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洋垃圾來源
沿海地區存在著多種工廠,包括石油化工、冶金和制葯廠,它們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毒重金屬,如汞、鎘、銅和鉛,這些重金屬對海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火電廠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也加劇了海洋污染。
每年,約有600萬噸石油及其製品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海洋,大規模的油污染導致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油膜和油塊更是直接威脅到幼魚和魚卵的生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料袋、油料包裝袋、農葯和香煙頭等也對海洋環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農葯污染是沿海污染的另一個來源,尤其是含有汞、銅等重金屬的農葯和有機磷、有機氯農葯,其毒性強大,可通過雨水、河流和大氣進入海洋,影響海藻的光合作用,降低海洋生物的繁殖力,破壞生態平衡,甚至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生活污水的排放同樣對海洋構成威脅,其中的有機物和營養鹽可能導致浮游生物過度繁殖,消耗大量溶解氧,威脅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盡管許多人認為內陸與海洋相隔遙遠,但實際上,污染物通過江河徑流、大氣擴散和雨雪沉降,將內陸的污染帶入海洋,海洋成為了陸地上所有污染物的「接收站」。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風暴將陸地上的塑料垃圾沖入海洋;二是海運業中部分人對環保認識不足,隨意傾倒塑料垃圾;三是海損事故導致的海上塑料製品遺失,成為海洋中的「流浪者」。
根據2008年的監測數據,人類的海岸活動和娛樂活動,如航運和捕魚,是海灘垃圾的主要來源,占海灘垃圾的57%和21%;同樣的,人類活動產生的其他棄置物也是海面漂浮垃圾的主要來源,佔57%和31%。
(1)海上石油垃圾怎麼收集擴展閱讀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固體廢棄物。海洋垃圾影響海洋景觀,威脅航行安全,並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產生影響,進而對海洋經濟產生負面效應。這些海洋垃圾一部分停留在海灘上,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或沉入海底。正確認識海洋垃圾的來源,從源頭上減少海洋垃圾的數量,有助於降低海洋垃圾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
『貳』 海洋垃圾的來源
海洋垃圾從何而來?
監測結果表明,海面漂浮垃圾主要為塑料袋、漂浮木塊、浮標和塑料瓶等。海面漂浮的大塊和特大塊垃圾平均個數為0.001個/百平方米;表層水體小塊及中塊垃圾平均個數為0.12個/百平方米。海面漂浮垃圾的分類統計結果表明,塑料類垃圾數量最多,佔41%,其次為聚苯乙烯塑料泡沫類和木製品類垃圾,分別佔19%和15%。表層水體小塊及中塊垃圾的總密度為2.2克/百平方米,其中,木製品類、玻璃類和塑料類垃圾密度最高,分別為0.9克/百平方米、0.5克/百平方米和0.4克/百平方米。
海灘垃圾
海灘垃圾主要為塑料袋、煙頭、聚苯乙烯塑料泡沫快餐盒、漁網和玻璃瓶等。海灘垃圾的平均個數為0.80個/百平方米,其中塑料類垃圾最多,佔66%;聚苯乙烯塑料泡沫類、紙類和織物類垃圾分別佔8.5%、7.6%和5.8%。海灘垃圾的總密度為29.6克/百平方米,木製品類、聚苯乙烯塑料泡沫類和塑料類垃圾的密度最大,分別為14.6克/百平方米、4.3克/百平方米和3.5克/百平方米。
海底垃圾
海底垃圾主要為玻璃瓶、塑料袋、飲料罐和漁網等。海底垃圾的平均個數為0.04個/百平方米,平均密度為62.1克/百平方米。其中塑料類垃圾的數量最大,佔41%;金屬類、玻璃類和木製品類分別佔22%、15%和11%。
來源
工廠廢棄物
海洋垃圾
在沿海地區有不少石油化工、冶金、制葯廠,它們所排出的污水中往往含有較多的汞、鎘、銅、鉛等有毒重金屬。一些沿海的火電廠還以燃煤為主,大量排出二氧化硫。這些都對海洋造成了嚴重污染。
每年經由各種途徑進入海洋的石油及石油製品達600萬噸左右。大規模的油污染導致大量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幼魚和魚卵,使其死亡。對海洋環境的破壞,還有日常生活里的塑料袋、油料包裝袋、農葯,以至香煙頭等,決不可低估它們的破壞。
農葯污染
農葯污染也是沿海污染的重要來源,含汞、銅等重金屬的農葯和有機磷農葯、有機氯農葯等,毒性都很強。它們經雨水的沖刷、河流及大氣的搬運最終進入海洋,能抑制海藻的光合作用,使魚、貝類的繁殖力衰退,降低海洋生產力,導致海洋生態失調,還能通過魚、貝類等海產品進入人體,危害人類健康。
生活污水排放
長滿海藻的瓶子
沿海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對海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和營養鹽,可引起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急劇繁殖,大量
『叄』 對付海洋垃圾,各國人民都有哪些殺手鐧
垃圾填埋:馬爾地夫的水下「垃圾塔」
對於海洋垃圾來說,進行就地填埋是最簡單、最經濟的處理辦法。但作為旅遊勝地的馬爾地夫,它的國土面積僅為298平方公里,再加上每年來此遊玩的遊客產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就地填埋並不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於是,人們將填埋地點轉向了面積更為廣闊的水下世界。馬爾地夫政府投資在水下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塔形建築物,將搜集到的各類垃圾投入其中。經過塔頂工作人員對垃圾進行高溫烘烤的乾燥脫水,照射紫外線的消毒殺菌後,將其放入塔中。等到垃圾的重量到達了一定的預設值,再將它們集中壓縮,放在塔底儲存起來。
在這座塔的建成之初,為了使其不因海底的巨大壓力下沉,塔內充滿了海水。當垃圾進入塔內後,通過工作人員的操作來排出或吸進海水,以保持塔內外壓力的一致。據馬爾地夫官方發言人表示,他們將在未來能源危機時合理利用這些垃圾,並不會將它們永久性地存放在海底。
建立島嶼:澳大利亞的「垃圾旅遊島」
為了解決海洋垃圾這一難題,海域面積排名為全球第六的澳大利亞,利用海洋垃圾建立了一座島嶼,開發成為新的旅遊項目——海島旅遊,對外宣稱可以滿足全國四十分之一的人口——約60萬人口的日常生活所需。
海洋垃圾中很大一部分是塑料垃圾,澳大利亞科學家從搜集起來的約6萬噸塑料垃圾中分離出了鉛、汞、六價鉻、多溴聯苯等有害物質後,將塑料垃圾製成一個個中空的塊狀物體,並在物體表麵包裹了一層特殊的薄膜,使之能夠漂浮在水面上,同時又不會對環境進行二次污染。
這些塊狀物體排列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個大面積的「浮動平台」,再將水泥、沙土覆蓋在其表面就建成了一座島嶼。然後,建造房屋、開辟農田、修建馬路、養殖魚蝦,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人們就可以完全自給自足地生活在這里了。
海底養魚群:日本建立「垃圾飼養場」
各國對於海洋垃圾的處理都有著他們本國的特色。一直以來,日本的水產資源豐富,漁業發達,然而卻在最近幾年越發蕭條。這一改變,不得不迫使日本人民做出相應的對策。海洋垃圾在這個時候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這座海洋深處的魚蝦飼養場,是由粉碎後的海洋垃圾編織成細密的網子圍建而成的。它為日本人民提供了一個比北海道漁場場地更大、養殖范圍更廣的飼養場所。根據魚蝦的不同生活習性,飼養場被劃分為不同的區域。每一個區域內有兩到三個直徑為100米的網狀球體,它們的外表面能夠吸住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為漁網的新建、修補積累材料;它們的網眼要比圍欄的網眼大得多,便於小魚小蝦的自由進出,維護飼養場的生態平衡;球體還可以在海洋中上下浮動,等到魚蝦長大後方便漁民捕撈。
供能發電:中國的垃圾發電廠
在各國科學家們建言獻策之時,中國科學家也毫不遜色。
我國的生物研究學家們在土壤中發現並培育出了一種以食用二惡英為生的細菌,只需將燃燒垃圾時所產生的、嚴重危害生物圈的二惡英氣體通入土壤中,這些細菌就能很快地「吃」掉它們,同時還能保持土壤原有的性質。由此,國內的垃圾發電廠逐漸取代了曾經的火力發電廠、核能發電廠,人們將垃圾脫水、粉碎後,送進焚燒爐燃燒供能,用以發電。
燃燒後的灰燼經過專人處理,提取出其中的重金屬元素,成為電池、電路板等元件的材料;剩下的灰燼被壓縮成一塊塊磚頭大小,是新型的建築材料。
變廢為寶:沙特將垃圾轉化為石油
最近,素有「石油之國」美譽的沙烏地阿拉伯攻克了一項新的技術難題,將海洋垃圾中的塑料垃圾轉化為石油。這項技術的研發成功,幫助其控制世界石油市場起到了更為關鍵的助力。
眾所周知,塑料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人們通過提取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合適的大分子物質,將其裂解成能夠與同種或他種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物質,最終再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塑料。
那麼,如果將以上過程逆轉,塑料變為石油是否可能呢?沙烏地阿拉伯的科學家們正是基於這種猜想,才會研發出將塑料轉化為石油的技術。只要把經過乾燥、粉碎後的塑料垃圾加熱到400℃以上,使之氣化,再將氣體通入特質的冷卻裝置中冷卻,就可以重新獲得石油。而塑料受熱分解後所產生的有毒氣體(聚氯乙烯受熱會產生氯化氫)會經過脫氯裝置,有害物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受熱會析出對苯二甲酸晶體)也會被定期清理出冷卻裝置進行後續處理。
丟進黑洞:美國「異想天開」出奇招
面對海洋垃圾,美國科學家們將目光投向了浩瀚無邊的宇宙。
隨著NASA對太空的不斷探索與研究,科學家們對黑洞的了解逐漸加深:黑洞並不是吸收一切的暗物質,它會持續不斷的釋放出少量的高能射線——這種射線介於伽馬射線和X射線之間,因為它極其穩定,所以波長變動值極小,並不易被人察覺。黑洞內部是中空的,且它不允許內部物質外流,是個非常理想的「垃圾桶」。
美國政府決定將海洋垃圾丟進黑洞:他們將海洋垃圾脫水、消毒、粉碎,壓縮成球狀,並在上面安裝了一個小小的助推器,用宇宙飛船把球狀垃圾運送到黑洞附近。這樣一來,球狀垃圾就能利用黑洞的巨大引力和助推器的動力運動到黑洞內部,被永久地儲存起來。
『肆』 如果在海上發生油污染該如何處理
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隨著各國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海洋受到了來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日益嚴重的污染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後果。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我國共發生較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947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2000年發生較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120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5.6億元。海洋漁業污染損害事故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我國共發生較大突發性海洋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04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7億元,其中特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經濟損失在1000萬元以上)3起,重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經濟損失在100萬元以上)12起。2000年共發生較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20餘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3億元,其中特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4起,重大漁業污染損害事故11起。日益嚴重的污染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後果,這一問題引起了有關國際組織及各國的政府的極大關注。為防止、控制和減少污染,在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努力下,國際社會先後制定了一系列公約,它們對防止、控制和減少污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雖然,沿海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針對本國實際情況制訂了相應的法律,國際社會也針對世界海洋污染制訂了一系列的國際公約,但是,海洋環境污染的形勢還是非常嚴重。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空氣污染、躁音污染、淡水污染等。本文只就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對策作一探討。
一、造成污染的原因
1、船舶造成的污染
何謂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縱、海上事故及經由船舶進行海上傾倒致使各類有害物質進入海洋,海洋生態系統平衡遭到破壞。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徵:(1)經由船舶將各類污染物質引入海洋。(2)污染物質進入海洋是由於人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說污染行為在主觀上表現為人的故意或過失。(如:洗艙污水、機艙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進入海洋後,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現為:(1)船舶操作污染源,這種污染的產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員的故意或過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員故意的將含有有害物質的洗艙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機艙工作人員故意將含有污油的機艙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海洋,還有的由於工作責任心不強錯開伐門將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於發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擱淺、觸礁等事故使各種污染物質,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艙由於事故破裂造成的滲漏對海洋造成的污染。(3)船舶傾倒污染源;這種污染源的產生,主要表現在,經由船舶故意的將陸地工廠生產所產生的生產廢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產生的帶有污染物質的污泥污水,傾倒入海洋。所以說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2、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的污染
我國海域石油蘊藏量十分豐富,目前多數開發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開發。隨著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飛速發展,有的鑽井船和採油平台,人為的將大量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不斷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開發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在不同的程度上對我國近海海域的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現在;(1)生活廢棄物、生產(工作)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噴等事故的發生。(3)人為過程中和自然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進入海水中,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石油進入海水後,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蓋於水面,使海水與大氣隔離,造成海水缺氧,導致海洋生物死亡。對幼魚和魚卵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石油污染的海水中孵化出來的幼魚魚體扭曲並且無生命力,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的魚卵和幼魚使其死亡。油污使經濟魚類、貝類等海產品產生油臭味,成年魚類、貝類長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體內蓄積了某些有害物質,當進入市場被人食用後危害人類健康。
3、工廠對海洋的污染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心,有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跨越,沿海居民對灘塗養殖利用面積正逐年擴大。從養魚、養蝦、養蟹、到養殖比前述更有經濟價值、更珍奇的水生動植物。這些養殖業的發展,帶動了水產市場的繁榮,豐富了人民群眾的飲食生活,提高了飲食水平。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給一部分人創造就業機會。可是,近幾年來,在我國沿海時常發生海水赤潮等海水變質現象。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除氣侯因素外,再就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兩種原因以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陸地工廠對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現在,(1)與海相通的河流兩岸的造紙廠、化工廠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2)含有污染物質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傾倒河岸或河道,隨河水或漲落潮流入海洋。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樂亭縣19家養殖戶狀告河北省遷安市書畫紙業有限公司等五單位灘塗污染損害賠償糾紛一案,就是典型的陸地工廠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樂亭縣王灘鎮小河子(灤河)入海口兩岸對蝦和灘塗貝類養殖區從事日本對蝦和青蛤養殖。灤河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內,從承德流經唐山地區的遷西、遷安、灤縣、灤南、樂亭,於樂亭縣姜各庄入海。灤河在灤縣響螳分流,進入樂亭中部的支流最終流入小河子,在王灘鎮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有上萬畝蝦池及灘塗貝類養殖區。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灤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兩岸部分漁業水域污染而引起養殖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兩岸受污染水域的養殖面積共計7056.15畝,其中對蝦養殖水面面積6561.15畝,灘塗貝類養殖面積495畝。5月30日調查人員對小河子閘養殖區的對蝦和灘塗貝類死亡現場進行調查,結果發現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對蝦的平均死亡率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灤河沿岸工礦企業向灤河排放未經達標處理的污水所致。
二、防治、保護海洋污染的對策
海洋的污染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是一個長期積累,逐漸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只抓單項治理是不能真正解決海洋污染問題的。眾所周知,我國從1979年以來相繼制訂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港口的水域保護條例》等專門涉及到環境保護及防止海洋污染,水污染的法律法規。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對鄉鎮企業從事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防止污染,在鄉鎮企業的注冊登記、生產項目、防污設施等,均作了明確規定,「鄉鎮企業必須遵守有關環境的法律、法規,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在當地人民政府的統一指導下,採取措施,積極發展無污染、少污染和低資源消耗的企業,切實防治環境和生態的破壞,保護和改善環境。」
「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實施鄉鎮企業環境保護規劃,提高鄉鎮企業防治污染的能力。」
「鄉鎮企業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鄉鎮企業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鄉鎮企業不得採用或者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嚴重污染環境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不得生產和經營國家命令禁止的嚴重污染環境的產品;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標准,嚴重污染環境的,必須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依法關閉、停產或者轉產。」
隨著環境的逐漸惡化,各種災難以不同形式逼近大眾生活,引起了公眾及政府的極大關注。為了遏制環境的繼續惡化,政府制定了嚴格的法律、法規。公眾自行組織的以環保為主題的各種活動也掀起了高潮。
從我國現階段的海洋污染現象看,主要污染並不是老百姓造成的。究其原因,大部分的工農業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都是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因為各種原因先後造成的。對於老百姓來說,衡量一個城市的環境好與壞,往往只注意該城市的表面衛生情況,街道是否整潔,市場是否繁榮,一般不會去研究表面環境好的城市,她的污水處理是否符合國家標准,是否對周邊的環境造成了污染。以大連市為例,去過大連的人都會說,大連的環境真好,可又有誰會去研究她是否對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當你分析了大連環境統計數字後就可以看出海洋污染的產生源了,大連市環渤海的入海排污口的數量達66處,佔全國主要入海排污口的30.4%。這只是對大連一個城市的數據統計,而環渤海地區有三省一市,大部分的城市污水或直接排入海洋或排入與海相通的河流,所以說我國的內海—渤海的污染主要來之陸地是有根據的。無論是船舶對海洋的污染,還是陸地對海洋的污染。其結果都是對人類、海洋生物、海洋植物乃至整個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因此,我認為:(1)加強執法力度,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強對政府環保職能部門的執法監督,克服地方保護主義,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必須將環保工作提到日事日程上來。(2)加強對船舶及鑽井、採油平台的防污管理,首先應對船舶及鑽井、採油平台所有人的管理者,必須進行防污教育,增強防污意識,提高除污救災技能。作業者必須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去做。使污水處理設備始終處於良好工作狀態,嚴把除污化學試劑的質量關,嚴禁使用有毒的化學試劑除污。(3)各地漁政部門、港監防污部門應對本轄區內的水域的污染狀況,污染源、地理環境、水文狀況、生物資源狀況等必須了解清楚,根據所了解的情況作出防污規劃,當好政府的參謀,一旦發生污染事故可根據所了解的情況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最好的減災方案。
總之,環境保護的責任是重大的,它關繫到子孫後代,故,要求每個人都應作到了解環保、支持環保,提高全民對環保的防範意識,行成全民關心環保。讓我們攜起手來與一切影響環保的人和事作斗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