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二戰石油產量多少

二戰石油產量多少

發布時間: 2024-09-13 10:18:40

『壹』 二戰時,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差距到底有多大

差別特別巨大,就是全方面的。
空軍實力:
部分武器最高年產量:
飛機:美國96318、德國39807,蘇聯40300,英國26461,日本28180
空軍實力:美國100分。德國35%,英國35%,蘇聯15%,日本10%
飛機產量對比(架)
1942年:美國47836,蘇聯25436,英國23672,德國15409,日本8861
1943年:美國85898,蘇聯34900,英國26263,德國24807,日本16693
1944年:美國96318,蘇聯40300,英國26461,德國39807,日本28180

陸軍坦克產量,美國比日本高的高,只不過1944年德國戰敗在即,日本也眼看不行了,美國武器生產開始剎車。因此美國武器產量只是一個熱身階段,未達到高峰,
坦克年產量:美國3.7萬,蘇聯2.9萬,德國1.8萬,日本悲劇.
坦克產量對比(輛)
1942年:美國26334,蘇聯24758,德國3975,日本1165
1943年:美國37148,蘇聯24227,德國13084,日本776
1944年:美國21267,蘇聯29029,德國18057,日本342
火炮產量,美國同樣強過日本太多。美國年產最高22.09萬,日本僅……
火炮產量(萬門)
1942年:美國18.76,蘇聯12.71,日本1.34
1943年:美國22.09,蘇聯13.03,日本2.77
1944年:美國10.3,蘇聯12.24,日本8.44
機槍產量(萬挺)
1942年:美國66.2,蘇聯35.61,日本7.1
1943年:美國83.0,蘇聯45.85,日本11.3
1944年:美國79.8,蘇聯43.91,日本15.6
步槍產量(萬支)
1942年:美國154.1,蘇聯404.9,日本44.0
1943年:美國568.3,蘇聯343.62,日本63.4
1944年:美國348.9,蘇聯245.0,日本88.5
艦艇產量(萬噸)
1942年:美國86
1943年:美國261
1943年:美國286,日本46(戰時最高峰)
商船產量(萬噸)
1942年:美國548,日本26
1943年:美國1145,日本77
1943年:美國928,日本170
幾組數據,看出邪惡美帝對比德國和蘇聯,日本的絕對優勢!
鋼鐵產量:美國8132萬噸 德國3460萬噸 蘇聯1800萬噸(1940) 英國1300萬噸 日本765萬噸
發電量: 美國2675億度 德國700億度 蘇聯323億度 英國382億度 日本386億度
石油產量:美國22985萬噸 德國200萬噸(最高1000萬噸),日本本土幾乎不產油(最高700萬噸),蘇聯2000萬噸,
(德國,日本含佔領區,蘇聯2000萬噸石油產量看似多,但是丟掉煤炭產區後,許多石油當煤炭燒了發電,實際上蘇聯每年的油料供應與德國差不多,每年大約500萬噸。在石油方面,美國石油產量佔全世界70%,無其他國家可比的地位。)
石油說明:
德國石油情況最好的一年,
1943年:石油產量約20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500萬噸,進口石油240萬噸,繳獲石油幾十萬噸,合計約1000萬噸.
1944年:石油產量約17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200萬噸,進口石油約100萬噸,合計約470萬噸.
日本石油情況:
1940年石油產量約900萬噸,足以滿足日本的需要.
1942年初日軍攻佔了南洋油田,在日軍到達前當地石油公司將油田和煉油廠進行了破壞,1942年的產量下降到不足400萬噸,當年日本實際運回國內約150萬噸.
經過修復,1943年產量恢復到約700萬噸的戰時最高峰,日本實際運回國內約200萬噸.1944年產量下降到約500萬噸,實際運回國內只有約70萬噸.日本之所以運回的不多,一是受運輸能力的制約,二是由於美軍的襲擊使許多石油被摧毀,三是維持東南亞佔領區本身也要消耗.到1944年底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被美軍切斷,已無法運回一船油.
德國在44年:火炮、戰車、飛機三個技術裝備項目上基本趕上了德國,雖然數量上或多或少還有些差距,但是德國憑借在技術裝備領域的「精密追求」,其產能甚至有可能超過了蘇聯
而在彈葯領域,德國則未必落後於蘇聯,至少炮彈數量上看不出劣勢
而在輕武器方面,蘇聯除了在沖鋒槍和機槍項目上占據極大地優勢,其它項目倒也和德國相差無多,而德國則憑借著突擊步槍和單兵火箭彈兩個項目的不對稱優勢,或多或少彌補了自己的劣勢
而在這一年,德國的導彈已經開始量產,潛艇也有相當數量的產出,這些都是蘇聯軍工業所沒有的
因此綜合來看,德國軍工業在這一年實際上已經趕上,甚至有可能超過了蘇聯也未可知

二戰時,美國軍事工業最高已經可以年產飛機10萬架、坦克4萬余輛,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8萬多輛坦克,其中近半數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軍用汽車的年生產能力更是達到百萬輛的規模。海軍裝備方面,1941-1945年,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

1日本VS美國

1、戰爭潛力:由於國家戰爭機器的高速運轉,全國的富餘勞動力都充實到軍隊及相關行業當中,日本國民經濟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顯得空前「繁榮」, 使得日本人錯誤地認為本國經濟與軍事實力都超過了與他們最大的敵人美國。而此時的美國已經歷了十年左右的經濟大蕭條。經濟危機的深遠影響使得整個美國經濟依然『疲軟』。但盡管如此美國的綜合國力仍遠高於日本。這里簡單的舉例一組數據:
1、美國的人口高於日本近兩倍;
2、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國的汽車產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要注意的是,這是日本已經戰爭狀態後的數據對抗美國和平狀態下的數據。
此外,美國工廠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要高於歐洲和日本,美國人的生產管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兩方面結合起來,美國工人的人均生產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經基本無潛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國內的軍事、經濟以達到頂峰,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現有的力量迅速消滅對手,那麼進入消耗戰後,日本必敗無疑。

軍工生產: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僅從數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產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個二戰期間僅僅建成了63艘驅逐艦而美國在同一時期卻有七百四十餘艘反潛艦艇建成下水!

日美雙方作戰飛機年產量對比:盟國不僅在飛機數量上佔了上風,而且在戰爭中不斷推出新型飛機,到了戰爭後期美軍的飛機性能已經遠遠優於日軍。反觀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戰斗機,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於美國的新機型(由於日軍輕視對飛行員的保護,只注重飛機性能,過量採用木質材料與蒙皮,『零』式在被擊中後很容易起火燃燒,導致機毀人亡)。在美國生產的飛機中約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轟炸機(雙發或四發),而日本僅僅生產了15117架(基本上是雙發機)。因此,無論是從飛機生產數量上,或是從飛機總載荷上看,兩國之間的差別都非常之明顯。

由於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根本談不上機械化,其重型裝備供給量與實際需求之間差距甚遠。
1941-1945年,日軍只生產了604門口徑大於105毫米的野戰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徑火炮6512門,而同一時期美國卻生產了重炮7803門,其他中型口徑火炮27082門。1941-1942年,日本將坦克生產列入了A級(即最高級別),但由於科技水平和生產工藝的落後,日本只生產了中型坦克1065輛,輕型坦克1024門。而美國卻生產了中型坦克24997輛,輕型坦克4052輛。要指出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中型坦克無論是火炮威力還是裝甲厚度都只能相當於盟軍的輕型坦克。由於日軍坦克在戰斗中的表現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產被降到了D級。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車輛也是日軍的軟肋,日本車輛生產在頂峰時為1941年的47901輛,而美國在1943年的汽車生產量卻達到了621502輛。

除了重型裝備,其它武器日本的生產數量也是嚴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庫足夠裝備103個師團,陸軍戰斗序列有51個師團和59個旅團。戰爭初期陸軍的武器彈葯的產量和消耗量大體相同,但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軍隊數量急劇增,而日本的武器彈葯保有量卻沒有明顯的增加。1943年日本陸軍規模從240萬人升到310萬人,美國則從415萬人激增到了889萬人。到戰爭結束時日軍的武器彈葯雖然可以裝備104個師團,但其戰斗序列卻達到171個師團,這還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軍事人員。

1940年統計,日本本土人口7314萬,雖然強征了大量中國和朝鮮勞工,但並不等於這樣騰出來的本國人力就能形成戰鬥力強的部隊。事實上,太平洋戰爭前6個月日軍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勝利正是依靠多年積累的精銳部隊。1944年日本有1335萬名女性勞動力,但其中的780萬人從事的是農業和林業工作,只有225萬人參加工業及軍工生產。而美國1941年就有1460萬名婦女參加工業生產。

這只是戰鬥武器,如果算上軍需的話,日本基本上連一絲勝利的曙光都不會有,以硫磺島為例,不提海空力量,光說陸軍,當時日軍駐扎了2.3萬人,美國投入70000人左右,美國為整個戰役准備的各型槍彈平均到每個日本人頭上是10000發以上,而相比之下,日本平均到美國人頭上不過區區個位數,更不用提美國人吃著想吐的肉罐頭和日本人吃個飯團都要搓下來點下頓接著吃的差別,這場仗在開打前結果已經註定了,美國武器生產之外,萬噸級的商船兩個海岸線平均一周左右就吐出一艘,最短的只有4天,而且全國十數個大小船廠同時開建,就是再強悍的狼群也架不住這種規模的羊群,撐不死也給碾壓死了 。

『貳』 德國沒他打不起閃電戰,二戰中的羅馬尼亞到底有多重要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意日三大軸心國一起侵略世界,打算瓜分地球的邪惡戰爭。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軸心國」遠不止三個,綁在這架戰車上的國家為數眾多,只是後來不被提起。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中國不是孤軍作戰,而是跟美國、英國、蘇聯等國組成盟國。其實德國當時也有自己的小聯盟,除了日本和義大利兩大軸心之外,歐洲的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都是德國的盟友,這些國家被稱作「仆從國」,為德國的侵略出錢出力。

其中羅馬尼亞的地位最重要,是德軍主要的的石油來源,被現代的軍迷戲稱為「德軍的奶媽」。

前線傷亡慘重,本土慘遭轟炸,加上德國的敗相已露,羅馬尼亞政府開始動搖了。1944年,蘇聯紅軍打到了羅馬尼亞北部,羅馬尼亞國內又發生了政變,新政府決定向盟國投降,跟盟軍結盟。繼義大利之後,羅馬尼亞成為第二個投降的軸心國。

羅馬尼亞的投降比義大利投降更讓德國受傷,因為重要的石油供給中斷了,德軍的裝甲部隊只能趴窩。羅馬尼亞的投降加速了納粹德國的滅亡,因為這次陣營的轉變,羅馬尼亞在二戰結束後沒有遭到清算,保持了自己的領土主權完整。

二戰後,羅馬尼亞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部分,跟納粹德國的合作是它的黑歷史。當年跟納粹合作的獨裁者安東內斯庫在1946年被處決,新政府絕口不提二戰歷史,這段不光彩的過去至此被徹底塵封。

『叄』 二戰時美國工業生產能力有多可怕

以鋼鐵為例,此前,美國鋼鐵的年產量為3000萬噸左右。到了1941年,已經暴漲2倍多,達到7500萬噸。到1944年,達到最高峰8132萬噸。

這是什麼概念呢?1944年,蘇聯、德國、英國、法國、日本這五個國家的鋼鐵生產總量才5600多萬噸,相當於美國一個國家鋼鐵年產量的70%。

再以石油為例。二戰期間,美國開足了馬力生產石油。1940年,美國石油年產2億噸,到1945年則為2.3億噸。全球石油總產量為3.6億噸,這就是說,美國石油產量佔全球的60%有餘。

1942年,美國一年就可以生產飛機4.7萬架,坦克3萬輛。平均每天生產128架飛機和82輛坦克。這就意味著,每天從生產線上開出來的飛機和坦克就可以裝備3個美軍飛行大隊和1個美軍裝甲團。1942年,英國在阿拉曼戰役中損失了500多輛坦克。美國及時補充了600輛嶄新的坦克。

1941-1945年,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而同期的日本在海軍裝備上拼盡全力也只建造出航母15艘(也有17艘一說)、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63艘、潛艇126艘

『肆』 二戰前哪個國家是石油主產國

1. 在二戰前,美國是最大的石油生產國。1930年,美國的石油產量達到了12311.7萬噸,而到了1940年,這一數字增加到了20591萬噸。
2. 蘇聯在二戰期間的石油產量也相當可觀,1941年產量為3300萬噸,1942年則上升至2200萬噸,位居世界第二。盡管如此,蘇聯的煉油能力當時仍顯不足。
3. 英國雖然在二戰前也是一個重要的石油生產國,但其具體產量數據暫缺。不過,據多數資料來源,英國的石油產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殖民地的開采。

『伍』 二戰時期,日本發動戰爭的資源都是哪來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貧瘠的島國,主要的戰爭資源石油、鋼鐵、橡膠、煤炭、稀土、銅礦、黃金乃至於民生息息相關的糧食日本都比較稀缺,那麼日本是如何獲得龐大的戰爭資源使他的戰爭車輪保持轉動的呢?

石油資源

先說石油,石油是戰爭中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沒有石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航行的全都趴窩。甚至可以說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就是源於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

而日本是著名的貧油國家,日本國內石油生產只佔石油消耗的7%,那日本二戰中的石油是那來的呢?

先看一組數據:

1940年日本進口:石油2205萬桶,成品油1511萬桶
1940年底剩餘石油儲備:石油2086萬桶,成品油2804萬桶
1941年日本進口:石油313萬桶,成品油524.2萬桶
1941年底剩餘石油儲備:石油1235萬桶,成品油2588萬桶
1942年日本進口:石油814.6萬桶,成品油237.8萬桶
1942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684萬桶,成品油1849萬桶
1943年日本進口:石油984.8萬桶,成品油465.2萬桶
1943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235萬桶,成品油1146萬桶
1944年日本進口:石油164.1萬桶,成品油333.4萬桶
1944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20萬桶,成品油475萬桶

(1)1941年美國禁運前的石油來源

從數據表中我們可以看出1940年的石油進口和石油儲備是日本的巔峰,而這些石油進口大部分來自美國(美國提供了80%),另外一部分來源於荷屬東印度群島。所以在美國禁運日本前,日本的石油是主要來自於進口和日本之前的石油儲備。

(2)1941年美國禁運後日本進口斷崖式下跌

1941年6月日本佔領越南後,美國宣布對日本禁運,英國和荷蘭效仿,切斷了對日石油供應,因此日本在1941年石油進口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只有313萬桶,只佔1940年14.2%。

所以禁運後的日本石油儲備急劇減少,不得不做出了偷襲珍珠港冒險的抉擇。

日本還大肆掠奪東南亞的特產橡膠和錫錠

『陸』 二戰的時候,主要的原油產區有哪些,對戰爭有影響嗎

石油這個被稱為工業的血脈,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它都是起著關鍵作用的,尤其是在大型的戰爭中石油的作用,國家所儲備的石油資源的多少都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戰爭的走向,我們都知道中東是現在世界上主要的產油地區,帶在二戰時期盡管中東也生產石油但他不是石油的主產區,在二戰時期世界的石油主產區集中在美國,蘇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羅馬尼亞以及南洋等地。也就是說中東地區在這個時期里所產油的比例是比較少的,它所佔世界石油總產量僅為5%。而這也就間接了為什麼德國當時在極度缺少石油的情況下並沒有去攻打中東,因為德國人對中東石油的渴望度並不及德國對蘇聯的渴望度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