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亞石油多少噸
擴展閱讀
aj鞋子是什麼牌子價格 2024-11-24 20:26:17
土地為什麼不是土壤資源 2024-11-24 20:05:45

中亞石油多少噸

發布時間: 2024-10-08 08:19:45

A. 世界大國石油分配大體情況。。。

世界各國、各地區石油分布如下:

巴西深海油田

2007年年底以來,巴西在被稱為「鹽上層」的地層中發現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謂的「鹽上層」地區,延伸數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儲備區 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發現了一個巨大油田,國際地質學家預計該油田的最大埋藏量為330億桶,可能成為歷史上發現的第三大油田。

南美地區的常規石油可采資源總量為254.1億噸,佔世界總量的8.2%.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區共有剩餘石油探明儲量121億噸,佔世界總量的8.7%;1999年石油產量達3億噸,佔世界總量的9.5%.其中以委內瑞拉石油資源最為豐富,其次為巴西。

俄羅斯-中亞地區俄羅斯—中亞地區油氣資源相當豐富。2000年底的剩餘探明儲量達75億噸,佔世界的5.3%.2000年該地區石油總產量達到3.88 億噸,佔世界的10.8%.俄羅斯剩餘探明儲量67億噸,佔世界的近5%.生產石油3.2億噸,約佔世界的10%,在世界產油國中列第二位。出口原油 1.2億噸。

馬拉開波湖

馬拉開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總面積1.4344萬平方公里。馬拉開波湖也是世界上產量最高、開采歷史最悠久的石油湖,開采歷史已有90多年,委內 瑞拉的石油工業誕生在這里。在馬拉開波湖東南部500多公里,是全球有名的奧里諾科重油帶,面積約為5.5萬平方公里,委內瑞拉政府和石油專家估計該地區 蘊藏著2350億桶重油。

墨西哥灣

在美國東南角近 海地區,墨西哥灣上鑽井平台星羅棋布,717個海上平台每天生產130萬桶原油、2億立方米天然氣,佔全美國原油產量26%、天然氣產量11%。墨西哥灣 也是墨西哥石油工業的集中地。2006年,墨西哥在墨西哥灣西部尤卡坦地區坎佩切灣的坎塔雷爾巨型油田每天生產原油370萬桶,占墨西哥原油總產量 80%。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共和國擁 有和管理的水閘型運河,經過狹窄的巴拿馬地峽,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由於巴拿馬航道的影響,只能通過載重6萬噸至8萬噸的油輪,因此,能夠順利通過巴拿馬 運河的油輪被稱為巴拿馬型油輪。巴拿馬型油輪既不是大型原油輪也不是小型成品油輪,在國際石油貿易中占據的份額雖然不大但地位卻舉足輕重,已成為國際海運 中一種標準的油輪類型。

加拿大油砂

在常規石油資源 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佔全球石油資源70%的非常規石油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成為世界性的話題。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資源有95%集中在加拿大。其已探明的油砂和 重油資源多達4000億立方米(合2.5萬億桶原油),相當於整個中東地區的石油蘊藏量。目前,加拿大在阿爾伯塔省共有26個油砂項目投入生產,總生產規 模達到每天83萬桶,佔加拿大石油產量的43%。

松遼盆地

中國最大的石油 生產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油氣資源最為豐富的非海相沉積盆地。位於此的大慶油田,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學工業基地。在喜迎新中國成立60周年 之際,大慶也即將迎來油田50歲華誕。50年間,大慶創造了我國石油工業的「三個第一」:原油產量第一,上繳利稅第一,原油採收率第一,主力油田採收率已 突破50%,比國內外同類油田高出10至15個百分點,1976年到2002年實現持續27年原油年產量5000萬噸以上。

我國石油資源賦存條件差。陸上有35.8%的石油資源分布在高原、黃土塬、山地、沙漠、沼澤和灘海等較惡劣的環境中;56%的石油資源量埋藏在 2000~3500m之間;西部埋深則以大於3500m的為主。我國非常規石油資源量佔比例較大,陸上重稠油佔16.4%(113.5億噸)。海上重油 資源的比率更高,佔33.3%.就我國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而言,低滲或特低滲油、重油、稠油和埋深大於3500米的佔50%以上。而待探明的可采資源量 中大都是埋深更大、質量更差、邊際性更強的難動用資源。

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 印度洋北部、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東連南海,西接安達曼海,是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上橋梁,也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 來的海上樞紐。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為繁忙的海峽之一,每年經過這一航道的5萬多艘船隻,運載著佔世界運油量一半的原油,即佔世界貿易量三成的產品,而且 這些數字每年還以8%的速度遞增。馬六甲海峽是亞太許多國家或地區必經的運油航線。如日本、韓國石油供應絕大部分依賴進口,而進口的90%來自中東,需要 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目前,馬六甲海峽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安全隱患。過分依賴這條「咽喉水道」的問題,已引起相關國家的關注。

東南亞

東南亞國家盛產 石油的主要有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東南亞的原油和天然氣(以原油當量計算)出口量佔世界總出口量的5%~7%。油氣開采業是汶萊、印尼和馬來 西亞三國的經濟支柱。近幾年,東南亞國家油氣勘探獲得累累碩果,預計到2012年之前至少有170座新油氣田投產,分別位於汶萊、柬埔寨、中國南海、印度 尼西亞、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合作開發區、緬甸、菲律賓、泰國和越南。

霍爾木茲海峽

位於亞洲西南 部,介於伊朗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東接阿曼灣,西連海灣,呈人字形,是往來波斯灣各港的油輪必經之地。霍爾木茲海峽素有「海灣咽喉」之稱,具有十分重要的戰 略和航運地位。海灣沿岸產油國的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這一海峽輸往西歐、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等地,合計承擔著西方石油消費國60%的供應量,西方國家把霍爾 木茲海峽視為「生命線」。

波斯灣

亦稱阿拉伯灣油 區、海灣油區。這里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資源,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世界上的19個大油田中,這一帶就佔了14個。石油儲量約佔全球的58%,達 500億噸之多。石油年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38%。這里的原油約70%用於輸出,每天外運的原油達200萬噸,佔世界石油總貿易量的60%。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是一 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從俄羅斯、南歐和阿爾及利亞的煉油廠主要 運往印度的石油必經此道,中東地區出口到西歐的石油,70%經由蘇伊士運河運送。1993年,埃及拓寬和加深蘇伊士運河,進一步增加運河深度,使25萬噸 級油輪從此能夠順利通過,以此吸引更多的大型油輪使用蘇伊士運河。

幾內亞灣

幾內亞灣是近年 來發掘的新的石油富集地區。據估測,石油儲量佔世界石油總蘊藏量的10%。這里的奈及利亞和安哥拉是非洲最大的兩個產油國。幾內亞灣的石油含硫量少,屬於 提煉成本低的高品質油,而且距美國較近,運輸成本較低。與戰亂不斷的波斯灣相比幾內亞灣相對比較平靜。幾內亞灣實際上已經逐漸變成美國能源安全供應的後勤 基地。

北非

石油發展前景十 分看好,至2008年,探明石油儲量已近630億桶。利比亞是北非重要的產油國,石油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總值的95%以上。 蘇丹1999年開始生產石油,目前日產量已達30萬桶,並計劃把日產量提高到50萬桶。突尼西亞是北非的一個很有遠景的油氣區。

非洲和南美地區截至2000年底,非洲地區共有剩餘石油探明儲量100億噸,佔世界總量的7.1%.石油年產量達3.73億噸,佔世界總量的10.4%.該地區的油田一般油層較厚,油質優良,勘探成功率很高,預計西非將很快成為歐佩克以外的世界原油主要增產地。

裏海

裏海含油氣盆地 是世界第三大油氣資源富集區。據美國能源部估計,在裏海水域面積為38.64萬平方公里的這塊土地上,石油地質儲量約為200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 18%。裏海西岸的巴庫和東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島地區,以及裏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產區。裏海湖底的石油生產,已擴展到離岸數十公里的水域。隨著海洋石油 開采技術的進步以及全球石油需求的進一步擴大,裏海近年再度掀起「淘金熱」。

北海

歐洲重要石油、 天然氣產區,已知儲量石油約47億噸,天然氣約1.5萬億立方米,年產原油已超過8630萬噸。北海油氣資源豐富,海底石油儲量僅次於波斯灣和馬拉開波灣 而居世界第三位。20世紀70年代開始產油,80年代起大規模開采,使英國成為世界重要產油國之一。挪威其次,產量除滿足本國需要外並大量出口。

季曼—伯朝拉

位於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北部的高緯地區,地處能源短缺的西北區,距耗能高的中央區也比較近。原油生產主要集中於科米自治共和國,烏薩為該油田最大採油區。

伏爾加—烏拉爾斯克

伏爾加—烏拉爾 油田,位於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區,又稱「第二巴庫」。儲油區面積近70萬平方公里,產量佔全俄產量的1/5以上。該油田位於俄羅斯經濟發達地域,原油 加工與石油化學工業發達,區內有大型煉油廠10多座,年加工能力達1.5億噸,原油與油品管道縱橫交錯並通往外區。

西西伯利亞

俄羅斯主要油氣 產地,目前70%的俄羅斯原油開采自西西伯利亞。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油氣田之一。該油氣田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上,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這里的石油低 硫、低石蠟、汽油餾分含量高易揮發物質含量高,油品質較好。在西西伯利亞有數十個大油田,大部分油田位於秋明州。秋明州可采2.2億多噸原油,占整個西西 伯利亞開采總量的90%強,整個俄羅斯開采總量的55%強。

阿拉斯加

位於美國西北 角,是全球最大的飛地。雖然臨近北極圈,極度寒冷,但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其中尤以石油、天然氣資源最為豐富。阿拉斯加僅石油的蘊藏量就在50億桶至 160億桶之間。主要產區位於普魯德霍灣油田,每天原油的運輸量高達180萬桶,通過阿拉斯加管道向外輸送。美國一直以保護環境為由限制石油公司開采阿拉 斯加州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在世界的各個地區,原油品種有很大差別。按重度分,有輕、中、重三種;按含硫量分,有低硫、含硫、高硫三種。原油品種可分為低硫輕油、含硫輕油、含硫中油 和重油、高硫中油和重油等。低硫輕油經濟價值最高,是原油中的佼佼者,主要集中在非洲、北海和東南亞。含硫輕油為數較多,主要分布在中東和俄羅斯。含硫中 油、重油和高硫中油、重油數量最多,主要分布在中東和拉美。

現在,各國和各石油公司對資源的競爭與合作在不斷加強,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經濟與技術實力是取勝的重要條件,地緣政治與外交政策常常是重要保證。資 源的穩定供應與安全保障已成為各國的重要政治與外交政策。石油在新世紀前50年仍將不可能被大規模替代,而且仍將是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軍事裝備現代 化的動力基礎,對世界經濟運行仍將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一)中東波斯灣沿岸
中東海灣地區地處歐、亞、非三洲的樞紐位置,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據美國《油氣雜志》2006年最新的數據顯示,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1804.9億噸。其中,中東地區的原油探明儲量為1012.7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在世界原油儲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東國家佔了五位,依次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的儲量為355.9億噸,居世界首位。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86.7億噸,居世界第三位。

(二)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儲量為24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原油探明儲量為29.8億噸,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以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最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區。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但因消耗量過大,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儲量為16.9億噸,是西半球第三大傳統原油戰略儲備國,也是世界第六大產油國。

(三)歐洲及歐亞大陸
歐洲及歐亞大陸原油探明儲量為157.1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8%。其中,俄羅斯原油探明儲量為82.2億噸,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2006年的石油產量為4.7億噸。中亞的哈薩克也是該地區原油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的儲量為41.1億噸。挪威、英國、丹麥是西歐已探明原油儲量最豐富的三個國家,分別為10.7億噸、5.3億噸和1.7億噸,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產油國。

(四)非洲
非洲是近幾年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被譽為「第二個海灣地區」。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總儲量為156.2億噸,主要分布於西非幾內亞灣地區和北非地區。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蘇丹排名非洲原油儲量前五位。奈及利亞是非洲地區第一大產油國。目前,奈及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埃及等5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占非洲總產量的85%。

(五)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委內瑞拉、巴西和厄瓜多是該地區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2006年,委內瑞拉原油探明儲量為109.6億噸,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儲量為16.1億噸,僅次於委內瑞拉。巴西東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資源,是巴西原油儲量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厄瓜多位於南美洲大陸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產油國,境內石油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東部亞馬孫盆地,另外,在瓜亞斯省西部半島地區和瓜亞基爾灣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六)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原油探明儲量約為45.7億噸,也是目前世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原油探明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分別為21.9億噸、7.7億噸、5.8億噸和4.1億噸。中國和印度雖原油儲量豐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進口。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東南亞國家已經成為世界新興的石油生產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最重要的產油國,越南也於2006年取代汶萊成為東南亞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近海的馬來盆地、沙撈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區。

B. 俄羅斯與中東、中亞產油國的利害關系

一、俄羅斯與中東產油國

世界上有五個主要石油開采區:中東、非洲、北美、歐洲(北海和俄羅斯)、亞太。裏海有望成為第六大石油開采中心和凈出口地區。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的探明石油儲量佔世界的75%,從而可以控制能源進口國的石油供應。中東佔世界石油儲量的65.4%,石油輸出組織成員國佔世界石油儲量的77.6%,上述以外的石油輸出國佔16.0%。因此,非石油輸出組織國家,原蘇聯境內的石油蘊藏量,特別是裏海地區對石油進口國來說,具重要意義。

近幾年,由於環保及石油價格等因素,天然氣成為人們關注青睞的對象。70%以上的天然氣集中在原蘇聯和中東,已探明的最大的天然氣礦區分布於俄羅斯與獨聯體,伊朗和卡達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在管道運輸方面,卡達、阿爾及利亞、伊朗和俄羅斯仍然是傳統的四強。在液化天然氣方面,埃及、阿曼、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也都列入出口大國。目前,中東地區國家每年出口液化天然氣在400億立方米以上,佔全球貿易總量的23%。

俄羅斯無論歷史上還是今天都非常善於與周邊國家組成聯盟。俄羅斯與石油輸出國組織在協調價格、增減產等方面保持著緊密的聯系,並力求與中東、北非等能源出產國展開全面合作。俄羅斯公司已進入沙特市場並已與沙特簽署一項石油和天然氣合作的框架協議。兩國達成協議:共同控制石油供應,以維持油價。

俄羅斯與卡達這個中東天然氣大國也保持緊密聯系,卡達的石油儲量為152億桶,天然氣儲量為11.2萬億立方米,並且在石油輸出組織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雙方也已確認了加強雙邊能源合作的意願。

伊拉克戰後許多俄羅斯石油公司遷移到約旦,約旦是通往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克和沙特北部的通道,兩國希望合作開發伊拉克項目以及建設連接伊拉克和約旦的新管道。

此外,俄羅斯與阿爾及利亞也保持緊密的聯系,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天然氣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進行了會談,同意近期簽訂合作協議,成立一個集團,占據液化天然氣市場上的老大的地位。阿爾及利亞天然氣儲量4.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八位,最新數據顯示該儲量可增至8萬億立方米,阿爾及利亞天然氣產量有望位居世界第四。阿爾及利亞是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第二大出口商,俄羅斯則位居第一,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幾乎全部依靠俄羅斯、阿爾及利亞和挪威三國。阿爾及利亞與俄羅斯有望組建天然氣集團,形成一個與石油輸出國組織類似的天然氣輸出組織。俄羅斯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這個石油卡特爾正密切合作著。

綜上所述,俄羅斯在中東有重大利益,俄羅斯除了與傳統國家伊朗外,還與沙特、卡達、阿爾及利亞等國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保持緊密聯系,保持互動,並與一些國家結盟。美國借反恐之機進入伊拉克,無外乎是為了海灣地區的石油,這嚴重威脅到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利益。恢復起來的俄羅斯正在與美國展開能源爭霸。

二、中亞與美國能源合作的俄羅斯因素

蘇聯解體後,中亞成為東西方較量的前沿,俄羅斯視中亞為傳統的後院,不容其他國家染指。「9·11」事件後,美國進入中亞,改變了該地區的戰略格局,隨即美國支持的「顏色革命」席捲了大部分獨聯體地區。俄羅斯利用手中的石油天然氣與美國展開了新一輪能源爭霸,中亞成為能源爭霸的前沿,為此俄羅斯將加大對中亞地區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投資。

中亞與獨聯體其他國家一樣,正在形成自己的能源利益。中亞的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是該地區的能源生產國和出口國,其中烏茲別克、哈薩克又是過境運輸國,俄羅斯為中亞能源出口國提供油氣過境運輸服務,圍繞管道鋪設權和利用海上終端站出口油氣形成了激烈爭奪。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介入其中,與俄羅斯展開了新一輪能源爭霸。美國為削弱俄羅斯中亞能源老大地位,修建了世界上最長且「最具政治意義」的油管巴—第—傑石油管道。它連接裏海和地中海的巴庫(亞塞拜然)—第比利斯(喬治亞)—傑伊漢(土耳其),該管道的建設目的主要是把亞塞拜然生產的裏海石油通過管道直接運到土耳其的地中海城市傑伊漢,然後直接用船隻裝運到歐洲和美國。首先,它將成為裏海深處的亞塞拜然和哈薩克兩國重要的一條石油出口路線。巴—第—傑石油管道對於位於管道終點的土耳其來說,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通過巴—第—傑石油管道的投入運營,土耳其將成為東西石油運輸的大通道,控制過境管道會加強其在外高加索和中亞的影響力,在裏海石油的外運上成為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巴—第—傑石油管道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國,它的修建使得美國在中亞獲得了一條能夠避開俄羅斯的能源輸出線路。美國、土耳其、亞塞拜然、喬治亞均強調該管道的地緣政治意義,它能加強裏海國家的獨立性,削弱俄羅斯在中亞和外高加索的影響。美國一直積極實施其歐洲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美國提出的跨裏海天然氣管道計劃旨在把土庫曼天然氣繞過俄羅斯,直接輸入歐洲。

據哈薩克天然氣運輸公司稱,2008年俄羅斯過境哈薩克運輸本國天然氣的總量將超過470億立方米,中亞國家天然氣總量將超過540億立方米。哈薩克天然氣運輸公司成立於2000年,現有輸氣管超過1.1萬千米,年輸氣量達到1900億立方米。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表示,哈俄兩國在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具有戰略意義,這種合作包括哈薩克石油通過俄羅斯石油管道向國際市場出口以及兩國聯合加工石油原料。哈薩克完全贊同過境俄羅斯領土將哈大部分,甚至全部石油輸送到海外。2008年哈薩克共出口石油5230萬噸,其中有4200萬噸石油是過境俄羅斯領土出口的。兩國同時簽署了包括共同建立國際鈾濃縮中心在內的一系列政府間協議。俄哈石油核子能源合作上台階,與哈薩克簽署了有關共同建立全球首個國際鈾濃縮中心的政府間協議。同時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指出,哈薩克致力於實現油氣出口多向性。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罕默多夫也表示,土庫曼將根據協議按時足量地保證沿裏海管道項目所需天然氣供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土庫曼將放棄參加跨裏海管道的建設。

俄羅斯和土庫曼於2003年4月10日簽署了25年的天然氣領域合作協議。在該協議框架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出口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全資子公司)和土庫曼石油天然氣公司簽署了相應期限的土庫曼天然氣長期買賣合同。俄羅斯打算對土庫曼的天然氣管道基礎設施進行大的投資,在2007年前完成跨越哈薩克領土運輸土庫曼的天然氣管道,該管道的工程造價為10億美元。俄羅斯還准備投資改造土庫曼的天然氣管道和建設到哈薩克邊境的天然氣管道,估計其工程的造價將在7億~8億美元。土庫曼天然氣通過經烏茲別克、哈薩克和俄羅斯的「中亞—中央」天然氣管道運輸。根據政府間協議,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保證通過俄羅斯領土向烏克蘭運送土庫曼天然氣。除此以外,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還承擔經烏茲別克和哈薩克運輸土庫曼天然氣的任務。俄羅斯和土庫曼合作關系有著良好的基礎,雙方就位於伊朗相鄰的陸架油田達成協議,在德黑蘭舉行的裏海國家首腦峰會上土庫曼表示不允許單方面開采裏海石油,與俄羅斯立場一致。另外,俄羅斯還計劃投資烏茲別克石油天然氣領域。

圍繞裏海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建設問題,兩場「能源峰會」同時落幕:俄羅斯、哈薩克、土庫曼及烏茲別克四國就共建中亞規模最大的天然氣輸送設施達成一致;波蘭、烏克蘭、立陶宛、喬治亞、亞塞拜然五國首腦和哈薩克總統代表在波蘭舉行的非正式能源峰會,宣布成立能源問題國際工作組。兩場「能源峰會」的背後是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較量。一方面,俄羅斯力圖繼續掌控中亞能源的流向。中亞-裏海地區是極具潛力的能源基地,石油儲量高達328億噸,天然氣為18萬億立方米。

推進中亞及獨聯體國家能源工業的一體化是俄羅斯能源政策中的戰略方針,因此俄羅斯利用能源外交緊緊將中亞控制在手裡。2007年12月20日,俄羅斯、哈薩克和土庫曼在莫斯科簽署了鋪設裏海沿岸天然氣管道政府間協議,向俄羅斯輸送天然氣,將進一步增強俄羅斯對中亞天然氣出口的控制。這條名為「Pricaspiysky」的新管道將沿裏海東岸鋪設,把土庫曼和哈薩克的天然氣北上輸送至俄羅斯的薩拉托夫地區,年輸送能力為200億立方米。管道使土庫曼的天然氣直送俄羅斯,之後進入俄羅斯向歐洲運輸網路的輸氣管道。媒體評論稱,這是俄羅斯在該地區能源控制權爭奪戰中取得的又一勝利,並且再一次確定了歐洲能源出口大國的地位。中亞能源爭奪戰俄羅斯勝出,俄羅斯期望掌控中亞能源流向達到了目的。

三、中亞與中國能源合作的俄羅斯因素

按能源生產總量計算,中國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清潔能源及進口集中於波斯灣地區是中國能源的主要問題。推進石油天然氣供應來源的多元化,保證中國能源安全是中國能源外交的主要方向。

中國與中亞有地緣政治關系,環裏海大中亞豐富的油氣資源為中國石油天然氣供應來源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中國非常重視同中亞國家的關系,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國通過中哈原油管道已累計進口原油653.74萬噸,實現貿易值32.25億美元。2006年中國通過阿拉山口進口原油量首次突破300萬噸。

土庫曼天然氣的主要買主是俄羅斯、烏克蘭和伊朗等。但中國被認為是土庫曼最重要的潛在消費者。2006年4月中土簽訂了在天然氣領域合作的框架性協議。根據協議,從2009年起,在未來的30年內,土庫曼每年將向中國供應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一天然氣協議實際上仍處在紙面協議階段,由於價格等問題尚未談妥,以及管道必借道烏茲別克和哈薩克,所以要進入實施階段還很困難。烏茲別克支持土庫曼—中國天然氣管道項目,這一項協議已於2006年簽署。根據協議,土庫曼自2009年起在30年內每年將向中國提供300億立方米天然氣。為向中國輸送天然氣,建設管道將途經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烏茲別克和中國在烏茲別克簽署了天然氣管道建設原則協議。從土庫曼通向中國的天然氣管道應該在2009年1月1日之前竣工,這意味著土庫曼的天然氣項目會比俄羅斯提早兩年登陸中國市場,從而在客觀上形成土俄天然氣爭奪中國市場的局面。俄羅斯專家認為:鑒於俄土的傳統關系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在土庫曼的實際影響力,中國要參與土庫曼天然氣的開發,必須是在俄羅斯的默許之下才能實現。

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油氣合作,會沖擊到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利益,鑒於俄在該地區能源壟斷局面,必須走中俄戰略夥伴下的中亞合作。中國不宜過多依賴中亞能源,應在周旋的同時,堅持石油天然氣供應來源的多元化。

四、中亞油氣資源國的能源外交

中亞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是能源生產國和出口國,同時烏茲別克、哈薩克又是過境運輸國家,各國經濟政治利益不同,導致對外政策不同。俄羅斯、哈薩克、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組建了歐亞經濟共同體,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組建了中亞經濟共同體,而烏茲別克則與喬治亞、亞塞拜然、摩爾多瓦建立了古阿姆集團,可謂中亞地區各國既有合作又有沖突。

中亞內陸地區沒有出海口,歷史上乃至今天都擺脫不了依附於某一大國的命運,中亞作為連接東西方交通乃至能源管道的通道,自身又擁有豐富的油氣,備受世界矚目,更是各大國爭奪的焦點。中亞各國目前還沒有能力奉行獨立自主的能源外交政策。

C. 沙漠內發現35億噸石油,夠人類使用100年,為何無人敢開采

沙漠內發現35億噸石油,夠人類使用100年,為何無人敢開采?其實,這個沙漠指的是卡拉庫姆沙漠,當然,大家可能對它的另一個名字“黑沙漠”更加熟悉。作為世界第四大沙漠的卡拉庫姆沙漠,的確擁有大量的天然氣和石油資源。但是,有一些傳言說蘊藏在這里的稀有資源至今沒人敢開采,而這一切都跟沙漠中的地獄之門有關。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言存在,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D. 沙漠內發現35億噸石油,為何無人敢開采

石油作為現存世界上重要的戰略物資,因其爆發的戰爭也不在少數,為了搶奪石油資源,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開采難度之大,耗費成本之高,也讓眾多開采者望而卻步,不能僅僅因為它35億噸的儲量,就不考慮背後潛藏的危機和風險,想要開采這里的石油,如果不做出付出一定代價的准備,還是請三思!

E. 沙漠內曾發現35億噸石油,夠人類使用100年,為何無人敢開采

石油對於每個國家來說意義重大,無論是軍事方面還是生活方面都離不開石油的幫助,而目前各國也都在勘測石油資源,來保證自己國家的石油儲備,相當於找尋寶藏,因此如果勘測到石油的資源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今的這個時代,石油可以說是相當寶貴的資源了,不難發現在加油站,油價一星半點的變化都在影響著車主們的心情,就拿中東的一個地區來說,曾經在那個地區是非常貧窮落後的,但就是因為石油的發現和開采,現在變成了到處都是豪車的迪拜城市。


第三,技術問題不達標,土庫曼是一個相對比較落後的國家,它的技術和條件都無法在此類復雜的情況下滿足開採油田條件。

第四,運輸問題,土庫曼受運輸條件影響,周邊很多石油出口大國已經搶占市場,加上油價上的打壓,市場份額在國際上佔比較小。

於是出於種種因素的考慮,這個沙漠的油田一直未得到開采。

F. 世界石油產地分布

世界原油主要分布地區
原油的分布在全球范圍內極為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大約75%的石油資源位於東半球,而西半球則佔25%;從南北半球來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從緯度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的兩個緯度帶內。波斯灣和墨西哥灣這兩個油區,以及北非油田,都位於北緯20°-40°帶內,這一帶集中了全球51.3%的石油儲量;而50°-70°緯度帶則包括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的伏爾加-烏拉爾油田和西伯利亞油田,以及阿拉斯加灣油區。
一、中東波斯灣沿岸
中東海灣地區位於歐洲、亞洲和非洲三大洲的交匯處,原油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世界油庫」。根據美國《油氣雜志》2006年的最新數據,全球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804.9億噸。其中,中東地區的原油探明儲量為1012.7億噸,約佔全球總儲量的三分之二。在全球原油儲量排名前十的國家中,中東地區有五個國家位列其中,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以355.9億噸的已探明儲量位居世界首位,伊朗以186.7億噸的儲量排名第三。
二、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加拿大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245.5億噸,位居世界第二;美國已探明儲量為29.8億噸,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尤其是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區。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產油國,但由於消耗量巨大,每年仍需大量進口石油。墨西哥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6.9億噸,是西半球第三大傳統原油戰略儲備國,也是世界第六大產油國。
三、歐洲及歐亞大陸
歐洲及歐亞大陸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157.1億噸,約佔全球總儲量的8%。俄羅斯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82.2億噸,位居世界第八,但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2006年的石油產量為4.7億噸。中亞的哈薩克也是該地區原油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的儲量為41.1億噸。挪威、英國和丹麥是西歐已探明原油儲量最豐富的三個國家,分別為10.7億噸、5.3億噸和1.7億噸,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產油國。
四、非洲
非洲是近年來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被譽為「第二個海灣地區」。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總儲量為156.2億噸,主要分布在西非幾內亞灣地區和北非地區。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蘇丹是非洲原油儲量前五位的國家。奈及利亞是非洲地區第一大產油國,其產量占非洲總產量的85%。
五、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地區之一,也是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委內瑞拉、巴西和厄瓜多是該地區原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2006年,委內瑞拉原油探明儲量為109.6億噸,居世界第七;巴西已探明儲量為16.1億噸,僅次於委內瑞拉。厄瓜多位於南美洲大陸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產油國,境內石油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東部亞馬孫盆地,另外,在瓜亞斯省西部半島地區和瓜亞基爾灣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六、亞太地區
亞太地區原油探明儲量約為45.7億噸,也是目前世界石油產量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原油探明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分別為21.9億噸、7.7億噸、5.8億噸和4.1億噸。中國和印度盡管原油儲量豐富,但每年仍需大量進口石油。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和經濟的發展,東南亞國家已經成為世界新興的石油生產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是該地區最重要的產油國,越南也於2006年取代汶萊成為東南亞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近海的馬來盆地、沙撈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區。

G. 中國主要向哪個國家進口石油

我國進口石油的主要來源:
中東、非洲(西非和北非)、中亞、俄羅斯

2010年中國石油進口來源分布與比例:
沙特(4195.3萬噸)、安哥拉(3217 .2萬噸)、伊朗(2314 .7萬噸)、俄羅斯(1530 .4萬噸)、蘇丹(1219.1萬噸)、阿曼(1163.8萬噸)、伊拉克(716.3萬噸)、科威特(707.6萬噸)、利比亞(634.4萬噸)、哈薩克(600.6萬噸)
當年進口總量23931萬噸
http://..com/question/277783353.html

H. 誰知道中亞五國的資源分布情況(05-11年之間)

1、哈薩克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大都集中在裏海沿岸及其附近,石油儲量約100億噸,遠景儲量13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1700萬億立方米,在中亞國家中居第一位;煤炭地質儲量為1700億噸,主要分布在卡拉甘達州和東哈州等地,是世界10大產煤國之一。金屬礦藏也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其中鎢的儲量居世界第一,鉻和磷礦石居世界第二。銅、銅、鋅、鉬的儲量占亞洲第一位,因而享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譽。
2、 烏茲別克的能源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炭,三者目前探明儲量分別為53億噸、5萬多億立方米、20億噸,其中天然氣被列為世界十大開采國,年產氣量在300億立方米以上,在中亞僅次於土庫曼。油氣資源總估價超過1萬億美元,有160多處石油產地,可以分為5個主要的石油天然氣區域。
3、吉爾吉斯斯坦的能源中有煤炭、油頁岩、天然氣、石油,其中煤炭在中亞居重要位置,地質儲量為296億噸,有些煤不僅儲量豐富、質量好,是優質燃料,還是煤化工的重要原料,煤田主要分布在南北天山地區,部分煤田可露天開采,被稱為「中亞煤斗」。主要礦產為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其中汞和銻的儲量和產量均居原蘇聯第一位,錫產量和汞產量占獨聯體第二位,銻產量佔世界第三位;黃金儲量豐富,僅庫姆多爾金礦的預計儲量已超1000噸;鈾礦儲量居獨聯體國家首位,同時是世界主要的產鈾國;銻礦儲量居獨聯體首位,在亞洲也僅次於中國和泰國而居第三。
4、土庫曼地下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石油儲量120億噸;天然氣儲量為22萬多億立方米,佔中亞地區天然氣儲量的56%,人均儲量可與沙烏地阿拉伯相比,開采量年均達600億—800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居中亞國家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石油探明儲量約有11億噸,居中亞國家第二位;除南部山區外,土國幾乎全境都有油氣分布。
5、塔吉克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目前探明總儲量在30億噸左右,礦床35個,石油和天然氣方面,據初步探測結果顯示,石油儲量為1.2億噸,天然氣8800億立方米,其中瓦赫什油氣區的原油是重油,蠟和硫的含量高,主要用來生產瀝青和作鍋爐燃料。鈾儲量居獨聯體首位,鉛、鋅礦佔中亞第一位。塔境內江河湖泊的水力資源極為豐富,總蘊藏量在6400萬千瓦以上,其中有經濟利用價值的達1250億千瓦時,水力資源在獨聯體國家中占第二位;人均電力資源蘊藏量居世界前列,除供應本國外,還可供應周邊的中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