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國石油怎麼提高自己的供給能力
擴展閱讀
許昌哪裡有產品推廣方法 2024-09-08 09:08:47
如何找到資源項目 2024-09-08 08:48:58
中石油洗車券一次多少錢 2024-09-08 08:39:06

中國石油怎麼提高自己的供給能力

發布時間: 2024-07-20 07:29:44

A. 闡述我國汽油和柴油的供需現狀與對策

、目前至2020年我國的石油(成品油)供需形勢�

(一)研究方法概述�

本研究以情景分析和結構化分析方法為基礎,對成品油各用油領域發展規律及用油規律採取了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專家經驗多種分析方法預測,並對預測結果以彈性系數法、結構分析法、情景分析法、敏感分析法展開討論,同時考慮了重大政策調整等多種情景下的節能、安全、能源戰略等問題對石油(成品油)需求的影響。

首先,在細分用油行業、研究分行業用油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數學模型預測各行業用油的未來發展,得到基準情境下的需求預測。具體預測內容和步驟為:1.對各用油行業的發展進行預測(代表性指標);2.研究各用油行業的用油規律(其中:各行業用油需求=代表性指標×單耗;總用油需求=∑各行業用油需求);繼而,針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及用油效率變化分別設立三種情景,共得到九個情景組合並進行需求分析;然後,對經濟增長、用油效率提高、城市化進程、產業結構變動四方面的影響因素作了敏感性分析。

(二)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需求將分別達到4.07和5.63億噸,成品油消費需求將分別達到2.2億噸和3.35億噸

2006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34655萬噸,同比增長9.3%。研究表明,2007~2020年期間我國石油消費仍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預計2010年和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量將達4.07億噸和5.63億噸,分別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2007~2010年石油需求年均增長率為4.5%,2010~2020年石油需求年均增長率為3.3%。�

從我國石油消費的結構變化趨勢來看,2006年我國汽、柴、煤三種成品油的表觀消費量合計為16325萬噸,同比增長6.1%。預計汽、柴、煤三種成品油的合計需求量2010年和2020年將分別達到2.2億噸和3.35億噸,分別比2006年提高34.80%和105.14%;2007~2010年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長率為5.5%,2010~2020年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長率為4.2%,均快於同期石油需求的增長速度,使得成品油需求占石油需求比重進一步提高,從2006年的47.1%提高到2010年的54.1%,2020年的59.5%,總體提高12個百分點。就分品種而言,汽油需求量的預計增長速度最快,從2005年的4635萬噸上升到2020年的10696萬噸,年均增長5.7%;煤油需求量的增長從2005年的1210萬噸上升到2020年的2514萬噸,年均增長5.0%;柴油需求量從2005年的10938萬噸上升到2020年的20279萬噸,年均增長4.2%。其間,預計柴油需求量相對汽油的增長速度在2008年前後開始放緩,因此柴汽比在2008年達到2.41:的最高值後開始下降,回落到2020年的1.90:1左右。�

(三)2007~2020年我國石油生產和加工的基本情況判斷�

從石油的生產來看,目前我國東部油田在減產,西部發展比預期慢,海洋油田產量仍較低,因此我國石油產量不可能大幅增長,預計2010年和2015年我國原油產量將分別達到1.77億~1.98億噸和1.82億~2.00億噸,呈緩慢上升趨勢。2020年我國原油產量預計為1.81億~2.01億噸,然後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未來一段較長時期內,從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國煉油工業將積極圍繞滿足成品油和化工用油的目標,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加快發展。未來我國煉油工業發展和調整的重點是適應資源供應格局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煉油工業布局,提高優化資源配置水平。�

(四)從目前至2020年石油(成品油)的貿易來看,未來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不斷增加,並於2020年達到64.5%

從未來發展看,2007~2020年期間我國石油需求仍保持較高增長速度,而在原油產量保持穩定緩慢增長的趨勢下,預計2010年我國原油凈進口量將達2.1億噸,2020年將達2.9億噸,分別比2006年多進口0.8億噸和1.6億噸。原油凈進口量占原油加工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45.3%上升到2020年的64.5%。總體來看,在石油消費需求快速增加和國內資源存在限制的共同影響下,我國原油貿易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對進口原油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2020年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上升至64.5%。�

成品油貿易中,在給定煉廠開工率(93%)和不同油品收率(成品油61.2%、汽油16.7%、煤油5.1%、柴油39.4%)的基礎情形下,根據此前對成品油需求和產量的預測,得出不同年份汽油、煤油和柴油的凈進出口量

二、我國石油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石油供需矛盾加劇,對國外石油資源的依存度不斷提高�

從現在起到2020年之前,正是我國經濟完成工業化過程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石油消費處於迅速增長階段。根據預測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將由2006年的47.0%達到2010年的51.3%,並於2020年進一步上升到64.5%,屆時我國石油供應的2/3以上的石油需求將依賴國際石油資源的供給。�

(二)我國石油儲備不足,難以應對突發性供應暫時中斷或短缺�

從目前來看,世界石油資源爭奪日益激烈,境外資源空間逐步縮小,我國石油公司對外直接投資時會受到西方跨國公司的擠壓和地方勢力的排擠;我國對海上石油運輸通道控制薄弱,過分依賴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石油和單一的海上運輸路線,將使我國石油進口的脆弱性提高;而我國目前除了少量的商業性石油儲備外,戰略石油儲備還幾乎是空白,對原油突發性供應中斷或急劇減少的應變能力較弱,一旦遇到突發事件,處境將十分被動。�

(三)我國沒有應對國際油價異常波動的手段,給國民經濟平穩發展帶來風險�

隨著我國進口石油數量的持續增加,世界石油價格的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其直接影響表現為降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和物價的上漲,間接影響表現為出口面臨著下降的危險。由於我國目前沒有影響國際油價的手段,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博弈中常常處於被動承受的境地,我國石油的進口量佔世界石油貿易總量的6%,但在影響石油定價的權重上卻不到0.1%。並且,我國除了燃料油期貨市場外,原油期貨市場剛剛籌建,國內缺乏利用期貨套期保值規避國際原油價格風險的手段,原油價格暴漲及隨後可能出現的暴跌,都有可能對我國的經濟構成直接的沖擊。

(四)我國石油行業體制和機制不完善,國家石油公司的國際市場經驗尚不足�

主要表現為:缺乏統一健全的管理和監督主體,監管職能過於分散,因此對石油工業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缺乏統籌考慮、統一規劃;石油法規體系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市場體系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競爭;調控機制不夠靈敏,對市場運作和企業行為缺乏規范、有效的監督;我國的三大石油公司在公司的規模和融資能力,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特別是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運作經驗等方面與美歐的跨國石油公司還有較大的差距。

三、我國石油安全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國內外的石油供給能力建設�

1.增加國內石油工業上游領域的投入,特別是勘探開發的投入,確保我國石油儲量的穩定增長。一方面,國家要採取措施,向前期的石油地質研究領域投資,為新區域的後續勘探開發創造條件,要在稅收上鼓勵石油行業向上游的勘探開發投資;另一方面,在2010年前後建設一批重點煉油化工基地,依託現有企業進行改造和適當建設新廠,並爭取在2020年前主要建成環杭州灣、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和西北煉化工業區。�

2.鼓勵我國石油公司成為國際石油市場的積極參與者。積極參與開拓國際油氣勘探開發,承擔石油工程承包,獲得海外石油股份和勘探開發區塊,建立穩定的海外石油生產基地;積極參與原油和油品的期貨和現貨交易,根據國內需要對原油和油品進出口進行靈活調劑,努力實現原油的進口來源多元化;積極參與國際能源多邊組織,尋求建立商業聯盟,廣泛多樣地開展國際能源合作。�

3.完善我國石油進出口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國輸油管線、儲油庫的建設過程中,由政府統一規劃,考慮到原油和油品進出口的長期需要。�

(二)推進能源結構的合理化,促進節能和節油�

我國的石油安全要放在能源結構合理化的背景下,走以煤炭為主、多能互補、因地制宜、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在促進節能和節油方面,要結構節能和技術節能並重:一方面,通過調整國民經濟結構,降低高耗能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通過調整交通部門的出行結構,盡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控制小轎車的發展。在汽車類別上適當發展清潔燃料的汽車,降低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通過制定節能法規、徵收燃油稅等財稅政策和價格機制,加強對石油消費的引導,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促進使用環節的節能、節油。�

(三)大力發展石油替代能源�

21世紀中期特別是後期,將以新能源作為能源消費的主體。對此,我國要加強對石油替代能源的重視,大力發展氣代油、煤代油、生物質能源代油和可再生新能源等石油替代能源。政府要未雨綢繆,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建立財政稅收引導機制和加大科技投入,提前進行技術儲備,為石油替代能源的產業化、商品化打好基礎,為未來搶佔新能源的戰略制高點做好准備。�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儲備制度�

石油儲備是傳統的石油安全手段,其中既包括以國家為主的戰略儲備,也包括以企業為主的商業儲備,重點是根據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變化情況選擇合適的儲備時機,以及根據我國的生產和消費狀況,確定合理的儲備規模和儲備方式;我國要爭取在2010年完成相當於40天國內需求量的戰略石油儲備,在2015年完成相當於55天需求的儲備量,並建立油田儲備和產能儲備制度。�

(五)建立完善的石油經濟管理體制�

未來15年我國應著力解決石油資源的獲得及供給安全這一根本問題,兼顧國家石油安全和市場效率,建立既從整體上保障國家石油安全又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石油經濟管理體制。�

1.要正確處理政府、市場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淡化政府的行政審批職能,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理順大型國有石油公司的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建立平等的市場准入制度和公平的企業競爭機制,不斷促進行業自律,切實保障原油和油品供應的安全與平穩。�

2.加強宏觀調控與市場監管,通過石油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建立與市場化改革相適應的政府管制方式:按照「政監分離」的原則,改革石油領域的政府管理機構設置;政府管理石油行業的方式,從供應側為主向供應、需求側並重轉變;加強事中監管,准入制度應科學化、透明化;監管重點的轉變要由以往的經濟性監管為主、社會性監管為輔的舊監管模式,轉向以社會性監管為主、經濟性監管為輔的新監管模式。監管機構在政策法規框架下,對油氣資源、市場准入、價格調控、服務標准、信息數據,以及環保、質量、安全等實行統一監管。�

3.完善原油和天然氣、成品油的價格形成機制,以適度的高油價和高稅收政策為導向,為發展潔凈替代能源、建設節約型社會提供支撐;完善石油行業市場准入制度,設置較高的資本、技術、倉儲設施或儲備能力等門檻要求,鼓勵更多的大型國有企業參與煉油和油品銷售環節,這對保障國家的石油供應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六)提高我國石油工業的整體實力和國家石油公司的國際競爭力�

國有大型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作為原油和油品供應的主體和中堅力量,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經濟責任與政治責任的支柱企業,其為經濟社會提供動力的定位不能變:首先要在我國市場逐步放開後,對國內石油市場的穩定起到主導作用;其次是能夠「走出去」,通過政治、外交和經濟手段,促進兩大集團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競[HJ4.3mm]爭力,爭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國際市場秩序,向有利於我國石油安全的方向調整。國家要支持我國石油工業的整體實力壯大,支持國有大型石油公司擴大規模、擴大國際化經營;要在上游資源勘探開發、石油儲備政策的實施、發展替代能源、參與國際並購重組等方面,給予國家大型石油公司一定的政策支持;在允許國外公司和國內民營企業進入我國石油市場時,要在質量、環保和企業社會責任、規制方面一視同仁,嚴格市場准入;對於國家大型石油公司,在體制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藉助國家政策獲取行政性壟斷的傾向,也要通過石油行業的體制改革加以糾正。

B. 中國石油會不會斷貨

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不僅國內開釆石油,中石油在國外很多國家都有開釆權,象蒙古國等,所以中石油不會斷貨的。

C. 中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發展戰略

一、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建立資源接替基地

地質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行性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地質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加強地質工作是緩解資源瓶頸制約,提高國內資源供給能力的重要舉措,對保障人民生活,保護生存環境,支持城鄉建設,以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國際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做好新形勢下的地質工作,要堅持立足國內、適度超前、突出重點、完善體制、依靠科技的原則,努力做到「四個統籌」,即統籌地質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公益性地質調查與商業性地質勘查,統籌礦產地質勘查與環境地質勘查,統籌國內地質事業發展與地質領域對外開放。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以石油、天然氣等重要礦產勘查為突破口,盡快形成一批新的資源接替基地;要加強基礎地質、環境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工作,搞好地質災害防治,全面增強地質服務功能;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政府與企業合理分工、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公益性地質調查與商業性地質勘查區別運行、相互促進的勘查體系,中央與地方各負其責、相互協調的管理體制,勘查與開發緊密銜接、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大力推進成礦理論、找礦方法和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實現地質科技新的突破;要大力發展地質教育,用好現有人才,吸引優秀人才,培養傑出人才,加快地質人才隊伍建設;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地質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國土資源部門要統籌管理地質工作,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並落實相關政策;全社會都要關心和支持地質工作,與廣大地質工作者上下一心,團結奮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加強國際合作,確保石油安全,保護天然氣安全

我國石油資源相對不足,利用國外石油資源勢在必行。加強與能源國和消費大國的合作,是中國石油大突圍的必由之路。

在國外石油資源利用上,除購買石油外,主要依靠參與資源國勘探開發,利用技術和資金優勢,取得合法權益和份額油。參與或獨家開發境外油氣田,購並海外石油企業等,是我國實施國際石油合作的主要戰略。

我國利用國外石油資源已有10多年歷史。到目前為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已參與全世界60多個石油和天然氣開發項目,如對外石油戰略實施順利,我國獲取可控石油資源量將達2/5以上。

除上述途徑外,在國內建立合資企業引入石油資源,也是一種途徑。2005年7月8日,由中石化參與投資的福建煉化煉油乙烯一體化合資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得以實施的基礎,是沙特石油公司年提供1200萬噸原油。此類資源獲取方式,將是我國石油石化企業今後開展對外合作的方式之一。

但未來幾十年,我國在能源領域與西方的摩擦將日趨激烈,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購並優尼科,只是中美雙方在石油領域展開商業競爭的鋒芒初試。為化解西方敵意,我國可考慮加入「西方石油俱樂部」———國際能源機構,以與西方展開對雙方有利的戰略合作和外交協調,同時分享石油資訊,共同防止石油危機產生,並減少與西方的摩擦。

確保石油進口通道安全,也是我國開展國際石油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六甲海峽是聯結亞、非、歐三大洲的要沖,在國際海運業佔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每天通過該海峽的各類船隻達200多艘,年穿行船隻超過8萬艘,且以年8%的速度增長。日本及中國進口原油的80%、近一半的其他進出口物資途經該海峽。美國一直想以「反恐」為由向該海峽派駐軍隊,雖然遭到海峽共同管理國馬來西亞、印度和新加坡三國的反對暫未實現,但其企圖已暴露無遺。無論馬六甲海峽由於海運繁忙自身可能引起安全問題,還是國際強勢軍事實體,甚或恐怖勢力控制海峽通道,對中國而言都可能引發海峽困局。為確保進口的中東和非洲等地原油,特別是新增進口石油資源運輸安全,現有海上運輸通道不宜再大幅增加運量,應加快研究其他海上或陸上通道

目前亞太地區(包括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天然氣貿易佔全球總進口貿易量的66.7%,中國的加入很有可能讓亞太地區成為世界天然氣貿易的新中心。這將對敏感的能源地緣政治帶來影響。

近年來,美國和歐洲大量購進天然氣,國際天然氣市場將很快由買方市場轉向賣方市場。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天然氣安全將和石油安全一樣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國際資源,取得安全、充足、穩定的天然氣供應,以及在政治、外交和軍事上的配合,是維護天然氣安全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應加強勘探技術,保護國內天然氣資源。

三、建立和完善石油儲備制度

目前,世界各國對有限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爭奪激烈,形勢嚴峻。國外各大跨國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幾乎所有已探明儲量的油氣資源。除了中東、拉美、西非等油氣資源富集地區外,近年來中亞和裏海地區新開發的油氣田又成了各國爭奪的新熱點。西方大國紛紛加緊全面推進全球石油戰略布局,搶占石油地緣戰略支點,強化石油領域的國際合作,加速油源地區的石油開發,搶灘新油源地區的石油資源盡管當前國際油氣市場不能全面提供穩定的能源保障,我國依然需要積極爭取國際油氣資源,完善能源儲備,為國家發展提供穩定的能源保障。

從全球的觀點,所謂「能源安全」實際就是「石油安全」。發達國家一向重視能源,特別是石油的儲備。為了防範石油供應突然中斷對國家安全和經濟造成威脅,美國早已建立了戰略石油儲備計劃。而我國長期缺乏這方面的戰略。2004年,我國石油凈進口1.1億噸,並且有逐年擴大的趨勢,石油安全刻不容緩。因此,利用國際油氣市場的價格波動,建立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夠最大程度地抵禦突如其來的能源供應短缺。

四、實施可持續發展

國家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能源,也包括石油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首先是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認真處理好國民經濟良性增長與石油的合理消費的關系。我國石油資源數量難以支撐粗放的經濟結構和能源消費的超常增長,要切實改變我國石油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現狀。其次是制定化石能源的可持續開采規劃。化石能源屬於一次性能源,保持化石能源的可持續開采非常重要。要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石油綜合採收率,制定開采規劃,確定石油資源的遠景接替,尤其在西部大開發中,要避免盲目低效開采。再次是要在技術上有重大突破。結合我國油氣勘探開發實踐,要重點突破的技術有:油氣地球物理勘探與鉛井新技術、海洋石油天然氣開發技術、提高石油採收率新技術、難采和劣質資源的開采技術、石油資源節能技術、石油替代相關技術等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五、促進天然氣終端市場開發和市場成熟

天然氣市場開發和成熟最重要的部分是價格體制改革,政府應逐步放開價格管制,培育良好的市場環境,而不是直接通過指令干預市場。同時,天然氣市場開發前期投入巨大,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另外,市場區域化也需要政府提供津貼,鼓勵特定地區使用天然氣,促進經濟發達地區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

隨著天然氣行業的持續發展,單純進行開采、加工和管輸的天然氣企業職能將進一步細化,分別從事進口、管道運輸、LNG等新的企業部門將建立和得到完善。國家應有目的地培養這些企業,促進天然氣行業的完善。

D. 導致石油上漲的原因有哪些

今年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強勁復甦,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大大超出人們的預期,恐怖襲擊、罷工、產油國政局動盪等不確定因素頻頻發生,加上投機商乘機炒作,8月20日國際油價攀升至20多年來的最高位49.40美元,引發各界嚴重關注。我國經濟增長提速導致對原油需求不斷增加,對石油進口依賴越來越大,國內石油供求矛盾異常突出,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必將對我國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那麼,這種影響究竟有多大?是否在我們可以承受的范圍內?高油價還將持續多久?我們又應該採取哪些對策?本文將對此作出分析。6GF/5s

推動國際油價上升的主要因素x

一般而言,決定國際原油價格的因素有以下幾點:第一,世界經濟對原油的依賴性(不可或缺和難以替代)與原油儲量和產量的限制,使原油價格對影響供求兩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動性較大。第二,原油供求結構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關系趨於緊張,從儲量、生產、運輸、煉油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到原油價格的波動。第三,盡管原油供求大致相當,但供給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個變數或影響到供給和需求方面的相關變數,往往在一定時間內決定著價格的走勢。如戰爭、恐怖襲擊、石油工人罷工以及其他突發事件等不確定性因素嚴重影響甚至左右油價走勢。第四,通常情況下,經濟衰退時期原油庫存的下降對油價支撐作用不大,原油庫存的增加對油價則有較大的破壞作用;而在經濟復甦和繁榮階段,原油庫存的增加對油價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庫存下降則會極大地支撐油價上漲。第五,在經濟衰退,原油需求減少,價格下跌時,產油國減產措施往往難以起到抑制油價下跌的作用,增產將加速油價下跌;而在經濟復甦,原油需求增加,油價上升時,增產對平抑油價上漲作用有限,減產則會明顯加劇價格上漲。第六,原油市場的投機與市場預期往往加大了原油價格的波動,國際原油市場中投機因素對原油價格有著10%-20%的影響力。(A-Xa

從近期國際油價大幅攀升的情況分析,主要是以下六個因素作用的結果:h}@>

1、全球經濟復甦不斷拉動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誘因。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快速增長,對原油的需求超出國際權威機構事先的預計,尤其是世界前兩大原油消費國美國、中國經濟增勢強勁,第三大原油消費國日本的經濟形勢也明顯好轉。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預計,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為每日260萬桶,增長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達3.9%;全年全球市場每日需求總量為8220萬桶(見圖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僅為0.78%,2003年則上漲至2.2%。因此,近兩年全球經濟持續轉好,導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給能力,使供需處於一種脆弱的平衡關系,是引發此波油價持續走高的基本因素。,~r

2、歐佩克產能所剩無幾是輔因。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預計,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給量為8270萬桶,增長4.2%。其中,歐佩克原油供給量為每日2880萬桶,同比增長6.3%。因此,從供求關系來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給略大於需求,但是,主要發達國家商業庫存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給比較緊張,特別是目前歐佩克國家剩餘產能十分有限,僅存約每天100-150萬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員國早已滿負荷產油。雖然未出現全球性的供應緊張,但歐佩克產量逼近現有能力極限是確定無疑的,這使得人們對世界原油的供應前景產生擔憂。0qp

3、年初歐佩克減產決定火上澆油。今年初,由於歐佩克擔心油價會下跌,採取限產保價政策,歐佩克對形勢的錯誤判斷使得油市火上澆油。歐佩克於2月10日在部長級會議決定,從4月1日起削減原油日產限額100萬桶,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應聲上揚。雖然歐佩克油價已連續80多個交易日超過28美元的價格控制上限,然而歐佩克非但不啟動增產機制,反而每日減產100萬桶來保持油價的高位。此外,由於世界經濟復甦勢頭強勁,因而歐佩克也就少了油價高企沖擊世界經濟進而造成兩敗俱傷的擔憂,想方設法將油價控制在高位自然成了歐佩克的理想選擇。0Tx6

4、美元匯價下跌。從2002年4月份以來,美元持續貶值,雖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於長期以來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計價,因此導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縮水。一些歐佩克國家認為,美元貶值已經導致以美元計價的石油的實際價格下降,已經低於他們堅持的價格底線(25美元)2-3美元。因此,歐佩克國家事實上已經放棄了早前承諾的「油價連續20日高於28美元時啟動自動增產機制」,轉而傾向於將油價控制在價格帶的上限。QQ93

5、恐怖襲擊等不確定因素是短期波動主因。首先,美國對伊戰爭主要戰事結束後,針對石油設施的恐怖襲擊事件接連不斷,致使伊拉克局勢一直動盪不定,石油出口遲遲難以恢復到戰前水平,這給世界石油市場增添了新的陰影。其次,歐佩克第三大產油國委內瑞拉國內政局不穩,嚴重影響到原油的生產和出口。第三,今年5月,俄羅斯政府對尤科斯公司發出追繳巨額欠稅最後通牒,尤科斯石油公司銀行賬戶已被凍結,尤科斯公司面臨破產威脅,直接影響到石油生產和出口,而尤科斯公司石油日產量為170萬桶,佔全球總產量的2%。,

6、投機活動為油價飆升推波助瀾。石油供求關系趨於緊張以及各種地緣政治沖突頻頻發生這兩種因素為投機活動創造了條件,國際投機商的大肆炒作,增強了人們對國際市場原油供給緊張的心理預期,人為抬高了國際油價。據估計,目前國際石油期貨交易中,約有70%的交易屬於投機行為。根據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調查顯示,分析家們預計投機因素使美國市場的原油價格每桶上漲了8美元左右。a)pB

未來數月國際油價走勢的基本判斷jHaoW?

對於下一階段國際油價走向的判斷,眾說紛紜,但不外乎以下三種看法:一是繼續攀升;二是高位運行;三是高位回落。ZpZ3G+

企業界、交易商以及投資分析師等認為,推高油價的一些關鍵因素短期內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國際油價短期內仍將居高不下。如果發生嚴重的沖擊原油供應的事件,很有可能引發油價在現有價位上再次上漲,並突破每桶50美元的「大關」。一旦市場上缺少伊拉克和委內瑞拉的石油,油價將爆漲到每桶70美元的高位。Y pO

石油公司、產油國等認為,國際油價將高位運行,回落空間有限。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放緩並不會導致油價大幅下跌,因為即使需求放緩供需缺口仍舊很大,油價下跌的空間有限。由於目前OPEC等石油產出地區的產能利用已經基本上飽和,因此油價走低的壓力將非常緩和。唯一會推動油價跌勢加劇的就是中國和美國的經濟出現硬著陸,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和石油進口大國。|U~kT

部分國際機構認為,國際油價將從目前的高位回落。油價創下近50美元的高峰紀錄之後,將在幾個月內恢復到每桶30美元左右的穩定水平。一旦目前的動盪情況消失,市場力量最終將使油價穩定下來,並在幾個月內恢復到平衡價格。因為實際上世界石油供應增長潛力大於需求,產油國仍有一定增產能力,加之國際能源機構成員國擁有幾十億桶戰略石油儲備,許多國家也正在建立戰略儲備,因此國際石油市場仍有安全空間。i

我們認為,綜合分析各方信息,國際油價(WTI)維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上的高位運行時間不會太長,年底前有望穩步回落至每桶35美元左右的價位,全年平均約每桶38美元。這個判斷基於以下幾個原因:H`C9

首先,全球經濟增長有放緩的跡象。今年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向下修訂至2.8%,明顯低於經濟學家3.6%的預期,增幅比一季度減少1.7個百分點;日本經濟增長步伐也出現了放緩,二季度GDP僅增長1.7%,比一季度減少了3.9個百分點。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中國經濟增速也會適度放緩,對石油的需求將會有所減少。因此,在高油價和全球性升息的雙重打擊下,世界經濟增速有可能受到抑制,隨之將會減少對原油的需求。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的預計,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為2.6%,比上半年減少0.6個百分點。vG0Oy=

其次,經過一段時期的補充,原油庫存有所增加。截至7月底,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達到2.986億桶,比上年同期提高1840萬桶;而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6.645億桶。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最新報告,全球石油庫存今年前兩個季度分別以每天30萬桶和150萬桶的速度上升。B~=a

第三,目前影響國際油市的幾大不確定性因素有望緩解。一是隨著伊拉克恢復主權,有助於國內重建進程和國內局勢的緩和,穩定的國內環境是伊拉克向國際市場供給原油的前提條件。二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在全民公決中獲勝,將繼續執政至2007年1月任期結束,這將有助於緩和委內瑞拉國內動盪局面,保證原油正常生產及出口。三是不管是被國有石油公司收購、外資參股,或是破產,歷經近一年的俄羅斯尤科斯事件在近期將會有個了結。"H

第四,前期介入油價炒作的國際投機機構的高位獲利了結,也將促使油價振盪走低。'

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_m;S

目前,我國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製造業快速發展使得對石油等能源消費急劇增加,而且進口逐年攀升,對外依存度不斷加大。由於我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實質性轉變,高耗能產業比重過高,單位能耗的GDP產值過低;同時,我國尚未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石油市場體系,貿易方式單一,定價機制僵硬,市場反應緩慢。毫無疑問,國際油價不斷飆升對我國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高油價不僅增加外匯支出、加大企業成本、增加居民消費支出,而且將會加劇通脹壓力。但是,目前高油價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增長的基本趨勢。n
國際油價攀升對我國經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qR+

1、增加外匯開支,加大外匯平衡壓力。初步預計,今年平均每桶原油價格估計為每桶38美元左右,與去年28美元的均價相比,每桶上漲達10美元。預計我國全年將進口原油達到1.2億噸,摺合約8.8億桶。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每桶上漲達10美元將直接導致中國全年購買石油多支出外匯88億美元。而且,今年我國僅原油這一種產品的進口就將造成超過3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給我國貿易平衡帶來較大壓力。"G

2、加大企業成本,壓縮利潤空間。隨著石油價格上漲,必然引起與石油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造成我國企業成本提高,直接給交通運輸、冶金、漁業、輕工、石化、農業等相關產業帶來程度不同的影響。在當前供過於求的國際國內市場上,這些產業因油價上升抬高的生產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業或最終消費者轉嫁出去,各行各業的盈利水平就會因此下降甚至導致嚴重虧損,企業可能收縮生產規模,全社會的經濟活力會因此下降。-s2 f:

3、增加居民消費支出。個人消費者將直接成為高油價的承受者,今年以來,由於國際油價不斷上漲,我國三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明顯增加了部分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支出,並導致部分消費緊縮或消費轉移行為的產生。油價上漲已經成為今年家用轎車銷售疲軟的主要原因之一。h6

4、加劇潛在通貨膨脹壓力。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將抬升國內能源價格,並使以石油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關行業的價格上揚,形成新的漲價因素。我國始於去年底的新一輪物價上漲有兩個源頭,一個是糧食價格的上漲,另一個就是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由於國際油價不斷大幅上升的壓力,我國已經三次上調成品油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潛在通貨膨脹壓力。根據2004年5月國際能源署、OECD經濟部和IMF經研究部合作研究的報告,如果油價每桶上升10美元並持續一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將上升0.8個百分點。aa

5、惡化我國外部經濟環境。今年以來的高油價,已經對美日歐等國的經濟增長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從二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經濟增速出現放緩跡象。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我國外部需求,影響到我國外貿出口。n

但是,高油價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基本趨勢。首先,目前的石油價格上漲是各種偶然因素對接而成的結果,不具有長期性特徵,油價將回落到一個較適宜的價位。其次,一系列宏觀經濟調控措施有助緩解中國石油市場的緊缺現狀,緩解油價上漲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第三,目前我國企業的效益比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化部分高油價帶來的成本壓力。今年前7個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保持了39.7%的利潤增速。第四,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原煤等所佔的比重約70%,石油約佔23%,不具主導力量。原油、天然氣的比重雖然在升高,對中國經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其影響尚在掌控之中。第五,原油實際交易均價比人們通常印象中的價位要低。一方面,由於部分石油進口合同事先確定了價格;另一方面,大家普遍關注的紐約西德克薩斯原油是油質較好的品種,通常該油價高於歐洲布倫特油價每桶2-3美元,高於歐佩克一攬子油價每桶5-6美元。根據海關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原油進口均價為每桶33.8美元,同比增長13%,成品油進口均價同比增長6.1%,遠低於同期紐約和歐洲市場21%的漲幅。u]@m1

近期應採取的應對措施4#0P5J

1、將節能提升到基本國策的高度。2003年,我國原油、原煤消耗量分別為世界的7.4%、31%,而創造的GDP僅相當世界的4%。我國的能耗非常大,能源利用率很低,節能的潛力巨大。面對不斷攀升的國際油價對我國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的沖擊,我們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全面開展節約能源活動,應將節約能源提升到基本國策的高度。~a=

2、加快國內油品定價市場化步伐。目前國內「中准價格」仍由國家制定,且晚於國際市場一個月,從價格機制上看,中國油市還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近日燃料油期貨交易的推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但是,燃料油占我國石油消費總量的比重較小,燃料油期貨價格尚無法達到整個油品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作用。而其他油品目前市場化程度較低,無法進行期貨交易。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原油需求量不斷增加,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以中國在亞洲原油市場所佔的份額,推出自己的原油相關品種期貨,完全有可能形成標志性的地區市場價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因此,我國應加快國內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步伐,改變油價漲多降少的狀況,進一步規范價格形成機制,加快推出成熟品種的期貨交易。]

3、利用部分國債資金開發利用新能源。開發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潮流,也是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當務之急。我國在太陽能熱水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地熱採暖和地熱發電、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等方面已經具備與常規能源競爭的能力,只要適當給予政策支持,有望成為替代能源。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盡量減輕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是我國今後能源建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可以考慮由政府利用部分國債資金,支持新能源的開發工作。y .UL

4、加大中國沿海石油勘探開發力度。目前南海、東海地區的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加大這些地方的勘探力度,可以增加中國石油的自產能力,可以減少對國外石油的依賴。我國在「擱置爭議」的同時,應當積極開發這些資源;同時,必須保持和周邊國家的良好關系,避免惡性石油資源的爭奪以及保證海路石油運輸的安全。[V

5、在國際油價高漲時盡可能調回海外份額油。近年來,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戰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石油在蘇丹、委內瑞拉、秘魯和哈薩克等國都有份額油,已經累計在海外生產原油6000萬噸。另外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國石油企業也將觸角伸向了海外。在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國內進口成本急劇上升之時,應當盡可能地將我國石油企業生產的份額油調回國內,減少從國際市場上直接進口原油的價格風險。

E. 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及對策

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中國石油工業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考驗。中國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但同時也是一個能源生產大國,雖然近年來中國石油進口增長速度較快,但中國的石油進口僅佔世界貿易量的6%;中國現在天然氣進口還很少。目前中國一次性能源自給率仍然很高,達到了90%左右,國內石油仍有增產餘地,天然氣發展有很大潛力。
按照國家制定的能源發展戰略,中國解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與能源需求之間的矛盾將主要立足於國內,實行「能源開發與節能並重,並以節約優先」的方針。目前,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仍然很低,能源消費強度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及世界平均水平,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刻不容緩。中國政府已決定將大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天然氣的利用,運用節能的先進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緩解能源供需之間的矛盾。
為了提高我國油氣安全穩定供應的保障程度,建立健全我國的石油安全體系勢在必行。政府的總體考慮是:在繼續保持國內石油產量穩定增長、天然氣快速發展的同時,大力開發利用海外油氣資源,建立經濟、穩定的油氣供應渠道和石油安全保障體系,滿足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在對策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堅持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我國石油安全的最大風險在於我們自己。目前,我國石油利用效率低,節約工作任重道遠。我國能源總的利用效率僅有32%,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多個百分點。這種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資本積累帶動經濟增長和工業化的方式必須轉變。我們不能走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靠大量消耗廉價資源實現經濟發展的老路,否則不僅使包括石油在內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嚴峻,而且會引發包括環境惡化在內的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
中國政府把建設節約型社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明確提出到2010年GDP單位能耗要在現有水平上降低20%的目標。石油是我國供需矛盾最突出的緊缺資源,必須在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把節約放在首位,採取綜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浪費,提高利用效率。國家將採取強制性措施,重點抓好高耗油行業節能降耗的工作。以交通運輸為例,2000年以來,我國汽車保有量以每年超過200萬輛的規模增加,平均增長速度達14.6%。到2005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180萬輛(不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149萬輛)。照此速度,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一億輛。倘若如此,無論從石油供應、道路交通和環境保護看,都是難以承受的。
(2)加強國內勘探開發,發揮國內油氣資源的基礎性保障作用。
實現國內石油生產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基礎。一是要加大勘探投入,推動技術進步,加快資源向儲量的轉化,多找儲量,夯實發展的資源基礎;二是要加強油氣開發依靠技術進步提高採收率,把已發現儲量盡可能多地采出來。
我國東部主力油田總體已進入產量遞減階段,穩產難度加大,但開發上仍有潛力可挖。目前,全國油田的平均採收率並不高,只有26.9%,其中採收率最高的大慶油田為41.2%,進一步提高採收率仍有較大潛力。如果採收率能提高一個百分點,可采儲量就可增加2億噸以上。
政府和企業堅持「加快西部、深化東部、發展海域、探索新區」的方針,進一步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增加新發現、新儲量,依靠技術創新,提高老油田開發水平,延緩產量遞減,確保2020年石油產量在2億噸以上。按照上中下游一體化的原則,做好資源勘探、市場規劃和管網系統建設,推動天然氣產業發展,確保2020年天然氣產量達到1200億立方米以上。
(3)積極開發利用海外資源,構建多元穩定的油氣供應體系。
利用海外油氣資源支撐本國經濟發展,是多數石油消費國的共同做法,也是保障我國油氣安全供應的必然選擇。利用海外油氣資源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發展國際石油貿易,這是解決我國石油需求缺口的主要途徑。通過加快建立多元穩定的國際石油貿易網路體系,努力實現油氣進口來源、品種、渠道、方式和通道的多元化。二是積極參與海外油氣勘探開發,努力提高獲取權益油的能力。我國石油公司走出去已有近15年的歷史,2005年我國石油企業通過合作、參股、並購和獨資等方式,在海外獲得的權益油達到5000多萬噸。我國石油公司在海外獲得權益油的能力越強,進口資源的保障程度就會越高。
(4)建立石油儲備和預警制度,構建應對石油風險的安全保障體系。
2003年,我國首次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規劃了四個儲備基地,即浙江的鎮海和岱山、青島的黃島、大連的新港。一期建設計劃形成儲備相當於30天石油凈進口量的能力。其中浙江鎮海的石油儲備基地已基本建成,2006年年底即可投入使用。
根據國際經驗,統籌考慮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我國石油儲備能力建設,近期目標可按上年度60天凈進口量來考慮,即2500萬噸以上。從長遠看,2020年左右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0%時,應按90天凈進口量的規模來安排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同時,國家還要建立安全預警應對機制,以防範和應對突發事件造成石油供應急劇變化甚至中斷,提高我國石油安全的保障程度。
(5)積極發展替代能源,緩解石油供應壓力。
開發利用石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當今世界能源發展的大趨勢和熱點。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石油供需形勢,要積極推進車用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車用替代燃料包括壓縮天然氣(CNG)、液化石油氣(LPG)、天然氣合成油(GTL)、煤基液化(CTL)、生物質燃料和氫燃料電池等。按現有技術的成熟情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技術成熟,可以推廣應用的,如CNG、LPG和燃料乙醇等;第二類是技術較成熟,但成本高、推廣使用還存在一些問題的,如GTL和CTL等;第三類是在應用上存在較大問題,技術有待成熟的,如氫燃料電池等。
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比較豐富,預計可再生能源每年的可獲得量為73億噸標准煤。其中,可經濟開發的5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資源總計1.25億千瓦,50%分布在西南地區。據保守估計,我國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有幾億千瓦,地熱、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也都有相當大的潛力。應當採取多渠道和靈活方式鼓勵發展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6)深化能源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
近幾年,我國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和政策法規建設已取得了明顯成效,對保持我國石油行業穩定發展和安全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需要理順能源管理體制,加強對煤、電、油氣的統一規劃和領導,並制訂相關產業政策,保證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應進一步完善能源產業政策,按照市場化改革的方向,進一步理順能源價格體系;加快石油立法,運用法律手段確保能源工業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體制改革、法制建設和機制完善等手段,培育成熟的節約型油氣生產與消費市場。
未來我國石油安全面臨的外部風險主要有資源供給、市場價格、運輸通道及地緣政治諸方面,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和應對。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與新型工業化道路,依靠科技進步,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國將奉行「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觀,進一步深化與世界石油工業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世界能源供需的平衡與穩定,共同推進世界石油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全球經濟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