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油差別多大
中石油和中國石化的差別:
首先,我們得從這倆家公司談起,中石油,中國石化都是我們國家國資公司下的國企,最開始,中石油是以石油燃氣的生產製造為主導,順帶跑業務;而中國石化是以石油為原材料的化工原材料生產製造和市場銷售為主導,在石油層面呢,它不生產製造,只做生產加工。實際上簡言之,中石油最開始以採掘為主導,因此油氣田比較多;中國石化以中後期生產加工為主導,因此化工廠比較多。
之後,在1998年全國的電力能源企業改制中,這倆家企業改制,基本上以長江為界線,南面的燃氣有關公司歸中國石化,往北歸中石油。但是,這么多年中國石化也逐漸北進,中石油也在持續往南滲入。因此,國內各地也都能見到,不僅有中國石化又有中石油的加氣站。
為何同一個知名品牌不一樣的加氣站價錢有差別呢?
有一些老濕機還會繼續發覺,就算都是中國石化的加氣站,不一樣部位的倆家,價錢也是有很有可能會出現左右一兩毛的差別。這也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這就和車輛一樣,不一樣汽車4S店的相同車,都是有很有可能有不一樣的價格。這和他們的所在位置,市場需求狀況,經營模式都是有關聯,只需是靠譜的,油品實際上都一樣。哪一家劃算,所在位置對大家更便捷,便去哪一家就可以。
⑵ 為什麼中國石油油價比美國油價高
一直以來,車主們對油價的漲跌都悉心關注。不少關注國際油價的車主都會有這樣一個質疑:為何國際油價只跌不漲,國內油價卻反其道而行,中國的油價為什麼比國外高?
單從每升汽油的價格(以人民幣計)中國的油價與美國相比,是很貴,但與歐洲國家相比也不算很貴。
中國的油價比美國油價高,在於國內油價調節機制不合理、不科學所致。我國燃油成品稅比較高企,遠遠高於美國。相關資料披露,我國成品油價格中稅負佔比47%,比美國高出32個點,這可能就是導致中國油價高而美國油價低的主要原因。
中國油價既然與國際接軌,油價調節機制也應與國際接軌,而且稅也一樣要與國際接軌,尤其三桶油的部門利益應該要徹底打破。中國油價才能真正回歸合理軌道
⑶ 中石化和中石油哪個貴能貴多少
中石化和中石油相比而言還是中石化的價格要更高一點,主要是因為中石化的原油以進口為主,但其實價格相差也並不大,也就貴個二三毛錢。
中石化和中石油都是有各自的主要地盤的,中石化是南方的,中石油是北方的,但兩者又有相互性的滲透。
可以肯定一點,要是論油價的話,相比較而言,中石油的油價有時候要低一些。而且,中石油的地盤在北方,使用的原油主要是北方的油田。譬如說,大慶油田,勝利油田。而中石化的價格,要更高一點,主要是因為中石化的原油以進口為主,這時候,在成本上它們顯然已經沒有了太多可以壓縮的空間了。
拓展資料
中石油與中石化的油是否可以混加:
其實偶爾一次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為油品都有國家標准,兩家大企都是打到國標才可以出場,但是還是建議不要經常混加,畢竟二者的原油不同,加工流程和添加劑就有所不同,經常婚假可能會導致發動機抖動和積碳不適等引發故障,所以最好是固定一款就好。
大家最關心的兩者區別估計就是哪家的油更耐用,同樣升數的汽油,肯定是跑的公里數多的更耐用,更實惠,更受青睞。從幾個老司機朋友實際的體驗來說,石油的要比石化的耐用些,往往加同樣價格的油,能多跑出數十公里。長期算賬的話,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錢。但這僅僅是那幾位老司機的使用情況,不代表所有。
油品區別:
至於油品方面,由於中石化的煉廠基本以煉制進口油為主,而中油以國產油為主,雖然大家都是使用同樣工藝(其實各煉廠的工藝是有所差別的),但添加劑還是有所區別的,中石化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好的添加劑,雖然進口很貴。
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說法,中石油所生產的燃油,密度在0.72-0.73,而中石化的則在0.75-0.77,也就是說中油每噸汽油可以比中石化多加30升左右,這對油站經營者來說是可以多賺錢的。
理論上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但也難保發動機也跟人一樣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所以各位車主朋友,如果認准一個加油站就最好不要經常換了。而在這次聽這位中石化朋友的講解中,他還給小編講了個比較有趣的現象,中石化的工作人員都覺得中石油的油品更好,中石油的則覺得中石化的油品好,乃至於雙方的工作人員都喜歡到對方的加油站裡面加油。
總的來說,中石化和中石油沒有啥本質上的區別,只是油品屬性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完全是個人選擇問題,建議還是最好固定添加一種,這樣才能使得發動機保持在最佳的狀態。
⑷ 為什麼中國的汽油那麼貴
為什麼中國的汽油會那麼的貴?
其中最重要的兩點原因就是原油成本和稅費,我們來看個究竟。
加油站
3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原油進口量為41,957萬噸,同比增長10.1%,進口金額11,002.86億元,同比增長42.7%,而2017年國內市場原油表現消費量為6.1億噸,國內原油產量為1.92億噸。
巨大的原油進口量及巨額的進口成本需要市場去回填缺口,原油成本高是一個問題。
作為參考,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會(EIA)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石油產量以每日1500萬桶排名第一,其次是沙特、俄羅斯、加拿大、中國、伊朗、伊拉克、阿聯酋、巴西和科威特,因此美國雖然消費量全球第一,但是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產油國。
國內比較奇特的調價方式也是一個原因,止跌緩漲。
16年1月13日,發改委下發《價格形成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指出,設置了油價調控上下限,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當國際市場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低於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不降低。
油價稅費結構
最後一個就是油價含稅比較高,根據媒體的拆解報道示意圖(當時的92#油麥5.67元),美國油價含稅22%,國內油價含稅48%。
【兩本小說想著出書,踏上這條路的人叫劉蘇,他不想輸】
⑸ 中石油為什麼比中石化的油要貴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3
⑹ 中石化的油為什麼那麼貴
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的油更貴有如下幾點原因:
1、管理層眾多,機構臃腫,養這些人僅工資就需要龐大的成本。
2、靠山吃山靠油吃油的人多,額外增加很多成本。
3、煉油業務或者勘探開采業務虧損,要在終端上找回來。
4、油品質量標准更為統一,要求更嚴格,相應增加成本。
5、就跟國有大行利率最低一樣,國有大品牌也能增加附加價值,有更多可信度,從而售價更高也有 很多人選擇。
6、兩桶油加油站往往占據了最優質的位置,自帶龐大流量,擁有足夠多的客源,議價能力更強。
⑺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價格不一樣嗎
不一樣,中石化與中石油的油價差異可能與兩家公司的戰略部署有關。 在一些省份中石化佔主導地位,在一些省份中石油佔主導地位。 一般來說,處於劣勢的公司價格會略低一些。 目前,中石化也採取了「一站式」政策,與相鄰的中石油站開展點對點競爭。 因此,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價格不會相差很大。
拓展資料
長期以來,中石化和中石油壟斷了大部分汽油行業。但是還是有一些朋友在選擇汽油品牌的時候會糾結很久。他們不知道是選擇中石化還是中石油。那麼,中石化和中石油有什麼區別。
1、不同的原油
雖然中國石化的版圖主要集中在南部,但由於南部油田相對較少,中國石化的原油大部分靠進口(中東)。至於中石油,中國有很多油田,主要集中在大慶、遼河、克拉瑪依等北方地區,所以中石油的原油基本自給(國產原油)。單就原料而言,進口原油使用的添加劑更多,油品肯定比國產的要好。
2、不同密度
中國石化採用世界領先的煉油技術,加上進口原油的優勢,使中國石化汽油的密度高於中石油。中石化的汽油密度約為0.76±0.01,中石油的汽油密度約為0.72~0.73。汽油的密度越高,汽車的動力就越大,即中石化的汽油比中石油更耐燃。 總的來說,中石化的成品油確實比中石油好,但同時價格也比較貴。至於如何選擇,就看你怎麼衡量這兩種油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經常將兩家公司的汽油混用。雖然一開始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對發動機的工況(積碳和抖動)不友好。畢竟不同品牌汽油的加工工藝和原料是不同的。
⑻ 中國石油為什麼這么貴
你說的是中石油的油價嗎!
主要是養的人多,中石化比地煉貴,中石油比中石化貴!主要原因就是運輸!中石油是自己的運輸公司在做,其他的這項業務都是外包的!這樣中石油是30台車,就需要200多人才能做了這個活,地方企業60人就能幹了!而且啊200多人管理人員150以上!拿的全是高工資!所以油價就上來的!
⑼ 為什麼中國石油這么貴
石油價格的問題是一個相當宏觀的問題,不能單純地看國際原油價格,現代工業社會,石油的地位就是社會的血液,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油化工產品幾乎覆蓋全社會,石油價格過於便宜會導致社會商品價格下跌,運輸物流成本下跌,消費減弱,資本逃離。
石油價格過高會引發商品價格暴漲,運輸成本劇增,社會恐慌。如果說食鹽是封建社會的一大命脈,那石油就是工業社會的基石。定價權必須在國家手裡,根據經濟情況,適當調整,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都知道中國是一個石油進口大國,所以國內的油價肯定是不能和石油出口國相比的。就像委內瑞拉,伊朗以及科威特等等,這些石油出口國的油價肯定是要比我國低的。但是我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實際上油價並不算太高的,處於世界的中游水平。
比如說同是石油進口大國的加拿大和印度,油價就要比我國更高。而且就石油稅率來看,德國和韓國的石油稅率也要比我國的石油稅率更高。油價年年漲、「兩桶油」卻年年虧,技術差距難彌補要說到油品質量和供應的問題,當然繞不開如雷貫耳、車主又愛又恨的「兩桶油」。
令人驚訝的是,在油價接連上漲的時期,在全國坐擁超過5萬個加油站網點的「兩桶油」卻沒停止過虧損。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中石油和中石化去年全年累計收入740.42億,然而另一邊,國家卻在10年內投入超過1000億給這兩大巨頭作為補貼。
⑽ 為什麼中石化中石油的油價比較貴
1、中石油、中石化層級太多,養的領導太多!導致人力成本過高!
2、招投標基本都是內部圍標。花著一流的錢出了三流的活兒。
3、工作流程復雜。油品從煉油廠到大區銷售,再到地方銷售,最後到加油站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