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石油短缺的經濟學解析
在本書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已經指出:1993年是我國石油進出口出現轉折的關鍵點。1993年之前我國還是一個石油凈出口國,石油供給大於需求,每年向日本和朝鮮等國出口大量的石油,1993年石油需求開始超過供給,我國變成了石油的凈進口國,石油凈進口量逐年大幅飆升,供需缺口日益擴大,並且呈現出石油進口「價升量增、價跌量減」的特點。其中「價升量增」現象在近些年體現的尤為突出,這與我們經濟學的一般常識似乎不相吻合,那麼是否存在所謂的「價升量增悖論」?下面我們將通過構建一個簡化的石油供需模型來解析這種現象背後的經濟學機理,證明該現象並不是所謂的「價升量增悖論」,而是供求定理在現實世界的一種具體表現———需求的增長超過供給的增長,進而推動價格的上漲,呈現出量價齊升的現象。
一、石油供需模型
假設1:中國國內石油消費者的偏好滿足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定,即具有完全性(com-plete)、自反性(reflexive)、傳遞性(transitive)、連續性(continuity)、局部非饜足性(lo-calnonsatiation)、單調性(mononity)和凸性(convexity)。由於石油是一種正常的商品,所以根據上述偏好的假定,由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水平加總得到的石油總需求曲線是一條具有負斜率的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如圖10-1和圖10-2中的D1、D2、D3、D4、Dw1和Dw2。
假設2:半封閉條件下,中國的石油供給受制於資源枯竭和勘探開采技術的雙重約束,存在供給剛性。中國國內現已探明的石油資源,經過了50年的飽和開采後,大部分油田的油氣資源已漸進枯竭,步入開採的中後期階段,勘探開採的難度越來越大,再加之中國目前的石油開采技術尚不發達,即便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石油供給仍只能維持現有水平,石油供給缺乏彈性,不能隨國際石油價格上漲而增加,體現為一條垂直於橫軸(產量)的直線,如圖10-1中的Sf。
假設3:開放條件下,中國面臨的石油供給曲線為國際石油市場的供給曲線,是一條具有正斜率的向右上方傾斜的總供給曲線,如圖10-2中Sw所示。現已探明的國際石油資源至少可以滿足世界各國50年的需求,因而,國際石油供給尚不存在資源枯竭的硬性約束,石油產量可隨著石油價格的上升而上升。
假設4:在半封閉條件下,石油的價格是外生的,由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價格決定。
在上述4個假定的約束下,我們分別構建了半封閉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模型(圖10-1)和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模型(圖10-2)。半封閉條件下,石油的需求量和出口量由外生的價格、供給曲線以及需求曲線共同決定。開放條件下,石油價格是內生變數,價格、需求量及進出口量均由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共同決定。
圖10-1 半封閉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
圖10-2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
二、中國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擴大的經濟學解釋
改革開放後到1992年,雖然中國經濟發展的各種體制枷鎖逐漸被解除,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是此時國內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道路仍有爭論,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仍較低,資本嚴重短缺,尚未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國內的石油需求小於供給。為了贏得國家經濟發展急需的資本,中國每年都向日本等國出口大量石油來換取外匯,是典型的石油凈出口國。如圖10-1所示,在封閉條件下,國家制定石油的指令性價格P3,當國內的石油總需求曲線為D1時,國內的石油需求量是q1,石油的供給量是q3,國內的石油供應量在滿足自身需求後,尚有富裕,可供出口換匯,此時的出口量為q3-q1。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也逐年增大,表現為石油需求曲線不斷向右移動,從D1漸次移動到D2和D3,相應的石油需求量從q1增加到q2和q3。當國內需求曲線移動到D3時,供給與需求曲線的交點所決定的價格水平恰好是政府制定的價格水平P3,此時,國內石油供需達到平衡,可供出口的石油量為零。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後,平息了國內關於經濟發展思路的爭論,國民經濟開始了新一輪高速增長,工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內的石油需求曲線進一步右移至D4,在P3的價格水平下,此時的需求量應該是q4,但是受制於石油供給剛性,國內的石油供應量僅僅是q3,出現供給小於需求的情況。石油供應的緊張一方面將推動價格突破政府限價的束縛上升至P4,進而提高產品成本,誘發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將影響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中國必須進口石油,從一個石油凈出口國變為一個石油凈進口國。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步入了工業化進程,成為世界工廠,對石油的需求增速進一步加快,而國內石油供給呈現剛性,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擴大,所以新增需求只能通過從國際市場進口來滿足。
三、中國石油進口的「價升量增悖論」
中國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引致對石油需求的強勁增長,受制於國內石油供給剛性,中國被迫轉向國際市場進口石油。此時,繼續用半封閉條件下的石油供需模型(圖10-1)分析中國石油的進口已經不合適了,我們需轉向開放條件下的石油供給模型(圖10-2)。
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工業對石油的依賴性,使得石油的生產有別於普通商品。石油的供給方實際上是壟斷賣方,為了盡可能地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他們通過壟斷聯盟組織「歐佩克」來限制產量。也就是說在開放條件下,國際石油的供給價格彈性小於需求,體現在圖10-2中,就是國際石油供給曲線Sw向右上方傾斜,斜率大於國際石油需求曲線Dw1和Dw2的斜率的絕對值。
由圖10-2我們可以看出,當中國國內的石油需求曲線為D1時,相應的國際石油需求曲線為Dw1,國際石油供給曲線是Sw,二者的交點X1決定國際石油均衡價格為P1。在P1的價格水平上,由價格線P1和需求曲線D1的交點X3決定的中國國內的石油需求量為q2,而國內僅僅可以供給q1,需要從國際市場進口q2-q1的石油。由於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引致對石油需求的強勁增長,國內石油需求曲線向右移動至D2,在國際石油價格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中國國內的石油需求量為價格線P1和需求曲線D2的交點X4所對應的q5,但是由於中國國內石油需求曲線的右移推動國際石油需求曲線相應地由Dw1右移至Dw2,而國際石油供給曲線並未相應地向右移動,國際石油市場的均衡價格將從P1上升至P2,中國實際的石油需求量也從q5縮減至q4,相應的石油進口量也從q5-q1減少至q4-q1,但是與需求曲線為D1的石油進口量q2-q1相比,進口量仍然增加了q4-q2,這就出現了部分新聞媒體所謂的「價升量增悖論」。然而,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這只是非經濟學者對中國石油進口所體現出來的一種表象的不準確的描述,隱藏在這個表象背後的實質是:需求的增長超過供給的增長,進而推動價格的上漲。
進一步,造成世界石油供給增長落後於需求增長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國際石油的供給存在壟斷合謀———石油輸出國組織通過合謀限製成員國產能的擴大,以維持高價。倘若國際石油供給不存在壟斷聯盟,在石油需求強勁增長的情況下,石油的供給方也將大幅提高產能,推動世界石油供給曲線由Sw右移至Sw1,則國際石油價格的上升的幅度將很小,甚至會出現價格不變的情況,只要國際石油供給曲線右移的幅度足夠大。但是由於存在壟斷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控制石油產量,於是在國際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長時,國際石油供給量並不增加或增加較小,這就出現了擴大的需求追逐不變或少量增加的供給,推動石油價格的大幅上升,致使中國石油進口呈現出量價齊升的局面。
2. 導致石油緊缺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目前並不缺油。 十月份以來蔓延全國的「柴油荒」至今沒有緩和的跡象,而對於引發「柴油荒」的原因,無論是拉閘限電說,還是天氣說,檢修說,以及供需失衡說等等,很顯然都無法解釋在目前的情況下引發的這種史無前例的惶恐 目前沒有十足的證據證明這次油荒完全是兩大石油巨頭聯手導演的逼宮的大戲,但很顯然,一些明顯的疑問並沒有得到兩大石油巨頭的回應:其一,從供需而言,我國的柴油供需矛盾並不緊張,而且今年1到9月份產量增長明顯,為什麼出現如此巨大的缺口,柴油去了哪裡?其二,既然每年的8月份到年底,都是柴油消費的旺季,為什麼煉油企業選擇在這個時候「不約而同」地停產檢修;其三,在柴油荒在全國蔓延之時,為什麼我國在第三季度還大量出口柴油,海關的數字也顯示,今年1至1 0月 成 品 油 出 口 量 同 比 增19 .8%至2290萬噸,其中10月出口量依舊高達188萬噸,在國內出現短缺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大量出口成品油 很明顯是兩大石油壟斷巨頭在聯手製造油荒,上演逼宮大戲,試圖通過逼宮達到漲價的目的. 馬上就會解決,國家開始實行價格監控,必要時出台臨時價格管制的措施。
3. 柴油短缺的原因
近期柴油供應緊張有三個原因:
一是國際油價連創新高,最高已經升至111美元/桶;
二是國內外油價進銷倒掛,地方煉油廠加工虧損,減少了投放量;三是受調價預期影響,部分社會經營單位惜售待漲,加劇了市場供需矛盾。
柴油為什麼最近老短缺
這段時間的柴油,全國大多數的地方都已經沒有存貨了,有的甚至都無油可賣了。
柴油原始價格應該是4.7元,有的地方卻趁機借亂抬價。
前段時間,由於國家發改委的柴油價格一直沒有定下來,導致很多地方柴油加工的企業為了不冒風險,都停止了柴油的加工生產。所以才導致今天的柴油「無油荒」。
今天國家已經出面干涉了,國家已經組織調度柴油了。
最遲到下個月末,柴油價格和供給將會穩定。
國內成品油不緊張,目前的緊張是人為製造出來的。這就是國際原油降價了30%而我國的成品油遲遲不敢降價的原因,石化雙雄綁架了中國的石油供應,這就是這次降價成品油只降了0,2元的原因。一旦降價兩桶油會借口檢修和其他借口製造油荒,不降價還可以使用高價油,降了價高價油也沒有了。我們先來看看到底是哪些加油站缺柴油,哪些加油站不缺柴油呢?據多家機構調查統計,目前全國有44005家民營加油站,其中,超過一萬家的民營加油站正面臨柴油斷油問題;而相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所屬加油站一切燃料油供應正常。目前國內並不缺油在商言商,這話說的似乎也在理。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這些話,首先中石化說,"三季度燃料油緊張",真的那麼緊張嗎?我們來看看國家發改委的數據,據國家發改委上周末公布的數據顯示,1-9月,國內生產成品油1億8428萬噸,而成品油消費量為1億8043萬噸,二者之間差額385萬賀散噸。加之7月1日之後,國內成品油關稅大幅下調,促進了成品油進口,其中8月我國進口成品油341萬噸,同比增長33.2%,柴油進口增幅61%,預計9月在進口利潤高企的背景下,進口增量仍然會增大。這些數據都進一步表明,目前國內並不缺油。那為什麼中國不缺油,可民營加油站缺油呢?前兩天,國家發改委專家也給出了答案。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煒在其微博上稱:"數據表明國內並不缺油,而是中石化等企業在以壟斷排擠民營成品油分銷商。"而這一點,中石化其實早已明明白白的告訴給了我們所有人,如他們所說:"我槐數們要首先保證自己的加油站,沒有保證民營加油站的責任。"我們所有人都很清楚,石油、石化行業是一個壟斷行業,現在我國的的原油、成品油資源包括地煉資源絕大多數都是由國內幾大石油巨頭統購統銷,這些石油巨頭不僅控制著上游的石油資源開采權和煉油企業的生產加工權,同時還掌握著原油、成品油的進口權,在國內石化領域擁有絕對的市場支配地位。這是個資源為王的年代,誰掌握了資源,誰就掌握了一切。那麼國家賦予了石油巨頭壟斷的地位,石化雙雄掌握了資源,他們就有了決定一切的權利,給誰油、不給誰油,讓誰生存、讓誰毀滅。神一樣的權力。而石化雙雄依託這一神力,對民營加油站進行沖擊、進行控銷,早已不是什麼新聞,幾年來,歷次油荒,其中都有著居於壟斷地位的石化雙雄的身影。石化雙雄綁架了中國的石油供應,想結束油荒應該從破除禪明氏壟斷開始!
4. 國際油價飆升至14年新高,導致全球原油供應緊張的因素有哪些
油價上漲與國際形勢有關。
與疫情有關
因為疫情,美國經濟不景氣或下滑。所以這兩年美元超發,導致包括石油、天然氣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原油價格長期上漲。因此,美國通過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來降低通脹的想法似乎並不可行。綜合來看,原油價格的上漲,以及油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將進一步加大美國的通脹壓力。目前看來,油價短期內是不會回落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