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和煤為什麼會短缺
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能源。
石油和煤在日常生活中,化工中用的非常的大。
現在開發石油和煤技術還不完善。
供不應求。等等。
② 造成中國石油緊缺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1. 由於市場對經濟增長和石油需求的擔憂持續,石油需求面臨上升的阻力。
2.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顯著下跌,盡管中東局勢可能影響石油供應,但疲弱的經濟增長可能會阻礙石油需求。
3. 盡管有中東緊張局勢,但投資者對石油市場相對樂觀,認為對石油需求的擔憂超過了供應風險的增加。
4. 全球石油需求增加、供應受限,油價突破每桶90美元的情況下,全球最大幾家大宗商品貿易商對下半年石油市場保持牛市信心。
5. 預計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受全球石油需求增加、地緣政治緊張和OPEC產量減少等因素影響,全球石油供應可能出現小幅短缺。
6. 預計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為9970萬桶/日,預計2022年全球石油供應將增加480萬桶/日至1億桶/日。
7. 預計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190萬桶/日,達到創紀錄的1.017億桶/日。
8. 中國全面開放將推高全球石油需求,預計2023年中國石油需求將增長51萬桶/日。
9. 發達國家對中國海外石油市場的阻礙,可能導致國內石油供應小於需求。
③ 歷史上的石油危機有哪些
一次能源危機是為一種經濟體能源供應的任何中立帶巨大瓶頸(或價格上漲)。通常,能源危機是因石油和電力或其他自然資源短缺。一次性能源危機可能是一次油品危機、石油危機、能源短缺、電力短缺或電力危機。當市場出現壟斷操作時,就可能出現市場的失敗。由於某些工業活動,如工會組織的罷工和政府的禁運等可能會導致危機的發展與擴大。其原因可能是過度消費、基礎設施老化,有時也可能會因煉油和港口設施的短缺而限制了燃料的供應所致。在異常寒冷的冬季,也可能出現緊急情況。管線的故障與其他事故也可能造成能源供應的中斷。在猛烈的暴風雨後,也可能出現能源危機。英國在2005年的石油終端大火和卡特琳娜颶風等事件後很快就出現了能源短缺。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裝對重要基礎設施的攻擊也都是能源消費者潛在的問題,中東地區連續不斷的罷工也引起全球石油的短缺。政治事件,如由於政變發生而導致的政府變更、個人集權政治的崩潰、軍事佔領、政變等都會造成石油與天然氣生產的中斷並導致供給短缺。
1973年石油危機——起因:為了反對贖罪日戰爭中對以色列支持的西方國家,一些主要的阿拉伯產油國發起的,由歐佩克實施的石油禁運。
1979年的能源危機——起因:伊朗革命。1990年的石油價格突漲——起因:海灣戰爭。
2000—200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電力危機——起因:撤銷(價格、費用等方面的)管制規定失敗,商業腐敗。
2000年的英國燃料抗議——起因:英國公路用燃料稅收已經相當高和原油價格的暴漲。
北美的天然氣危機。
2004年,阿根廷的能源危機。
朝鮮多年的能源短缺。
辛巴威因為經濟失控而導致多年的能源供應短缺。
2007年,緬甸反政府武裝發動的政治動亂導致全面危機爆發,這也導致能源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在進入危機延長的階段之前,俄羅斯—烏克蘭的天然氣爭端和俄羅斯—白俄羅斯之間的能源爭端已經解決。
④ 中國石油短缺的經濟學解析
在本書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已經指出:1993年是我國石油進出口出現轉折的關鍵點。1993年之前我國還是一個石油凈出口國,石油供給大於需求,每年向日本和朝鮮等國出口大量的石油,1993年石油需求開始超過供給,我國變成了石油的凈進口國,石油凈進口量逐年大幅飆升,供需缺口日益擴大,並且呈現出石油進口「價升量增、價跌量減」的特點。其中「價升量增」現象在近些年體現的尤為突出,這與我們經濟學的一般常識似乎不相吻合,那麼是否存在所謂的「價升量增悖論」?下面我們將通過構建一個簡化的石油供需模型來解析這種現象背後的經濟學機理,證明該現象並不是所謂的「價升量增悖論」,而是供求定理在現實世界的一種具體表現———需求的增長超過供給的增長,進而推動價格的上漲,呈現出量價齊升的現象。
一、石油供需模型
假設1:中國國內石油消費者的偏好滿足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定,即具有完全性(com-plete)、自反性(reflexive)、傳遞性(transitive)、連續性(continuity)、局部非饜足性(lo-calnonsatiation)、單調性(mononity)和凸性(convexity)。由於石油是一種正常的商品,所以根據上述偏好的假定,由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水平加總得到的石油總需求曲線是一條具有負斜率的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如圖10-1和圖10-2中的D1、D2、D3、D4、Dw1和Dw2。
假設2:半封閉條件下,中國的石油供給受制於資源枯竭和勘探開采技術的雙重約束,存在供給剛性。中國國內現已探明的石油資源,經過了50年的飽和開采後,大部分油田的油氣資源已漸進枯竭,步入開採的中後期階段,勘探開採的難度越來越大,再加之中國目前的石油開采技術尚不發達,即便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石油供給仍只能維持現有水平,石油供給缺乏彈性,不能隨國際石油價格上漲而增加,體現為一條垂直於橫軸(產量)的直線,如圖10-1中的Sf。
假設3:開放條件下,中國面臨的石油供給曲線為國際石油市場的供給曲線,是一條具有正斜率的向右上方傾斜的總供給曲線,如圖10-2中Sw所示。現已探明的國際石油資源至少可以滿足世界各國50年的需求,因而,國際石油供給尚不存在資源枯竭的硬性約束,石油產量可隨著石油價格的上升而上升。
假設4:在半封閉條件下,石油的價格是外生的,由政府的指令性計劃價格決定。
在上述4個假定的約束下,我們分別構建了半封閉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模型(圖10-1)和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模型(圖10-2)。半封閉條件下,石油的需求量和出口量由外生的價格、供給曲線以及需求曲線共同決定。開放條件下,石油價格是內生變數,價格、需求量及進出口量均由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共同決定。
圖10-1 半封閉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
圖10-2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石油供需
二、中國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擴大的經濟學解釋
改革開放後到1992年,雖然中國經濟發展的各種體制枷鎖逐漸被解除,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但是此時國內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道路仍有爭論,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仍較低,資本嚴重短缺,尚未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國內的石油需求小於供給。為了贏得國家經濟發展急需的資本,中國每年都向日本等國出口大量石油來換取外匯,是典型的石油凈出口國。如圖10-1所示,在封閉條件下,國家制定石油的指令性價格P3,當國內的石油總需求曲線為D1時,國內的石油需求量是q1,石油的供給量是q3,國內的石油供應量在滿足自身需求後,尚有富裕,可供出口換匯,此時的出口量為q3-q1。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也逐年增大,表現為石油需求曲線不斷向右移動,從D1漸次移動到D2和D3,相應的石油需求量從q1增加到q2和q3。當國內需求曲線移動到D3時,供給與需求曲線的交點所決定的價格水平恰好是政府制定的價格水平P3,此時,國內石油供需達到平衡,可供出口的石油量為零。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後,平息了國內關於經濟發展思路的爭論,國民經濟開始了新一輪高速增長,工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內的石油需求曲線進一步右移至D4,在P3的價格水平下,此時的需求量應該是q4,但是受制於石油供給剛性,國內的石油供應量僅僅是q3,出現供給小於需求的情況。石油供應的緊張一方面將推動價格突破政府限價的束縛上升至P4,進而提高產品成本,誘發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將影響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中國必須進口石油,從一個石油凈出口國變為一個石油凈進口國。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步入了工業化進程,成為世界工廠,對石油的需求增速進一步加快,而國內石油供給呈現剛性,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擴大,所以新增需求只能通過從國際市場進口來滿足。
三、中國石油進口的「價升量增悖論」
中國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引致對石油需求的強勁增長,受制於國內石油供給剛性,中國被迫轉向國際市場進口石油。此時,繼續用半封閉條件下的石油供需模型(圖10-1)分析中國石油的進口已經不合適了,我們需轉向開放條件下的石油供給模型(圖10-2)。
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工業對石油的依賴性,使得石油的生產有別於普通商品。石油的供給方實際上是壟斷賣方,為了盡可能地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他們通過壟斷聯盟組織「歐佩克」來限制產量。也就是說在開放條件下,國際石油的供給價格彈性小於需求,體現在圖10-2中,就是國際石油供給曲線Sw向右上方傾斜,斜率大於國際石油需求曲線Dw1和Dw2的斜率的絕對值。
由圖10-2我們可以看出,當中國國內的石油需求曲線為D1時,相應的國際石油需求曲線為Dw1,國際石油供給曲線是Sw,二者的交點X1決定國際石油均衡價格為P1。在P1的價格水平上,由價格線P1和需求曲線D1的交點X3決定的中國國內的石油需求量為q2,而國內僅僅可以供給q1,需要從國際市場進口q2-q1的石油。由於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引致對石油需求的強勁增長,國內石油需求曲線向右移動至D2,在國際石油價格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中國國內的石油需求量為價格線P1和需求曲線D2的交點X4所對應的q5,但是由於中國國內石油需求曲線的右移推動國際石油需求曲線相應地由Dw1右移至Dw2,而國際石油供給曲線並未相應地向右移動,國際石油市場的均衡價格將從P1上升至P2,中國實際的石油需求量也從q5縮減至q4,相應的石油進口量也從q5-q1減少至q4-q1,但是與需求曲線為D1的石油進口量q2-q1相比,進口量仍然增加了q4-q2,這就出現了部分新聞媒體所謂的「價升量增悖論」。然而,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這只是非經濟學者對中國石油進口所體現出來的一種表象的不準確的描述,隱藏在這個表象背後的實質是:需求的增長超過供給的增長,進而推動價格的上漲。
進一步,造成世界石油供給增長落後於需求增長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國際石油的供給存在壟斷合謀———石油輸出國組織通過合謀限製成員國產能的擴大,以維持高價。倘若國際石油供給不存在壟斷聯盟,在石油需求強勁增長的情況下,石油的供給方也將大幅提高產能,推動世界石油供給曲線由Sw右移至Sw1,則國際石油價格的上升的幅度將很小,甚至會出現價格不變的情況,只要國際石油供給曲線右移的幅度足夠大。但是由於存在壟斷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控制石油產量,於是在國際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長時,國際石油供給量並不增加或增加較小,這就出現了擴大的需求追逐不變或少量增加的供給,推動石油價格的大幅上升,致使中國石油進口呈現出量價齊升的局面。
⑤ 中國現在為什麼石油短缺
中國發展速度加快,出現了能源緊張,而國內的石油不能滿足需要,就要從國外進口原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