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二戰義大利為什麼沒有石油

二戰義大利為什麼沒有石油

發布時間: 2024-10-15 23:54:01

『壹』 二戰時期的戰爭狂人希特勒,為何不通過攻佔中東地區來獲取石油增加財力

希特勒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最注重的就是石油資源。從閃電戰征服了歐洲大陸之後,希特勒馬不停蹄的對蘇聯發動了侵略戰爭,其主要目標就是高加索油田。畢竟德國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非常需要外界對其補充鋼鐵,石油等資源。但是德軍沒有佔領中東的原因也非常簡單,首先就是中東處於蘇聯的控制之下,一旦進攻中東勢必激怒蘇聯,最終結果還是和蘇聯開戰,還不如先下手為強。其次就是二戰時期中東根本沒有發現大量的石油,發現大量石油的時候已經是1955年以後了。最後就是北非戰場上德軍的寡不敵眾,最終失利,導致沒有能夠佔領中東。

最後就是北非戰場上德軍的失利。隆美爾雖然打出了各種令人拍案叫絕的精彩戰役,但是後勤已經接濟不上了,這讓隆美爾無奈的帶著德軍撤出了北非。所以也就沒能奪取中東。

『貳』 二戰各國消耗的石油、鋼鐵、橡膠等資源。

美國的所有礦產和橡膠都是自產的,而且向外出口,日本偷襲珍珠港也是被美國的「禁運」逼的;
法國已淪陷,不討論,英國要靠美國的支援;中國也一樣;
蘇聯在二戰初期,鋼鐵和石油都是可以自給自足的,靠的就是西伯利亞的油田,但是後來西伯利亞淪陷,也要靠美國的援助堅持了。
日本的石油和鋼鐵開始是依靠從美國進口的,珍珠港事件後,日本佔領了東南亞地區,依靠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橡膠和石油維持,鋼鐵和煤炭則主要掠奪自中國東北,慶幸的是日本當時居然沒有發現大慶油田和遼河油田。
德國戰爭初期的石油主要來自羅馬尼亞的油田,後來隨著戰爭的擴大,已經不夠用了,於是進攻蘇聯,西伯利亞的油田就是主要的進攻目標之一。
義大利的資源主要來自北非地區,由於其糟糕的戰鬥力,就不多說了。

『叄』 二戰時,德軍的石油從哪裡來的有沒有受到攔截

奧地利,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羅馬尼亞——————————————。

『肆』 二戰期間,為何希特勒沒有佔領中東來獲取石油

二戰期間,希特勒沒有佔領中東來獲取石油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當時中東地區的石油開采並沒有進入成熟階段,二是希特勒也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成本問題,如果選擇從中東去獲取石油,那運輸成本也會大增,三是當時德國所處的戰爭形式限制了它去中東獲取石油。

隨後德國正在被蘇聯拉近深淵,意識到問題的希特勒准備調整戰略,放棄莫斯科,攻佔高加索,但是,由德國佔領法國以後打開的中東的門戶,在同盟國的策劃下,親德的政權紛紛倒台,失去了中東的德國,也只能在蘇聯破釜沉舟。

『伍』 石油儲量嚴重不足的德國,二戰時卻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為什麼

石油儲量嚴重不足的德國,二戰時卻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原因:

1、雖然中東的石油可望而不可即,在當時的情況,遠沒有直接入侵蘇聯,獲得其石油資源來得實在。然而德國進攻蘇聯,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奪取重工業基地,摧毀蘇聯工業,避免形成納粹德國和蘇聯的東西對峙。

3、中東的石油,主要是運不過來,中間的戰略要地被英軍控制,隆美爾的北非軍團就是要幫助義大利去拔掉這顆釘子,都打到了敘利亞了,最後被蒙哥馬利打敗了,義大利軍隊不堪一擊,因為沒有撬棍打不開彈葯箱都投降,給德軍拖了後腿。

所以歷史沒有給予第三帝國征服世界的機會。希特勒把其對納粹主義意識形態的狂熱和偏執壓倒性地置於第三帝國的國家利益之上,這是導致德國難以產生深謀遠慮的大戰略,最終不得不坐視「失去的勝利」的最根本原因。這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國之「不幸」,卻是包括德國人民在內的整個人類之大幸。

『陸』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不通過進攻中東和西亞來獲取石油資源

希特勒不進攻中東和西亞,我認為有這么些理由:

1.德國進攻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已經獲取不少石油資源。

2.德國進攻蘇聯,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奪取重工業基地,摧毀蘇聯工業,避免形成納粹德國和蘇聯的東西對峙。

3.中東和西亞,尤其是阿拉伯國家是反對猶太人的,他們和希特勒是盟友,會提供一部分石油資源給德國,用不著搶奪。希特勒不會為此失去這個盟友!

4.隆美爾帶領軍隊去了埃及,也是為了石油。

5.地中海的英國海軍容易進攻阿拉伯國家,隆梅爾和義大利軍隊正是為了掃除這個障礙!但最終失敗了!

6.德軍指揮部的目標是從埃及攻入西亞一部分國家不加入軸心國的國家,控制住波斯灣地區,最後和東線德軍在高加索和伊朗中部會師,可由於德軍非洲軍團在阿拉曼戰役中的失敗和克里特島空降的傘兵損失慘重,被迫轉為防守,無力繼續進攻西亞。

『柒』 二戰後為什麼石油廉價

二戰期間.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各國已經認識到石油是戰略物質.根本沒有銷售一說,全部是自產自用.最緊張的時候,美國的加油戰根本沒得銷售

小日本失敗,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美國切斷了石油供應.全面封鎖了小日本的運輸線.

1需求是一方面,戰爭結束後,需求減少了很多.基本可以說和二戰前沒什麼區別.戰爭期間.民生科技並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全部在軍事方面.所以,需求減少了很多
2.勢力因素.
二戰結束後,主要產油區還是在中東方面.一方面,各國在戰爭期間,為保證自身需要,對產區設備投入是很大的.象蘇聯和美國,對石油基礎設施投入極大.當時可以說,完全可以滿足全球的需要
再一方面,美英勢力在中東的插入.從本質上來說.也不願意油價的高昂.需要自己去抑制價格.
真正油價高的時候,在60年代,由蘇聯介入中東後.歐佩克組織受蘇聯支持造成的,很當時的國際氣候有關.

『捌』 納粹開戰前有多少石油儲備他們戰前進行了幾年的戰略石油儲備開戰後歷年產量有多少(包括合成)

先提供二戰期間(1939—1945)德國的基本產能數據:鋼鐵1億9000萬噸、石油4800萬噸、煤炭35億噸、糧食1億8000萬噸、發電量4140億千瓦時;

再具體說說石油。1939年9月德國發動戰爭時,只儲備了240萬噸成品油和少量石油。戰前德國所需石油大部份靠進口,1939年進口量達到517萬噸的歷史最高峰。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後英法開始對德進行海上封鎖,德國只能就近從歐洲進口,進口量大減。1940年進口石油207萬噸,1941年德國進口石油237萬噸,其中從羅馬尼亞進口209萬噸。上半年從蘇聯進口28萬噸,從1941年下半年起,羅馬尼亞成為德國唯一的石油進口來源地。羅馬尼亞是當時歐洲僅次於蘇聯的第2大產油國,1941年石油產量558萬噸,除德國外,義大利和匈牙利也從羅馬尼亞進口石油。羅馬尼亞參加對蘇作戰後自身消耗增加,對德石油供應減少,1942年向德國提供了100多萬噸石油。1943年義大利向美英投降後羅馬尼亞可以集中力量向德國供油,1943年向德國提供了240萬噸石油。1944年6月美英的轟炸嚴重破壞了羅馬尼亞油田,8月份油田被蘇軍攻佔,對德石油供應被切斷,1944年羅馬尼亞只向德國提供了約100萬噸石油。

另外,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德國閃電戰擊敗波丹挪荷比盧法七國,從這些國家繳獲了880萬噸的石油儲備。從表面上看收獲頗豐,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些國家被德國佔領後同樣成為被英國的封鎖對象,無法進口石油。德國要維持佔領區最低限度的民用油供應,此後幾年這些國家在石油消耗方面只能是坐吃山空,因而這批繳獲的油德國凈賺得並不多。不過這些問題最初還未表現出來,至少就當時而言,德國手上的石油儲備大增,成為發動對蘇戰爭的重要資本。1943年義大利向美英投降,德軍又趁機繳獲了義大利北部的幾十萬噸石油儲備。

下面是德國歷年油料獲得量(石油產量包括奧地利,石油進口量和繳獲量均包括成品油在內)
1939年:石油產量約90萬噸,進口石油517萬噸。
1940年:石油產量約160萬噸,進口石油207萬噸,繳獲石油880萬噸(包括1939年繳獲波蘭);
1941年:石油產量約180萬噸,進口石油237萬噸。
1942年:石油產量約20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420萬噸,進口石油100多萬噸。
1943年:石油產量約20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500萬噸,進口石油240萬噸,繳獲石油幾十萬噸。
1944年:石油產量約170萬噸,煤制油產量約200萬噸,進口石油約100萬噸。

PS:德國戰爭初期的石油消耗
1939年9月,德國陸軍和空軍突襲波蘭。因為作戰迅速,戰事較短,共消耗石油約15.5萬噸,其中10萬噸消耗在波蘭戰場,低耗能地實現了佔領該國的目標。次年,德軍進攻挪威、丹麥和發動西歐戰役,只用了不到50萬噸石油,加上該年度頭四個月的日常用量不足30萬噸,德國從發動戰爭至法國投降,消耗總量不足150萬噸,只是其估計必須花費的500萬噸石油的四分之一。這還不包括德軍從歐洲各處掠奪到的不少於150萬噸的石油,單是這些石油就已經足以彌補此前的戰爭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