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世界經濟衰退為什麼石油突然緊缺
擴展閱讀
如何知道產品從哪裡找 2024-10-18 10:25:32
工具用久了怎麼辦 2024-10-18 10:24:56

世界經濟衰退為什麼石油突然緊缺

發布時間: 2024-10-18 06:27:20

㈠ 歐佩克為什麼要減產

歐佩克為什麼要減產

1. 石油市場低迷

近年來,石油市場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全球經濟放緩、國際能源競爭加劇、新能源的崛起等因素都導致了石油市場的不景氣。

2. 過剩供應壓力

歐佩克國家一直以來都是石油供應的重要角色,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產量始終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需要通過進口來彌補產量缺口。而此時,全球的石油供應已經明顯過剩,導致油價持續下跌。

3. 減少供應量來維持價格

面對石油市場的低迷和過剩供應的壓力,歐佩克決定採取減產策略,減少石油供應量,從而為市場帶來穩定性。這項減產協議也是為了維持油價,使油價達到合理的范圍內。

4. 改善歐佩克國家的經濟狀況

許多歐佩克國家的經濟狀況仍然相對脆弱,他們希望通過減產來增加石油價格,增加國家收入。這樣可以提升國家的經濟實力,為經濟重構和發展奠定基礎。

5. 減少環境壓力

石油產業的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歐佩克國家意識到這一點,也希望通過這項減產協議來減少環境壓力,推動石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6. 利好企業和消費者

雖然減產會使得油價上漲,但是這對於一些石油企業和消費者來說都是利好消息。企業的收益對於員工和股東都是一種好消息,而消費者則意味著他們可以在保持石油需求的同時,減少油價帶來的財務壓力。

7. 維護國際關系

歐佩克國家減產的舉措對國際石油市場具有重要的影響,一旦歐佩克成員國之間的不合作導致石油價格暴跌,那麼世界經濟將會遭受災難性的打擊。因此,歐佩克通過減產來維護國際關系,也是為世界經濟做貢獻。

8. 提高供應的質量和質量

歐佩克減產計劃也是為了提高石油供應的質量和質量,從而讓更多國家將歐佩克的石油供應列為首選。這些國家中包括中國、印度、韓國和日本等國,這些國家對石油市場的需求與日俱增,歐佩克能夠提供高質量的石油供應,可以增強這些國家對歐佩克的信心。

總結

以上是歐佩克減產的主要原因,這項減產對於歐佩克國家和國際市場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減產使得石油供應得到了管理和優化,從而維護了石油市場的穩定性和健康發展。

㈡ 石油與世界經濟增長的關系是什麼

石油在目前的國際能源消費中佔到40%,是世界許多國家重要的能源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說,石油是世界經濟的「血液」。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經濟增長與國際石油需求增長存在著較明顯的相互對應的周期性變化規律。2004年是自1976年以來石油需求增長率最高的一年,但是這個周期已有下降的趨勢。之所以有這么高的增長率是因為美國和中國有非常強勁的經濟增長。在過去的25年中,發展中國家從來沒有出現過5%這么高的石油消費增長率。中國達到世界GDP增長的24%,經濟增長率為9.5%,2006年還將持續這個態勢。我們可以看到,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從上年的5%降至4%,2006年可能保持相同的增長率。即使這樣,該數值仍然要高於3.3%的長期平均增長率。

近40年來石油消費增長與世界經濟增長變化情況(據IMF,2006;BP,2006)
石油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原油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商品,與其他商品一樣,原油價格經常伴隨著供應短缺或過剩而發生大幅度波動。石油價格的暴跌和暴漲,都是世界經濟的不穩定因素,並直接影響到一國經濟的發展。據亞太經合組織估計,石油價格每上升10美元/桶,就會使全球通貨膨脹率上升0.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率下降0.25個百分點。該組織還認為,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已經從2003年的1.1%上升到2%,主要就是由於石油價格上漲造成的。而美國經濟的幾次衰退(分別是1990—1991年,1980—1982年,1974—1975年)前,都發生了石油價格的暴漲。
由於原油作為一種商品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原油價格波動不僅直接影響到企業運行的成本和盈利能力,而且還對居民和家庭的日常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對於原油凈進口國來說,原油價格上漲直接增加其原油進口成本,並對其經常賬戶產生不利的影響,並進一步影響其經濟運行狀態,嚴重的油價上漲往往導致隨後的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失業人數的增加。
從1970—2004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情況看,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出現過五次較大幅度的上漲。從歷史上看,油價的大幅度上漲對全球經濟產生明顯的沖擊,其中,最嚴重的沖擊是1973—1980年間的兩次石油危機所產生的沖擊。
時間原油價格對發達國家影響初始價格(美元/桶)最高價格(美元/桶)價格漲幅(%)貿易平衡(億美元)GDP增長(%)1973—1974年3.311.6252-880-2.61978—1980年12.935.9179-2320-3.71989—1990年17.928.358-380-0.21999—2000年18.028.257-960-0.42003—2004年28.937.329-1070-0.3

歷史數據表明,1973年的那次石油沖擊,使得發達國家的經濟陷入了1974—1975年的嚴重衰退,而20世紀70年代末的石油危機更使發達國家出現了1979—1982年長達3年的特大的經濟危機。在後一次經濟衰退中,整個西方陷入了通貨膨脹和工業生產下跌的停滯膨脹,即經濟滯脹。從1971年到2003年美國出現的五次經濟衰退都與油價大幅度上漲有關。除了1973年、1980年衰退與油價上漲基本同步外,其他三次存在一定的滯後。
2004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展中高油價與高增長率並存,表明國際油價飆升並沒有像20 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那樣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沖擊,甚至爆發衰退。原因一方面是以美國為首的佔世界經濟最大部分的發達國家,經濟正處於復甦的上升期,消費出現新熱潮,投資顯著增多,因而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石油消費大國通過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採用替代能源等節能措施,降低了經濟發展對石油的依存度。

1970—2003年美國原油進口實際價格與經濟衰退的對應關系(美國能源部等,2002年)
但是,油價飆升仍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首先,它抑制了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每桶石油的價格上漲5美元並持續一兩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就將減少0.3%,同時,油價上漲還帶動了航空、交通運輸、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業成本或產品成本上升。其次,高油價還使全球通貨膨脹有死灰復燃之勢,股市和匯市也動盪不已。
值得關注的是,高油價困擾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高油價對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沖擊要比對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經濟的影響更嚴重。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如果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並保持下去,一年內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將分別下降0.3、0.4和0.5個百分點,而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下降0.8個百分點。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受高油價更大沖擊的原因在於對原油需求持續高速增長和能源利用的低效率。美國能源部預計,從2001—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年均將增長1.9%,其中亞洲發展中國家的需求量年均增長率將高達3.2%,增幅大大高於美國的1.5%、日本的0.3%和西歐的0.5%。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亞洲發展中國家原油需求旺盛的主要原因。發達國家不斷將製造業生產轉移到亞洲地區,也增大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原油需求。亞洲發展中國家能源利用效率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這些因素使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抗高油價的能力比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經濟低得多。其二,通貨膨脹率急劇上升。到目前為止,高油價還沒有使亞洲經濟增長步伐明顯放慢,但據一些亞洲國家公布的統計數據,高油價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已顯著增大。因而,如果油價長期居高不下,亞洲經濟有陷入「滯脹」的危險。

㈢ 導致石油緊缺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目前並不缺油。 十月份以來蔓延全國的「柴油荒」至今沒有緩和的跡象,而對於引發「柴油荒」的原因,無論是拉閘限電說,還是天氣說,檢修說,以及供需失衡說等等,很顯然都無法解釋在目前的情況下引發的這種史無前例的惶恐 目前沒有十足的證據證明這次油荒完全是兩大石油巨頭聯手導演的逼宮的大戲,但很顯然,一些明顯的疑問並沒有得到兩大石油巨頭的回應:其一,從供需而言,我國的柴油供需矛盾並不緊張,而且今年1到9月份產量增長明顯,為什麼出現如此巨大的缺口,柴油去了哪裡?其二,既然每年的8月份到年底,都是柴油消費的旺季,為什麼煉油企業選擇在這個時候「不約而同」地停產檢修;其三,在柴油荒在全國蔓延之時,為什麼我國在第三季度還大量出口柴油,海關的數字也顯示,今年1至1 0月 成 品 油 出 口 量 同 比 增19 .8%至2290萬噸,其中10月出口量依舊高達188萬噸,在國內出現短缺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大量出口成品油 很明顯是兩大石油壟斷巨頭在聯手製造油荒,上演逼宮大戲,試圖通過逼宮達到漲價的目的. 馬上就會解決,國家開始實行價格監控,必要時出台臨時價格管制的措施。

㈣ 為什麼經濟危機導致了石油價格的大幅度下降

先給你解釋一下什麼是次貸危機!一看就明了

過去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

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子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

大約從10年前開始,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頭,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滿誘人的傳單:

『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

『沒有收入嗎?找阿囧貸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3%的優惠利率!』

『每個月還是付不起?沒關系,頭24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起!』

『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又不用你出錢,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向來相當樂觀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

阿囧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呢?公司的董事長--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

於是阿囧找到美國財經界的領頭大哥--投資銀行。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當當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們每天做什麼呢?就是吃飽了閑著也是閑著,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找來財務工程人員,用上最新的經濟數據模型,一番金融煉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時煉出)之後,弄出幾份分析報告,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這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呼風喚雨的大哥,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沒有風險?

開玩笑,風險是用腳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麼,接手吧!於是經濟學家、財務工程人員,大學教授以數據模型、隨機模擬評估之後,重新包裝一下,就弄出了新產品--CDO(註: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光這樣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 6,屬於中等偏高。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trench),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 4 和 8,總風險不變,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金"舌,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送精美製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當然賣了個滿堂彩!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 8 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避險基金又是什麼人,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避險基金,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呼風喚雨的角色,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風險簡直小意思!
於是憑借著關系,在世界范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達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險基金就賺得滿滿滿了。

這樣一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2001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這樣一來就如同阿囧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屋貸款的事情,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
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到阿囧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資銀行,到各個一般銀行,到避險基金人人都賺錢,但是投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當初是覺得普通 CDO 風險太高,才丟給避險基金的,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凈值拚命地漲,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避險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這就好像阿宅家裡有放久了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隻討厭的小花狗,本來打算毒它一頓,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越長越壯了,阿宅這下可傻眼了,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這下又把避險基金樂壞了,他們是什麼人,手裡有1塊錢,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現在拿著搶手的CDO當然要大幹一票!於是他們又把手裡的 CDO 債券抵押給銀行,換得 10 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 CDO 。

科科,當初可是簽了協議,這些普通 CDO 可都是歸我們的!!
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繼續悶聲買避險基金和賣普通 CDO 給避險基金之
外,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CDS(註: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一般投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 CDO 風險高嗎,那我弄個保險好了,每年從CDO裡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險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以AIG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 CDO 這么賺錢,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避險基金想,也還可以啦,已經賺了幾年了,以後風險越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於是再次皆大歡喜,Win Win Situation!CDS也跟著紅了!

但是故事到這還沒結束:
因為"聰明"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 CDS 的創新產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我們假設 CDS 已經為我們帶來了 50 億元的收益,現在我新發行一個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 CDS 的,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 50 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次募集規模 500 億元。天哪,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

1元面額買入的基金,虧到 10% 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這個天才的規畫,簡直是毫不猶豫:給出 AAA 評級!

結果這個基金可賣瘋了,各種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 500 億元,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但是保證金 50 億元卻沒有變。
如果現有規模 5000 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凈值不虧到本金的 1% 時才不會虧錢,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

當時間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風光了整整 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然後阿囧貸款公司倒閉,避險基金大幅虧損,繼而連累AIG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花旗、摩根相繼發布巨額虧損報告,同時投資避險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也紛紛虧損,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最終,美國Subprime Crisis 爆發接近成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 開啟的地獄大門,還不知道如何關上……

看完了上面的再說說中國,中國主要的外匯儲備是美元已經有1.9萬億,這次的金融危機美國增加了不少現金流,多印出來不少錢,所以短期內有通脹,美元貶值就在情理之中了,當然受損失的還是中國,誰叫你儲備美元了??

看完國外再看國內,國內的樓市泡沫也很大,人民都在單款買房子。國家是放寬金融政策,說白了就是降息刺激錢的流通,反正放銀行里也沒利息,就是樓主說的(1.銀行利息收入減少),再者國家也說了增加資金流,說白了也是多印錢。短期的增加貨幣量,錢印多了就不值錢了就是樓主說的(2.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降息可以有點作用,這就好比在爛瘡上擦粉,短期看似蓋住了,其實爛瘡爛得更深,至於挑戰和機遇沒有看到,發改委又說糧價要和國際「接軌」了,好比石油,國際原油價格到150美圓了發改委就「接軌」了,現在跌到60美圓以就看不到接軌了。國際糧食價格上漲了發改委就「接軌」了,為什麼只看所謂的匯率不考慮國內貨幣實際購買力和工資水平? 所以,物價上漲,人們購買力不行,工廠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就只好倒閉,現在有千萬農民工失業潮就不奇怪了!

生活水平與朝鮮接軌,老百姓的福利待遇和醫療保障與非洲接軌,物價房價油價與歐美接軌。這就是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挑戰和機遇,樓主你明白了么

㈤ 用微觀經濟學分析近期石油價格下降原因

由於世界經濟衰退,中國增長乏力下滑,需求下降,石油輸出組織成員國一致決定暫不減產,維持產量不變,美國頁岩油技術革命導致美國由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原因基本在供需上導致原油價格大幅下挫的原因。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㈥ 國際石油價格為什麼會持續走低

一.影響石油價格的供給因素
影響石油價格的供給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儲量,石油供給結構以及石油生產成本。
石油產量必須以石油儲量為基礎。過去的幾十年中,世界石油資源探明的儲量一直在持續增加,2005年底世界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約為12007億桶,20年間增加了4303億桶,增長了55.8%。雖然產量的增長速度大於已探明儲量的增長速度,但2005年底全球石油儲量與產量之間的比例為40.6年,可以預見,至少在未來10年不會出現全球范圍內的石油供給短缺現象。但是,由於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世界石油產量將在2015年以前達到頂峰,全球石油供給逐步進入滑坡階段。
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給特點也對石油供給具有重大影響。目前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給方主要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國家。opec擁有世界上絕大部份探明石油儲量,其產量和價格政策對世界石油供給和價格具有重大影響。而非opec國家主要是作為價格接受者存在,根據價格調整產量。但2002年以來,受強勁的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價刺激,opec產量激增,原油剩餘產能從2002年的560萬桶/日急劇下降到2006年的140萬桶/日左右,產能利用率高於90%,通過增加產量平抑油價的能力減弱。迫使市場參與者通過構建商業庫存作為應對風險的緩沖,而庫存需求反過來又刺激油價上行。
美歐跨國石油公司在世紀之交通過資本運作發起的新一輪兼並聯合使得世界石化產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隨著石化巨頭對全球石油資源、技術和市場的控制力的進一步增強,世界石化產業的發展和競爭以及石油價格的波動帶來了深刻影響。
此外,石油生產成本也將對石油供給產生影響。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生產成本會影響生產者跨時期的產量配置決策,進而影響到市場供給量,間接地引起石油價格波動。世界石油價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區的石油生產決定,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價格的波動幅度。
二.影響石油價格的需求因素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結構變化,替代能源的發展和節能技術的應用決定。
全球石油消費與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正相關。全球經濟增長或超預期增長都會牽動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出現上漲。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強勁增長也使得對原油的需求急劇增加,導致世界原油價格震盪走高。其中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帶動了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1/3。而反過來,異常高的油價勢必會阻礙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又會影響石油需求的增加。
替代能源的成本將決定石油價格的上限。當石油價格高於替代能源成本時,消費者將傾向於使用替代能源。而節能將使世界石油市場的供需矛盾趨於緩和。目前各國都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這勢必將對石油價格的長期走勢產生影響。
三.影響石油價格的短期因素
短期影響因素是通過對供求關系造成沖擊或短期內改變人們對供求關系的預期而對石油價格發揮作用的。
1. 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屬性外,還具有戰略物資的屬性,其價格和供應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勢力和政治局勢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的發展,爭奪石油資源和控制石油市場,已成為油市動盪和油價飆漲的重要原因。
2. 石油庫存變化
庫存是供給和需求之間的一個緩沖,對穩定油價有積極作用。oecd的庫存水平已經成為國際油價的指示器,並且商業庫存對石油價格的影響要明顯強於常規庫存。當期貨價格遠高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增加商業庫存,刺激現貨價格上漲,期貨現貨價差減小;當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減少商業庫存,現貨價格下降,與期貨價格形成合理價差。
3. opec和國際能源署(iea)的市場干預
opec控制著全球剩餘石油產能的絕大部分,iea則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他們能在短時期內改變市場供求格局,從而改變人們對石油價格走勢的預期。opec的主要政策是限產保價和降價保產。iea的26個成員國共同控制著大量石油庫存以應付緊急情況。
4. 國際資本市場資金的短期流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石油市場的特徵是期貨市場的影響顯著增強,目前已經形成了由期貨市場向現貨市場傳導的價格形成機制。盡管國際原油市場的投機活動不是油價上漲的誘發因素,但由於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機會缺乏,大量資金進入國際商品市場,尤其是原油市場,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國際油價,並使其嚴重偏離基本面。
5. 匯率變動
相關研究表明,石油價格變動和美元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動存在弱相關關系。由於美元持續貶值,以美元標價的石油產品的實際收入下降,導致石油輸出國組織以維持原油高價作為應對措施。
6. 異常氣候
歐美許多國家用石油作為取暖的燃料,因此,當氣候變化異常時,會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變動,從而帶動原油和其他油品的價格變化。另外,異常的天氣可能會對石油生產設施造成破壞,導致供給中斷,從而影響油價。
7. 利率變動
在標准不可再生資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會導致未來開采價值相對現在開采價值減少,因此會使得開采路徑凸向現在而遠離未來。高利率會減少資本投資,導致較小的初始開采規模;高利率也會提高替代技術的資本成本,導致開采速度下降。
8. 稅收政策
政府幹預會使得市場消耗曲線凸向現在或未來。跨時期石油開采模式的稅收效應依賴於稅收隨時間變化的現值。例如,稅收現值隨時間減少會改變開采順序的決策。和不征稅相比,稅收最終還是會減少任意時點上的凈收益,也就減少了相應時期開採的積極性。而且稅收會降低新發現儲量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