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對於石油漲價和美元貶值的對策
一.
石油作為一種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資源,歷來是影響各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當今世界經濟處於經濟調整的復甦階段,各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轉折、更新,進一步擴大了對國際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升級周期,更加大了對石油能源資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價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價格過高,將促使生產成本上升、物價上升,直接制約經濟的發展速度;反之,如果油價過低,將使石油出口國的外匯收入大大減少,從而損害了石油出口國的經濟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將國際石油價格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是國際社會需要妥善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1、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上漲是世界經濟進一步增長的不確定因素。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國際石油價格每桶上漲5美元,1年內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將下降0.3個百分點。石油生產和價格漲跌是一個周期性問題,並且會影響不同類型國家的經濟增長。國際油價處於高位時會導致石油生產過剩、供過於求,繼之價格又會暴跌,由此又導致石油生產收縮,石油價格上漲,這已經是由歷史證明的經驗。因此,有關國家經濟增長不能不受這種石油生產------價格周期的影響,相比之下,石油輸入國將比較出口國更易受到這種經濟周期波動的沖擊。目前工業發達國家經濟復甦對石油的需求也有增無減,石油是發達國家最重要的進口項目,並且是對外貿易中最大的逆差項目。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對於嚴重依賴進口的歐元區國家所產生的影響將最為直接,歐元貶值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所造成的歐元區通貨膨脹上升的壓力。即使由於石油輸出國增產,使漲價問題一時得到緩解,也不可能改變這一基本走勢。
從發展中國家看,近年來亞洲經濟復甦勢頭比較好,擴大了對石油供給的需求。1990--1999年期間,除西亞產油國外,亞洲東部國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約佔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價居高不下,將對亞洲國家的財政收支、通貨膨脹、國際貿易收支、償還外債能力等都形成較大的壓力,影響亞洲經濟繼續增長的良好勢頭。北美、歐洲和亞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場,其中亞洲的石油需求增長速度最快,但是作為亞洲主要產油國的產油量卻基本上沒有增長,這使亞洲各國從中東的石油進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產油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動盪性也直接影響著油價的波動上漲,如委內瑞拉的政治問題使石油減產嚴重,沙烏地阿拉伯經濟引起的設備老化石油減產,以及伊拉克破壞性的石油資源狀況,都是油價潛在波動隱患。在產油國中,一些嚴重依賴石油收入拉動經濟的發展中國家或經濟轉軌國家,如俄羅斯等,受到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漲價使之大喜,跌價則大悲。2003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世界經濟的總體復甦態勢和增長水平。隨著伊拉克緊張局勢因突發暴力事件再度惡化,國際油價的高企可能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障礙。
2、能源需求結構調整的必然性。伴隨經濟全球化、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各國國民經濟實力的快速增強以及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各國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萬桶,石油日消費量達到7990萬桶。同時,國際能源需求的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世界原油庫存在減少,石油開採的資源、技術與設備綜合問題凸顯;還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氣需求迅速增長,從而使國際燃油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隨著新經濟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國際石油生產、運輸、儲存等也有高新技術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資源組合也逐漸顯現,天然氣、氫氣等能源開發也對國際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響。由於世界經濟面臨傳統經濟轉向新經濟的轉換,特別是出口拉動轉向投資帶動的結構轉型,各國內需的擴大不僅增加了投資需求,也促使國際原材料價格急劇上漲,石油與鋼鐵、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漲便具有連帶反應。全球化商品流動時代使國際石油市場出現運輸瓶頸和儲存技術難題,運輸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擁擠、儲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價進一步上揚。
美國能源署預計,全球對各種形式能源的需求將在今後20年中增長54%,僅原油日消費量就將可能增長至4000萬桶;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的2025年遠景預測還顯示,發展中國家能源使用增長將最為強勁,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因經濟頗具活力將進一步加大能源需求。預計今後20年中,發展中國家的能源使用量將銳增91%,而工業化國家用量將增長33%。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將增至每日1.21億桶,2004年為每日8100萬桶。美國、中國以及亞洲其它發展中國家將消化近六成的新增原油。有數據顯示,亞洲2004年的能源需求將增長8%-10%,石油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3、國際經濟關系的協調性。石油問題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具有多層面的復雜性,比如OPEC與非OPEC之間的矛盾,石油供給國與需求國之間的矛盾,進而延展至大國與大國、強國與強國、富國與富國、大國與小國、富國與窮國等不同層次的復雜協調合作關系。國際石油價格不確定的波動干擾了世界經濟的復甦,增加了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政策協調的難度。國際石油問題引發的國際經濟關系中石油產出和需求的關系變異,聚焦在金融安全與經濟利益,石油問題成為國別關系強化與鬆散、重組與離合的重要籌碼,其中主導的突出影響因素是美國經濟利益、政治霸權、軍事強權及其在金融市場中獨特地位。石油問題是美國對外政治、貿易、經濟與外交關系的主線,也是美歐日經濟金融競爭與較量的主要戰線之一。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從中東的石油進口占其石油進口總量的25%,歐洲佔60%,日本佔80%,美歐日三大利益集團競爭源於石油,又怨於石油。
世界經濟發展供求格局的日益明顯,發達國家是主要石油消費國,而大部分石油出口集中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這里既相互需要,又相互矛盾,是一種需要不斷調整和協調的關系。此外,美俄、日俄、中俄、中日以及新老歐洲之間的多重和復雜的國際關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滲入,政治意圖也已成為油價波動的重要誘因。特別是俄羅斯與西方一些大國的利益交錯,其中既有西方對外擴展與俄羅斯深化利益需求的意圖,也有西方對俄羅斯石油需求的戰略意圖,日本的西伯利亞輸油管線舉動已經顯為人知,美國更是謀劃長遠。
從資源地域角度看,海灣石油是工業發達國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託點。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國際力量都緊緊盯住海灣巨大的石油儲量,巴以沖突不斷、海灣戰事連連,也就不難尋味。海灣石油是世界經濟和政治問題的焦點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預示著國際局勢的發展趨勢。美國對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預測國際石油前景將更為困難,戰事對石油市場影響超出預期。2004年政治因素將對石油價格起主導作用,隨著政治問題的化解減弱和積聚增強,油價波動繼續擴大。
4、全球化和區域化的差異性。自歐元問世以來,對歐元的排擠和打擊一直是美國國際金融戰略的主旨,有形和無形較量已經使歐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與風險。美歐根本性的差異對立在於全球化與區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經濟全球化的極力推崇者,因為美日經濟規模與市場份額和發展水平的主導,使他們在本地區內難以與弱勢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市場經濟體相融合,擔心在區域化中付出"代價",他們必然以全球化顯示其優勢並鞏固其利益,;而歐洲則是政治、經濟、金融和貿易等相對均衡的發達國家經濟體,具有實現區域化的先天優勢,歐盟5月1日東擴10國的實現,使新老歐洲的融合形成更強大的經濟聯合體,無論經濟、人口或市場已經超出美國。美日和歐洲之間全球化利益主導和區域化利益差異,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狀況,是形成各自經濟全球化和歐洲經濟區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歐日經濟金融理念的差異也反映在金融市場匯率、股價、金價或油價等價格競爭中。在國際石油的爭奪上,三大經濟體或貨幣體也必然會以各自經濟全球化或區域化理念,加大國際資源產品的競爭。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戰爭沖擊原來的石油供求格局,輔之以貨幣競爭,則是不可忽視的美國全球化戰略意向。從日本看,為彌補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緊與亞洲、中東國家的經貿合作,改善甚至強化與俄羅斯的關系,其動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國際石油價格走勢已經超出市場相對樂觀平和的預期,石油作為政治戰略籌碼的用途大有提升,並潛藏有美國等大國金融戰略的策劃。美國可以運用美元報價體系的優勢,以美元掛鉤石油報價手段控制油價,並伴之石油儲存的策略,進一步顯示其全球石油戰略和金融戰略的綜合優勢。
[對策]國際油價走勢與我國石油戰略
國際石油價格因全球經濟復甦需求而擴大,因產油國政策調整而緊張,因地緣政治因素而惡化,因季節因素而變化,未來前景不容樂觀。無論如何,石油持續走高必然影響世界經濟增長。預計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趨勢短期內難以穩定向下,中期將會繼續持續高企。因此,2004年的國際石油價格高點將會突破40美元乃至45美元,全年石油平均水平將可能達到35美元左右,高於去年31美元的平均價;如果國際石油價格一段時間維持35-40美元的高位,世界經濟增長至少有0.2個百分點的減值;未來2-3年,國際石油價格將繼續在漲跌中高企,但年平均價格有可能在33-38美元區間波動。對於世界經濟而言,金融風險與石油危機都不可掉以輕心,更值得關注與防範因石油價格變化所引發的國際金融風險,包括美元動盪性風險和歐洲貨幣潛在的危機風險,這兩大貨幣匯率走勢與石油價格水平直接聯系,必將影響全球經濟、金融、貿易和投資等相關層面的變化與調整。今年以來已經召開和即將再聚會的G-7,都一直關注石油與匯率問題,突出表明了石油與金融安全的必然聯系和重要影響。而全球利率上調的動向,將會進一步加大國際金融市場與國際石油市場聯動效應。
我國是國際石油市場一個新興的戰略因素。擴大石油進口成為國際石油價格的一個重要影響。隨著經濟持續增長,我國已經成為石油需求大國,去年進口石油達到9941萬噸,今年可能達到1.1億至1.2億噸,這也是4年來世界石油消費量的最高點。近期國際能源署的預測指出,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將繼續超出預期,為高企的國際油價提供支撐。國際能源署將我國2004年第一季石油日需求量上調18萬桶,至614萬桶,較去年同期增長18%。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3年原油及油品進口量平均為每日210.6萬桶。我國2月石油日進口量猛增至創紀錄的316.2萬桶,比1月高28.3萬桶。我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04年前3個月的原油進口量達3014萬噸,較上年同期飆升35.7%。而OPEC在近期的月度報告中也指出,由於中國經濟高速發展,OPEC將提高2004年度的世界石油消費量預期,2004年世界石油消費量預期由原來的每天2387萬桶提高到2617萬桶。
在我國能源消費開始對國際能源市場產生重要影響的同時,國際油價的波動也導致了我國國內的油價波動。我國從1998年開始對國內成品油市場實行動態管理,即根據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的漲跌來調整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國際市場油價的巨幅波動,不僅影響石油及上下游企業的經營績效,加大了相關企業的經營難度,同時也對我國經濟的走向,特別是價格走向產生廣泛影響。有鑒於此,我們應當加快實施"國家石油儲備戰略",開展石油期貨交易,完善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價格形成與調整機制,維護我國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確保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
二.
長期以來美國經濟主導著世界,美元也就成了相對穩定國際通用貸幣,許多國家都拿美元作為國家外匯儲備;
美元的貶值,使得這些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國家的進出口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
美元如持續走低的話會加劇全球通脹壓力,也對國際金融體系穩定和全球經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參考資料如下:
⑵ 鏈夎皝鐭ラ亾鏈夊叧鐭蟲補鎶曡祫鐨勮祫鏂欓棶棰
鐭蟲補澶╃劧姘斾綔涓洪噸瑕佺殑鎴樼暐璧勬簮錛屽叧緋誨浗姘戠粡嫻庡拰紺句細鍙戝睍錛屾補姘旇祫婧愮淮緋誨浗瀹跺畨鍏ㄣ傝繎騫存潵錛屽浗瀹墮珮搴﹂噸瑙嗘補姘旇祫婧愮殑鐢熷瓨涓庡彂灞曪紝鍥藉姟闄㈠凡緇忔妸鐭蟲補澶╃劧姘旇祫婧愭垬鐣ョ爺絀跺拰瑙勫垝鍒楀叆閲嶈佽浜嬫棩紼嬨備綔涓哄浗姘戠粡嫻庣殑鎴樼暐鎬т駭涓氾紝鍦ㄥ叧緋誨埌鍥藉剁粡嫻庡畨鍏ㄧ殑閲嶅ぇ闂棰樹笂錛屾垜鍥界煶娌逛紒涓氬繀欏諱互鍥藉跺埄鐩婁負閲嶏紝瑕佸敖鍙鑳藉氬湴鑾峰緱嫻峰栫煶娌硅祫婧愶紝鍒嗕韓鍥介檯娌規皵璧勬簮錛屽瑰唴鍒欒佷繚鎸佺煶娌逛環鏍肩殑紼沖畾錛屽挨鍏舵槸鍦ㄦ補浠鋒嘗鍔ㄦ椂錛屽浗鏈夌煶娌逛紒涓氳佽搗鍒扮ǔ瀹氭補浠鋒嘗鍔ㄧ殑浣滅敤銆
鍦ㄥ叏鐞冪粡嫻庝竴浣撳寲鐨勫ぇ鑳屾櫙涓嬶紝涓栫晫鐭蟲補宸ヤ笟涔熶笉鍐嶆槸涓涓灝侀棴鐨勭粡嫻庝綋緋伙紝鑰屾槸鍛堢幇鍑哄浗闄呭寲緇忚惀鐨勬佸娍銆傞殢鐫鍥藉唴娌逛環涓庡浗闄呮補浠風殑鎺ヨ建, 鍥介檯娌逛環娉㈠姩瀵瑰浗姘戠粡嫻庡獎鍝嶅姞鍓э紝涓鍥界煶娌圭粡嫻庤佹兂鍦ㄥ浗闄呯煶娌圭粡嫻庝腑鍗犳湁涓甯涔嬪湴,涓鍥界煶娌逛紒涓氬氨蹇呴』鎵╁ぇ寮鏀,璺ㄥ嚭鍥介棬, 瀹炴柦嫻峰栨姇璧,鍏呭垎鍒╃敤鍥藉栧競鍦哄拰鍥介檯鐭蟲補璧勬簮,縐鏋佸弬涓庡浗闄呮妧鏈緇忔祹鍚堜綔涓庝氦嫻,淇冭繘鍥藉唴緇忔祹鍙戝睍鍜岀粨鏋勫崌綰с備腑鍥界煶娌逛紒涓氳佽蛋鍚戜笘鐣,蹇呴』鏈夋剰璇嗗湴鍙戝睍涓鎵歸泦鍥㈠寲鐨勫ぇ鍨嬬煶娌硅法鍥藉叕鍙,浠ュぇ浼佷笟瀵瑰ぇ浼佷笟,浠ラ泦鍥㈠歸泦鍥㈠弬涓庡浗闄呭競鍦虹珵浜夈傝繖涓嶄粎鏄瑙e喅鎴戝浗鍥藉唴娌規皵璧勬簮渚涙眰鐭涚浘鍔犲墽鐨勫繀鐒墮夋嫨錛屾槸鎴戝浗鐭蟲補浼佷笟閫傚簲涓鍥藉姞鍏WTO 鍚庢柊鐨勭珵浜夌幆澧冧互奼傚緱鐢熷瓨涓庡彂灞曠殑蹇呯劧涔嬭礬錛屼篃鏄緇存姢鍜屼繚闅滄垜鍥界煶娌瑰畨鍏ㄤ箖鑷沖浗瀹剁粡嫻庡畨鍏ㄧ殑蹇呯敱涔嬭礬銆傚洜姝わ紝鐮旂┒鎺㈣ㄦ垜鍥界煶娌逛紒涓氬疄鏂芥搗澶栨姇璧勬垬鐣ョ殑闂棰樺拰瀵圭瓥鏈夊嶮鍒嗛噸瑕佺殑鎰忎箟銆
鐩鍓嶏紝鍥藉唴澶栧﹁呭規搗澶栨姇璧勫強鐩稿叧闂棰樺潎鏈夊ぇ閲忕殑鐮旂┒錛屾秹鍙婂埌鍚勬柟闈㈢殑鍐呭癸紝鍦ㄦや粎鍒椾婦鍏朵腑鏈変唬琛ㄦх殑涓閮ㄤ喚錛岀敤浠ユ寚瀵煎瑰浗闄呮姇璧勪笌鎴戝浗緇忔祹澧為暱鐨勫垵姝ョ爺絀躲
鍥介檯鎶曡祫鐞嗚虹殑鍐呭規瘮杈冧赴瀵岋紝鍏朵腑鏈夐┈鍏嬫濈殑璧勬湰杈撳嚭涓庡浗闄呮姇璧勭悊璁恆佽タ鏂逛富瑕佺粡嫻庡﹁呯殑鍥介檯鐩存帴鎶曡祫鐞嗚哄拰鍙戝睍涓鍥藉跺瑰栫洿鎺ユ姇璧勭殑鐞嗚恆20涓栫邯70騫翠唬浠ュ悗錛屽彂灞曚腑鍥藉跺瑰栨姇璧勬椿鍔ㄤ笉鏂澧炲姞鐨勭幇璞★紝寮曡搗緇忔祹瀛﹀惰呯殑鍏蟲敞銆備粬浠鍥寸粫鍙戝睍涓鍥藉垛滀負浠涔堚濆拰鈥滄庝箞鏍封濊繘琛屾搗澶栨姇璧勮繘琛屾繁鍏ョ爺絀躲傝瘯鍥炬彁鍑虹悊璁虹悊瑙o紝浠h〃鎬х殑鐞嗚哄拰瑙傜偣涓昏佹湁錛
濞佸皵鏂鐨勫皬瑙勬ā鎶鏈鐞嗚猴紙1977錛1981錛夈 璇ョ悊璁烘簮浜庢瘮杈冧紭鍔胯淬傚▉灝旀柉璁や負錛屽彂灞曚腑鍥藉朵紒涓氬瑰栨姇璧勬嫢鏈変互涓嬫瘮杈冧紭鍔匡細鈶 鎷ユ湁涓哄皬甯傚満闇奼傛湇鍔$殑灝忚勬ā鐢熶駭鎶鏈錛涒憽鎷ユ湁鍦ㄦ搗澶栨彁渚涙皯鏃忓寲浜у搧鐢熶駭鐨勪紭鍔匡紱鈶㈤噰鍙栦綆鎴愭湰钀ラ攢鎴樼暐銆俒1]
閭撳畞鐨勬姇璧勫彂灞曞懆鏈熺悊璁(Investment Development Cycle ,1981)閽堝70騫翠唬浠ュ悗鍙戝睍涓鍥藉舵搗澶栨姇璧勬椿鍔ㄤ笉鏂澧炲姞鐨勭幇璞,瀵瑰彂灞曚腑鍥藉剁殑嫻峰栨姇璧勮屼負鍋氬嚭瑙i噴銆備粬璁や負錛屼竴涓鍙戝睍涓鍥藉剁殑瀵瑰栨姇璧勫懼悜涓庝袱涓鍥犵礌鏈夊叧錛1 鎵澶勫彂灞曠粡嫻庨樁孌電姸鍐碉紱2 鎵鎷ユ湁鐨勬墍鏈夋潈浼樺娍鍜屽尯浣嶄紭鍔挎儏鍐礫1]銆
鍔沖皵錛圫anjaya.lall,1983錛夌殑鎶鏈鍦版柟鍖栫悊璁恆傚姵灝旈氳繃瀵瑰嵃搴﹁法鍥戒紒涓氱殑絝炰簤浼樺娍榪涜岀爺絀跺悗璁や負錛屽彂灞曚腑鍥藉跺湪灝嗘垚鐔熸妧鏈鍜岀敓浜у伐鑹虹殑鏀歸犲簲鐢ㄨ繃紼嬩腑鍖呭惈浜嗚嚜宸辯殑鍒涙柊銆傜敱姝ゅ艦鎴愪簡鑷宸辯壒瀹氱殑浼樺娍銆傚洜鑰屽叿澶囦簡瀵瑰栨姇璧勭殑鏉′歡銆
鍧庣壒濞佸皵鍜屾墭浼︽儠璇猴紙John Cantwell.Paz Estrella E.Tolenttinl,1990錛夋妧鏈縐緔鈥旀妧鏈鏀瑰彉鐨勬紨榪涚悊璁恆傚潕鐗瑰▉灝斿拰鎵樹雞鎯曡鴻や負錛屽彂灞曚腑鍥藉剁殑鎶鏈縐緔鐩存帴褰卞搷鍒板叾鍥介檯鍖栫敓浜ц屼負錛屽獎鍝嶅叾瀵瑰栨姇璧勬椿鍔錛屽綋鍙戝睍涓鍥藉跺浗鍐呬駭涓氱粨鏋勫拰鎶鏈鍒涙柊鑳藉姏鍙戝睍鍙樺寲鏃訛紝瀵瑰栨姇璧勬椿鍔ㄥ氨浼氬彂鐢熺浉搴旂殑鍙樺寲銆
涓鍥戒俊鐢ㄤ繚闄╁叕鍙告葷粡鐞嗗紶鍗涓滐紙2006錛夎や負錛屾垜浠涓昏佸氨鏄瑙勯伩嫻峰栫殑鏀挎不椋庨櫓錛屼負涓鍥界殑鐭蟲補浼佷笟嫻峰栨姇璧勯」鐩錛屼粠鑲℃潈銆佸烘潈銆侀摱琛岃捶嬈撅紝浠ュ強嫻佸姩璧勯噾璐鋒炬彁渚涘叏闈㈢殑椋庨櫓淇濋殰銆傛埅姝2006騫10鏈堝簳涓鍥戒俊淇濈殑鎶曡祫淇濋櫓鍏辨壙淇濅簡331涓欏圭洰錛屽叾涓宸叉壙淇濈殑澧冨栫煶娌瑰紑鍙戦」鐩鎶曡祫閲戦濊繎50浜跨編鍏冦
涓鍖栭泦鍥㈡誨湴璐ㄥ笀鏇懼叴鐞冿紙2005錛夎や負錛岀煶娌圭粡嫻庢槸緇忔祹鍏ㄧ悆鍖栫殑鍙戝睍錛屼笘鐣岀煶娌瑰伐涓氱殑鍙戝睍鍙插氨鏄涓閮ㄥ浗闄呭悎浣滅殑鍙戝睍鍙層備腑鍥界煶娌逛紒涓氳蛋鍑哄幓絎﹀悎緇忔祹瑙勫緥鍜屽浗闄呭悎浣滄儻渚嬨備笘鐣屼富瑕佺煶娌逛紒涓氶兘鏄浠庢棭鏈熷氨絝嬭凍浜庡浗闄呰繘琛屽彂灞曘傝屼腑鍥藉埄鐢ㄥ冨栬祫婧愯搗姝ユ櫄錛屽彂灞曞揩錛屼簬鏄寮曡搗浜嗕笘鐣岀殑鍏蟲敞銆備絾涓栫晫璧勬簮鏄浜虹被鍏辨湁鐨勮儲瀵岋紝鍥介檯鑳芥簮璧勬簮鍚堜綔絎﹀悎緇忔祹瑙勫緥錛屼笉綆℃斂娌婚樆鍔涙湁澶氬ぇ錛屽彧鑳芥槸澧炲姞鍚堜綔鐨勯毦搴︼紝鍗存棤娉曢樆姝㈣祫婧愮殑嫻佸姩鏈緇堢敱甯傚満鍐沖畾銆傚綋鍓嶄腑涓溿侀潪媧插湴鍖哄悇涓昏佽祫婧愬浗縐鏋佸疄鏂藉瑰栧紑鏀炬斂絳栵紝甯屾湜澶氫釜鍥藉惰繘鍏ヨ祫婧愬紑鍙戦嗗煙錛屼互闃叉㈠皯鏁板浗瀹舵帶鍒舵湰鍥借祫婧愶紱涓鍥藉競鍦烘綔鍔涘ぇ錛屽彲涓庤祫婧愬浗褰㈡垚闀挎湡紼沖畾鐨勪簰琛ュ悎浣滃叧緋匯
鍦ㄧ熆涓氬叏鐞冨寲鍙婂姞鍏WTO瀵規垜鍥界煶鍖栦笟鐨勫獎鍝嶇殑澶х幆澧冧笅瀵逛腑鍥界煶娌瑰畨鍏ㄦ佸娍浠ュ強涓鍥界煶娌逛紒涓氭搗澶栨姇璧勮繘琛屾垬鐣ュ垎鏋愮殑鍩虹涓,鎻紺轟簡鐭蟲補浼佷笟嫻峰栨姇璧勬墍闈涓寸殑澶嶆潅澶氬彉鐨勯棶棰橈紝騫跺垎鏋愬浗瀹舵斂絳栧規垜鍥界煶娌逛紒涓氭搗澶栨姇璧勭殑鏀鎸佸拰鎵舵寔銆傝繕浠ヤ腑鍥藉ぇ鍨嬪浗鏈夌煶娌逛紒涓氫負渚嬶紝浠ュ皬瑙佸ぇ錛屾帰璁ㄤ簡涓鍥界煶娌逛紒涓氭搗澶栨姇璧勭殑瑙勯伩涔嬮亾銆
⑶ 闡述我國汽油和柴油的供需現狀與對策
、目前至2020年我國的石油(成品油)供需形勢�
(一)研究方法概述�
本研究以情景分析和結構化分析方法為基礎,對成品油各用油領域發展規律及用油規律採取了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專家經驗多種分析方法預測,並對預測結果以彈性系數法、結構分析法、情景分析法、敏感分析法展開討論,同時考慮了重大政策調整等多種情景下的節能、安全、能源戰略等問題對石油(成品油)需求的影響。
首先,在細分用油行業、研究分行業用油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數學模型預測各行業用油的未來發展,得到基準情境下的需求預測。具體預測內容和步驟為:1.對各用油行業的發展進行預測(代表性指標);2.研究各用油行業的用油規律(其中:各行業用油需求=代表性指標×單耗;總用油需求=∑各行業用油需求);繼而,針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及用油效率變化分別設立三種情景,共得到九個情景組合並進行需求分析;然後,對經濟增長、用油效率提高、城市化進程、產業結構變動四方面的影響因素作了敏感性分析。
(二)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需求將分別達到4.07和5.63億噸,成品油消費需求將分別達到2.2億噸和3.35億噸
2006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34655萬噸,同比增長9.3%。研究表明,2007~2020年期間我國石油消費仍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預計2010年和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量將達4.07億噸和5.63億噸,分別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2007~2010年石油需求年均增長率為4.5%,2010~2020年石油需求年均增長率為3.3%。�
從我國石油消費的結構變化趨勢來看,2006年我國汽、柴、煤三種成品油的表觀消費量合計為16325萬噸,同比增長6.1%。預計汽、柴、煤三種成品油的合計需求量2010年和2020年將分別達到2.2億噸和3.35億噸,分別比2006年提高34.80%和105.14%;2007~2010年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長率為5.5%,2010~2020年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長率為4.2%,均快於同期石油需求的增長速度,使得成品油需求占石油需求比重進一步提高,從2006年的47.1%提高到2010年的54.1%,2020年的59.5%,總體提高12個百分點。就分品種而言,汽油需求量的預計增長速度最快,從2005年的4635萬噸上升到2020年的10696萬噸,年均增長5.7%;煤油需求量的增長從2005年的1210萬噸上升到2020年的2514萬噸,年均增長5.0%;柴油需求量從2005年的10938萬噸上升到2020年的20279萬噸,年均增長4.2%。其間,預計柴油需求量相對汽油的增長速度在2008年前後開始放緩,因此柴汽比在2008年達到2.41:的最高值後開始下降,回落到2020年的1.90:1左右。�
(三)2007~2020年我國石油生產和加工的基本情況判斷�
從石油的生產來看,目前我國東部油田在減產,西部發展比預期慢,海洋油田產量仍較低,因此我國石油產量不可能大幅增長,預計2010年和2015年我國原油產量將分別達到1.77億~1.98億噸和1.82億~2.00億噸,呈緩慢上升趨勢。2020年我國原油產量預計為1.81億~2.01億噸,然後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未來一段較長時期內,從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國煉油工業將積極圍繞滿足成品油和化工用油的目標,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加快發展。未來我國煉油工業發展和調整的重點是適應資源供應格局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煉油工業布局,提高優化資源配置水平。�
(四)從目前至2020年石油(成品油)的貿易來看,未來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不斷增加,並於2020年達到64.5%
從未來發展看,2007~2020年期間我國石油需求仍保持較高增長速度,而在原油產量保持穩定緩慢增長的趨勢下,預計2010年我國原油凈進口量將達2.1億噸,2020年將達2.9億噸,分別比2006年多進口0.8億噸和1.6億噸。原油凈進口量占原油加工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45.3%上升到2020年的64.5%。總體來看,在石油消費需求快速增加和國內資源存在限制的共同影響下,我國原油貿易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對進口原油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2020年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上升至64.5%。�
成品油貿易中,在給定煉廠開工率(93%)和不同油品收率(成品油61.2%、汽油16.7%、煤油5.1%、柴油39.4%)的基礎情形下,根據此前對成品油需求和產量的預測,得出不同年份汽油、煤油和柴油的凈進出口量
二、我國石油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石油供需矛盾加劇,對國外石油資源的依存度不斷提高�
從現在起到2020年之前,正是我國經濟完成工業化過程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石油消費處於迅速增長階段。根據預測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將由2006年的47.0%達到2010年的51.3%,並於2020年進一步上升到64.5%,屆時我國石油供應的2/3以上的石油需求將依賴國際石油資源的供給。�
(二)我國石油儲備不足,難以應對突發性供應暫時中斷或短缺�
從目前來看,世界石油資源爭奪日益激烈,境外資源空間逐步縮小,我國石油公司對外直接投資時會受到西方跨國公司的擠壓和地方勢力的排擠;我國對海上石油運輸通道控制薄弱,過分依賴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石油和單一的海上運輸路線,將使我國石油進口的脆弱性提高;而我國目前除了少量的商業性石油儲備外,戰略石油儲備還幾乎是空白,對原油突發性供應中斷或急劇減少的應變能力較弱,一旦遇到突發事件,處境將十分被動。�
(三)我國沒有應對國際油價異常波動的手段,給國民經濟平穩發展帶來風險�
隨著我國進口石油數量的持續增加,世界石油價格的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其直接影響表現為降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和物價的上漲,間接影響表現為出口面臨著下降的危險。由於我國目前沒有影響國際油價的手段,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博弈中常常處於被動承受的境地,我國石油的進口量佔世界石油貿易總量的6%,但在影響石油定價的權重上卻不到0.1%。並且,我國除了燃料油期貨市場外,原油期貨市場剛剛籌建,國內缺乏利用期貨套期保值規避國際原油價格風險的手段,原油價格暴漲及隨後可能出現的暴跌,都有可能對我國的經濟構成直接的沖擊。
(四)我國石油行業體制和機制不完善,國家石油公司的國際市場經驗尚不足�
主要表現為:缺乏統一健全的管理和監督主體,監管職能過於分散,因此對石油工業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缺乏統籌考慮、統一規劃;石油法規體系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市場體系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競爭;調控機制不夠靈敏,對市場運作和企業行為缺乏規范、有效的監督;我國的三大石油公司在公司的規模和融資能力,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特別是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運作經驗等方面與美歐的跨國石油公司還有較大的差距。
三、我國石油安全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國內外的石油供給能力建設�
1.增加國內石油工業上游領域的投入,特別是勘探開發的投入,確保我國石油儲量的穩定增長。一方面,國家要採取措施,向前期的石油地質研究領域投資,為新區域的後續勘探開發創造條件,要在稅收上鼓勵石油行業向上游的勘探開發投資;另一方面,在2010年前後建設一批重點煉油化工基地,依託現有企業進行改造和適當建設新廠,並爭取在2020年前主要建成環杭州灣、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和西北煉化工業區。�
2.鼓勵我國石油公司成為國際石油市場的積極參與者。積極參與開拓國際油氣勘探開發,承擔石油工程承包,獲得海外石油股份和勘探開發區塊,建立穩定的海外石油生產基地;積極參與原油和油品的期貨和現貨交易,根據國內需要對原油和油品進出口進行靈活調劑,努力實現原油的進口來源多元化;積極參與國際能源多邊組織,尋求建立商業聯盟,廣泛多樣地開展國際能源合作。�
3.完善我國石油進出口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國輸油管線、儲油庫的建設過程中,由政府統一規劃,考慮到原油和油品進出口的長期需要。�
(二)推進能源結構的合理化,促進節能和節油�
我國的石油安全要放在能源結構合理化的背景下,走以煤炭為主、多能互補、因地制宜、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在促進節能和節油方面,要結構節能和技術節能並重:一方面,通過調整國民經濟結構,降低高耗能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通過調整交通部門的出行結構,盡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控制小轎車的發展。在汽車類別上適當發展清潔燃料的汽車,降低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通過制定節能法規、徵收燃油稅等財稅政策和價格機制,加強對石油消費的引導,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促進使用環節的節能、節油。�
(三)大力發展石油替代能源�
21世紀中期特別是後期,將以新能源作為能源消費的主體。對此,我國要加強對石油替代能源的重視,大力發展氣代油、煤代油、生物質能源代油和可再生新能源等石油替代能源。政府要未雨綢繆,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建立財政稅收引導機制和加大科技投入,提前進行技術儲備,為石油替代能源的產業化、商品化打好基礎,為未來搶佔新能源的戰略制高點做好准備。�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儲備制度�
石油儲備是傳統的石油安全手段,其中既包括以國家為主的戰略儲備,也包括以企業為主的商業儲備,重點是根據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變化情況選擇合適的儲備時機,以及根據我國的生產和消費狀況,確定合理的儲備規模和儲備方式;我國要爭取在2010年完成相當於40天國內需求量的戰略石油儲備,在2015年完成相當於55天需求的儲備量,並建立油田儲備和產能儲備制度。�
(五)建立完善的石油經濟管理體制�
未來15年我國應著力解決石油資源的獲得及供給安全這一根本問題,兼顧國家石油安全和市場效率,建立既從整體上保障國家石油安全又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石油經濟管理體制。�
1.要正確處理政府、市場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淡化政府的行政審批職能,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理順大型國有石油公司的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建立平等的市場准入制度和公平的企業競爭機制,不斷促進行業自律,切實保障原油和油品供應的安全與平穩。�
2.加強宏觀調控與市場監管,通過石油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建立與市場化改革相適應的政府管制方式:按照「政監分離」的原則,改革石油領域的政府管理機構設置;政府管理石油行業的方式,從供應側為主向供應、需求側並重轉變;加強事中監管,准入制度應科學化、透明化;監管重點的轉變要由以往的經濟性監管為主、社會性監管為輔的舊監管模式,轉向以社會性監管為主、經濟性監管為輔的新監管模式。監管機構在政策法規框架下,對油氣資源、市場准入、價格調控、服務標准、信息數據,以及環保、質量、安全等實行統一監管。�
3.完善原油和天然氣、成品油的價格形成機制,以適度的高油價和高稅收政策為導向,為發展潔凈替代能源、建設節約型社會提供支撐;完善石油行業市場准入制度,設置較高的資本、技術、倉儲設施或儲備能力等門檻要求,鼓勵更多的大型國有企業參與煉油和油品銷售環節,這對保障國家的石油供應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六)提高我國石油工業的整體實力和國家石油公司的國際競爭力�
國有大型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作為原油和油品供應的主體和中堅力量,作為承擔社會責任、經濟責任與政治責任的支柱企業,其為經濟社會提供動力的定位不能變:首先要在我國市場逐步放開後,對國內石油市場的穩定起到主導作用;其次是能夠「走出去」,通過政治、外交和經濟手段,促進兩大集團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競[HJ4.3mm]爭力,爭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國際市場秩序,向有利於我國石油安全的方向調整。國家要支持我國石油工業的整體實力壯大,支持國有大型石油公司擴大規模、擴大國際化經營;要在上游資源勘探開發、石油儲備政策的實施、發展替代能源、參與國際並購重組等方面,給予國家大型石油公司一定的政策支持;在允許國外公司和國內民營企業進入我國石油市場時,要在質量、環保和企業社會責任、規制方面一視同仁,嚴格市場准入;對於國家大型石油公司,在體制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藉助國家政策獲取行政性壟斷的傾向,也要通過石油行業的體制改革加以糾正。
⑷ 請問如何採取相應的對策來緩解石油資源「供不應求」的現狀
「供不應求」是兩方面因素所決定的:一是供應量太少,二是需求量太大;
供應量:可以追蹤到石油勘探、開采和煉制三個大的環節。石油勘探全世界一直在不斷努力發掘,從最初的海相沉積到現今的陸相沉積,一直在不斷突破,不斷努力,但發現一個大型油田是不容易的;開采是通過自噴或人工舉升方法將地層原油提升到地面,首先現今全球的石油開采率一直很低,最高的也不超過50%,像科威特地方的開采率很低,他們只需要自噴,這個環節中國各大油田和各大院校一直在做實驗,提高原油開采率;煉制環節是將原油進行提煉、分離成不同組分的石油製品,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了提煉組分的高低配置;
需求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從企業到個人無處都不使用石油,私家車的激增、汽車運輸車隊的發展、大型企業的需求,都在增加對石油的需求;此外,正值冬季,腐敗之國——美國個人家庭使用原油進行取暖,這也是不可忽視的需求部分;
除了從這兩方面的考慮,還需要考慮政治因素的影響。從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到各國的政府部門的制約,歐佩克通過控制石油輸出的桶數,以及各國政府部門對石油市場的管制,無疑會導致這個市場的供求不平衡。
應對政策:
供應方面:從三個環節進行科技研究,增加石油儲備資源,增加石油開采量以及提煉的組分更好的合理配置;此外,可以通過尋找替代能源緩解石油供應的壓力。
需求方面:抑制私家車等過快地發展,通過節能減排的措施減少能源的浪費;
政治方面:這個個人是左右不了的。
⑸ 拓展非洲石油市場的對策建議
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正在中國的石油企業與蘊藏著豐富石油的非洲之間出現,因此,特別就拓展非洲石油市場提出對策建議。
中國從非洲進口原油2002年是1580×104 t,8年之後的2010年迅速增長到7085×104 t。利比亞戰火不久可能逐步平息,這會成為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新的機會。擴大中非石油合作,中國能源安全和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的需要與非洲各國要求經濟發展的需求不謀而合,將會是一種雙贏的結果,需要我們與時俱進,以新的思路開發非洲的石油資源。
(1) 制定開拓非洲油氣資源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加強參與
在中非石油合作一片大好的形勢下,需要制定非洲油氣資源開發的中長期計劃,明確各個階段的主要任務,用以指導非洲石油市場的開發,並對計劃的實施跟蹤調查,及時反饋,根據實際變化,調整原定計劃,確保其與實際情況相適應;設立開發非洲石油和天然氣的協調機構,增強中國油氣企業的競爭力;非洲油氣風險勘探的保障機制應盡快建立,使企業投資風險減小到最低。
(2) 加強與新興產油國的合作
非洲石油市場的中國份額要想提高,除與埃及、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奈及利亞、安哥拉這5個產油國繼續合作外,可要在查德、赤道幾內亞等新興產油國進一步投資,由於新興產油國有可能發現一些大的油田,查德、赤道幾內亞有機會擴大油氣的儲量。可以選擇像加彭、尼日等政局穩定的國家投資來降低由於政局不穩造成的投資風險。
(3) 上下游企業一同進入非洲石油市場,中資企業共同競標
有些非洲國家實行的是捆綁式的政策,要求投資石油勘探的外國公司必須進行下游相關項目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中國而言是有利的,中國能夠利用石油產業優勢,將相關的產業鏈一起聯合進入非洲石油市場。中國石油企業在阿爾及利亞和蘇丹的油田開發、煉廠、管道建設的一體化經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國石油企業在開發區域較大的油田時,應該考慮擴大對產油國石油下游產業鏈的投資。
由於民族主義的興起,非洲一些生產石油的國家在石油上游產業鏈招標中,已經提高了本國的股份份額和分成比例,中國的3家石油企業可以合作競標,爭取分到非洲石油市場這塊蛋糕中更大的一塊。中國石油企業通過優勢互補、聯手競標,可以減少政治、資金方面的風險,可以使中國石油公司在國外並購中發揮最大化的力量。
(4) 與非洲的石油公司、國際石油公司合作開發
紐約和倫敦石油交易所顯示的油價變化的頻率和幅度都比非洲石油市場高,非洲出產的石油作為重要的石油來源,將進一步穩定世界的石油價格。國際石油市場的穩定能夠通過非洲石油公司與國際石油公司間的合作,以及國際石油公司間的合作來進行。有些石油公司為了獲得資金,想讓出部分油氣資源,這是中國石油企業獲取油氣資源的絕佳機會,可以通過參股、並購等方式實現。非洲相當多的國家石油公司剛剛起步,可以結合非洲本土的石油公司開拓非洲石油市場,這些剛起步的石油公司需要技術與管理經驗、中國石油公司已經積累起來了一整套經驗,這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實現雙贏的前景。
由多家石油公司聯合形成財團進行聯合作業管理,各司其職,以更有效地避免因獨家投資過大而帶來的高風險是國際石油合作項目中經常發生的事實。通過這些年的實踐,中國石油企業已經對這種合作方式相當熟悉,並與其他國際上的大型石油公司等建立了合作關系,同時中國石油企業也擁有了良好的市場信譽,這些良好條件為拓展非洲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中國石油企業在非洲要與眾多強大對手競爭,要想取得競爭優勢,必須及時捕捉市場信息。
(5) 獲取份額油與進口原油並重
在未來的中非石油合作中,中國要遵循「互利共贏」的原則,穩定非洲「貿易油」份額,提升「份額油」比重。為穩定獲取「貿易油」,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①要不斷加深與非洲的友好往來,繼續加大對非洲醫療衛生、教育、交通和通信等領域的援助,繼續減免非洲債務,積極主動地幫助非洲發展生產、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從而獲得非洲國家、人民的理解和支持。②加強中國與非洲產油國的良好關系,對非洲產油國的經濟技術援助加大力度,幫助非洲產油國提升技術,提高石油產量,穩定對中國的石油供應。現在中國最大的國外份額油來源地是非洲,為獲取穩定的份額油,積極的石油外交是中國必須要開展的,中國與非洲國家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應繼續鞏固和發展。
中國的石油企業可針對在非洲石油上游並購獲得份額油與通過貿易進口非洲原油成本相當的特點,採取貿易與並購相結合的策略開發非洲石油市場。中方在非洲獲取份額油過程中,有必要形成獲取份額油的成本約束機制,使份額油的成本低於國際油價,爭取將更多的份額油低成本運回國內;可通過使用喀土穆煉油廠提煉提高中方在非洲的份額油,這么做既可增加利潤,又能提高中方在非洲成品油市場所佔的比例。
(6) 以貸款換石油
中國與安哥拉曾簽訂「貸款換石油」協議。「貸款換石油」保證了中國獲取穩定的原油的同時,還降低中國能源政策「走出去」中的政治風險。同時,也有利於調整中國外匯儲備結構,推動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抵禦金融風險。與此同時,由於「貸款換石油」對產油國發展生產、提高石油產量具有積極的作用,也易於得到產油國的接受。非洲的產油國由於缺乏資金、技術等生產條件,往往採取「貸款換石油」模式。在未來的中非能源合作中,在雙邊能源合作的前提下,中國可以有意識地增加對非洲「貸款換石油」的規模和比重,與更多的非洲產油國簽訂「貸款換石油」協議。
(7) 加大非洲海洋石油開發的力度
中國石油企業在與西方石油公司合作的同時也在提高自己的深海勘探開發技術,中海油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上工程技術服務在西非產油國有很大需求。中海油自1998年至今十幾年時間中已經自主設計並建造了11艘FPSO (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使中國躋身世界擁有FPSO最多的一線國家,還建造了第六代3000 m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這在世界上也是最先進的設備。中海油的子公司中海油服成功並購了挪威AWO公司,使海上鑽井作業和服務能力有很大提升。中國的3家石油公司聯手在赤道幾內亞和幾內亞灣聯合開發區成功中標,得到了深水勘探區塊作業的機會。由於中國石油企業掌握了深水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技術,可以參與幾內亞灣、埃及蘇伊士灣等其他非洲海洋石油開發項目,海上石油開發前景光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石油企業中,巴西國營石油公司海洋石油勘探技術水平較高,可以考慮中國與巴西的石油企業在安哥拉等非洲國家合作開發海洋石油。
⑹ 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及對策
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中國石油工業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考驗。中國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但同時也是一個能源生產大國,雖然近年來中國石油進口增長速度較快,但中國的石油進口僅佔世界貿易量的6%;中國現在天然氣進口還很少。目前中國一次性能源自給率仍然很高,達到了90%左右,國內石油仍有增產餘地,天然氣發展有很大潛力。
按照國家制定的能源發展戰略,中國解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與能源需求之間的矛盾將主要立足於國內,實行「能源開發與節能並重,並以節約優先」的方針。目前,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仍然很低,能源消費強度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及世界平均水平,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刻不容緩。中國政府已決定將大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天然氣的利用,運用節能的先進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緩解能源供需之間的矛盾。
為了提高我國油氣安全穩定供應的保障程度,建立健全我國的石油安全體系勢在必行。政府的總體考慮是:在繼續保持國內石油產量穩定增長、天然氣快速發展的同時,大力開發利用海外油氣資源,建立經濟、穩定的油氣供應渠道和石油安全保障體系,滿足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在對策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堅持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我國石油安全的最大風險在於我們自己。目前,我國石油利用效率低,節約工作任重道遠。我國能源總的利用效率僅有32%,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多個百分點。這種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資本積累帶動經濟增長和工業化的方式必須轉變。我們不能走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靠大量消耗廉價資源實現經濟發展的老路,否則不僅使包括石油在內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嚴峻,而且會引發包括環境惡化在內的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
中國政府把建設節約型社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明確提出到2010年GDP單位能耗要在現有水平上降低20%的目標。石油是我國供需矛盾最突出的緊缺資源,必須在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把節約放在首位,採取綜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浪費,提高利用效率。國家將採取強制性措施,重點抓好高耗油行業節能降耗的工作。以交通運輸為例,2000年以來,我國汽車保有量以每年超過200萬輛的規模增加,平均增長速度達14.6%。到2005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180萬輛(不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149萬輛)。照此速度,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一億輛。倘若如此,無論從石油供應、道路交通和環境保護看,都是難以承受的。
(2)加強國內勘探開發,發揮國內油氣資源的基礎性保障作用。
實現國內石油生產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基礎。一是要加大勘探投入,推動技術進步,加快資源向儲量的轉化,多找儲量,夯實發展的資源基礎;二是要加強油氣開發依靠技術進步提高採收率,把已發現儲量盡可能多地采出來。
我國東部主力油田總體已進入產量遞減階段,穩產難度加大,但開發上仍有潛力可挖。目前,全國油田的平均採收率並不高,只有26.9%,其中採收率最高的大慶油田為41.2%,進一步提高採收率仍有較大潛力。如果採收率能提高一個百分點,可采儲量就可增加2億噸以上。
政府和企業堅持「加快西部、深化東部、發展海域、探索新區」的方針,進一步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增加新發現、新儲量,依靠技術創新,提高老油田開發水平,延緩產量遞減,確保2020年石油產量在2億噸以上。按照上中下游一體化的原則,做好資源勘探、市場規劃和管網系統建設,推動天然氣產業發展,確保2020年天然氣產量達到1200億立方米以上。
(3)積極開發利用海外資源,構建多元穩定的油氣供應體系。
利用海外油氣資源支撐本國經濟發展,是多數石油消費國的共同做法,也是保障我國油氣安全供應的必然選擇。利用海外油氣資源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發展國際石油貿易,這是解決我國石油需求缺口的主要途徑。通過加快建立多元穩定的國際石油貿易網路體系,努力實現油氣進口來源、品種、渠道、方式和通道的多元化。二是積極參與海外油氣勘探開發,努力提高獲取權益油的能力。我國石油公司走出去已有近15年的歷史,2005年我國石油企業通過合作、參股、並購和獨資等方式,在海外獲得的權益油達到5000多萬噸。我國石油公司在海外獲得權益油的能力越強,進口資源的保障程度就會越高。
(4)建立石油儲備和預警制度,構建應對石油風險的安全保障體系。
2003年,我國首次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規劃了四個儲備基地,即浙江的鎮海和岱山、青島的黃島、大連的新港。一期建設計劃形成儲備相當於30天石油凈進口量的能力。其中浙江鎮海的石油儲備基地已基本建成,2006年年底即可投入使用。
根據國際經驗,統籌考慮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我國石油儲備能力建設,近期目標可按上年度60天凈進口量來考慮,即2500萬噸以上。從長遠看,2020年左右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0%時,應按90天凈進口量的規模來安排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同時,國家還要建立安全預警應對機制,以防範和應對突發事件造成石油供應急劇變化甚至中斷,提高我國石油安全的保障程度。
(5)積極發展替代能源,緩解石油供應壓力。
開發利用石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當今世界能源發展的大趨勢和熱點。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石油供需形勢,要積極推進車用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車用替代燃料包括壓縮天然氣(CNG)、液化石油氣(LPG)、天然氣合成油(GTL)、煤基液化(CTL)、生物質燃料和氫燃料電池等。按現有技術的成熟情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技術成熟,可以推廣應用的,如CNG、LPG和燃料乙醇等;第二類是技術較成熟,但成本高、推廣使用還存在一些問題的,如GTL和CTL等;第三類是在應用上存在較大問題,技術有待成熟的,如氫燃料電池等。
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比較豐富,預計可再生能源每年的可獲得量為73億噸標准煤。其中,可經濟開發的5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資源總計1.25億千瓦,50%分布在西南地區。據保守估計,我國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有幾億千瓦,地熱、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也都有相當大的潛力。應當採取多渠道和靈活方式鼓勵發展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6)深化能源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
近幾年,我國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和政策法規建設已取得了明顯成效,對保持我國石油行業穩定發展和安全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需要理順能源管理體制,加強對煤、電、油氣的統一規劃和領導,並制訂相關產業政策,保證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應進一步完善能源產業政策,按照市場化改革的方向,進一步理順能源價格體系;加快石油立法,運用法律手段確保能源工業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體制改革、法制建設和機制完善等手段,培育成熟的節約型油氣生產與消費市場。
未來我國石油安全面臨的外部風險主要有資源供給、市場價格、運輸通道及地緣政治諸方面,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和應對。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與新型工業化道路,依靠科技進步,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國將奉行「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觀,進一步深化與世界石油工業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世界能源供需的平衡與穩定,共同推進世界石油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全球經濟的繁榮。
⑺ 中國油氣勘探現狀與對策
徐旺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100083)
近一年來,國際油價由每桶10美元迅速升至每桶30美元左右,引起了世界能源市場中各國政府的極大關注。當前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能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油氣勘探現狀怎樣?其發展前景如何?這是我國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從建國初期的年產12萬t到目前年產1.6億多t的世界產油大國,在油氣勘探與開發工作上已經取得了巨大成績。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在人均佔有水平上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為了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中央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經測算,我國2000年、2010年和2050年石油最低消費量分別為2億t、2.5億t和4億t;天然氣的最低需求量分別為300億m3、600億m3和2000億m3。按現在國民經濟以7%左右的速度發展,2000年在石油需求量上將存在6000萬t的差額,2010~2020年差額在8000萬~1.2億t左右。面對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現實,形勢嚴峻不容樂觀。
回顧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程,50年代主要在西北。由於50年代末的戰略東移,發現了大慶油田和渤海灣油區,1978年達到年產1億多t,1997年達到1.6億多t,進入石油大國行列。但是進入80年代,我國的石油工業總體上進入發展緩慢時期。產生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新增地質儲量和可采儲量增長緩慢;老油田進入高含水期,生產難度增大;我國石油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從長遠分析,我國可採油氣資源量並不十分富有。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經濟建設需求和預測年產量之間存在明顯差距,除非新區有重大油氣發現,從現在到2020年,每年將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原油進口,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根據我國人口眾多的實際情況,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和我國油氣資源現狀,油氣勘探的前景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戰略問題。據1998年世界《油氣雜志》統計,世界石油剩餘儲量為1391億t,待探明儲量為670億t,此外還有4000億~7000億t非常規石油資源。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144萬億m3。按現在全世界每年消費油30億t和氣2萬多億m3分析,至少到2040年以前,油氣仍然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優質能源。因此在我國陸上960萬km2和海上近300萬km2的廣大領域內,應進一步加強勘探挖掘油氣的潛力,增加後備儲量,其發展方向是:「穩定東部、發展西部、開發海洋、參與國外合作」,立足國內,積極參與國外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競爭,使我國油氣生產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我國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成果說明,全國的石油資源量為940億t,按已知含油盆地和油田的資源量轉化到儲量的平均系數標定,為130億t可采資源量。到1997年底松遼、渤海灣、西部和海上4區探明可采儲量52億t,其中已采出29.2億t,待探明可采資源量78億t,表明我國仍具有豐富的油氣潛力。預測在新區仍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使儲量產量繼續增長,預計全國年產油量的水平是:2000年1.6億t;2010年1.8億t(最高年產量)有可能實現穩產10年,保證此預測方案的實施,關鍵在於加強勘探工作量的力度,進一步落實後備油氣資源量。
石油資源今後勘探發展的遠景地區,全國陸上和大陸架主要在3個裂谷盆地帶和克拉通盆地中。重點在松遼、渤海灣、塔里木、准噶爾、四川、鄂爾多斯、吐哈、柴達木等8大盆地。中國東部經向的松遼、渤海灣、蘇北等白堊系、第三系產油裂谷盆地帶,勘探程度甚高,但仍有很大潛力,如3500m以下的深層和沿渤海灣的灘海地帶,水深5m以內的面積有1000多km2,已發現一批油氣田,是一個很有遠景的工區。對老油區內部如合理加密井網,加強油藏注采系統調整,加快三次採油實施以提高採收率,預計可增加相當數量的可采儲量。中國北方緯向侏羅系—白堊系產油的裂谷盆地帶,准噶爾、庫車、柴達木、吐哈等盆地還有極大的油氣潛力。准噶爾盆地經過近幾年的勘探,在盆地腹部區發現彩南、石西、石南等3個大油田,近期又在南帶的呼圖壁、卡因第克、吐哈魯等區發現工業性油氣流,陸梁的陸9井在白堊系試出高產油流取得新突破。
在塔里木、鄂爾多斯和四川3個克拉通盆地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層中,已發現塔河油田、東河塘、輪南、塔中4、馬嶺、志丹—靖邊等油氣田,特別是近期在陝北發現蘇里格廟地區二疊系高產氣層和大面積低滲透地層—岩性油氣藏,都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其他如柴達木盆地冷湖—南八仙弧形帶也有新的儲量增長。
中國南方和華北下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岩區,面積有300多萬km2,仍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勘探後備領域。
1繼續堅持「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方針
在我國,東部地區實施挖潛,在西部加強勘探增加新的儲量。1999年,東部大慶油氣區和渤海灣油氣區的原油產量佔全國總產量1.6億t的70%以上,所以,繼續在我國東部挖潛增加儲量,對全國石油穩產和增長是重要資源基礎,而西部兒大盆地和海上大陸架則是新增儲量的接替區。
東部大慶油田資源量129億t,標定可采儲量為31億t。計劃2000年仍可穩產5500萬t,2010年可穩產5147萬t,2020年預計年產水平3221萬t,如果2000~2010年再探明9億~10億t儲量,產量還可增加一些。
東部第二大油區渤海灣,資源量189.9億t,標定可采儲量是29.5億t,已探明可采儲量19.31億t,已采出11.74億t,剩餘7.57億t,待探明可采資源量仍有15.29億t。
從東部兩大油區分析,2000年以前仍可穩產1.1億t以上,到2010年預計可穩產1億t,以後將逐漸遞減。在這個時期如果西部幾大盆地每年增加幾億噸儲量,除可以彌補東部的遞減外,還可以略有增長。
西部5大盆地塔里木、准噶爾、鄂爾多斯、吐哈和柴達木盆地,勘探程度較低,是重要的油氣資源接替區。5個盆地油氣資源量295億t,折算可采資源量73億t。目前已探明地質儲量33.9億t,待查明可采資源量30億t。1999年5個盆地生產原油2500餘萬t,預計2010年生產原油可達3500萬~4000萬t。
221世紀將是天然氣大發展的一百年
世界天然氣資源極其豐富。據15屆世界石油大會預測,可采儲量為323萬億m3,到1998年已探明剩餘可采儲量為144萬億m3,年平均增長4.24萬億m3。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量2.2萬億m3。預測產量2000年2.37萬億m3,2010年2.56萬億m3,2040年達到天然氣高峰年產量,以後逐年降低。
我國天然氣資源量38萬億m3,標定可采資源量為10萬億m3。目前已探明天然氣儲量2.3萬億m3(其中伴生氣8400億m3),1994年生產天然氣近300億m3。世界1996年的天然氣與石油產量比為1∶1.3,我國差距較大(氣油比為1∶7),因此尚有很大發展潛力。我國應加速天然氣勘探。
天然氣資源陸上的發展前景主要在3個克拉通盆地的古生代海相地層中。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勘探程度較高,今後還有可能在這兩個盆地的古生代海相地層中發現大氣田。在四川川西新場地區,新星公司已探明侏羅系淺層氣儲量2500億m3,年產天然氣佔四川省的四分之一左右。塔里木盆地面積最大,勘探時間短,勘探程度低,雖有較大的天然氣資源量,但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僅5000多億m3,探明程度較低,今後還有可能找到大量的天然氣資源。柴達木盆地東部第四系天然氣儲量已達1500億m3,可能是繼鄂爾多斯、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後的第四氣區。應當指出的是,准噶爾盆地南緣和陸南也是天然氣富集區,已發現呼圖壁等一批氣田,有可能成為第五個天然氣區。預計四川、鄂爾多斯和塔里木3個盆地以及近海大陸架盆地,在21世紀前10年,都有可能具備上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規模。
此外,非常規天然氣包括煤層甲烷氣和緻密砂岩氣。從中國地質條件分析,煤層甲烷氣和緻密砂岩天然氣資源已取得大量資料,緻密砂岩氣藏已在長慶、大慶三肇凹陷、四川等地區開發。以煤層氣為例,我國煤資源豐富,經預測全國埋深300~1500m的煤層氣總資源量有10萬億m3。近10年來已在晉西柳林、晉城沁水盆地的單井日產煤層氣3000~4000m3。探明和控制沁水盆地儲量有1000億m3,如果繼續加大井組生產,可以建成煤層氣工業基地,應該說我國煤層氣勘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突破。
根據預測,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2000年為300億m3,2010年600億m3,2020年1000億m3,2050年2000億m3。根據我國天然氣資源和已探明儲量,2000年到2010年供需基本平衡,2020~2050年缺口500億~1000億m3,這個差額解決方案,重點是國內西部5大盆地、南海西部和東海大陸架快速增加天然氣探明儲量,建成新的產能。近期國務院已做出重大決定,即「西氣東輸」,將西部天然氣用管道輸至上海市及其附近城市,但目前西北幾個盆地的儲量尚不能滿足所需外輸天然氣資源。解決辦法一是加強國內勘探,二是利用國外資源解決。
3中國沿海大陸架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
中國海域面積廣闊,有300多萬km2,其中大陸架面積130多萬km2。中國的近海海域有一系列中新生代的沉積盆地,這些地區具有很大的含油遠景。經過十幾年與國外石油公司合作勘探或自營勘探,已發現了流花1.1、中36-1、石白坨、蓬萊193等一批油田。其中4個為億噸級大油田,而蓬萊193是海上第一個大油田,崖13-1為儲量達1000億m3的大氣田。在對大陸架的油氣資源做了充分的研究和論證之後,預測石油地質儲量為84億t,天然氣儲量3萬億m3。主要油氣田分布在渤海、南海東部和西部,氣田主要分布在瓊東南、東海和鶯歌海盆地,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在東海盆地發現了5個氣田,儲量1200億m3。到1999年底大陸架已探明石油儲量27億t,探明天然氣儲量4500億m3。1997年產油1600多萬t,天然氣42億m3。海洋石油總公司提出,原計劃在2005年實現「三個一千萬」的戰略目標,即,南海珠江口的原油年產量穩產1000萬t;渤海灣的原油年產量達到1000萬t;以南海西部為主體的天然氣產量達到100億m3(折算原油1000萬t)。目前已突破這一目標,預計2003年生產原油3000萬t、氣70億m3。現在的勘探部署正圍繞這一目標進行。
中國南海南部海域面積140萬km2,是一個重要的後備能源地區。該區位於中沙以南,東鄰菲律賓、南至曾母暗沙、西鄰中南半島,平均水深500~1000m。在中國南部海域以海相沉積為主,含油主要層系是中、上新統碎屑岩及碳酸鹽岩,初步估算南部海域幾個盆地石油資源量為200億t,天然氣8萬億m3,是一個具有豐富油氣潛力的地區,周邊幾個國家已發現了一批重要油田,我國應盡早安排計劃,開展勘探工作。
4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勘探開發國外資源
當前已進入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國已基本具備開拓國外市場的能力,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從1993年開始,以不同方式參與了加拿大、秘魯、蘇丹、哈薩克等國的油氣勘探開發,已取得不少涉外合作的經驗,並在蘇丹和哈薩克取得重要進展,建成了年產1000多萬t的產能。目前蘇丹合作開發年產1000萬t、哈薩克已探明儲量6億t,目前年產250萬t。據報道,中國在加強國內外油氣資源勘探的同時,並計劃開展海外石油勘探,重點放在中東、俄羅斯、中亞和其他油氣遠景區。在本世紀末預計在海外生產原油1000多萬t,到2010年預計生產2000萬t,同時,每年提供天然氣500億m3。根據集團公司的安排,應周密考慮,加大步伐,有選擇地開展一些地區的調研工作,如中東地區、濱裏海、哈薩克、東西伯利亞和東南亞地區,爭取一些有利的區塊進行合作勘探,同周邊國家合作勘探或共同開發。我國的油氣勘探理論、技術水平已經有了一套對付復雜油氣田的方法,能夠取得成功。這些境外生產的石油,可作為國內能源的重要補充。
總的來說,我國油氣能源堅持立足國內,使國內油氣生產持續發展,同時積極參與國外油氣資源勘探的競爭,開拓國外市場做為補充,以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瞿光明.我國油氣資源和油氣發展前景.勘探家(2).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
[2]宋岩,李先奇.我國天然氣發展前景與方向.勘探家(2).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
[3]謝泰俊.南海北部大陸邊緣陸坡區含油遠景.勘探家(2).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
[4]胡見義.我國天然氣的發展基礎和戰略機遇.勘探家(2).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
[5]譙漢生.渤海灣盆地油氣勘探現狀與前景.勘探家(1).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