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大家目前西藏有多少油田
(1)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地處松遼拗陷帶中心部位,油氣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在油田外圍又發現新的油氣資源。1959年9月26日當地第3號鑽井噴油,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前夕,因此命名為大慶油田。油田面積達1000多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儲量10.8億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大油田之一。1976年以來,原油年產量均在5000萬噸以上,約佔全國原油產量的一半,居全國之首。1995年產原油5600萬噸,天然氣22.9億立方米。十多年裡連續穩產高產,這在世界石油史上是罕見的。所產原油除就地加工外,通過大慶—鐵嶺—秦皇島—北京、大慶—鐵嶺—大連兩條輸油管和鐵路網,運往東北、華北及全國許多大煉油廠、石化企業加工利用,並有部分通過秦皇島和大連港出口。
(2)勝利油田。在山東省黃河入海口東營市。是僅次於大慶油田的我國第二大油田,探明可采儲量7億噸。1995年生產原油3000萬噸,天然氣12.85億立方米。原油一部分在淄博市加工,大部分通過魯寧輸油管運往南京及長江沿岸城市加工。部分通過輸油管直達青島市黃島油港外運出口。
(3)華北油田。在河北省中部,又稱任丘油田,是首次在元古代震旦系地層發現的大油田。1995年原油產量達466萬噸,有輸油管通往北京、滄州。
(4)大港油田。勘察范圍包括天津和河北滄州、唐山地區瀕臨渤海地帶的陸地、海灘和極淺海(0~0.5米)。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85億噸,1995年年產原油430萬噸。
(5)中原油田。在河南省濮陽和山東省東明等12個縣市間,又名東濮油田。面積約5000平方千米,油氣富集,儲量大,1979年投產,1995年年產石油410萬噸。
(6)遼河油田。在遼寧省遼河下游的大型油氣田。面積174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三大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1552萬噸,天然氣17.51億立方米。供應以沈陽為中心的遼中工業區。
(7)吉林油田。原名扶余油田,在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原名扶余市)。1995年年產340萬噸,是東北地區重要原油生產基地。
(8)克拉瑪依油田。在北疆准噶爾盆地西緣的戈壁荒原上。「克拉」意為黑,「瑪依」意為油,因產石油而得名。1955年發現,1956年開始油田建設。沉積層厚達13000米,含油麵積大、儲油構造多、油質好,為我國內陸大油田之一。新疆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左右,建有煉油廠,輸油管已通烏魯木齊,大量原油通過蘭新鐵路東運蘭州加工利用。
(9)冷湖油田。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西北緣,又稱青海油田。地質上屬新生代凹陷,多儲油構造,面積大、油層多、埋藏淺。1959年發現,1995年年產原油121萬噸,石油產品供應青海及西藏地區需要。
(10)玉門油田。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石油河畔,位處祁連山北麓的老君廟油田,又名玉門油礦,1939年始建玉門油礦局,是我國最早的石油工業基地。1995年年產原油40萬噸,所產原油大量東運至蘭州等地加工。
(11)南陽油田。在河南省南陽盆地,又稱河南油田,1977年開發,1995年年產191萬噸。
(12)塔里木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53萬噸。
(13)吐哈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
(14)長慶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
(15)江蘇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101萬噸。
(16)江漢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85萬噸。
(17)延長油田。 1995年年產原油73萬噸。
⑵ 中央在西藏有沒有進行石油勘探
1787年,美國政府頒布了「西北准州地區條例」,規定了成立新州的程序。它規定任何一個准州地區的居民人數超過6000人時,就可以成立永久性的州政府,並且與「原來各州在一切方面享有同等地位」。這個條例從法律上保障了生命、人身和財產的安全及宗教自由,大大鼓勵了千百萬人向西部遷徙。同時政府也頒布了土地政策,鼓勵人們向西擴張,開始了歷經一百多年的「西進運動」。
⑶ 西藏有石油嗎
有。只是太難開采。海拔高,工作環境差,環境保護難。
⑷ 為什麼印度侵佔部分西藏領土,那地方有沒石油,也沒有戰略價值。
怎麼可能沒有戰略價值?西藏的物產真的是極其豐饒啊,而且作為西南的門戶西藏直接關系著中國腹地的安危。況且西藏農業有悠久的歷史,藏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 ,利用當地復雜 多樣的氣候條件培育了種類繁多的作物品種。在西藏除高原寒帶季風乾旱氣候類型地區不能 種植作物外,其餘地區的河谷地帶均有作物種植,且喜溫、喜涼、喜濕和耐旱等不同生態型 作物種類齊全。據統計,西藏作物有30多個品種。在亞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區內,種植有 水稻、玉米、雞爪谷、甘薯、大豆、綠豆、高粱、油菜、花生、甘蔗、煙草、芝麻等多種喜 溫作物和茶樹、柑桔、油桐、油茶等亞熱帶經濟林木,以及各種喜溫的瓜類(南 瓜、冬瓜、西瓜)和蔬菜(茄子、辣椒、西紅柿、黃瓜)等。在高原溫帶季風半濕潤、半干 旱氣候區,適宜種植冬青稞、冬小麥、春小麥、春青稞、豌豆、蠶豆、馬鈴薯、油菜、甜菜 等喜涼作物和蘋果、梨、桃、杏、葡萄、石榴、核桃等果樹,以及甘藍(蓮花白、包心菜) 、大白菜、油菜、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萵筍、大蔥、大蒜、韭菜 等喜涼的蔬菜。在高原季風亞寒帶氣候區,選擇優良的小氣候環境,種植有早熟的青稞、油菜、圓根、蘿卜等作物。
喜涼作物單產高、個體大、品質優:
西藏大部分地區光照強,白晝溫度 相對高、降水最集 中的季節又多為植物旺盛生長的季節,不像地中海氣候那樣,冬春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光 、溫、水極不協調,氣候資源難於發揮生產潛力。西藏地區光、溫、水同季,配合協調,作 物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西藏夏季氣溫較低,作物各發育階段無 抑制性高溫影響,光合作用日進程無"午睡"現象,光合作用 強,有機物累積多,有利於種子植物形成大穗、增加千粒重和塊根、塊莖植物貯藏器官的發 育,為高產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西藏一般作物貯藏器官(種子、塊根、塊莖)特別發達,單株生產力高。如小麥、青稞 通常每穗達40粒~50粒以上,千粒重40克~55克,單穗重13克~25克以上;油菜籽千粒重4 克~6克,每株 產量10克~20克;蠶豆千粒重1000克~1500克等等,這些紀錄都比我國農業比較發達的東部 地區高。
就西藏戰略價值而言,西藏位於印度和尼泊爾北部的世界最高的高原上,因此被稱作「世界屋脊」,面積為123萬平方公里。巨大的國土面積、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使得它天然兼具進攻與防禦的雙重軍事價值:它是中國西部的天然屏障、是阻止同印度發生沖突的巨大「緩沖地帶」;中國在青藏高原上的軍事部署猶如一把懸於新德里頭上的利劍——中國只需在這一帶部署廉價的短程導彈即可將印度夢寐以求的、昂貴的戰略導彈的軍事部署化為無形。
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這幾條江是國際河流,不歸中國一國所有.世界上國際河流很多(如流經7國的亞馬遜河,流經9國的尼羅河) ,大的國際河流就有214條,涉及50多個國家,涉及全世界47%的土地和40%的人口。國際河流的用水分水矛盾,往往是國際沖突的導火線。雅魯藏布江發源於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麓,進入印度後稱布拉馬普特拉河,再經孟加拉國與恆河會合,注入印度洋。瀾滄江發源青海唐古拉山北麓,經雲南流入緬甸,稱湄公河,然後經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流入南海。怒江發源於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南麓,經雲南進入緬甸,然後流入印度洋。經濟發展對水資源日益迫切的需求,將使青藏高原成為我國和周邊國家外交的一個重要籌碼;如果能在雅魯藏布江興建水利設施,那麼在未來一旦我們和周邊相關國家發生戰爭,我們就可以輕易切斷他們的生命線,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⑸ 我想知道中國的西藏到底有什麼戰略價值沒有石油,礦產貌似也沒聽說過,海拔又高不適合居住。而且天氣也
西藏地域遼闊,自然資源也很豐富,比如鋰的遠景儲量居世界前列,銅為第二,已探明硼,重晶石,呻等儲量居全國第三,白雲母,泥炭儲量居第四,石膏,陶瓷土儲量分別居第二和第五。其位置特殊,地理環境復雜,是我國的一道天然屏障。再者,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對於軍事也是有重大意義的,簡單說,站得高尿得遠,站在這個高地上,相當於站在世界的制高點上,在這發射導彈比地勢低的地方發射更節省燃料,而且打得更遠。這個只是淺談,應該能解決您的困惑
⑹ 西藏發現「消失20年的油田」,面積大過洞庭湖,為什麼魔鬼湖危險了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也位於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冰川也被稱為世界冰川的頂部。喜馬拉雅冰川為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許多國家總共13億人提供食物,被稱為「亞洲水塔」。青藏高原的形成是板塊間擠壓的結果。它資源豐富,是一個罕見的寶庫。西藏發現了比洞庭湖更大的「消失了20年的油田」。魔鬼湖很危險!
塞林格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光復的魔鬼湖」。塞林郭湖是在青藏高原形成期間一起形成的。它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第二大鹹水湖。塞林郭湖的風景非常美麗。我只希望將來在這里開發大規模油田時,我們能制定一個對環境不會有太大影響的計劃。我們不應該讓塞林郭湖的藍天、清水和鳥兒消失。這個美麗的自然保護區值得我們每個人守護,我們不應該讓這個美麗的風景成為我們的記憶。
⑺ 青藏高原有沒有石油
有,據我們所知柴達木盆地裡面有許多的石油,所以青藏高原離他比較近,我認為有
⑻ 中國沙漠里「儲藏」大量石油,為什麼卻不開采
我們知道現在有許多國家都在競相開采自己的油田,哪個國家擁有最豐富的石油儲量,幾乎就是擁有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而即使這樣,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仍然主要的石油來源還是進口,而對於不同的國家開採石油都有不同的規劃,那麼我們國家根據很久以前的勘探報告就表明在沙漠地帶有一定的石油儲量,而在如今石油資源每開采一些就會更加減少的基礎上,為什麼這些沙漠中的石油始終沒有被人開采了?難道是這些石油的價值沒有其他的地方高嗎?
其次,如果想要做到在沙漠里開采,還需要非常方便的公路運輸,而我們知道在沙漠中其實是開著非常性能優秀的越野吉普,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的出入沙漠的中心地帶,所以如果想要在這些地方開採石油,可能只能用直升機來進行運輸,那麼成本就將翻到十倍或者20倍,很顯然在這里開采是沒有太多價值。
⑼ 西藏是發現了大量石油與可燃冰嗎
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
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其實是一個固態塊狀物。天然氣水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
自2002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對我國凍土區特別是青藏高原凍土區開展了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調查,發現我國凍土區具備較好的天然氣水合物成礦條件和找礦前景,其中羌塘盆地為Ⅰ級遠景區,祁連山、漠河盆地和風火山—烏麗地區為Ⅱ級遠景區。
2009年9月中國地質部門公布,在青藏高原發現了一種名為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的環保新能源,預計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初略的估算,遠景資源量至少有350億噸油當量。
2013年6月~9月,我國海洋地質科技人員在廣東沿海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首次鑽獲高純度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樣品,並通過鑽探獲得可觀的控制儲量。此次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樣品具有埋藏淺、厚度大、類型多、純度高4個主要特點。控制儲量1000億立方米~1500億立方米,相當於特大型常規天然氣礦規模。
⑽ 我國最近最新發現的大油田在哪
繼千億級大氣田後,我國再度發現一億噸大油田。
據人民網2020年5月26日報道,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當天發布消息稱,截至目前,墾利6-1油田石油探明地質儲量已超過1億噸,這是繼探明地質儲量千億方大型凝析氣田渤中19-6之後,中海油在渤海獲得的又一重大發現,標志著墾利6-1油田已成為中國渤海萊州灣北部地區的首個億噸級大型油田。
應答時間:2021-04-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