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煤、石油、天然氣為什麼會深藏在地下,是怎樣形成的急!!急!!
煤的形成
煤是古代植物遺體堆積在湖泊、海灣、淺海等地方,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作用轉化而成的一種具有可燃性能的沉積岩。煤的化學成分主要為碳、氫、氧、氮、硫等元素。在顯微鏡下可以發現煤中有植物細胞組成的孢子、花粉等,在煤層中還可以發現植物化石。所有這些都可以證明煤是由植物遺體堆積而成。科學家們在地質考察研究中發現,在地球上曾經有過氣候潮濕、植物茂盛的時代,如石炭紀、二疊紀(距今約3億年)、侏羅紀(距今約1.3億~1.8億年)等。當時大量繁生的植物在封閉的湖泊、沼澤或海灣等地堆積下來,並迅速被泥沙覆蓋,經過億萬年以後,植物變成了煤,泥沙變成了沙岩或頁岩。由於有節奏的地殼運動和反復堆積,在同一地區往往具有很多煤層,每層煤都被岩石分開。
由植物變為煤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菌解階段。即泥炭化階段。當植物堆積在水下被泥沙覆蓋起來的時候,便逐漸與氧氣隔絕,由嫌氣細菌參與作用,促使有機質分解而生成泥炭。通過這種作用,植物遺體中氫、氧成分逐漸減少,而碳的成分逐漸增加。泥炭質地疏鬆、褐色、無光澤、比重小,可以看出有機質的殘體,用火柴可以引燃,煙濃灰多。
2.煤化作用階段,即褐煤階段。當泥炭被沉積物覆蓋形成頂板後,便成了完全封閉的環境,細菌作用進一步增加,過渡成為褐煤,這稱為煤化作用。褐煤顏色為褐色近於黑色。顏色暗淡,基本上不見有機物殘體,質地緻密,用火柴可以引燃,有煙。
3.變質階段。即煙煤及無煙煤階段。褐煤是在低溫低壓下形成的。如果褐煤埋藏在地下較深位置時,就會受到高溫高壓的作用。使褐煤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主要是水分和揮發成分減少,含碳量相對增加;在物理性質上也發生改變,主要是密度、光澤和硬度增加,而成為煙煤。這種作用是煤的變質作用。煙煤顏色為黑色,有光澤,緻密狀,用蠟燭可以引燃,火焰明亮,有煙。煙煤進一步變質,成為無煙煤。無煙煤顏色為黑色,質地堅硬、有光澤,用蠟燭不能引燃,燃燒無煙。
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
關於石油的成因,目前大多數人主張有機生成說。古代低等動植物(其中以繁殖量最大的浮游生物為主),同泥沙一起在低窪的淺海、海灣或湖泊中沉積下來,首先形成有機淤泥。這種有機淤泥被新的沉積物所覆蓋,造成與空氣隔絕的環境。隨著低窪地區泥沙的不斷沉降,沉積物不斷加厚,有機淤泥承受的壓力和溫度也不斷加大,在嫌氣細菌、溫度、壓力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漸變成分散的油滴,這些油滴在壓力作用下逐漸移到多孔隙的儲油岩層(沙岩和礫岩)中,並聚集在一定的地質構造(如穹隆構造)之中,這就形成了油田。
天然氣是儲存於地下多孔岩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氣體,它的成因與石油的成因相似。由於它比石油輕,所以常位於石油的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