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聳入雲的井架是干什麼用的
在我們祖國遼闊的大地上,有時你會看到一座座高聳入雲、氣魄雄偉的鋼架,它不同於一般的電視塔、高壓輸電塔,在鋼架的頂端有一個滑輪組,穿在滑輪組上的鋼絲繩帶動游動的滑輪組上下游動,它就是石油工業的標志—鑽井井架。
鑽井井架是石油鑽機的主要設備部件,是由古老「頓鑽」的三角支架發展而來的,它不僅要承受井下鑽柱的重量,有時還要經受鑽井過程中颶風的威脅,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鑽井井架高達70米,井架最高可承受1000噸的重量。
為了滿足鑽井起下鑽具和下套管作業的要求,要把上百噸或幾百噸重的鑽具、套管從井中起出或下入,在鑽井井架上要安放天車、懸掛游動滑車、大鉤、吊環和吊鉗等工具。在起下鑽過程中,井架還要存放和支撐全部鑽桿立柱(由2根或3根鑽桿組成),鑽井井架如同人體的骨架一樣起支撐和承重的作用。鑽井井架的結構形式多種多樣,有塔型井架、前開口井架(「П」型井架)、「A」型井架、桅型井架、動力井架等。鑽井的井架雖有多種類型,但其基本組成是相同的,主要由井架底座、井架本體、天車台、天車架、二層台(起下鑽具操作的工作台)、立管平台(拆裝水龍帶的操作台)和井架扶梯等組成。由於鑽井井架的底座內要安裝井口裝置,在實施負壓鑽井時還要安裝旋轉控制頭,所以,鑽井井架的底座一般都是很高的,目前,大中型石油鑽機的底座高度一般都在7~10米左右。
數十米高、幾十噸重的井架是怎樣立起來呢?目前,大多數的井架是採用低位水平安裝,即把分段的井架利用銷軸在地面連接在一起,然後依靠鑽機自身的動力,通過絞車、游動系統、人字架、起立井架用的鋼絲繩和滑輪等完成鑽井井架的整體立起作業。而塔型井架則使用懸轉扒桿法進行安裝;伸縮式的桅型井架用自身配置的液壓缸頂起井架。當你來到油田親眼看到井架林立的壯觀景象時,你一定會為中國石油工業的快速發展而感到自豪。
石油鑽井井架
B. 世界第一口井在哪裡
人類發現和利用石油已有漫長的歷史,到底世界上第一口石油井是誰開鑿的,歷來存在爭議。
原蘇聯人曾認為,世界第一口油井,是老沙皇時代的一個叫謝苗諾夫的工程師,於1848年在黑海的阿普歇倫半島的比比和埃巴德兩地邊境處開鑿的。有一個叫洪拉沃夫的前蘇聯人,寫了一本叫《石油的故事》的書,竟然說,俄國是世界石油工業之父、祖父和曾祖父,分布在世界上的石油井架,都是巴庫石油井架的孫子和曾孫。
美國人曾宣布,1859年8月29日,美國人埃德溫•德雷克,在美國賓夕法紀亞州、泰物斯維爾小鎮打出的一口深21.69米油井,是世界第一口油井,並曾准備在1959年第五屆國際石油會議期間,舉行所謂世界第一口油井開鑿100周年紀念活動。由於這一口日噴20桶烏黑閃光石油的油井,當時在美國社會環境下的經濟和商業意義。後人稱其「揭開了世界石油工業的序幕」,是「近代石油工業的發端。」
實際上世界上最早的氣井和油井,都為中國人所開鑿。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寫道:「今天在勘探油田時所用的這種鑽控井或鑿洞的技術,肯定是中國人的發明」,並且說,這種古代深井鑽井技術,於11世紀前後傳入西方,甚至公元1900年以前,世界上所有的深井基本上都是採用中國人創造的方法打成的。
中國歷史上的油井,見於元明時代。據《元一統志》記載:「延工縣南迎河有鑿開石油一井,其油井燃,兼治六畜疥癬,歲納壹佰壹拾斤。又延川縣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一井,歲辦四百斤,入路之延豐庫。」《元一統志》成書於公遠1286年到公元1303年之間,我們可以推斷,石油井約在宋朝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所以說,在距今70多年以前,中國人已經開鑿出油井了。
這樣說來,原蘇聯人所說消皇時代謝苗諾夫1848年打出的第一口油井,距今不過155年,而美國人德雷克1859年打出的油井,距今才144年,他們出世的時間,都遠遠晚於中國人開鑿的油井。
C. 最大的「油庫」在哪
號稱「世界油庫」的中東波斯灣地區,確實名不虛傳,無論是沿岸沙漠底下還是波斯灣海底,大大小小的油田星羅棋布,象「浸泡在油海中」一樣。從阿曼到伊朗,在波斯灣周圍8個國家裡,到處是一派石油工業的繁榮景象:林立的井架,縱橫交錯的油管,一座座閃著銀光的大油罐,繁忙的油港,穿梭不絕航行於波斯灣中的超級油輪……。以下幾項統計數字,可以說明這個「世界油庫」究竟有多大。1982年初探明儲量達497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的54%,其中沙烏地阿拉伯一國就獨佔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世界上21個探明儲量在6.8億噸以上的特大油田中,波斯灣地區獨佔14個,其中科威特的布爾甘油、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和薩法尼亞油田(世界最大的海底油田)名列前三位。1979年石油產量10.7億噸,這是波斯灣地區歷史上產量最高的一年,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4%;此後由於兩伊戰爭和世界石油消費量減少等原因,產景有所下降,1981年為7.9億噸.但仍佔世界總產量的28%。所產石油的90%以上供出口,大約提供了世界石油總貿易量的一半以上。日本、西歐進口石油的70%,美國進口石油的25%,都來源於波斯灣地區。可以說,在日本、西歐和美國的工業機體中,幾乎每個細胞都滲透著波斯灣的石油分子。
波斯灣的大門——霍爾木茲海峽,東西長約150公里,南北最狹處僅48.3公里,「油庫」的石油極大部分用油船裝載經此出口,因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油路」。目前每天經海峽輸出石油160~190萬噸,最多時達400萬噸。人們用「油庫」的「總閥門」、世界石油供應的「生死攸關的頸靜脈」等字眼,來形容這條海峽的重要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