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為什麼不盛產石油和天然氣
我們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在世界上排名都是比較靠前的,
之所以沒有大范圍的開采是因為
目前為止開彩的價格遠遠高於從國外購買的價格,
同時,那這也是不可再生資源是一種戰略物資的儲備,
所以說我們先用別人的,
後續再,開采,我們自己的,
這也是對國家安全的一個保護。
⑵ 地理書上說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東多西少,那為什麼還要西氣東輸呢
因為東部地區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社會經濟發達,工農業發達,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量大,東部地區自有的石油和天然氣不能滿足需求;二西部地區人口稀少,社會經濟發展落後,對石油天然氣的需求量少,所以西部地區石油天然氣未開發利用的很多,所以要西氣東輸!
⑶ 我國是不是礦產氣源緊缺的國家
對,我國資源總量大,但人均佔有量低,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
我國石油、天然氣、鐵礦、錳礦、鉻鐵礦、銅礦、鋁土礦、鉀鹽等重要礦產短缺或探明儲量不足,這些重要礦產的消費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比較大。
我國已發現礦產171種,按探明儲量計算,中國有45種優勢礦產,有些礦產的儲量相當豐富,如稀土金屬、鎢、錫、鉬、銻、鉍、硫、菱鎂礦、硼、煤等均居世界前列,其中8種礦產儲量更是世界第一,潛在價值居世界第3位。
一、稀土
中國是稀土儲量第一大國,但近年來優勢逐漸縮小。中國的稀土儲量最多時佔世界的71.1%,但2012年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從71.1%到23%,反映出的不僅是國內稀土生產行業的混亂與無序,同時,也有稀土後端產業鏈的欠缺。如何讓稀土分離及其下游產業得到健康發展,仍然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稀土素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稀土在石油、化工、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稀土氧化物的價值將越來越大。
二、鈦
鈦在地殼中主要存在形態為鈦鐵礦及金紅石的形式存在。根據2012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資料,全球鈦鐵礦儲量6.5億噸;金紅石儲量4200萬噸,二者合計儲量約6.92億噸,而我國的鈦資源儲備約兩億噸,佔到全球總儲量的28.9%,位居世界第一。
我國探明的鈦資源分布在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108個礦區。主要產區為四川,河北、海南、廣東、湖北、廣西、雲南、陝西、山西等地,其中以四川儲量最大。
三、鎢
中國鎢礦不僅儲量居世界第一,而且產量和出口量長期以來也居世界第一,因而被稱譽為「世界三個第一」。
鎢及其合金是現代工業、國防及高新技術應用中的極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廣泛應用於航天、原子能、船舶、汽車工業、電氣工業、化學工業等諸多領域。
2016年1月,江西浮梁縣朱溪鎢礦查明333+334類三氧化鎢(WO3)資源量 286萬噸,再次刷新了鎢礦儲量的世界記錄,成為新的世界最大鎢礦。
四、鋇(重晶石)
鋇在自然界中的主要礦物為重晶石(硫酸鋇-BaSO4)和毒重石(碳酸鋇-BaCO3)。我國重晶石儲量為1億噸,約佔全球總儲量的29%,居世界首位。鋇礦資源總儲量要超過10億噸,儲量和產量目前均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於我國湖南、廣西、青海、江西。
重晶石可用作白色顏料,還可用於化工、造紙、紡織填料,在玻璃生產中可充當助熔劑並增加玻璃光亮度,但最主要的是作為加重劑用在鑽井行業中及提煉鋇。
⑷ 生活中為什麼天然氣提到的很少因為少嗎中國哪有天然氣
可能原因是因為中國煤比較充足吧^^
其實天然氣在生活中用的挺多的,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氣體打火機,裡面是丁烷,這種東西最大的好處就是常溫下的汽化壓力只有1點幾個大氣壓,說白了,如果可以的話,您用手抓一把丁烷,使勁攥一下,它們就成液體了^^。這種燃料如此安全的儲存特性決定了它的確最適合氣體打火機使用。丁烷,就是天然氣提煉的一種物質。另外,現在的西氣東輸不就是使用天然氣的一個大項目嗎?
世界上天然氣儲量最多的國家是前蘇聯(呵呵,CCCP或USSR),佔世界天然氣儲量的55%以上。由於蘇聯的天然氣太多了,所以蘇聯甚至研究過一種使用天然氣的客機(好象名字是圖126吧?忘了^^)。
我國天然氣儲量也不少,陸地資源主要分布在新疆、陝西、雲貴高原、華北平原、四川。海上主要分布在南海和東海(最近正和狗日的爭著呢不是^^)。
基礎知識:
廣義的天然氣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天然氣(狹義),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含少量C2,C3物質。優點是比C3,C4等物質更好輸送,適合長距離輸送。
2:液化氣(好象也叫石油氣),主要成分是C3,C4物質。不如天然氣那樣容遠距離輸送,一般都是罐裝儲運的(最常見的就是液化氣鋼瓶),但這種氣由於C更多,H更少,所以熱值比天然氣大。
3:煉廠氣,其實也是C3,C4等物質
4:液化氣,可能是液化天然氣,也可能是液化石油氣
其他知識:
1:所有種類的天然氣都比煤氣(主要成分是H2和CO)的熱值高,而且無毒(當然,濃度大了同樣導致缺氧)。
2:不同地區的天然氣是不通用的,假設您在上海買了一個燃氣熱水器,帶到東北去用,呵呵,沒准要爆炸!所以千萬別跨地區買燃氣產品,同一產品各地的價格不同,是因為為了配合當地氣體質量(主要是華白數)而在產品上採用了不同的零件,成本不同所致。
呵呵,打字打的好累。絕對原創,估計錯誤也不少,不可以盡信 ^^ .
⑸ 我國的石油和天然氣也不少,為何不能自給反而要進口
因為我們國家的石油蘊藏有一個明顯得特點--深而散,動輒埋藏在五六千米的地下,且儲油層不集中,與中東、委內瑞拉的三五百米儲油層對比非常明顯,所以盡管有大量石油埋藏在我們的國土之下,我們也無法做到自給自足,而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正是地質構造運動。
當然了,像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地區未經印度板塊沖擊前也屬於海洋環境,儲油也算豐富,但印度板塊北移擠壓,青藏高原抬升後使塔里木板塊下沉了幾千米,再加上青藏高原隆起後,風化物一直在往盆地內堆積,造成該地區的石油埋藏深度至少在五六千米深的地下,在這里採油所耗費的成本,還不如直接從國外進口。
⑹ 中國現在最缺乏什麼資源
現在中國最最最缺的資源是能打金融戰的人才和戰士!! 就像郎咸平教授筆下的那種!! 我們再多的礦產資源、再多的工廠、再多的專利、再多的…… 可我們每每地在國際金融、貿易交戰中敗下陣來,就因為我們能打金融戰能打經濟戰的人才少提可憐!!敗了還不知道是怎麼敗的,敗下陣來連敵人是誰、在哪都不知道!糊里糊塗地把中國老百姓辛辛苦苦以環境污染為代價而掙來的錢供手送給別人! 人家會玩能玩游戲規則的人太多了,我們少得可憐啊!!
⑺ 告訴中國煤,水,石油,天然氣資源現狀
中國共有水資源量2.8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按1998年12.6億人口計,年人均佔有223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的33%,居世界第88位,被列為全世界13個人均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之一。我國有近700個城市,其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缺水包括水量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二類。缺水已成為制約我國工農業生產發展、城市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為150 ~ 200億噸。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50億噸,2020 ~ 2050年隨著技術進步和領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有望再增加50億噸,達到200億噸。石油資源總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亞洲排第一位。我國天然氣可采資源總量為14 ~ 22萬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4萬億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再增加8萬億立方米,達到2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總量列世界第五位、亞洲第一位。
截止2005年底,我國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9億噸、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3.1萬億立方米(不含油田伴生氣0.4萬億立方米),油氣資源探明率分別為35%和14%。總體上看, 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國石油和天然 氣的累計采出量為44.7億噸和4324億立方米,已探明油氣儲量的采出程度為65%和14%。
盡管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偏低。我國 石油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1.5 ~ 15.4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73噸的1/5~ 1/6;天然氣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0~1.7 萬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萬立方米的1/5 ~ 1/7,與耕地和淡水資源相比,我國人均佔有油氣資源的情形更差些。在我國,油氣資源已經成為一種十分緊缺的戰略資源。我國油氣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處於中期階段,天然氣勘探尚處於早期階段。通過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術創新,還可以獲得新發現、增加新儲量,發展仍具有比較雄厚的資源基礎。
中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儲量為10000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
中國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約佔世界總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佔有量較少,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為止,共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158種(能源礦產10種、黑色金屬礦產5種、有色金屬礦產41種、貴重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91種、其他水氣礦產3種)。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礦種比較齊全、配套程度較高的少數國家之一。按探明儲量計算,中國45種主要礦產中有25種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釩、鈦、鉭、鎢、膨潤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鎂礦、銻等12種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如下: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鐵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銅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東。鉛鋅礦遍布全國。鎢、錫、鉬、銻、稀土礦主要分布在華南、華北。金銀礦分布在全國,台灣也有重要產地。磷礦以華南為主。
主要礦產資源包括:
◆煤炭資源:中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儲量為10000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
◆油氣資源:主要蘊藏在西北地區,其次為東北、華北地區和東南沿海淺海大陸架。截至1998年底,中國已找到509個油田和163個氣田。累計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儲量分別為198.5億噸和1.95萬億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陸上石油資源量和天然氣資源量分別佔中國同類資源總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遼、渤海灣、塔里木、准格爾-吐魯番、四川、陝甘寧等六個大型油氣區。
金屬礦產:
◆黑色金屬:探明儲量的有鐵、錳、釩、鈦等,其中鐵礦儲量近500億噸,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屬:凡是在世界上已發現的有色金屬礦在中國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儲量佔世界的80%左右,銻礦的儲量佔世界的40%,鎢礦的儲量則為世界其他國家儲量總和的4倍。
截止2000年底,中國已經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有探明有儲量的礦產157種,礦產地2萬多處。
(一)能源礦產資源 中國能源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結構不理想,煤炭資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較少。煤炭資源的特點是:蘊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種齊全,但肥瘦不均,優質煉焦用煤和無煙煤儲量不多;分布廣泛,但儲量風度懸殊,東少西多,北豐南貧;資源賦存東深西淺,露採煤炭不多,且主要為褐煤;煤層中共伴生礦產多。油氣資源的特點是:石油資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資源量大於150億噸的10個國家之一;資源的探明程度低,陸上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僅佔全部資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較集中,大於10萬平方千米的14個盆地的石油資源量佔全國的73%,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天然氣資源量超過全國總量的一半。其他能源礦產,如地熱,油頁岩等在中國也比較豐富。
(二)金屬礦產資源 中國屬於世界上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之一。世界上已經發現的金屬礦產在中國基本上都有探明儲量。其中,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鎢、錫、銻、稀土、鉭、鈦,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釩、鉬、鈮、鈹、鋰,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鋅、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鐵、鉛、金、銀等。金屬礦產資源的特點是:分布廣泛,但又相對集中於幾個地區,如鐵礦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區,鋁土礦主要集中於山西、河南、貴州、廣西等省區,鎢礦主要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錫礦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南;部分礦產儲量大,質量高,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如鎢、錫、鋁、銻、稀土等;許多重要礦產質量欠佳,鐵、錳、鋁、銅等礦產,貧礦多,難選冶礦多;中小型礦床所佔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礦床所佔比例小。
(三)非金屬礦產資源 中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品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全國現有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產地5000多處。大多數非金屬礦產資源探明儲量豐富,其中菱鎂礦、石墨、螢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礬石、膨潤土、岩鹽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磷、高嶺土、硫鐵礦、芒硝、硅藻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崗石等天然石材,品質優良,蘊藏量豐富;鉀鹽、硼礦資源短缺。但是,一些非金屬礦產分布不平衡,特別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探明儲量尚不能滿足本地區經濟發展和出口創匯資源的需求。
(四)水氣礦產資源 中國已查明天然地下水資源8700億立方米/年,可采資源量2900億立方米/年,地下微鹹水天然資源約為200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南方地區豐富,西北地區貧乏,地下水含水層類型地域性分布明顯,孔隙水主要集中在北方,岩溶水在西南地區廣泛分布。
中國已發現地熱點3000多處,勘查評價的地熱田298處,其中60℃以上熱水田89處。已探明地熱流體可采量166497立方米/天,相當於298.7萬噸標准煤。礦泉水資源和二氧化碳氣資源也比較豐富。
⑻ 目前,全國各地天然氣供應短缺的原因是什麼啊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三日電 (記者趙建華)繼「油荒」、「電荒」之後,一場天然氣短缺造成的「氣荒」,再次引發了中國人的關注。
伴隨著大雪普降、氣溫下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在本月出現了緊張。重慶、日照、西安、宜昌、揚州等大中城市的天然氣消費受到限制,而武漢、杭州甚至部分中斷了天然氣供應。
在中國的全部能源消費中,天然氣只佔三到四個百分點。即便到二0三0年,它占的比例也只有百分之六左右。但已有很多中國人的生活已與天然氣聯系在了一起。
近年來,尤其是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城市,正積極推廣這種清潔能源。加之價格低廉,從百姓家庭到汽車、工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天然氣。
隨著汽油價格的不斷攀高,越來越多的計程車司機改用天然氣;因為比電價更低,一些百姓、工廠也傾向於用它替代電力、煤炭,用於取暖或者當作燃料。此次天然氣短缺,已引發了他們的抱怨。
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安撫」百姓對天然氣需求的迫切,不惜犧牲一部分工業產能,對工業企業暫時中斷了天然氣供應。
對此次天然氣短缺,中國的兩大天然氣供應商——中石油、中石化解釋說,它們的天然氣產量、管道輸送量已經發揮到最大,甚至已動用了部分儲氣庫的天然氣。造成供應緊張的原因是天氣變化導致的需求突增。其中,中石油每天的供應量近兩億立方米,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值。
目前,中石油華北地下儲氣庫已提前嚴重超采。在華北、兩湖、西北和華東四大氣區聯網後,華北地區天然氣消耗猛增,也影響了其他地區的天然氣供應。
以北京為例,它最近每天的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了五成七,用氣量已是夏季的五倍多。
除了應付眼前之急外,接下來或許更為龐大的天然氣需求,也令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商有所顧慮:按照慣例,從下月開始一直到明年一月是天然氣的需求高峰。中國石油天然氣與管道分公司副總經理侯創業介紹說,儲氣庫需要留有餘地應對今冬明春的高峰用氣。
在今年年底前後,隨著中國第二條自西往東的天然氣管道建成、中亞天然氣的引入,或許中國的天然氣供應能有較大改觀。
⑼ 我國的自然資源狀況
中國地大物博,總量豐富,但是人均資源佔有量並不富裕。以耕地為例,中國的耕地總量居世界第四位,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印度,但人均耕地只有1.35畝(2012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我國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水資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氣、不足9%的鐵礦石、不足5%的銅礦和不足2%的鋁土礦,養活著佔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數礦產資源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國佔有的煤、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國最大的比較優勢是人口眾多,最大的劣勢是人均資源不足。
⑽ 中國比較缺哪些資源嚴重缺哪些資源特別缺哪些資源
從近年的情況看,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礦產和金屬的消費國之一。有人認為,到2020年我國鐵礦石的消費將佔到世界的35.71%,而消費比例超過20%的礦產由高到低有煤、錫、鋅、鉛、氧化鋁、鋁、鉛、銅等。
近年來,中國礦產品產量的迅速提高並不能滿足國內高漲的需求。根據中國礦業聯合會的研究,到2020年中國所需的45種主要礦產可以基本劃分為可以保證、基本保證、短缺、嚴重短缺四類:
可以保證的礦產共24種:煤、天然氣、鎢、鉬、銀、稀土、菱鎂礦、螢石、耐火黏土、磷、重晶石、水泥灰岩、玻璃硅質原料、石膏、高嶺土、石材、硅藻土、鈉鹽、芒硝、膨潤土、石墨、石棉、滑石、硅灰石。
基本保證的礦產兩種:鈦、硫。
短缺的礦產有10種:石油、鈾、鐵、錳、鋁土礦、錫、鉛、鎳、銻、金。
嚴重短缺的礦產有9種:鉻、銅、鋅、鈷、鉑族元素、鍶、鉀、硼、金剛石。
近年來,我國石油、鐵礦石、銅金屬等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呈逐年增加趨勢,尤其是石油和鐵礦石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增加更快。
再生金屬有待產業化格局
時下,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價格上,廢金屬進口都出現了持續增長的特徵。
易貿資訊的分析師馬君賢分析認為:對廢金屬,尤其是廢銅的需求非常大,所得尚遠遠不能滿足眾多企業因擴張、新建等原因所產生的對原材料的渴求。而國內可回收的廢金屬尚未進入回收高峰期、數量在短期內難有較大增長,比如銅就需十年以上的回收周期,因此國內市場廢金屬的增長主要來自於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