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油成為重要的能源,主要源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哪項發明
石油成為重要的能源,主要源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內燃機)的發明
——石油及其延伸品(煤油、汽油、柴油)是內燃機的燃料
Ⅱ 中國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石油工業主要從事石油勘探、石油開發、石油加工和基礎原材料生產等工作的行業,涉及勘查技術與工程(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資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含鑽井、採油、油藏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和油氣加工等專業方向。石油工業由「上游」和「下游」兩大部分構成,上游包括石油勘探與石油開采,下游包括石油煉制與石油化工。
1中國古代石油的發現和利用
中國石油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一個重要工業部門,而中國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技術的歷史卻可追溯到3000年以前,並且在技術上曾經創造過光輝的成就。
中國人發現和使用石油的時間為世界最早。始於何時,據稽考,至遲在3000多年前就已開始。最早發現石油的記錄源於《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澤中有火」,是石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最早認識性能和記載石油產地的古籍,是1900年以前東漢文學家、歷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地理志》。這里明確記載了石油的產地,並說明石油是水一般的液體,可以燃燒。
最早給石油以科學命名的是我國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浙江錢塘人)。他在網路全書《夢溪筆談》中,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
2卓筒井的發明
我國古代鑽井技術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大口淺井和小口深井兩個階段。北宋以前開鑿的井,一般為大口淺井,以後開鑿的井多為小口深井。大口淺井是由人直接下入井底,用鍬、鎬等簡單工具開挖出來;小口深井是用專門的打井機械開鑿而成的,人們稱它「卓筒井」。
中國發明卓筒井鑿井技術比西方早七八百年,這一鑽探技術,被譽為「世界近代中國石油鑽井之父」,堪稱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它揭開了人類開發儲存於地下深處的礦產資源的序幕,推動了石油工業的興起和發展。
3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
1)延長油田——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中國陸地上最早開發的油田是陝北的延長油田。延長油田位於我國陝西省的延安縣。雖然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發現了石油,但真正投入開發卻是近百年的事了。1907年4月,開始在延長縣西門外勘定井位、安裝鑽機。當年9月正式完工,並命名為「延一井」。1985年延長油礦建礦80周年的時候,原國務院副總理兼石油工業部部長康世恩為「延一井」題詞「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1996年11月20日,「延一井」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圖6-1為延長石油的標志。
圖6-4中國海洋石油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於1998年7月在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系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是實行上下游、內外貿、產銷一體化、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經營的綜合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以油氣業務、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工程建設、石油裝備製造、金融服務、新能源開發等為主營業務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是中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之一。在《財富》2014年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4位。中國石油以建成世界水平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為目標,通過實施戰略發展,堅持創新驅動,注重質量效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到2020年主要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提升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成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領先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是1998年7月國家在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基礎上重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國家獨資設立的國有公司、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注冊資本1820億元,總部設在北京。在《財富》2014年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3位。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主營業務范圍包括:實業投資及投資管理;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儲運(含管道運輸)、銷售和綜合利用;石油煉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發;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儲存、運輸;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設計、施工、建築安裝;石油石化設備檢修維修;機電設備製造;技術及信息、替代能源產品的研究、開發、應用、咨詢服務;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屬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公司成立於1982年,總部設在北京。自成立以來,中國海油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由一家單純從事油氣開採的上游公司,發展成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國際能源公司。2013年,公司海外業務已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資產比重達到40%,海外收入比重達到30%,海外員工本地化率達到82%,跨國指數正在向國際一流公司邁進。在《財富》2014年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79位。
5)中國油氣資源
根據我國含油氣盆地的地質特徵和勘探程度,油氣資源可劃分為6個含油氣區,它們是:
(1)東部含油氣區——主要包括東北和華北地區;
(2)中部含油氣區——主要包括陝甘寧和四川、重慶等地;
(3)西部含油氣區——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肅西部地區;
(4)南部含油氣區——主要包括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湖南、江西、雲南、貴州和廣西等省區;
(5)西藏含油氣區——包括昆侖山脈以南、橫斷山脈以西地區;(6)海上含油氣區——包括東南沿海大陸架和南海海域。
現在,全國有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近海海域共發現了700多個油氣田,形成了上述6大油氣區。陸上建成了大慶、勝利、遼河、新疆、長慶、四川、中原、華北、大港、吉林、江漢、青海、河南等20多個主要生產基地。
2013年,我國石油剩餘探明儲量33.39×108t,我國排名列世界的第14位。中國原油年產量2.1×108t,目前中國的儲采比是15.9。中國天然氣探明儲量主要集中在10個大型盆地,依次為渤海灣、四川、松遼、准噶爾、鶯歌海—瓊東南、柴達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爾多斯。在近幾年能源緊缺的背景下,中國陸地和海上氣田的開發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2013年,我國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4.4×1012m3,我國天然氣探明剩餘可采儲量居世界第11位。
21世紀,石油是人類最重要的能源材料和戰略物資。石油與全球政治、經濟和國家戰略緊密相關。
Ⅲ 石油怎麼形成的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
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
油,不可再生。 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
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3)石油是靠什麼發明的擴展閱讀:
現代石油歷史始於1846年,當時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區的亞布拉罕·季斯納發明了從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蘭人依格納茨·盧卡西維茨發明了使用更易獲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蘭南部克洛斯諾附近開辟了第一座現代的油礦。這些發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開來了。1861年在巴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煉油廠。當時巴庫出產世界上90%的石油。後來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為奪取巴庫油田而展開的。
Ⅳ 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那麼,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是由古代有機物變來的。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海洋里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它們死亡後的遺體隨著泥沙一起沉到海底,長年累月地一層層堆積起來,跟外界空氣隔絕著,經過細菌的分解,以及地層內的高溫、高壓作用,生物遺體逐漸分解、轉化成石油和天然氣。
石油
產油方法
隨著油價的飛漲,其它生產油的技術越來越重要。這些技術中最重要的是從焦油砂和油母頁岩提取石油。雖然地球上已知的有不少這些礦物,但是要廉價地和盡量不破壞環境地從這些礦物提取石油依然是一個艱巨的挑戰。另一個技術是將天然氣或者煤轉化為油(這里指的是石油中含有的不同的碳氫化合物)。
這些技術中研究得最透徹的是費·托工藝。這個技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為了補償德國進口石油被切斷而研究出來的。當時德國使用國產的煤來製造代替石油。二戰中德國半數的用油是使用這個工藝產生的。但是這個工藝的成本比較高。在油價低的情況下它無法與石油競爭,只有在油價高的情況下它才有競爭力。
通過多重工藝過程這個技術可以將高煙煤轉換為合成油,在理想狀況下從一噸煤中可以提煉200升原油和眾多副產品。目前有兩個公司出售它們的費-托工藝技術。馬來西亞民都魯的殼牌公司使用天然氣作為原料生產低硫柴油燃料。南非的沙索公司使用煤作為原料來生產不同的合成油產品。南非的大多數柴油是使用這個技術生產的。當時南非發展了這個技術來克服它因為種族隔離受到制裁所導致的能源緊缺。近年來對柴油機的環保要求提高使得對低硫柴油的需求量加大,因此這個工藝又獲得了注意。
另一個將煤轉化為原油的技術是1930年代在美國發明的卡里克工藝。最新的類似的技術是熱解聚,理論上使用這個工藝可以將任何有機廢物轉化為原油。
石油產品
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石油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潤滑油和潤滑脂
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節省動力。它們的數量只佔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瀝青和石油焦
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幾。
溶溶劑和石油化工產品
後者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
Ⅳ 什麼是世界石油工業
1世界石油工業發展史
從石油使用的角度看,世界石油發展史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
1)煤油時代
近代石油工業是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緩慢發展起來的。當時,人們僅從石油中提煉煤油,用來點燈照明。煤油燈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時髦、最明亮的燈。至於石油中比煤油輕的汽油和比煤油重的其他組分,則被當作易燃易爆的危險品或又臟又臭的廢品,棄之唯恐不及。
2)汽油時代
1878年內燃機發明成功,1885年汽車問世。大量的汽車需要汽油;摩托車、螺旋槳飛機、汽艇等用的也是內燃機,也需要汽油。但石油中所含的汽油組分有限,於是把重質組分加熱裂化成汽油組分的裂化工藝應運而生,從而促進了石油工業的發展。1900—1940年,原油主要用來提煉汽油,因而被稱為汽油時代。
3)燃料和化工原料時代
1940年以後,化學工業的發展,需要用石油產品作為它的優質原料,逐步形成了新興的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的石油化學工業。從1951年起到1967年,美國等發達國家基本上完成了石油代替煤炭成為首要能源的歷史性變革。加之近代噴氣式飛機和航天事業的發展,要求高質量的石油產品作為燃料,石油工業就必然發展到燃料和化工原料時代。
1973年發生了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大幅度上漲,結束了廉價油的時代。這也促進各國尋找新的替代能源並努力提高降耗節能水平,但石油的燃料和化工原料時代仍將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持續下去。
2世界油氣儲量
1)原油儲量
原油儲量在全球的分布極不平衡,大都集中於少數地區和國家。2013年世界石油探明剩餘可采儲量為2252.76×108t,其中委內瑞拉佔407.86×108t,佔世界總儲量的18.1%,居世界第一。整個中東地區的原油儲量接近世界總儲量的一半。
中東地區的原油產量高、投資少、成本低、效益高,是世界上其他地區無法相比的,有「世界石油寶庫」之稱。中東地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地區,也是最大的原油出口地區。原油主要出口到美國、日本和西歐等地。因此,中東地區原油產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國際原油的價格。三次中東戰爭、兩次世界能源危機以及1991年的海灣戰爭無不與中東的石油有關。
2013年世界原油探明剩餘可采儲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如表6-1所示。
圖6-8雪佛龍
2)石油輸出國組織
1960年9月,來自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持石油收入。9月14日,五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後來阿爾及利亞、厄瓜多、加彭、印度尼西亞、利比亞、奈及利亞、卡達、阿聯酋等國陸續加入,成員國達到13個,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1992年1月1日,厄瓜多正式退出。伊拉克在海灣戰爭後受聯合國制裁,至今未能重返石油市場。目前,石油輸出國組織共有12個成員國,總部設在維也納。
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並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以及共同的利益。歐佩克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斗爭:參股、石油國有化運動、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援助。
2013年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石油探明剩餘可采儲量1644.99×108t,佔世界總儲量的73%,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員國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石油產量為15347.7×108t,約佔世界石油產量的40.8%,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員國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阿聯酋。
4世界石油工業前景
石油資源究竟還能用多久?這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曾出現「石油資源很快枯竭,石油工業即將走向窮途末路」的悲觀論調。而事實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地下資源的認識不斷深化,油氣資源量在不斷增加。20世紀40年代預測石油資源量為500×108t。1983年在倫敦召開的第十一屆世界石油大會估算的全球石油資源量為2460×108t;1994年在挪威斯塔萬格舉行的第十四屆世界石油大會預計的石油資源量為3113×108t;2000年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召開的第十六屆世界石油大會上,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公布了他們的評估結論:全球石油資源量為4138×108t,天然氣資源量435.85×1012m3。今後,隨著人類認識自然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對油氣資源的評估值還會增加,石油工業發展的資源基礎還會擴大。
美國《油氣雜志》(OGJ)2013年12月2日發布年終統計數據:預計2013年全球石油(包括原油和凝析油)產量略增0.8%,至37.64×108t;全球石油剩餘探明儲量增長0.4%,至2252.76×108t,按目前開采速度還可開采60年;全球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接近199×1012m3,同比增長3.4%,根據2012年的產量數據,全球天然氣尚可開采57年。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重油、高凝油、瀝青砂、頁岩油、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也正在被普遍地開發和利用。特別是開發利用埋藏在深海以及凍土層內的儲量異常豐富的天然氣水化物,在不遠的將來也將成為現實。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世界油氣資源的潛力是巨大的。在未來50年內,石油和天然氣仍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能源,仍然是維繫世界經濟、政治、軍事格局平衡的重要因素。
Ⅵ 石油的來歷
石油的來歷:
「石油」這個詞是900多年前我國著名科學家沈括提出來的。關於石油的生產和應用早在漢代就有記載,在沈括以前,石油已有石脂水、石漆、泥井油、火井油等名稱。公元1080—1082年,沈括在延州知州兼鄜延路經略安撫使時,曾對石油資源的利用問題進行了科學考察。那是北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的一個隆冬季節,沈括途經陝北,來到鄜延境內。他下馬步行進城,只見延河兩岸,炊煙裊裊,熱氣騰騰,這引起了沈括的注意。他想:此時正值大雪封山,柴禾來源艱難,這里的百姓燒的又是什麼呢?他進一步了解,原來是一種黑色液體。這種液體粘稠似漆,燃燒起來比麻杵還旺,發出的熱量極大。這種黑色液體從哪裡來的呢?沈括決定親自到實地考察,發現這種粘稠似油漆的液體和泉水、沙石混雜在一起,從岩石縫隙中漫漫溢出,漂浮在山澗小溪的水面。這油不是從石頭縫隙里流出來的嗎?沈括考察了這種油的產狀、性質以後,斷然把它命名為「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