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非洲石油是怎麼產生的
擴展閱讀
醫療救助費用怎麼結算 2025-01-18 03:44:55
翡翠怎麼看真假價格 2025-01-18 03:44:53

非洲石油是怎麼產生的

發布時間: 2024-08-20 21:15:22

① 石油是如何產生的

目前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埋藏在地下的遠古時代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可供開採的石油。微生物將地表以下的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層地底的有機物則在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分解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都位於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處,最深的油井在約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處則根本不會有石油或天然氣。

肯尼認為,淺層地表形成的低壓條件更容易產生甲烷,而不是較重的碳氫化合物。他在實驗室中將氧化鐵、卵石和水加熱至900攝氏度高溫時得到重碳氫化合物。據此他認為,穩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個大氣壓條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過,即使肯尼關於石油形成的理論只有部分正確,也可能為石油勘查工作打開一扇新的探索之門。

②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中東這個地方這么多

石油的形成,在地質學上也有不同的說法,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據美國《油氣雜志》2006年最新的數據顯示,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1804.9億噸。其中,中東地區的原油探明儲量為1012.7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在世界原油儲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東國家佔了五位,依次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的儲量為355.9億噸,居世界首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從先前的115.0億噸升至143.1億噸,躍居全球第二。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86.7億噸,居世界第三位。石油有海相沉積和陸相沉積之說,中東地區屬海相沉積。從世界范圍看,有兩個基本事實:一是大多數含油氣盆地的生油岩是海相沉積地層;二是世界上產油量多,儲量規模最大,最豐富的含油區在中東地區,石油產量、儲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儲量的70%以上,而這一地區生油岩也都是海相地層。

③ 非洲是國際油氣勘探開發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1)非洲油氣資源較為豐富,采出程度低,增產潛力大

非洲地區石油資源量約為410.6億t,約佔世界石油資源總量的8.1%;天然氣資源量約為31.0萬億m3,約佔世界天然氣資源總量的6.3%。非洲地區的油氣資源分布不均,奈及利亞、安哥拉、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和埃及5個國家約占非洲石油資源量的85%(圖6.8);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和奈及利亞天然氣資源量約占非洲總資源量的73%(圖6.9)。截至2008年底,非洲地區石油探明儲量為172億t,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4.65萬億m3。1994~2008年,非洲探明石油儲量年均增長4.9%,大大超過全球同期的平均水平(2.7%),新增儲量主要來自利比亞、奈及利亞和安哥拉。2008年,非洲地區石油產量4.88億t(圖6.10),比上年下降0.4%,天然氣產量2148億m3(圖6.11),比上年增長4.8%(表6.4)。

圖6.8 非洲地區主要資源國石油儲量變化情況

(據BP,2009)

圖6.9 非洲地區主要資源國天然氣儲量變化情況

(據BP,2009)

圖6.10 非洲地區主要資源國石油產量變化情況

(據BP,2009)

圖6.11 非洲地區主要資源國天然氣產量變化情況

(據BP,2009)

(2)非洲油氣勘探開發鑽井工作量逐年增長,油氣發現規模明顯下降

據貝克休斯統計,2001~2008年,非洲地區陸上動用鑽機數量年均增長11.6%;2008年,非洲地區共鑽勘探開發井1822口,較上年增長9.0%,共獲得111個油氣發現,與2007年持平,但獲得的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約為2007年的1/3;獲得的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約為2007年的77%(如表6.4所示)。陸上發現的油氣儲量占總發現儲量的53%,略高於海上。2009年1~9月,非洲地區共獲得51個油氣發現,平均發現儲量規模僅為322萬t油當量,明顯低於2007~2008年的水平。烏干達陸上Ngassa油田和迦納深水Tweneboa氣田是2009年非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發現,儲量分別為0.16億t和283億m3

表6.4 2008年非洲地區勘探開發數據一覽表

續表

(3)海上勘探開發活躍,是非洲吸引投資的重點領域

2008年,非洲地區海上總投資440億美元,同比增長8.9%,預計未來5年非洲海上總投資年均增長7.9%,到2013年達到643億美元。非洲地區海上油氣投資主要分布在西非海上。2004~2008年,西非海上投資占非洲海上總投資的比例高達78%。

非洲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具有重要地位。2004年以來,非洲深海原油產量由2590萬t大幅增長到2008年的1.0億t。非洲深水勘探開發投資主要分布在西非、北非和西北非海域,其中西非約佔85%。

(4)非洲地區煉油工業相對落後,深加工能力不足

非洲地區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區,但由於歷史原因,煉油工業相對落後。截止2008年,非洲地區共有45座煉油廠,佔全球的6.9%;煉能1.64億t/年,僅佔全球煉能的3.8%。

在54個非洲國家中,21個國家擁有煉油廠。埃及、奈及利亞、南非、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5國的煉油能力合計占非洲的77.6%。埃及是煉油能力最強的國家,擁有9座煉油廠,煉油能力3630萬/t年,居非洲地區首位。南非擁有4家煉油廠,煉油能力2425萬/t年,具有世界先進的煉油技術。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煉油能力分別達到2525萬/t年、2250萬t/年和1890萬/t年,但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煉廠規模較小、加工能力落後和設備老化等問題。

非洲地區煉油行業深加工能力不足。煉廠的催化裂化能力僅占煉油總能力的6.2%,催化重整能力占煉油總能力的13.8%,加氫處理能力占煉油總能力的25%。

非洲地區汽油、餾分油不能自給,其餘略有盈餘。非洲地區生產的石腦油、航煤、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略有盈餘,但汽油和餾分油尚不能自給。2007年非洲的汽油和餾分油進口數量大幅增長,其中汽油由2006年的9萬桶/日增至19萬桶/日,餾分油由7萬桶/日增至16萬桶/日。2008年這兩種油品進口數量與2007年大致持平(圖6.12)。

圖6.12 2006~2010年非洲地區成品油供需狀況

(據CERA,2009)

④ 闈炴床鏈夌煶娌瑰悧

鏈夈
鏍規嵁鏌ヨ涓鍥界煶娌規姤緗戞樉紺猴紝闈炴床鎷ユ湁澶ч噺娌規皵璧勬簮銆傛牴鎹鍥介檯鑳芥簮緗詫紙IEA錛夌殑鏁版嵁錛2021騫達紝闈炴床鎺㈡槑鐭蟲補鍌ㄩ噺涓1257浜挎《錛岀害鍗犱笘鐣屾婚噺鐨7.6%錛涢潪媧叉帰鏄庡ぉ鐒舵皵鍌ㄩ噺杈14.6涓囦嚎絝嬫柟綾籌紝綰﹀崰涓栫晫鎬婚噺鐨7.8%銆2021騫撮潪媧插湴鍖虹煶娌規諱駭閲忎負3.45浜垮惃錛屽崰鍏ㄧ悆鐭蟲補鎬諱駭閲忕殑7.8%錛涘ぉ鐒舵皵鎬諱駭閲忎負2575浜跨珛鏂圭背錛屽崰鍏ㄧ悆澶╃劧姘旀諱駭閲忕殑6.4%銆2021騫達紝闈炴床澶╃劧姘斿嚭鍙i噺杈1040浜跨珛鏂圭背錛屽崰涓栫晫鎬婚噺鐨8%銆傛牴鎹闈炴床鑳芥簮鍟嗕細銆2023騫撮潪媧茶兘婧愮姸鍐電涓瀛e害鎶ュ憡銆嬶紝2023騫撮潪媧插ぉ鐒舵皵浜ч噺棰勮¤揪2680浜跨珛鏂圭背銆
鐭蟲補鏄鎸囨皵鎬併佹恫鎬佸拰鍥烘佺殑鐑冪被娣峰悎鐗╋紝鍏鋒湁澶╃劧鐨勪駭鐘躲傜煶娌瑰張鍒嗕負鍘熸補銆佸ぉ鐒舵皵銆佸ぉ鐒舵皵娑插強澶╃劧鐒︽補絳夊艦寮忥紝浣嗕範鎯涓婁粛灝嗏滅煶娌光濅綔涓衡滃師娌光濈殑瀹氫箟鐢ㄣ

⑤ 煤炭和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1、煤炭是千百萬年來植物的枝葉和根莖,在地面上堆積而成的一層極厚的黑色的腐植質,由於地殼的變動不斷地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並在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積岩,這就是煤炭的形成過程。

(5)非洲石油是怎麼產生的擴展閱讀:

煤炭和石油的用途:

一、煤炭的用途十分廣泛,可以根據其使用目的總結為三大主要用途:動力煤、煉焦煤、煤化工用煤,主要包括氣化用煤,低溫干餾用煤,加氫液化用煤等。

二、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⑥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6)非洲石油是怎麼產生的擴展閱讀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

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⑦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問題一: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3000種以上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種左右的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成為天然氣。煤礦與石油的成因很類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岩石即稱為「石油源岩」。埋沒於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熱和壓力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多種化學反應之後就產生石油,而石油積存於岩石間隙之間便形成油田。
地殼變動而石油生成
我們最近逐漸了解地球內部的變化與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描述此種關系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內部的狀況。
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400公里,覆蓋地球表面的地殼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達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則是由金屬形成的「地核」,並以大約5100公里深處分界,分為「外核」與「內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態金屬鐵組成,內核則主要是固態鐵。 地球表面鋪滿堅硬的「板 塊」,厚度約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噴出的「洋脊」產生的,』在 緩緩移動到「海溝」後就沉降於 另一板塊下方。 80年代後期,人們學會捕捉地震波傳遞到地球內部時的立體圖,於是發現令人驚訝的地慢活動狀況。高溫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級卷流」由地底湧上後,以蘑菇形態分別存在於夏威夷和非洲大陸正下方。此外,低溫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則以水滴形態占據亞洲大陸及南美洲大陸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們現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內部落熱對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級卷注移動的形態而形成的。此種運動不僅影響板塊運動,似乎也對整個地球的地質和環境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超級卷流是石油製造者?
現在全球生產的石沒之中,有60%是產生了恐龍稱霸地球時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頁岩」則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頁岩主要是由未經氧化的藻類等浮游植物遺骸堆積而成。由此可知當時必須有可讓浮游植物繁殖又不會產生氧化的缺氧環境條件,大量的黑色頁岩才會形成。
最近發現,石油源岩在此時代的形成似乎與超級卷流運動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湧出的地幔物質所形成的洋脊體積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較低的陸地變成淺海,而淺海則具有可當石油原料的藻類等浮游植物極易繁殖的環境。
淺海地區的藻類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現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現象,周圍的細菌為分解其殘骸而消耗氧氣,於是出現了缺氧環境。
地球溫暖化也會改變深層海水的流動狀況,由於高緯度地區與低緯度地區海水的溫度高低不同,較低溫但含有豐富氧氣的高緯度地區深層海水會流向低緯度地區海洋。但地球溫暖化的現象減少。氧氣較少的海域因而擴大,無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漸堆積,所留下的大量有機物則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變了石油的性質
由於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遺骸,因此調查石油的性質便可以得知古老時期的生物演化過程和地球環境歷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過程。生命是於38億年前誕生,並逐漸地進行演化,到了距今5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時期,爆發性的演化才開始,大約4億4500萬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陸地。
4億4000萬年至4億年前時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當時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氫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齒類植物在此時期繁瑣盛於海岸近處,因此以陸上植物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現了。
2億9000萬年前,廣大的陸地普遍出現由裸子植物組成的森林,並到處形成被沼澤地包圍的湖沼,......>>

問題二:石油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煤主要是由於森林長期被埋在地下形成的;石油、天然氣主要是由於動物屍體長期被埋在地下,經過化學變化形成的。
石油到底是怎樣產生的
美國休斯頓一家石油勘探公司提出一個新理論:所有的石油都是從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並非通常認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動物或者植物等有機體在壓力和熱的作用下分解轉化而成。這一觀點得到3位俄羅斯同行的贊同,但相關論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一發表,便引起廣泛爭議。
該公司負責人肯尼認為,從岩層斷裂處釋放出 的地熱,使埋藏於地底100公里深處的碳化無機物和水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了碳氫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而且現在還有大量的礦點未被發掘。
石油地理學家已經部分接受了這一觀點。美國地理調查部門的麥克・盧萬表示,有一部分石油來自無機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對於肯尼提出的「石油不可能由淺層岩石中的有機物形成」這一論斷,他則堅決反對。新澤西州礦產及礦產資源部的布雷恩・布里斯特認為,肯尼的觀點是對有機化學理論以及幾十年來在石油地理化學領域所進行的研究的蔑視。
目前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埋藏在地下的遠古時代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可供開採的石油。微生物將地表以下的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層地底的有機物則在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分解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都位於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處,最深的油井在約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處則根本不會有石油或天然氣。
肯尼認為,淺層地表形成的低壓條件更容易產生甲烷,而不是較重的碳氫化合物。他在實驗室中將氧化鐵、卵石和水加熱至900攝氏度高溫時得到重碳氫化合物。據此他認為,穩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個大氣壓條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過,即使肯尼關於石油形成的理論只有部分正確,也可能為石油勘查工作打開一扇新的探索之門。

問題三: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1、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主要是動物)的遺體;
2、海洋(不是河流和湖泊)。
形成的過程是這樣:
遺體進入海洋,因海洋含有大量的鹽份,保證了遺體不會馬上被細菌分解,大量地被保存下來,讓遺體得以沉入海底,又因海底的低溫進一步延長了遺體被保存的時間.就是這個時間讓遺體得以積累,並得以被泥沙覆蓋,被海水(鹽水)浸泡過的遺體,又被泥沙或者岩石覆蓋起來,後來在地熱的作用下,時間長了,就成了石油.
有一個簡單的關於石油形成的實驗,人人都可以做:買一個陶罐(比作海床),罐里灌上加入足夠鹽的水(比作海水),再買幾枚鴨蛋(比作遺體,殼要完好,比作泥沙)放入鹽水中,大約2個月後(比作時間),取出來,煮熟(比作地熱),然後再用刀切開(比作石油開采),你就會發現蛋裡面有油(石油)。

問題四:石油是怎麼來的?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問題五: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問題六: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 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 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1/3。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
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嗎?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通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到各家各戶。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 既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在整個的石油系統中分工也是比較細的:物探 專門負責利用各種物探設備並結合地質資料在可能含油氣的區域內確定油氣層的位置;鑽井 利用鑽井的機械設備在含油氣的區域鑽探出一口石油井並錄取該地區的地質資料;井下作業 利用井下作業設備在地面向井內下入各種井下工具或生產管柱以錄取該井的各項生產資料,或使該井正常產出原油或天然氣並負責日後石油井的維護作業;採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產過程中錄取石油井的各項生產資料並對石井的生產設備進行日常維護;集輸 負責原油的對外輸送工作;煉油 將輸送到煉油廠的原油按要求煉制出不同的石油產品如汽油、柴油......>>

問題七:石油是什麼形成的?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 既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問題八: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的條件是什麼 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油氣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沉積有機質,還需要適當的溫度、時間、細菌、催化劑等物理和化學及生物化學條件。其中,溫度和時間是油氣形成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因素。

問題九:石油和天然氣是怎麼形成的 石油的形成:
石油是古代生物遺骸,堆積在湖裡、海里,或是陸地上,經高溫、高壓的作用,由復雜的生物及化學作用轉化而成的。
天然氣的形成:
分散的沉積有機質或可燃有機礦產(油、煤和油頁岩),在其成岩成熟過程中,由微生物降解和耿解作用形成的以烴氣為主的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