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中的組分主要以什麼為主

石油中的組分主要以什麼為主

發布時間: 2024-06-25 08:07:43

『壹』 石油的化學成分是什麼

石油中,碳、氫是主要的組成元素。碳一般佔83%~87%,氫佔11%~14%,原子比介於5.7~8.5之間。其他元素,如氧、氮、硫元素約佔1%,很少達到2%~3%。還有磷、釩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這些元素或以游離狀或組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於重的組分中。
自然界中,碳氫化合物種類繁多,已知的有數百種。但構成石油的碳氫化合物,從其對石油性質的影響和存在的廣泛性來看,烷烴、環烷烴、芳香烴這三大系列的結構最為重要,也最為普遍。從溶有天然氣的石油平均成分看,大體上烷烴佔53%,環烷烴佔31%,芳香烴佔16%。
烷烴分子通式為CnH2n+2,是由碳原子以單鍵鏈狀與氫原子結合構成的一類飽和、穩定的烴類化合物。沒有支鏈的稱為正構烷烴,按其碳原子數的增加分別定名為甲烷、乙烷……癸烷等;碳原子數超過十的即用數字直接表示,如十一烷、十二烷……二十烷等。有支鏈者,為異構烷烴。
環烷烴是碳原子以單鍵呈環狀相連並與四周的氫原子結合構成。只含有一個環的環烷烴,通式是CnH2n。與烷烴相比,氫原子數目減少。但仍是一種飽和、穩定的化合物。環己烷和環戊烷是石油中最主要的環烷烴。環烷烴與烷烴在化學性質上比較接近,但構成的石油反映出的物理性質則有所差異。環烷烴比例大的石油比烷烴比例大的石油往往密度大、熔點和沸點高。
芳香烴分子通式為CnH2n-6(n≥6),碳原子以單鍵和雙鍵呈環狀與氫原子結合。主要特點是分子中至少有一個苯環,苯(C6H6)是最簡單和典型的代表。這類烴多具有芳香氣味。在石油中,常集中於重餾分內。
烷烴、環烷烴都屬於比較穩定的飽和烴類,芳香烴屬不飽和烴。但在鏈狀烷烴的化合物中,有不飽和烴類化合物存在。這類化合物的碳原子呈鏈狀以雙鍵相連與氫原子結合,缺少兩個氫原子的稱為烯烴,分子通式為CnH2n,例如乙烯(C2H4)。碳原子間仍呈鏈狀排列但以三鍵相連的結構,稱為炔烴,其分子通式為CnH2n-2,如乙炔(C2H2)。這類不飽和烴在化學性質上比較不穩定。當較純時,點火燃燒尚顯平靜,而一旦混有空氣,就易發生猛烈爆炸。

『貳』 石油是由什麼組成的

經過分析,石油主要是由碳和氫構成。其中碳佔84%~87%左右,氫佔12%~14%左右。餘下的百分之一是極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碳和氫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按它們的原子數從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這些化合物組成的。

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復雜,它們含有相對分子質量從幾十到幾千的各種烷烴、環烷烴和芳香烴。除烴類之外,石油中還含有數量不等的非烴類化合物,主要是含硫、含氮、含氧的化合物以及一些膠狀瀝青質。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態烴,同時在液態烴里溶有氣態烴和固態烴。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

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

『叄』 簡述石油的烴類組成

一、石油中的烷烴烷烴是石油的主要組分,在常溫常壓下,從C1到C4 的烷烴是的氣態,它們是天然氣和煉廠氣的主要成分。C5~C15的烷烴為液態。大於C15 的正構烷烴為固體。按其結晶形狀不同,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晶較大,呈板狀結晶的稱為石蠟,另一種是呈細微結晶的微晶形蠟稱為地蠟。在一般條件下,烷烴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不易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但在特殊條件下,烷烴也會發生氧化及熱分解等反應。二、石油中的環烷烴(1)在石油中所含的環烷烴主要是環戊烷和環己烷及其衍生物。(2)環烷烴在石油各餾分中的含量是不同的,它們的相對含量隨餾分沸點的升高而增加,但在更重的石油餾分中,因芳香烴的增加,環烷烴則逐漸減少。(3)環烷烴含量對油品粘度影響較大,一般含環烷烴多,油品粘度就大,它是潤滑油組成的主要組分。三、石油中的芳香烴(1)芳香烴也是石油的主要組分之一。在輕汽油(<120℃)中含量較少,而在較高沸點(120~300℃)餾分中含量較多。(2)芳香烴的抗爆性很高,是汽油的良好組分,常用做提高汽油質量的摻合劑;燈用煤油中含芳烴多,點燃時會冒黑煙和使燈芯易結焦,是有害組分;潤滑油餾分中含有多環短側鏈的芳香烴,它將使潤滑油的粘溫特性變壞,高溫時易氧化而生膠,因此,潤滑油精製時要設法除去。(3)芳香烴用途很廣泛,可做為炸葯、染料、醫葯、合成橡膠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肆』 鍘熸補鐨勪富瑕佺粍鎴愭垚鍒嗘湁閭d簺

鐭蟲補鍙堢О鍘熸補錛屾槸浠庡湴涓嬫繁澶勫紑閲囩殑媯曢粦鑹插彲鐕冪矘紼犳恫浣撱傜煶娌規槸鍙や唬嫻鋒磱鎴栨箹娉婁腑鐨勭敓鐗╃粡榪囨極闀跨殑婕斿寲褰㈡垚鐨勬販鍚堢墿錛屼笌鐓や竴鏍峰睘浜庡寲鐭崇噧鏂欍傜煶娌圭殑鎬ц川鍥犱駭鍦拌屽紓錛屽瘑搴︿負0.8 ~ 1.0 鍏/鍘樼背3錛岀矘搴﹁寖鍥村緢瀹斤紝鍑濆滻鐐瑰樊鍒寰堝ぇ錛30 ~ -60擄C錛夛紝娌哥偣鑼冨洿涓哄父娓╁埌500擄C浠ヤ笂錛屽彲瀹逛簬澶氱嶆湁鏈烘憾鍓傦紝涓嶆憾浜庢按錛屼絾鍙涓庢按褰㈡垚涔崇姸娑層 緇勬垚鐭蟲補鐨勫寲瀛﹀厓緔犱富瑕佹槸紕 錛83% ~ 87%錛夈佹阿錛11% ~ 14%錛夛紝鍏朵綑涓虹~錛0.06% ~ 0.8%錛夈佹愛錛0.02% ~ 1.7%錛夈佹哀錛0.08% ~ 1.82%錛夊強寰閲忛噾灞炲厓緔狅紙闀嶃侀拻銆侀搧絳夛級銆傜敱紕沖拰姘㈠寲鍚堝艦鎴愮殑鐑冪被鏋勬垚鐭蟲補鐨勪富瑕佺粍鎴愰儴鍒嗭紝綰﹀崰95% ~ 99%錛屽惈紜銆 姘с佹愛鐨勫寲鍚堢墿瀵圭煶娌逛駭鍝佹湁瀹籌紝 鍦ㄧ煶娌瑰姞宸ヤ腑搴斿敖閲忛櫎鍘匯備笉鍚屼駭鍦扮殑鐭蟲補涓錛屽悇縐嶇儍綾葷殑緇撴瀯鍜屾墍鍗犳瘮渚嬬浉宸寰堝ぇ錛 浣嗕富瑕佸睘浜庣兎鐑冦佺幆鐑風儍銆佽姵棣欑儍涓夌被銆 閫氬父浠ョ兎鐑冧負涓葷殑鐭蟲補縐頒負鐭寵湣鍩虹煶娌癸紱浠ョ幆鐑風儍銆佽姵棣欑儍涓轟富鐨勭О鐜鐑冨熀鐭蟲補錛涗粙浜庝簩鑰呬箣闂寸殑縐頒腑闂村熀鐭蟲補銆傛垜鍥戒富瑕佸師娌圭殑鐗圭偣鏄鍚銍¤緝澶氾紝鍑濆滻鐐歸珮錛岀~鍚閲忎綆錛 闀嶃佹愛鍚閲忎腑絳夛紝閽掑惈閲忔瀬灝戙傞櫎涓鍒娌圭敯澶栵紝鍘熸補涓奼芥補棣忓垎杈冨皯錛屾福娌瑰崰1/3銆傜粍鎴愪笉鍚岀被鐨勭煶娌癸紝鍔犲伐鏂規硶鏈夊樊鍒錛屼駭鍝佺殑鎬ц兘涔熶笉鍚岋紝搴斿綋鐗╁敖鍏剁敤銆傚ぇ搴嗗師娌圭殑涓昏佺壒鐐規槸鍚銍¢噺楂橈紝鍑濈偣楂橈紝紜鍚閲忎綆錛屽睘浣庣~鐭寵湣鍩哄師娌廣

『伍』 煤。石油。天然氣的成分是啥

天然氣 天然氣是一種多組分的混合氣體,主要成分是烷烴,其中甲烷占絕大多數,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還含有硫化氫、二氧化碳、氮和水氣,以及微量的惰性氣體,如氦和氬等。在標准狀況下,甲烷至丁烷以氣體狀態存在,戊烷以上為液體。

煤炭是一種可以用作燃料或工業原料的礦物。它是古代植物經過生物化學作用和地質作用而改變其物理、化學性質,由碳、氫、氧、氮等元素組成的黑色固體礦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

『陸』 石油的主要成分

石油的胡肢主要成分主要是碳氫化合物。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氫,褲散世其次為硫、氮、氧。一般石油中碳的含量佔84%~87%,氫的含量為11%~14%,兩者在石油中以烴的形態出掘李現,占石油成分的97%~99%。剩下的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總含量一般只有1%~4%。但是,在個別情況下,主要由於硫分增多,這個比例可高達3%~7%各油田石油的含硫量變化很大。

除上述五種元素外,在石油中還發現其他微量元素,構成了石油的灰分由於石油的性瀝青質。組分和族分是質不同,灰分含量的變化很大,從十萬分之幾到萬分之幾,膠質和瀝青質含量多的石油,灰採用發射光譜法和中子活化分析法從石油灰分中發現了59種元素,按其含量多少和常見程度有38種。

石油的形成介紹: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石油有兩種形成方式。一種是生物化油,這種說法認為現在的石油主要是由遠古時期海洋或湖泊中生物殘骸沉積最終變成石油。另一種是石化油,這種說法是中東地區可能因為地球板塊的碰撞,早期的海洋逐漸變成陸地。在特定的環境物質之下,形成了現如今的石油。

『柒』 石油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

石油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氫。

石油是由多種碳氫化合物組成的復雜混合物。石油主要成分是碳和氫兩種元素,另外含少量硫,氧以及氮元素。石油中也含有一些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近似自然界有機物中的元素。

石油既不是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單質,也不是由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而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的多種化合物的混合物。因此,其性質就不象單質和純化合物那樣確定,而是所含各種化合物性質的綜合體現。

2、有機地球化學

化學家應用氣相色譜分析儀和質譜儀等設備研究石油組分,識別沉積物和石油中的分子特徵。

有機地球化學家利用設備從石油和有機沉積物識別出數千種來自於生物體的分子,這些分子被稱為生物標志分子。

3、實驗室模擬

科學家在實驗室模擬石油的形成。實驗室裂解實驗與石油在地下的生成有很大相似性。在實驗室可以觀察到乾酪根的熱成熟階段。

『捌』 石油的化學組成

石油的化學組成可以從組成石油的元素、化合物、餾分和組分加以認識,必須明確這是從不同側面去認識同一問題。

(一)石油的元素組成

由於石油沒有確定的化學成分,因而也就沒有確定的元素組成。但其元素組成還是有一定的變化范圍。

石油的元素組成主要是碳(C)和氫(H),其次是硫(S)、氮(N)、氧(O)。世界上大多數石油的元素組成一般為:碳含量介於80%~88%之間,氫含量佔10%~14%,硫、氮、氧總量在0.3%~7%之間變化,一般低於2%~3%,個別石油含硫量可高達10%。世界各地原油的元素組成盡管千差萬別,但均以碳、氫兩種元素占絕對優勢,一般在95%~99%之間。碳、氫元素重量比介於5.7~7.7之間,平均值約為6.5。原子比的平均值約為0.57(或1∶1.8)。

石油中硫含量,據蒂索(B.P.Tissot,1978)等對9347個樣品的統計,平均為0.65%(重量),其頻率分布具雙峰型(圖2-2),多數樣品(約7500個)的含硫量小於1%,少數樣品(1800個)的含硫量大於1%,1%處為兩峰的交叉點。根據含硫量可把原油概略地分為高硫原油(含硫量大於1%)和低硫原油(含硫量小於1%)。原油中的硫主要來自有機物的蛋白質和圍岩的含硫酸鹽礦物如石膏等,故產於海相環境的石油較形成於陸相環境的石油含硫量高。由於硫具有腐蝕性,因此含硫量的高低關繫到石油的品質。含硫量變化范圍很大,從萬分之幾到百分之幾。

圖2-2 不同時代和成因的9347個石油樣品中含硫分布(據Tissot&Welte,1978)

石油中含氮量在0.1%~1.7%之間,平均值0.094%。90%以上的原油含氮量小於0.2%,最高可達1.7%(美國文圖拉盆地的石油),通常以0.25%作為貧氮和富氮石油的界限。

石油的含氧量在0.1%~4.5%之間,主要與其氧化變質程度有關。

石油的元素組成,不同研究者的估算值不甚一致。通常碳、氫兩元素主要賦存在烴類化合物中,是石油的主體,而硫、氮、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大多富集在渣油或膠質和瀝青質中。

除上述5種主要元素之外,還從原油灰分(石油燃燒後的殘渣)中發現有50多種元素。這些元素雖然種類繁多,但總量僅占石油重量的十萬分之幾到萬分之幾,在石油中屬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以釩、鎳兩種元素含量高、分布普遍,且由於其與石油成因有關聯,故最為石油地質學家重視。V/Ni比值可作為區分是來自海相環境還是陸相環境沉積物的標志之一。一般認為V/Ni>1是來自海相環境,V/Ni<1是來自陸相環境。

(二)石油的化合物組成

概要地說,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多是有機化合物,作為雜質混入的無機化合物不多,含量甚微,可以忽略不計。組成石油的5種主要元素構成的化合物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機化合物。現今從全世界經過分析的不同原油中分離出來的有機化合物有近500種,還不包括有機金屬化合物。其中約200種為非烴,其餘為烴類。原油的大半部分是由150種烴類組成。石油的化合物組成,歸納起來可以分為烴類和非烴類化合物兩大類,其中烴類化合物是主要的,這與元素組成以C、H占絕對優勢相一致。

1.烴類化合物

在化學上,烴類可以分為兩大類:飽和烴和不飽和烴。

(1)飽和烴

在石油中飽和烴在數量上佔大多數,一般占石油所有組分的50%~60%。可細分為正構烷烴、異構烷烴和環烷烴。

正構烷烴平均占石油體積的15%~20%,輕質原油可達30%以上,而重質原油可小於15%。石油中已鑒定出的正烷烴為C1—C45,個別報道曾提及見有C60的正烷烴,但石油大部分正烷烴碳數≤C35。在常溫常壓下,正烷烴C1—C4為氣態,C5—C15為液態,C16以上為固態(天然石蠟)。

不同類型原油的正構烷烴分布情況如圖2-3所示。由圖可見,盡管正構烷烴的分布曲線形態各異,但均呈一條連續的曲線,且奇碳數與偶碳數烴的含量總數近於相等。根據主峰碳數的位置和形態,可將正烷烴分布曲線分為三種基本類型:①主峰碳小於C15,且主峰區較窄;②主峰碳大於C25,主峰區較寬;③主峰區在C15—C25之間,主峰區寬。上述正烷烴的分布特點與成油原始有機質、成油環境和成熟度有密切關系,因而常用於石油的成因研究和油源對比。

石油中帶支鏈(側鏈)的異構烷烴以≤C10為主,常見於C6—C8中;C11—C25較少,且以異戊間二烯型烷烴最重要。石油中的異戊間二烯型烷烴(圖2-4),一般被認為是從葉綠素的側鏈———植醇演化而來,因而它是石油為生物成因的標志化合物。這種異構烷烴的特點是每四個碳原子帶有一個甲基支鏈。現已從石油中分離出多種異戊間二烯型烷烴化合物,其總量達石油的0.5%。其中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姥鮫烷)和2,6,10,14-四甲基十六烷(植烷)。研究表明,同一來源的石油,各種異戊二烯型化合物極為相似,因而常用之作為油源對比的標志。

圖2-3 不同類型石油的正構烷烴分布曲線圖(據Martin,1963)

圖2-4 類異戊間二烯型烷烴同系物立體化學結構圖

環烷烴在石油中所佔的比例為20%~40%,平均30%左右。低分子量(≤C10)的環烷烴,尤以環戊烷(C5-五員環)和環己烷(C6-六員環)及其衍生物是石油的重要組成部分,且一般環己烷多於環戊烷。中等到大分子量(C10—C35)的環烷烴可以是單環到六環。石油中環烷烴以單環和雙環為主,占石油中環烷烴的50%~55%,三環約佔20%,四環以上佔25%左右。在石油中多環環烷烴的含量隨成熟度增加而減少,故高成熟原油中1~2環的環烷烴顯著增多。

在常溫常壓下,環丙烷(C3H6)和甲基環丙烷(C4H8)為氣態,除此之外所有其他單環環烷烴均為液態,兩環以上(>C11)的環烷烴為固態。

(2)不飽和烴

石油中的不飽和烴主要是芳香烴和環烷芳香烴,平均占原油重量的20%~45%。此外原油中偶可見有直鏈烯烴。烯烴及不飽和環烴,因其極不穩定,故很少見。

石油中已鑒定出的芳香烴,根據其結構不同可以分為單環、多環和稠環三類,而每個類型的主要分子常常不是母體,而是烷基衍生物。

單環芳烴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多環芳烴有聯苯、三苯甲烷等。

稠環芳烴包括萘(二環稠合),蒽和菲(三環稠合)以及苯並蒽和屈(四環稠合)。

芳香烴在石油中以苯、萘、菲三種化合物含量最多,其主要分子也常常以烷基的衍生物出現。如前者通常出現的主要是甲苯,而不是苯。

環烷芳香烴包含一個或幾個縮合芳環,並與飽和環及鏈烷基稠合在一起。石油中最豐富的環烷芳香烴是兩環(一個芳環和一個飽和環)構成的茚滿和萘滿以及它們的甲基衍生物。而最重要的是四環和五環的環烷芳烴,其含量及分布特徵常用於石油的成因研究和油源對比。因為它們大多與甾族和萜族化合物有關(芳構化),而甾族和萜族化合物是典型的生物成因標志化合物。

2.非烴化合物

石油中的非烴化合物是指除C、H兩種主要元素外,還含有硫或氮或氧,抑或金屬原子(主要是釩和鎳)的一大類化合物。石油中這些元素的含量不多,但含這些元素的化合物卻不少,有時可達石油重量的30%。其中又主要是含硫、氮、氧的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

硫是碳和氫之後的第三個重要元素,含硫的化合物也最為多見。目前石油中已鑒定出的含硫化合物將近100種,多呈硫醇、硫醚、硫化物和噻吩(以含硫的雜環化合物形式存在),在重質石油中含量較為豐富。

石油中所含的硫是一種有害的雜質,因為它容易產生硫化氫(H2S)、硫化鐵(FeS)、亞硫酸(H2SO3)或硫酸(H2SO4)等化合物,對機器、管道、油罐、煉塔等金屬設備造成嚴重腐蝕,所以含硫量常作為評價石油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通常將含硫量大於2%的石油稱為高硫石油;低於0.5%的稱為低硫石油;介於0.5%~2%之間的稱為含硫石油。一般含硫量較高的石油多產自碳酸鹽岩系和膏鹽岩系含油層,而產自砂岩的石油則含硫較少。我國原油多屬低硫石油(如大慶、任丘、大港、克拉瑪依油田)和含硫石油(如勝利油田)。原蘇聯伊申巴石油含硫量高達2.25%~7%,其他如墨西哥、委內瑞拉和中東的石油含硫量也較高。

(2)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較為少見,平均含量小於0.1%。目前從石油中分離出來的含氮化合物有30多種,主要是以含氮雜環化合物形式存在。可將其分為兩組,一組為鹼性化合物,有吡啶、喹啉、異喹啉、吖啶及其同系物;另一組為非鹼性化合物,有卟啉、吲哚、咔唑及其同系物,其中以含釩和鎳的金屬卟啉化合物最為重要。

原油中的卟啉化合物首先是由特雷勃斯(C.Treibs,1934)發現的。包括初卟啉和脫氧玫紅初卟啉,並提出石油中的卟啉是由植物的葉綠素和動物的氯化血紅素轉化而來。這個發現為石油有機成因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和重視。目前對卟啉的研究已逐步深入並發現了多種類型。卟啉是以四個吡咯核為基本結構,由4個次甲基(—CH)橋鍵聯結的含氮化合物,又稱族化合物。在石油中卟啉常與釩、鎳等金屬元素形成絡合物,因而又稱為有機金屬化(絡)合物,其基本結構與葉綠素結構極為相似(圖2-5)。

圖2-5 葉綠素(A)與原油中的卟啉(B)、植烷(Ph)、姥鮫烷(Pr)結構比較圖(據G.D.Hobson等,1981)

但是,並不是所有原油中都含有卟啉,有相當一部分原油中不含或僅含痕量。一般中新生代地層中形成的原油含卟啉較多,而古生代地層中石油含卟啉甚低或不含。這可能與卟啉的穩定性差有關。在高溫(>250℃)或氧化條件下,卟啉將發生開環裂解而遭破壞。

此外,原油中的卟啉類型還與沉積環境有密切關系,海相石油富含釩卟啉,而陸相石油富含鎳卟啉。

(3)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已鑒定出50多種,包括有機酸、酚和酮類化合物。其中主要是與酸官能團(—COOH)有關的有機酸,有C2~24的脂肪酸,C5~10的環烷酸,C10~15的類異戊二烯酸。石油中的有機酸和酚(酸性)統稱石油酸,其中以環烷酸最多,占石油酸的95%,主要是五員酸和六員酸。幾乎所有石油中都含有環烷酸,但含量變化較大,在0.03%~1.9%之間。環烷酸易與鹼金屬作用生成環烷酸鹽,環烷酸鹽又特別易溶於水。因此地下水中環烷酸鹽的存在是找油的標志之一。

(三)石油的餾分組成

石油是若干種烴類和非烴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每種化合物都有自己的沸點和凝點。石油的餾分就是利用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點的特性,通過對原油加熱蒸餾,將石油分割成不同沸點范圍的若幹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個餾分。分割所用的溫度區間(餾程)不同,餾分就有所差異(表2-1)。

表2-1 石油的餾分組成

據亨特對美國一種相對密度為35°API(0.85g/cm3)的環烷型原油所做的分析結果,以脫氣後各餾分總和計算,各餾分的體積百分比為:汽油27%,煤油13%,柴油12%,重質瓦斯油10%,潤滑油20%,渣油18%。其與化合物組成的關系如圖2-6所示。

通常石油的煉制過程可以看作就是對石油的分餾,餾程的控制是根據原油的品質及對油品質量的具體要求來確定的。現代煉油工業為了提高石油中輕餾分的產量和提高產品質量,除了採用直餾法外,還採用催化熱裂化、加氫裂化、熱裂解、石油的鉑重整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例如在常壓下分餾出的汽油只佔原油的15%~20%,在採用催化熱裂化後,可使汽油的產量提高到50%~80%,以滿足各方面以汽油作能源燃料的需求。

圖2-6 相對密度為35°API的環烷型石油的餾分與化合物組成的關系圖(據J.M.Hunt,1979)

(四)石油的組分組成

石油組分分析是過去在石油研究中曾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它是利用有機溶劑和吸附劑對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選擇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選用不同有機溶劑和吸附劑,將原油分成若幹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個組分。

一般在作組分分析之前,先對原油進行分餾,去掉低於210℃的輕餾分,切取>210℃的餾分進行組分分析(圖2-7)。凡能溶於氯仿和四氯化碳的組分稱為油質,它們是石油中極性最弱的部分,其成分主要是飽和烴和一部分低分子芳烴。溶於苯的組分稱為苯膠質,其成分主要是芳烴和一些具有芳環結構的含雜元素的化合物(主要為含S、N、O的多環芳烴)。用酒精和苯的混合液(或其他極性更強的如甲醇、丙酮等)作溶劑,可以得到酒精-苯膠質(或其他相應組分),此類膠質的成分主要是含雜元素的非烴化合物。用石油醚分離,溶於石油醚的部分是油質和膠質。其中能被硅膠吸附的部分是膠質;不被硅膠吸附的部分是油質;剩下不溶於石油醚的組分(但可溶於苯、二硫化碳和三氯甲烷等中性有機溶劑,呈膠體溶液,可被硅膠吸附)為瀝青質;後者是渣油的主要組分,其主要成分是結構復雜的大分子非烴化合物。

顯然,石油的組分組成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特別是膠質和瀝青質,在石油地質學中使用頻率較高,使用上也不是很嚴謹。膠質和瀝青質是一些分子量較大的復雜化合物的混合體。膠質的視分子量約在300~1200;瀝青的視分子量多大於10000,可能達到甚至於超過50000,其直徑平均為40~50nm。膠質和瀝青質占原油的0~40%,平均為20%。膠質和瀝青質可能主要是由多環芳核或環烷-芳核和雜原子鏈如含S、N、O等的化合物組成,其平均元素組成如表2-2所示,大量分布於未成熟以及經過生物降解和變質的原油中,尤其在天然瀝青礦物或瀝青砂岩中更為多見。

石油的組分在石油的成因演化研究和原油品質評價中經常涉及。

圖2-7 原油組分分析流程圖

表2-2 膠質和瀝青質的平均元素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