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油價格還有多大的漲幅
2008年以來,國際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澳大利亞BJ標准動力煤現貨均價從去年底的月均88.9美元/噸漲到今年4月24日的124.65美元/噸,半年時間上漲了35.75美元/噸,漲幅超過40%。與去年同期53.27美元/噸價格相比,漲幅更是達到了134%。
在煤炭價格持續上漲的背後,是上漲幅度更大的國際原油價格,2006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升,從2007年初不到60美元/桶迅速上漲至2008年4月21日的116.69美元/桶,創下歷史新高,漲幅接近100%。相比之下,等熱值原油與煤炭價差已經處於歷史高位區間,按照當前最新價格為基準來進行比較,相同熱值的原油與煤炭價格比已經達到5倍左右,而歷史上這一比值始終維持在1.5-2倍,煤炭比價優勢十分明顯,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為煤炭價格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在煤炭價格在長期低迷之後走出回歸路線的因素外,國際煤油之間價差的不斷擴大為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創造了空間。
另一方面,相比石油42年的儲采期,全球煤炭還可使用超過140年。隨著石油資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煤炭利用技術的進步,在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將促使對能源的使用重心轉向煤炭,這也將帶動煤炭價格呈現長期上漲態勢,而對於未來國際煤炭價格還有多大的上升空間,我們以石油價格為參照來做一個粗略的估算,以期對未來煤炭價格走勢有所了解。
從原油與煤炭等熱值換算角度,以澳大利亞BJ煤炭為例進行估算,澳大利亞BJ煤炭熱值約為5500大卡/千克,按國際標準的等熱值換算,1千克原油相當於1.4286千克標准煤,1千克原煤相當於0.7143公斤標准煤,而原煤對於未來石油價格,我們初步以未來原油價格保持在110美元/桶為標准來進行計算,同熱值的煤炭價格應該達到401.5美元/噸,考慮到使用效率、成本等因素,我們將這一比值設定為1.5-2倍為合理區間,換算結果後,如果未來原油保持110美元/桶的水平,相應的煤炭價格應該在200-268美元/噸的水平,按照4月24日澳大利亞BJ標准動力煤價格為124.65美元/噸來計算,未來如果原油價格保持在110美元/桶的前提下,動力煤價格還有大概75.35-143.35美元/噸的上漲空間。
如果說理論等熱值換算比較脫離現實的話,那麼利用目前煤變油項目中的轉化率來計算可能會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國際上有一個「煤變油」效益的通行法則,即原油價格每桶22-28美元之間時,「煤變油」就能保本運營,油價突破28美元,效益就十分顯著。以神華集團的「煤制油」工程為例,按照權威部門專家的估測,其每桶原油的生產成本在30-40美元之間,作為轉化率最高的神華煤變油項目,每生產1噸成品油需要消耗3噸優質煤,其他企業煤變油項目則在每4噸原煤轉化1噸成品油的水平區間,考慮到未來技術的不斷成熟,煤變油的轉化率不斷提高,我們權且以神華煤變油項目每3噸原煤轉化1噸成品油的轉化率為參照標准計算,同時原油提煉為成品油的比例為75%,每桶原油按137公斤計算,則為1噸原煤與3.24桶原油提煉成品油質量相當,同樣,我們以未來原油價格110美元/桶計算,相應的原煤價格則為356.4美元/噸。目前採用煤變油技術所提煉的成品油在純度及質量上遠遠高於通過原油提煉,使用效率大大提升,以1.5-2倍的價格比值計算,當原油在每桶110美元時,合理的煤炭價格應為178.2-237.6美元/噸的水平。按照4月24日澳大利亞BJ標准動力煤價格為124.65美元/噸來計算,動力煤價格的上漲空間為53.55-112.95美元/噸。
通過以上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我們可以粗略的得到一個煤炭價格的上漲空間,按照熱值轉換計算,上漲空間為75.35-143.35美元/噸,按照煤變油的角度計算則為53.55-112.95美元/噸,如果考慮到煤變油的產品質量因素,那麼這兩種不同的估算思路其結果基本是在一個區間之內,誠然,我們只是針對原油與煤炭進行價格比對,而影響未來煤炭價格走勢的因素絕不僅限於此,但是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煤炭價格的未來上漲空間還是十分樂觀的。
⑵ 油價今年最大幅上漲來了!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石油今年一直處於上升狀態,大幅上漲的原因和今年的疫情有了一定的關系,當然也和一些政局的變動有著不可分割的微妙聯系。原油是世界商品之首,它的價格上漲必然會帶來其他商品的價格上浮,這是相輔相成的一種關系。
從上述的方面來看,原油價格持續偏高是因為一些國家利益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一些石油集團的利益也有人為的一些操作在裡面,造成油價的持續偏高,對於老百姓的生活的成本也會無形中造成的增加。原油持續增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在一些政治因素在裡面,而非經濟的波動。
⑶ 冬季油價上漲,是因為冬天油耗會變高的關系嗎
油價的漲幅大部分是受國際油價的變化和人民幣的升值、貶值有關,部分地區油價上漲的原因大多數還是因為需求大於供應的原因。
冬季天氣寒冷,天氣乾燥,人們出行也更加願意選擇自駕出行,加之冬季車輛熱效率變低,不能夠充分利用好汽油發出的熱量,且車主熱車時間長,導致自己車輛的油耗變高,而部分地區因為汽油抽調不及時,需求量大於供應量,油價自然會有小幅度的增長。
針對於全國的油價來說,它只受國際原油價格和本國的經濟狀況所影響。人們之所以會有冬季油價升高的感覺,是因為我國的石油資源總量太少,過分依賴於進口,一到用油量加大的季節,石油的分配也會出現有限使用的情況,且受國家提倡低碳出行的原因,地區間的汽油價格也會有稍微的調整和改變。
⑷ 奧運會後石油漲價嗎,漲幅多少
之前俄羅斯打仗 原油的當時的抬頭不足以反彈,現在繼續的下跌 說明需求並不大 8月4號跌破122的支撐 現在還在一個持續下降通道 在110有支撐一旦哪天收盤在110一下 接下來的支撐就是100 現在油價已經是基金公司用來跟美股做對沖的工具了 所以一旦美股道瓊斯 和 標普500走上 上升通道 也就是油價繼續下探的信號,不過近期油價還是會走的比較無力 在110上方盤旋
⑸ 油價上漲時間是什麼時候
油價上漲時間是4月8日。新華社紐約4月8日電記者劉亞南國際油價8日上漲,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漲2.23美元,收於每桶98.26美元,2.32%漲幅,6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2美元,收於每桶102.78美元,漲幅為2.19%。
油價的構成
原油成本,我國獲得原油的方式包括開采或進口,物流成本,主要包含運輸及倉儲,管道,車輛等耗材屬於運輸成本,油庫則屬於倉儲成本。
煉化成本,煉化成本與原油油品,煉化工藝有關,原油油品越高則煉化成本越低,如中石油可將原油的70%油當量煉成成品油,另外30%則產出化工產品,稅賦成本,包括增值稅,消費稅即燃油稅城建稅等項目,此外當國際油價下行到一定價格時,石油企業還需繳納特別收益金。⑹ 油價3日或創年內最大漲幅,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來說對油價可能沒有那麼敏感,但是一些私家車主、的哥以及跑貨運的人對於油價變動則會比較關心。據國家發改委信息,2020年12月3日24時起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上調,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50元和240元,以私家車50L的容量進行測算,相比較於之前的油價,這次調整之後加滿一箱油需要多花10元,這是我國2020年油價的第六次上漲。
油價的上漲實際上是多個方面的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大致可以總結為下面三個原因:
01全球疫情變化冬季的到來也讓新冠疫情變得更加嚴重起來,因為政府的強力管控和群眾的全力配合,目前我國的疫情反復情況還好,即使有新增的病例出現也能夠最快限度地被控制下來。但是國外的疫情擴大趨勢則十分難以控制,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的累計確診人數超過7000萬,並且上漲的趨勢完全沒有得到遏制。
一方面產油國因為疫情日趨惡化,為了應對這種情況,這些產油國會停工、停產,石油企業也會受到影響導致產油量下降;另一方面雖然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經濟上用油量減少,但是一些保障生活質量以及維持基本的商業活動的對油的需求並沒有減少,石油進口國對未來做長遠的打算也會囤積一些油。供給下降的同時,需求並不會大規模減少的情況下油價的上漲也是必然的。
⑺ 2007年1月日-----2017年1月1日中國哪只股票漲得最多能漲百分之幾
你好,個人推薦中國石油601857
中國石油A股總股本為161922077818股,其中30億股今天起上市交易。證券簡稱為「中國石油」,證券代碼為「601857」。
(我認為:人算不如天算,我看了幾乎所有「人算」的文章,大多沒有算到:1、任何一個想要在股票、想要在期貨市場上有所作為的機構的股票池裡怎麼可能沒有「油」?2、在未來的這個寒冷的冬季里、甚至在未來的若干年裡,整個地球都要為「油荒」而苦惱、而付出代價!對能夠引發戰爭的「石油」,我們還是少用什麼「市盈率」、什麼「巴菲特拋售」來衡量它為好!我可以斷定,無論今天中石油開在什麼價或摸到什麼價,都絕對不會是它的歷史最高價!我雖然不建議散戶今天不計成本地搶購中石油,但我強烈地不建議散戶在今天的任何價位拋掉中簽的中石油!留住你割肉、你踏空200點換來的中石油吧!留住吧!哪怕你只中了1000股,請把這1000股留給你的子孫吧!留住這1000股,你就留住了價值投資的理念;留住這1000股,你就克服了追漲殺跌的惡習;留住這1000股,你就留住了與股市相愛後戴上的一枚結婚戒指!)
4、原油期貨價格上漲至96.24美元 再創歷史新高
上周五美國股市高收,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27.23點,漲幅0.2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5.55點,漲幅0.56%。標准普爾500指數上漲1.21點,漲幅0.08%。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44美元,漲幅2.6%,收於95.93美元/桶,創歷史新高。盤中油價曾上漲至96.24美元。黃金期貨價格上漲14.80美元,收於808.50美元/盎司;盤中金價一度攀升至810.70美元/盎司,為1980年以來最高價。 (我認為:今天環球股市將企穩,香港股市將反彈。油價、金價的再創歷史新高將會使每一個投資者認識到資源的重要性!)
十年內大盤將漲至3萬點,中國石油601857,保守的說漲至600元是沒有問題的!
未來的十年是黃金的十年,我對中國股市充滿信心!Q!
⑻ 我想了解自2000年到現在的石油股價漲幅情況
由於美伊戰雲密布,加上委內瑞拉發生罷工,國際油價在元月21日一舉創
出兩年來新高,達到每桶31.21美元,二月原油期貨合約同時飆升,一舉突破
了每桶35美元的大關。而歐佩克前主席曾警告說,如果美國打響伊拉克戰爭而
伊拉克又放火燒毀其油田的話,國際原油價格可能會升至每桶100美元。
油價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歐佩克增加的產量不足以填補委內瑞拉出口銳
減造成的供應缺口;二是市場擔心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將影響來自中東地區
的原油供應。只要這兩個因素存在,2月份油價就可能漲到每桶35美元或更高
,而一旦美國對伊動武,油價可能會超過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創下的每桶40美
元。
國內產油股企業股價已經聞風而動,元月21日,遼河油田揭竿而起,一度
漲停,中原油氣和石油大明也緊緊跟隨。元月24日,石化股發力, 上海石化
以漲停報收,揚子石化也有6%以上的漲幅。
那麼,國際油價上漲的時間會持續多久?國內成品油價格會否大幅上漲?
相關上市公司所受影響有多大?
大多分析人士都認為,一季度國際油價將持續目前每桶30元左右的價格。
一方面,歐洲與北美目前正處冬季,原油需要量較大,另一方面,由於伊拉克
問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各國都在加大石油儲備量,因此,原油價格短期
內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一旦戰爭暴發,油價很可能出現瞬間沖破每桶40元的情
形。
不過,這種局面不可能持續太久,歐佩克決定從2月1日起,除伊拉克外的
10個成員國將每天增產原油150萬桶,使日產最高限額從2300萬桶增加到2450
萬桶,不過,這對穩定國際油價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另外,現代的戰爭特點是
准備充足,時間不長,比如在海灣戰爭期間,國際油價僅在很短的時間報價達
到了40美元/桶,很快就回落到正常水平,而在伊拉克和科威特戰爭期間,國
際油價也在10多美元/桶之間徘徊。這是因為產油國目前的協調能力很強,能
夠在戰爭期間控制價格。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國際油價目前應處於其波
動周期的頂部。
至於國際油價走勢對國內油價的影響,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內油價爆漲可
能性不大,根據以往的經驗,即使美伊戰爭爆發,國內油價也未必跟隨暴漲,
如在海灣戰爭期間,國際油價達到每桶40美元,國內油價也沒有很強的反應,
在伊科戰爭期間也沒有出現國內油價暴漲的局面。
這是因為盡管石油價格已經和國際接軌,但是目前還屬於國家可調控管理
范圍。
翻開近3年來國內汽柴油價漲跌記錄,發現90號汽油零售價最低時為2.29
元,最高時為3.10元。跌幅最大時達兩位數,為10.7%,而漲幅最大時僅為9%
。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因為國內已建立分步到位的汽柴油價漲跌調控機制,
且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原油和成品油庫存已控制在1000萬噸左右。如果開
春美伊開戰,國內汽柴油價也只可能跳「小步舞」———逐步、小幅調整。
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在相關的上市公司中,原油開采企業將成為國
際油價上漲的最直接受益者,如中原油汽、石油大明、遼河油田,中國石化由
於有70%的利潤來源於原油開采,今年一季度業績也將受益。另一方面,原油
價格上漲,會使國內的煉油廠和石化廠感覺到成本壓力,因為原油是作為原料
,如果不將這種成本轉移出去的話,這些煉油廠和石化廠的利潤空間就會減少
。從這種角度來說,煉油與石化類上市公司所受的影響,充滿了不確定性。
(水 木)(證券時報)
美伊戰爭對油價影響深遠
「美國攻伊」是「打擊莊家」 翻開1979年以來的世界油價走勢圖,可以
發現一個現象,這就是近25年來世界油價的幾次大起大落,都與伊拉克有著直
接的關系。 為了謀求對海灣地區———這個「世界油庫」的支配權,
伊拉克先是在1980年9月發動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之後又在1990年8月
入侵科威特,引發「海灣危機」。這兩次大規模的戰爭,與目前正在發生的「
美伊危機」,無一例外地造成世界油價的巨幅波動。如果把「世界油價」當作
一隻股票,那麼伊拉克無疑是其中最出名的「莊家」。
今後3年油價重心下移 如果美國戰勝並控制了伊拉克,世界石油市場的
力量對比將發生根本改變,可能形成OPEC、美國利益集團(包括伊拉克、英國
等)與俄羅斯(包括前蘇成員)三強各佔37%、20%與15%的局面。在美國的
控制下,如果伊拉克的原油日產量每增加150萬桶/天,OPEC在世界石油市場的
份額就將下降2個百分點, OPEC成員為了穩定各自的石油收入,可能選擇「價
格戰」。(李 晨)
石油石化股聞風而動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李晨
慎買石油股
歐美市場石化股的走勢,不會簡單重現於國內股市。
從市場環境分析,國內股市目前尚處於熊市之後的平衡市,整體略微偏弱
;與此同時,國際石油價格高於30美元/桶,繼續大幅上漲的空間有限,因為
就算上漲到40美元/桶以上,價格變化率也就30-40%,根據對英美市場的歷
史表現分析,在「高位上漲段」買入石油股,就算油價仍有30-40%的漲幅,
油股指數的收益率水平也比較低,並且風險比較高。所以,在目前原油價格處
於3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時,應慎買石油股。
石化股影響各異
中原油汽、遼河油田、石油大明作為原油開采企業,將直接受益於油價上
漲,其近期的股價也有提前反應的跡象。但由於原油價格上漲,中下游石化產
品的價格亦會上漲,其對石化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原油價格與中下游石化
產品的價差變化上。
數據顯示,原油價格高時,價差水平未必低;而原油價格低時,價差
水平未必就高。
目前,國內石化企業基本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單純煉油的企業,如茂名
煉廠、石煉化、錦州石化等;一類是純化工業務的企業,如齊魯石化等;還有
一類就是綜合石化,即有煉油又有化工,比如上海石化、揚子石化等。
對於單純的煉油企業而言,影響其效益的關鍵是,原油與成品油價格的價
差,一般可以通過將成品油出廠價,按不同油品產量進行加權平均,減去原油
成本,得出煉油價差。國內煉油價差在2002年逐季走高,預計2002年煉油股業
績將有明顯提升,大煉廠將更為明顯,比如茂煉轉債,2002年中期為-0.044
元/股,三季度為0.06元/股,全年預計為0.20元以上,上升態勢明顯。值得注
意的是今年1月份,由於原油價格上漲,而國內成品油價格未作調整,煉油價
差環比下降明顯,可見油價上漲對煉油企業的影響可能較為負面,當然煉油業
同比仍增長了18%,可繼續謹慎看好。
對於純化工業的企業,影響其效益的關鍵是石腦油與中下游石化產品的價
差,石腦油,又名化工輕油,是煉油的產品、但卻是化工的主要原料。各主要
石化產品與石腦油的差價在2002年下半年以來,逐季增長明顯,2003年1月,
繼續保持明顯增長的態勢,所以,目前可看好純化工業務的盈利前景。值得注
意的是,齊魯石化主營產品聚乙烯(HDPE、LDPE等)的化工價差在2002年2季
度沖高後,3、4季度持續下降,預計2002年公司業績將可能出現虧損,但是
2003年1月,聚乙烯等產品的價差水平迅猛增長,預計公司2003年盈利將有明
顯改觀。
對於綜合類石化企業,2002年主要得益於煉油價差的上漲,業績普遍出現
大幅增長,2003年,預計將主要憑借化工毛利的提升,來推動盈利水平繼續增
長。2002年,上海石化與揚子石化,分別大幅擴張了煉油產量與乙烯產量,大
幅增長的產能,不僅會帶來商品量的增長,而且降低了單位成本,提升了毛利
水平。所以,上海石化、揚子石化等綜合類石化股今年的盈利前景可繼續看好
。
西方經驗油價升不一定帶動股價升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李晨
為了研究油價上漲對石油股的影響,我們選取20年內3次油價主要的上漲
階段:「1990年6-10月」、「1999年1月到2000年9月」與最近的「2002年1月
-2003年1月」。
我們將上述三個時間段按照原油價格漲幅的中間值,分別分為「低位上漲
段」與「高位上漲段」兩段,例如,將1999年1月到2000年9月的持續大幅上漲
階段,以漲幅中間值23美元/桶價格分為「低位上漲段」(即從11美元漲到23
美元)與「高位上漲段」(即從23美元再漲到35美元)兩段。
現將這6個上漲階段的原油價格漲幅,以及英國與美國市場石油股指數的
絕對收益率與相對收益率水平,分別列於下表。我們認為上漲中的石油價格與
石油股價格存在以下兩條簡單的規律,即推動石油股價格的是「原油價格變化
率」而非油價本身,此外,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石油價格對石油股價產生的影
響也會不同。
原油價格變化率決定石油股價
在上述三個油價上漲階段中,不論英國市場,還是美國市場,不論是絕對
漲幅,還是相對漲幅,「低位上漲段」對應的石油股指數表現,均優於相應的
「高位上漲段」。此結果表明,影響石油股指數收益率的主要是———「原油
價格的變化率」而非實際的原油價格數值。這一點,在比較石油股指數的絕對
漲幅中更為明顯,比如在上表的2組中,低位上漲段與對應的高位上漲段相比
,前者的原油價格漲幅是後者的兩倍,與英美石油股指數絕對漲幅對應的比例
相近,均為2倍左右。
當油價高於28美元/桶以上,英美市場石油股指數普遍出現「滯漲」。比
如1990年的8-10月,以及2002年的11月至今,均出現原油價格在30美元/桶以
上繼續沖高的過程中,石油股指數卻出現「滯漲」的情況,如果原油價格高位
震盪中出現階段性回調,出現負的變化率,石油股指數將會隨之下跌。
市場環境的影響
不同的市場環境,石油股跑贏大盤的表現也不同。
牛市中,油價大幅上漲,輕易的推動石油股跑贏大勢,以2組數據為例,
其中「低位上漲段」由於更高的變化率,石油股指數相對漲幅是「高位上漲段
」的3倍(超過變化率倍數);
在熊市或弱平衡市中,只有油價處於「低位上漲段」時,才能有效的推動
石油股跑贏大盤。以1組與3組數據為例,「低位上漲段」對應的油股指數相對
表現,要遠遠強過「高位上漲段」的表現。
只有在「低位上漲段」買進石油股,才能更有效地跑贏大勢。也就是說,
在平衡市或熊市中,就算預期油價將大幅上漲,在30美元/桶以上高價區買進
石油股的收益率也比較低。
海灣戰爭時期油價與英國油股表現
不論從任何角度衡量,與目前「美伊危機」情形最具有可比性的,無疑是
12年前的那次「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前後,正是歐美市場的熊市,美國市場標准普爾500指數,
從1990年6月的370點左右,一路下跌至1991年1月海灣戰爭爆發時的310點,半
年跌幅16%,這一點,不僅與現時歐美股市相近,而且也與中國股市相近,國
內證券市場亦從2002年6月的1700多點,下跌至目前的1450點左右,跌幅也在
16%左右。
所以,分析1990-91年間的那次「海灣戰爭」前後石油股指數的收益率情
況,對中國市場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為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我們選擇英國的石油股指數作為研究對象。
我們假設分別在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前的一周、半個月、一個月
或是三個月、半年等時點買入英國石油股指數,並且分別持有到1991年的1月
10日或者1月24日,即在戰爭爆發前後各一周的時點上,賣出石油股指數。
研究上表,有兩點參考較有價值:買入時機宜早不宜晚。只有在開戰前6
個月以前,即在1990年7月底前,買入石油股指數,可以獲得相對大盤為正的
收益率,而在戰前3個月到戰前一周買入石油股指數,其絕對與相對的收益率
均為負數;介入時,油價水平宜低不宜高。
伊拉克的產量增長將改變世界石油供需關系 單位:萬桶/日
平均增速% 2003F 2004F 2005F 2006F
82-01 92-01
世界需求 1.14 1.46 7750 7860 8050 8250
世界供給 1.16 1.47 7600 7720 7950 8080
伊位克產量* 150 300 500 750
預計世界供給富餘* 0 160 400 580
美伊戰爭三種預期對油價的影響 單位:美元/桶
情形 概率 未來3-5年油價運行區間 油價中樞
A 戰爭沒有發生 25% 18-24 21
B 戰爭了,但美國沒贏 5% 22-28 25
C 戰爭了,但美國贏了 70% 17-21 19
平均期望 17-21 19.8
2002-2006年布倫特原油均價預測 單位:美元/桶
2002F 2003F 2004F 2005F 2006F
原油均價區間 24.9 20-23 17-21 16-20 18-22
四家採油股基本情況
名稱 代碼 簡要點評
遼河油田 000817 公司總股本11億,流通股本2億,年原油產量在80萬噸左右,所
產原油油質偏低,國際參考油價為印尼杜里原油.2001年EPS
為0.32元,2002年預計為0.38元,同比增長18%,由於目前油價
水平遠遠高於2002年1季度的水平,預計公司今年1季度業績
同比仍有明顯的增長
中原油氣 000956 公司總股本8.16億,流通股本2.04億,年產原油60萬噸左右,
所產原油油質較高,國際參考油價為印尼米納斯原油.2001年
EPS為0.624元,預計2002年基本與上年持平.預計公司今年1
季度業績同比明顯增長,而全年業績同比下降
石油大明 000406 公司總股本3.64億,流通股2.66億,年產原油約40萬噸,所產
原油油質適中,國際參孝油價為印尼辛塔或米納斯原油。
2001年EPS為0.55元(送股攤薄後),預計2002年基本與上年持
平或略低.1季度與全年判斷同上
中國石化 600028 公司總股本867億,流通股A股28億,年產原油3800萬噸,而且
具有1.3億噸/年原油加工能力.原油總體品質中等,國際參考
油價為印尼辛塔原油.2002年業績預計為0.165元/股,2003年
預計將受益於化工毛利的上升,業績同比增長10%左右
近20年內油價漲幅較大階段英美油股指數的表現
組別 時間階段 原油價 油價 英國市場指標漲幅% 美國市場指標漲幅%
格起止 漲幅% 大盤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盤 油股指 油股指
數絕對 數相對 數絕對 數相對
1低 90.6-90.8 15to28 81 -6.9 8.3 15.2 -7.5
1高 90.8-90.9 28to41 46 -9.7 -8.7 1 -5
2低 99.1-99.10 11to23 110 4.8 25.4 18.6 -4.4 12 6.7
2高 00.1-00.9 23to35 55 5.8 11.2 6.5 5.5 6 2.5
3低 02.1-02.5 20to26 30 -0.6 7.9 8.3 -6 6.2 12.5
3高 02.5-03.1 26to32 23 -27 -29 -2 -16 -17 -1
注:以上六個時間段,最近20年來主要的幾次油價上漲階段,其中時間階段1
和2為海灣戰爭時期;原油價格指布侖特原油價格,油價漲幅指對應時間階段內
的漲幅
買入點 開戰後一周賣出 開戰前一周賣出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盤指 油價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盤指 油價
數絕對 數相對 數變動% 變動 數絕對 數相對 數變動% 變動
收益率% 收益率% 收益率% 收益率%
戰前一周 -4.5 -3.5 -1 -22
戰前半月 -9.2 -2 -7 -23 -4.9 -3.8 -1.1 -1.3
戰前1個月 -7 -3 -4 -25 -2.7 0 -2.7 -4.7
戰前3個月 -8.5 -8.5 0 -46 -3.9 -5 1.2 -27
戰前6個月 -12.1 2.6 -15 18 -6.7 7.6 -14.3 52
注:上表假設在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前不同的時間點買入英國石油股指
數,並分別在開戰爭前後一周賣出石油股指數,對應的指數收益率水平,並且包
括石油股的分紅
⑼ 石油價格為何一漲再漲
石油價格的猛漲,關繫到全球各個國家政治、經濟、生活、軍事和外交等各方面的問題,而石油價格的漲落牽動著世界的每一根神經,由此也演繹了一出出驚心動魄的故事。
石油,被人們稱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血液」。在今天這個發達的時代,石油已經像血液一樣維系著社會生活的運轉、經濟的發展甚至政治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英國石油專家彼得稲·奧得爾曾這樣論斷:無論按什麼標准而言,石油工業都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行業,它可能是惟一牽涉到世界每一個國家的一種國際性行業。面對越來越緊缺的石油,各國都做出的積極的應對。但人們在採取措施的同時,是否真正的明白石油危機背後的真相。
全球頻頻爆發石油危機
石油危機是由於世界經濟或各國經濟受到石油價格的變化,所產生的危機。1960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立,主要成員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等國,而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成為世界上控制石油價格的關鍵組織。自從石油時代開始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約8000億桶石油。據估計,約有1萬億桶到1.6萬億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價開採的地層中。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萬億桶石油大約60年就會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並未停滯,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幾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採的全部石油的一半。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石油危機的出現,人類開始越來越關注這個問題了。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其成員國阿拉伯在當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石油價格由原來的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1978年,在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伊朗的政局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的情況下,再一次引發的石油危機。從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輸出石油60天,這造成了油價動盪和供應的緊張。與此同時,又爆發了兩伊戰爭,全球石油產量受到了嚴重影響,從每天生產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從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這次危機成為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佔科威特以後,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下跌2%。為此,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並使世界石油價格逐漸穩定下來。
除了這三次大的石油危機外,2003年國際油價也曾暴漲過,原因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沖突,中東局勢緊張,造成油價暴漲。這幾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經濟都造成了嚴重沖擊。可見,石油資源在國計民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等是重要的能源資源。在現代社會,如果沒有了能源,一切現代物質文明也將隨之消失。冷戰結束以來,全球面臨經濟發展與能源緊缺的雙重壓力。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為世界性問題,能源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也正是由於石油在人類社會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對全球能源資源的爭奪,正在塑造著新的戰略聯盟,而舊有力量也將被重新洗牌。
從近幾十年來國際關系的現實可以看出,石油資源已經成為國家間發生戰爭和沖突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謀求對石油資源的控製成為國際斗爭的焦點之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沖突,非洲一些國家的內戰、日本阻撓中俄「安大線」石油管道項目,以及涉及中國主權的南沙群島問題等等,在這些問題背後無不存在著深刻的能源因素。過去半個世紀中,由石油引發的沖突已經有無數起,並且大多數還演變為武裝沖突。伴隨著石油資源的緊缺,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也將更加突出,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全球能源爭奪戰也將愈演愈烈。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
2004年,國際油價不斷上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在2004年1月初,紐約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貨價格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然達到了每桶55.67美元,漲幅達73%!這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會使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個百分點。不斷攀升的油價給消費者帶來了影響,使家庭在能源支出方面大大增加,而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增加,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受之影響更大。在居高不下的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亞洲經濟潛伏著滯脹的危險。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首次爆發石油危機後,民眾第一次意識到石油短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今天的中國同樣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石油危機」。
2004年,高昂的油價問題似乎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石油危機給我們帶來的威脅絕非危言聳聽。在200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的3個月中,中國僅進口石油一項的外匯損失就高達3億美元。甚至有專家預言,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將因能源短缺而被迫中斷。石油儲備將是一個昂貴的過程。為維護國家石油安全,中國正在有計劃地建立石油儲備制度,逐步發展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中國四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已經開建,分別為浙江鎮海、杭州灣附近、山東黃島、廣東大亞灣。整體體系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建立石油儲備基地的硬儲備;另一個是通過參與國際原油市場操作,達到套期保值的軟儲備。
美國能源信息部發布的「2007年12月份短期能源前景」報告顯示,預計全球兩年原油的平均需求量將達到創紀錄的8716萬桶/天,在兩年的水平上增加138萬桶/天,增幅為1.6%。此前一月預期為增加146萬桶/天,預期增幅為1.7%。
報告還預計,美國2月原油需求為2100萬桶/天,比以前原油需求高24萬桶/天,增幅為1.2%。預計美國兩年原油需求增幅為0.3%。全球兩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預期平均將達到8744萬桶/天,比兩年同期增長2.1%,美國兩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預期比一月之前的預期增加3萬桶/天,比去年同期增長1%,達到2099萬桶/天。這些驚人的數字,無不在向人們警告,人類將會面臨能源危機。
人類對能源的爭奪戰,使世界面臨著能源危機。從石油資源的供求分布來看,「不平衡」一詞可點破其中的根本特徵。也正是由於這種不平衡,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國際上各種因石油問題而產生的糾紛甚至是戰爭。
縱觀全球,因石油問題而引起的戰爭和地區紛爭愈來愈多,如美國借口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對伊發動軍事行動,就是一個明證。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石油資源不斷走向枯竭,幾十年後,使用石油將成為歷史。今後國際石油市場將充滿更多的變數。世界能源危機是人為造成的能源短缺。石油的蘊藏量也並不是無限的,容易開采和利用的儲量已經不多,剩餘儲量的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到一定限度就會失去繼續開採的價值。在世界能源消費以石油為主導的條件下,如果能源消費結構不改變,就可能會引發能源危機。
石油價格的上漲,最後都將影響到終端消費品上,通貨膨脹的上升將會抬高中央銀行的利率,從而使企業的財務成本增加,加劇經濟蕭條。石油價格上漲是一場陰謀,從國際方面來看,油荒被人為誇大。隨著美元的持續下跌,世界范圍的貨幣泛濫,導致以石油為代表的實物資產接連跳空上漲。
在人類對石油能源的無休止的掠奪下,在不久的將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
自從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危機的接連爆發,對世界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並開始引起國際輿論對世界「能源危機」問題的關注。因此,地球是「不平」的,石油能源危機是不爭的事實。許多人甚至預言:世界石油資源將要枯竭,能源危機將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危機,我們人類如果再不做出重大努力去合理地利用和開發各種能源資源,那麼人類在不久的未來將會面臨能源短缺的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