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深的地下除了是石油的家還是誰的家
蘑菇,原文如下,供參考:
藍色的大海,
是珊瑚的家;
黑色的雲朵,
是大雨的家;
深深的地下,
是石油的家;
密密的森林,
是蘑菇的家。
Ⅱ 問,藍天是大海的家。什麼是雨的家。什麼是石油的家。什麼是蘑菇的家
大地是石油昀家
大樹是蘑菇的家
Ⅲ 什麼是什麼的家
1、森林是動物們的家。
2、水裡是魚兒們的家。
3、天空是鳥兒們的家。
4、天空是星星的家。
5、大地是小草的家。
6、沙漠是駱駝的家。
仿句特點:
句式就是句子的結構方式。對於句式,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
1、句子的類別:句子包括單句和復句兩大類;單句又有非主謂句和主謂句,復句又有多種類型。
2、修辭的角度:要研究哪一種句子最能恰如其分地表達思想感情,更具有說服人、感染人的表達效果。從句子的類別研究句式是對語言現象的靜態上進行分析的,偏重於認識和理解,主要解決怎樣做到使語言表達正確無誤的問題。從修辭的角度研究句式是對語言現象的動態分析,偏重於運用,主要解決怎樣做到使語言表達形象、生動、鮮明、有力的問題。
Ⅳ 石油是什麼東西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
石油的起源
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石油或其附屬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嗎?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等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日常所用的天然氣(液化氣)是從專門的氣田中產出的!通過輸氣管道和氣站再輸送到各家各戶。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 既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潟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形貌與成分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Ⅳ 石油的來源是什麼
石油的來源:古代有機物變來的。
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海洋里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它們死亡後的遺體隨著泥沙一起沉到海底,長年累月地一層層堆積起來,跟外界空氣隔絕著,經過細菌的分解,以及地層內的高溫、高壓作用,生物遺體逐漸分解、轉化成石油和天然氣。
(5)什麼是石油的家擴展閱讀:
油價與全球宏觀經濟狀態息息相關,因此油價是一個關鍵性價格。一些經濟學家稱高油價對全球經濟增長有負影響。雖然高油價一般認為是經濟增長導致的,但這說明兩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不穩定的。
在和平與發展的大環境下,石油的政治屬性弱化,經濟屬性成為常態,金融屬性越發明顯,油價波動成為金融現象。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平時聽到的播報的「油價」,一般都是紐約和倫敦期貨市場的即時價格,事後統計和研究用的油價則一般都是現貨市場的交易價格。
Ⅵ 石油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去過油田,你會看到從地下采出來的石油是一種粘稠的,顏色很深的液體,人們叫它原油。
原油的顏色雖然很深,但各地產的石油並不是同一個色。大慶出的原油是黑色的,王門出的原油是綠色的、克拉瑪依出的石油是褐色的。為什麼顏色不一樣,原來裡面含的膠質和瀝青多少不一樣,含量越多顏色越深。
原油帶有各種特殊的氣味,這是由於裡面含有一些有奇味的成分。比如有一種原油有股臭雞蛋味,這是因為裡面含有硫化氫。
原油的「體重」比較輕,密度大約是水的0.75或多一點,只有極少數的比水重。所以,大多的原油都可以浮在水上。
上面說好這些是原油的「外表」狀況,那麼它的「內心本質」是由碳和氫構成。其中碳佔84%~87%左右,氫佔12%~14%左右。餘下的百分之一是極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碳和氫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按它們的原子數從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這些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組成石油的各種化合物「脾氣」不一樣,所以直接用它不方便。這就像各種性格的人攪在一起,發揮不出正常的作用一樣。為此,科學家決定給石油「分家」。「分家」的辦法就是加熱,也就是蒸餾。
由於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在常溫下呈氣體狀態,所以一蒸餾,它們就從蒸餾塔頂跑出來。
當加溫到40~150攝氏度時,就會從蒸餾塔上部流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化合物來,它們在這個溫度下呈液態。這部分液體油就是汽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大。
再加溫150攝氏度以上,至300攝氏度時,在蒸餾塔中部會流出癸烷、十一烷至十五烷等化合物的混合物。這部分化合物也是液態,叫煤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
再繼續加溫,從200攝氏度加到350攝氏度時,則會在蒸餾塔下部流出另一種液體——柴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三。老三的成分包括十一烷至二十烷等。
再加溫,從300攝氏度開始,則會在蒸餾塔底部流出沸點很高的重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四。它是由十六烷至四十五烷等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重油的沸點很高,到400攝氏度也不蒸發,所以不能再用一般加熱的方法來給石油「分家」了。科學家採用減壓加熱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還有潤滑油、石蠟、瀝青等許多有用的東西。
這樣,我們基本上把石油的里里外外都看清了,把它們一家的大小兄弟都找出來了。
Ⅶ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是什麼關系一家的嗎
中國石油的全稱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分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的全稱是:中國石油化工股分有限公司。
二者在原來石油部的時候,中國石油是生產企業,中國石化是銷售企業,所以現在中國的油田除成功油田,中原油田之外,大油田基本上都在中國石油1方,二者以黃河為界,所以在南方您看到的是石化的加油站比較多,在北方基本是中國石油的天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了與國外的石油公司,例如韓國SK等競爭,國家讓中石油中石化兩大企業在對方地盤上互建加油站,搶佔好地段,最直觀的辨別方法就是看站的顏麵包裝,再有就是看衣服,中石化是藍色的,中石油是紅色和黃色的。
Ⅷ 什麽叫石油
海合會成立於1981年,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巴林、卡達、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六國,總秘書處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20多年來,海合會作為一個有影響的區域性政治經濟組織,在內部聯合和經濟共同發展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可以說是迄今為止阿拉伯國家內部最成功的一個區域組織,在協調政策、統一經濟、加強防衛、維護安全、縮小差距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因此,這次中國與海合會簽署了《經濟、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啟動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富得流油」的海灣六國
海灣,又名波斯灣或阿拉伯灣,位於亞洲西南部,是阿拉伯半島和伊朗之間的一片狹長海域。我們通常所說的海灣六國就是指毗鄰該水域的六個阿拉伯國家。這里可謂名副其實的「世界油庫」。據統計,海灣石油已探明儲量達910億噸,佔全球的64.5%,其中沙特佔25%,伊拉克10.9%,阿聯酋9.5%,科威特9.1%,伊朗8.7%,全球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中有5個在這里,其中3個為海合會成員國。
除石油外,天然氣儲量也相當可觀。僅卡達、阿聯酋和沙特三國之和就達23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4.8%,而且不斷有新的發現和開采。此外,這里的石油還有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點,即開采成本低廉,一桶石油成本僅需1美元多,比美國和北海要低90%以上。
在目前其他許多產油地資源趨於枯竭的時候,海灣的石油仍可平均持續開采44年,有的國家可達90年以上。
什麼叫石油大國?只有到了海灣才體會最深。這里的石油管道星羅棋布、縱橫交錯,總里程長達數十萬公里,分為各國境內管道網和跨國管道網。輸油管道將遠離港口的石油,分別輸送到地中海、紅海和海灣沿岸的港口,然後再用船運到各消費國。海灣出口到西方的石油經管道可直達地中海東岸港口,縮短路程近5000公里。僅在沙特境內就有兩條橫貫東西、長達1000公里以上的管道,年輸送能力達百萬噸以上。源源不斷的油氣出口,換回的是滾滾而來的美元。海灣六國集團最大的經濟實力就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外匯收入。現在,在全球資本市場上十分活躍的海灣石油美元達7000多億。
海灣六國經濟結構相似,六國的國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因此它們也必然成為世界各國激烈爭奪的商品、勞務和軍火推銷市場。海合會國家人口只有3000萬,但所擁有的市場遠遠大於人口比例。旱澇保收的石油美元,亞非歐三大洲交通樞紐的地理位置,便捷發達的海運和空運網路,低關稅的自由貿易,使海合會國家成為全球商家必爭之地。據統計,該市場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約2400億美元,主要貿易夥伴國為美國、日本、歐盟、韓國、東南亞國家等,占阿拉伯區域外貿總額的62%。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歐盟向海合會國家的出口總額達300億美元,在歐盟出口市場中居第五位;海合會國家對歐盟的出口達180億美元,其中2/3為原油出口;在歐盟的投資達1220億美元,占海合會國家對外投資總額的35%。海合會六國與我國的貿易額最近幾年也在快速遞增,2003年已攀升到170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近50%。盡管在增長的比例上名列前茅,但雙邊貿易額只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2%,與中國的大國地位和市場份額很不相稱。
能源合作是重點
2003年,中國進口原油9000萬噸,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預計到2020年,我國僅對石油的需求量就達4億噸,年均遞增12%。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能源消費市場,誰都想躍躍欲試。隨著石油貿易的增加以及石化行業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國際石油市場的動盪不僅影響我國經濟和人民生活,同樣也反映到依賴單一石油經濟的海灣六國。有數據顯示,海合會六國的傳統市場面臨萎縮的危險。以阿聯酋為例,以前其原油的60%出口到日本,現在由於伊拉克恢復石油出口,今年上半年日本從阿聯酋進口的石油驟減了1/5。
近年來俄羅斯異軍突起,不斷挑戰海灣石油地位。俄與美結盟,消極對抗歐佩克減產協議,目前日產量已達700多萬桶。此外,世界石油市場已日益多元化,海灣石油在國際市場上的支配地位有所下降。在海合會六國的出口產品中,石油出口佔90%以上。任何一點微小的波動,都會給這些國家的經濟帶來巨大影響。
在小有迴旋餘地的格局下,六國只能是廣泛尋求合作夥伴。沙特王儲去年訪俄,簽署天然氣合作協定,加強在國際能源領域的合作,交換有關國際石油信息,共同維護國際石油市場的穩定,就是一系列舉措之一。同樣,六國財經大臣此次相約訪華,也是希望在未來的國際大格局中,占據更多的中國石油市場份額。因為投入資金新增生產能力對於它們不難,重要的是事先找到穩定的買主,中國自然是理想的首選目標。
中國與海灣國家的貿易互補性強
中國的商品走向世界,海灣的石油流向全球,中國與海灣六國的經貿「互補性強」。
2003年1月1日,海合會成員國開始實施「關稅聯盟」,向經濟一體化進程邁進。海合會成員國還擬於2005年、最晚不遲於2007年前成立海灣地區共同市場,2010年以前發行統一貨幣,實現電網連接、鋪設共同的天然氣管道等。十幾年來,海灣六國相繼開始與多國進行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其中與歐盟的談判持續時間最長、最為艱難,與黎巴嫩已正式簽署了協定,與印度、敘利亞等國的談判也在進行中,這些都為正在啟動的我國與海灣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起到了「打前站」的作用。為達到雙贏的共同目標,雙方有必要採取以下步驟:
一、在雙方互有所求的格局中,建立長期穩定的能源供應渠道,除單純的原油貿易外,應不斷擴大相互投資和貿易規模。中石化集團在沙特南部魯卜哈利地區天然氣田的測量、勘探及生產的項目上中標,是我國在該地區能源合作方面邁出的堅實的一步。
二、在保護雙方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中國與海灣六國應加速自由貿易區的談判,以便為中國進口石油,中國商品更大規模地進入海灣市場創造條件。目前六國在實施關稅同盟後統一實行5%的關稅。當雙方建立自由貿易區後,除少數保護性的商品外,海灣六國將對我國的進口商品實施零關稅。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正實現互利、互惠、雙贏,才能正為彼此的發展提供保證。▲
Ⅸ 石油是什麼
石油是以液態形式存在於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態可燃有機礦產,從地下開采出來的石油,在加工提煉之前稱為原油。
石油是種成分十分復雜的天然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為液態烴,含有數量不等的非烴化合物及多種微量元素。在地下液態石油中常溶有大量的天然氣,並溶有固態烴及非烴,多具芳香氣味,呈油脂狀,比水輕,多呈黑褐色、棕色、綠色及淺黃色。
是什麼形成了石油?
石油和天然氣來源於有機物質。早在古生代以前,地球上就出現了生物,隨著地史的進展,生物亦廣泛地發育和繁殖起來。地球上的動、植物種類雖多,數量很大,化學成分又異常復雜。近年來在許多活著的有機體中發現了石油烴類及其有關烴的化合物,更加深了人們對生成油、氣原始物質的認識。但是,就生成油、氣的主要原始物質而言,仍然是以沉積岩中的分散有機物質為主。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有機生油說認為,油、氣的生成過程是在沉積岩形成的過程中完成的。這個過程可以簡要的概述如下:
水體中和陸地上搬運來的有機質同其它礦物質混雜在一起,沉積在水盆底部,在還原條件下保存下來。由於地殼不斷地下沉,沉積物一層一層不斷地加厚。隨著埋藏深度的增加,溫度和壓力不斷增大,有機物質在各種因素作用下,逐漸向石油和天然氣轉化。近年來,根據有機地球化學的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石油的生成具有其發生、發展和衰亡的全過程,雖然有早期生油和晚期生油之爭,但晚期生油占優勢。
引起油氣藏破壞的因素有多少?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引起油、氣藏破壞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剝蝕作用、水動力沖刷、氧化作用和擴散作用等等。
(1)剝蝕作用:地殼的構造運動可使地殼相對抬升,將已經形成的地下油、氣藏上升到地表遭受剝蝕而被破壞。
(2)水動力沖刷:由於構造運動的發生,使背斜油、氣藏的一翼相對抬升,導致原閉合高度減小,打破了原來油、氣、水的平衡,致使水動力沖刷破壞了原來的油、氣藏。
(3)氧化作用:由於構造運動的發生,打破了原油、氣藏的平衡狀態,使地下油氣或與地下水接觸,或沿斷裂上升到地表,都會因氧化作用而分別形成水、二氧化碳和其他高分子含氧化合物(如瀝青類)導致油、氣藏的破壞。
(4)擴散作用:天然氣通過蓋層擴散也能造成散失。
石油在地下是怎樣儲存的?
大量油氣勘探及開發實踐,改變了人們最初以為地下有石油湖、石油河之類的錯誤認識。逐漸知道石油和天然氣在地下不是什麼「油湖」、「油河」,而是儲存在那些具有互相連通的孔隙、裂隙的岩層內,好象水充滿於海綿里一樣。能夠儲存和滲濾流體的岩層,稱為儲集層。這是因為它具備了兩個基本特性--孔隙性和滲透性
Ⅹ 石油的真面目是什麼
如果你去過油田,你會看到從地下采出來的石油是一種粘稠的,顏色很深的液體,人們叫它原油。
原油的顏色雖然很深,但各地產的石油並不是同一個色。大慶出的原油是黑色的,王門出的原油是綠色的、克拉瑪依出的石油是褐色的。為什麼顏色不一樣?原來裡面含的膠質和瀝青多少不一樣,含量越多顏色越深。
原油帶有各種特殊的氣味,這是由於裡面含有一些有奇味的成分。比如有一種原油有股臭雞蛋味,這是因為裡面含有硫化氫。
原油的「體重」比較輕,密度大約是水的0.75或多一點,只有極少數的比水重。所以,大多的原油都可以浮在水上。
上面說好這些是原油的「外表」狀況,那麼它的「內心本質」是由什麼元素組成的呢?經過分析,它主要是由碳和氫構成。其中碳佔84%~87%左右,氫佔12%~14%左右。餘下的百分之一是極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碳和氫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按它們的原子數從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這些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組成石油的各種化合物「脾氣」不一樣,所以直接用它不方便。這就像各種性格的人攪在一起,發揮不出正常的作用一樣。為此,科學家決定給石油「分家」。「分家」的辦法就是加熱,也就是蒸餾。
由於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在常溫下呈氣體狀態,所以一蒸餾,它們就從蒸餾塔頂跑出來。
當加溫到40~150攝氏度時,就會從蒸餾塔上部流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化合物來,它們在這個溫度下呈液態。這部分液體油就是汽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大。
再加溫150攝氏度以上,至300攝氏度時,在蒸餾塔中部會流出癸烷、十一烷至十五烷等化合物的混合物。這部分化合物也是液態,叫煤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
再繼續加溫,從200攝氏度加到350攝氏度時,則會在蒸餾塔下部流出另一種液體——柴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三。老三的成分包括十一烷至二十烷等。
再加溫,從300攝氏度開始,則會在蒸餾塔底部流出沸點很高的重油來,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四。它是由十六烷至四十五烷等化合物組成的。
由於重油的沸點很高,到400攝氏度也不蒸發,所以不能再用一般加熱的方法來給石油「分家」了。科學家採用減壓加熱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還有潤滑油、石蠟、瀝青等許多有用的東西。
這樣,我們基本上把石油的里里外外都看清了,把它們一家的大小兄弟都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