不會被分解,年復一年,海底堆積的滿江紅越來越多。

經過幾千萬年的累積,北冰洋海底的動植物殘骸達到數百米甚至上千米厚,這些殘骸被泥沙掩埋覆蓋,有機物在沉積岩層巨大壓力下分解、升溫,慢慢變成了石油和天然氣。

實際上在更早的白堊紀和侏羅紀時期,地球也經歷過非常溫暖的時期,北極地區在此期間同樣是動植物繁盛,海洋和海盆的淺水區域有大量浮游生物繁衍、死亡並沉入水底形成油氣埋藏。

隨著億萬年間地殼不斷運動,歐亞大陸與北美洲分開,部分地殼隆起變成陸地,油氣順著岩層的縫隙向上擠出形成易開採的油氣層,但有更多石油和天然氣深埋水底。俄羅斯擁有北冰洋沿岸最漫長的海岸線,自然也有了數不盡的油氣資源,只是因氣候寒冷、勘探不易,許多油氣田依然不為人所知。

北極地區勘探和開採油氣的成本是其它地區的兩倍以上,當國際油價處於低位時,相關國家在北極開採的積極性不高,而一旦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在這里的生產活動就會活躍起來。由此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深層油氣的開采意味著全球碳排放增加、氣溫升高又會導致北極地區凍土加速融化,更多被困在淺表土層的甲烷被釋放出來,更加劇全球氣候變暖。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始終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對難題。

#俄方警告:禁俄石油將引災難性後果#

#美媒:拜登決定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

『肆』 什麼是原油海底下怎麼會有原油

原油:就是從地下或海底直接開採的未經處理、分硫、提純的石油.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3000種以上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種左右的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成為天然氣。煤礦與石油的成因很類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岩石即稱為「石油源岩」。埋沒於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熱和壓力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多種化學反應之後就產生石油,而石油積存於岩石間隙之間便形成油田。

地殼變動而石油生成

我們最近逐漸了解地球內部的變化與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描述此種關系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內部的狀況。

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400公里,覆蓋地球表面的地殼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達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則是由金屬形成的「地核」,並以大約 5100公里深處分界,分為「外核」與「內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態金屬鐵組成,內核則主要是固態鐵。 地球表面鋪滿堅硬的「板塊」,厚度約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噴出的「洋脊」產生的,』在 緩緩移動到「海溝」後就沉降於 另一板塊下方。 80年代後期,人們學會捕捉地震波傳遞到地球內部時的立體圖,於是發現令人驚訝的地慢活動狀況。高溫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級卷流」由地底湧上後,以蘑菇形態分別存在於夏威夷和非洲大陸正下方。此外,低溫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則以水滴形態占據亞洲大陸及南美洲大陸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們現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內部落熱對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級卷注移動的形態而形成的。此種運動不僅影響板塊運動,似乎也對整個地球的地質和環境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超級卷流是石油製造者?

現在全球生產的石沒之中,有60%是產生了恐龍稱霸地球時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頁岩」則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頁岩主要是由未經氧化的藻類等浮游植物遺骸堆積而成。由此可知當時必須有可讓浮游植物繁殖又不會產生氧化的缺氧環境條件,大量的黑色頁岩才會形成。

最近發現,石油源岩在此時代的形成似乎與超級卷流運動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湧出的地幔物質所形成的洋脊體積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較低的陸地變成淺海,而淺海則具有可當石油原料的藻類等浮游植物極易繁殖的環境。

淺海地區的藻類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現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現象,周圍的細菌為分解其殘骸而消耗氧氣,於是出現了缺氧環境。

地球溫暖化也會改變深層海水的流動狀況,由於高緯度地區與低緯度地區海水的溫度高低不同,較低溫但含有豐富氧氣的高緯度地區深層海水會流向低緯度地區海洋。但地球溫暖化的現象減少。氧氣較少的海域因而擴大,無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漸堆積,所留下的大量有機物則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變了石油的性質

由於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遺骸,因此調查石油的性質便可以得知古老時期的生物演化過程和地球環境歷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過程。生命是於38億年前誕生,並逐漸地進行演化,到了距今5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時期,爆發性的演化才開始,大約4億4500萬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陸地。

4億4000萬年至4億年前時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當時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氫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齒類植物在此時期繁瑣盛於海岸近處,因此以陸上植物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現了。

2億9000萬年前,廣大的陸地普遍出現由裸子植物組成的森林,並到處形成被沼澤地包圍的湖沼,藻類便在湖沼中開始繁殖。由此也產生了以藻類為原料的新種石油源岩,這也是陸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質石油源岩誕生的一例。

9000萬年前時期,被子植物和針葉樹林開始逐漸擴張到高緯度地區和高地,因而出現以陸地木材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樹木的樹脂成為輕質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針葉樹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類,成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質的分析技術有長足的進步,我們已逐漸可以取得有關石馱�閑災剩�約壩扇饒芤�鸕謀浠��痰鵲南晗缸柿稀S紗酥腫柿霞茨芙�徊攪私庠�仙�鏌藕≈鸞ザ鴉�鋇幕肪匙純觥?

大約1億7000萬年到200萬年前所發生的全球性規模「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時期,分布於廣大范圍的1億年前前後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沒入地中。現有的石油和天然氣有大約3分之2就是此時期形成的。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2

石油是當今世界極其重要的工業能源,被稱作「工業的血液」,素有黑色金子之稱。石油這種黑棕色的,粘稠的液體,以前面滲透到人類生活的許多領域。那麼,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呢?

經過長期的研究,以證明石油是由古代有機物變來的/在古老的地質年代裡,古代海洋或大型湖泊里的大量生物、動植物死亡後,遺體被埋在泥沙下,在缺氧的條件下逐漸分解變化。隨著地殼的升降運動,它們又被送到海底,被埋在沉積岩層里,承受高壓和地熱的烘烤,經過漫長的轉化,最後形成了石油這種液態的碳氫化合物。

據估計,全世界海底石油的總儲量在3250億噸,占整個地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而且這些石油多分布在中國近海、中東、波斯灣、墨西哥灣、西非幾內亞灣和北海等淺海海底。

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成分,暴露了它們的來源,它們都是有機物,應
當與古代生物有關系。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油氣(石油和天然氣)是伴隨著沉積
岩的形成而產生的。遠古時期繁盛的生物製造了大量的有機物,在流水的搬運下,
大量的有機物被帶到了地勢低窪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這些巨大的水盆中,
有機物與無機的碎屑混合,並沉積在盆底。寧靜的深層水體是缺乏氧氣的還原環
境,有機物中的氧逐漸散失了,而碳和氫保留下來,形成了新的碳氫化合物,並
與無機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在石油源岩中,油氣是零散地分布的,還沒有形成可以開採的油田。此時,
水盆底部的沉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下沉。在地下的壓力和高溫的影響下,
沉積物逐漸被壓實,最終變成沉積岩。而液體的石油油滴們拒絕變成岩石,在沉
積物體積縮小的過程中,它們被擠了出來,並聚集在一處,由於密度比水還輕,
所以石油開始向上遷移。幸運的話,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終會遭遇一層
緻密的岩石,比如頁岩、泥岩、鹽岩等,這些岩石缺少讓石油通過的裂隙,拒絕
給石油發通行證,石油於是停留在緻密岩層的下面,逐漸富集,形成了油田。含
有石油的岩層,叫做儲集層,拒絕讓石油通過的岩石,叫做蓋層。如果沒有蓋層,
石油會上升回到地表,最終消失在地球歷史的塵煙中,保留不到人類出現的時候。 內容: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成分,暴露了它們的來源,它們都是有機物,應
當與古代生物有關系。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油氣(石油和天然氣)是伴隨著沉積
岩的形成而產生的。遠古時期繁盛的生物製造了大量的有機物,在流水的搬運下,
大量的有機物被帶到了地勢低窪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這些巨大的水盆中,
有機物與無機的碎屑混合,並沉積在盆底。寧靜的深層水體是缺乏氧氣的還原環
境,有機物中的氧逐漸散失了,而碳和氫保留下來,形成了新的碳氫化合物,並
與無機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在石油源岩中,油氣是零散地分布的,還沒有形成可以開採的油田。此時,
水盆底部的沉積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開始下沉。在地下的壓力和高溫的影響下,
沉積物逐漸被壓實,最終變成沉積岩。而液體的石油油滴們拒絕變成岩石,在沉
積物體積縮小的過程中,它們被擠了出來,並聚集在一處,由於密度比水還輕,
所以石油開始向上遷移。幸運的話,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終會遭遇一層
緻密的岩石,比如頁岩、泥岩、鹽岩等,這些岩石缺少讓石油通過的裂隙,拒絕
給石油發通行證,石油於是停留在緻密岩層的下面,逐漸富集,形成了油田。含
有石油的岩層,叫做儲集層,拒絕讓石油通過的岩石,叫做蓋層。如果沒有蓋層,
石油會上升回到地表,最終消失在地球歷史的塵煙中,保留不到人類出現的時候。

煤炭是怎樣形成的
煤炭被人們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它是十八世紀以來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雖然它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但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石油的日漸枯竭,必然走向衰敗,而煤炭因為儲量巨大,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煤炭汽化等新技術日趨成熟,並得到廣泛應用,煤炭必將成為人類生產生活中的無法替代的能源之一。
煤炭是千百萬年來植物的枝葉和根莖,在地面上堆積而成的一層極厚的黑色的腐植質,由於地殼的變動不斷地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並在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這就是煤炭的形成過程。
一座煤礦的煤層厚薄與這地區的地殼下降速度及植物遺骸堆積的多少有關。地殼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遺骸堆積得厚,這座煤礦的煤層就厚,反之,地殼下降的速度緩慢,植物遺骸堆積的薄,這座煤礦的煤層就薄。又由於地殼的構造運動使原來水平的煤層發生褶皺和斷裂,有一些煤層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擠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較容易被人們發現。還有一些煤層相對比較薄,而且面積也不大,所以沒有開采價值,有關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說法。
煤炭是這樣形成的嗎?有些論述是否應當進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討。一座大的煤礦,煤層很厚,煤質很優,但總的來說它的面積並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萬年植物的枝葉和根莖自然椎積而成的,它的面積應當是很大的。因為在遠古時期地球上到處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應當到處有儲存煤炭的痕跡;煤層也不一定很厚,因為植物的枝葉、根莖腐爛變成腐植質,又會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復,最終被埋入地下時也不會那麼集中,土層與煤層的界限也不會劃分得那麼清楚。
但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和依據,煤炭千真萬確是植物的殘骸經過一系統的演變形成的,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煤塊,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葉和根莖的痕跡;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就能發現非常清楚的植物組織和構造,而且有時在煤層里還保存著像樹干一類的東西,有的煤層里還包裹著完整的昆蟲化石。值得探討的是它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麼如此的優質呢?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我家住在離城不遠的鄉村,每當盛夏雨季來臨時,一場暴雨過後,村子中央就會出現一條湍急的「小溪流」,我們許多小朋友就會跑到那裡面去嬉戲,那小溪流也會因暴雨停止時間的延長,而變得越來越小,最後乾涸。但在沒有斷流之前你會發現,很多水流處卻被沖下來的木棍兒、雜草等漂浮物堵塞,形成一個個小的水坎兒。為了能讓水流通暢,我們不時地把那些小水坎扒開,有的時候也會藉此築起一道小溪上的「堤壩」。既便是現在居住在城裡,一場暴雨過後,街道上很多地方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漂浮物截住了水流,堵塞了下水道口,而且很多漂浮物又被集中地滯留在一個地方的現象。
小巫見大巫,由此我們便可以推斷出煤炭的形成可能與洪水有直接關系。如果沒有洪水那樣強大的力量和搬運的功能,煤炭的形成絕對不會那麼集中,也不會那麼優質。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千百萬年前的地質歷史期間,由於氣候條件非常適宜,地面上生長著繁茂高大的植物,在海濱和內陸沼澤地帶,也生長著大量的植物,那時的雨量又是相當的充沛,當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海嘯等自然災害降臨時,就會淹沒了草原、淹沒了大片森林,那裡的大小植物就會被連根撥起,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根須上的泥土也會隨之被沖刷得乾乾凈凈,這些帶著須根和枝杈的大小樹木及草類植物也會相互攀纏在一起,順流漂浮而下,一旦被沖到淺灘、灣叉就會擱淺,它們就會在那裡安家落戶,並且象篩子一樣把所有的漂浮物篩選在那裡,很快這里就會形成一道屏障,並且這個地方還會是下次洪水堆積植物殘骸(也會有許多動物的殘骸)的地方。當洪水消退後,這里就會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積植物殘骸的丘嶺,再經過長期的地質變化,這座植物殘骸的丘嶺就會逐漸地埋入地下,最後演變成今天的煤礦。
那麼也許有人會問,1998年中國遭受的一場罕見的水災,為何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認為,那是因為中國目前的森林覆蓋率很低,而且有森林的地方多在高海拔地區,在平原到處是糧田,幾乎到了沒有什麼森林可淹的境地,只不過是淹沒了一些農田的防護林,並且農田防護林的樹木很稀少,而且樹木的根須又十分的發達,抓地抓得十分牢固,短時間的浸泡、沖擊不會造成多大危害。而森林中的樹木就不同了,很多樹木都擠在一起生活,它們為了吸食太陽的能量,拚命地往上長,根須並不發達,一旦一處樹木被洪水連根撥起,就會連帶成片的樹木被洪水毀掉,就如同放木排一樣,順流漂浮而下,勢不可擋,最後全部堆積在一個地方。
另外,由於人類對大自然認識的增強,抵禦突發性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提高,興修水利,築起堅固的堤壩,加固江堤、河堤,大大地減緩了兇猛洪水的沖擊力,泛濫的現象少了,甚至乖乖地聽從人類的召喚,並把兇猛的洪水變成了電能、動能、熱能,造福於人類,服務於人類社會。
不僅洪水有搬運動植物這樣的能力,而且潮汐、台風、海嘯也具備這樣的能力。由於地震、火山噴發等因素引起的海嘯,可以使海浪掀起三、四十米還高,並且在頃刻之間把一個島嶼上的動植物掃盪一空;把海岸線附近的一切生物全部洗劫。
再者,地球表面上的物質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變地等待著地球進行沉降運動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質是在不斷地循環流動著的。因此,「水災說」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優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說服力的,也是能夠令人信服的。
地球表面上的物質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變地等待著地球進行沉降運動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質是在不斷地循環流動著的。因此,「水災說」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優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說服力的,也是能夠令人信服的。
煤炭千真萬確是植物的殘骸經過一系統的演變形成的,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煤塊,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葉和根莖的痕跡;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就能發現非常清楚的植物組織和構造,而且有時在煤層里還保存著像樹干一類的東西,有的煤層里還包裹著完整的昆蟲化石。值得探討的是它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麼如此的優質呢?
由於古代的在植物大量沉積,被深深的埋在地層下,受到高壓和高溫,經過幾億年的時間,變成煤炭
煤礦和其它礦一樣,是層狀的,且不是到處都有,如果是地表植物積聚而成,則不會那麼集中,應該到處都有,所以我認為,書上所說的不對。碳元素是地球故有的,地表的碳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地心的碳以單質形式存在,地心的碳向地表噴出時,一部分為鑽石,一部分為石墨,大部分為煤(不同條件下形成不同的物質),和其它大部分礦的成因一樣。
植物當被壓在地下,在長時間的缺氧高壓的條件下便會形成煤。
石炭紀地球植物大繁盛,為煤的形成形成的強大的物質基礎,後來的造山運動為煤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條件。經過常年累月,便有了煤。

『伍』 什麼植物能提煉石油

澳大利亞生物能源專家,從桉葉藤和牛角瓜的莖葉中,提煉出能製取石油的白色乳汁液。經過調查,這兩種野草大量生長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生長速度很快,每周可長高約30厘米,如果人工栽培,每年能收割幾次。據估計,每公頃野草每年能生產65桶石油。如果這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話,就可以滿足澳大利亞石油需要量的一半。

美國亞利桑那州植物生理學家皮帕爾斯,也從一種叫「黃鼠草」的雜草中提煉出了石油,每公頃的野生黃鼠草可提煉出1000升石油。人工培植的雜交黃鼠草,每公頃可提煉出石油6000升。為此,亞利桑那大學還設計了提煉植物石油的工廠雛形。從事這方面研究且比較有成就的,要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梅爾溫·卡爾文教授,他不但成功地從大戟科植物乳狀汁液中提煉出了汽油,還從巴西熱帶叢林中找到了一種香膠樹,只要在樹幹上打一個5厘米深的洞,半年之內每棵香膠樹可分泌23~30升的膠汁,膠汁的化學成分同石油極其相似,不必經過任何提煉,就可直接當做柴油使用。據估計,1畝土地上種上60棵香膠樹,可年產「石油」15桶。

我國科學家在向植物要油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們在海南島找到了一種能產柴油的樹種叫油楠樹,只要把樹干砍傷或鑽洞後,油就會源源而來。通常每株油楠樹可收「柴油」34千克左右。當地居民習慣用這種油代替煤油點燈照明。

『陸』 什麼植物能提煉石油

未來能源的寶庫--石油植物

隨著能源消耗量的不斷增加,有限的常規化能源棗煤、石油、天然氣等,日趨緊缺,然而,正當人們對能源的前景感到暗淡和憂慮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新的再生能源棗「石油植物」。

所謂「石油植物」,系指那些可以直接生產工業用「燃料油」,或經發酵加工可生產「燃料油」的植物的總稱。例如,現已發現的大量可直接生產燃料油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大戟科,如綠玉樹、三角戟、續隨子等。這些石油植物能生產低分子量氫化合物,加工後可合成汽油或柴油的代用品。

據專家研究,有些樹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將碳氫化合物儲存在體內,形成類似石油的烷烴類物質。如巴西的苦配巴樹,樹液只要稍作加工,便可當作柴油使用。

如前所述,目前全世界植物生物質能源(主要是森林)每年生長量相當於600-800億噸石油,為目前世界開采量的20-27倍,可見潛力之大。目前,英、美等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用木材加工出石油已達到實用階段。英國一家公司採用液化技術,用100公斤木材生產了24公斤石油,同時還生產出16公斤瀝青和15公斤蒸汽。美國俄勒岡州一家以木片為原料的工廠,100公斤木片可製取30公斤石油。

人們還發現,地球上存在著不少的「石油植物」,它們所分泌出的液體,不需加工或稍經加工就可作燃料使用。如澳大利亞有一種名叫輻射校的樹,含油率高達4.2%,也就是說,一噸桉樹可獲取優質燃料5桶之多。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有一種被譽為「石油樹」的銀合歡樹,這種樹分泌的乳液中含「石油」量很高。巴西有一種香膠樹,割開樹皮就可流出膠汁般的樹計,它的化學成分與石油相似。據實驗,這種樹汁不需任何加工,就可當柴油使用,經簡單加工可煉制汽油。這種樹每棵每年可產膠汁40-60公斤。

經專家測試,某些芳草也含有「石油」。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產一種粗生分布廣泛的雜草,由於黃鼠等嚙齒動物很害怕它的氣味,故取名黃鼠草。黃鼠草可以提煉「石油」,大約每公頃這樣的野草可提取「石油」l000公斤;若經人工雜交種植,每公頃可提煉「石油」6000公斤。目前,美國學者已發現了 30多種富含油的野草,如乳草、蒲公英等。此外,科學家還發現300多種灌木、400多種花卉都含有一定比例的「石油」。

近年來,科學家又發現利用玉米、高粱、甘蔗的秸稈可以生產汽油酒精,並能直接用做汽車的動力燃料。目前,美國銷售的「汽油」中,70%以上實際是酒精汽油(1:9的混合燃料)。巴西用甘蔗發酵生產酒精做汽車動力燃料。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開始「石油植物」及其栽種的研究,並通過引種栽培,建立起新的能源基地棗「石油植物園」、「能源農場」,專家預計,在21世紀初「石油植物」將成為人類能源的寶庫。

關於建立「能源農場」的設想,卻是在一種特殊情況下提出來的,它對於人類在21世紀啟用植物「石油」能源有著深遠的意義。1973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臨時停止向美國出口石油,因此,美國教授卡爾文想出了建立「能源農場」這個主意,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這個設想已在不少國家開始試驗。

當時,這位科學家知道,某些植物如橡膠樹,能把碳化物變成碳氫化合物棗膠汁。他想,既然橡膠樹能產生膠汁,那麼其他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也能合成類似石油的物質。要得出這樣的結論,他首先放棄了一些原有的習摜想法。卡爾文教授是一位化學家,1961年,他因為一本關於光合作用的著作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金。現在他是「能源農場」的最熱心的支持者之一,他跑遍全球去尋找那種具有合成燃燒能力的植物。

在巴西,卡爾文教授看到一種名叫香膠樹的植物,並參觀了割膠作業。據他觀察,這種植物6個月內能分泌出20-30升膠汁,這種膠汁實質上就是石油,化學特性同柴油相似,所以不經過提煉,直接可以當柴油使用。今天,香膠樹大概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一種能直接提供「生物石油」的植物。

卡爾文在加利福尼亞洲找到了另一種雖不像香膠樹那樣令人吃驚,但分布非常普遍的植物,農場主們把它叫作「黃鼠樹」。卡爾文教授的實驗證明,人工製造石油並不需要幾百萬年的時問,而是21世紀就可成功的事情,那麼,剩下的一個問題是:「能源農場」的設想在工藝上是否行得通?在經濟上是否劃算?

對於這個問題,由亞利桑那州植物生理學家皮帕爾斯主持的進一步研究作出了回答。數年來,他們在「黃鼠樹」實驗農場做了一系列有趣的試驗。得出的結論是:直徑為19.3英里的圓形土地種上黃鼠樹以後,平均每晝夜可煉出500萬升石油。

亞利桑那大學還開始設計某種提煉植物石油的企業的雛型,這種企業一周內能生產450升黃鼠樹粉末。同時又在設計既能提煉石油,又能提煉乙醇的小型工廠。他們斷言,再過10年以後,工業提煉設備可以在一晝夜之間從1000噸黃鼠樹粉末中提煉出 18萬升石油和13萬升乙醇。剩下來的渣滓可以作25000億千瓦的熱電站的燃料。要達到這么大的生產規模,需要開辟面積為14萬公頃的黃鼠樹種植場,相當於美國匹茲堡市那麼大。

能夠供燃料的植物不一定都要在泥土裡才能生長。奧蘭多市凈化池裡的風信子長勢良好,污水是這種植物的最好營養物。因此,種植風信子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不僅可以凈化水源,而且可以得到可燃氣體,加拿大科學家在地下鹽水層中發現了兩種生產石油的細菌,一種是紅的,一種是無色透明的。它們繁殖很快,兩天可收獲一次。一平方海里的水域里一年就可生產14億升「生物石油」。

石油植物作為未來的一種新能源,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許多優點:

l.石油植物是新一代的綠色潔凈能源,在當今全世界環境污染嚴重的情況下,應用它對保護環境十分有利。

2.石油植物分布面積廣,若能因地制宜地進行種植,便能就地取木成油,而不需勘探、鑽井、采礦,也減少了長途運輸,成本低廉,易於普及推廣。

3.石油植物可以迅速生長,能通過規模化種植,保證產量,而且是一種可再生的種植能源,而非一次能源。

4.植物能源使用起來要比核電等能源安全得多,不會發生爆炸,泄漏等安全事故。

5.開發石油植物,還將逐步加強世界各國在能源方面的獨立性,減少對石油市場的依賴,可以在保障能源供應、穩定經濟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由此看來,石油植物的開發,是解決未來能源的有效新途徑之一。難怪能源專家們指出,21世紀將是石油植物大展宏圖的時代。

『柒』 石油可以種出來嗎

你聽說過嗎,世界上有一種柴油樹,人們能直接利用它流出的油來發動汽車。有的稍加簡單加工提煉之後,就可以作為燃料油。這些樹稱作石油植物,它的種植和利用,可以為我們提供取之不盡的能源。

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有桉葉藤和牛角瓜兩種生長速度很快的野草,每周可長30厘米。如果人工栽倍,每年能收割幾次。據估計,每公頃野草每年能生產65桶石油,在13萬平方米的土地上種植這些野草,每年能生產20萬桶石油。

美國科學家從一種叫「黃鼠草」的雜草中提煉了石油,每公頃野生黃鼠草可提煉出1000升石油;人工培植的雜交黃鼠草,每公頃可出石油6000升。

在巴西的高原熱帶叢林中,有700種藤本植物,都能分泌白色的乳汁。這些乳汁通過加工,可以分離出有多種用途的液體燃料,如柴油和高級航空汽油。

從植物中獲得石油,既經濟又省事,且在燃燒時不產生二氧化硫及其他有毒成分,所以對大氣污染極其輕微。如能大面積栽培這些石油植物,那麼人們就可以從這些「活石油井」中源源不斷地獲得能源了。

『捌』 地球上的石油植物怎樣提煉石油

人們還發現,地球上存在著不少的石油植物,它們所分泌出的液體,不需加工或稍經加工就可作為燃料使用。如澳大利亞有一種樹,含油率高達4.2%,也就是說,一噸這種樹可獲取優質燃料5桶之多。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有一種被譽為石油樹的銀合歡樹,這種樹分泌的乳液中含石油量很高。

經專家測試,某些芳草也含有石油。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產一種粗生分布廣泛的雜草,由於黃鼠等嚙齒動物很害怕它的氣味,故取名黃鼠草。黃鼠草可以提煉石油,大約1萬平方米草原生長的這樣的野草可提取石油l000千克。若經人工雜交種植,1萬平方米草原生長的這種草可提煉石油6000千克。目前,美國學者已發現了30多種富含油的野草,如乳草、蒲公英等。此外,科學家還發現300多種灌木、400多種花卉都含有一定比例的石油。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開始石油植物及其栽種的研究,並通過引種栽培,建立起新的能源基地石油植物園、能源農場,專家預計在21世紀石油植物將成為人類能源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