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中國石油股票為什麼漲
是利好。因為我國的油價實行管制,國際油價漲,我們肯定跟著漲,要是跌,我們偏不不跌,看你咋辦,有種你不加油,中石油和中石化低價從國際上進口原油,然後以一個較高的價格賣出,他們可以賺更多的錢買茅台
㈡ 為什麼基金大漲而持倉股票是大跌 今天國際原油基金為什麼大漲 如果繼續持有會不會大跌
股票和部分基金的性質略有不同,比如貨幣基金和債權基金,避險功能更強於股票,但股票型基金就和股票運行規律很像近了,因為它的投資主體就是股票,股票跌了,它如何能保證漲呢?原油基金上漲的原因很簡單,中東地區又出了新的戰事,葉門胡塞武裝襲擊了沙特的油田和油庫,世界原油市場自然要跟著動盪,一方面擔心沙特產油量下降,另一方面擔心伊朗會有新的舉動(扣押了阿聯酋的郵輪),還擔心美國發起對伊朗的軍事打擊,這些事但凡發生一起,就會讓油價繼續下跌,這就是原油市場供應減少的逾期造成油價上漲,和其它行業受原油上漲、成本增加的原因。
㈢ 為什麼國際油價已經回升,但是國內原油基金的價格依然在跌
首先國內的原油基金持倉哪一種原油,美油、布油各持倉多少,基金持倉裡面是否還有其他的投資品種,這些對最終的基金凈值都產生影響。
另外即使一隻基金是跟蹤國際油價,但是它可能跟蹤的並不好,偏差太大了,就造成國際油價漲,它可能漲不了多少,國際油價跌,它可能跌的更多。
㈣ 為什麼國際油價下跌,中國油價上漲
我國油價的機制與國際油價存在聯動關系,但不是完全聯動的。其一,根據近期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內油價會隨之變動。其二,根據國際形式比如近期全球是由供需緊張以及近期的俄烏局勢也是影響國際油價最大不確定因素。
按照《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規定,國內汽油、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情況,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每次價格如何調整主要看調價前10個工作日國際油價平均值與再之前10個工作日平均值的比較情況,不是簡單由調價前幾天國際油價變動決定。
近期國內成品油調價周期內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沖高回落。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預計,短期內供需兩方面因素都將對國際油價產生影響,而俄烏局勢仍是影響國際油價的最大不確定因素。綜合來看,後期國際油價將以震盪運行為主,如果俄烏達成停戰協議,國際油價仍有較大幅度的下跌空間。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今年以來,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偏緊,地緣政治事件頻發,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以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為例,2月23日為每桶96.8美元,比年初上漲22.6%。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後,國際油價快速沖高,3月7日盤中一度超過每桶139美元,創13年來新高,此後又震盪回落,目前已降至每桶100美元左右,仍高於俄烏沖突爆發前水平。
如果國際油價繼續上漲,國內成品油價格如何調整?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當國際油價繼續上漲,但不超過每桶13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如高於每桶130美元,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規定,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採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油、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㈤ 原油價格漲幅與什麼有關
上半年受環保及相關行業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柴油需求不容樂觀。進入7月下旬,北方高溫天氣、南方台風多雨天氣拖累,柴油價格上漲受到一定限制,介於原料成本高企,以及部分政策的連帶支撐,價格較歷史同期偏高。
圖1、2016-2018年柴油批發價格走勢圖
數據來源:隆眾資訊
7月份,我國進口新加坡柴油平均每噸虧損13.83元,較2018年6月份虧損下降56.7元/噸,我國華南口岸柴油出口至新加坡平均每噸虧損287.58元,較2018年6月份虧損增加13.5元/噸。
進口方面,新加坡柴油價格上調,而國內柴油價格同步上漲,使得進口利潤虧損收窄。出口方面,國內柴油批發價格上漲,而新加坡地區柴油價格同步上調,使出口收入虧損增加。
整體來看,國內資源過剩問題依舊突出,主要表現為煉油產能仍在擴張,而新能源等替代能源的上馬,導致柴油需求增長呈繼續放緩的趨勢。
㈥ 石油價格上漲原因分析
今年以來油氣價格上漲主要原因 原油價格上漲主要因素: 1、上游資本開支減少,傳統油氣田的自然衰減。 2、OPEC+對於油價的控制力度增強,通過產量調節來控制油價。 3、美國頁岩的資本開支克制,利潤好轉,用以降低資產負債率。
歐佩克+持續減產
2020年春季,在油價暴跌的背景下,歐佩克+採取了干預措施,通過削減產量來支撐市場。雖然在當前油價已大幅反彈的背景下,市場人士預期歐佩克將就取消部分減產舉措達成協議。但在2021年3月4日召開的會議上,歐佩克+同意多數成員將減產延長至4月,允許部分成員小幅增產,其中俄羅斯獲准在4月增產13萬桶/日,哈薩克獲准增產2萬桶/日,以滿足它們的國內需求。
歐佩克+將減產協議順延至4月的舉動使商家感到意外,因為此前部分商家預計,歐佩克+可能放鬆減產措施。此外,歐佩克「領頭羊」沙特表示,將延長100萬桶/日的自願額外減產。受此消息影響,國際油價再次大幅上漲,3月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結算價上漲2.26美元,至每桶66.09美元,漲幅為3.5%,是2019年4月以來近月合約的最高結算價;倫敦洲際交易所(ICE)5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上漲2.62美元,至每桶69.36美元,漲幅為3.9%,是2019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投資者退居其次
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到目前為止,支撐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供需關系,而不是投機交易。目前基金經理在WTI原油期貨和期權合約中持有的看漲頭寸和看跌頭寸之比低於2018年油價上漲時的水平。這表明,投資者並沒有主導市場。
但如果基金經理湧入石油市場,押注經濟活動將重啟,這種情況可能改變。
供應缺口大幅增加
受歐佩克+和其他產油國的減產影響,疫情開始時激增的石油庫存已出現萎縮。由於擔心新一輪封鎖舉措會破壞市場再平衡的努力,沙特2021年1月宣布額外減產。
分析師稱,得克薩斯州2021年2月出現的極寒天氣曾一度使美國失去近一半的原油產量,這也將有助於消耗全球原油供應。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馬基恩·拉茨表示,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超過日產量280萬桶/日。今年一季度石油市場的供應缺口或將是2000年以來最大的。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傑弗里·柯里表示,「石油市場正處於供應短缺狀態,這正是庫存大幅下降的原因。同時,由於3月7日沙特石油設施遇襲導致國際油價短暫站上70美元/桶,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三季度會達到每桶80美元。
市場搶購現貨原油
對原油產量和需求進行實時衡量很難,但不同日期交付的油價之間的關系表明,買家正在爭搶原油。交易商願意支付較高溢價來持有原油現貨,而不是一年後才獲得原油,這與去年春季時現貨原油價格下挫、與期貨價格相比有大幅折扣的情況截然不同。
石油交易商托克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薩阿德·拉希姆表示,「這表明市場極度渴望獲得原油,以至於需要動用原油庫存。雖然原油市場還未完全恢復,但絕對正在復甦」。
需求在恢復
中國和印度的石油需求已恢復,美國和歐洲的石油需求也在好轉。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估計,2021年1月美國人日均消耗1860萬桶汽油和其他燃料。這與去年4月的消耗水平相比增加了26%,不過與去年1月的消耗水平相比仍低了7%。
預測油價進一步上漲是基於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有序進行和財政刺激措施將使美國和歐洲的經濟活動重新活躍起來的假設。拉希姆表示,「復活節之後,人們將開始旅行並恢復出行」。
挪威能源咨詢公司Rystad負責石油市場的副總裁保拉對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期則更謹慎。根據公路和航空流量等數據,她預計,原油需求要到2022年底才可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頁岩油供應出現問題
產油國每日閑置數百萬桶原油產能,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如果產油國重啟這些產能,油價能否承壓?分析師預計,今年歐佩克+會逐步增加產量。
但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短期內美國石油產量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約1300萬桶/日的水平。在股東和債權人要求優先考慮現金流的壓力下,面對油價上漲,石油公司並未急於增產。在美國頁岩油產業這種「新紀律」的約束下,鑽機數量尚未達到維持每日生產1100萬桶石油所需的水平,更不用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了。
㈦ 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油價暴漲,這到底是為什麼
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油價暴漲,這是因為我們的石油公司有一套聯動機制,由於各種原因,國際原油漲價的時候,就會非常快速地聯動漲價,因為石油公司是及時運轉的,一邊在賣石油,一邊在買石油,國際原油漲價了,進貨成本就會上漲,所以他們會第一時間馬上漲價,以抵消進貨成本的上漲。
相反,如果降價,就不能馬上降價,因為一旦降價後發現是暫時下降,又馬上漲回來會給人一種隨心所欲不穩定的印象,所以國際原油降價後,觀察一段時間,確定屬於長期降價後商業石油公司才會跟進。
㈧ 為什麼國際油價一直下跌,中國的石油價格一直上漲
由於國內油價調整與國際油價調整的時間差,油價調整存在滯後現象。國內油價根據22個工作日內布倫特、迪拜和辛塔原油在國際市場的平均價格進行調整。如果這三個地方的原油平均價格上漲超過4%,可以考慮向上調整。如果下降超過4%,可以考慮向下調整,導致不同步調整。
汽車尾氣是近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等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純化石能源消耗幾乎無法避免空氣污染。然而,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降低到接近汽油汽車的水平。為了進一步鼓勵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減少空氣污染,將通過提高汽油價格形成汽油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的巨大差價,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㈨ 為什麼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油價上漲
國內油價是根據什麼進行調整的?
目前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機制,是與國際油價在一定程度聯動的。為什麼說是一定程度呢?因為國內的成品油調價窗口是每兩周調整一次,因此國內油價很難與國際油價完全聯動。但至少是在一段時間內會跟著國際油價動。也就是說,當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了一輪調整後(不管是上調、擱淺還是下跌),等到到下一輪調價窗口時,如果國際油價出現下跌,那國內油價也會相應的進行下調,反之亦然。
所以,國內的油價基本上還是跟隨國際油價的漲跌進行上下調整的。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相比國際油價,國內油價漲的快而且下跌卻很慢。這究竟是不是真的?原因又是什麼?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最近油價的幾次上調和下調的具體情況。
國際油價漲跌和國內油價的調整情況:
截至今年6月份,從今年1月以來,國內的油價一共進行了10次調整,3次下調,7次上調。
油價上調情況:在2月28日之後,國內油價進行了連續三次上調,國內汽油價格累計上調480元/噸。而在這期間,國際油價從66.4美元/桶上漲到了74.02美元/桶,漲了7.62美元/桶。
油價下調情況:兩次下調分別是在2月9日和2月28日,在這兩次調價中,國內汽油價格累計下調了360/噸。在這期間,國際油價從70.13美元/桶下跌到了66.4美元/桶,跌了3.73美元/桶。
2月份的下調中,國內汽油價格跌了360元/噸,國際油價跌了3.73美元/桶。而之後的上調中,國內汽油價格漲了480元/噸,國際油價漲了7.62美元/桶。可以看出,國際油價的漲幅是跌幅的2倍(7.62/3.73),但是國內汽油價格的漲幅卻只有跌幅的1.33倍(480/360)。也就是說,國內油價上漲的速度比國際油價漲的慢!
當然,國內成品油的調價機制並非像上方說的這么簡單,還有其他影響因素。但也不是說,國內油價漲得比國際油價慢,跌得比國際油價快。
其實人們產生這種錯覺是因為國內油價上調的次多比下調的多,讓人民覺得油價一直在漲。
㈩ 中石油股價和國際油價的關系是什麼
中國石油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因此中石油股價會受國際油價的影響,一般來說它們呈正相關的關系,即國際油價上漲,中石油進口成本增加,從而導致其股股價上漲,國際油價下跌,中石油進口成本減少,從而導致其股股價下跌。
但是,也會受一些特殊的情況,導致中石油股價走出獨立的行情,比如,國際油價下跌,但是國內出台一些汽車優惠政策,促使汽車需求量增加,從而帶動國內石油需求量增加,刺激股價上漲,或者,國際油價上漲,但是國內石油開采量增加,減少對國外的原油進口,從而可能會導致中國油價上漲幅度不是很大,甚至有可能會出現下跌的可能性,中石油股價也跟著出現下跌的可能性。
拓展資料:
股價是指股票的交易價格,與股票的價值是相對的概念。股票價格的真實含義是企業資產的價值。而股價的價值就等於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
就股市而言,概括地講,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可分為:個別因素和一般因素。個別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其所處行業地位、收益、資產價值、收益變動、分紅變化、增資、減資、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供求關系、股東構成變化、主力機構(如基金公司、券商參股、QFⅡ等等)持股比例、未來三年業績預測、市盈率、合並與收購等等。一般因素分:市場外因素和市場內因素。市場外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社會形勢;社會大事件;突發性大事件;宏觀經濟景氣動向以及國際的經濟景氣動向;金融、財政政策;匯率、物價以及預期「消息」甚或是無中生有的「消息」等等。市場內因素主要包括:市場供求關系;機構法人、個人投資者的動向;券商、外國投資者的動向;證券行政權的行使;股價政策;稅金等等。
就影響股價變動的個別因素而言,通過該上市公司的季報、半年報和年報大抵可以判斷是否值得投資該股以及獲利預期。對於缺乏一般財務知識的投資者來說,有幾個數據有必要了解,它們是:該上市公司的總股本和流通股本、前三年的收益率和未來三年的預測、歷年的分紅和增資擴股情況、大股東情況等等。這些是選股時應該考慮的要素。
就影響股價變動的一般因素而言,除對個股股價變動有影響,主要可以用作對市場方向的判斷,而且市場對場外的一般因素的反應更為積極和敏感,這是因為場外的任何因素要麼利好市場,要麼利空市場,這就意味著股價的漲跌除上市公司本身因素外,空頭市場還是多頭市場的判斷來自於影響整個市場的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