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和汽油是什麼關系
石油和汽油是有著密切關系的兩個概念。
石油是一種地下深處形成的天然烴類礦物油,是一種復雜的混合物,其中包含多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如烷烴、烯烴碰李纖、環烷烴等。其中,烷烴分子是石油中最基本和最笑仿簡單的有機分子,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汽油是石油提煉後得到的輕質烴類燃料,其化學成分是由若干種碳數為6-12的烷烴和少量烯烴、芳烴、脂肪族氧化物組成。汽油的比重小,揮發性強,易揮發成為氣體,因此適用於機動車輛等內燃機燃料。汽油的產出是通過石油精煉過程中,進行餾分分離和精製等多個步驟,最終得到的輕質油品。
因此,可以說汽油是石油加工的產物之一,其含有石油中的一部分烷烴、烯烴、環烷烴等,而且由於經過了加工,汽擾鉛油不僅含有單純的烷烴,也含有一些芳香族烴、酚類、醇類等,因此汽油化學成分更復雜,具有較高的燃燒熱值。
② 殼牌石油 發音
1、qiao,廣告里是這樣
2、qiao,用搜狗拼音打字法,輸入詞語「殼牌」或「殼牌石油」qiao音才能打出,ke不能
3、另見網頁
http://www.chenjiliang.com/Common/XinHuaZiDian/Detail.aspx?ID=3479
③ 石油和天然氣分布在一起嗎,二者的分布有何區別和聯系呢
分類: 商業/理財 >> 金融
問題描述:
我看到大部分油田都好像有天然氣,是不是每個油田都有天然氣呢,二者分布的關系如何?
解析:
石油和天然氣
1 .石油和天然氣的概念
石油(petroleum)是以液態形式存在於地下岩石空隙中的可燃有機礦產,是一種成分復雜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天然石油(又稱原油)一般是黑綠色、棕色、黑色或淺黃色的油脂狀液體。石油的密度在0.75—0.98之間。顏色愈深,相對密度愈大,相對密度大於0.9的稱為重質油;顏色淺,相對密度小於0.9的稱為輕質油。石油不溶於水,但溶於有機溶液中。石油具有熒光性,在紫外光照射下產生熒光,據此可作為鑒定岩石是否含油的標志。石油的電阻率極高,在測井工作中,用作尋找油藏和確定生油層的依據。石油的化學成分很復雜,主要由多種碳氫化合物混合而成。純粹由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叫碳氫化合物,簡稱為烴。石油除烴類組成外,還有硫、氯、氧等非烴類物質,它們對石油質量的影響很大。硫在石油中是一種有害成分,它會腐蝕煉油設備,降低石油產品質量。原油中含硫量小於0.5%者為低硫原油,大於0.5%的叫高硫原油。
天然氣(nalural gas)是指儲集在地下岩石空隙中的以烴類為主的可燃性氣體。它們基本組成是甲烷,其次是乙烷、丙烷和丁烷等,還有少量的液態烴類和微量的非烴類組分,如N2、CO2、H2S等。天然氣無色無味,當含一定量的H2S時會有臭味,相對密度在0.6—1.5之間,發熱量在33.49×10-6—54.33×10-6J/m3之間。在高溫、高壓下天然氣易溶於石油中,一噸石油可溶解數十到數百立方米的天然氣,從而降低灶指石油的粘度,減小毛細管力,使石油容易在地層中流動。
2 .石油和天然氣的成因
大多認為石油和天然氣是由大量有機質轉化而來。一切有機物質均可作為石油的原始物質,包括高等植物在內。有機質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都有可能轉化為石油的物質成分。這些生物遺體和泥砂一起沉積在湖、海底部,逐漸形成有機質淤泥。然後在一定的物理化學因素和地質作用下轉化為石油和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形成的地質條件主要取決於:具有大量的有機物質來源;有利的還原環境;要有促使有機質轉化為石油的溫度、壓力以及細菌作用的影響等。油氣的形成實際上是去氧、加氫、富碳的一種化學過程,因此溫度和壓力是重要因素。隨著有機物質的埋深加大,當溫、壓升高到50—150℃,30—70Mpa時,或深度在1.5km以上時,就有大量的烴類物質產生。因而,長期穩定下沉的深坳陷是形成石油的主要有利條件。淺海胡做特別是瀉湖、海灣和三角洲的集水盆地及潮濕氣候區的廣闊湖盆是有利的生油環境。
3 .油氣藏的形成
油氣藏是油氣聚集的基本單位,是油氣勘探的對象。石油和天然氣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狀態,存在於生油氣地層中,它們必須經過遷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開採的工業油氣藏。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地質條件。這些條件概括為:「生、儲、蓋、圈、運、保」六個字。
生油氣層:是指具備生油條件的含油氣的地層。它富含有機質,是還原環境下沉積的,結構細膩、顏色較深,主要由泥質岩類和碳酸鹽類岩石組成。生油氣層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陸相的。另外生油氣層遷必須具備一定的地質作用過程,即達到成熟,才能有油氣的形成。
儲層:是能夠儲存石油和天然氣,又能輸出油氣的岩層,它具有良好的空隙度褲辯衡和滲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雲岩及裂隙發育的頁岩、火山岩及變質岩構成。
蓋層:指覆蓋於儲油氣層之上、滲透性差、油氣不易穿過的岩層,它起著遮擋作用,以防油氣外逸。頁岩、泥岩、蒸發岩等是常見的蓋層。
④ 石油的概念及化學組成
(一)石油的概念
石油是存在於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態烴為主體的可燃有機礦產。地下油氣藏中的石油是氣態、液態及固態烴類及其衍生物的混合物,在成分上以烴類為主,含有數量不等的非烴化合物及多種微量元素。在相態上以液態為主,溶有大量烴氣及少量非烴氣,以及數量不等的固態烴類及非烴類物質。油氣藏中組成石油的各種成分和相態的比例因地而異,因此,石油沒有確定的化學成分和物理常數。
(二)石油的元素組成
石油沒有確定的化學成分,因而也就沒有確定的元素組成。但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C)和氫(H),其次是硫(S)、氮(N)、氧(O)。不同產地的石油元素組成含量存在差異(表1-1)。
石油中碳含量一般為80%~88%,氫含量為10%~14%,兩種元素占絕對優勢,一般含量在95%~99%之間。硫、氮、氧總量在0.3%~7%之間變化,一般含量低於2%~3%,個別石油含硫量可高達10%。
由於硫具有腐蝕性,因此含硫量的高低關繫到石油的品質。原油中含硫量變化很大,從萬分之幾(克拉瑪依,0.05%)到百分之幾(委內瑞拉,5.48%)。根據含硫量可把原油分為高硫原油(含硫量大於1%)和低硫原油(含硫量小於1%)。原油中的硫主要來自有機物的蛋白質和圍岩的含硫酸鹽礦物如石膏等,故產於海相環境的石油較形成於陸相環境的石油含硫量高。
原油的含氮量在0.1%~1.7%之間,平均值0.094%。90%以上的原油含氮量小於0.2%。原油的含氧量在0.1%~4.5%之間,主要與其氧化變質程度有關。
表 1 -1 石油的元素組成 ( 質量分數/%)
( 據石毓程,1980,有改動)
除上述 5 種主要元素之外,還從原油灰分 ( 石油燃燒後的殘渣) 中發現有鐵 ( Fe) 、鈣 ( Ca) 、鎂 ( Mg) 、硅 ( Si) 、鋁 ( Al) 、釩 ( V) 、鎳 ( Ni) 、銅 ( Cu) 、銻 ( Sb) 、錳( Mn) 、鍶 ( Sr) 、鋇 ( Ba) 、硼 ( B) 、鈷 ( Co) 、鋅 ( Zn) 、鉬 ( Mo) 、鉛 ( Pb) 、錫( Sn) 、鈉 ( Na) 、鉀 ( K) 、磷 ( P) 、鋰 ( Li) 、氯 ( Cl) 、鉍 ( Bi) 、鈹 ( Be) 、鍺( Ge) 、銀 ( Ag) 、砷 ( As) 、鎵 ( Ga) 、金 ( Au) 、鈦 ( Ti) 、鉻 ( Cr) 、鎘 ( Cd) 等 30多種元素。這些元素雖然種類繁多,但總量僅占石油質量的萬分之幾,在石油中屬微量元素,或稱之為灰分元素。
在石油微量元素中,以釩 ( V) 、鎳 ( Ni) 兩種元素含量高,分布普遍,且鑒於其與石油成因有關,最為石油地質學家所重視。V/Ni 比值可作為區分是來自海相環境還是陸相環境沉積物的標志之一。一般 V/Ni > 1 被認為是海相環境,V/Ni < 1 為陸相環境。
( 三) 石油的化合物組成
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 ( C) 、氫 ( H) 、硫 ( S) 、氮 ( N) 、氧 ( O) ,但由這 5 種元素構成的化合物卻是龐大的。籠統地說,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多是有機化合物; 作為雜質混入的無機化合物不多,含量甚微,可以忽略不計。石油的化合物組成,歸納起來可以分為烴和非烴兩大類,其中烴類是主要的,這與元素組成以碳 ( C) 、氫 ( H) 占絕對優勢相一致。
現今從全世界經過分析的不同原油中分離出來的有機化合物有近 500 種,還不包括有機金屬化合物。其中約 200 種為非烴,其餘為烴類。原油的大半是由 150 種烴類組成的。
1. 烴類化合物
在化學上,烴類可以分為兩大類: 飽和烴———烷烴、環烷烴,不飽和烴———烯烴、芳香烴和環烷-芳香烴。
(1)飽和烴
在石油中飽和烴在數量上佔大多數,一般占石油所有組分的50%~60%。可細分為烷烴和環烷烴。
在常溫常壓下,烷烴C1—C4為氣態,C5—C15為液態,C16以上為固態(天然石蠟)。
圖1-1 異戊二烯型烷烴同系物立體化學結構圖
石油中帶支鏈(側鏈)的異構烷烴以≤C10為主,常見於C6—C8中;C11—C25較少,且以異戊二烯型烷烴最重要。石油中的異戊二烯型烷烴(圖1-1),一般被認為是由葉綠素的側鏈———植醇演化而來的,因而是石油為生物成因的標志化合物。現已從石油中分離出多種異戊二烯型化合物,其總量達石油的0.5%。其中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姥鮫烷)和2,6,10,14-四甲基十六烷(植烷)。研究表明,同一來源的石油,各種異戊二烯型化合物極為相似。因而常用作油源對比的標志。
環烷烴在石油中所佔的比例為20%~40%,平均30%左右。低分子量(<C10)的環烷烴,尤以環戊烷(C5—五員環)和環己烷(C6—六員環)及其衍生物為石油的重要組成部分,且一般環己烷多於環戊烷。中等到高分子量(C10—35)的環烷烴可以是單環到六環。石油中環烷烴以單環和雙環為主,占石油中環烷烴的50%~55%,三環約佔20%,四環以上佔25%左右。在石油中多環環烷烴的含量隨成熟度增加而減少,故高成熟原油中1-2環的環烷烴顯著增多。
在常溫常壓下,環丙烷(C3H6)和甲基環丙烷(C4H8)為氣態;除此之外,所有其他單環環烷烴均為液態,兩環以上(>C11)的環烷烴為固態。
(2)不飽和烴
石油中的不飽和烴主要是芳香烴和環烷-芳香烴,平均占原油質量的20%~45%。此外原油中偶見有直鏈烯烴。烯烴及不飽和環烴,因其極不穩定,故很少見。
石油中已鑒定出的芳香烴,根據其結構不同可以分為單環、多環和稠環三類,而每個類型的主要分子常常不是母體,而是烷基衍生物。
單環芳烴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多環芳烴有聯苯、三苯甲烷等;稠環芳烴包括萘(二環稠合)、蒽和菲(三環稠合),以及苯並蒽和崫(四環稠合)。
芳香烴在石油中以苯、萘、菲三種化合物含量最多,其主要分子也常常是以烷基的衍生物出現。如前者通常出現的主要是甲苯,而不是苯。
環烷-芳香烴包含一個或幾個縮合芳環,並與飽和環及鏈烷基稠合在一起。石油中最豐富的環烷-芳香烴是兩環(一個芳環和一個飽和環)構成的茚滿和萘滿以及它們的甲基衍生物。而最重要的是四環和五環的環烷-芳香烴,其含量和分布特徵常用於石油的成因研究和油源對比。因為它們大多與甾族和萜族化合物有關(芳構化),而甾族和萜族化合物是典型的生物成因標志化合物。
2.非烴化合物
石油中的非烴化合物是指除碳、氫兩種主要元素外,還含有硫或氮或氧,抑或金屬原子(主要是釩和鎳)的一大類化合物。石油中這些元素含量不多,但含這些元素的化合物卻不少,有時可達石油質量的30%。其中又主要是含硫、氮、氧的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
硫是石油中碳和氫之後的第三個重要元素,含硫的化合物也最為多見。目前石油中已鑒定出的含硫化合物將近100種,多呈硫醇、硫醚、硫化物(H2S)和噻吩(以含硫的雜環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重質石油中含量較為豐富)。
(2)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較為少見,平均含量小於0.1%。目前從石油中分離出來的含氮化合物有30多種,主要是以含氮雜環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可將其分為兩組,一組為鹼性化合物,有吡啶、喹啉、異喹啉、吖啶及卟啉、吲哚、咔唑及其同系物。其中以含釩和鎳的金屬卟啉化合物最為重要。
原油中的卟啉化合物首先是由特雷勃斯發現的(C.Treibs,1934)。包括初卟啉和脫氧玫紅初卟啉,並提出石油中的卟啉是由植物葉綠素和動物氯化血紅素轉化來的。這個發現為石油有機成因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和重視。目前對卟啉的研究已逐步深入並發現了多種類型。卟啉是以4個吡咯核為基本結構,由甲川橋聯結的含氮化合物。在石油中卟啉常與釩、鎳等金屬元素形成絡合物,因而又稱為有機金屬化(絡)合物,其基本結構與葉綠素結構極為相似(圖1-2)。
圖1-2 葉綠素(A)與原油中的卟啉(B)、植烷(Ph)、姥鮫烷(Pr)結構比較圖(據G.D.Hobsohetal.,1981)
但是,並不是所有原油中都含有卟啉,有相當一部分原油中不含或僅含痕量。一般中、新生代地層中形成的原油含卟啉較多,而古生代地層中的原油中的卟啉含量甚低或不含。這可能與卟啉的穩定性差有關。在高溫(>250℃)或氧化條件下,卟啉將發生開環裂解而破壞。
此外,原油中的卟啉類型還與沉積環境有密切關系,海相石油富含釩卟啉,而陸相石油富含鎳卟啉。
(3)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已鑒定出50多種。包括有機酸、酚和酮類化合物。其中主要是與酸官能團-COOH有關的有機酸,有C1—24的脂肪酸,C5—10的環烷酸,C10—15的類異戊二烯酸。石油中的有機酸和酚(酸性)統稱為石油酸,其中以環烷酸最多,占石油酸的95%,主要是五員酸和六員酸。幾乎所有石油中都含有環烷酸,但含量變化較大,在0.03%~1.9%之間。環烷酸易與鹼金屬化合作用生成環烷酸鹽,環烷酸鹽又特別易溶於水。因此,地下水中環烷酸鹽的存在是找油的標志之一。
(四)石油的餾分組成
石油是數以百計的若干種烴類和非烴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每種化合物都有自己的沸點和凝點。石油的餾分就是利用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點的特性,通過對原油加熱蒸餾,將石油分餾成不同沸點范圍的若幹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個餾分。分餾所用的溫度區間(餾程)不同,餾出物(餾分)有所差異(表1-2)。
表1-2 石油產品的大致餾程范圍
通常石油的煉制過程可以看做是對石油的分餾,餾程的控制是根據原油的品質及對油品質量的具體要求來確定的。現代煉油工業為了提高石油中輕餾分的產量和提高產品質量,除了採用直餾法外,還採用催化熱裂化、加氫裂化、熱裂解、石油的鉑重整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例如在常壓下分餾出的汽油只佔原油的15%~20%,在採用催化熱裂化後,可使汽油的產量提高到50%~80%,以滿足各方面以汽油作能源燃料的需求。
(五)石油的組分分析
石油的組分分析是利用有機溶劑和吸附劑對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選擇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選用不同有機溶劑和吸附劑,將原油分成若幹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個組分。
一般在做組分分析之前,先對原油進行分餾,去掉低於210℃的輕餾分,切取>210℃的餾分進行組分分析。凡能溶於氯仿和四氯化碳的組分稱為油質,它們是石油中極性最弱的部分,其成分主要是飽和烴和一部分低分子芳烴。溶於苯的組分稱為苯膠質,其成分主要是芳烴和一些具有芳環結構的含雜元素的化合物(主要為含硫、氮、氧的多環芳烴)。用酒精和苯的混合液(或其他極性更強的如甲醇、丙酮等)作溶劑,可以得到酒精-苯膠質(或其他相應組分),此類膠質的成分主要是含雜元素的非烴化合物。用石油醚分離,溶於石油醚的部分是油質和膠質。其中能被硅膠吸附的部分是膠質,不被硅膠吸附的部分是油質,剩下不溶於石油醚的組分(但可溶於苯、二硫化碳和三氯甲烷等中性有機溶劑,呈膠體溶液,可被硅膠吸附)為瀝青質。後者是渣油的主要組分,其主要成分是結構復雜的大分子非烴化合物。
⑤ 原油和石油的區別是什麼
原油與石油的區別:
1.狹義上的石油是指原油。廣義而言,石油是一個大概念,包括原油和各種成品油。
2.原油是在石油加工和精煉過程中提取的。未經任何處理就從油田中提取的是原油。原油是未經加工的石油。石油是原油的組成部分,從原油中提取。
3.原油的外延不同於石油,一個外延窄,一個外延較寬。前者僅指從地層中提取的原始油,未經任何加工和精煉;後者指從地層中提取的可燃油性物質。
加工前後,我們可以稱之為「石油」,但加工後的石油產品。根據它們的特性和用途,人們給它們起了更准確的名字,如「汽油」、「柴油」、「潤滑油」、「瀝青」等,以便區分它們。
我們過去稱未加工石油為原油,是一種黑褐色粘稠油狀液體,綠色熒光,有特殊氣味,是烷烴、環烷烴、芳香烴和烯烴等多種液態烴的混合物。
石油則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原油的問題在於它含有數百種不同類型的碳氫化合物,所有這些碳氫化合物都混合在一起。不同種類的碳氫化合物需要分離以提取有用的物質。幸運的是,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分離這些物質,那就是石油精煉。
石油精煉過程從分餾塔開始。隨著烴鏈長度的增加,其沸點將逐漸升高,因此可以通過蒸餾將其完全分離。這就是煉油廠的情況——在煉油過程的一部分,原油被加熱,不同長度的烴鏈在不同的蒸發溫度下被分離。不同長度的鏈具有不同的性質,對應於不同的用途。
這樣,就可以從原油中提取石油。
(5)石油怎麼念擴展閱讀:
原油價上漲對石油股影響:
原油價格上漲利好石油股,因此石油股可能會被炒作,股價會被拉高。原因是:
1、原油屬於不可再生能源,因原油需求大,因此原油短期供給少,而原油漲價那麼意味著石油類的上市公司成本增加,利潤也會跟隨增加。
2、原油是世界經濟的血液,經濟發展離不開原油,這幾年美國一直攻打中東地區主要也是因為石油戰爭,比如說拜登上台後下令空襲敘利亞,因此在2021年2月份時,石油股上漲過一段時間。
原油價格上漲,對股價雖然利好,但由於我國大多數石油股屬於大盤股,大盤股由於盤子太大,所以拉升一隻股票需要很大的資金成本,即便利好也很難出現漲停的情形。因此當原油價格上漲時,投資者購買一些小盤的石油股,這樣盈利機會更大。
原油交易時間:
原油在不同市場上,其交易時間不同,在國內市場上,原油交易時間被分為白盤和夜盤。白盤交易時間為每周周一至周五的09:00到10:15、10:30到11:30和13:30到15:00;夜盤交易時間為每周一到周五21:00-次日02:30,法定節假日除外。
在美國紐約期貨交易所的交易時間段如下:
交易所交易時間段,周一至周五,美國東部時間10:00到14:30,而北京時間顯示為周一至周五的23:00到3:30,節假日除外。
電子盤交易時間段,周一至周四,美國東部時間15:15到次日9:00,而北京時間顯示為周二至周五的4:15到22:00;周日,美國東部時間19:00到周一9:00,而北京時間為周一8:00到22:00。
除此之外,原油交易規則與A股交易規則存在一些不同,原油採取雙向交易、實行T+0交易方式,其杠桿性較高。
⑥ 石油和原油的區別_石油和原油的區別有哪些
原油和石油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兩個概念,不仔細認真分析,還真難於區分。那麼石油和原油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來跟大家講講石油和原油之間的區別。
一、石油
1、石油的定義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攝氏度),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開採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 其它 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
2、石油的主要成分
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
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
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
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在整個的石油系統中分工也是比較細的:構成石油的化學物質,用蒸餾能分解。原油作為加工的產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蠟、瀝青等。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種烴,全都是煤氣。
3、石油的化學成分
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
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 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烴而二次加工產物中常含有數量不等的烯烴和炔烴。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
4、石油的分布地區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
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約80%可以開採的石油儲藏位於中東,其中62.5%位於沙烏地阿拉伯(12.5%)、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拉克、卡達和科威特。
二、原油1、原油的定義
原油即石油,也稱黑色金子,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有點綠色的)液體。是石油剛開采出來未經提煉或加工的物質。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不過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別。
2、原油的原油分類
按組成分類: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
按硫含量分類: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
按比重分類: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三類。
3、原油的主要性質
原油的性質包含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個方面。物理性質包括顏色、密度、粘度、凝固點、溶解性、發熱量、熒光性、旋光性等;化學性質包括化學組成、組分組成和雜質含量等。
4、原油的原油生產
供給:原油加工量、成品油產量下降,潤滑油、燃料油產量增速提高
1.國內煉廠的開工積極性下滑,原油加工量累計增速下降
2.成品油累計產量增速下降
3.潤滑油、燃料油累計產量增速均有所提高
石油與原油的區別原油
一般稱直接從油井中開采出來未加工的石油為原油,它是一種由各種烴類組成的黑褐色或暗綠色黏稠液態或半固態的可燃物質。原油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它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其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石油
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的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的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論顏色兩者近乎一樣,但原油還未經過加工,而石油則是通過人工加工後形成的。
原油和石油的外延不同,一個外延窄,一個外延較寬,前者僅指從地層中取出,未經任何加工提煉的原始狀態的石油;而後者是指從地層中取出的可燃油狀物質在加工前後,我們都可以叫它"石油",只是加工後的石油產品,根據它們的特徵與用途,人們給出了更為確切的名稱,諸如“汽油”、“柴油”、“潤滑油”、“瀝青”等等,以便區分之。
石油和原油都可以作為投資的產品,原油與石油有一定的區別,所以原油投資和石油投資也不一樣,相比石油,原油價格漲跌的幅度與頻率更大
原油的區別相關 文章 :
1. 石油和原油有什麼區別
2. 成品油和原油有什麼區別
3. 股票與原油的區別
4. 股票與現貨原油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