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國買蘇聯石油多少年
擴展閱讀
中石油油卡什麼樣的 2024-11-26 01:40:29
鉑金4到鑽石多少局 2024-11-26 01:39:01

中國買蘇聯石油多少年

發布時間: 2024-08-22 03:09:53

A. 中國跟俄羅斯那麼近,為什麼不全部原油依靠俄羅斯進口,反而還要遠赴重洋到中東輸入石油

因為人家俄羅斯也不傻,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不會讓你中國控制俄羅斯的出口市場的。所以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要出口歐洲、出口日本韓國,不可能全賣給中國的。

當年中國修築「安大線」,希望把西伯利亞的安加爾斯克油田的油全運輸到中國,人家俄羅斯寧願繞遠路,也要優先鋪設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的石油管線(安納線)——因為安納線的石油不僅可以出口中國,還可以出口日本和韓國。

可以看看安納線比安大線繞了多遠——但是俄羅斯寧願多繞路,也不願意只修安大線——就是對中國不信任,更不願意把石油全賣給中國。

當然,這裡面還有日本鬼子在搗鬼,日本人願意把修安納線的錢全出了,也絕不願意俄羅斯修安大線。

所以,你想完全依靠俄羅斯市場來解決能源問題,實在是太一廂情願了。

B. 曾經的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蘇聯,是如何被瓦解

說起沙特這個國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個石油富國。說的沒錯,沙特確實是世界聞名的石油富國。但這僅僅是幾十年的歷史而已,有人說過一句話「如果西亞各國沒有石油,那和非洲也沒什麼區別。」這句話雖然偏頗,但也基本就是這樣。很多人不知道,蘇聯曾經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同樣是出口石油,為何蘇聯始終玩不過沙特。

一、石油資源大規模使用於一戰,當時沙特各國沒有優勢

其實石油這個東西,古人們很早之前就發現了,只是感覺當時沒用而已。例如宋朝的沈括就曾經發現了石油,可是當時的大宋王朝一點也不需要石油。西方各國也差不多,雖然西方各國探險家也曾發現石油。但是在以煤炭為主要資源的時代,石油的地位很低。直到內燃機的出現,石油才開始成為主要資源。不過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在石油尚未大規模推廣之前。沙特等國家雖然儲藏著大量的石油資源,但這些國家的生活水平當真不比非洲強多少。在一戰的過程中,大量新式武器出現,例如戰機、坦克等等。這些武器通常都以內燃機為驅動,在這樣的情況下,石油的地位開始上升。沙特等石油國的石油基本上抖儲藏在地表很淺的位置,所以開采難度並不大。

在一戰結束以後,蘇聯開始出現。起初蘇聯的石油重心並不在西伯利亞,而是在巴庫地區,當時西伯利亞還沒有發現石油。在二戰的過程中,各國對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大,進而確定了西亞各石油國的地位。西亞各個石油國的石油畢竟都在淺層,開采難度都很小。在二戰結束以後,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來臨,西方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量急速上漲。當時的蘇聯雖然並不缺石油,但也無力對外出口。在50、60年代,西亞各個石油國依靠石油收入,基本上都是土豪國家。變數出現在1973年,就在這一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由於同為阿拉伯國家,海灣石油國為了抗議西方各國援助以色列,決定以石油為武器反擊。海灣各國一方面大幅度降低石油產量,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就在此時,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超級油田。

二、蘇聯石油曾經非常暢通,但是價格始終不如沙特

海灣各國降低了石油的產量,但是西方各國對石油的需求不可能急速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方各國必須尋找新的石油供應國。很不幸,它們只能去買蘇聯的石油。蘇聯依靠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逐步成為了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依靠充足的石油收入,蘇聯開始與美國全面爭霸,而且處於戰略攻勢。其實蘇聯也並不是沒有問題,蘇聯的糧食一直歉收,蘇聯需要拿出一部分賣石油的錢,轉手去買美國的糧食。請注意,蘇聯石油都在地表深層,開采成本比較高。但在高油價的驅動下,這一切都不是問題。從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中期,國際油價一直居高不下。在這一段時間里,蘇聯的國力達到了鼎盛。但是月滿則虧,進入80年代中期後,國際油價開始瘋狂的回落。

由於壓制了石油產量,沙特等石油國的日子也不好過,沙特甚至背負了300多億美元的債務。在80年代中期,沙特與美國達成了一系列協定。由於已經談攏了一切,沙特等石油國開始大幅度提高石油產量。國際油價在1年之內,從每桶80多美元下降到了每桶20多美元。沙特等石油國的石油開采成本低,價格低沒有關系,可是蘇聯石油的開采成本太高,石油價格下跌,這嚴重擠壓了石油帶來的利潤。到了1987年,蘇聯的石油出口甚至出現了賠本的情況。蘇聯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53%,軍費開支卻是美國的兩倍以上。長期的高額軍費給蘇聯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失去了石油收入作為支撐。

在漫長的時間里,蘇聯過度依賴重工、軍工的嚴重畸形經濟結構,早已為其發展種下了不良的種子。在國際油價下跌的大背景下,蘇聯人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危機,以至於輕而易舉地被一次油價大跌擊倒,這背後也潛藏著長期以來的執政失誤。

對原油,銅,天然氣等貴金屬投資有興趣卻無從下手或者已經在接觸卻並不理想的朋友,添加麗莎品金微信:473562950,獲取每日投資獲利資訊。行情走勢分析,交易策略指導。

C. 二戰時期,中國的石油來源在哪裡

當時世界普遍認為中國是個貧油國,所以中國的石油大都是外國進口的,主要是靠美國的軍事援助。運入路徑基本上由於日本的 封鎖都是從大西南運進來的,開始是有滇緬公路後來日本佔領緬甸後有一段時間是靠駝峰航線。後來打通滇緬公路後又改為經滇緬公路了。

D. 09年,中國用250億美元「救」了俄羅斯,自此打開能源合作新局面

對於老股民來說,2007年股票熊市可謂是記憶深刻,從那一年開始,股市遭到重創,股票暴跌,無數人破產。起因就是2007年美國乃至全球遭受到了「百年一遇」的巨大金融危機,從房地產到信貸,再從銀行到金融,美元主導的市場帶來的巨大沖擊導致了全球金融市場乃至實體經濟的崩潰。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體,經濟危機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其中,那次的經濟危機對俄羅斯打擊最為嚴重。

對於美國經濟危機,俄羅斯的一些專家從一開始對於此事帶來的影響是 過於樂觀 的,他們認為俄羅斯所依賴的實體經濟是十分穩定的,不會被金融危機所擊倒。

的確,俄羅斯土地遼闊,國庫充盈,是世界第三大外匯儲備國,同時石油天然氣這種所有國家都十分需要的天然資源儲備豐富,似乎無須擔心經濟危機的事情。所以從一開始, 俄羅斯甚至可以看作是經濟危機的「避風港」, 金融狀況一度積極發展,俄羅斯的股市持續增長,似乎並不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

然而事情的發展急轉直下。

2008年8月,俄羅斯證券市場就開始出現下跌的趨勢。9月16日,一日之間,俄羅斯股票大跌,俄羅斯交易指數(RTS)下跌11.47%,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指數(MICEX)下跌17.75%。到了第二天,9月17日,股市再次暴跌,RTS指數下跌超過9%,MICEX指數更是大跌15%, 兩家交易所被迫停牌 ,防止股市進一步下挫。

20天之後, 「黑色星期一」再次上演,股市又一次大跌,交易所又一次被迫停牌。 同時,俄羅斯政府為了挽救低迷的股市多次向銀行系統注資,然而投進去的錢就像是水滴遇到了火焰,快速蒸發,阻止不了總體上持續下跌的股票。

RTS指數一度從2008年5月中旬的最高點2478.87回落到10月31日盤中最低點758.71,短短5個月跌幅高達69.39%。

俄羅斯的經濟政策缺陷導致的巨大隱患被徹底爆發。

因為歐美市場的銀行利率比較低, 所以很多國外的投資者都會把錢存到俄羅斯銀行里,這讓俄羅斯銀行的外債逐年增加 ,在這個背景下,俄羅斯也被稱為「世界經濟的安全島」。然而等到了金融危機爆發,「安全島」並不安全,很多國外投資者抽資出逃,把自己以前存的錢取出來,這樣持續的 資金外逃,後果就是俄羅斯銀行面臨破產。

要知道,銀行的資金從來都不是固定的,它要靠資金的流動性來獲得收益, 只出不進,銀行最終會有沒錢的那一天,對它的客戶無錢可付。

俄羅斯銀行在2008年面臨的這個問題,讓大量資金外逃的同時,沒能有新的資金進來,因為整個國際金融市場的資金就是嚴重短缺的,此時沒有人想要存錢,也就不會有貸款給銀行,與此同時以前的貸款又面臨賠償問題,這樣讓俄羅斯銀行根本支持不下去。

另外,因為銀行的流動性危機, 俄羅斯本國居民也開始大量從銀行里取出錢財,短短幾個月俄羅斯銀行流失千億盧布存款。

為了自家的銀行能夠支撐下去,俄羅斯政府倒是積極地在進行拯救, 不僅政府用國庫儲備多次注資,注資金額達11萬億盧布。

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同時召開緊急經濟會議,幫助銀行獲得了巨額信貸,據估計, 銀行從國家的反危機資金中獲得了84%。 然而救下的大部分還都是儲蓄銀行、外貿銀行、天然氣銀行等大型國有銀行, 其他中小銀行還是擺脫不了破產、並購的命運。

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就像多米諾骨牌,俄羅斯國內的經濟一個接一個受到影響。

首先就是,銀行帶來的問題直接影響了 盧布的貶值 ,資金外逃,俄羅斯的外匯儲備迅速減少,新的外資進入緩慢,盧布持續貶值。同時,俄羅斯經濟過於依靠能源出口,盧布的價值與能源價格息息相關。

然而此時國際油價持續性下跌,油價愈加下跌,盧布就愈加貶值, 惡性循環讓俄羅斯經濟是雪上加霜,狀況不容樂觀。

金融危機的擴散同時影響到了實體經濟,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減少, 俄羅斯的油氣公司紛紛面臨破產危機 ,公司經營資金短缺。不僅俄羅斯銀行需要錢,這些公司同時也需要大筆資金來維持穩定。2008年,俄羅斯4家天然氣巨頭致信時任普京總理, 要求俄羅斯政府撥款償還所欠的外債800億美元。

除了油氣公司之外,俄羅斯的 建築企業,不動產價格, 汽車 製造業,冶金公司,零售企業都出現了大量的資金短缺,失業人數暴增, 國內消費需求下降,俄羅斯面臨巨額償債,一切在都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2009年,一切發生了轉機。

俄羅斯其實是不止一次發生過金融危機了,早在1991年和1998年就發生過兩次金融危機,所以即使面臨如此困境,俄羅斯政府也是有過去的一些經驗去應對的。

此次金融危機雖然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場打擊,但同時也是一次俄羅斯改變的機會。西方資本早就對俄羅斯優厚的天然資源眼紅,他們也想要分一杯羹,俄羅斯面臨經濟危機恰好是他們想要看到的,他們想要 蠶食掉俄羅斯的能源企業。

此時,俄羅斯做了一個重要的政治決定, 向東看,是時候與接鄰的東方大國——中國,合作了。

俄羅斯早就開始計劃 「遠東開發計劃」 了,而這次盧布貶值反而會讓俄羅斯加快融入 「亞太經濟圈」 。同時,俄羅斯與中國合作,也可以讓俄羅斯避免過於依賴西方市場,緩解自身的壓力, 在政治上達到制衡的目的。

對於中國來說,俄羅斯的經濟有問題自然也會影響到自身,俄羅斯經濟狀況不好,中國對於俄羅斯的出口貿易等也會受到沖擊,所以幫助俄羅斯盡快回復自身經濟,也對中國有利。

所以與其說當時是中國向俄羅斯「輸血」拯救了俄羅斯,不如說是趁此機會 雙方達到了互利合作

中國的經濟一直在高速發展,對於能源的需求是與日俱增的,同時因為中國的眾多人口,中國一直是 能源消費大國 進口大國 ,而這次經濟危機恰好是 中國大舉進入俄羅斯市場的有效時機 。並且俄羅斯的油氣勘探開發 歷史 悠久,也擁有豐富的資源儲量,他們的技術和能源都是中國所需要的,這次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雖然以前俄羅斯與中國也是擁有多次在石油上的貿易,並且貿易量也是與日俱增的,但大多都 是現貨交易 ,中國購買俄羅斯開採好的石油,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可以長期合作的規模。

就這樣,2009年2月17日,中國與俄羅斯正式簽訂著名的 「貸款換石油」 協議,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總計 25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 ,固定6%的利率,而俄羅斯則用石油換貸款,從2011-2030年按照每年1500萬噸的規模向中國通過管段供給石油。

就這樣, 「貿易油」變成了「合同油」 。

2009年9月23日,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中國簽署了《俄羅斯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合作規劃綱要》。再一次加強了 能源協作戰略 的互惠互利。

同時, 2009年10月中俄成立第一家合資石油天然氣公司,象徵著中俄對於能源領域的合作更為緊密。

「貸款換石油」中的250億看似很少,畢竟俄羅斯政府此前為了拯救自家銀行、企業,注資就遠遠大於這個數字, 但是卻給了西方資本家一個信號,不僅僅是西方有錢款儲備,東方也一樣。 如果西方資本家不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停手,讓彼此之間能夠 相互制衡 ,那麼俄羅斯與東亞聯手對抗,最後的結果就是 兩敗俱傷 。對於國家目前這個情況,俄羅斯並不會被搞垮。

最終,俄羅斯度過了這次金融危機,並且中國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仍然在繼續,並逐步形成了 中國與中亞—俄羅斯國際能源合作的模式 ,直到現在,中國已經建立起了 「一帶一路」 的貿易發展模式,更好的應對油氣、礦產資源對外進口依賴度過高的問題。

隨著歐亞地區的緊密合作,有朝一日,「超級霸權」的國家也許不會存在,而 世界格局將會是多極化的 ,都擁有自主話語權的。

俄羅斯與中國的這一次合作,不僅改善了俄羅斯本國的經濟環境,長遠看, 更是俄羅斯在政治上對歐盟美國的一種牽制。

說起油氣資源的合作問題,能源消費國與東道國的各種博弈中,不得不說各國都在爭奪的一個重要地區—— 中亞

中亞地區作為歐洲、亞洲和中東的中間地帶自然是具有其獨特的地位,特別是蘇聯解體後,中亞成為權力真空地帶,在大國博弈中主要形成了俄羅斯、美國和中國的相互競爭角力的政治格局。

俄羅斯一直都是中亞地區能源政治格局最核心的力量,中亞天然氣管道和穿越裏海的天然氣管道等 歐洲能源走廊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均在俄羅斯的掌握之中 , 但是這種掌握自然不是美國想要看到的。

多年以來, 美國一直在利用資金優勢打入中亞的能源圈,讓中亞成為其自己的能源供應基地,打破俄羅斯對於中亞能源的壟斷。 同時,美國還從政治軍事等方面介入中亞事務,分別在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建立了 軍事基地 ,還憑借資金技術等優勢獲得了 多個中亞油田的勘探和開采權

中國經濟發達之後,也在與中亞國家積極建設天然氣管道和原油管道,並 成功打破了之前中亞各國對與俄羅斯和美國的依賴, 讓中亞各國在大國平衡這一外交政策發揮到極致,更是在提升中國自身在國際上能源政治中的地位。

所以俄羅斯與中國的合作,也是 能源政治中博弈的結果

2009年,俄羅斯調整了能源出口的戰略方向,能源戰略開始向東亞蔓延。由於地理原因,亞太地區的石油煤炭產量有限,很大一部分都要依靠進口,所以整個亞太市場對於石油的需求量是十分龐大的。

其中, 作為人口超級大國的中國,自然是對油氣能源的需求量巨大,有著巨大的貿易空間。

俄羅斯與中國「貸款協議」的成功,讓中國看到了另外一種關於中亞各國的能源合作的方式, 2009年,中國繼與俄羅斯簽訂「貸款協議」之後由又與哈薩克,土庫曼等國家簽訂了 「貸款協議」 ,建立起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中國與中亞各國的能源合作逐漸形成多元化, 從一開始單純的油氣貿易到後來的勘探開發、管道運輸、煉油和油氣銷售 等上中下游各個領域。

不僅如此,中國還發展出了 多種能源合作的新模式。

首先就是 「貸款換資源」模式 ,這種貿易模式確定了未來的油氣資源的供應,對於中國本身的油氣需求來說,是一種保障。

對於能源供應國俄羅斯和中亞各國來說,能夠緩解資金壓力,是雙贏的局面。但是由於簽訂的時候本質上還是「空頭支票」,從本質上並沒有實際控制到油氣資源,還是具有不確定性,而且價格也是沒有辦法做到最優的。

繼「貸款換資源」之後,中國又與俄羅斯發展出了 「雙向合作」模式, 成立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中俄能源資本開始合作。 中國能夠學習俄羅斯的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同時也能讓中國在俄羅斯境內的勘探開發合作打下基礎,對於兩國的能源政治來說,未來前景光明。

還有 , 與國家石油公司聯合經營模式 , 此模式的背景就是因為西方國際石油巨頭已經在中亞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合作基礎,同時中亞地區因為政治、戰爭、宗教等因素也是極其不穩定的。中國在中亞各國的石油勘探開發雖然相對穩定,但同時是有隱患的。 如果中國與中亞各國還有俄羅斯的石油公司直接組成戰略聯盟,就能夠規避風險,進行有效的合作。

最後就是「油氣-經貿」合作模式, 也就是 「一帶一路」。

現如今,中國已經深入發展了 「一帶一路」 ,這不僅僅是在能源方面可持續發展。中國與各國的合作,在其他方面,比如鐵路、公路、航空、電網等互通網路,讓資金貿易有了顯著發展,同時中國也因為其消費大國的身份,在「一帶一路」中有更多的話語權, 保證了能源供應的穩定與持續。

E. 中國小伙在俄羅斯加油,花170元加76升,為何當地油價如此便宜

花170塊錢就可以在俄羅斯買到76升92號汽油,相當於每升的價格為2.35元人民幣。其實俄羅斯的油價之所以這么便宜,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是主要的石油出產國,另外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所以這里的物價水準非常低。我們探討一個物品的價格往往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判斷,同時也要考慮到該產品的地理特性。

第三,為什麼俄羅斯的石油價格不上漲?

因為受到石油供給的影響,國際油價已經達到了100美元一桶。但是對於俄羅斯來說卻並不會造成這樣的影響,因為他們的石油現在出口非常的困難。絕大多數石油都要在國內完成內銷,所以他們才需要把價格降低,從而刺激消費。這也導致了非常奇葩的一個局面,那就國際油價一路飛漲,但是俄羅斯國內的油價卻一路下跌。但是隨著國際封鎖結束,俄羅斯的石油還是會成為一個熱門的出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