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壽山汶洋石保養
對於壽山汶洋石一般性的保養,基本做到下面幾點就可以了:
1、避免與硬物碰撞。壽山石的硬度非常低,這也是壽山石藏品大多雕刻精良的原因之一,但是受碰撞後很容易出現槐耐傷痕,大大損害其完美度和經濟價值。
2、盡量避免灰塵的污染。日常壽山石若有灰塵的話,可以用軟毛刷清潔;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於藏品表面,應以溫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沖凈。切忌使用化學除油污劑液。
3、要妥善放置。最好是放進木盒內收藏,以免擦花和磕碰。
4、盡量避免與香水、化學劑液、肥皂和人體汗液接觸。眾所周知,汗液帶有鹽分、揮發性脂肪酸及尿素等,壽山石接觸太多的汗液,把玩後不及時抹拭乾凈,即會受到侵蝕,使外層受損,影響本有的鮮艷度。
5、避免陽光長期直射。壽山石要避免陽光的鉛沒春曝曬,因為遇熱膨脹,分子體積增大,會影響材質的緊密度。
6、佩掛件要用清潔、柔軟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纖維質硬的布料。
7、壽山石保養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給藏品的「美容」,給它塗上一層玉石養護液,目的是養玉護玉,玉的生存環境必須要有濕度,需要這樣專用養護液來保持玉質的水潤。
另外提一點,玉石養護液的選擇察禪非常重要,最好不要貪圖便宜去選擇一些低端產品,這些低端產品大多都會含有化學成分。最好是選擇一些價格稍高但品質有保障的玉石養護液產品,例如多彩這樣的牌子,和一些歐洲進口的產品,其他的最好不要選,因為其他國家基本也沒有佩戴玉石或寶石的文化,自然也不會有多專業的產品,其實貴也貴不到哪裡去,無非是多花二三十塊錢這樣,但是對於心愛的玉石還是非常值得的。
Ⅱ 誰知道保養石頭用什麼油
石頭常見的保養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手養:手養即是將表皮光潤、盈盈一握的石頭握持在手中把玩,天長日久之後,經過長期的摩挲,石頭吸收了人手上的油脂,形成包漿,從而散發出一種深隱沉靜的亞光,由此提升了石頭的觀賞價值及經濟價值。一如古董玩家的「盤玉」。此種方法主要是針對易於握持的小品石而言。
二、水養:這是最常見最易行的保養方式,適用於大部分的石種。 可用水直接進行噴灑、浸潤,如長江石、雨花石浸入水中別有情致,但時間不要過長,一般三兩天就應取出晾乾存放,因為水時間久會變質從而影響石質。
三、油養或蠟養:油養或蠟養的石頭硬度應在4-5度以上,低於這個硬度的石頭石質疏鬆吸油或蠟後顏色易變深變黑,有的會反油或反蠟,即不塗油或蠟後石頭表皮會出現白斑。奇石養護常用的油有BB油、橄欖油、硅油、茶油及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奇石養護專用油等,常用的蠟有地板蠟、凡士林等。如果不小心上錯油或蠟的話,可用洗衣粉和較熱的水洗刷(用熱水器花灑更加方便),然後放干即可。若洗衣服和熱水清洗無效,則可用少許草酸兌水浸泡然後用濕毛巾擦拭,三兩天後即回復原樣。
四、茶養:如果奇石玩家同時又喜歡喝茶,每天喝茶的時候,用洗茶水養護奇石,效果也非常不錯。若能匠心經營,久而久之,茶水滲入石膚之內,逐漸形成包漿,古拙凝重,氣色截然不同,置於齋中案頭作為清玩,亦為奇品。需注意的是:茶養適合顏色較深、或者刻意想要加深顏色的石頭。此法與南宋時期,用酒渣改變石頭顏色的養石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南宋周密的《志雅堂雜鈔》中載:「以煮酒腳塗靈璧石,其黑如漆,洗之不脫,極妙。」
Ⅲ 關於刻章的,石料品種,篆刻方式,價格
你好我是開字畫店的 我本身就搞書法篆刻 提供以下資料僅供你參考。
書法篆刻用章全是手工的 而且用的料是上乘的 石料質地溫潤細膩,易入刀一般是各種石質材料 如青田石、壽山石和昌化石;而商業用章是電腦激光刻印,所以搞書法篆刻的一般不搞商業刻章,兩者一個大雅一個大俗,建議你學習書法篆刻用章。雅啊!記住書法要拿得出手啊 一個不懂書法的人是不會刻出好的印章的。商業用章現在幾乎沒有手工刻制的啦 因為一般的商業用章是有機玻璃的。批發價格幾毛錢。篆刻用章的石料成批刻的話 進貨沒你說的貴 一個普通的石料刻制好才買50塊錢 好的料 帶獅扭或虎扭的那種大的刻好100元。你必須了解漢字的發展史 一般的篆刻 是用小篆 客戶要求用什麼樣的你必須刻什麼樣的 不要一方印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朝代的字體 也就是說要下筆有由
下面是我製作的掌門人知識 你可以看一下 寫的不完善 請多見諒
黃牧甫流派印風 掌門人:妖之嫣然 標簽:印章
印章,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現存的實物證明,早在殷商時期作為權利的象徵和社會交往的憑信,已經使用了印章。此外在制陶工藝中,古代的勞動者所使用的陶拍與戳子,在使用上與印章之手段相合,抑或它原本就是產生印章的重要源頭之一。作為憑信的印章與作為勞動工具的戳子,在長期發展中合流,成為印章綿延數千年存在的基礎。在實用印章階段,秦漢時期堪稱鼎盛。六朝以降,印章開始與書畫藝術結緣。
黃牧甫篆刻藝術的師承源頭
在清代印壇,有兩位早於黃牧甫的重要人物,一位是丁敬,他開創了浙派;一位是鄧石如,他開創了鄧派。浙派中,對黃牧甫早期篆刻影響較多的是陳鴻壽;鄧派中,對他影響最直接的是吳熙載。還有一位晚清篆刻家對黃牧甫影響很大,是早他20年而生,合南北兩宗而自樹一幟的趙之謙。當然黃牧甫篆刻藝術的來源不僅僅是他的同代前人,還有重要的一面是他從古漢印等古典藝術以及大量的金石文字中取法,當黃牧甫早期篆刻是受益於他的幾位大家。
黃牧甫的藝術經歷
黃牧甫生於1849年,僅59歲。牧甫、幕父是他的字。他出身安徽知識分子家庭,其父黃仲和擅長篆學,這種文化氛圍的陶冶無疑對他日後從事藝術起到了素絲出染的作用。據說他八九歲開始操刀學印,到34歲這段時期是他篆刻的初學階段。《心經印譜》是他這個時期的代表作。36歲時他到北京國子監南學學習,在近三年的時間里,他吸收到了盛昱、吳大溦、王懿榮等金石學的培養,在用刀上漸趨爽駿、明快。此後當是他篆刻藝術風格確立與成熟時期。
黃牧甫篆刻藝術分析
他與許多金石學家有交往,曾進國子監讀書,這些經歷為他的篆刻打下了基礎。印從書出是黃牧甫的創作觀,下筆有由是他印文的特點。重視章法作用是繪畫中經營位置在篆刻中的表現,加強章法作用是對明清文人篆刻首重字法的突破。他在印內或印外汲取營養,總是從既定的審美角度去解讀古人和變法古人。他的邊款較之趙之謙似乎在形式變化上顯得單調。在晚清諸家中他的邊款是風格鮮明個性獨具的。
黃牧甫與吳昌碩 對明清流派印的態度
都是集浙派、鄧派之大成而自創新者,但吳昌碩得益最多的是吳熙載,黃牧甫得益最多的是趙之謙。吳熙載的突出之處是通過豐富的用刀變化表現書法"寫「的韻味,是印從書出的典範。而趙之謙是善於廣取印外各種金石文字之形入印,是印外求印的典型,吳昌碩雖也是兼收並蓄,但所表現的重點在書法韻味,而趙之謙在於其形式特點。相比之下二吳的印面表現筆墨多一些,趙、黃印刀石表現上更明顯。前者所取在書法意味,後者所取在美術形式。
黃牧甫與吳昌碩 兩家刀法特點比較
二者雖都得力於金石文字,但對其印面線條的質感的細心體味方面,似乎吳昌碩得於「石」多,而黃牧甫則得於「金」多。吳以鈍刀直切追求粗頭亂服的寫意式線條,厚朴蒼古,一如斑駁碑刻或古金爛銅。黃以薄刃沖刀,求明眸皓齒般的工筆效果,爽健雅逸,一如鑿金切玉之「光潔無倫」。吳寓秀於樸拙,黃寓平實於機巧。吳是大刀闊斧,黃是精工細雕。黃、吳兩家作品雖形貌迥異,但「工寫兼有」,天然與人工合一方面是一致的。
黃牧甫與吳昌碩 在篆刻章法上的審美體現
吳表現出傳統的文人篆刻觀念,既重字法之美,也注意章法整體之美,但吳用心經營的痕跡,他的章法順應了字法之美的自然之態、完整之美。印面章法表現著字與字之間不即不離,融合自然,這正是漢印中的章法特點。而黃章法的營造頗具美術性,這種美術性與吳章法中體現的文人性有著距離。黃印風除了刀法因素外,章法中字與字之間相互揖讓穿插、方圓相配,求渾然之體。章法特點與古璽印相近,可以說黃章法的基調在於古璽。
印材(即印坯)是篆刻藝術最基本的憑借材料。宋元以前制印大多用質地較為堅硬的金、銀、銅、玉或水品、犀角、象牙、竹、木等為材料。及至元代,王冕始試以花乳石作印。由於花乳石質地細膩溫潤,且容易受刀,一時間成為擅長書畫的文人治印的普遍用料。到了明代,石質印材越來越被印人廣泛採用。石章質地鬆脆柔糯,易於人刀,加上刀法不同會產生出比其他印材更為豐富的藝術效果,所以深受歷代篆刻家的青睞。此後印壇即以石章作為刻印的主要材料,並一直延續至今。
在歷代治印所選用的石材中,最常見的是青田石、壽山石和昌化石三大類,另外還有被引入印壇不久的內蒙石和東北石。各類石章由於產地不同,其質地、性能和色澤也各不相同,各有特點。一方名貴的石章,不但有其本身的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所以名貴印石的收藏也代不乏人。
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
青田石產於浙江省青田縣,並因此得名。青田石質細膩溫潤,極易受刀,且刀趣表現力豐富,為篆刻家最愛使用的印材之一。青田石有青、黃、淡紅及青灰等色彩,其中以燈光凍、白果凍、松花凍較名貴,上品封門青最為著名。
壽山石產於福建壽山。由於出產坑口不同,各種壽山石的質地也不盡相同,有的在品性上甚至還有很大的差別。壽山石有田坑、水坑和山坑之分。就品質而論,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壽山石品類繁多,常見的有白芙蓉凍、腦脂胭脂凍等。向有「石中之王」雅號的田黃石是壽山石中的佼佼者,其表層透明色黃,肌里透澈規則。其中「黃金黃」、「桔皮黃」最為稀貴,「枇杷黃"、「桂花黃',與「熟粟黃',也為珍品。對於田黃石歷來就有「黃金易得,田黃難求」之說。普通的壽山石,不如青田石細糯,運刀有一種粗澀感。
昌化石產於浙江昌化縣。其石也有水坑與旱坑之分,水坑石質理勻恬粉潔,旱坑石則粗澀堅頑,且常與砂釘同生。但無論水坑、旱坑,總的受刀感覺皆緊滯阻澀。昌化石有紅、黃、灰等色,且往往交織在一起。其中有一種猶如煮熟藕粉狀的「藕粉凍"(昌化凍)較為上乘,一種在石中凝有像雞血色狀的稱為「雞血石"。「雞血石」中以其石底質地越佳,血色越多,越鮮,越活,越為珍貴。一方石上如有黑白紅三種色塊組成,又被稱為「劉關張」(即劉備、關羽和張飛之喻)。如一方石上布滿雞血,則有「大紅袍」的美稱,最為罕見珍貴。
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
內蒙石亦稱蒙古石或巴林石,是近年來新行於市肆的石種,因產於內蒙而得名。此石最初被作為工藝美術品石雕石刻件的原材料,後被引進試用並由專家鑒定而作為印材。蒙古石晶瑩潔亮,絢麗多彩。石中佳品為一般質性的青田、壽山所不及,因而很受印人刻家的青睞。
1 http://www.artx.cn/
石質印材歷來具有兩種價值。從實用方面說,它可以用來鐫刻印章,但同時,它本身又是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收藏品。因此自古以來就有「一印在手、金石同壽"之說,更從人生吉祥物的角度,指出了它的存在意義。
S http://www.artx.cn/
對於篆刻藝術來說,如何選擇印材是一門學問。而選材5經驗,只能得之於經常接觸實物、不斷進行比較的實踐積號。在著手選擇印材時,一般首先要弄清印石的產地。優良。印材必然來自可靠的產地,換言之,如果不是出產於上述的日大產地,也就談不上印石的品級了。
在確定了印石的產地之後,觀察印石本身的透明度和勻潔度很重要。通常情況之下,一方印石的透明度越高,其勻潔度相對亦高;石質越是潔凈,它的紋理必然越是細膩,容易受刃進刀。另外印石無論產自何地,皆以老坑出品為佳。所謂老坑,是指年代既久、素以出產量大且質精而著稱的石材坑口。要識別印石出產於新坑還是老坑,根據多數人的經驗,一是憑肉眼辨別,二是靠手掂試重量。
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
老坑由於歷代久遠,形成時間長,故而所出石材從表面上看色澤溫潤沉渾,火氣褪盡而顯自然狀態,這種情形猶如一件上了年份的古董,使人一望而知其年資已深。新坑石材因其形成時間較短,往往給人一種質感單薄的直覺,有的雖然色彩奪目,但細觀之則感燥氣厭人,華而不美。老坑的石質縝密緊重;新坑則多松粗軟嫩,稍加磕碰,極易壞損。因此,印材在透明勻潔的前提之下,以份量較重的為好。有些手感明顯的「輕量級」石料,即使鮮艷潔透、秀色可餐,亦不足貴,甚至根本無法攜刻。另外,在具體挑選印材時,還應留心石中有無暗釘或裂紋。所謂暗釘,是指夾生在印石中大小如釘眼的硬粒,其粒雖小,卻堅硬無比,令人無法下刀。石中有裂紋的情形更多,近年來石礦開采多用炸葯,打磨成形後即漫浸於油蠟,由此形成的暗紋令人難以察覺,故更應注意。辨認的方法是購得後先拭去油漬,或颳去蠟衣,並在亮光下反復映照和用力擠壓,這樣就能及時區別良秀,以免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