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為什麼壟斷
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大學怎麼上網 2024-10-19 20:33:29
車禍修理費用多少錢 2024-10-19 20:20:30

石油為什麼壟斷

發布時間: 2022-01-24 19:13:16

『壹』 為什麼石油,煙草都是被政府壟斷

壟斷行業好,特別是煙草煙草是個寶,稅收少不了要進中石油,早晚讓你愁

『貳』 為什麼說石油是壟斷企業 目前不是有許多的民營油站嗎

壟斷,有全產業鏈壟斷,和局段控制性壟斷。
煙草,鹽業,是全產業鏈壟斷,即從種植(或開采)到工業生產,再到商業流通領域,全過程式控制制;零售終端也是實行許可證制度,消費者沒有任何話語權,只能被動接受中上游的強勢控制。
石油,是控制性壟斷,把持重要環節,控制上下游產業鏈。
由於中石化,中石油,控制了銷售環節,煉油廠和民營油站沒有議價權,壟斷油企上、下把持,兩頭通吃:上游吃死煉油廠,成本倒掛,虧損嚴重,不願開工;下游整死民營油站,抬高油價,增加物流運輸成本,吸血廣大民眾,老百姓苦死累死,都不夠盤剝的。
類似的還有供水,供電,公交電信,金融機構,等等,表面看上去是有競爭,但是實際上還是政府把持,不過是蘇聯模式的一個「病毒變種」而已。
近幾年頻繁暴發的計程車罷工潮,也是根緣於此。計程車公司控制了行業市場,以幾十、數百倍於車價的價錢,出售經營權,並向承包人收取高額「份兒錢」,血腥盤剝駕駛司機和廣大乘客。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它的所謂油價上漲,黑車泛濫,都只是表面現象。壟斷才是真正的萬惡之源。

油荒頻發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於石油行業的壟斷體制,石油巨頭把持了零售市場之前的各個環節,企業的逐利本性又導致他們偏重效益而忽視了市場供應的穩定,人為製造油荒局面。
至於發改委的所謂「約談」,也不過是老子訓兒子,不改革扭曲的市場,是不可能消除「油荒」的。

『叄』 造成中國石油壟斷的原因

造成這種怪圈的原因是中國石油政策的不透明:「我們總要在國際市場上保密,市場很難對中國的需求形成穩定預期。石油進口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做生意,在商言商,一般而言,越公開透明越對自己有利,也越對生意夥伴有利,否則的話就會吃虧。」

量價齊升

來自海關的統計數據表明,今年1月中國進口石油836萬噸,同比增長77.7%,平均進口價格上升了51%,凈增11.1億美元。

同時,原油和成品油價格的上漲,帶動了其他互補性能源產品(如煤炭、天然氣、電力等)的價格上漲。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報告,受國際油價的影響,在2003年1月,國內能源及相關產品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原油價格環比(與前月相比)上升7.6%,同比上升42.7%;成品油價格環比上升1.8%,同比上升25%;1月煤炭價格環比上漲0.3%,同比上升3.2%;電力價格也微幅爬升,環比上漲0.4%,同比上升1%;天然氣價格環比上漲0.6%,同比上升0.7%。

「這是中國又一次在原油進口上實現了可觀的量價齊升,與以前的糧食進口有著驚人的相似」,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說。

宋國青稱,盡管中國只有不到10年的石油進口歷史,有關特徵尚不能在統計數據上顯著地體現,但根據他對中國糧食40年進口歷史的研究,中國的石油進口正在步糧食進口的後塵。「自從中國進口糧食以來,幾乎沒有一次不是在國際糧價的高點大量進口,而在最低點出口。

而石油進口正在走糧食的怪圈。」歷史紀錄顯示,2000年,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一路上漲,而中國進口原油及石化產品也同時大增。來自海關的統計表明,2000年國際石油價格上升了62%,並導致相關化工產品平均漲價21%,但中國該年進口原油數量達到7013.4萬噸,與1999年的3661萬噸相比,幾乎翻了一番。

量價齊升的後果是成本巨額上升,這個數字到底有多大呢?中國的石油企業沒有公布由此帶來的損失。但一個可供參考的數據是,來自海關的權威人士估算,2000年僅原油進口一項,關稅至少多繳了150億元。「150億關稅是肉爛在鍋里了,但中國用戶為石油進口價格上漲支付的巨額成本,大都流到國外了。」宋國青說。

逢低減倉

而在接下來的2001年,中國原油進口又陷入另一個怪圈。從2000年末開始到2001年美國「9·11」事件之後,油價從30美元以上一路下滑到17美元一桶。但該年中國的進口原油數量為6025.5萬噸,比2000年下降14.09%。

「中國現在的年進口量也只在7000萬噸左右,而美國每年的進口量在2億-3億噸左右,所以中國原油進口的絕對數量在國際市場並不算很大。但是中國進口量的波動是國際市場上最大的,」宋國青說,「2000年,中國的進口需求增加得很突然,增加量約為3500萬噸,絕對數也不算很大,但是這個數字占據了該年國際市場原油供應增加量的將近一半。來自中國的需求突然增加,打亂了市場本來的預期,其後果就是價格上漲。」

體現在月度變化的數字更清楚地表明了這一趨勢。1999年1月

至2月,是國際油價處於最低谷的時期,中國進口原油297.94萬噸,比上年同期反而減少40%;1999年3月國際油價開始大幅回升,而中國的進口亦同時回升,當月進口原油433.25萬噸,成為1998年以來最多的月份,是上月的2.6倍。在進口量不斷大幅上升的同時,中國進口原油的到岸價也在同步上升,在進口量大幅下降的1、2月份,平均進口單價為89.59美元/噸;而到進口量大幅上升的3月份,這一數字上升到92.07美元/噸。

由此,國家計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稱,1999年是國際石油市場油價急劇上漲的典型的一年,也是中國石油市場「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體現「應變能力」的典型的一年。

宋國青稱,造成這種怪圈的原因是中國石油政策的不透明所致:「我們總要在國際市場上保密,市

場很難對中國的需求形成穩定預期。石油進口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做生意,在商言商,一般而言,越公開透明越對自己有利,也越對生意夥伴有利,否則的話就會吃虧。」

戰略儲備無補短期波動

中國石油進口的深層次原因還在於國內石油市場格局。

盡管進口原油僅占國內市場的20%強,但其價格卻已主導國內市場。根據1998年國家出台的《原油與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國內採油企業的原油出廠價格基

本圍繞國際原油價格波動。而在成品油方面,仍採取新加坡、紐約、鹿特丹三地「盯價」,由國家計委在進口完稅成本的基礎上,加國內合理流通費用確定零售中准價,中石油、中石化在中准價上下8%左右的范圍內確定零售價。

但是這種政策設計在價格的傳導過程中卻出現了斷裂。周大地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中國石油市場的不對稱性:

中國石油消費的市場化程度在迅速提高,但石油供應仍處於過度壟斷之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幾乎壟斷了國內原油產出;而進口原油方面,擁有進口專營權的也只有四家(上述三家加上中化),而依賴配

額生存的其它小規模進口商只能分享20%左右的配額;成品油的批發幾乎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壟斷,而零售方面,兩大公司在各自區域上都具有壟斷力量。

周大地解釋說,在這種體制下,國際石油采購的方式,則由國有的石油外貿公司按國家分配的計劃指標分月度組織進口,基本上採用現貨貿易方式從國際市場購買石油,導致經常出現了「買漲不買落」。

周大地稱,中國石油市場體系和市場機制的嚴重不完善扭曲了供求關系和對未來價格的有效期望,中國石油用戶既不能有效預見石油市場的風險,也不能採取有效的經濟措施和市場手段化解危機。「目前的體制根本難以應對國際市場價格的短期波動。」周大地說。

目前,很多專家表示中國必須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來應對國際石油突發事件,周大地稱這幾

乎無助於解決短期的市場波動。宋國青甚至表示,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從長遠看來可能也沒有作用。

「我們還是拿糧食打比方。從過去的數據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糧價和中國糧食儲備之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中國增加儲備,世界糧價上漲;中國減少儲備,世界糧價下跌。中國最近一次增加糧食儲備是在1996年,當時是以2倍於現在的價格大量進口,到現在我們卻以一半的價格在出口。」

宋國青問道:「糧食儲備已經成為國家財政的一個大包袱,石油儲備呢?」

『肆』 中石油算壟斷么這樣的好處和壞處是什麼

壟斷和競爭,在市場經濟里,一般情況下,必然是相生相滅,相互循環的。例如,開始幾個賣肉的互相競爭,越賣價格越低,最後必然會出現兩種情況:1 大家認為這樣互相競爭,只能是兩敗俱傷,所以成立個協會,共同限制住價格;2 大魚吃小魚,被一家吞並或擠垮。上面的兩種情況都是壟斷。1882年美國形成的「美孚石油公司」這個壟斷組織就是這么形成的(後來這個壟斷組織被美國政府強行解散)。壟斷後,由於各方分臟不均,或者還有人想獲得更大的利益等等原因,壟斷就會被打破,這就要形成競爭。所以,在自由市場經濟里,盡管沒有政府的干預,壟斷和競爭也是相互循環的,你不可能只要競爭,不要壟斷,自由市場經濟並不象大家想像得那麼美好。

盡管大家都痛恨壟斷,可是壟斷也有有利的地方,盡管大家都喜歡競爭,競爭也有不利的地方,它們各有利弊。

市場經濟下,產品向市場的供應要麼處於壟斷狀態下,要麼處於競爭狀態下,這兩中狀態各有利弊,不能兩全齊美。

絕對壟斷狀態下,一種商品只有一家公司供應,這家公司完全能夠控制住這種商品的產量,使這種商品的供應量始終比較短缺,這樣就能保住價格始終比較高,能保住自己的豐厚利潤。

例如,假設世界只有一個農民,那麼糧食的供應就由這個農民壟斷了,這時他就可以生產很少的糧食而賣很高的價格。比方說他可以把糧食的價格控制在10000元/斤不動,這個價格下,如果市場缺少糧食了,他就往市場上投進一些,如果還有一些糧食暫時還沒賣出去,他就停止向市場供應,什麼時候這些糧食賣完了,他再生產一些繼續供應。在這個價格下,當然只能有少數富人才能買起,所以糧食就成了只有最富裕的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其他人該吃野菜的吃野菜。普通人對這樣高居不下的價格是干生氣沒有辦法。

從上面可以看出,壟斷的優點就是產品無相對過剩的浪費,壟斷者完全可以控制產品的生產和供應量。缺點就是壟斷者為了自己豐厚的利潤,始終控制住該種壟斷產品的供應量,使這種產品不能普及,許多人享受不到這種產品。

壟斷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無重復建設的浪費。壟斷者對產品的生產和供應有統一計劃,所以不會造成重復建設的現象。我們就拿移動通訊公司來說,假設中國就它這一家公司,它當然就是絕對壟斷了,它就會計劃好在全國建設多少個網點、多少個發射和接收裝置,當然會計劃得很好,不會有重復的現象。可是如果有一家聯通公司和它競爭,情況就不一樣了。聯通公司也會在全國計劃建設多少網點,多少發射和接收裝置,那麼這時重復建設就出現了。比方說移動公司的信號已經把北京地區全部覆蓋了,而聯通公司又要建設一些裝置再把北京地區覆蓋一遍,這就是重復建設,就浪費了。再比方說,某地明明有一個麵包廠就夠了,可是有一個人偏偏又要建一個麵包廠和它競爭,造成兩家的總生產能力只能利用一半,這就是重復建設。

競爭的優點就是每個產品供應者都想搶市場,他們都不能控制住產品的總產量和總供應量,結果會使產品的價格下降,會逐步普及到一般老百姓(並不能普及到全體老百姓,最窮的那部分幾乎永遠沒有份)。所以老百姓喜歡這種競爭的狀態。

但是競爭也是有缺點的,上面已經說了,它會造成重復建設,而且還會造成產品相對過剩,牛奶會倒進河裡,廠房設備會因為企業停產或破產而損壞,這樣會對整個社會造成極大的浪費,也會造成大量的失業。

總起來說,壟斷的優點就是某種產品的生產有統一的計劃,沒有重復建設和相對過剩造成的浪費,這對整個社會有利,但是這種產品的價格往往會被控製得很高,不利於普及,不利於全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對人民提高生活水平是不利的;競爭的優點就是利於產品的普及,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它會造成重復建設和相對過剩的浪費,還會造成破產的浪費,還會造成失業的危害,對整個社會不利。

而壟斷和競爭,你只能選一種,不可能兩種都選,所以不可能達到只有利沒有弊的兩全齊美的境地。因此說,市場經濟下,人民反完壟斷,就會反競爭,反完競爭就要反壟斷,很熱鬧的。如果您對我的答案滿意,可點擊下面「採納為答案」採納一下我的回答,謝謝 友情提醒:請用滑鼠游標把鏈接框成藍色後,點擊滑鼠右鍵選擇復制,不要直接點擊鏈接或者選擇復制快捷方式

『伍』 石油為什麼國家壟斷

戰略行業,跟大米、小麥、鐵路一樣關系國民經濟安全的行業是要國家主導。但是石油行業的壟斷必須被打破,我傾向與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巨頭都一分為二,這樣不僅國家可以掌握國家經濟命脈又可以充分競爭!

『陸』 國家為什麼不停止石油壟斷

這么這么說也對,中國石油壟斷有好有壞,不過國家有國家的考慮,國企賺了錢上繳財政,從而提高國家稅收,可以發展軍隊,財政報銷等等,(現在中國軍隊開銷吃驚啊),還有,國際油價忽漲忽降,沒咱中國穩定,這對發展也有好處的 !·

『柒』 為什麼鋼鐵,石油產業領域寡頭壟斷較為普遍,是因為其為

是因為這兩個行業需要佔用龐大的資金和設備資源,只有少數企業才能夠形成大型的規模,這就會形成大型企業集中控制某些品種,這就是市場的集中度提高,也就會演變為寡頭壟斷。

『捌』 為什麼國家不完全壟斷石油行業

中國石油和石化是壟斷行業。
其優點就是產品無相對過剩的浪費,壟斷者完全可以控制產品的生產和供應量。缺點就是壟斷者為了自己豐厚的利潤,始終控制住該種壟斷產品的供應量,使這種產品不能普及,許多人享受不到這種產品。
危害是對經濟自由的侵害。市場經濟的本質就在於自由、平等與等價交換。市場主體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自己的經濟權利,首先必須有經濟活動的自由權。如果沒有經濟自由,市場主體將無法自主作出經濟決策,無法自主地從事交易。
因此經濟自由是市場經濟中對個體經濟權利的最基本要求,處於個體經濟權利的最核心位置。經濟自由是包括投資、就業、消費等在內的經濟活動不受他人強制的狀態。而行政性壟斷可能對一切經濟自由構成限制,特別是體現在對經營自由和消費者自由的侵害上。

壟斷行業對法律原則的違反
(一)對平等保護原則的漠視
我國現行憲法第33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近代憲法規范上,這被表述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或「人在法律上平等」。
平等保護原則的終極意義在於追求憲法對各個人所保障的,各自在其人格形成和實現過程中機會的平等。即所謂的「機會上的平等」。
雖然說市場和平等有著天然的聯系,但行政性壟斷給予了某些產業、企業和個人以特權,使得政府以及和政府有千絲萬縷聯系的行業和個人在市場競爭中,有了相對於其他競爭者的特權。
例如目前在大約30個行業和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民間資本投資「禁區」,在基礎設施、大型製造業、金融保險、通訊、科教文衛、旅遊等行業領域以及國有產權交易等領域則尤其如此。
過多的由行政性的機制來壟斷本應由市場配置的資源,對特定的經營者實行優惠待遇,違反了平等保護原則,構成了對競爭對手的歧視,造成了限制競爭的後果。
(二)法律保留原則的違反
對經濟自由的限制,應該符合法律保留原則的要求。法律保留原則的意蘊在於,只有由民主選舉具有直接民主合法性的代議機關,才能對一般性的與人民有密切聯系的重要事項作出決定,頒布普遍的對公民具有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我國憲法第5條第1款也規定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國家的原理要求應以法律規范國家與人民間的法律關系,並且應使人民能夠預見並估計行政活動的效果。從學理上考察,除法律之外的其他行政規定和措施,不得對公民基本權利予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