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高硫石油的含硫量多少
擴展閱讀
金融企業有什麼固定成本 2025-01-17 00:12:47
什麼手游裡面有資源商 2025-01-17 00:06:41
拉辮子工具怎麼用 2025-01-17 00:06:35

高硫石油的含硫量多少

發布時間: 2024-09-04 12:20:44

『壹』 為什麼石油的密度越小含硫量越低

物質的密度跟分子量有關,不過要分情況。,
如碳原子相同的物質,支鏈越多,密度越小

石油中含硫量<0.5%時稱為低硫原油,含硫量在0.5%以上時稱為含硫原油,含硫量在2%以上時稱為高硫原油。進口俄羅斯原油的硫含量為0.6-1.0%。含硫化合物主要存在於重質油品中,隨著餾分沸點升高,餾分中含硫量也隨之增多。原油中90%的硫,集中在常壓渣油中。硫在石油中大部分以有機硫的形式存在,極少數以元素硫存在。原油中硫化合物的組成,因原油產地和性質不同,差別很大。目前,石油中已經鑒定出的硫化合物類型可分為三大類。8 \7 s1 x/ u7 c# T) x* H) J
第一類為酸性含硫化合物,主要為硫化氫和硫醇。在石油中硫化氫和硫醇含量不多,油品中的硫化氫和硫醇多數是石油加工過程中其它硫化合物的分解產物。硫醇的氣味很難聞,空氣中只要有0.00001毫克/升硫醇就可以聞出。在汽油中硫化氫和硫醇的含量最多。硫醇與烯烴可以縮合生成膠質,對汽油的安定性有影響。在高溫時硫醇能分解生成硫化氫。硫醇和硫化氫對金屬都有腐蝕作用,特別是硫化氫對金屬腐蝕更顯著。在油品精製時,這類硫化合物必須除去。' S4 n/ J+ O% }7 a; V' a
第二類為中性硫化合物,主要為硫醚和二硫化合物,二者中以硫醚含量較多,硫醚隨餾分沸點升高而增多,在高沸點餾分中,硫醚形態的硫有時可占其總硫量的70%以上。二硫化物含量較少,也大部分集中於高沸點餾分中,它本身無腐蝕性,但在130-160℃即可分解成硫醇和硫化氫,所以,分解產物有腐蝕性。在油品精製時,這類硫化合物也應除去。
3 O! h! U1 N0 W, @第三類為對熱穩定的硫化合物,主要為噻吩和四氫化噻吩,此外,還有苯硫酚。噻吩具有芳香氣味,在物理和化學性質上接近於苯及其同系物,噻吩對熱極為穩定,但易溶於硫酸,可利用此特性將噻吩自油品中除去。苯硫酚是一個十分活潑的物質,它與共軛烯烴很快生成相應的加成物,同時激發烯烴自動氧化生成大量的膠質。7 Y1 V p) N# O3 b
含硫油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隨著含硫量的增多,一般情況下,氮和金屬的含量也相應增多。. H, R, Q& ]; a1

『貳』 我國的石油怎麼分類的怎麼表示

一般採取商業分類法。
從密度來分:相對密度小於0.852,稱為輕質原油;相對密度在0.853到0.930為中質原油;相對密度在0.931-0.998之間為重質原油,相對密度大於0.998為特稠原油。(這里的相對密度是二十攝氏度時原油的密度比上水的密度)
從硫含量來分:硫含量(質量含量)小於0.5%,為低硫原油,硫含量在0.5%-2.0%為含硫原油;硫含量大於2.0%為高硫原油。
從酸值分類:酸值小於0.5mg KOH/g為低酸原油;酸值在0.5-1.0mg KOH/g為含酸原油;酸值大於1.0mg KOH/g 為高酸原油。
同時在科研中,一般採用關鍵餾分特徵分類法,這里就不做介紹了。

『叄』 石油中含有硫化合物的存在有哪些危害

硫是石油中的有害物質,容易產生硫化氫、硫化鐵、硫酸鐵、亞硫酸或硫酸,嚴重腐蝕設備。
通常把含硫量大於2%者稱高硫石油,0 5%~2%為含硫石油,小於0 5%者為低硫石油。
石油中的含硫量變化從萬分之幾到7%。中國原油含硫一般不高。硫在石油中可以呈元素硫、硫化氫、硫醇、硫醚、環硫醚、二硫化物、噻吩及其同系物等形態出現。
石油中的硫可能來自蛋白質的分解或圍岩中的含硫礦物。

『肆』 汽油中硫含量指的是什麼

眾所周知。原油的元素組成中除碳和氫以外,還含有少量的硫氮氧等其他元素這些元素是構成石油非烴類物質的主要成分。汽油中的硫含量是指存在於汽油中的硫及其衍生物的含量通常以質量分數表示。
測定油品中硫含量的意義:
1.用於指導生產。原油的產地不同其劉含量也有差異。含硫質量分數低於0.5%的稱為低硫原油。介於0.5%到2%之間的稱為含硫原油。高於2%的稱為高硫原油對不同硫含量的,原油,其煉制工藝也不盡相同,劉,在石油餾分中的分布一般是隨石油餾分餾程范圍的升高而增加,從輕質油品中的硫含量多少,可以看出,含硫化合物在石油煉制過程中是否發生分解,大部分含硫化合物主要集中在種植油分油和渣油中。因此,檢測不同,劉分油中的硫含量可以用來判斷工藝條件是否合適,以及保護催化劑,免於污染。
2.油品質量控制指標。

『伍』 石油的分類

石油根據其油源環境、性質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根據油源環境可分為:海相油、陸相油。海相油即海相沉積中生成的石油,陸相油即陸相沉積中生成的石油。我國的石油大部分屬於陸相油。

根據有機質成熟度(用正烷烴分布曲線來判斷)可分為:低成熟油、成熟油、高成熟油。其中,國內低成熟油的表述有三種,即未成熟石油、低成熟石油、未成熟—低成熟石油。

根據原油密度可分為:輕質原油(<0.87克/厘米3)、中質原油(0.87~<0.92克/厘米3)、重質原油(0.92~<1.0克/厘米3)和超重質原油(≥1.0克/厘米3)。

根據原油黏度可分為:常規油(<100毫帕秒)、稠油(100~<10000毫帕秒)、特稠油(10000~50000毫帕秒)和超特稠油或稱瀝青(>50000毫帕秒)。

根據原油凝固點可分為:高凝油(≥40℃)、常規油(-10~<40℃)、低凝油(<-10℃)。

『陸』 海陸相石油的基本區別

海相石油以芳香-中間型和石蠟-環烷型為主,飽和烴占石油的25-70%,芳烴占總烴的25-60%。陸相石油以石蠟型為主,部分為石蠟-環烷型,飽和烴占石油的60-90%,芳烴占總烴的10-20%。海陸相石油在石油分類三角圖上的分布如圖所示。 含蠟量
含蠟量高是陸相石油的基本特徵之一。世界上高蠟石油都產於陸相環境中(圖)。根據我國陸相石油的分析資料,含蠟量普遍大於5%,一般為10-30%,個別可達40%以上,而海相石油含蠟量均小於5%,一般僅0.5-3%。 含硫量
海相石油一般為高硫石油,而陸相石油一般為低硫石油。含硫量主要與蒸發鹽或碳酸鹽母岩的沉積環境(主要是鹽度)有關。因此個別鹽湖或湖相蒸發岩系中的石油,也可以是高硫石油。高、低硫石油與海陸相環境的關系,可參見圖,並與前圖中海陸相石油的分布部位相對照。 微量元素釩、鎳的含量和比值
石油中釩、鎳的含量和比值也是海陸相石油的區別之一。海相石油中釩、鎳含量高,且V/Ni>1;而陸相石油中釩、鎳含量較低,且V/Ni<1。此外,釩、鎳主要存在於卟啉類化合物中,海相石油富含釩卟啉,而陸相石油富含鎳卟啉。 碳穩定同位素分布
海陸相石油的碳穩定同位素組成也有明顯差別。據廖永勝(1982)統計,第三系海相石油的δ13C值一般大於-27‰,而陸相石油的δ13C值一般小於-29‰。不同時代海、陸相石油的δ13C值可有一定幅度的變化,但兩者的差別仍是基本的。

『柒』 石油的化學組成

石油的化學組成可以從組成石油的元素、化合物、餾分和組分加以認識,必須明確這是從不同側面去認識同一問題。

(一)石油的元素組成

由於石油沒有確定的化學成分,因而也就沒有確定的元素組成。但其元素組成還是有一定的變化范圍。

石油的元素組成主要是碳(C)和氫(H),其次是硫(S)、氮(N)、氧(O)。世界上大多數石油的元素組成一般為:碳含量介於80%~88%之間,氫含量佔10%~14%,硫、氮、氧總量在0.3%~7%之間變化,一般低於2%~3%,個別石油含硫量可高達10%。世界各地原油的元素組成盡管千差萬別,但均以碳、氫兩種元素占絕對優勢,一般在95%~99%之間。碳、氫元素重量比介於5.7~7.7之間,平均值約為6.5。原子比的平均值約為0.57(或1∶1.8)。

石油中硫含量,據蒂索(B.P.Tissot,1978)等對9347個樣品的統計,平均為0.65%(重量),其頻率分布具雙峰型(圖2-2),多數樣品(約7500個)的含硫量小於1%,少數樣品(1800個)的含硫量大於1%,1%處為兩峰的交叉點。根據含硫量可把原油概略地分為高硫原油(含硫量大於1%)和低硫原油(含硫量小於1%)。原油中的硫主要來自有機物的蛋白質和圍岩的含硫酸鹽礦物如石膏等,故產於海相環境的石油較形成於陸相環境的石油含硫量高。由於硫具有腐蝕性,因此含硫量的高低關繫到石油的品質。含硫量變化范圍很大,從萬分之幾到百分之幾。

圖2-2 不同時代和成因的9347個石油樣品中含硫分布(據Tissot&Welte,1978)

石油中含氮量在0.1%~1.7%之間,平均值0.094%。90%以上的原油含氮量小於0.2%,最高可達1.7%(美國文圖拉盆地的石油),通常以0.25%作為貧氮和富氮石油的界限。

石油的含氧量在0.1%~4.5%之間,主要與其氧化變質程度有關。

石油的元素組成,不同研究者的估算值不甚一致。通常碳、氫兩元素主要賦存在烴類化合物中,是石油的主體,而硫、氮、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大多富集在渣油或膠質和瀝青質中。

除上述5種主要元素之外,還從原油灰分(石油燃燒後的殘渣)中發現有50多種元素。這些元素雖然種類繁多,但總量僅占石油重量的十萬分之幾到萬分之幾,在石油中屬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以釩、鎳兩種元素含量高、分布普遍,且由於其與石油成因有關聯,故最為石油地質學家重視。V/Ni比值可作為區分是來自海相環境還是陸相環境沉積物的標志之一。一般認為V/Ni>1是來自海相環境,V/Ni<1是來自陸相環境。

(二)石油的化合物組成

概要地說,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多是有機化合物,作為雜質混入的無機化合物不多,含量甚微,可以忽略不計。組成石油的5種主要元素構成的化合物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機化合物。現今從全世界經過分析的不同原油中分離出來的有機化合物有近500種,還不包括有機金屬化合物。其中約200種為非烴,其餘為烴類。原油的大半部分是由150種烴類組成。石油的化合物組成,歸納起來可以分為烴類和非烴類化合物兩大類,其中烴類化合物是主要的,這與元素組成以C、H占絕對優勢相一致。

1.烴類化合物

在化學上,烴類可以分為兩大類:飽和烴和不飽和烴。

(1)飽和烴

在石油中飽和烴在數量上佔大多數,一般占石油所有組分的50%~60%。可細分為正構烷烴、異構烷烴和環烷烴。

正構烷烴平均占石油體積的15%~20%,輕質原油可達30%以上,而重質原油可小於15%。石油中已鑒定出的正烷烴為C1—C45,個別報道曾提及見有C60的正烷烴,但石油大部分正烷烴碳數≤C35。在常溫常壓下,正烷烴C1—C4為氣態,C5—C15為液態,C16以上為固態(天然石蠟)。

不同類型原油的正構烷烴分布情況如圖2-3所示。由圖可見,盡管正構烷烴的分布曲線形態各異,但均呈一條連續的曲線,且奇碳數與偶碳數烴的含量總數近於相等。根據主峰碳數的位置和形態,可將正烷烴分布曲線分為三種基本類型:①主峰碳小於C15,且主峰區較窄;②主峰碳大於C25,主峰區較寬;③主峰區在C15—C25之間,主峰區寬。上述正烷烴的分布特點與成油原始有機質、成油環境和成熟度有密切關系,因而常用於石油的成因研究和油源對比。

石油中帶支鏈(側鏈)的異構烷烴以≤C10為主,常見於C6—C8中;C11—C25較少,且以異戊間二烯型烷烴最重要。石油中的異戊間二烯型烷烴(圖2-4),一般被認為是從葉綠素的側鏈———植醇演化而來,因而它是石油為生物成因的標志化合物。這種異構烷烴的特點是每四個碳原子帶有一個甲基支鏈。現已從石油中分離出多種異戊間二烯型烷烴化合物,其總量達石油的0.5%。其中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姥鮫烷)和2,6,10,14-四甲基十六烷(植烷)。研究表明,同一來源的石油,各種異戊二烯型化合物極為相似,因而常用之作為油源對比的標志。

圖2-3 不同類型石油的正構烷烴分布曲線圖(據Martin,1963)

圖2-4 類異戊間二烯型烷烴同系物立體化學結構圖

環烷烴在石油中所佔的比例為20%~40%,平均30%左右。低分子量(≤C10)的環烷烴,尤以環戊烷(C5-五員環)和環己烷(C6-六員環)及其衍生物是石油的重要組成部分,且一般環己烷多於環戊烷。中等到大分子量(C10—C35)的環烷烴可以是單環到六環。石油中環烷烴以單環和雙環為主,占石油中環烷烴的50%~55%,三環約佔20%,四環以上佔25%左右。在石油中多環環烷烴的含量隨成熟度增加而減少,故高成熟原油中1~2環的環烷烴顯著增多。

在常溫常壓下,環丙烷(C3H6)和甲基環丙烷(C4H8)為氣態,除此之外所有其他單環環烷烴均為液態,兩環以上(>C11)的環烷烴為固態。

(2)不飽和烴

石油中的不飽和烴主要是芳香烴和環烷芳香烴,平均占原油重量的20%~45%。此外原油中偶可見有直鏈烯烴。烯烴及不飽和環烴,因其極不穩定,故很少見。

石油中已鑒定出的芳香烴,根據其結構不同可以分為單環、多環和稠環三類,而每個類型的主要分子常常不是母體,而是烷基衍生物。

單環芳烴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多環芳烴有聯苯、三苯甲烷等。

稠環芳烴包括萘(二環稠合),蒽和菲(三環稠合)以及苯並蒽和屈(四環稠合)。

芳香烴在石油中以苯、萘、菲三種化合物含量最多,其主要分子也常常以烷基的衍生物出現。如前者通常出現的主要是甲苯,而不是苯。

環烷芳香烴包含一個或幾個縮合芳環,並與飽和環及鏈烷基稠合在一起。石油中最豐富的環烷芳香烴是兩環(一個芳環和一個飽和環)構成的茚滿和萘滿以及它們的甲基衍生物。而最重要的是四環和五環的環烷芳烴,其含量及分布特徵常用於石油的成因研究和油源對比。因為它們大多與甾族和萜族化合物有關(芳構化),而甾族和萜族化合物是典型的生物成因標志化合物。

2.非烴化合物

石油中的非烴化合物是指除C、H兩種主要元素外,還含有硫或氮或氧,抑或金屬原子(主要是釩和鎳)的一大類化合物。石油中這些元素的含量不多,但含這些元素的化合物卻不少,有時可達石油重量的30%。其中又主要是含硫、氮、氧的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

硫是碳和氫之後的第三個重要元素,含硫的化合物也最為多見。目前石油中已鑒定出的含硫化合物將近100種,多呈硫醇、硫醚、硫化物和噻吩(以含硫的雜環化合物形式存在),在重質石油中含量較為豐富。

石油中所含的硫是一種有害的雜質,因為它容易產生硫化氫(H2S)、硫化鐵(FeS)、亞硫酸(H2SO3)或硫酸(H2SO4)等化合物,對機器、管道、油罐、煉塔等金屬設備造成嚴重腐蝕,所以含硫量常作為評價石油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通常將含硫量大於2%的石油稱為高硫石油;低於0.5%的稱為低硫石油;介於0.5%~2%之間的稱為含硫石油。一般含硫量較高的石油多產自碳酸鹽岩系和膏鹽岩系含油層,而產自砂岩的石油則含硫較少。我國原油多屬低硫石油(如大慶、任丘、大港、克拉瑪依油田)和含硫石油(如勝利油田)。原蘇聯伊申巴石油含硫量高達2.25%~7%,其他如墨西哥、委內瑞拉和中東的石油含硫量也較高。

(2)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較為少見,平均含量小於0.1%。目前從石油中分離出來的含氮化合物有30多種,主要是以含氮雜環化合物形式存在。可將其分為兩組,一組為鹼性化合物,有吡啶、喹啉、異喹啉、吖啶及其同系物;另一組為非鹼性化合物,有卟啉、吲哚、咔唑及其同系物,其中以含釩和鎳的金屬卟啉化合物最為重要。

原油中的卟啉化合物首先是由特雷勃斯(C.Treibs,1934)發現的。包括初卟啉和脫氧玫紅初卟啉,並提出石油中的卟啉是由植物的葉綠素和動物的氯化血紅素轉化而來。這個發現為石油有機成因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和重視。目前對卟啉的研究已逐步深入並發現了多種類型。卟啉是以四個吡咯核為基本結構,由4個次甲基(—CH)橋鍵聯結的含氮化合物,又稱族化合物。在石油中卟啉常與釩、鎳等金屬元素形成絡合物,因而又稱為有機金屬化(絡)合物,其基本結構與葉綠素結構極為相似(圖2-5)。

圖2-5 葉綠素(A)與原油中的卟啉(B)、植烷(Ph)、姥鮫烷(Pr)結構比較圖(據G.D.Hobson等,1981)

但是,並不是所有原油中都含有卟啉,有相當一部分原油中不含或僅含痕量。一般中新生代地層中形成的原油含卟啉較多,而古生代地層中石油含卟啉甚低或不含。這可能與卟啉的穩定性差有關。在高溫(>250℃)或氧化條件下,卟啉將發生開環裂解而遭破壞。

此外,原油中的卟啉類型還與沉積環境有密切關系,海相石油富含釩卟啉,而陸相石油富含鎳卟啉。

(3)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已鑒定出50多種,包括有機酸、酚和酮類化合物。其中主要是與酸官能團(—COOH)有關的有機酸,有C2~24的脂肪酸,C5~10的環烷酸,C10~15的類異戊二烯酸。石油中的有機酸和酚(酸性)統稱石油酸,其中以環烷酸最多,占石油酸的95%,主要是五員酸和六員酸。幾乎所有石油中都含有環烷酸,但含量變化較大,在0.03%~1.9%之間。環烷酸易與鹼金屬作用生成環烷酸鹽,環烷酸鹽又特別易溶於水。因此地下水中環烷酸鹽的存在是找油的標志之一。

(三)石油的餾分組成

石油是若干種烴類和非烴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每種化合物都有自己的沸點和凝點。石油的餾分就是利用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點的特性,通過對原油加熱蒸餾,將石油分割成不同沸點范圍的若幹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個餾分。分割所用的溫度區間(餾程)不同,餾分就有所差異(表2-1)。

表2-1 石油的餾分組成

據亨特對美國一種相對密度為35°API(0.85g/cm3)的環烷型原油所做的分析結果,以脫氣後各餾分總和計算,各餾分的體積百分比為:汽油27%,煤油13%,柴油12%,重質瓦斯油10%,潤滑油20%,渣油18%。其與化合物組成的關系如圖2-6所示。

通常石油的煉制過程可以看作就是對石油的分餾,餾程的控制是根據原油的品質及對油品質量的具體要求來確定的。現代煉油工業為了提高石油中輕餾分的產量和提高產品質量,除了採用直餾法外,還採用催化熱裂化、加氫裂化、熱裂解、石油的鉑重整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例如在常壓下分餾出的汽油只佔原油的15%~20%,在採用催化熱裂化後,可使汽油的產量提高到50%~80%,以滿足各方面以汽油作能源燃料的需求。

圖2-6 相對密度為35°API的環烷型石油的餾分與化合物組成的關系圖(據J.M.Hunt,1979)

(四)石油的組分組成

石油組分分析是過去在石油研究中曾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它是利用有機溶劑和吸附劑對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選擇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選用不同有機溶劑和吸附劑,將原油分成若幹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個組分。

一般在作組分分析之前,先對原油進行分餾,去掉低於210℃的輕餾分,切取>210℃的餾分進行組分分析(圖2-7)。凡能溶於氯仿和四氯化碳的組分稱為油質,它們是石油中極性最弱的部分,其成分主要是飽和烴和一部分低分子芳烴。溶於苯的組分稱為苯膠質,其成分主要是芳烴和一些具有芳環結構的含雜元素的化合物(主要為含S、N、O的多環芳烴)。用酒精和苯的混合液(或其他極性更強的如甲醇、丙酮等)作溶劑,可以得到酒精-苯膠質(或其他相應組分),此類膠質的成分主要是含雜元素的非烴化合物。用石油醚分離,溶於石油醚的部分是油質和膠質。其中能被硅膠吸附的部分是膠質;不被硅膠吸附的部分是油質;剩下不溶於石油醚的組分(但可溶於苯、二硫化碳和三氯甲烷等中性有機溶劑,呈膠體溶液,可被硅膠吸附)為瀝青質;後者是渣油的主要組分,其主要成分是結構復雜的大分子非烴化合物。

顯然,石油的組分組成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特別是膠質和瀝青質,在石油地質學中使用頻率較高,使用上也不是很嚴謹。膠質和瀝青質是一些分子量較大的復雜化合物的混合體。膠質的視分子量約在300~1200;瀝青的視分子量多大於10000,可能達到甚至於超過50000,其直徑平均為40~50nm。膠質和瀝青質占原油的0~40%,平均為20%。膠質和瀝青質可能主要是由多環芳核或環烷-芳核和雜原子鏈如含S、N、O等的化合物組成,其平均元素組成如表2-2所示,大量分布於未成熟以及經過生物降解和變質的原油中,尤其在天然瀝青礦物或瀝青砂岩中更為多見。

石油的組分在石油的成因演化研究和原油品質評價中經常涉及。

圖2-7 原油組分分析流程圖

表2-2 膠質和瀝青質的平均元素組成

『捌』 簡述石油中的硫化物的分布

通常將含硫量高於2.0%的石油稱為高硫石油,低於0.5%的稱為低硫石油,介於0.5%~2.0%之間的稱為含硫石油。我國原油大多屬於低硫石油(如大慶等原油)和含硫石油(如孤島等原油)。硫在石油餾分中的分布一般是隨著石油餾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加。大部分硫均集中在重餾分和渣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