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油氣藏或油氣田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地質條件
油氣藏或油氣田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地質條件
最基本的是油氣的生成、聚集、儲存條件,石油地質學上將這種組合簡稱為:生儲蓋圈運保(也有的概括成「生儲蓋運聚保」)。「生」指的是能夠生成油氣的岩石(烴源巖),「儲」指的是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滲透性,能夠儲集油氣的岩石(儲集層),「蓋」指的是孔隙度和滲透性低、能夠封堵油氣的岩層。「圈」指的是地下岩層或構造當中有一個不適宜油氣繼續運移的形態或物理化學條件,油氣如果在裡面聚集起來,能夠形成油氣藏,「運」指的是油氣運移,油氣運移分為一次運移(初次運移,油氣離開烴源巖)、二次運移(油氣進入儲集層或圈閉形成油氣藏),有的還有三次運移(油氣藏破壞,油氣運移到地面),「保」指的是必要的儲存條件,如溫度、壓力、構造、岩漿活動等。油氣田是同一區域內油氣藏的綜合。
形成油氣藏的六大基本地質要素是什麼
生:生油層,富含有機質且大量轉化為油氣。
儲:儲層,為油氣提供儲存空間。
蓋:蓋層,覆於生油層、儲集層上部,阻止油氣的向上散逸。
圈:圈閉,油氣儲存的構造、地層、巖性條件。
運:運移,石油由生成到儲存的有效流動。
保:儲存,適合油氣儲存的綜合條件。
油氣藏形成的條件
油氣藏是油氣聚集的基本單位,是油氣勘探的物件。石油和天然氣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狀態,存在於生油氣地層中,它們必須經過遷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開採的工業油氣藏。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地質條件。這些條件概括為:「生、儲、蓋、圈、運、保」六個字。
生油氣層:是指具備生油條件的含油氣的地層。它富含有機質,是還原環境下沉積的,結構細膩、顏色較深,主要由泥質岩類和碳酸鹽類岩石組成。生油氣層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陸相的。另外生油氣層遷必須具備一定的地質作用過程,即達到成熟,才能有油氣的形成。
儲層:是能夠儲存石油和天然氣,又能輸出油氣的岩層,它具有良好的空隙度和滲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雲岩及裂隙發育的頁岩、火山岩及變質岩構成。
蓋層:指覆蓋於儲油氣層之上、滲透性差、油氣不易穿過的岩層,它起著遮擋作用,以防油氣外逸。頁岩、泥岩、蒸發巖等是常見的蓋層。
圈閉:就是儲集層中的油氣在運移過程中,遇到某種遮擋物,使其不能繼續向前運動,而在儲層的區域性地區聚集起來,這種聚集油氣的場所就叫圈閉。如背斜、穹隆圈閉,或斷層與單斜岩層構成的圈閉等(圖10-2)。
運移:指油氣在生油氣層中形成後,因壓力作用、毛細管作用、擴散作用等,使之轉移到有孔隙的儲油氣層中,一般認為轉移到儲油氣層的油氣呈分散狀態或膠狀。由於重力作用,油氣質點上浮到儲油氣層頂面,但還不能大量集中,只有當構造運動形成圈閉時,儲油氣層的油、氣、水在壓力、重力以及水動力等作用下,繼續運移並在圈閉中聚集,才能成為有工業價值的油氣藏。
儲存:油氣要儲存,必須有適宜的條件。只有在構造運動不劇烈、岩漿活動不頻繁,變質程度不深的情況下,才利於油氣的儲存。相反,張性斷裂大量發育,剝蝕深度大,甚至岩漿活動的地區,油氣是無法儲存的。
簡述油氣藏形成必要條件。
在古生代海相盆地發育過程中,擠壓抬升作用使古隆起頂部地層遭受侵蝕,造成早期聚集油氣的大量散失,而古陸塊活動性大,地殼變形強烈,多期沉降的陸緣坳陷和陸內坳陷又有利於優質烴源巖堆積。擠壓抬升所形成的古隆起伴生有溶蝕孔洞和構造裂縫,可以改善儲層物性,使古隆起成為晚期生成油氣的有利聚集場所。中一新生代,中國大陸受到相鄰板塊的強烈作用,古老的海相盆地受到強烈改造和破壞,縮小了海相地層的有利勘探范圍;中—新生代構造和盆地疊加作用,則使古生界變形強烈、埋藏深度加大並且造成復雜的地貌,增加了海相油氣藏的勘探難度。但同時,中—新生代地層的覆蓋也是海相地層深埋生烴和古油藏儲存的必要條件,在海相油氣封蓋層未受到嚴重破壞的地區,具有良好的油氣勘探前景。
求油氣藏成形的地質條件,最好是陝北的,謝謝,學慣用。
你這個題目有點大,只能概要回答。油氣藏形成一般主要包括生、儲、蓋、運、儲五大條件。首先說一下區域背景。
陝北斜坡是鄂爾多斯盆地的一部分。鄂爾多斯盆地是指河套盆地以南、渭河地塹以北、銀川地塹以東、晉兩撓褶帶以西的廣大地區,是⋯個大型的內陸盆地,面積約25x104km2,地跨陝、甘、寧、蒙、晉五省區,位於華北地台的西部,是一個多構造體系、多旋迴演化、多沉積型別的大型盆地。是一個古生代地台及台緣坳陷與中新生代台內坳陷疊合的大型克拉通翁地,基底為太古代、早元古代變質岩結晶基底,基底之上有中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蓋層沉積,具明顯的二元結構。結晶基底比較復雜,巖類眾多,同位素年齡分布於140~380Ma;沉積蓋層時代較全,屬多旋迴型,除缺欠志留~泥盆系外,從寒武系至第三系均有沉積。在地質歷史中,經歷了早古生代陸表海、晚古生代濱海平原、中生代內陸湖盆和新生代周邊斷陷四個發育階段。鄂爾多斯瓮地整個古生代經歷了早古生代海相碳酸鹽巖沉積環境,而晚古生代從石炭紀到二疊紀經歷了一個由海陸過渡環境轉變為陸棚環境的過程,古氣候經歷了晚石炭世溫暖潮溼、早二疊世溫熱潮溼到晚二疊世乾熱氣候的演化過程。
現今的鄂爾多斯盆地是一個由極其簡單的大向斜組成的構造鹽地,東西向傾斜,構成了南北方向展布的矩形盆地輪廓。盆地主體被四周的斷裂所限,其內大部分地區地層平緩,傾角不足1度。除盆地邊緣褶曲、斷裂、撓曲構造等發育外,盆內構造極不發育,構成了華北克拉通上一個最穩定的塊體或構造單元。根據盆地的地質演化史及現今地質構造特徵,將盆地劃分為伊盟隆起區、陝北斜坡、渭北隆起、晉西撓折帶、天環向斜和西緣逆沖帶六個構造單元。
如何形成油氣藏, 油氣藏是怎樣形成的
油氣藏包括石油礦藏和天然氣礦藏。石油是海洋中的低等植物和動物(統稱浮游生物)在隔絕空氣並在細菌(生物化學)作用下,先形成「腐泥」,然後在高溫(200攝氏度)和高壓(地質化學)作用下先生成中間產物--原瀝青,最後形成石油。天然氣的形成與石油一樣,實際上它是石油的「副產物」,可與石油共存,也可以獨立存在。油氣藏的形成年代跨度很大,其年齡范圍從6億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到1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最年青的石油礦甚至貯存於沖積層中,屬於現代地質期,年齡只有4000年。
原生與次生油氣藏的形成條件?
原生油氣藏就是油氣從烴源巖運移到儲集層中聚整合藏,並一直儲存至今的油氣藏。而次生油氣藏,就是原生油氣藏遭受後期的構造改造,油氣發生了再分配,在原油氣藏的上方擇地聚整合藏。
油氣藏形成的條件和成因型別有哪些
一個油氣藏存在於一個獨立的圈閉之中,具有獨立壓力系統和統一的油-水(或氣-水)介面。只有油聚集的稱油藏;只有天然氣聚集的稱氣藏。油氣藏生成的關鍵在於生儲蓋的組合,即有生油巖、儲集層、蓋層三大要素,此次是圈運保組合,即圈閉、運移、保護。
油氣藏按圈閉的成因分類:構造油氣藏,包括背斜油氣藏、斷層油氣藏、裂縫性背斜油氣藏和刺穿油氣藏。地層油氣藏,包括巖性油氣藏、地層不整合油氣藏、地層超覆油氣藏和生物礁塊油氣藏。水動力油氣藏,包括構造型水動力油氣藏和單斜型水動力油氣藏。復合油氣藏,包括構造-地層復合油氣藏、構造-水動力復合油氣藏、地層-水動力復合油氣藏和構造-地層-水動力復合油氣藏。除上述分類外,還有過去流傳較廣的布羅德分類。根據儲集層的形態把油氣藏分為:層狀油氣藏,包括背斜穹窿油氣藏和遮擋油氣藏;塊狀油氣藏,包括構造突起油氣藏、侵蝕突起油氣藏和生物成因突起油氣藏;不規則油氣藏,包括在正常沉積岩中的透鏡體油氣藏、在古地形凹處的砂岩體油氣藏、在孔隙度和滲透率增高地帶中的油氣藏以及在古地形的微小突起中的油氣藏。
01油氣地質與勘探 02油氣藏開發地質 03油氣田地質工程 哪個比較適合女生?而且我是跨專業考研
樓主,問題為啥不詳細點呢 這樣我們回答有針對性啊 具體看我空間吧
『貳』 四川盆地天然氣的區域性富集規律
一、構造層序決定了油氣資源分布的有序性
四川盆地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震旦繫到侏羅系的8個層系中(Z、
油氣資源分布不均,天然氣在上述8個層系中均有分布,但石油只分布在侏羅系。從層繫上看(表5-4),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下古生界(包括震旦系)、C以及T3,分別占總資源量的29.8%、18.8%、15.9%。從地區上看,川東地區油氣資源最豐富,佔全盆地總資源量的34%;其次是川中,佔24%;再次是川北,佔14%。再從不同地區不同層系的資源分布看,川東地區石炭系資源佔主導地位,其次是下古生界和三疊系,川南、川西南均以下古生界和三疊系佔主導地位,川中以侏羅系石油和上三疊統天然氣為主;川西主要以上三疊統天然氣為主,川北主要以下占生界和侏羅系為主。
表5-4四川盆地油氣資源分布(單位:油當量,108t)
(據二輪資評,1993)
油氣分布格局與盆地的形成、演變分不開,盆地演化的有序性決定了盆地油氣資源分布的有序性。早古生代四川盆地作為上揚子克拉通的組成部分,大面積分布巨厚的烴源岩形成了豐富的油氣資源。川東地區巨原的志留系烴源岩為石炭系天然氣成藏提供了資源保障。上三疊統前陸盆地生烴中心和沉降中心相吻合,主要分布在川西坳陷帶。侏羅系湖盆區主要分布川中,適中的有機質熱演化使得川中石油資源豐富。
值得說明的是油氣資源評價結果受當時的勘探程度、地質認識限制。隨著勘探程度和地質認識的提高,早期油氣資源評價結果可能與勘探成果不匹配,甚至出現矛盾。因此,油氣資源的評價必須以動態的觀點來看待。「八五」以來的勘探實踐表明,四川盆地油氣資源與勘探成果相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資源量巨大,探明程度很低。如下古生界(包括震旦系)資源量巨大,佔全盆地總資源量近1/3,但下古生界勘探經歷了40多年,只發現了威遠氣田以及一些含氣構造,資源探明率很低,小於2%。另外,川西的上三疊統探明率也不到5%。②資源量過低,已發現的圈閉資源量、儲量超過資源量。如川西侏羅系經二輪資源計算,石油資源量折算成天然氣資源僅有11.4×108m3,目前已探明三級儲量遠大於資源量。川東的下三疊統飛仙關組預測鮞灘圈閉資源量已近7000×108m3,也遠大於資源量。由於資源量大小是企業決定勘探的重要參考指標,四川盆地第二輪油氣資源評價的結果已不適應勘探的需要,建議有關部門重新評價四川盆地油氣資源量。
二、古隆起演化的有序性與天然氣早期聚集
四川盆地在漫長地史演化過程中經歷了多期次構造運動,形成了多個區域性隆起帶,對生油層和儲油層的區域分布、生儲蓋的組合條件以及儲集層中次生空間的形成和改造都具有重要影響,同時對油氣早期聚集有利。從演化序列上看,四川盆地存在加里東古隆起、海西期古隆起、印支期古隆起及燕山期古隆起(圖5-19,圖5-20)。這些古隆起在空間分布上,具有繼承性,更多地表現為獨立性,反映了盆地性質、構造變形方式的差異性。
圖5-19四川盆地油氣分布的有序性
圖5-20四川盆地古隆起與天然氣分布
1.樂山-龍女寺加里東古隆起
加里東期,四川盆地作為上揚子板塊西部的組成部分,在其內部及其周邊發育四個大型古隆起,即樂山-龍女寺古隆起、龍門山古隆起、漢中-大巴山古隆起以及黔中古隆起,這些古隆起具有繼承性發育的特點,面積大。樂山-龍女寺古隆起以奧陶系頂面計算,有5.5×104km2。
勘探和研究表明樂山-龍女寺古隆起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氣勘探有利領域,其有利條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加里東運動,使樂山-龍女寺古隆起軸部大面積的志留系—寒武系地層被剝蝕,溶蝕性碳酸鹽岩儲層發育,為油氣提供了有效空間。除此之外,加里東古隆起疊置在震旦系桐灣運動不整合面之上,震旦系頂部同樣也發育良好的溶蝕性儲層。
(2)長期繼承性發育,形成規模巨大的古圈閉。
(3)古隆起軸部繼承性發育,延緩了下古生界特別是寒武系烴源岩的生烴時間。對下古生界不同構造位置的鑽井的地球化學研究表明,古隆起軸部(如高科1井)寒武系烴源岩主生油期為中侏羅世,主生氣期在晚侏羅世—早白堊世;而川東南坳陷寒武系烴源岩主生油期在二疊紀—早三疊世,主生氣期在中三疊世—早侏羅世。
(4)古圈閉形成時間和油氣大量生成時間相匹配,形成了印支期、燕山期古油氣藏。
(5)喜馬拉雅期的構造對油氣聚集有著雙重作用,一方面由於古圈閉的演變,使得古油氣藏大量散失,如資陽古油氣藏,另一方面又形成新的油氣藏,如威遠氣藏。
(6)油氣勘探的有利領域應具有兩個條件:繼承性發育的圈閉和良好的儲集層。高石梯-磨溪-龍女寺構造帶具備上述兩個條件,是天然氣勘探的有利領域。
2.開江海西期—印支期古隆起
石炭紀末雲南運動以來,川東地區中部的開江—梁平一帶發育NE向延伸的隆起帶,石炭系被剝蝕殆盡。早二疊世末的東吳運動,在開江—梁平縣地區形成東西向的隆起,隆起核部已剝蝕至下二疊統棲霞組下段;中三疊世末的印支運動早幕,使開江古隆起改變為NNE向,北與大巴山古隆起、南與瀘州古隆起以鞍部相接。可見,開江古隆起自海西期形成以來,印支期繼承性發育。
開江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對石炭系油氣聚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已發現的石炭系15個氣田中有11個分布在與古隆起有關的古氣藏范圍內。其中6個大中型氣田有5個在古氣藏范圍內。該古隆起對油氣成藏聚集的有利條件表現如下。
(1)海西期—印支期埋藏溶蝕作用將早期形成的次生孔隙溶擴溝通,使得石炭系儲集層得到明顯改善。開江古隆起的埋藏溶蝕作用最為發育,是儲層最有利地帶。
(2)古隆起的存在,為石炭繫上傾邊界形成大型地層-古構造復合型圈閉提供了構造條件。與烴源岩成烴期相伴,印支期—燕山早期,在川東石炭系分布范圍由石炭繫上傾邊界分別同繼承型發展的開江古隆起、瀘州古隆起、石柱古隆起構成的四個大型地層-古構造復合型圈閉已經形成。其中,開江古隆起隆起幅度達800~1400m,東、西兩側古圈閉面積分別為1970km2和2180km2,瀘州古隆起北緣古圈閉和石柱隆起古圈閉面積分別為2200km2和2530km2(據陳盛吉等,1998),它們控制了川東石炭系儲層中油氣的二次運移和早期聚集。
(3)古圈閉形成和油氣大量生成有著良好配置關系,形成了環繞古隆起分布的大型古油氣藏(圖5-21)。這些大量古油氣藏被喜馬拉雅期構造運動和構造變形所改造,油氣發生重新分配。因此,前人在研究石炭系成藏時總結出三種模式,即早期(印支期—燕山期)聚集成藏模式、早期聚集晚期(喜馬拉雅期)成藏模式以及晚期聚集成藏模式。這三種成藏模式以早期聚集成藏為最好,五百梯氣藏就是其中典型例子。早期聚集晚期成藏的勘探效果也較好,也發現了大中型氣田,如大池乾井氣藏。晚期聚集成藏勘探效果較差,勘探風險較大。
圖5-21開江海西期—印支期古隆起與石炭系古油藏分布(據胡光燦,1997)
3.瀘州印支期古隆起
印支期NE向延伸的華鎣山構造帶南、北兩端存在兩個古隆起,即北端的開江古隆起和南端的瀘州古隆起。瀘州古隆起頂部在瀘州一帶,地層剝蝕到下三疊統嘉陵江組嘉三段,往外依次為嘉四段、嘉五段、中三疊統雷口坡組(圖5-22)。最大剝蝕厚度可達千米以上,在近2.2×104km2范圍內雷口坡組全部缺失。
瀘州古隆起對油氣聚集成藏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1)地層大量剝蝕導致古隆起頂部缺少一套以中三疊統雷口坡組為主的含油氣地層,而且破壞了縱向上良好的儲蓋組合條件,在古隆起核部除最下部的嘉一段氣藏和嘉二段氣藏得以保存下來外,其餘氣藏皆遭散失。也正因地層逐層被剝蝕,使得嘉陵江組氣層的保存條件向古隆起核部變差,氣藏由核部向翼部逐漸增多。如近鄰古隆起核部內側發現嘉三段氣藏,外側發現嘉五段氣藏。
上述事實表現,受古隆起後期剝蝕影響,被保留地層的多寡對氣藏的儲蓋條件和地層的縱向分布有明顯的控製作用,被剝蝕掉的地層越多,保留下來的層就越少。反之,則可以在縱向上形成多層。
(2)古隆起繼承性演化有利於早期油氣聚集。中三疊世末印支運動形成的瀘州古隆起在晚三疊世—侏羅紀持續發展,盡管侏羅紀末的燕山運動使得川南隆起的最高部位向西偏移到自貢一帶,但瀘州古隆起仍處於區域隆起的高部位,有利了油氣早期聚集。目前已發現的嘉陵江組油氣層均在隆起分布就是最好的例證。
圖5-22瀘州古隆起與天然氣分布
4.燕山期古隆起
在龍門山前緣發育兩個燕山期古隆起,即江油-綿竹古隆起和大興古隆起(圖5-20)。古隆起的形成始於早侏羅世,導致了下侏羅統的明顯缺失。到侏羅紀末,上述兩個古隆起明顯向坳陷擴大,特別是南部大興古隆起已擴大到娥眉—熊坡—雅安一帶,面積可達6000km2。該古隆起位於上三疊統生烴中心,隆起形成時間早於油氣大量生成、運移時間,是油氣有利聚集帶。目前,在這兩個古隆起已發現一批中小型氣田,如中壩氣田、平落壩氣田、白馬廟氣田等。截至目前,上述兩個古隆起勘探程度較低,是今後值得重視的有利領域。
三、斷層和不整合是天然氣運聚的主要通道
決定天然氣在圈閉內聚集成藏的關鍵因素是圈閉的完整性和天然氣的運聚通道。斷層面和不整合面是天然氣運聚最常見的快速通道。斷層對圈閉的影響因素主要表現為三方面,即斷層的性質、切開產層的構造部位和斷距的大小(上、下盤儲蓋層之間的錯開部位)。一般說來,被區域性大斷層切過背斜圈閉軸部或頂部的局部構造,由於破壞了圈閉的完整性,導致氣藏發生散失,體現了斷層破壞作用的一面。但對於規模較小的斷層而言,雖然它在背斜圈閉的軸部出現,但由於規模不大,不僅沒有破壞圈閉的完整性,反而有利於溝通源岩層和儲層,成為油氣有效的通道,由此出現了斷層上、下盤以及與斷層相伴生的潛伏構造普遍含氣的局面,同時也有利於改善儲層的儲滲條件。
斷層及伴生的構造裂縫是川西侏羅系次生氣藏主要運聚通道。川西地區侏羅系是一套河湖相以紅色碎屑岩為主的沉積地層,有機質貧乏,不能成為有效的烴源岩層。而其下伏的上三疊統為局限海灣、坳陷湖盆沉積,烴源岩發育,是四川盆地中生界主要的烴源岩層。斷層是溝通上三疊統烴源岩和侏羅系儲集層之間的橋梁。斷層規模的差異決定了氣藏的性質與規模。區域性的大斷層,常常切穿侏羅系—白堊系出露地表,其上盤地層由於被抬升遭受廣泛剝蝕,導致油氣的大量散失。如龍泉山構造帶南段地層抬升強烈,侏羅系出露地表(靠近斷層中下侏羅統出露地表),地層以產水為主(如泉3井侏羅系產水,且礦化度低)。該構造帶北部傾沒段,斷層斷距明顯減小,侏羅系保存較全,構造圈閉則為含氣構造,如三皇廟構造三皇1井蓬萊鎮組產氣1.4×104m3。當區域性斷層向上延伸到上侏羅統但未切穿侏羅系時,常常形成局部構造整體含氣的規模較大的場面,如白馬廟構造被5號斷層沿軸部切割,但未切穿侏羅系,導致了該構造整體含氣,是川西地區侏羅系較大的氣藏,最終儲量規模可達(600~700)×108m3。類似於白馬廟構造的還有蘇碼頭-鹽井溝構造,近期勘探也證實該構造含氣性很好。當斷層不發育但構造裂縫發育時,裂縫同樣也能成為溝通氣源的通道,如孝泉-新場構造,斷層不發育但裂縫較發育,據岩心統計裂縫縫寬1~5μm,正是這些微裂縫成為溝通上三疊統氣源的有效通道。一般說來,這類氣藏具有高壓氣藏特徵。
在川東高陡構造,斷層不僅成為天然氣運移通道,而且斷層開啟點的高低影響著氣藏規模的大小。當斷層切在構造頂部和軸部時,斷層開啟點較高,對圈閉的完整性破壞較大,常常使氣藏散失。當斷層切在構造翼部時開啟點位置較低,則具有一定的圈閉條件,使天然氣得以富集成藏。
區域性不整合是天然氣運聚的主要通道,對碳酸鹽岩地層更是如此。因為碳酸鹽岩不整合面常常發育區域性岩溶性儲層,是天然氣運移與聚集的途徑和場所。對四川盆地而言,志留紀末的加里東不整合面和中三疊世末的早印支運動不整合面,規模巨大,活動顯著,在盆地內部分別形成了加里東期樂山-龍女寺隆起帶和印支期華鎣山隆起帶,它們對早期油氣運聚起控製作用。
四、孔隙型儲層與古構造的疊合是尋找大氣田的有利領域
大氣田的形成需要有儲滲條件好的儲集層。已發現的世界大氣田的主要儲集層岩類是砂岩和碳酸鹽岩。以砂岩為主要儲集層的大氣田,儲集空間主要是孔隙型,以碳酸鹽岩為主要儲集層的大氣田,儲集空間主要是孔隙-裂縫型或裂縫-孔隙型。同樣,四川盆地已發現的大氣田儲集層主要是孔隙型、孔隙-裂縫型或裂縫-孔隙(洞)型。從層位上看,四川盆地區域性碳酸鹽岩裂縫-孔隙(洞)型和孔隙型儲集層主要發育在震旦系頂部、石炭系、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以及嘉陵江組,岩性主要以白雲岩為主。四川盆地多期次構造運動和變形,形成了多期的古構造。這些古構造對油氣的早期運聚有很重要的控製作用。
從前面分析可以得出,孔隙型儲層和古構造的疊合是尋找大氣田的有利領域,包括開江印支期古隆起的石炭系、二疊系和三疊系,樂山-龍女寺古隆起的下古生界、二疊系,瀘州古隆起的二疊系和三疊系、江油-綿竹古隆起和大興古隆起的三疊系和侏羅系,大巴山前緣古隆起的三疊系和侏羅系。
本章小結
本章採用含油氣系統觀點,對四川盆地含油氣系統進行了系統論述。根據盆地的形成演化特點,將四川盆地含油氣系統劃分為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含油氣系統、晚古生代克拉通內裂陷含油氣系統以及中生代前陸盆地含油氣系統,較詳細地論述了各個含油氣系統的靜態要素和動態演變過程。指出了四川盆地具有復合含油氣系統特徵,表現為多個生烴灶在平面上相互疊置、共享運移通道以及多個含油氣系統具有相近的關鍵時刻。論述了構造層序與天然氣資源的分布、古隆起演化的有序性及其對天然氣聚集的控製作用、斷層和不整合面是油氣運聚的主要通道,指出了孔隙型儲層與古構造的疊合區塊是天然氣勘探的有利區塊,並提出了天然氣勘探有利領域。
『叄』 石油企業薪酬體系問題與完善措施
石油企業薪酬體系問題與完善措施
現行的薪酬體系缺乏均衡性與合理彈性,尤其是公司關鍵骨幹人員的薪酬出現了與外部市場脫軌的跡象,極需完善。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石油企業薪酬體系問題與完善措施論文,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摘要: 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對於石油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完善的薪酬體系能有效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進而提升石油公司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我國的石油公司在薪酬體繫上有了一定的改革襪槐,但仍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這將削弱了員工的工作熱情,並且會影響到薪酬體系本身具有的激勵作用,從而進一步會抑制石油公司原有的發展速度。因此,完善石油公司現有的薪酬制度,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去提高薪酬體系的激勵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將以吉林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分析石油公司薪酬體系完善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 石油企業;對策研究;薪酬
一、吉林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基本情況簡介
吉林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吉油集團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機關設在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原市,公司橫跨長春、松原、白城3個地區、20個縣(區),主要生產作業區域位於東北亞大陸橋的中心,地理位置也十分優越。
吉林油田現有員工37805人,有主要專業技術設備6024台(套),總資產83.98億元。公司下設45個分公司、8個全資(控股)子公司,機關設 19個部室,設有14個機關附屬中心(室)。共有各類施工作業隊伍415個,是一個有著50年奮斗歷史的國有大型公司,也是中國石油四大上產油田之一。
二、吉林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現行的薪酬體系簡介
在現行的薪酬體系中,員工的收入構成由工資內收入與工資外收入兩部分構成。其中工資內收入包括基本工資、獎金和住房補貼三部分;工資外收入包括通訊費、伙食補助、及其他屬於國家規定的工資外收入等三部分。其主要實施情況如下:
2.1 工資內收入
2.1.1 基本工資。員工的基本工資由崗位工資、工齡津貼、歸並津補貼、關鍵艱苦崗位津貼、夜班津貼及加班工資等構成。其中崗位工資是員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主要依據崗位重要性及職務等級確定,工齡津貼依據員工工作年限確定,而歸並津補貼則依據職務與職稱確定。
2.1.2 獎金。獎金的發放按公司績效考核實施細則的有關政策執行,但由於公司績效考核主要依據考勤及一些傳統的數量考核指標,因此考核制悶好叢度未能很好地得到貫徹與執行,使得獎金發放出現了平均主義及注重職務與資歷等現象。
2.1.3 住房補貼。住房補貼主要按房產管理部門確定的標准執行,由於該標准與員工的實際工資數掛鉤,因此職務高、資歷老的員工在補貼數額上要遠遠高於普通員工及年輕員工。
2.2 工資外收入
工資外收入包括通訊費、伙食補助及其他屬於國家規定的工資外收入等三部分。通訊費與職務掛鉤,職務越高補貼越多;伙食補貼主要考慮職務螞櫻與崗位性質兩個因素,職務越高補貼數目越多,關鍵艱苦崗位補貼多於普通崗位。
三、吉林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現行薪酬體系中的主要問題
3.1 薪酬分配模式不合理
在吉油集團公司現行的薪酬體系中,員工的工作職務以及職級是決定薪酬分配的關鍵性因素。針對此類情況,一方面是由於各個部門之間的重要性以及工作強度的差別較大,但卻由於職級相同便會取得相同的薪酬水平,從而會造成了實際的不公平;另一方面,由於公司的薪酬結構比較簡單,公司員工的晉升空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職位較低的.員工即使表現優秀,也只能夠獲得本職級相對應的固定崗位薪酬。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相對弱化了薪酬體系本身的激勵功能,同時將會造成員工內部的“平均主義”現象屢屢發生,長期以往,必將會導致公司大部分優秀人才的流失。因此,薪酬分配模式的不合理將會直接造成公司員工的內部矛盾以及工作的積極性下降。
3.2 薪酬水平偏低
吉油集團公司現行的薪酬體系缺乏均衡性與合理彈性,尤其是公司關鍵骨幹人員的薪酬出現了與外部市場脫軌的跡象。近幾年來,公司的員工收入雖然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但與其他非國有企業骨幹員工的薪酬水平相比較而言,現有的薪酬水平普遍較低,這樣將會直接導致公司的技術骨乾和管理人才流失現象。另外,公司薪酬水平與當地社會人均收入水平相比較,近年來已逐漸失去整體薪酬水平方面的競爭力現象,這使的公司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在逐漸下降,導致關鍵核心人才的流失不斷增加,並對未來優秀人才的引進帶來一系列負面的影響,從而造成了公司人力方面資源匱乏等一系列問題。
3.3 績效考核不到位
實施績效考核的目的是讓員工的薪酬收入與業績相掛鉤,然而,吉油集團公司依舊使用的是以往的績效考核機制,具體的指標未採取合理的量化,指標的目標值設定主要是在往年的目標基礎上,按照一定的增長比例來計算得出。績效考核制度缺乏一定的戰略導向性,不能夠完全且充分地反映出公司長期的戰略規劃以及重點戰略舉措的充分性。同時績效評價手段落後。目前吉油集團公司的考核方法大部分只能考核到班組,考核的多是部門,缺乏對崗位任職者個人的考核,無法有效激發出員工的積極性;考核結果往往對於公司以及員工本人都不具有相關的指導意義,很難使其充分認識到自身現存的不足之處,從而使得最終的績效考核結果並未被納入薪酬分配中作為核心依據。另外,考核結果的優劣未直接與薪酬水平的升降或者職位的調動相關聯,出現了倘若員工的績效考核成績合格,則對應的薪酬水平會只升不降,進而使得薪酬體系考核的初始目標無法得以實現。
3.4 管理與技術崗位的工資缺乏激勵性
目前,吉油集團公司仍然採用的是傳統的薪酬管理模式。管理者的基本薪酬是其總薪酬收入中的核心部分,績效薪酬所佔比例不大,有關薪酬水平的提升也是完全依據個人職務晉升從而得以實現。在此薪酬體系之下,很難調動起來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導致公司在選聘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方面表現出一定弱勢地位。針對於技術崗位人員的現行薪酬體系多是將技能薪酬和職務薪酬兩者進行結合設定,即按照技術人員負責的技術在部門中具有的重要程度確定其具體的基本薪酬,其薪酬收入會隨著職務晉升從而得到進一步提高,如同管理者的薪酬體系管理辦法,技術崗位人員的薪酬收入也具有著明顯的按照員工自身的資歷,從而進行決定職務級別以及待遇的高低情況,而且薪酬水平的提升與員工職稱也有著緊密的聯系,並不具備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並且極大的挫傷了技術者的工作興趣,並沒有較高的創造力開展技術創新。
3.5 員工薪酬收入缺乏足夠的提升空間
在吉油集團公司現行的薪酬制度體系中,員工的薪酬主要與個人工齡的年限和個人所在級別全部密切相關。只有通過職位提升,對應員工的工資水平才能夠得到提升。導致員工意識到技能水平再突出,但只要處於下層職位,薪酬水平始終無法得到合理改善。這樣處於相同的職位中,工作業績卻不能夠從根本上影響薪酬,就算員工的業績突出、表現優秀,也只能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相關的獎勵及補償,嚴重地影響了基層技術崗位員工的工作熱情。
四、完善吉林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薪酬制度的對策
4.1 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模式
薪酬制度體系應當關注到各個職位的具體標准,使其都能夠准確無誤的反映出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努力程度,並能夠最大限度地對員工起到適當的激勵效果。具體地,可以針對不同職級的崗位及其工作的特性,設計出與其相對應的薪酬模式。
針對於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體系制定應當能夠體現出長期有效地激勵原則,可增加相關的績效獎金、特殊貢獻獎等浮動性薪酬的具體比例,並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股權激勵為主,進而使得高層管理者的收入與公司總體的收益及風險相掛鉤。
針對於中層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骨幹人員的薪酬體系制定應當側重於改善其工作績效。公司可根據各職位價值及責任大小合理制定不同崗位的薪酬標准,同時還要注重管理及專業人才的培養,防止人才流失,引導員工向專業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針對於普通員工的薪酬體系制定應當側重於穩定原則。對其薪酬水平可參考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以及與本行業相關的經濟形勢等因素來綜合考慮,努力做到逐漸縮減新老員工之間由於資歷所導致的收入差異,能夠以工作能力以及工作強度等要素作為確定收入的主要確定依據。
4.2 合理提高員工的薪酬水平
吉油集團公司薪酬水平整體偏低,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乏高效的薪酬管理體系。這種薪酬管理體系缺乏有效的職位評價系統,沒有將員工薪酬與職位價值聯系起來,所以出現了職位價值與所得薪酬不符的現象,尤其是核心管理及技術人員。因此,吉油集團公司應該建立與職位價值相符的薪酬體系,促進薪酬水平的整體提高。
4.3 建立科學的員工績效考核機制
為了能夠正確地評價員工工作業績,吉油集團公司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對於不同的崗位特點、職權及承擔責任的大小設立具有對應性的考核標准,並且根據工作的需要去定期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並且將考核結果直接與人員的使用及員工的薪酬水平相互掛鉤。
吉油集團公司在設計績效考核體系時,應以公司總體戰略為導向,可採用“平衡計分卡”作為績效考評工具,設立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互相結合、動態與靜態評價互相結合、所有者利益與真實市場導向互相結合的戰略考核體系。
同時,績效考核的結果應該直接與公司對員工的獎懲措施互相緊密結合,推行員工“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制度改革。
4.4 調整工資結構,發揮工資本身所具有的激勵作用
吉油集團公司具體可以從兩方面著手進行:一方面,針對於公司的管理層員工可以實行經營管理目標工資制;在績效考核范圍內設立指標與公司近期所要實現的任務、效益目標和一定的薪酬數量標准,在考核期末時,公司可以通過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制度來實現相應的績效薪酬,進而能夠保證公司管理層人員的責任、利益及風險三者相互統一,並且激發出員工的工作熱情。另一方面,針對技術崗位人員,要合理的構建出與其工作業績緊密相關的薪酬制度體系,促進技術人員努力工作,認真負責,使其具有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努力工作的積極性。
4.5 員工薪酬體系實行寬頻薪酬化
實行了寬頻薪酬體系,公司的員工不會一味的追求職位的升遷從而獲得較高的薪酬水平,只需努力根據公司真實所需的知識或技能便能夠獲得與之相對應的報酬,甚至可以拿到與層級更高的崗位一樣多或更多的報酬,極大地有利於員工進行自身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在每個寬頻之中,工資的變化具有很大的浮動,公司員工的實際薪酬水平是由其對公司的實際貢獻值在其對應的寬頻之中上下波動的。由寬頻薪酬制度所計算出的浮動工資能夠真實有效地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專注與努力程度。
與此同時,寬頻薪酬體系制度應當做到以實際的市場為主要導向,培養員工以工作業績為主的意識,使得員工從單單關注公司的內部公平能夠順利轉向為更多的去注重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以及自身在市場價值的內外均衡;在寬頻薪酬體系中,由於同一層級的最高檔和最低檔之間的差距較大,從而在進行工資界定時,吉油集團公司的管理層人員需要給予更多的意見、建議或根本性決策任務,這將進一步促進不同職位之間的溝通和合作。
加強完善薪酬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吉油集團公司應當實事求是,結合公司當前的生產經營特點,不斷地去改進並完善現有的薪酬體系,實現員工薪酬水平與績效結果之間的相互匹配,使其具有長期的、有效的激勵效果,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進一步優化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從而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從而確保公司能夠健康持續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剛.淺談石油公司人力資源薪酬激勵機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8).
[2]於書勇.石油公司薪酬分配的幾點思考[J].法治與經濟,2010(5).
[3]王文霞.石油公司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徑分析[J].化工管理,2014(1).
[4]倪崇科.我國石油公司激勵性薪酬制度研究[J].經濟師,2009(2).
[5]高玉珍.國企薪酬制度改革的困境及解決思路[J].會計師,2014(10).
;『肆』 HSE和QHSE的區別
1.HSE管理體系指的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QHSE指在質量(Quality)、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管理體系。
2.QHSE的工作方法是PDCA循環:計劃、實施、檢查、改進。HSE的工作方法是監督「五員」工作法,即安全知識的宣傳員、安全制度的監督員、安全技能的培訓員、安全事故的救生員、安全文化的傳播員。
3.HSE管理體系要求組織進行風險分析,確定其自身活動可能發生的危害和後果,從而採取有效的防範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發生,以便減少可能引起的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它強調預防和持續改進,具有高度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勵機制,因此是一種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是現代企業制度之一。
QHSE以顧客、員工和社會為關注焦點 ,依存於顧客、員工和社會。應當理解顧客、員工和社會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員工和社會要求並爭取超越顧客、員工和社會期望。
(4)石油天然氣集團是按什麼要素分配擴展閱讀:
HSE管理體系的一般要素是:
(1)領導承諾、方針目標和責任。公司最高領導自上而下的承諾,並建立HSE保障體系;制訂企業的方針目標並管理,建立企業HSE管理體系的指導思想;企業建立組織機構,明確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不同工種的責任。
(2)組織機構、職責、資源和文件管理。企業建立HSE管理機構,明確職責、許可權和隸屬關系;合理配置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廣泛開展培訓,提高全員的意識和技能;為保證HSE管理體系正常運轉,要形成完整的、適宜的、有效的文件控制。
(3)風險評價和隱患治理。明確評價對象,建立評價方法和程序,確定危害和事故的影響因素,選擇判別標准,做好記錄,建立詳細目標和量化指標;進行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隱患評估和治理。
(4)承包商和供應商的安全、健康與環境體系管理要求。
(5)裝置(設施)的設計和建設。
(6)HSE管理體系的運行和維修。
(7)變更管理和應急管理。
(8)HSE管理體系的檢查和監督。
(9)事故處理和預防。
(10)體系的審核、評審和持續改進。