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國是怎麼走出石油危機
擴展閱讀
成本會計中p是代表什麼 2025-01-16 05:16:56
獨角獸產品哪個最好 2025-01-16 04:58:25

美國是怎麼走出石油危機

發布時間: 2024-09-25 22:27:28

❶ 關於美國石油出口

美國成為石油產品凈出口國,並不一定就表明美國在走下坡路,當經濟不景氣肯定是影響這一變化的因素之一。我們還應該考慮美國國內能源形勢的新變化。

由於美國經濟是傳統的面向世界市場的開放型經濟,當自給有餘時大量出口;在國內石油不能滿足供應且總體成本越來越高時,就大規模地將投資和經營向國外轉移,以獲得利潤並滿足國內供給。這就是你所謂的下坡路。

美國成為石油產品凈出口國,直接反映了美國能源供應格局發生了變化,間接反映了美國能源消費格局的變化。這種發展變化很大程度上與經濟、技術有關。由於基礎設施完善,加上多數氣田離用戶並不太遠,美國天然氣的利用率較高。同時,美國把減少對國外石油依賴相當大的期望寄予石油替代品上。早在2006 年的國情咨文中就強調了這一點。「擺脫對石油依賴的最好方法是依靠科學技術⋯⋯通過開展乙醇、燃煤電廠、太陽能、風能技術以及核能領域的研究。這也側面說明資源不是戰略武器的唯一形式,科學技術也能提供戰略武器。

美國國內經濟發展趨勢未來仍然放慢,對石油產品需求不足,必然影響美國對石油產品的消耗,降低了石油的進口。同時,美國煉廠剩餘的煉油產能只能進一步地依賴出口市場,這樣必然會對世界能源市場供應產生影響。當然,美國目前的出口狀況僅反映了美國短期的能源市場變化。未來15年到20 年,美國的原油處於凈進口國量地位,這一根本格局仍將難以得到改變。美國的石油消費量很大,而其國內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需求量。

受影響是肯定的,但是否落空短期內還不好判斷。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想通過控制伊拉克的石油,進而控制東石油以及中東石油運輸線。滿足自身的石油需要,還主導了國際石油價格。美國控制中東石油,就是想把歐盟、日本等盟國的能源需求操控在自己手上,然後可以抑制它們的經濟發展,以保住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利用伊拉克戰爭打擊歐元,以保持美元的強勢地位。
我國高調支持歐元低位一方面是希望歐元能與美元抗衡,同時希望加強中國同歐盟國的合作。

但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打破了美國伊拉克戰爭的利好局勢。此次危機已波及全球,並且對美國、歐盟、日本三大經濟體影響極其嚴重,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世界影響最為廣泛的一次危機;從影響的深度來看,已造成三大經濟體相繼陷入衰退,並且預計衰退將持續。從發生的原因來看,這是第一次源自金融體系內部的危機,由於金融體系發揮市場融資的作用,此次對於金融體系的摧毀性打擊,將導致市場化融資和信用體系的重新建立;危機將重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全球話語權之爭,世界經濟、政治、金融、貨幣等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❷ 美國是怎樣控制世界的石油的啊

第一是政治上,美國大力扶持以色列和伊斯蘭和阿拉伯國家對著干,猶太人也不愧世界上最聰明的國度,幾次戰爭都是以阿拉伯聯軍失敗收場,中東國家必須尋求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庇護同時期望他來遏制以色列,你求人家肯定要付出代價的,比如駐軍啊開放石油貿易啊之類的。
第二是經濟因素,大量的西方公司進入中東和當地人合資開發,別看油田是人家的,可是開採的都是美孚殼牌之類的西方公司,所以實際上決定權並不全在中東國家手裡。在伊拉克,西方國家通過向新政府提供軍事或者經濟援助換取石油開采權,當然要付一部分費用給政府,但是我們都知道貪污腐敗侵吞國家財產之類的問題這些錢很少能用到實處,此外在國際貿易中石油是用美元結算的,誰控制美元呢?當然是美國政府,所以美國在這的話語權進一步提高。另外就是技術優勢,這些中東國家都是出口原油,而眾所周知原油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須經過提煉,而這些提煉廠往往不在產油國當地(這么做的目的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最典型的是伊朗,這個國家出產原油但同時大量進口汽油等經過精煉的產品,此外俄羅斯、南美、東南亞、中亞、非洲都有不小的石油儲量,如果一味對著干這些國家或地區在幾年內由於市場刺激就能全力開發從而代替現有的主要產油國地位,歐美經過石油危機在原油來源的多樣性上狠下了功夫,現在靠這個已經不能從根本上威脅他們了。真正支撐美元的是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經濟嚴重依靠外貿所以必須保證美元的堅挺以使自己的產品有價格優勢,同時這兩個國家是美元外匯儲備和美國國債持有最多的兩個國家,擁有這樣干預市場的能力。

❸ 美國終於解除長達40年出口禁令,後來怎麼樣了

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美國一改往日風格,竟然直接搞起了石油出口,這不僅讓中國,甚至是讓很多國家都驚呆了,不過驚訝歸驚訝,生意還是要做的,因此中國立刻與美國聯繫上了,並表示十分希望與它們達成合作。

其實從美國進口石油對中國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能源進口渠道一直都比較單一,直到近些年才開始提倡進口的多元化,要知道如果一直依賴於從某一個特定的地方進口或出口,勢必會陷入被動的局面,一旦對方取消與中國的合作,那麼將會給我們帶來沉重的打擊。

澳大利亞在前兩年就過分依賴向中國出口化石燃料,後來為了賺到更多的錢,他們私自漲價,結果中國不僅不吃它們的虧,反而取消了這個進口渠道,就因為這樣,無數的澳大利亞工人沒有工資,只能集體上街遊行,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過度依賴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不過這也是澳大利亞自作自受。

中國此前一直從中東和俄羅斯進口,如果再增加一條美國的渠道,勢必會讓我們的主動性大大提升,就在兩國簽訂協議的不久後,中國從美國進口了第一批原油,並且通過常減壓蒸餾裝置進行了處理,著實是一件令人慶賀的好消息。

難以想像,美國的禁令竟然持續了40多年,好在終於解除,對於中國來說,自然是開心不已,不過對於美國來說,可就不一定了,其實我們很容易理解美國此前頒布的禁令,說是保護自家資源,其實就是一種自私的行為,不過是不想用自己的,卻想眼睜睜的看著別人的用光,到時候就靜靜看戲,不過這一切都被特朗普毀掉,不知美國人心中作何感想。

❹ 兩次石油危機

歷史上的兩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年至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 *** 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標價權,並將其基準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工業生產下腔山降了20%以上,所有工業化國家的經濟都明顯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年至1980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石油產量受到影響,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打破了當時全球原油市場上供求關系伍旅中的脆弱平衡。

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導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的出現,此次危機鎮散成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經濟衰退的一個主要誘因。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❺ 1973中東石油問題怎麼解決的

A 1973年10月16日,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機爆發


在10月中東戰爭中,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為捍衛國家主權,收復失地和反對霸權主義的戰略武器,採取減產、提價、禁運以及國有化等措施開展了一場震憾世界的石油鬥爭,成為第三世界反霸斗爭的一個偉大創舉。

10月6日爆發戰爭當天,敘利亞首先切斷了一條輸油管,黎巴嫩也關閉了輸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頓。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將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屬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國埃克森和莫比爾兩家聯合擁有的股份收歸國有。接著,阿拉伯各產油國在短短幾天內連續採取了三個重要步驟:10月16日,海灣地區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五個阿拉伯國家和伊朗決定,將海灣地區的原油市場價格提高17%。

10月17日,阿爾及利亞等10國參加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部長級會議宣布,立即減少石油產量,決定以9月份各成員國的產量為基礎,每月遞減5%;對於美國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國家的石油供應,逐月減少5%。

10月18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的阿布扎比酋長國決定完全停止向美國輸出石油。接著利比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產國也都先後宣布中斷向美國出口石油。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鬥爭,突破了美國石油壟斷資本對國際石油產銷的控制,沉重打擊了美國在世界石油領域的霸權地位。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兩百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閉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急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掉,尼克松還下令減低他的座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美國為了對抗阿拉伯產油國的石油鬥爭,威脅要使用武力佔領這些國家的油田,美國的恫嚇遭到阿拉伯國家的迎頭痛擊。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亞發出嚴正警告,如果美國膽敢武裝入侵,就立即炸毀油田和有關設施,徹底摧毀美國在中東的全部石油利益。阿拉伯國家的堅決態度,迫使美國不敢貿然動手。

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擊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國家對石油進口國採取分別對待的策略,根據其對這場戰爭的不同態度,將它們分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類。凡是對以色列實行某種經濟制裁或斷絕外交關系或為阿拉伯各國提供某種軍事援助的國家,劃為友好一類,可以獲得減產前的供應數量。凡是積極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對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斗爭事業的國家,則被劃為不友好一類,停止對它們的石油供應,對中立國家,適當限制對它們的石油供應。

這場石油鬥爭,不僅在經濟上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歐、日本與美國的關系,孤立和打擊了美國和以色列。許多西歐國家為了獲得中東的石油供應,都對美國支持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政策,採取拒絕合作的態度。例如,英國不許美國利用它的國內和海外領地的運輸設施為以色列轉運補給,西德禁止美國供應以色列的軍火從西德港口起運,西班牙、希臘和義大利等國都不允許美國飛機在其領土著陸或飛越其領空,歐洲經濟共同體九國外長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進一步提出:以色列必須結束從1965年沖突以來所保持的領土佔領,必須考慮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權利。日本起初採取所謂「中立」立場,阿拉伯國家限制了對它的石油供應。11月22日,日本政府發表四點聲明,表示以色列軍隊應從「六·五」戰爭所佔領的土地撤出,應當承認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利,並敦促以色列遵守聯合國憲章原則,否則「將重新考慮對以色列的政策」。美國國務院對此十分懊惱地說:「我們的一些盟國實際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把它們自己同我們公開分開。」

石油本來是阿拉伯國家的寶藏,可是多年來它並不能為阿拉伯人民造福,卻成了帝國主義掠奪的對象。這一次阿拉伯國家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把寶藏當作「武器」,在反對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石油武器的運用,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給予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以沉重的打擊,大長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志氣。阿拉伯人民通過這場斗爭,在政治上揚眉吐氣,進一步覺醒,認識到自己手中握有制服帝國主義的有效力量,他們決心要掌握自己的資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石油鬥爭大大加強了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實力。僅提價一項使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億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億美元,極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保護民族經濟權益的斗爭,它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爭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

❻ 第一次中東石油危機怎樣解決的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其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鬥爭,突破了美國石油壟斷資本對國際石油產銷的控制,沉重打擊了美國在世界石油領域的霸權地位。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兩百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閉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急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掉,尼克松還下令減低他的座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美國為了對抗阿拉伯產油國的石油鬥爭,威脅要使用武力佔領這些國家的油田,美國的恫嚇遭到阿拉伯國家的迎頭痛擊。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亞發出嚴正警告,如果美國膽敢武裝入侵,就立即炸毀油田和有關設施,徹底摧毀美國在中東的全部石油利益。阿拉伯國家的堅決態度,迫使美國不敢貿然動手。
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擊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國家對石油進口國採取分別對待的策略,根據其對這場戰爭的不同態度,將它們分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類。凡是對以色列實行某種經濟制裁或斷絕外交關系或為阿拉伯各國提供某種軍事援助的國家,劃為友好一類,可以獲得減產前的供應數量。凡是積極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對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斗爭事業的國家,則被劃為不友好一類,停止對它們的石油供應,對中立國家,適當限制對它們的石油供應。
這場石油鬥爭,不僅在經濟上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歐、日本與美國的關系,孤立和打擊了美國和以色列。許多西歐國家為了獲得中東的石油供應,都對美國支持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政策,採取拒絕合作的態度
石油本來是阿拉伯國家的寶藏,可是多年來它並不能為阿拉伯人民造福,卻成了帝國主義掠奪的對象。這一次阿拉伯國家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把寶藏當作「武器」,在反對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石油武器的運用,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給予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以沉重的打擊,大長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志氣。阿拉伯人民通過這場斗爭,在政治上揚眉吐氣,進一步覺醒,認識到自己手中握有制服帝國主義的有效力量,他們決心要掌握自己的資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