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
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阿拉伯國家有如此豐富的石油資源的原因:阿拉伯在中東,中東地區是海洋生活著許多海洋生物,石油就是這些海洋生物和這些熱帶植物的屍體所組成的。
(1)石油最早怎麼出現的擴展閱讀: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四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四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石油勘探」有許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終要靠鑽井來證實。一個國家在鑽井技術上的進步程度,往往反映了這個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狀況。
因此,有的國家競相宣布本國鑽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們在石油工業發展上邁出了最早的一步。「油田開發」指的是用鑽井的辦法證實了油氣的分布范圍,並且油井可以投入生產而形成一定生產規模。
② 世界上是誰第一個發現石油的
沈括。關於石油這個名稱的最早記錄,國內和世界上公認的第一人就是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石油的發現和開采。
在鄜州、延州境內,有一種神秘的黑色物體,當地人稱之為石油,古代書中記載的高奴縣脂水,指的就是石油。石油產自地下,與石頭、泉水混雜在一起,偶爾會流出地面。當地百姓見到了,就用東西將石油收集起來,放進瓦罐中保存。這種石油可以點火,但是產生的黑煙特別大。
沈括發現這些黑煙也可以利用,就用掃上它的煙煤來做成墨,沒想到效果非常好,就連正經的松墨都沒它好用,於是開始讓手下大批製造這種墨,並給它起名叫做「延川石液」。根據現在的史料記載,沈括是第一個加工石油,並且使用石油的人。
沈括發現石油的故事:
有一次,沈括在書中讀到「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高奴縣有一條河叫洧水,可以燃燒)」這句話,覺得很奇怪,「水」怎麼可能燃燒呢?他決定進行實地考察。考察中,沈括發現了一種褐色液體,當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燒火做飯,點燈和取暖。
沈括弄清楚這種液體的性質和用途,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叫石油。並動員老百姓推廣使用,從而減少砍伐樹木。
③ 油的發展歷史包括榨油之類的早期傳統等等國外
石油的發展歷史
人類使用使用石油已經有3千多年的歷史了。
世界上最早開始使用石油的是古代商朝時期的中國人。
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中國商朝的人就已經發現了石油這種資源了。
當時中國人發現的是已經溢到地面上的石油。
中國人稱之為天然瀝青。
後來到了10世紀時,也就是宋朝的時候,中國人已經開始使用削得很尖的竹竿,挖到地底1000多米的深度來鑽取石油。
根據中國歷史文獻的記載。
當時的中國人知道石油是可以燃燒的,也可以隔絕水分、所以古代的中國人便拿石油直接燃點,來煮鹽、用來照明以及取暖。
又或者把石油塗抹到木材製造的船身上,特別是吃水線以下的部位。
這樣,這些石油就可以當做天然的瀝青來使用,可防止進水。
在後來的唐朝、宋朝,因為中國人的生活的改善、煮鹽也得進步,以及對外海上貿易發達,需要製造大量遠洋船隻,所以石油的使用也就有所增加。
在公元700多年的時候,古代的波斯人也已使用石油。
那時的巴格達就有用石油鋪的路。
雖然,古代的中國人使用石油已經有很長時間,但是中國人也好、波斯人也好,並沒有發展出現代化的石油冶煉、石油工業體系、以及現代化的石油化工體系。
這點反而是以歐美為主的西方人在近代工業革命以後,發明了現代化的石油冶煉工業,建立了現代化的石油工業體系。
在18世紀50年代,也就是1750年代左右,工業革命在英國展開,然後逐漸傳播到歐洲、北美。
在這期間,因為科學的進步、機器的大量使用、機械化大規模生產的進展、對燃料以及化學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開采技術的進步,促使人類對石油的使用與消耗不斷上升。
比如說,美國獲得獨立之後,因為工業的發展,對石油消耗的增加,人們越發注意到石油對現代工業的重要性。
促使人們去尋找更多石油的來源。
1859年在賓夕法尼亞開鑽門第一口油井成功後,洛克菲勒更是以他的敏銳目光,看到了石油對工業的重要性和寶貴性,所以才傾全力來打造他的石油商業帝國,曾雄霸美國市場。
由於當時人們加大力度開採石油的目的,是通過對石油的冶煉,獲得煤油、汽油等燃料及製造化學品。
而美國又是這方面的先鋒及石化產業的表表者,隨著時代的步伐,美國也就拉開了現代化石油冶煉、化工的序幕,並逐漸建立起一套體系。
到了1861年,在蘇聯的巴庫地區,因為該地的油田開采,人們更在該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煉油廠。
從1750年代,工業革命開展以來,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雖然汽車、飛機以及各式汽油機、柴油機以及包括塑料等化學品在內的的使用量不斷增長,特別是在歐美日本等各工業國人類對使用的總消耗雖然不斷上升,但占總體的消耗並不多。
比重遠低於煤炭的消耗例如:美國的煤炭消耗遠多於石油,俄羅斯(俄國)在蘇聯時期,從1924-1941年,工業生產高速增長。
因為重工業發展迅速,帶動了煤炭、石油、鋼鐵以及電力的生產開采業快速上升。
但是煤炭的生產量遠比石油多。
煤炭的產量可達一年上億噸,但是石油也就有千萬噸左右。
但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從二十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以歐美日本為主的世界各國,大量消耗石油,對石油的消耗出現急速上升。
到了1980年代,人們已經使用完世界歷史上頭一個一萬億桶石油了。
人們使用完世界歷史上頭一個一萬億桶石油,實際上,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看,用了3000多年。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工業革命以後的幾百年間消耗的。
但是當人們消耗掉世界歷史上第二個一萬億桶石油,卻僅僅是有了30多年而已。
人類累計使用了超過2萬億桶石油,但是使用的時間差距甚大。
前者是3000多年,後者僅30多年。
可見石油對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性。
----------------------------------------
遠古時代的榨油歷史
壓榨法是一種歷史很悠久的制油方法。
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壓榨取油的記載。
在元代的《王禎農書》、明代的《天工開物》、《農政全書》中,都有榨油機和榨油方法的記載. 北京朝陽區境內的一家飯店,在它的大廳里,陳列著一台榨油機,據說它是現今我國保存的最完整、體積最大的手工榨油機。
它來自於湖南茶陵山區之中。
它的主體部分是用一棵生長了三百年的樟樹製成的。
在當地使用了二百多年後,被這家飯店愛好收藏的老闆搬到了這里。
由於湖南山區盛產茶籽,當地農民便在農閑之季,將茶籽曬干,搗碎後加上稻草做成油餅,用鐵箍固定後放在榨油機的榨膛中,用來榨油。
卧式楔子榨油機,在榨膛中裝好油餅後,在油餅的一側塞進木塊,然後利用吊著的撞桿撞擊木塊之間的一個三角形楔塊。
隨著楔塊被打入榨膛,榨膛中橫放的木塊會對油餅產生擠壓的力量。
正因為這種三角形的楔塊在榨油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這種榨油機才被稱為楔式榨油機。
隨著這個力量的不斷增加,就會有清亮的茶油流出來。
這種榨油機也可以榨花生、油菜籽等油料,一天一夜能榨出上百斤油來。
根據專家推測,北宋時期大型的楔式榨油機可能就已經出現,它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正是它們的出現,才導致了真正的專業榨油作坊的產生。
在宋、元、明、清近千年的漫長時間里,正是這種榨油設備,為開封、北京、南京、杭州等先後興起的大都市,提供了充足的食用油。
采訪北京科農環宇機械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成號:如果從有準確史料可查的元代算起,這種老式的木製榨油機在我國差不多盛行了700多年,也許它存在的歷史可能超過了一千年,一直到解放後的1959年,全國還有木製榨油機15萬台,出產的油脂佔到了全國產量的40%,到了1964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全部淘汰木製榨油機,這種木製榨油機才逐步走下歷史舞台。
這種傳統的榨油方法,大部分工作都要靠人力來完成,勞動強度非常大。
做一塊餅要彎六次腰 做完餅後三個人撞 要打撞的時候三個人一起打一打咚一打咚一打咚一咚一身汗 累得很 第一道做了後,還要把餅拿下來再拆 拆了之後再錘 放羊娃來錘 錘了之後再拿碾子碾 碾細了再來做二道 二道餅做好了再來打
④ 石油的形成需幾年
4億4000萬年至4億年前時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當時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氫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齒類植物在此時期繁瑣盛於海岸近處,因此以陸上植物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現了。
2億9000萬年前,廣大的陸地普遍出現由裸子植物組成的森林,並到處形成被沼澤地包圍的湖沼,藻類便在湖沼中開始繁殖。由此也產生了以藻類為原料的新種石油源岩,這也是陸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質石油源岩誕生的一例。
9000萬年前時期,被子植物和針葉樹林開始逐漸擴張到高緯度地區和高地,因而出現以陸地木材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樹木的樹脂成為輕質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針葉樹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類,成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大約1億7000萬年到200萬年前所發生的全球性規模「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時期,分布於廣大范圍的1億年前前後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沒入地中。現有的石油和天然氣有大約3分之2就是此時期形成的。
⑤ 石油是怎麼被發現的
問題一:石油最初是如何被發現的,回答,謝! 石油最初由於從地下自然冒出並且能夠燃燒而被發現。在古代西方人還不知道石油是何物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用它來燒飯和照明。早在公元1世紀,東漢史學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漢書・地理志》中就寫道:「高奴有洧水,可然」。「然」即「燃」,這里所說的「可燃水」,就是我們的祖先在對石油有了最初的認識後給予的一種稱謂。這是目前發現的關於石油的最早記載。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應用石油的國家。
我國地大物博,有龐大的石油儲量,是世界上的石油古國。從渤海灣到北部灣,從沿海到邊疆,都有石油儲藏。
900年前宋代著名學者沈括,對我國古代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知識方面提出了極其卓越的見解。他的見解比西歐學者最初認識到化石是生物遺跡要早四百年。有一次沈括奉命察訪河北西路時,發現太行山山崖間有很多螺蚌殼及如鳥卵之石,從而推斷這里原來是太古時代的海濱,是由於海濱的介殼和淤泥堆積而形成的,並根據古生物的遺跡正確地推斷出海陸的變遷。
1080年(元豐三年),沈括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發現和考察了鹿延境內石油礦藏與用途。他說:「鹿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 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恫恫而出。土人以雉尾囊之,乃采入罐中。頗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煙甚
濃,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道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從上面記載來看,沈括不僅發現了石油並且也知道了他的用途。雖然他當時所謂用途著重於煙墨製造,但他確預料到「此物後必大行於世」,這一遠見為今天所驗證。而今天我們所說「石油」二字廠是他創始使用的,並寫了我國最早的一首石油詩:「二朗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沭陽塵。」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作了更為詳細的記載:「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這里稱石油為「肥」,而不再認為是一種可燃的水,是在進一步認識的情況下對石油的又一命名。
古人還把石油稱為「石漆」。如《太平寰宇記》卷記載:「石漆,延壽城中有山,出泉注地,其水肥如牛汁,燃之如油,極明,但不可食。北方人謂石漆得水則愈熾也。」這里是以屬性(包括顏色、形態和用途)對石油進行命名。
石油在我國古代除了被稱作可燃水、肥、石漆外,還被稱為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石油」這個科技名詞首先由我國宋代科學家沈括提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並提出了「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的科學論斷。由於沈括定名准確,具有科學性,「石油」一詞一經確定就得到廣泛使用,後來諸多文獻中都使用了「石油」一詞。
問題二:石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西晉人司馬彪(公元?~306年)著《後漢書・郡國志》,對延壽縣(現今甘肅酒泉一帶)有如下記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注池為溝,其水有肥,如煮肉洎,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說明當時古人已經開始對石油表徵有所認識,並巳取之利用.這大概是最早利用石油的開始吧!
早在公元1 800多年前,漢代史學家班固著《漢書・地理志》,記有「高奴有洧水可燃」。描述了現今陝西延安一帶的延河支流洧水水面上見到的可燃物質。這也應該是最早發現石油的記載了!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宋沈括在其《夢溪筆談・雜志一》:「 ~延境內有石油,舊說 高奴縣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時珍也有記載《本草綱目・石一・石腦油》:「石油所出不一。國朝正德末年, 嘉州 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復開出數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於井爾。」最初用於照明。
當然,我們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項東西,但文字記載最早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國在公元4世紀或更早的時期鑽探出來的。人們把鑽頭綁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達800英尺。當時油是用來蒸發鹽水並生產鹽。到公元10世紀,人們用竹管來連接油井和鹽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記載了他們上層社會把石油用於制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紀,新建的巴格達(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來鋪設街道的,這些柏油是從該地域天然易採的石油中獲取的。公元9世紀,人們在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開發油田來生產石腦油。公元10世紀時地理學家Masudi和13世紀時馬克・波羅都曾記載了這些油田的情況,後者曾描述這些油井的產量可以裝數百隻船。
石油近代史始於1853年石油蒸餾工藝的發明。波蘭科學家阿格納斯・盧卡西維奇(Ignacy Lukasiewicz)通過蒸餾,從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蘭南部克羅斯諾(Krosno)的Bobrka發現了第一個「岩石油」礦,盧卡西維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煉油廠(實際上是一家釀酒廠)。這些發明迅速地傳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庫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羅斯煉油廠。
問題三:農田下發現石油怎樣處理 第一。我國的沉積環境屬於海相沉積,油層一般出現在幾百米到幾千米的地下,並且石油的勘探是有專業的地質勘探隊伍進行勘探。您怎麼會在農田下發現石油呢?
第二。如果真的在你家的農田下勘探到了石油,如果形成了工業開採的條件,肯定是收歸國家進行開發
問題四: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問題五:哈默是怎發現那麼多石油的 1956年,哈默58歲。他在商戰中積累的財富,多得連他自己也數不清。他確實打算從商界隱退,攜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舉家遷往加利福尼亞,准備平平靜靜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充滿誘惑力的石油業把他征服了,他又開始過起「人生始於六十」的新生活,一躍成為舉世聞名的石油巨子。
當時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家瀕臨破產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實際資產只有3.4萬美元,3個雇員和幾口快要報廢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賣18美分。哈默的一個遠親,是洛杉磯遠近聞名的會計師,他向哈默建議,投資這家石油公司。因為根據美國 *** 對石油業的傾斜政策,用於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資金無須報稅。對於賦閑的哈默來說,他無意收購這家公司,但卻願意借給西方石油公司5萬美元,讓他們再打兩口井。如能出油,雙方各得50%利潤,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這筆資金可作為虧損從應繳稅款中扣除。出乎意料的是,兩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漲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嘗到了甜頭,開始涉足石油業。不久,哈默成了這家公司的最大股東,1957年7月當選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哈默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冒著巨大的風險,開始建立一個石油王國。他招兵買馬,物色到最優秀的鑽井工程師和最出色的地質學家,1961年終於在加利福尼亞鑽探到兩個巨大的天然氣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價格一躍上升到每股15元,公司的實力也足以與那些世界上較大的石油公司分庭抗禮了。
那時,世界上的大部分富饒的大油田,早已是號稱「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難以染指。於是,具有冒險精神的哈默,頂住公司內外的壓力,把賭注押在利比亞。在別的石油公司放棄的沒有希望出油的兩塊租借地上,哈默鍥而不舍,1966年底,終於發現了石油大礦脈,開出兩個盛產高級原油的新油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經營下,業務蒸蒸日上,利潤逐年上升,石油勘探范圍不斷擴大,從國內到國外,從陸上到海洋,先後在中東、北海、南美以及巴基斯坦、中國南海等地找到了豐富的油源。尤以在北海地區取得的成績最為明顯:他的公司進去最晚,卻最早出油。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為60億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為全美第12個大工業企業,成為緊挨著「七姊妹」的世界第8個最大的石油公司。
為了更好地適應風雲變幻的商界需求,哈默經營的訣竅之一就是從來不在一棵樹上弔死,實行多方位經營。這是他久盛不衰的法寶。
1966年年底,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亞發現石油後不久,哈默就以8800萬元的股票先後買下珀米安與麥克伍德公司、加勒特研究與發展公司。
1968年1月,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上漲到每股100美元以上,哈默及時將每一老股改為三個新股,後來每一新股的價格又升到55美元。哈默利用這一有利時機,以公司的股票當貨幣使用,發展煤炭和化工製品等多種經營。
1968年初,西方石油公司以1.5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美國排名第三的煤炭公司――島溪煤礦公司。該公司年銷售額1.5億美元,原煤蘊藏量達35億噸。1974年,島溪煤礦公司的凈利潤已近1億美元。
1968年7月,西方石油公司又以8億美元優先股的代價買下胡克化學與塑料製品公司,這是美國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筆兼並買賣。
到了70年代,哈默的目光又轉向更廣闊的領域
問題六:迪拜是怎麼發現石油的? 10分 迪拜(Du),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 *** 聯合酋長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繼阿布扎比之後第二大酋長國,中東最富裕的城市,是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被稱為中東北非地區的「貿易之都」。
迪拜位於 *** 半島中部、 *** 灣南岸,是海灣地區中心。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與卡達為鄰、與沙特 *** 交界、與阿曼毗連。常住人口約262萬人,本地人口佔20%左右,外籍人士來自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人常住迪拜的有約20萬人,其他外籍人士來自諸如埃及、黎巴嫩、約旦、伊朗、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官方語言為 *** 語和英語。英語是最主要的商業語。迪拜本地人信仰 *** 教。
迪拜擁有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級酒店(帆船酒店)、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哈利法塔)、全球最大的購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內滑雪場等,以活躍的房地產、賽事、會談等近乎世界紀錄的特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如今的迪拜,已經發展為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成為了東、西方各資本市場之間的橋梁,同時也成為了重要的物流、貿易、交通運輸、旅遊和購物中心,是2020年世界博覽會主辦城市。
迪拜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實行自由和穩定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轉口貿易業、旅遊業等非石油產業,還著重發展現代高科技產業,建成了一系列現代化配套基礎設施。
迪拜正以他高速的發展速度讓世界驚嘆,超前規劃、務實奮發成為迪拜締造發展奇跡的重要因素。未雨綢繆、超前規劃、永不滿足、務實奮發成為迪拜締造發展奇跡的重要因素。
問題七:石油是中國人發現的嗎 是的,並且最早鑽油的是中國人。 資料:最早的油井是4世紀或者更早出現的,《博物志》稱「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大如_,注地為溝,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然極明,與膏無異。膏車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謂之石漆。」《酉陽雜俎》稱:「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又《甘肅新通志》載:「石脂水,即石油河,出肅州南山」。《元和郡縣志》記載:「玉門縣石脂水在縣東南180里,泉有苔,如肥肉,燃極明。水上有黑脂,人以草墨取用,塗鴟夷西囊及膏東。」《乾隆新編肅州志》載:「嘉峪關西有石漆,今按赤金東南150里有石油泉,土人取之燃燈」。中國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鑽頭鑽井,其深度可達約一千米。他們焚燒石油來蒸發鹽鹵制食鹽。10世紀時他們使用竹竿做的管道來連接油井和鹽井。「石油」一詞首次在夢溪筆談中出現並沿用至今。[1] 古代波斯的石板紀錄似乎說明波斯上層社會使用石油作為葯物和照明。
問題八:為什麼說中國是最早發現石油而且利用石油的呢 有史記載,石油是被
北魏時所著的《水經注》,成書年代大約是公元512~518年,書中介紹了從石油中提煉潤滑油的情況。英國科學家約瑟在有關論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紀,中國就已經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見,在這以前中國人就對石油進行蒸餾加工了」。
問題九:石油的首次發現時間,地點? 石油(petroleum)這個名稱源於希臘語的petra (岩石)和oleum(油)。原油(crude oil),有時俗稱黑黃金,是一種粘稠的、黑棕色或綠色的液體。一種比較普遍的荒誕說法是:油本身是易燃的,而事實上是從油蒸發出來的氣體是易燃的。石油存在於地殼某些區域的上層。石油的另外一種叫法為石腦油(naphtha),來自於波斯語naft或nafátá(流動)。石油是由各種碳氫化合物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是烷烴鏈。不同的石油可能在外觀、成分、和純度上有些變化。石油是一個重要的「初級能源」,石油也是許多化學產品的原材料,包括溶劑、肥料、殺蟲劑和塑料等。
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宋沈括在其《夢溪筆談・駭志一》:「 ~延境內有石油,舊說 高奴縣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時珍也有記載《本草綱目・石一・石腦油》:「石油所出不一。國朝正德末年, 嘉州 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復開出數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於井爾。」最初用於照明。
當然,我們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項東西,但文字記載最早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國在公元4世紀或更早的時期鑽探出來的。人們把鑽頭綁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達800英尺。當時油是用來蒸發鹽水並生產鹽。到公元10世紀,人們用竹管來連接油井和鹽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記載了他們上層社會把石油用於制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紀,新建的巴格達(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來鋪設街道的,這些柏油是從該地域天然易採的石油中獲取的。公元9世紀,人們在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開發油田來生產石腦油。公元10世紀時地理學家Masudi和13世紀時馬克・波羅都曾記載了這些油田的情況,後者曾描述這些油井的產量可以裝數百隻船。
石油近代史始於1853年石油蒸餾工藝的發明。波蘭科學家阿格納斯・盧卡西維奇(Ignacy Lukasiewicz)通過蒸餾,從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蘭南部克羅斯諾(Krosno)的Bobrka發現了第一個「岩石油」礦,盧卡西維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煉油廠(實際上是一家釀酒廠)。這些發明迅速地傳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庫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羅斯煉油廠。
1848年俄國工程師F.N. Semyenov在巴庫東北方的Aspheron半島開采了第一口現代油井。
20世紀50年代中期,煤仍舊是世界上首要的燃料,但油很快就取而代之。在1973年和1979年的能源危機之後,經常出現對石油供應的重大媒體報道,這使得人們意識到:作為一種經濟的能源,石油是一種最終將被耗盡的有限資源。當時大部分流行的預言都非常可怕,其中許多並沒有實現。作為燃料,石油的前景仍有爭議。今日美國報新聞(2004)報道:地下的石油儲備量只剩下40年。一些言論認為石油的總量是有限的,1970年的可怕預言只不過是被延期了而已。另一種言論則是技術上可以使廉價的碳氫化合物得以繼續生產,並且地球擁有巨大的以瀝青砂、瀝青田和油頁岩形式存在的非傳統石油儲備來源,這使得石油的使用在未來還能持續非常長的時間。
如今,大約90%的車輛燃料需求通過油來滿足。石油佔美國全部能源消費的40%,但卻僅占電力生產的2%。作為大量交通工具的便捷能源,以及作為許多工業化學品的基礎,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對石油的獲取成為引發幾次軍事沖突的一個主要因素,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波斯灣戰爭。世界上約80%的易開采儲備在中東,其中62.5%來自於5個 *** 國家:沙特 *** (12.5%)、 *** 聯合酋長國、伊拉克、卡達和科威特。美國只擁......>>
問題十:最先發現石油的國家是哪個? 中國
⑥ 石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問題一:石油的首次發現時間,地點? 石油(petroleum)這個名稱源於希臘語的petra (岩石)和oleum(油)。原油(crude oil),有時俗稱黑黃金,是一種粘稠的、黑棕色或綠色的液體。一種比較普遍的荒誕說法是:油本身是易燃的,而事實上是從油蒸發出來的氣體是易燃的。石油存在於地殼某些區域的上層。石油的另外一種叫法為石腦油(naphtha),來自於波斯語naft或nafátá(流動)。石油是由各種碳氫化合物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是烷烴鏈。不同的石油可能在外觀、成分、和純度上有些變化。石油是一個重要的「初級能源」,石油也是許多化學產品的原材料,包括溶劑、肥料、殺蟲劑和塑料等。
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宋沈括在其《夢溪筆談・駭志一》:「 ~延境內有石油,舊說 高奴縣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時珍也有記載《本草綱目・石一・石腦油》:「石油所出不一。國朝正德末年, 嘉州 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復開出數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於井爾。」最初用於照明。
當然,我們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項東西,但文字記載最早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國在公元4世紀或更早的時期鑽探出來的。人們把鑽頭綁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達800英尺。當時油是用來蒸發鹽水並生產鹽。到公元10世紀,人們用竹管來連接油井和鹽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記載了他們上層社會把石油用於制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紀,新建的巴格達(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來鋪設街道的,這些柏油是從該地域天然易採的石油中獲取的。公元9世紀,人們在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開發油田來生產石腦油。公元10世紀時地理學家Masudi和13世紀時馬克・波羅都曾記載了這些油田的情況,後者曾描述這些油井的產量可以裝數百隻船。
石油近代史始於1853年石油蒸餾工藝的發明。波蘭科學家阿格納斯・盧卡西維奇(Ignacy Lukasiewicz)通過蒸餾,從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蘭南部克羅斯諾(Krosno)的Bobrka發現了第一個「岩石油」礦,盧卡西維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煉油廠(實際上是一家釀酒廠)。這些發明迅速地傳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庫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羅斯煉油廠。
1848年俄國工程師F.N. Semyenov在巴庫東北方的Aspheron半島開采了第一口現代油井。
20世紀50年代中期,煤仍舊是世界上首要的燃料,但油很快就取而代之。在1973年和1979年的能源危機之後,經常出現對石油供應的重大媒體報道,這使得人們意識到:作為一種經濟的能源,石油是一種最終將被耗盡的有限資源。當時大部分流行的預言都非常可怕,其中許多並沒有實現。作為燃料,石油的前景仍有爭議。今日美國報新聞(2004)報道:地下的石油儲備量只剩下40年。一些言論認為石油的總量是有限的,1970年的可怕預言只不過是被延期了而已。另一種言論則是技術上可以使廉價的碳氫化合物得以繼續生產,並且地球擁有巨大的以瀝青砂、瀝青田和油頁岩形式存在的非傳統石油儲備來源,這使得石油的使用在未來還能持續非常長的時間。
如今,大約90%的車輛燃料需求通過油來滿足。石油佔美國全部能源消費的40%,但卻僅占電力生產的2%。作為大量交通工具的便捷能源,以及作為許多工業化學品的基礎,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對石油的獲取成為引發幾次軍事沖突的一個主要因素,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波斯灣戰爭。世界上約80%的易開采儲備在中東,其中62.5%來自於5個 *** 國家:沙特 *** (12.5%)、 *** 聯合酋長國、伊拉克、卡達和科威特。美國只擁......>>
問題二:石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西晉人司馬彪(公元?~306年)著《後漢書・郡國志》,對延壽縣(現今甘肅酒泉一帶)有如下記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莒,注池為溝,其水有肥,如煮肉洎,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說明當時古人已經開始對石油表徵有所認識,並巳取之利用.這大概是最早利用石油的開始吧!
早在公元1 800多年前,漢代史學家班固著《漢書・地理志》,記有「高奴有洧水可燃」。描述了現今陝西延安一帶的延河支流洧水水面上見到的可燃物質。這也應該是最早發現石油的記載了!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宋沈括在其《夢溪筆談・雜志一》:「 ~延境內有石油,舊說 高奴縣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時珍也有記載《本草綱目・石一・石腦油》:「石油所出不一。國朝正德末年, 嘉州 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復開出數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於井爾。」最初用於照明。
當然,我們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項東西,但文字記載最早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國在公元4世紀或更早的時期鑽探出來的。人們把鑽頭綁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達800英尺。當時油是用來蒸發鹽水並生產鹽。到公元10世紀,人們用竹管來連接油井和鹽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記載了他們上層社會把石油用於制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紀,新建的巴格達(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來鋪設街道的,這些柏油是從該地域天然易採的石油中獲取的。公元9世紀,人們在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開發油田來生產石腦油。公元10世紀時地理學家Masudi和13世紀時馬克・波羅都曾記載了這些油田的情況,後者曾描述這些油井的產量可以裝數百隻船。
石油近代史始於1853年石油蒸餾工藝的發明。波蘭科學家阿格納斯・盧卡西維奇(Ignacy Lukasiewicz)通過蒸餾,從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蘭南部克羅斯諾(Krosno)的Bobrka發現了第一個「岩石油」礦,盧卡西維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煉油廠(實際上是一家釀酒廠)。這些發明迅速地傳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庫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羅斯煉油廠。
問題三:石油開始成為重要能源是什麼時候 具體時間我不清楚,但可以給你些參考,高中歷史書上有關於石油的這些介紹:北周武帝以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石油用於照明,治病,潤滑,戰爭。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石油因為內燃機的發明而被大量使用,石油成為一種日益重要的新能源,所以,石油作為能源應該在1870年前後,應耿差不了多遠。
自從中國使用了內燃機開始,沒有油就沒有動力啊,新中國成立後,發現了好多大油田,如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等,石油開采量大大提高,石油開采能力大大提高,並逐步走向海外。
問題四: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問題五: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 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通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到各家各戶。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即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 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87%)、氫(11%~14%),其餘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3類。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三分之一。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
問題六:中國石油從什麼時候開始發展起來的? 為了多元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我國於1982年成立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1983年7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中國第三家國有丹油公司---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也於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形成了四家公司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問題七:人類大規模利用石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859年8月27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考級泰特斯維爾城的石油溪旁,埃德溫・德雷克(Edwin Drake)鑽的一口找油井湧出了油流。美國乃至國際上都把這件事看做世界石油工業的開端。
石油的利用發展歷程有不同劃分方式
一種是按石油產品的主要用途來劃分,國外有的學者劃分為:
(1)(燈用)煤油階段,從1859~1911年,到福特大規模生產汽車為止;
(2)汽油階段,汽車進入千家萬戶,使汽油成為主要石油產品,時間為1911~1945年;
(3)二戰後直到現在,石油化學工業大發展,成為石油化工階段。
一種是按油田開發的進程劃分為:
(1)近代工業初始階段,即一次採油(靠油井自然動力驅動)為主的階段,1859~1923年;
(2)注水二次採油階段,1924~1955年;
(3)強化採油階段,1956年以來。
一種是按石油市場的壟斷形成過程來劃分。
(1)1928年以前,出現了一個個國家內的石油壟斷;
(2)1928年開始形成「石油七姊妹」,對資本主義世界石油資源和石油市場的壟斷;
(3)1973年「七姊妹」壟斷的解體;
(4)1991年前蘇聯解體,世界統一石油市場形成,群雄並起。
還有一種用原油產量來劃分。
(1)1922年世界石油產量上1億噸,故1922年之前是世界石油工業初始階段;
(2)1922年到1960年,世界石油年產量突破10億噸,是第二階段;
(3)1960年到1979年,世界石油年產量首次超過30億噸,是急速上升的第三階段;
(4)1980年以後,世界石油產量在波動中緩慢增長,是第四階段。
再有一種按石油科學技術的發展來分期,理由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1)1859年到10世紀20年代是第一階段,是盲目勘探開採的階段;
(2)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初,世界石油工業經歷了第一次石油科技革命,其標志是地球物理技術的形成和二次採油技術的成熟。
(3)二戰以後到20世紀50年代,世界石油工業經歷了第二次採油技術的革命,其標志是計算機在石油工業中的廣泛應用,是數字化階段;
(4)20世紀90年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標志著第三次技術革命,石油工業進入了信息化時代。
以你的問題來看,人類大規模利用石油應該說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以汽油為主要石油產品,從此石油的產量也有了極為快速的增長。
問題八:石油最早是誰發現的? 王進喜。我國已有兩千多年利用石油的歷史。在古代我國石油主要用在五個方面:①用於照明;②用做潤滑劑;③用於醫葯;④用於軍事;⑤用於制墨等。但整體上我國古代石油科技的發展極其緩慢,對石油的開發與運用也只限於對現成原油的開采與使用,未能對石油的來源及其產生的地質條件進行研究。
「石油」一名是由宋朝科學家沈括在其論著《夢溪筆談》中最先正觸提出來的,並為後人所廣泛引用。據《夢溪筆談・卷二十四・雜志一》載:「~、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石油在沈括之前曾經歷過數種名稱,有石脂水、水肥、石漆等。
石油一名雖由沈括正式提出,但據考應不是其首創,似可能是民間的習慣稱法。疑與石油的產狀有關:「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夢溪筆談》),「自石岩流出,與泉水相雜」(《本草綱目》),故而形象稱之
問題九:石油會在什麼時候耗盡 現在全世界究竟有多少石油儲藏量?已經探明的大概為1萬1500億桶。雖然這比前兩年的估計數字增長了10%, 但以目前的開采速度計算,地球上的石油儲量只夠滿足全世界石油消費需要41年。
世界石油儲藏量主要分布在中東、拉美、歐洲、非洲、亞洲與北美。按儲量大小計算,前10個國家為沙地 *** 、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與中亞國家、墨西哥、美國與中國。其中沙地 *** 的探明儲量最大,佔世界總儲量的25%,可以開采90年以上。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等國則可分別開采100年以上,美國按目前的產量計算只能開采10年。
據美國能源部門估計,今後20年內,世界石油還能供求平衡,但20年後就要面臨缺油的局面。雖然中東仍是世界最大的供應者,波斯灣仍將供應全球石油的一半或三分之二,但是沙特已經有幾十年沒有發現新油田,很多舊油井已經灌水。
目前世界還沒有油荒,跨國石油公司正在西非、俄國與其他地方尋找新的油源。但從長遠看,世界越來越接近油源枯竭的日子。這一天可能在一兩代人的時間內到來。
⑦ 石油的首次發現時間,地點
早在公元前10世紀之前,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印度等文明古國已經採集天然瀝青,用於建築、防腐、粘合、裝飾、制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楔形文字中也有關於在死海沿岸採集天然石油的記載。
(7)石油最早怎麼出現的擴展閱讀:
近代石油的歷史大周期:
1、20世紀70年代:1960年第三世界產油國聯合成立了OPEC,陸續對石油實行國有化。期間借兩次石油危機之機提高石油價格。一次是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OPEC成員國陸續提出減量提價方案。另一次是伊朗首先爆發政權革命,兩伊戰爭爆發,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中斷,油價大漲。
2、20世紀80~90年代:受兩次石油危機影響,國際原油需求出現萎縮,同時以俄羅斯、委內瑞拉為代表的非OPEC原油生產國採用新技術和產量的持續增長來應對高油價,原油價格開始大幅下降至25-35美元,國際油價步入20年低迷階段。
3、10年「黃金期」: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印度等新經濟體的高速發展,其對原油的需求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國際油價迎來10年「黃金期」,並於2008年7月達到歷史峰值147美元/桶。
4、2014-2016年油價下跌:伊朗禁運解除:15年伊朗禁運解除後,其大量拋售浮倉。
5、2017顯著反彈的邏輯:世界經濟對原油需求減少,而本輪油價下跌反而刺激了OECD對原油的需求,且亞太地區對原油消費拉動依然強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